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靠什么登上月球的

人类靠什么登上月球的,第1张

1969年7月24日,乘载3名宇航员阿波罗11号安全地溅落到太平洋中。经过18天的隔离,确信宇航员没有被月亮上的微生物污染,尼尔·阿姆斯特朗、爱德文·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3位宇航员才从阿波罗11号下来。他们的这次20世纪的旅行为太空探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月球登陆开辟了太空探测的新纪元。

照片人物

爱德文·奥尔德林

爱德文·奥尔德林,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蒙特克莱。他是第二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并创航天器舱外活动记录。1951年毕业于纽约西点军校后,任空军飞行员。曾在朝鲜执行飞行战斗任务。1963年他撰写有关空间轨道力学的学位论文,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被选为航天员。1966年11月11日他同 J.A.洛弗尔参加4天的“双子星座”12号飞行,出舱进行了5.5小时的太空行走,证明人体在宇宙真空中能够有效地活动。“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爱德文·奥尔德林、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迈克尔·科林斯于1969年7月16日升空,飞向月球。4天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靠近月球静海边缘的地方着陆,在月球上采集岩石标本、拍摄照片和建立科学试验装置。他们完成月面上的活动后,驾驶登月舱在绕月轨道上与科林斯驾驶的指挥舱会合。这次飞行于7月24日溅落在太平洋而告结束。

迈克尔·科林斯

迈克尔·科林斯,1930年10月3l日出生于罗姆。他是美国航天员,“双子座”10号的副驾驶员,“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飞行的指令舱驾驶员。西点军校毕业后调住空军。曾任空军试飞员,1963年参加航天计划。他和JW扬乘“双子座”10号于1966年7月 18日发射升空。在与目标火箭“阿金纳”会合后,利用“阿金纳”的发动机继续推向764千米创纪录的高度,然后科林斯离开飞船,准备把测试微陨星的仪器安装在“阿金纳”上,但是失败了,只是从“阿金纳”取回了一件仪器。由于“双子座”飞船的燃料不足,他缩短了舱外活动的时间,于21日返回地球。他还同尼尔·阿姆斯特朗、爱德文·奥尔德林参加了“阿波罗”11号飞行。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着陆,科林斯留在指令舱,在97——121千米的高度上绕月飞行。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登月舱同他的指令舱重新对接。次日他们离开月球轨道,于7月24日溅落在太平洋上(他叙述这次降落的著作《传播火种》于1974年出版)。这是他最后一次飞行。1969年任助理国务卿。1971年加入史密森学会董事会。

尼尔·阿姆斯特朗

尼尔·阿姆斯特朗 ,1930年8月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沃帕科内塔。他是美国航天员,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16岁生日时成为持有执照的飞行员, 1947年为海军飞行学员。他在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市珀杜大学学习航空工程,1950年因朝鲜战争爆发而中断学业。朝鲜战争中他曾被击落1次,曾3次获得空军奖章。1955年成为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即后来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民用飞机研究飞行员。飞行时间在1100小时以上,试飞过各种超音速歼击机以及X—15火箭飞机。 1962年他同第二组航天员一起参加了航天计划。 1966年3月16日,阿姆斯特朗作为“双子座8号”的指挥舱驾驶员与D.R.斯科特一起同“阿金纳”无人驾驶火箭会合,并第一次完成了手控空间对接机动飞行。对接后一台火箭发动机发生故障,他们被迫与“阿金纳”脱离。随后,阿姆斯特朗重新操纵“双子座8号”航天器在太平洋上紧急溅落。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同爱德文·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一起乘“阿波罗1l号”飞船飞向月球。4天后于美国东部夏令时(EDT)下午4时18分,由他手控操纵“鹰”号登月舱在宁静海西南边缘附近的平坦地带着陆。7月20日东部夏令时下午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从“鹰”号登月舱走下来,踏上积满尘土的月球表面,并说:“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全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离开登月舱,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设置科学仪器、采集月球表面标本并拍摄了大量照片。7月21日,他们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36分后重新起飞,与科林斯会合,开始了重返地球的航行。7月24日东部夏令时下午12时51分溅落于太平洋。随后,对3名宇航员进行了为期18天的隔离检疫,以防止可能带回月球细菌。在随后的岁月以及对21个国家进行的访问中,他们因为开创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做出了贡献而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1971年,阿姆斯特朗从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辞职。1971年——1979年任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教授, 1979年后任俄亥俄州莱巴嫩市供应油田设备的卡德韦尔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背景介绍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到月球去!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所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个愿望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实现了。

这一天,美国肯尼迪宇宙发射中心高高的发射塔旁,巨大的“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在现场几万人的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在全世界10多亿电视观众的期待的目光中,徐徐上天,向着地球的卫星,远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飞奔而去。

参加这次登月的3名宇航员是:队长威尔逊、副手尼尔·阿姆斯特朗和爱德文·奥尔德林。一路上,他们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下,精心操作着舱内的仪表,使飞船不断地修正偏差,厘毫不差的向月球逼进。

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12点56分,“阿波罗”11号成功地在月球上着落。威尔逊等3人走下舷梯,脚踏在特兰克里梯死海上。当他们走完这历史性的几步后,威尔逊低头看看,又四周环顾了一下,此刻蔚蓝色的地球正悬挂在月球的天边。显然威尔逊此刻十分激动,他说:“我,哈伯·威尔逊,以全人类的名义宣布,月球不属于哪个国家,而是全人类的共用财富。”他停顿了一下,“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这时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突然发现画面消失了,整整4分半钟后,又出现威尔逊等三人在月球上如袋鼠般向前跳跃的镜头,只见他们拿出了美国国旗,安插在一根金属杆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搬来几块月球岩石作加固。由于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24。也就是说一个要在地球上能越过22米,那么在月球上他就能轻轻地越过像上海国际饭店那么高的高度。所以尽管宇航员们的宇航服很重,有几十公斤重,但在月球上仍然不能大意,用力过猛就要摔倒。威尔逊等三人驾着特殊的宇宙车在寂静的月球上奔波着,他们采集了800多磅月球岩石,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果的科学考察。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是美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建造起来的,美国自然对它寄予强烈的希望,希望这次登月不仅带来科学上的突破,还有战略上的重大意义。登月升空前两周,威尔逊接到美国当局拟定的在月球向全世界发表的讲话稿,其内容是:“我,哈伯·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而当威尔逊在月球上发表了完全不是这回事的讲话后,军方很是恼火,在威尔逊返回地球后,他被迫宣布“退休”,并警告他不能讲出事实真相。与此同时,联合国通过决议,月球归人类共同拥有。直到20年后的1989年,威尔逊才打破沉默,讲出了那为世界所瞩目的4分半钟里所发生的事情。

神奇的阿波罗

进入白宫6个月之后,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心理上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因为那时,宇航局根据约翰·肯尼迪的命令在8年前开始的漫长的飞向月球的航行现在达到了目的地。执行这项任务的是阿波罗11号。它是一项非常惊人的努力的顶点——为此作出了贡献的有2万个承包商和30万个工人——虽然人们可以无休止地谈论它是否值得花这么多钱,但它的成功不可否认是美国的一项胜利。

理查德·尼克松发表声明指出,虽然探险在过去是“一项寂寞的事业”,但“今天,宇宙空间旅行的奇迹已有宇宙空间通信的奇迹做伴;电视甚至能够越过与月球之间的巨大的距离把极重要的发现立刻传达到我们家里来,使我们大家都成为直接参加者。”他所说的“大家”指的不仅仅是美国人,而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月球上着陆实况的是历来电视最大数量的观众,约有528亿人。

失败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美国的宇宙空间科学,自其12年前的最初几次失败以来,已有长足的进展。1961年至1966年间“水星”号和“双子星座”号的16次载人飞行已证明人能在宇宙空间生活和活动,而“巡航”导弹、“月球飞船”和“观测者”号所送回的资料,证明月球表面对宇宙飞行员来说是安全的。曾经遇到过一次可怕的挫折。1967年1月,阿波罗一号在其发射台上爆炸了,三个飞行员全部殉难。可是,在延搁了21个月之后,载人的阿波罗号的指挥舱却飞上去了。在1968年末和1969年初,宇航局按照一张严格的时间表办事,每两个半月发射一艘阿波罗号飞船,以期在肯尼迪于1961年5月规定的最后限期之前完成任务:“在60年代终了之前”有一个人在月球上着陆,并使他安全地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36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 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在飞船上的是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两个空军军官爱德文·奥尔德林上校和迈克尔·科林斯中校。土星号的第三级把他们送进了一条118英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们获得了每小时24245英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25万英里外的月球前进。

在离地球5万英里处,科林斯操纵名为“哥伦比亚”的指挥舱,使它与称为“鹰”或简称L.M.的脆弱的登月舱正面相对。“哥伦比亚”和“鹰”互相一钩住,土星号的第三级就被抛弃了。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们开动了“哥伦比亚”的发动机,使他们进入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69英里之内的一条轨道上。在肯尼迪角时间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过两个运载工具之间的管道,进入了登月舱“鹰”号,那天黄昏,宇航员们就进入了月球的重力场。这时他们离月球已不到44000英里,速度越来越快了。

星期六下午,他们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时3736英里,进入了绕行月球的轨道。航控台(它们与设在休斯敦的国家宇航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联系的无线电报机)于7月20日星期日上午7点零2分叫醒他们,因为这一天是预定在月球上着陆的一天。在“鹰”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登月舱着陆用的四条难看的腿伸展出去。航控台告诉他们说“你们完全可以驶离船坞了。”于是,登月舱就和“哥伦比亚”分开,这时阿姆斯特朗说,“‘鹰’已经长了翅膀了!”下午3点零8分,他发动了宇宙飞船的引擎,于是他们朝着月球上的静海飞去。

他们在离月球表面九点八英里处进入了一条低轨道,在一片可怕的满是高山和火山坑的月球荒野上飞行。这时,休斯顿的一部计算机开始在他们的仪表盘上闪光,向他们发出警报。现在已如此接近目的地,他们当然不能回头,于是他们就根据在休斯顿的一个青年指导官员的指示向前飞去,阿姆斯特朗掌握着操纵器,奥尔德林不停大声读出仪器上显示出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他们在下降的最后时刻,遇到了一些麻烦。当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将落在广阔的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因处于他们的目标之西4英里处,故有此称)时,“鹰”舱月球之间的距离已不到500英尺了。他向那火山坑外面飞去,但这计划外的延长旅程,意味着他快要用完燃料了;他必须立即作出决定,要么转向那边去,要么冒坠毁的危险。就在这一刹那,他前面的仪表盘上发出了两道白光,显出接触月球字样。“鹰”舱已经着陆了。

他说,“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着陆。”这时是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东部日光节约时间下午4点17分42秒。

把仪器检查了3个小时之后,两个宇航员问休斯顿,他们可否省去预定的4个小时休息时间而就在现在下机。休斯顿回答说,“我们支持你们这一行动。”他们穿上了价值30万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舱内的压力。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级阶梯上他拉了一根绳子,打开了电视照相机的镜头,让五亿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凉的月球表现上去。

他的九号半B的靴子接触到了月球表面,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时是下午10点56分20秒。他拖着脚步在地上走来走去。他说,“月球表面是纤细的粉末状的,它像木炭粉似的一层一层地粘满了我的鞋底和鞋帮。我一步踩下去不到一英寸深,也许只有八分之一英寸,但我能在细沙似的地面上看出自己的脚印来。”

阿姆斯特朗把那细粉放一些在他太空衣的裤袋里。接着,在他下舱后19分钟,奥尔德林走到他身旁来说,“美呵,美呵,壮丽的凄凉景色。”阿姆斯特朗把一根标桩打入土里,把电视摄影机架在上面。样子像蜘蛛的“鹰”舱离镜头60英尺远,正处于电视图象的中央,它后面就是外层空间的永恒的夜,这里的重力是1/6个G,仅及地球上重力的166%。电视观众们看到这两人像羚羊似的跳来跳去,并听到奥尔德林说,“当我要失去平衡的时候,我发现恢复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他树起了一面3英尺长5英尺宽的美国旗,它是用铁丝缚在旗杆上的。奥尔德林向它行礼。他们还存放了一个盛有76国***拍来的电报的容器和一块不锈钢的饰板,上面标着下列字样:“来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纪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是代表全人类和平地来到这里的。”

他们一面收集50来磅石块供科学研究之用,一面测量他们太空衣外面的气温:阳光下是华氏234°,阴处是零下279°。他们摆出一长条金属箔来收集太阳粒子,架起测震仪来记录月球震动,还架起反射镜来把结果送给地球上的望远镜。他们在半夜里回到“鹰”舱,总共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又37分钟之后,发动引擎离开了月球。(航控台说:“你们可以起飞了。”奥尔德林说:“对!我们是这条航道上的一号机。”)返回轨道之后,他们就和呆在“哥伦比亚”里的科林斯会合。科林斯把两个飞行工具重新钩在一起。他们就从管道里爬过去和他呆在一起,“鹰”舱则被放走而飘入太空,最后将坠毁在月球上。

上午1点56分,科林斯使“哥伦比亚”朝向地球,就发动引擎,使指挥舱摆脱了月球的引力。回程需要60个小时。那天晚上,宇航员们通过电视送到地球上来一幅摄自175万英里外的地球本身的照片。奥尔德林说;“坐在这里看着地球变得越来越大而月亮变得越来越小,这情景多美呵。”阿姆斯特朗说:“不管你航行到哪里,回家总是好事。”星期四,他们以每小时24602万英里的速度航行,在太平洋上空57英里重新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在这一阶段的最关键时刻,宇宙飞船的挡板被四千度的高温烤焦了。云把指挥舱包围起来,因此无线电联系中断了3分钟。

守候着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的雷达已探测到正降落的“哥伦比亚”在138英里外,在3个83英尺的橙色和白色的降落伞下疾降。接着,这指挥舱就溅落在海面上,激起6英尺高的大浪,并倾翻了。但经舱内3人努力把舷边的气袋充了气,就立即使它恢复了平衡。“大黄蜂”号上起飞的直升飞机在头顶盘旋,引导这只飞船开往目的地。尼克松总统在舰桥上挥动双筒望远镜。舰上的乐队吹奏起了“哥伦比亚,你是海上明珠”,在整个美国和许多外国城市里,教堂钟声四起,气笛长鸣,汽车驾驶人都按响了车上的喇叭。

材料:“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登月计划。该计划于1961年5月宣布,但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后,才选定在月球上着陆并返回的技术。最后的方案是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运载工具(“土星”V号)把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建造了几种登月运载工具(主要是大型火箭)和航天器。“阿波罗”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而且,航天器的一部分——装有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能脱离航天器,载着宇航员登上月球,并返回绕月轨道与“阿波罗”航天器接合。第一次载人“阿波罗”飞行,因发生了悲惨的事故而推迟,由于在一次发射演习时,航天器突然着火,3名宇航员遇难。在几次不载人的绕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阿波罗”8号迈出了载人月球探测的第一步,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在完成绕月飞行后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的飞行,对登月舱进行检验。“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球轨道,然后登月舱下降到距月面15千米以内,以检验其性能。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N.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地回到了地球。其余的“阿波罗”飞行对月面进行了广泛的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月球岩石标本,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是在 1972年12月进行的。

SpaceX的赌注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原本在周三,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Space X的龙飞船将进行首次载入发射,向国际空间站输送两名NASA宇航员。由于天气原因,发射时间改为30号下午3点22分(北京时间31日凌晨3点22分)。

如果成功, 这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商业航空航天公司将人类带入地球轨道 。美国宇航局和太空迷已经为这个里程碑等待了将近十年。

载人航天非常困难且昂贵。火箭必须可靠,车辆必须配备昂贵的生命支持系统,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冗余度。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实现了这一壮举。

对于SpaceX而言,这是迈向火星的又一步,但从更广义的角度看,这表明太空飞行不一定是最强大国家的专属。

目前,全球仍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之下,企业和政府的正常运作都受到影响,尽管如此,SpaceX龙飞船的发射还在向前推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必须继续执行任务,以保证国际轨道站中美国宇航员人员配备齐全。

航天局最高官员吉姆·布莱登斯汀也表示,希望这次发射能给在持续疫情影响下的人带来鼓舞,激发人们的敬畏精神,振奋人心。

自2011年航天计划结束以来,美国还没有再次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自那以后,NASA的宇航员不得不前往俄罗斯,并乘坐俄国的联盟号飞船进行训练。每位宇航员的训练需要NASA支付8600万美元的高昂花费。

但是NASA不选择创造自己的后继者。取而代之的是,它与有能力的企业合作,让后者研发出能安全运送宇航员往来国际空间站的的飞船。这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决定,但商业公司可以降低成本并刺激创新,而NASA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专注于更深入地 探索 太阳系,如Artemis项目打算在2024年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活动。

请输入图说3月,NASA宇航员BobBehnken(左)和Doug Hurley(右)进行了龙飞船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整模拟。

2010年美国太空政策的转变为SpaceX的早期成功提供了机会。在2014年,SpaceX和波音都获得了NASA的合同,以提供商用发射服务。到目前为止,SpaceX似乎已经兑现了降低人类航天成本的承诺。与平均耗资 16亿美元 的一次航天飞机任务相比,NASA仅需为SpaceX即将进行的空间站飞行支付 11亿美元

2014年,NASA签了两份合同:42亿美元用于波音公司制造Starliner运载工具,26亿美元用于SpaceX制造具有载人功能的龙飞船,该航天器此前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那时,NASA已经为SpaceX研发运货的龙飞船投入了资金。美国宇航局表示,波音公司获得的资金多,是因为它需要从无到有设计Starliner。

波音公司最近遭受了重大挫折,当时Starliner太空舱在一次关键的无螺旋试验飞行中发生故障。另一桩合作方面,如果SpaceX能够执行载人火箭发射任务,那将是 NASA的一项重大胜利。

更不用说,这样一来, 美国也可以不再依赖俄罗斯,独立输送宇航员了

NASA和SpaceX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星期三下午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但是当他由于天气原因, NASA将在美东时间5月30日下午重新发射

火箭将从 历史 悠久的 “ Pad 39A ” 发射台起飞, 阿波罗时代的任务就从这里开启,包括1969年首次登月, 目前被SpaceX从NASA 租来使用。

根据NASA的说法,答案是肯定的。

宇航员们一直处在严格的隔离环境中,并进行至少两轮的病毒检测测试。

NASA,SpaceX和军事人员将需要聚集在控制室中以支持发射,他们还实施了其他安全措施,例如在新班次开始时更换控制室,以便对另一个房间进行深层清洁。

NASA还敦促民众远离肯尼迪发射中心, 鼓励在家观看直播,防止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截至当地时间28日晚8点30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101573例;累计确诊病例1720613例,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而一向言论惊人的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网络反复表达了自己对于新冠疫情的看法,认为美国的反应过于夸张,呼吁取消隔离政策,他的特斯拉工厂更是顶风作案,不顾禁令强行开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马斯克直言美国新冠数据不可靠。

龙飞船载人发射是两位NASA女宇航员麦克阿瑟(Megan McArthur)和奈伯格(Karen Nyberg)期待已久的任务,不过执行任务的却是他们的丈夫,两名同样来自NASA、经验丰富的宇航员:49岁的罗伯特·贝恩肯(Robert Behnken)和53岁的道格拉斯·赫尔利(Douglas Hurley)。

这四位宇航员在NASA的2000年暑期培训时相识,之后分别结为夫妻。两位男宇航员均是对方婚礼上的伴郎,20年来,这四位宇航员轮流进入太空。

同时,两位即将飞天的宇航员和SpaceX也有紧密的合作,接受过龙飞船为期2年的飞行训练。 而龙飞船则是继水星,双子座,阿波罗和太空巴士之后,第五个获得NASA认证的能够安全执行载人发射的飞船。

这两位宇航员都以军事测试飞行员的身份开始职业生涯,有几百个小时的飞行经验,也都曾参与过往返国际空间站的飞行任务。NASA早在2018年就选中二位进行这项任务,他们注定将延续了长期的军事试飞员的荣耀,是开启载人航天史上这一 历史 性时刻的绝佳人选。

NASA希望将本肯和赫利留在空间站,直到 下一艘龙飞船运载更多人到达空间站。两位宇航员表示预计在空间站停留一到三个月,最长不超过110天,任务结束时,他们将再次乘坐龙飞船,穿越大气层,最终降落在大西洋上。

这是一个胶囊状的航天器,直径约4米,配备七个座位和触摸屏控件。

宇航员将乘坐龙飞船通过猎鹰9号运载火箭进入轨道,宇航员将在发射当天使用空中“乘员进入臂”进入机舱。火箭将龙飞船送入高空后,龙飞船将分离出来,并点燃自己的推进器,继续向空间站前进。

龙飞船整个系统是全自动的,宇航员只需要在屏幕上操作系统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络即可。宇航员们也不打算携带额外的大件行李。在到达国际空间站之前,宇航员将在飞船上待上19个小时。

SpaceX和NASA已签署龙飞船的安全开发计划,以保证重大任务的安全执行。龙飞船还配备了独特的紧急中止系统,旨在在出现问题时确保安全。

尽管没有百分之百完全避免风险的方法,但NASA尝试过以下努力: 需要确保龙飞船的灾难性故障概率在1/270。经过多次试验和测算,135次飞行中的失败次数是2。

国际空间站已经绕地球运行了二十年,主要由美国和俄罗斯来运营。这些年来,一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240位宇航员到访过空间站。这里进行过数千项科学实验,研究涉及人体对太空的反应、新药物开发等方面。

通常约有六位宇航员留在空间站,目前这里只有三位NASA的宇航员。

根据NASA 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俄罗斯联盟号搭载一位宇航员,平均需要花费5540万美元,最高则多达8600万美元。

同一份报告估计,如果用龙飞船发射,NASA支付的费用是约每人5500万美元。

非营利组织行星协会的最新研究表明,总体而言, 与美国以前的人类太空飞行计划相比,NASA的商业“外包”计划是划算的。

多年来,SpaceX与NASA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2000年代,SpaceX最初的几次火箭发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在安全地将早期的猎鹰1号火箭送入轨道前, 该公司在2008年几乎破产 。在此之后,NASA与Space X签订了160亿美元的合同,让龙飞船通过猎鹰9号运载火箭为空间站运送货物。

从那时起,SpaceX和NASA一直紧密合作,过程中有过两次失败的发射经历。2015年,当时一枚火箭向太空站运送5000磅货物中,在进入轨道时爆炸。2016年,另一枚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发射台上炸毁,摧毁了一枚价值2亿美元的通信卫星。

但是到目前为止,SpaceX发射任务绝大部分都顺利进行。

去年,飞船在进行地面测试时,紧急中止引擎发生了爆炸。SpaceX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来重新配置飞船设计,以便在1月份的试飞中表现完美。

SpaceX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重复使用硬件,来降低太空发射的成本。例如,运输货物的龙飞船已经三次飞向太空。

自2015年以来,猎鹰9号的第一级助推器在完成几十次任务后都安全降落,这是火箭在升空时产生原始推力的最大部件。

用于这次载人任务的火箭将是全新的,发射后SpaceX将其降落在无人驾驶船上,以尝试回收火箭的第一级助推器。Space X透露, 每艘龙飞船还可以进行多次太空旅行

SpaceX最大的野心是宇宙飞船Starship循环使用。Starship目前还处于开发初期, 马斯克希望,该运载工具的每一部分,以及将其送入太空的巨型火箭助推器,都可以重复使用,并完成飞回地球并自行着陆的核心环节。

星际飞船是马斯克对SpaceX长期计划的核心:将人类送入火星,并在火星生活。

如果SpaceX成功,也意味着太空旅行可能开启序章。

别的公司也在努力,贝佐斯的Blue Origin等航天技术公司计划提供不进入地球轨道的简短亚轨道发射预定服务,起价在20万至25万美元之间,并且在迅速上升中。

另一方面,有消息称SpaceX已经和乘客签约——进行为期数天的太空旅行,每人的费用为3500万美元。甚至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都希望乘坐 SpaceX并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

译文出处:

CNNBusines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paceX's historic astronaut launch

The Next Web Here’s why youshould care about SpaceX’s crewed rocket launch

New York Times Meet Bob Behnkenand Doug Hurley, SpaceX’s First NASA Astronauts

三艘太空探测器将抵达火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发射、第12个德国人将进入太空、两颗巨行星、两次月食和两次日食——2021年将是让太空爱好者应接不暇的一年。

2月9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个星际任务"希望"号(Hope)将进入火星轨道。仅一天后,中国探测器"天问一号"也将进入火星轨道。 这两项任务都将对火星的表面和大气进行测量。可能在5月,一个小型着陆器将与"天问一号"分离,降到火星表面, 探索 着陆点周围的环境。

007**中的镜头

今年火星探测的重头戏将是2月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探测器"毅力"号(Perseverance)登陆火星。一旦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它将因摩擦而减速。隔热罩的温度将超过1000摄氏度。稍后,降落伞将展开,使它的速度变得更慢。在距离火星表面大约两公里的地方,一台天空起重机(sky crane)将开始发挥作用。四个推进器将帮助天空起重机调整方向。

火星车是通过尼龙绳与天空起重机相连的。在接近火星表面时,天空起重机会将"毅力"号降低约7米。一旦火星车落地,缆绳就会被剪断,天空起重机就会飞往火星表面的其他地方降落。

探测器进入、下降和着陆只需要7分钟,也就是所谓的恐怖7分钟。期间,飞行控制小组无法与航天器互动。专家们只能在2亿多公里外观看这一过程。来自航天器的无线电信号传输到地球需要约11分钟。当位于加州帕萨迪纳(Pasadena)的控制中心收到开始进入的信息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毅力"号已经降落在火星表面了。

顺利着陆的机会只有一次。任何失误都可能意味着任务的失败。天空起重机的动作可以成为任何动作**中的惊险镜头。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有相关经验:2012年,"好奇"号(Curiosity )探测器就是通过天空起重机登陆火星的。

火星上有生命?

科学家们想用"毅力"号来 探索 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如今,这颗星球的环境恶劣--干燥而寒冷,没有磁场屏蔽来自宇宙的强辐射。我们所知的生命现在无法在火星表面生存。但在数十亿年前,火星更热、更湿润,而且有屏蔽辐射的功能。所以我们至少有理由相信,可能有简单的微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也许它们现在就生活在地表下一两米处的土壤中。"毅力"号将收集样本、一探究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ESA)未来的一项任务将是采集样本并将其送回地球。但这应该是2030年之后的事情了。

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盼来詹姆斯·韦伯

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摄的行星、星云、星团和星系的图像令人印象深刻。这只于1990年发射的"宇宙之眼"有可能在几年内停运。它的继任者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简称JWST)。按计划,后者将于10月31日搭乘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 French Guiana)的库鲁 (Kourou)太空港发射升空。

当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项目在1997 年启动时,定下的发射时间为2007 年。如今的发射日期比最初目标晚了约14年。该望远镜造价近100亿美元,是最初计划的10倍多。它的名称取自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他领导了阿波罗计划等一系列重要空间探测项目。

天文学家期望从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图像中获得全新的认知,例如宇宙是如何形成、发展以及星系、恒星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该仪器将观测早期宇宙,并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2亿至3亿年的天体。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甚至可以探测到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位于太阳系以外围绕其它恒星公转的行星。

来自德国的灵敏观测仪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镜面直径为65米,由18个六边形镜片组成。整个仪器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分178个步骤展开。因此可能在2022年春天,我们才会看到它拍摄的第一幅图像。

许多通信或侦察卫星只能在太空中展开。然而,并非每一个卫星都需要像这个望远镜这样精确到微米。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是望远镜上的四个观测装置之一,由慕尼黑附近奥托布伦(Ottobrunn)的空中客车公司制造。它由一种不同寻常的材料制成:陶瓷。基本结构和镜面都是由这种非常轻巧、坚硬,而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的材料制成。原因很简单:这台大型观测装置必须在太空中经受住多重考验。为了记录来自太空深处的微弱的红外或热辐射,它将被冷却到约零下250摄氏度。塑料或金属在这种情况下会弯曲,从而导致图像模糊。而陶瓷则能保持形状不变。

近红外光谱仪将主要用来观测新诞生的恒星和遥远的星系等。陶瓷观测仪的灵敏度非常高--它可以记录下月球上一支燃烧的香烟的热辐射。由于这种精确性,天文学家将通过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近红外光谱仪获得对宇宙的全新认识。

未到月球 先飞国际空间站

NASA和欧空局的"猎户座 (Orion)"航天器在2021年年底前开启首次奔赴月球之旅的可能性不大。作为 "阿提米斯-1(Artemis-1)"任务的一部分,它将在太空中停留4周,并绕月球运行几天。首次飞行时不会搭载宇航员,但会带上两个来自德国航空太空中心(DLR)的假人,这两个假人将使用数千个传感器来测量人类将面临的环境。"猎户座"的太空舱来自NASA,服务舱则有欧空局提供。由空中客车公司在德国不来梅(Bremen)制造的服务舱提供推进、导航、高度控制以及空气、水和燃料的供应。NASA计划用大推力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将"猎户座"发射升空。但是该系统在今年一月进行的一次点火测试中失败后,应该不大可能在2022年初之前投入使用。

来自德国萨尔州的毛雷尔(Matthias Maurer)计划于今年10月飞往国际空间站(ISS)。他将乘坐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发射的 "龙"号(Dragon)太空舱。毛雷尔将在这个地球轨道上的"前哨站"生活和工作6个月。为届时可以从事多项科学实验,他目前正在接受训练。毛雷尔将是第十二位飞入太空的德国人。 到目前为止,被送往太空的德国宇航员皆为男性。3月中旬,欧空局将开启下一步宇航员申请程序。几年前,"女宇航员"倡议行动表明,优秀的女性申请者大有人在。

两次月食

即使没有飞往月球,天文爱好者也很期待今年的两次月食。协调世界时(UTC)5月26日9:45至12:53之间将发生月食。从11:10到11:28,月球将完全处于地球的阴影中。届时,月亮会呈现铜红色,也被称作"血月"。这是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挡,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可以经大气折射到月面。这次月食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可以观测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和南极洲将是最佳观测地。而在欧洲,月球将在地平线以下,因此当地民众将看不到此次月食。

11月19日的月偏食也是如此。从UTC07:18到10:47,月球将部分处于地球的阴影中。在大约9:03 的时候,98%的月球将被食掉。在北美洲、格陵兰岛、东亚和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如夏威夷和新西兰,人们届时都能看到这一奇观。

日环食

2021年,月球将从太阳正前方经过两次。6月10日,月球将几乎处于其绕地球椭圆轨道的最远处,因此显得很小,无法完全覆盖太阳。在日环食期间,太阳的环状光环依然可见。此次太阳的光环将出现在UTC9:55到11:28之间,最长时间为4分钟,但只有在加拿大东北部、格陵兰岛西北部、北极和西伯利亚远东等人口非常稀少的地区才能看到。

而在北大西洋、欧洲和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的人们至少会看到日偏食。在UTC8:12至13:11之间,太阳将像一块被咬过的饼干,因为被月亮遮挡了一部分。在一些地方,日食将持续约两个小时。在中欧,最多会有五分之一的太阳被覆盖。

南极日全食

今年的一大罕见天象奇观将是12月4日的日全食。新月本影宽度将有约400公里,可以完全覆盖太阳。此次日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1分54秒。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可以看到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也可以看到火焰般的日冕围绕着月球的轮廓。

不幸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天象奇观,因为全食带只覆盖南洋和南极。从UTC 7:03到8:04,月球的阴影会在地球表面移动--也许一些船员会欣赏到太阳日冕。只有在全食的几分钟内,才有可能用肉眼安全地观察太阳。在发生偏食或环食时,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护镜来观看这一奇观。普通墨镜也不安全。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看日食,会导致眼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金星合水星

作为地球的另一颗邻星,金星将于3月26日出现在太阳后面。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我们是看不到它的。从4月底到圣诞节,我们都可以在晴天的日落后在西方天空中看到这颗明亮的行星。这颗被浓密云层笼罩的行星是天空中继太阳和月亮之后最亮的自然天体。能见度最好的时间是9月至12月。

8月20日,巨行星木星冲日,即木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木星之间。届时木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于观察。随后木星将继续在摩羯座闪耀,直到明年年初才从夜空中消失。环形行星土星也将于8月2日同在摩羯座冲日。

木星和土星是北半球夏季的星星,也是南半球漫长冬夜的星星。它们在天空的同一区域,几乎形成了双星,从我们的肉眼来看,木星是两颗星中较亮的一颗。

八月和十二月的流星雨

当地球穿过彗星的轨道时,出现流星雨的可能性比其他夜晚要大得多。因为许多小石子和尘埃颗粒散落在彗星轨道上,当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留下片刻的光亮。下一场值得期待的流星雨将是英仙座流星雨。8月9日至13日,每小时会有几十颗流星在天空划过。光斑的痕迹估计将来自英仙座,它靠近易于辨识的仙后座--由五颗最亮星组成的独特的W形。12月10日至15日的双子座流星也同样令人期待,预计每小时流星数量将多达100颗。

相机,不过是我们的另一双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当然,每一张令人惊艳的星空照片,都一定伴随着后期处理,但永远不要低估宇宙的魅力:这是我们用相机拍出来的宇宙(后期处理)

这是NASA用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从一张纯灰的照片,再根据光线的波长和光子的数量,后期上色处理)

而这,是宇宙眼里的我们

当我们不断地证明我们存在的渺小时,也恰好证明了,我们的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以宇宙之大,人类之渺小,任何一张宇宙照片都会足够惊艳以及恐怖。

土星环

土星环是太阳系内最壮丽的景观之一,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光环和土星彼此间的投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光影交织画面。

螺旋星云附近的幻彩光芒

螺旋星云离地球约700光年,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状星云之一。它是一颗恒星生命终结之后形成的,恒星最后的余光照亮喷射出的气体,便形成了这一俗称“上帝之眼”或“索伦之眼”的异象。

创生之柱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的创生之柱位于巨蛇座,主要由氢气和尘埃构成,过去认为其中孕育着无数新星,因此被称为“创生之柱”。近年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说法,认为这三根巨柱只是逐渐消散的宇宙尘埃。这张照片由32张不同影像合成,光源来自周围巨大的新星发射出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超新星遗迹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开普勒超新星遗迹,由X射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影像合成,它是银河系内最后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

猫眼星云

猫眼星云的结构极其复杂,包括扭结、喷柱、气泡以及纤维状的弧形结构等,是人类研究得最多的星云之一,也引发了许多难解之谜。

水星凌日

水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就形成了凌日天象,这样一张照片有助于我们体会太阳到底有多大。太阳中间靠下那个小黑点是水星,左侧边缘的大黑点是太阳黑子。

星系大合影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星系合影,虽然密布照片的都是不亚于银河系的星系,但是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里,这仍然只是一个极小的角落。

太空遗珠

一颗剧烈爆炸的超新星,炸出一圈美丽的“珍珠项链”。

爱斯基摩星云

双子座一颗古老恒星的死亡,留下奇幻瑰丽的遗照,星云中央那个亮点是恒星塌陷后形成的白矮星,包裹它的是几层结构复杂的气体。

星系的结合

合并中的NGC 2207星系和IC 2163星系像一对太空中的爱侣,从狭路相逢到相互纠缠,最终合为一体。

NASA成立以来那些著名的航天器

1959 - 1963 水星计划 (Project Mercury)水星计划的目的是验证载人航天的可行性,并抢在俄国人之前把宇航员送上太空(近地轨道)。一共六次任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近地轨道绕行和首次超过一天的任务。

(水星计划六次载人发射的场景拼图,可见所使用火箭的不同。)

2  196155 Mercury-Redstone 3 / Freedom 7 -第一位美国宇航员:发射升空的水星计划 Freedom 7 飞船,载着航天员 Alan Shepard 完成了美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完成了时长 15 分钟的亚轨道飞行,达到了 188 km 的远地点高度。

(发射时的场景)

3  1961721 Mercury-Redstone 4 / Liberty Bell 7 - 第二位升空的美国宇航员:设计与前一次任务相同的 Liberty 7 飞船,载着 Gus Grissom(之后丧命于 Apollo 1 任务,后文有提到)完成了第二次亚轨道飞行。返回落海时舱门意外打开,海水瞬间涌入,Gus 险些丧命不过被直升机救起。

(升空前的 Gus Grissom 和他的飞船)

4  1962220 Mercury-Atlas 6 / Friendship 7 - 首位完成近地轨道绕地飞行的美国宇航员:后来当上了俄亥俄州参议员的宇航员 John Glenn 乘 Friendship 7 飞船完成了美国人的首次近地轨道绕地飞行(俄罗斯人的首次是 Yuri Gagarin 在 1961412 完成的,绕地一圈),一共 3 圈。

(升空前的 John Glenn 和他的飞船)

5  1962912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肯尼迪在莱斯大学演讲,提出要在 1970 年到来之前完成登月。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 John F Kennedy

6  1963 - 1966 双子座计划(Project Gemini)<双子座计划的目的是在确定了登月的目标后,验证其可行性。一共十次任务,完成了轨道交会、太空对接、出舱行走等多种登月所必备的技术的可行性验证和试验。

(双子座计划使用飞船的结构示意图 )

7  196563 - 196567 Gemini 4 - 美国宇航员的首次太空行走:宇航员 James McDivitt 和 Ed White 乘双子座 4 号飞船登上太空,并由 Ed White 完成美国宇航员的首次太空行走,时长 22 分钟。

由另一位宇航员 James MvDicitt 记录下的 Ed White 出舱行走的情景(从双子座计划,NASA 开始在太空任务中使用哈苏相机,成像质量更好)

8  1965124 - 19651218 Gemini 7 & Gemini 6A - 首次轨道会合:Gemini 6A 任务原计划由宇航员 Wally Schirra 与 Thomas Stafford 操作双子座 6 号飞船和无人目标飞船进行对接,但是目标飞船发射失败,迫使任务改为和载有宇航员 Frank Borman 和 Jim Lovell 的双子座 7 号飞船进行轨道会合试验,同时确定宇航员在太空生存 2 周的可能性。

(会和后从双子座 7号飞船拍到的双子座 6 号飞船)

9  1966316 - 1966317 Gemini 8 - 首次太空对接:宇航员 Neil Armstrong 和 David Scott 乘双子座 8 号飞船完成与目标飞船的轨道会合后,完成首次太空对接。

(在双子座 8 号飞船中看到的对接目标飞船)

10  1961 - 1972 阿波罗计划 (Apollo program)<阿波罗计划在 1969 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实现了肯尼迪设下的目标。总共 11 次载人任务,登月 6 次,共有 12 位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原定 10 次登月,有一次失败(阿波罗 13 号),最后三次(阿波罗 18、19 和 20 号)被取消。

阿波罗计划中使用的 Apollo 飞船 和 土星 5(Saturn V)火箭可以说是当时美国举全国之力(阿波罗计划总耗资 239 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约 1000 亿美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设计、制造、试验完成的。

(阿波罗飞船在火箭前段整流罩内的示意图)

最前端的是逃逸塔,在发射阶段一旦出现问题,逃逸塔火箭启动将下面的指挥舱(Command Module)带离土星火箭。指挥舱,也是返回舱,是三位宇航员大部分时间所待的地方。与指挥舱连接在一起的是服务舱(Service Module),搭载引擎和燃料、氧气等。下面是登月艇(Lunar Module),土星火箭完成最后一次点火,将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后,连为一体的指挥舱与服务舱(Command/Service Module)将会和载有登月艇的火箭分离,旋转 180 度,再和它对接,将登月艇从火箭里 “抽” 出来,完成这个高难度动作后,就可以飞向月球了。登月时,指挥(Commander)和登月舱驾驶员(Lunar Module Pilot)乘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指挥舱驾驶员(Command Module Pilot)在指挥舱中,留在绕月轨道上,等待登月完成后和升空的登月舱会合对接后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之前,月岩样品等被转移至指挥舱,抛弃登月舱和服务舱。随后指挥舱带着三位宇航员重返大气层。

(阿波罗 15 号的指挥/服务舱,由登月舱宇航员拍摄)

登月艇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是返回时留在月球表面的下降级(Descent Stage),包括着陆下降时用的反推引擎及燃料,和要留在月球表面的科学实验仪器等,在后期的任务中所用的月球车也是放在这个舱里;上半部分是返回时的上升级(Ascent Stage),也有一个引擎,当它点火时,将下面的下降级作为发射台(这也是高难度动作…)。

(阿波罗 16 号的登月舱)

土星火箭高达 110 米,重 3000 吨,其中燃料就有 2500 吨,第一级的五台 F-1 引擎可以产生 3400 吨的推力,可以将 45 吨重的阿波罗飞船送往月球(很多现代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远低于这个数字)。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制造的最大、最重、推力最强劲、运载能力最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研发中的长征-9 火箭的设计运载能力超过了土星火箭)的火箭。

(从发射架拍到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起飞的场景)

11  1967127 Apollo 1 - 三位宇航员葬身火海:原定于 1967 年 2 月 21 日发射的 AS-204 任务,在之前的一次例行发射演练中,由于座舱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 Gus Grissom、Ed White 和 Roger Chaffee 丧生,其中前两人都是参加过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的资深宇航员(前面均有提到)。导致起火的原因是座舱中充满了比大气压压力要大的纯氧,同时舱盖是向内开的,以保证不会意外打开。结果电火花造成起火后,火势迅速蔓延,同时三位宇航员无法打开舱盖,最后导致惨剧。

(被烧毁的指挥舱)

12  19681221 - 19681227 Apollo 8 - 人类首次绕月飞行:阿波罗 8 号飞船搭载宇航员 Frank Borman、Jim Lovell 和 William Anders 在历史上首次离开近地轨道,飞向月球。飞船绕月 10 圈,共 20 小时。

阿波罗 8 号宇航员拍摄到的历史上首张地球全景照片(近地轨道距离地球太近,无法拍到完整的地球)

13  1969716 - 1969724 - 人类首次登月:在 8 年之前阿波罗计划启动的时候,NASA 甚至连可以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火箭都没有,而是在弹道导弹上装个载人舱,改装成了美国最早的载人火箭。短短 8 年之后的 1969 年 7 月 20 日,阿波罗 8 号飞船登月成功,Neil Armstrong 和 Buzz Aldrin 踏上了月球表面,赶在 1970 年到来之前完成了肯尼迪设下的 “1970 年前登月” 的目标。指挥舱驾驶员是 Michael Collins。Neil Armstrong 首先出舱,Buzz Aldrin 随后,两人在月球表面活动了 2 小时 30 分钟。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安装在登月艇侧面的电视直播摄像机拍到的即将登上月球的 Neil Armstrong)

Buzz Aldrin 拍摄的自己的脚印(虽然这张照片极为有名,但是本来拍摄的目的其实是用来计算月球土壤的硬度等参数的)

(Neil Armstrong 拍摄的 Buzz Aldrin,从面罩反光中可以看到 Armstrong)

14  1970411 - 1970417 Apollo 13 - 一次成功的失败:成功登月 2 次之后,第三次阿波罗任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飞向月球途中,一次例行的设备检查使得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爆炸,三位宇航员 James Lovell、John Swigert 和 Fred Haise 不得不关闭所有仪器设备,转移到登月舱中,将登月舱作为 “救生艇”,在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解决了无数的问题之后,三人平安返回。

(分离后拍到的服务舱,氧气罐爆炸将整个面板炸飞)

15  1971726 - 197187 Apollo 15 - 首次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实在不爽,搞个月球车吧!于是 NASA 就搞了个月球车…全重仅 220 kg,还可以折叠塞到登月艇里,比 F1 赛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史上最贵的车)

16  1973 - 1974 天空实验室计划(Skylab)天空实验室计划是 NASA 的空间站计划,阿波罗计划结束后还剩余三枚土星 V 火箭,NASA 决定把它利用起来,用来发射无人的空间站(实际只有第一次天空实验室任务 SL-1 使用了土星 V 火箭,后续任务都是使用的土星 IB 运载火箭,剩余的两枚土星 V 火箭都躺在博物馆里了…- -),后续任务再将宇航员送到空间站里(和中国的天宫计划类似)。

END

  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缩写,在中国大陆又被译作“美国宇航局”,标新立异的人又译作“美国航宇局”“美国国家航宇局”……港澳台同胞又常译作“美国太空总署”或“美国航太总署”。

  NASA介绍

  [编辑本段]

  NASA全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天机构。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视野是 “改善这里的生命,把生命延伸到那里,在更远处找到别的生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目标是“理解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宇宙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的领头羊。当时所有国防部之下非军事火箭及太空计划在总统行政命令下一起归入NASA,包括正在进行的先锋计划和探险者计划,以及美国全部科学卫星计划。原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3个实验室:兰利研究实验室、刘易斯研究实验室、艾姆斯研究实验室编入NASA,更名为兰利研究中心、刘易斯研究中心、艾姆斯研究中心。爱德华空军基地的飞行试验室改名为飞行研究中心,海军研究实验室有关先锋计划的部分划归NASA,在马里兰州组建了戈达德航天飞行研究中心。1960年6月接管冯·布劳恩领导的陆军弹道导弹局,在亨茨维尔组建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负责大型运载火箭的研究计划。尔后NASA还相继调整、组建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约翰逊航天中心、太空飞行器中心。今天,NASA已成为世界上所有航天和人类太空探险的先锋。

  研究课题

  [编辑本段]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美国组建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发展美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起了重大作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课题内容广泛,以航天为主。在航空方面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声速技术 、飞机节能技术等 ;在航天方面主要配合几个大型工程,如阿波罗工程、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等开展研究。它通过科研课题、合同、计划等形式与国防部、高等院校、工业企业的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它下辖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有十几个,如戈达德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喷气推进实验室等。但科研工作80%以上委托局外各单位进行处理。研究成果以NASA出版物形式发表。出版物有《技术报告》、《技术札记》、《合同户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译文》、《特殊出版物》等。

  目前美国太空总署的年度预算为160亿美元,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太空总署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宇宙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的领头羊。

  NASA从事的研究领域

  [编辑本段]

  NASA从事的研究领域:航空学研究及探索,包括空间科学(太阳系探索、火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结构和环境),地球学研究(地球系统学、地球学的应用),生物物理研究,航空学(航空技术),并承担一定的培训计划。

  NASA的机构设置

  [编辑本段]

  NASA的机构设置:NASA华盛顿指挥部为最高管理机构。下设埃姆斯研究中心(NASA-ARC)、 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NASA-DFRC)、格伦研究中心(NASA-GRC)、戈达德空间研究所(NASA-GISS)、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NASA-GSFC)、独立认证与鉴定研究所(NASA-IVVF)、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JPL)、肯尼迪航天中心(NASA-KSC)、兰利研究中心(NASA-LRC)、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NASA-MSFC)、斯坦尼斯航天中心(NASA-SSC)、沃罗普飞行研究所(NASA-WFF)和白沙试验研究所(NASA-WST F)。

  NASA航天计划

  [编辑本段]

  花样繁多的卫星计划

  水星计划

  双子座计划

  阿波罗计划

  天空实验室

  航天飞机

  国际空间站 (与俄罗斯、加拿大、欧洲、Rosaviakosmos以及日本宇宙开发局合作)

  星座计划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024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