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个外星系探测器“先驱者10号”,现在的状况如何?

人类首个外星系探测器“先驱者10号”,现在的状况如何?,第1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有能力向太阳系发射各种用途的探测器了,这其中有5艘可飞往太阳系外的太空探测器,它们分别是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新视野号。

这5艘航天器除了探测太阳系内的一些星体之外,还承担有探索太阳系外的任务,期望有朝一日与外星文明能够相遇。

1972年3月2日,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研究小行星带、木星的周遭环境、太阳风、宇宙射线,以及最远能够到达的地方。这是首个拜访木星的人类航天器;1973年11月,先驱者10号进入木星轨道,拍摄了许多木星及其卫星的照片,让人们得以一窥这颗气态巨型的神秘面貌。

在对木星进行了大量的探测之后,先驱者10号于1976年经过土星轨道,1979年经过天王星,1983年掠过海王星,朝太阳系外围飞去,成为远离太阳系8大行星的航天器。

直到1998 年2月17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还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之后才被速度更快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超越。

先驱者10号探测器重量为258公斤,携带有4个同位素钚238核电池,半衰期为877年,在衰变过程中会发出α 辐射,辐射会释放大量热量,核电池会将热量转换为电能,为先驱者10号提供能量。

与早期的太空探测器一样,先驱者10号几乎没有任何自动控制系统,因此需要不断地接收来自地面站的指令,来调整飞行姿态,通信主要通过直径为274m、孔径角为33°的大型高增益天线进行。

随着先驱者10号离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其核电池的输出功率不断下降,与地球的通信联系越来越困难,2000年2月10日,先驱者10号最后一次成功接收到地球的指令,自此之后再也无法接受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了。

2003年1月23日,地面控制中心监测到先驱者10号微弱可识别的信号,此时先驱者10号距离地球约1223亿千米,之后地面控制中心多次尝试再次建立起通讯联系,均告失败。自此,先驱者10号探测器在运行31年后和人类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一艘无声地驶入深空的幽灵船”,踏上了孤独而漫长的旅途。

先驱者10号携带有人类文明的名片,为可能获得探测器的外星文明提供信息载体,这是一块表明地球在银河系位置的镀金铝板,上面有人类的图像,以及氢原子的结构图,一旦外星文明获得这个镀金铝板,便可知晓人类的位置。

根据推测,先驱者10号正以每年26个天文距离的速度,朝奥尔特云飞去,最终目标是银河系外围的金牛座双星(毕宿五)前进,如果金牛座双星没有相对速度的话,预计先驱者10号探测器花上大约2百万年的时间,将会到达金牛座。

首先你要理解 所有看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行星之外 其他的都是 类似于太阳的恒星。 那些组成各个星座的 星星 也都是 恒星(有一些是 星团 或者 双星系统 或者星系 之类的) 其次, 星座 是为了方便划分天空区域 而一直使用到现在的 名称工具。 然后给你解释 银河系是属于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属于 属于 室女座超级星系团。 你也可以说 银河系属于 室女座(处女座) 不过 从学术上来说 银河系不属于任何星座。

冬季夜空最亮的一颗恒星

答案:天狼星

  天狼星(Sirius,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其视星等为-147,绝对星等为+13,距太阳系约86光年。天狼星实际上是一个双星系统,其中包括一颗光谱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颗光谱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

  天狼星属大犬座中的一颗一等星,根据巴耶恒星命名法的名称为大犬座α星。在中国属于二十八星宿的井宿。天狼星是冬季夜空里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参宿四对于居住在北半球的人来看,组成了冬季大三角的三个顶点。

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根据它的移动路径出现的波浪图形推断天狼星是一颗双星,因为该星在附近空间中沿一条呈波形的轨迹运动,从而得出它有一颗伴星和绕转周期约为50年的结论。这颗伴星于1862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克拉克(AClark)用他自制的当时最大的口径47m折射天文望远镜最先看到。天狼星及其伴星都在偏心率颇大的轨道上互相绕转,绕转的周期是499年,平均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20倍。尽管亮星光芒四射,用大望远镜还是不难看到那颗7等的伴星。伴星的质量与太阳差不多,它的半径却只有太阳的1/119,密度则比太阳大得多,平均密度为30㎏/立方厘米,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

 

天上最亮的星星是 天狼星 天狼星(Sirius)是大犬座α星,也是除太阳外全天空最亮的恒星。 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恶星。屈原在《九歌·东君》中写到:“举长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拟位于楚国西北的秦国。苏轼《江城子》中“会挽雕弓似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拟威胁北宋西北边境的西夏。 天狼星的视星等为-145m,距地球只有86光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之一,直径为太阳的两倍,质量是太阳的23倍。表面温度为10,500K 伴星: 天狼星是个双星系统。它还有一颗伴星天狼星B,是一颗白矮星。19世纪,天文学家透过观察天狼星的位置,发现其自行运动有摆动现象,因而预测它应该有颗未被观测到的伴星,受伴星重力扰动,才让天狼星位置改变。但一直到1862年才透过望远镜确认这颗伴星的存在。 伴星直径12000公里,比天狼星暗10000倍,质量是太阳的98%,表面温度为25,200K;由于跟天狼星的光度相差太远,以前的天狼伴星照片一直是天文台内大望远镜的“专利”,直至近年才能被业余天文爱好者拍摄到。

恒星演化经历各个阶段的速度,由恒星的什么性质来决定?

B质量

以下名称指的是同一颗星的有

C②⑤

著名的小行星带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B火、木

望远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C16世纪末

中国第一个天文台是

B紫金山天文台

12 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发生在每年的()月份。

B8

13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大致是()公里。

C四万

14 太阳目前的年龄为何?在主序星的状态下还有多少年的寿命?

C五十亿年,五十亿年

15 我们的太阳演化到末期,会成为什么样的天体?

D行星状星云+白矮星

16 大麦哲伦星云与银河系的关系,与下列哪一选项中的关系类似?

A地球与月球

17 为什么每年十一月十七日左右的流星雨被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B因为流星的方向似乎是自狮子座的方向往四面射出

18 星系团、星系与球状星团三者的关系为何?

B球状星团属于星系团,但不属于星系

19 在冬季夜空中,有三颗明星构成一个三角形称为冬天大三角,

B天狼、南河三、参宿四

20 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确定是两星互绕的双星系统是:

B开阳双星

所谓天上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星星是行星之外~可见的基本都是恒星

先说宇宙的产生:

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它是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在来说恒星是个什么东东:

恒星的诞生

在星际空间普遍存在着极其稀薄的物质,主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它们的温度约10~100K,密度约10-24~10-23g/cm3,相当于1cm3中有1~10个氢原子。星际物质在空间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通常是成块地出现,形成弥漫的星云。星云里3/4质量的物质是氢,处于电中性或电离态,其余约是氦以及极少数比氦更重的元素。在星云的某些区域还存在气态化合物分子,如氢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如果星云里包含的物质足够多,那么它在动力学上就是不稳定的。在外界扰动的影响下,星云会向内收缩并分裂成较小的团块,经过多次的分裂和收缩,逐渐在团块中心形成了致密的核。当核区的温度升高到氢核聚变反应可以进行时,一颗新恒星就诞生了。'

主序星

恒星以内部氢核聚变为主要能源的发展阶段就是恒星的主序阶段。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称为主序星。主序阶段是恒星的青壮年期,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占整个寿命的90%以上。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向外膨胀和向内收缩的两种力大致平衡,恒星基本上不收缩也不膨胀。恒星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随着质量的不同而相差很多。质量越大,光度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快,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就越短。例如:质量等于太阳质量的15倍、5倍、1倍、02倍的恒星,处于主序阶段的时间分别为一千万年、七千万年、一百亿年和一万亿年。

目前的太阳也是一颗主序星。太阳现在的年龄为46亿多年,它的主序阶段已过去了约一半的时间,还要50亿年才会转到另一个演化阶段。与其他恒星相比,太阳的质量、温度和光度都大概居中,是一颗相当典型的主序星。主序星的很多性质可以从研究太阳得出,恒星研究的某些结果也可以用来了解太阳的某些性质。

红巨星与红超巨星

当恒星中心区的氢消耗殆尽形成由氦构成的核球之后,氢聚变的热核反应就无法在中心区继续。这时引力重压没有辐射压来平衡,星体中心区就要被压缩,温度会急剧上升。中心氦核球温度升高后使紧贴它的那一层氢氦混合气体受热达到引发氢聚变的温度,热核反应重新开始。如此氦球逐渐增大,氢燃烧层也跟着向外扩展,使星体外层物质受热膨胀起来向红巨星或红超巨星转化。转化期间,氢燃烧层产生的能量可能比主序星时期还要多,但星体表面温度不仅不升高反而会下降。其原因在于:外层膨胀后受到的内聚引力减小,即使温度降低,其膨胀压力仍然可抗衡或超过引力,此时星体半径和表面积增大的程度超过产能率的增长,因此总光度虽可能增长,表面温度却会下降。质量高于4倍太阳质量的大恒星在氦核外重新引发氢聚变时,核外放出来的能量未明显增加,但半径却增大了好多倍,因此表面温度由几万开降到三、四千开,成为红超巨星。质量低于4倍太阳质量的中小恒星进入红巨星阶段时表面温度下降,光度却急剧增加,这是因为它们外层膨胀所耗费的能量较少而产能较多。

预计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将大约停留10亿年时间,光度将升高到今天的好几十倍。到那时侯,地面的温度将升高到今天的两三倍,北温带夏季最高温度将接近100℃。

大质量恒星的死亡

大质量恒星经过一系列核反应后,形成重元素在内、轻元素在外的洋葱状结构,其核心主要由铁核构成。此后的核反应无法提供恒星的能源,铁核开始向内坍塌,而外层星体则被炸裂向外抛射。爆发时光度可能突增到太阳光度的上百亿倍,甚至达到整个银河系的总光度,这种爆发叫做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的外层解体为向外膨胀的星云,中心遗留一颗高密天体。

金牛座里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超新星爆发的时间虽短不及1秒,瞬时温度却高达万亿K,其影响更是巨大。超新星爆发对于星际物质的化学成分有关键影响,这些物质又是建造下一代恒星的原材料。

超新星爆发时,爆发与坍塌同时进行,坍塌作用使核心处的物质压缩得更为密实。理论分析证明,电子简并态不足以抗住大坍塌和大爆炸的异常高压,处在这么巨大压力下的物质,电子都被挤压到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简并态,密度达到10亿吨/立方厘米。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天体叫做中子星。一颗与太阳质量相同的中子星半径只有大约10千米。

从理论上推算,中子星也有质量上限,最大不能超过大约3倍太阳质量。如果在超新星爆发后核心剩余物质还超过大约3倍太阳质量,中子简并态也抗不住所受的压力,只能继续坍缩下去。最后这团物质收缩到很小的时候,在它附近的引力就大到足以使运动最快的光子也无法摆脱它的束缚。因为光速是现知任何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连光子都无法摆脱的天体必然能束缚住任何物质,所以这个天体不可能向外界发出任何信息,而且外界对它探测所用的任何媒介包括光子在内,一贴近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它吸进去。它本身不发光并吞下包括辐射在内的一切物质,就象一个漆黑的无底洞,所以这种特殊的天体就被称为黑洞。黑洞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对黑洞的研究在当代天文学及物理学中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家发现,在木星和土星的表面散放出来的能量比它们所吸收的能量要多,这就意味着木星和土星也可以发光,只是它们发出的是远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而已。

以上大部分都是摘人家的答案~其实关于宇宙和恒星的产生有很多的科教片~关于宇宙的首推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不过不知道你的年龄是那个阶段,这本书比较适合高中或以上年龄阶段的~不过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完的说~希望你比我强^-^

宿名星座 编号

毕宿一金牛座74 ε

毕宿二金牛座68

毕宿三金牛座61 δ

毕宿四金牛座54 γ

毕宿五金牛座87 α

毕宿六金牛座77 θ1

毕宿七金牛座71

毕宿八 金牛座 35 λ

附耳金牛座92 σ1

五车二御夫座13 α

五车五金牛座112 β 毕宿五为毕宿第五星,英文名Aldebaran,也是金牛座的主星,距离地球68光年。其光谱与光度分类属于K5 III型,呈橙色,在地球上的视星等为086,是夜空中的亮星之一。

毕宿五的直径约为5300万公里,是太阳直径的38倍。由于其内里的氢已经耗尽,毕宿五已由主序星演变为红巨星,靠燃烧氦来继续发光发热。

毕宿五有一个伴星,是一个视星等达11等的白矮星,肉眼不能看见,只能够用望远镜来观测。

1997年,人们透过观测,认为毕宿五可能有一个行星(也可能是棕矮星)存在,其质量约为木星的十一倍,距离毕宿五只有13天文单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无人太空船先锋10号,离开太阳系后朝着金牛座方向前进,如无意外,这艘太空船将在200万年后接近毕宿五。 五车二是位于御夫座的一个双星系统,西方名称为“Capella”及“御夫座α星”,其视星等为008等,绝对星等为-01等,是除了太阳外,全天第六亮的亮星。

该系统距离地球422光年,光谱类型属于G8III型,主星体积约为太阳的2750倍,约为伴星的54倍,主星与伴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04年。 五车五为五车星第五星,是金牛座第二亮星(又称为金牛座β),视星等为17等。因为位于金牛座与御夫座的边界,所以在拜耳命名法中曾重复命名为为御夫座γ。

与太阳相比较,五车五含有相当丰富的锰,不过缺乏钙与镁。五车五已经开始离开主序带,将会变成一颗巨星。

当月球的升交点接近昼夜平分点时,月球将会遮掩五车五,而五车五在2007年时曾经被月球所掩。大部分的掩星只有在南半球可以观测到,这是因为五车五位于月掩区的北端,只有很罕见的情况下可以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观测得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04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