苗族长角头饰的由来

苗族长角头饰的由来,第1张

  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群不同寻常的女人。她们有长发,但不披肩;她们顶着繁重的头饰,但活动自如。长角形的头饰就像长了眼睛,即使人们彼此擦肩而过,长角也不会互相碰撞。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因头顶弯起的长角头饰而被称为“长角苗”。

 

 ▲▲长角头饰从何而来

 长角苗的正式叫法是“箐苗”。他们主要聚居在贵州西部六枝特区的梭戛乡,长期远离外界,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长角苗呈弧形弯起的头饰,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涵呢?也许从他们的习俗中能略知一二。

 从前,箐苗小伙子喜欢在皎洁的月下,一边吹他们独有的乐器“三眼箫”,一边来到姑娘家门前,将情人唤出。在弯月下,意中人赏月对歌,互诉衷肠。而弯弯的月亮,也因此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有人说,长角苗头饰的造型源于弯月。

 果真如此吗?为了一探长角苗头饰起源的究竟,更好地保护长角苗文化,贵州省于1998年在梭戛乡建起了生态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徐美陵和专家们希望,从当地的历史文献中寻找长角头饰起源的蛛丝马迹。“长角苗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关于自己历史的记载。”徐美陵遗憾地说。

 受到“月形起源说”的启发,有人认为长角头饰起源于当地人对牛角的崇拜。苗族把牛视为一种圣物。直到现在,苗族还把牛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梭戛乡的苗族群众在打嘎(祭祀)活动中,就会弑牛祭祖。因此有人说,长角苗形似牛角的头饰,也许是对祖先怀念的一种表现。

 在考察过程中,有人告诉徐美陵,长角头饰起源于弓箭。在长角苗看来,弓箭是力量的象征。结合其打猎的传统,长角头饰的形状也不难让人联想起弓箭的造型。

 徐美陵说:“面对不同的说法,最终我们找到了清楚祖辈历史的老人。但是,他们说的苗族方言我们听不懂。好在长角苗年轻人中有略懂汉语的,借助年轻人的翻译,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代代相传的长角来源的传说。”

 据说,长角苗曾有位被称为“苗王”的头领。在一次战争中,敌人盗走了苗王的神鞭,苗王因此失去了法力。战争结束时,苗王奄奄一息。他叮嘱族人说:“大家把树枝插在头发上,这样敌人就不敢追赶我们了,他们会以为我们又造出了新的神器。”遵照苗王的叮嘱,人们头插树枝,经历许多磨难后,最后落脚在梭戛乡。后来,村民就佩戴长角头饰,以纪念苗王。

 最终,徐美陵和有关专家从老人讲的“树枝起源说”出发,结合长角苗生产生活的条件,理出了一个大概的脉络:最初,这支苗族先民用树枝挽起缕缕长发。由于在耕种过程中,人们与牛为伴,久而久之,村民对牛的依赖心理就转变为对牛角图腾的崇拜。逐渐地,先民插在头上的树枝换成了牛角的样子。可是在生活中,村民常常受到鹿等野兽的袭击,于是大家就用头发把木牛角缠起来,并用白色的麻线绑紧,以此来迷惑野兽。由此,长角苗独特的头饰就产生了。

 ▲▲男性也曾戴长角

 如果说女子戴长角头饰还能解释,那么男性戴长角就让人感到奇怪了。徐美陵说:“自古以来,当地的苗族村民在打猎时,经常要穿梭于茂密的树林和灌木丛之间。在钻树丛的时候,由于猎人手上拿着武器,就在头上佩戴长角形状的头饰,来遮挡身体两边的树杈,防止被划伤。”

 长角苗男子的长角头饰和女子的完全一样,只是小得多。过去的男子都有辫子,平常不戴角时,就把头发编起来,用头帕包裹着盘在头上。

 上世纪6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男子剪掉了发辫,也就无法将长角固定在头上,角更绾不起来了。虽然现在看不到长角苗男子戴角,但是他们裹头巾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在节日期间或者重要活动场合,长角苗男子依然会穿着民族服装,头上戴着头帕。

 ▲▲奇特的头饰怎么盘

 长角苗硕大的头饰重不重呢?答案是肯定的。长角苗的头饰有十多斤重。现在只有在婚嫁或者节日时,长角苗女子才会佩戴头饰。平时,她们就把长发盘在脑后,用一把木质角梳一插。可是在以前,长角苗女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佩戴硕大的头饰。

 中国艺术研究院安丽哲博士曾在梭戛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考察。她在《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一书中说:“据老人讲,以前戴着头饰去地里挖洋芋,因为头饰太重,所以需要牢牢地捆在头上。弯腰的时候,整个脑袋几乎都要栽下来。”

 那么,这硕大沉重的长角头饰是如何盘起来的呢?徐美陵说:“盘发的关键,在于一把月牙形的大木梳。它不仅是整个发型的支撑骨架,而且在平时,长角苗女性在耕作中都要带着它。梳子越大越好,最大的有2尺多长。”

 而将头发盘到大木梳上,也是有讲究的。徐美陵说:“头发要呈倒八字缠到木角上,而且不能乱糟糟的,要捋顺了才行。盘好后,用一根白头绳把头发系紧。盘好的头饰不能太松,太松就会散掉。手艺不娴熟的妇女往往花上一个多小时,也不一定能盘好。”

 盘成长角头饰的头发到底要多长呢?安丽哲博士记录的头发长度在17米左右。长角苗女子将积攒下的几代人的长发,掺着麻线搓成一小股一小股的辫子。佩戴长角时,再把这些辫子一圈一圈地盘起来。

 可是几代人的长发从何而来呢?原来,在平时梳头的时候,长角苗女子不会随便丢弃脱落的头发,而是将其存放在一个特殊的柜子里,积攒起来盘在头上。长角苗认为,长发是生命繁衍的一部分,需要代代相传。

 ▲▲新型头饰越发硕大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角苗妇女开始在长角头饰中掺入黑色的毛线,这样一来,头饰的份量就减轻了很多。但是为了保持传统,她们仍在头饰中编入母亲、祖母的头发,以示晚辈对祖辈的尊敬。

 以前,长角头饰的长度大多不超过肩膀。如今,由于头饰重量减轻,大的头饰更加流行。新型的长角头饰不但高,而且长度大多在半米左右。这种硕大的头饰和长角苗女子娇小的身形相互映衬,更显漂亮。每当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长角苗女子就会从柜子中取出长发并盘在头上,与人们一起欢歌跳舞,延续独特的文化。

  

         土家族头饰:姑娘垂长辫,扎红头绳,搭挑花方巾,是为未出嫁的标志。土家姑娘出嫁之前,要“上头”。上头的发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挽“粑粑鬏”,就是把新娘的头发在后脑扎成一条独辫子,再把辫子在后脑一圈圈地盘绕,用别簪绾住,如同一个圆圆的粑粑。二种是缠“麻花头”,就是把新娘的头发在脑后编成四条辫子,再将四条辫子合编成两条,然后将两条辫子上下折叠缠绕用别簪绾紧,象四个紧密排列的麻花糖。三种是盘“太极头”,就是把新娘的头发在耳轮边分成两股用红头绳扎住,再将两股头发在脑后相交盘成一个圆圈,形如阴阳八卦太极图的形状。头发盘成后,罩上青丝网头套,包黑布帕或青丝帕,成“锅螺圈”形。    

     土家族首饰:土家妇女头饰有金或银莲蓬花、撇簪、银梳、插簪、瓜子针、茉莉针、芭蕉扇等,头饰中最珍贵的是银帽,俗称“箍箍帽”,帽前是一个银宝花,银宝花二面钉上一对龙,龙后一对凤,凤后一对龙,龙后一对银帽襟,襟下缀凤九只,凤口各含银摆坠三颗,行动摇晃,闪闪发光。耳饰有龙耳环、一包针、灯笼、单环、连环、吊船、瓜子、鼓锤等。项饰多为轮圈,有粗细之分。手饰分银质与玉石手镯,戒指有银三镶戒、一颗印、单股子等。胸饰挂牙签、扣花、纽扣和新娘专用的状元花,上面吊有银链、银牌、银铃、银牙签、银珠子等一大串。  

儿童首饰:帽饰造型有八仙、寿星、十八罗汉、方形算盘、狮头耳錾、银链、银牌、银铃。项饰有轮圈。胸饰有银锁、银牌,其上刻有“长命富贵”、“富贵双全”等吉祥之词或花草、八卦等图案。手饰手镯上吊有金瓜、铃、瓢、石榴、仙桃、四方印等物,印上多刻“状元及弟”等文字。

苗族头饰:

         苗族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等。

 银角

  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 厘米。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银围帕

  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搂空银花。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银发替

  苗族银发替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风格而言,有的发譬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

苗族头饰在当代时尚中的应用、类型与制作工艺。

1、苗族头饰在当代时尚中的应用:可以关注苗族头饰在当代时尚中的应用,发掘其在设计、艺术和文化产业中的潜力。

2、苗族头饰的类型与制作工艺: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的苗族头饰,如男女头饰、儿童头饰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常见材料和制作方法。

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冠、银箍、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其主要材质就是金属银,而且苗族银饰具有做工精美复杂,所以收藏头饰时要小心,避免摔、压防止变形。银遇到有害气体如H2S、S02、C02、Cl2等,表面会产生腐蚀变色;在高温、潮湿和有硫存在的环境中,变色更加明显。镀银层变色后,其外观、导热性以及焊接性等都会下降。

防银变色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点:

①化学钝化。一般采用重铬酸盐溶液处理,在表面形成氧化银和铬酸银薄膜。铬酸盐钝化成本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但这种膜抗变色能力较差。

②电化学钝化。电化学钝化是将镀银零件浸入重铬酸盐溶液中,在阴极进行电化学钝化,使银层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它的抗变色能力比化学钝化好,几乎不改变外观颜色和焊接性。

③预镀镍。在镀银前预镀镍,可以防止基体金属和银直接接触,把基体金属中存在的一些硫、氧与银层隔开,防止银镀层从内部开始氧化。

④采用脉冲电镀。在镀银时,采用脉冲电流电镀,也是防银变色的一种方法。由于脉冲电镀中是采用间歇式供电,阴极电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这样可以提高阴极电流效率,减少针孔,增加银层的密度,同时也起到防银变色的目的。

⑤有机化合物钝化处理。在含硫、氮活性基团的化合物溶液中,银层与化合物生成一层银络合物保护膜,以隔离银离子与腐蚀介质,达到防银变色的目的。这种络合物保护膜的抗潮湿以及抗硫性要优于铬酸盐钝化膜。

⑥电泳法。这是目前在乐器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⑦涂有机溶剂保护层。如BY-2、DJB-823、TX防银变色剂、CSA-2防银变色剂等能使银层表面生成一层固态膜,使其对腐蚀介质起到屏蔽作用,从而达到防银变色的目的。

苗族妇女特别喜爱银首饰,因为它是吉祥、光明、美丽、富有的象征。每当节庆之时,有的苗族妇女从头到脚全身缀满了银饰品,琳琅满目,熠熠生辉。苗族银饰,花垣雅酉等地最具特色。现根据州博物馆藏品和湘西银首饰的基本特色作如下介绍:

一、头饰

1、银帽

银帽,又名接龙帽,俗称“雀儿窠”,苗语叫“纠”。雪银1500克左右,工10多个,非富有人家不能制。一寨、几寨才有一项,需用时,可借用。湘西州博物馆有藏。

2、银花大平帽

银花大平帽,民国早期打制,呈圆形,直径60厘米,重470克。此帽为苗族姑娘春夏秋季末包头帕时戴于头上的装饰品,一般是1喜庆之时使用。戴时短须在前,长须在后。其构造由三大件组成:前后为两块半圆形银皮合成圆形,中空用细丝螺旋构成圆顶形。三大部件可以拆开。帽顶焊有花、鸟、鱼、虾、龙、凤、蝴蝶等图样,并饰有湖绿和桃红丝线花束,如繁花绿叶铺满其冠,与银色辉映相衬,显得既美观又富有诗情画意。

3、插头银花

插头银花,苗语称为“疏山”。婚嫁、节庆、过年时才插戴。一般重40克,造型有关公大刀、菊花、梅花、桃子、棋盘花、蝴蝶、寿字等,上吊有湖绿桃红丝线花束。

4、插头银椿花

插头银椿花,苗语称“木比咬”,是苗族妇女插在首帕上的银饰,花垣雅酉等地苗族妇女喜插戴,相邻的贵州松桃苗区也盛行。椿花下端为插杆,中间为蝴蝶、白鹤、虾子、梅花、螃蟹等物样,缀有红绿丝线花束。逢年过节赶集做客,则将椿花插在头巾上。

5、银凤冠

银凤冠,是苗族17岁以下未出嫁苗族姑娘戴在前额的装饰品。一般重180余克,长37厘米。凤冠戴在头上呈半弧形。构造为银皮一块宽约4厘米,长约37厘米。上缕空有多枝方孔古钱,莲花纹,梅花点,梅花朵等。两头为对称的蝴蝶和一半圆圈。银皮上悬有造型栩栩如生的二龙抢宝,双凤对菊和各种花草。银皮下端有九只展翅欲飞的凤,每只凤嘴含吊一根银细链,三条须,长5厘米。

6、儿童帽饰

苗族儿童银饰主要是帽饰、手镯和胸饰,而帽饰最为丰富多彩,工艺精湛,造型逼真。如一件银饰狮子造型,重135克,银饰下为花瓣组成的八角圆形,瓣上钻星点和梅花,上有鲜活如生的蝴蝶、虾、螃蟹、鱼、花草等银饰物。花草虫鱼上缀有红绿丝线花束。中间为一圆银片,上为一银狮。其狮造型逼真,周身钻满纹饰,口、耳、身、尾饰满银须,稍抖动,便毛须颤动,活灵活现。

二、颈饰

1、轮圈

轮圈,苗语称为“果公根”,因其根细,又名“扭根”项圈,苗语叫“靠莪根”。可单独佩带,亦有加匾圈、盘圈佩戴的,是颈部主要银饰品。

小的轮圈需银300克,重的约700余克,中段成弯弯扭扭之形状的围圈,两端做一公母套钩,钩柄上缠纹一二十道凸状银瓣,使其更为美观。

2、扁圈

扁圈,为数五匝,是项圈中的中层饰品。外圆最大的一根重约133克,依次是121克、1115克、104克、945克。圈心成筋脉状,有菊花纹饰,两端为公母套钩。

扁圈是苗族妇女节庆之日喜佩戴的装饰品之一,均由五根组成一套,花垣的苗族妇女将扁圈戴在胸前,两头大而中间小,谓之“哈高”,即吊勾之意。凤凰苗族妇女,扁圈扣戴在颈后,刻花部位戴在胸前,两头小而中央大,其特点分外鲜明。

3、盘圈

盘卷,又名“叠板项圈”,苗语叫“靠莪著”。有五匝一盘和七匝一盘之分,为项圈中的三层饰品。其形如罗盘,故名盘圈。因每匝互相叠压,即大在下,次在其上,故又名叠板项圈。每匝钻花添草,其为美观。两头有公母套钩。盘圈是苗族妇女清代以前的饰品,现已不多见,故十分珍贵。

4、披肩

披肩,又称云肩,是苗族妇女披在衣领上的银饰。

披肩一般需银1公斤打制。一般为锻面做底,银饰缝缀其上,制工精细,为苗族银饰中之精品。

5、童项圈

童项圈,需银百余克,大小如筷子,刻有简单花纹。儿童戴时,项圈上多挂有一条银链垂至前胸,链子下端吊有一腰子形的银锁,以示驱邪之意。

此外,还有身前身后银饰和镯饰等典型银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06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