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年的中秋啊
星座是按阳历(新历)日期划分的,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阳历出生日期,然后对照下面的资料。
如果只知道阴历出生日期,可先到这里换算成阳历生日再输入资料。
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3日
处女座:8月24日~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魔羯座:12月22日~1月20日
水瓶座:1月21日~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3月20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感想
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过几天就到了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按照常言说,圆月象征着团圆,中秋节应该是个大团圆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
月圆人也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聚在一起享受那一份温馨的天伦之乐,有儿孙绕膝时老人幸福的笑容,也更有一份游子归来的那几行辛酸痛楚的泪水。所以中秋节也是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能让人们体会亲情团圆的幸福感受、也是一个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吃月饼,曾经是我儿时的美梦,可是,到近些年,掰一小块月饼放嘴里咀嚼一会,也总是感觉这月饼的味道远没有小时候的香甜了。近些年学会了吟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年到了这天晚上,回家里,喝酒倒是成了大事,吃月饼却变成了小事一桩,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这月饼的味道。
跟朋友们在一起聊中秋节吃月饼的话题,大都说现在的月饼已经改变了它原来的作用。那时候,月饼是做为礼物送亲人,一家人团圆用的。现在许多买月饼的人已经改变了它的用途,记得小时候,价格上有超过 5元的就已经是不敢想了!现在随便到哪家大商场里,那里摆放的月饼,会让你的眼睛瞪大不少,原因很简单,其卖的价格,足亦让我们顿感囊中羞涩!又叹世事艰难!几千元一盒的,甚至还有上万元一盒的月饼,真不知道这月饼是让谁能买得起又吃得起!
小时候,花一元多就可以买一斤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不是很多,市面上见的大多是以什锦馅儿居多,里面夹的有核桃仁、花生仁和冰糖,吃进嘴里噶嘣脆响,也让你的牙齿等到了很好的锻炼,印象里,那时候的月饼一般都是很硬的,得使劲咬呢!其实,搁现在想想就明白了,因为那时候的月饼一般都是买的人多,节前吃的不多,因为,月饼是人们之间相互作为礼物送来传去的,等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这一包包的月饼已经不知道经过几家人的手里,同时那一包包月饼已经融入了多少亲情暖意在里面了!
近几年我吃过的月饼,也有许多种,里面的馅儿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填馅儿料名连听也没听说过,也很自然了,其价格也是不匪!这倒是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中秋月饼的市场是愈来愈繁荣多样,而中秋节的月饼味道却愈来愈"淡"了呢。也是情理之中,那一盒上万元的月饼,我想,买得起的人有几个?他买走是回家自己吃吗?耳边又一句人们常说的:就象自己拿钱买茅台酒的那些人,喝它的人不是自己花钱买!
现在的中秋节吃月饼,除了回家以后,在妈妈一再的劝言之下,才瓣下那么一小块咀嚼一会,曾经在记忆里的月饼味道已经是留在了遥远的梦中。到了市面上那些小商店里买几斤很便宜价格的月饼回到家里,让我们这些普通职工收入的家庭也可以去聊慰这个中秋节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皎洁的明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古人的一些唱吟月圆的诗词中,有许多写的是十五望月时的所感所慨。此刻,我想到了1983年在河北宣化市的那个中秋节夜晚,那天晚上的月亮真美!可是,我却在心底吟唱出来苏轼写的《中秋月》里的一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人的一生当中,有几次中秋节的夜晚与亲人在一起度过?那天晚上,我突然感叹自己就象是一片随风飘飞的叶子,独自一人在离开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与其说是在赏月圆,倒不如说是在恨月圆!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广场,长长地喟叹着:明年中秋节的夜晚,我又会是在哪里?都说月是故乡明!那天晚上,我向着家乡的明月亮很严肃的敬礼!手还没放下,随之而来的已经是满眼泪水,月色朦胧,也朦胧了眼前这个世界!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深邃浩淼的夜空,星稀夜如昼,月光把大地上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皓洁的银白,我抬手擦了擦泪水,返身往宿舍的方向走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敢再回首望月,因为我怕看见妈妈那双眼睛里流着的泪水让我心悲如恸!爸爸在前几天的来信中说:自从你给家里寄来的那张照片,你妈妈每天都要看着你的那张照片哭上几次,你也是,为啥不给家里寄一张你比较胖的照片呢?你妈哭的最大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现在瘦成这个样子了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羁旅他乡,离家在外的游子,最多感慨的就是思乡情。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抚今追古,此时此刻,我的心已经跟千年以前的古人有了相通相会,也更是对苏轼说的那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了切切领悟!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堪忍在那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呢!
亲人在我们身边的时候,请多一份珍惜吧!当我们远离亲人时,请多一些问候吧!打个电话给家里,报一声平安,跟妈妈说说话,一定记住:说你现在吃的很胖!千万别像我当年那样傻,一不小心把那张又黑又瘦的照片寄给了妈妈。
别误会我是在教你说谎,有时候,对妈妈说句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孝心!最少咱们可以让妈妈为了我们少淌流一些慈母泪啊!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就是这样的矛盾体,许多曾经是你伸手可得的东西,等你离开或者是失去的时候,你却总是在心底一次次牵挂起它们!就像在外受了委屈时,多想一下子就钻到妈妈怀里哭一场啊!我躺在床上,透窗而进的月光照在我的脸上,我轻轻的阖上双眼,就让这温和氤氲的月光带我回到家乡吧。一个人静静地想些事情,突然之间我的鼻子有点酸,眼眶里也终于存不住太多的泪水,两行热热的泪还是顺着脸颊流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在他写的那首《水调歌头》里面说的这一句,据说他这首词是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是一首在中秋月夜为怀念他的弟弟而写的一首词。他感叹了人间有太多的无奈之事,此事古难全。也让这一句流传至今,成了许多人们安慰自己的理由和措辞。
人,总是要一天天长大着,离开父母的身边到另外一个地方成立一个新家。人这一生里,跟亲人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里重新去感受它的温暖,以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说的一句话:离开在妈妈身边的日子里,总是恨阳光太少!是的,在母亲身边,阳光总是温暖的!因为只要有母亲在的地方,那里就会是春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举杯邀明月时,儿时月饼的香甜味道,有着多少慈母的恩情和温馨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常回家看看,羁旅他乡的人们,多给家里的父母打几个电话,带去亲情的问候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入俗随流,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喜庆日子里,斟一杯美酒,上敬苍天,感谢它赐与我们春夏秋冬,让我们生活在春天里去看百花斗艳!让我们去看冬天里的皑皑白雪,领悟腊梅花开!再斟满一杯美酒吧,让我们敬给亲爱的妈妈!感谢她养育我们,教我们学会生活,教我们懂得什么是爱!最后再斟满一杯美酒,让我们敬给亲爱的朋友,有了朋友,我们才会一路好走!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让我们再一次咏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一天,放学回到家,我看见婆婆正在做月饼。我带着好奇心凑过去,看了一会儿,觉得很有趣,便学着婆婆的样子做了起来。
我先取出一张皮,再拿一球红豆沙,放到皮里,然后将皮与红豆沙磨圆,用印月饼的工具把它印好。完成后,我把我的'和婆婆的对比了一下,“哇!”婆婆属于高级水平,而我……只是低级水平而已。
当我有种想放弃的感觉时,婆婆对我说:“我做了多少年月饼,你做了多少年月饼。”听了这句话,我选择了继续努力,再一次学做月饼。我学着刚才的样子,我先……,我一遍一遍重做,这一次,我做得非常认真。
最后我终于成功了,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在学做月饼的这一小段时间里,成为了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美丽记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古代的人们在这个季节饮酒起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
魏晋之时,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唐代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
唐代中秋行“拜月”
中秋节的由来,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息息相关。相传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
赏月之余,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一个民俗符号。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为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唐高祖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从此就有了中秋吃饼食的习俗。当时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中秋节摆设大香案拜月,圆饼、西瓜、苹果、葡萄等供品一应俱全,其中圆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讲究的大户人家,西瓜还要特意切成莲花状供奉。
北宋中秋始“团圆”
“中秋节”的提法最早出现于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宋代除继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活动“玩月”。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时期,“玩月”热闹得更近乎疯狂。吴自牧笔下曾详细记述了临安的中秋之夜:“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宋代对中秋节的最大贡献,是给中秋节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后来中秋节被视为“团圆节”,源头应该在北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阐释得淋漓尽致。
南宋“月饼”初诞生
月饼的由来,传说源于唐征突厥取胜,有西域商人贺以胡饼,唐高祖感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此说无据,胡饼汉代已入中原,类似于今天的馕。唐高祖不过是说胡饼之圆,近似月亮罢了,和月饼毫无关系。
事实上,到南宋才有“月饼”一说,但属市卖食品,与中秋节无关,且很可能是蒸制的。南宋《武林旧事》一书对此有记载。并且,蒸制月饼至今仍在山东、河南等地流传。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直到明代,才在《西湖游览志会》中有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确切记载。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