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莉莲·梦露是谁?具体介绍一下

玛莉莲·梦露是谁?具体介绍一下,第1张

原名:诺玛琼培克

艺名:Marilyn Monro

生日:1926年6月1日

逝世: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美国洛杉矶

爱好:唱歌

头发:金**

身高:1664公分

体重:532公斤

胸围:89厘米

腰围:56厘米

臀围:89厘米

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

最爱吃的食物:鱼子酱、老鸡蛋、冰淇淋、蛋糕

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

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

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

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玛丽莲梦露这

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即使在今天

她仍然是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的“性感

女神”。50年代和60年代初,这名从孤

儿院出来的姑娘红透整个好莱坞,使多

少爱慕虚荣的少女羡煞;而她在36岁的

风华之年突然自杀身死,又使万千影迷

困惑不解。

1926年6月1日,原名诺玛琼培克的

玛丽莲出生在洛杉矶综合医院里,此时

父亲已经离开她远走他乡,母亲常酗

酒,人事不知。因此她从小便寄居在别

人家中,从这一家到那一家,从孤儿院

以收容所,别的孩子流连于童年的欢

乐,她已尝到颠连困苦的滋味。九岁的

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

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小诺玛

到了加利福利亚的“安娜姨妈”家。一

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詹姆

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

家。不过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年

后丈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处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不久丈夫以不满诺玛新职业

为由提出了离婚。诺玛的新职业是在一

家时装店作摄影模特。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

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

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

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

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

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

照。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

在《柏油丛林》担任一二场重头戏。紧

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

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

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

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

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

合同。

至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

获赞誉,但**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

“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

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

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

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

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

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

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

**《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

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

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场

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

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

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与棒球健将乔。迪·

马吉奥结婚,无奈这位球界巨人醋劲不

小,对她限制极多,两人最终分道扬

镳。1956年7月1日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

勒另缔良缘,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

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婚前玛丽莲的

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

《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

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

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

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

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

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

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

时,直有光采华艳、蓬荜生辉之感。

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

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

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这部《热情

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

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

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

《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这分别

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

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身

死。同年十一月她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

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

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

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神采飞扬

的玛丽莲接拍新片《濒于崩溃》,这是

她自那张月份牌照片以来,第一次同意

在片中拍裸体镜头。1962年6月1日,她

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

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

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功

尽弃,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

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

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

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

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

最后光彩。

时光荏再,作为**业的产物,好

莱坞的神话,玛丽莲梦露并没有死,永

远都是生气勃勃的,她完美的体型,自

然弯曲的睫毛,洁白无瑕的牙齿和偶尔

挑逗的动作,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

生”的形象仍印成千千万万份撒向人

间。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

生前作品:(部分)

《慧星美人》(1950年)

《柏油丛林》(1950年)

《青春常驻》(1951年)

《尼亚加拉》(1953年)

《金发女郎,君子好逑》(1953年)

《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1953年)

《七年之痒》(1954年)

《公共汽车站》(1956年)

《王子与舞女》(1957年)

《热情似火》(1959年)

《不合时宜的人》(1961年)

《濒于崩溃》(1962年)

少年梦露

[1946年,摄于加州马利布] 年仅20岁,这个明日的巨星已有一种天使的光彩。

1945年12月]Norma Jeane Baker,之后她便改变了头发的颜色和自己的名字并去了好莱坞,成为了大家的梦露。

[1945年]19岁的Norma Jeane拍照,为 当年最新的秋季时装代言。

[1946年,摄于加州马利布] 身披毛毯的Norma Jeane,留下了一系列动情的魅影。

[纽约长岛Tobay海滩]仍在奋斗的小“明星”,23岁的莲梦露从好莱坞到此休憩。

[1949年夏天,长岛] 梦露开始尝试着在镜头前“卖弄风情”。

[1952年,加州比华利山卡顿饭店] 梦露在阅读**剧本。

1953年,加州比华利山的灯光下] 梦露在主演“Gentlemen Prefer Blondes”,正是这部**造就了他的星途璀璨。

  妩媚妖艳

  苏荃

  (胡可饰)

  ●角色性格:

  娇媚艳丽,机智过人,计谋胆识不让须眉。

  ●演员背景:《京华烟云》中风情万种的牛素云让观众见识了胡可生活中不曾流露出的艳丽。这位俏丽佳人,最近拍摄了多套照片,明媚阳光下胡可笑容可爱又不失性感,就像一阵三月微风,清爽怡人。

  ●演员心声:胡可饰演的是韦小宝的大老婆,武功最高、心计最重的苏荃。胡可说,苏荃其实是一个很孤独的女人。洪教主强行娶她回来之后,虽然待她不错,但是两人只有夫妻之名并没有夫妻之实。“当她遇到韦小宝这样一个可以跟她嬉笑怒骂的男人之后,觉得生活多了很多色彩与情趣,这是她喜欢韦小宝的重要原因。后来她怀上了韦小宝的孩子,就死心塌地地跟随他了。”说起如何被韦小宝追到手,胡可说韦小宝是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典型。“有时候女孩子抵挡不住这样的人,因为他的方式很特别。有绅士风度,注重礼节的人,有些话会难以启齿,但是韦小宝很直接,敢做的事情马上去做,而且还有小聪明———所以很多女孩子就会觉得他很可爱。”胡可说自己虽然挺喜欢韦小宝,但绝对不会嫁给这样的男人,因为“太没有安全感了”,她宁愿跟他成哥们。她最喜欢的是像令狐冲那样的男人。

  在众多“老婆”当中,胡可是与黄晓明最熟的一位,两人在《聊斋》、《龙珠风暴》等剧中合作多次。“黄晓明是一个挺有灵气的演员,而且演出状态越来越好。现在他身上还有了韦小宝坏坏的味道。”

  温婉高贵

  沐剑屏

  (刘芸饰)

  ●角色性格:

  入世未深,个性单纯无主见。

  ●演员背景:在韦小宝的七个老婆中,小郡主沐剑屏年龄最小,最为天真烂漫,很得韦小宝欢心。虽然觉得自己真正的性格更接近建宁公主,但刘芸还是很喜欢这个娇滴滴的角色。

  ●演员心声:“沐剑屏跟我本人性格反差很大,所以平时生活中我是怎样的,在这个角色里就尽量往里收。跟张纪中聊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这个角色是高贵的、温婉的、可爱的,还有一点点娇气。但又不是斯文内向,而是少女的健康活泼。后来因为家族没落,她不如建宁公主那么华丽,高贵的气质才有所收敛。”

  沐剑屏在皇宫中与韦小宝相遇之后,便全心全意地爱上小宝。“沐剑屏应该是韦小宝朦朦胧胧的初恋,但只是精神上的,她跟韦小宝从头到尾都没有男女之事。后来到通吃岛的时候,其他的姐姐都要生孩子了,小郡主还以为孩子是从胳肢窝里出来的。她非常纯洁和懵懂,因为从头到尾都被韦小宝呵护得太好了,韦小宝到最后还是不忍心去占有她。”

  如果在现实中遇到像韦小宝这样的人,刘芸说自己“小时候会很喜欢,但如果让我现在找,我还是想找成熟稳重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交给他的男人。”

  性感大方

  方怡

  (刘孜饰)

  ●角色性格:

  秀美聪慧,重视承诺,敢作敢为。

  ●演员背景:“乖乖女”刘孜对角色的选择一向很保守,扮演的大多是都市里传统女孩形象。而金庸笔下的方怡,“容色晶莹如玉,映照于红红烛光之下,娇艳不可方物”,演绎这样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子,绝非易事。

  ●演员心声:刘孜饰演的方怡是韦小宝第一个叫“老婆”的女人。刘孜说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就是信守承诺。在剧中,方怡心爱的师哥在皇宫被擒,方怡为了让韦小宝救他,以当小宝的老婆来做交换条件。“虽然像做游戏一样,但是方怡始终信守承诺。”

  刘孜是这样看她的“花心老公”韦小宝的:“他那种‘花’不是特意设计过的,而是骨子里就有的东西。我觉得韦小宝虽然油腔滑调,但是他对你的‘好’,却让你不得不接受他,而且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看法。”刘孜认为韦小宝最“牛”的一点是,“他不但能坐享齐人之福,而且七个老婆还能和平相处,这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男人都梦寐以求的境界吧……但要是真的出现在现实中,我会受不了,看着就觉得乱。”

  刘孜已如愿考上北京**学院艺术硕士班,她相当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甚至不惜牺牲演艺事业,因为她的梦想不是当明星而是做老师。她语出惊人地说:“学校每月都会有固定的事情做,都有工资发,还跟社会不脱节,年纪大了以后会觉得比较踏实。况且做老师比较容易嫁得出去,在演员与老师两个职业中,愿意选老师当老婆的人会比较多……”

  小家碧玉

  曾柔

  (李菲饰)

  ●角色性格:

  外柔内刚,富正义感,性格光明磊落。

  ●演员背景:李菲曾经是张纪中最早看好的方怡人选,投资方对她各方面的条件也很满意,但是考虑到整体演员的搭配,李菲毕竟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最后剧组选择了更有知名度的刘孜扮演方怡,李菲转而扮演曾柔。《鹿鼎记》中的曾柔,是一个热情善良、富有正义感的美丽女子。李菲觉得自己出演曾柔可能比其他角色更加得心应手。

  ●演员心声:在金庸作品中,自称最喜欢《神雕侠侣》中专一爱情的李菲,却透露自己“从小就想演韦小宝老婆”,希望能与其他六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我最渴望演韦小宝最漂亮的老婆阿珂,因为书上说她像仙女一样漂亮,虽然现在没演成,但是也算完成心愿了。”

  倾国倾城

  阿珂

  (应采儿饰)

  ●角色性格:

  清丽绝色,性格刚烈,骄傲任性,渴望吐气扬眉。

  ●演员背景:因为范冰冰的摇摆不定,应采儿火线入组成为韦小宝的又一个老婆。刚过20岁的应采儿可说是目前最被看好的潜力女星之一,目前已在多部**中有不俗表现。已经休学的应采儿决定给自己两年时间好好在演艺圈里闯一闯,而她也正加强自己在舞蹈、唱歌和武打方面的训练,希望日后有一番作为。

  ●演员心声:8月9日深夜,刚到剧组的应采儿风尘仆仆地开始试妆。这个连造型还没有确定的角色让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对记者的许多问题都只能茫然回答———“我不知道耶!”

  《鹿鼎记》包揽了应采儿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穿古装、第一次拍武打戏、第一次演内地连续剧、第一次跟这么大的制作单位合作……应采儿虽然还完全没有进入状态,不过还是对角色有所期待:“可以演到最漂亮的角色,我还是蛮高兴的。希望能够拍摄顺利———不会中暑,不会昏倒,不会受伤……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在应采儿之前,曾经有李嘉欣、朱茵等大美女饰演过阿珂一角,此次要在剧组众美女中“艳压群芳”,应采儿对自己的魅力似乎有点底气不足。“我希望我是最美的———希望吧……其实说到这个有点不好意思,只好小声一点啦……”应采儿说自己的个性很像男生,是讨人喜欢的大笑姑婆,但阿珂却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阿珂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她很冷酷,不可接近,我没有拍过这样的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将出演被韦小宝苦苦追求的阿珂,应采儿却说自己生活中喜欢专一的男人,爱上像韦小宝这样的男人会“挺倒霉的”。

  刁钻野蛮

  建宁公主

  (舒畅饰)

  ●角色性格:

  娇生惯养,刁蛮泼辣,有虐人及被虐喜好。

  ●演员背景:镜头中,她可以幻化为董鄂妃、天山童姥;镜头外,她只不过是个清纯的小女生。出生5个月后父母离异、10岁妈妈去世的舒畅,过早地经历了人世艰辛,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5岁开始拍摄了第一部电视剧,舒畅经历了《孝庄秘史》、《天龙八部》、《皇太子秘史》之后,俨然是一个“老”演员了。

  ●演员心声:第一次饰演“野蛮女友”建宁公主的舒畅说,她挺喜欢邱淑贞和林心如版的建宁,尤其欣赏邱淑贞。“她把建宁的刁蛮任性和公主的高贵气质都演出来了,而且她有女人味却没有心计,演得很准确到位。”

  舒畅说,建宁是韦小宝七个老婆中最出彩、最有亮点的一个角色,很能锻炼演技。她一点也不羡慕最漂亮的阿珂:“说实话,阿珂最没个性,并不讨好。”舒畅之前演过的角色与双儿最贴近,这次为求突破,她不惜接拍一个与以往反差很大的角色,“不仅仅是刁蛮,而且是野蛮。建宁与小宝在皇宫的对手戏,可以说是《鹿鼎记》中的经典。”

  舒畅认为,建宁对小宝的“百般虐待”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会给人恐怖的感觉,“我会把建宁塑造成一个天真的小姑娘,把韦小宝当成自己的玩具来玩,今天喜欢就拿来玩,明天不喜欢就把它摔坏了,就是这种感觉。建宁的表情是多变的,举手投足没有定式,内心戏很少,主要是外在表现,更多的是要突出她可爱的气质,不要演出没心没肺的感觉,大家才能理解她野蛮甚至变态的行为。”

  当初被张纪中选中,舒畅说自己有三点优势:“第一,他们要选一个年龄小的建宁公主,只有这样,观众才不会讨厌她的所作所为。第二,我曾经在张导的《天龙八部》中演过天山童姥,所以他对我还是很有把握的。第三,要有公主的气质,把皇族的大气和贵气演出来。

  百依百顺

  双儿

  (何琢言饰)

  ●角色性格:

  温柔体贴,机敏伶俐,善解人意。

  ●演员背景:作为刚入行的新人,何琢言在片场对所有人都恭恭敬敬,显得十分乖巧。之所以选择她出演双儿,张纪中说是一种缘分,但是即使如此,何琢言仍然是他最为头疼的演员。毕竟她是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所幸双儿这个角色对何琢言而言其实就是本色演出,她还是能够驾驭的。

  ●演员心声:韦小宝随身有“三宝”———匕首、宝衣、双儿,这三宝在危急时候往往救他出水深火热之中。何琢言对这个贴身保卫韦小宝的俏丫鬟双儿自有一番认识:“双儿是一个完美的丫头,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宝,所思所想完全绕着小宝转,甚至连自我也没有了;虽然她在小宝面前百依百顺,但一旦小宝遇难,双儿面对凶恶的敌人时会豁出去,为小宝牺牲性命。”

  17岁的何琢言看起来稚嫩天真,对感情戏似乎很难把握。但是她说,导演正是考虑到她年纪小,不懂谈恋爱,才选中她来演双儿的,“双儿对小宝的感情大部分是崇拜,有点似懂非懂,不像方怡她们那么成熟。”

  何琢言说,最感动的一场戏是在乱石堆里拍的,这是“晓明哥哥”特意加上去的,“那场戏拍的是小宝背着被点了穴的双儿逃跑,摔了一跤两人就跌开了,然后小宝浑身是血地爬向双儿”。开拍前,何琢言准备了眼药水,后来戏演得实在太感人了,她和黄晓明旁若无人地痛哭起来,哭得连汗水和泪水都分不清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好莱坞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期。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和环球八大影片公司的经济实力完全和美国最大的工业相媲美。好莱坞成了名副其实的影都,进入了持续20余年的黄金时代。

1927年,米高梅影片公司总经理梅耶头脑里萌发了一个想法,在他海滨别墅的小型宴会中,他对自己在**界中最知心的几个朋友建议,“应该把我们这个圈子里最有才干的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团体……使他们形成好莱坞的支柱。”当时在座的佳宾都纷纷表示赞同,但没有人想到,这一想法将改变整个好莱坞乃至美国的**史。多年以后,当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学院奖即奥斯卡奖成为影响最为深远的奖事以后,重新回顾路易·梅耶的这一里程碑式决定,人们不得不承认他对美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远见卓识。

在奥斯卡的历史上,第一个奥斯卡之夜是29年5月19日,当时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的蓓蕾厅举行,颁奖活动只进行了4分22秒,是奥斯卡历史上最短的一次。这一届共颁发了15个奥斯卡金像,分别属于12个部门,但很多奖项属于“短命”之列,如最佳字幕奖、最佳艺术质量的优秀作品奖等,均在第二届时被取消。

这一年,世界已经从沉默中走出,华纳影片公司敢为天下先,拍摄了一部配有插曲的故事片《爵士歌王》。虽然在好莱坞,很多著名人物都并不认同影片从无声走向有声,包括查理·卓别林和路易斯·梅耶本人,但《爵士歌王》在好莱坞上映后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人们为第一次在银幕上听到人的声音而欣喜若矿。学院拒绝提议《爵士歌王》入选最佳影片与最佳艺术质量两项主奖,只给华纳影片公司颁布了一个特别奖。但是**走向有声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此候不久,各大影片公司纷纷改弦易辙,有声片终于取代无声片成为银幕的主流。许多默片时代的大明星纷纷在银幕上开口说话,好莱坞女神中的女神葛丽泰·嘉宝主演《安娜·克里斯蒂》时,米高梅公司为此片所做的广告只有一句话:“嘉宝说话了”,而这句话成为12家报纸的头版标题。

这一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除了一项特别奖以外全部授予默片,《翼》作为默片时代的最后一部经典,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艺术效果奖。它的拍摄手法包括了空中拍摄,用宽幅银幕表现以及用红、蓝两色拍摄空战的镜头等等。在此之后,默片完成了它的历史作用,逐渐退出了舞台。

1929年,美国开始步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失业工人流落街头。然而,**业却显现出一派繁荣势头。有声片问世,为**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精明能干的**业巨头路易斯·B·梅耶起初对有声片不肖一顾,后来见有声片比默片更有前途,果断地下达了转变的指令,这一年米高梅影业公司对有声片做出了两项重大的贡献,其一是在拍摄《X夫人》时首创的悬臂话筒,使得话筒始终能保持在演员嘴唇上方,极大地提高了录音质量。另一项就是著名制片人欧文·撒尔伯格在出任《百老汇旋律》监制时,所创出的先期录音后配制的新合成技术。起步较晚的米高梅所拍出的第一部有声片《百老汇旋律》就获得了第二界学院奖的最佳影片奖,从而结束了华纳公司在有声片潮流中一统天下的局势。

1930年4月3日,第二界学院奖颁奖仪式选在安帕萨得的椰子林大厅举行,那一天饭店里灯火通明,前来参加欢乐的人群络绎不绝,此届奥斯卡设有7个奖项,是奥斯卡颁奖史上奖项最少的一次。7个奖项正好分别授予7部影片,如此平分秋色在历史上仅此一回。

这一界的最佳女主角授予了主演《风骚女人》的玛丽·壁克馥,这是她首次出席有声片的演出这位姣美可爱的女星五岁时即开始以演艺为生,最初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时周薪仅20美元,极其清苦,她第一次上银幕是在格里菲斯导演的《冷落的别墅》,时年16岁,她身材娇小玲珑,一头棕色卷发,娃娃脸上一对可爱的酒窝,在银幕上塑造了许多健康、明朗的少女的形象,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理想的纯情女孩的形象,由此被称做“美国情人”,她主演的影片如《暴风雨之乡的苔丝》、《蝴蝶夫人》等均十分卖座,1916年,她和许多著名的**导演和演员一样,为了创作上不受制片人的制约,走上了独立

制片的道路,成立了玛丽·璧克馥影业公司,她后来的丈夫道格拉斯·范朋克也于1917年成立了道格拉斯·范朋克公司。这时期,好莱坞大小公司林立、热闹非凡,颇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之势,

此后不久,范朋克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由于志趣不同而离了婚。璧克馥和范朋克由于事业上的合作,来往渐密,感情日深,终于结为夫妇。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范朋克最擅长扮演的是正直勇敢、心地善良、打抱不平、为民除害的侠义英雄形象,他所出演的《三个火枪手》、《佐罗之子》、《罗宾汉》、《铁面人》等影片使他成为极受欢迎的偶

1931年,在一片风雨飘摇中雷电华公司老板不惜巨资投拍了西部史诗巨片《壮志千秋》,结果大获成功,影片所宣扬的开拓精神在美国公众中起了强烈的反响,影片的高潮中,大批移民承蓬车或骏马,为了争夺免费的土地而开展激烈角逐,万马奔腾的场景宏伟壮观,令人热血沸腾。在前三届中获奖记录一直为零的雷电华公司,凭借此片一举夺得了最佳影片、剧本和美工三项大奖,从此西部片在好来坞走向兴盛。但是《壮志千秋》作为金像奖历史上唯一最佳影片的西部片的记录,直到60年后才被凯文·科思特纳自导自演、探讨白人与印第安人关系的那部《与狼共舞》所打破。

第四届的学院奖于1931年11月10日在洛杉机的巴尔摩饭店进行。在这届颁奖正式开始以前,黄金厅里灯光打暗,墙上映出爱迪生的头像,这个会场一片肃穆,为刚去世的托马斯·爱迪生默哀。这一届的学院奖新设了一个奖项即科学技术奖,以表彰对**技术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一年的最佳女主角由62岁的玛丽·德雷斯勒获得,她是至今为止获奖时年龄最大的演员,在她的获奖作品《拯女记》中,她扮演一位命运多的老,收养了一个弃儿,又为保护这个孩子而不得不杀人。也许由于德雷斯勒自己的道路也坎坷不平,她的表演特别真挚感人,从而一举击败了四位年轻貌美的竞争者,荣获影后宝座。

当时还没人预料到这位瘫痪的伟人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唯一连任三届的总统,也没人会知道被斥为“***阴谋”的新政府将要拯救美国。好来坞忙于“为美丽的人们制造美丽的影片”,想要展示一下实力的米高梅公司这一年拍摄一部全明星的巨片《大饭店》,其中括了当时的大明星葛丽泰·嘉宝、琼·克劳馥、约翰·巴里摩尔、华莱士·皮莱和里昂纳·巴里摩尔兄弟。这部影片中,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五位主角在柏林的一家豪华大饭店中萍水相逢,受卑劣的欲望所驱使,在一天一夜中制造出阴谋与流血事件,这种特别的故事结构,在好莱坞**中尚属首创,而其中的五位主角均由米高梅公司的大明星扮演,亦属空前之举。在20年代末最后形成的明星制是好莱坞**事业的坚强支柱之一,统治了好莱坞达三、四十年之久。这部影片中虽明星云集,但也许是彼此消长的原故,每个演员的表演并不特别突出,因此没有人获得个人奖。

第五届的奥斯卡上出现的是两位男演员,由于票数不相上下而同时当选最佳男主角。雷德里克与《化身博士》中同时扮演温文尔雅的博士和他生性凶残的化身而荣簦影帝之座,而在《》中扮演一位拳击手的华来士·皮莱由于出色的演技亦得到相同的荣誉。这是第一次两人共同分享一项奖项的情况出现。从这一届起,学院学了一个,每次在授奖会场上总是多准备几座金像,以应付类似情况的发生。

这一届的影帝桂冠落到了名噪百老汇的“美国剧坛第一夫人”海伦·海斯的头上。这部又译为《玛黛伦·克劳馥的罪孽》的影片,描述的是一位当演员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私生子能够出人头地,千方百计,不惜牺牲自身,终于使他成为前途无量的科学家的故事。海伦·海斯以娴熟细腻的演技,将这位母亲的伟大母爱刻画得极为感人,米高梅总裁梅耶看完后感动得象一个孩子似地哭了,海伦因此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这一届的最佳女主角奖。

在下一届的奥斯卡上,迪斯尼将因《三头小猪》再次获得最佳动画片奖。在他的获奖演说中,他以“奥斯卡”这个词来称呼学院颁发金像奖。虽然学院院方认为,奥斯卡这个名称,最初是由一个图书馆的女管理员叫起来的,有一回她偶然瞥见金像,惊呼“天啊,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而一些好事者将这个名称传开去。此外,蓓蒂黛维斯和一位**专栏作家西德尼史柯尔斯维斯基也坚持自己是命名的说法,但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奥斯卡奖的名称之所以被学院正是接受,是因为迪斯尼在他的演说辞中一种充满着崇敬、赞赏的意味提到“奥斯卡”,年,学院奖正是定名为奥斯卡金像奖,并一直沿用到今

1934年3月16日,学院奖第六届颁奖仪式在安帕萨德饭店的椰树林大厅里举行,担任本届司仪的是著名喜剧演员威尔·罗杰斯。他幽默的谈吐和灵活的掌握使颁奖成为历届最为活泼的过程。在颁奖最佳导演时,他一边拆着信封一边说,“我是看着这个青年人长大的,真是太好没有阿,快上来吧,弗兰克”!因执导《一日贵妇》而获提名的年轻导演弗兰克·卡普拉闻生跃起,以为梦想实现,可获奖者确是一位不是“年轻人”的弗兰克,执导《乱世春秋》的弗兰克·劳埃德,在众目睽睽下,卡普拉走过了他一生“最漫长、最可怜、最令人心碎”的一段落,担他并未就此消沉,事实证明罗杰斯的一句玩笑造就了一位名导,第二年弗兰克即以《一夜风流》获得最佳导演,实现了一段完梦的神话。

使弗兰克·卡普拉第一次登上领奖台的《一夜风流》,创造了奥斯卡上的一次奇迹。这部根据一部叫《半夜公共汽车》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产生的过程三波九折。一位最初不愿片的男主角,一位始终百般挑剔的女主角,一个并不出类拔萃的故事,这一切都没有成为弗兰克·卡普拉的障碍,在颁奖晚会上,《一夜风流》占尽风流,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当司仪欧文·科布宣布最佳影片时,他刚说到“获奖者是……”台下来宾齐声接到“……《一夜风流》!”此种阵势在颁奖历史上实属罕见。

1938年,一部轻松活、健康明朗的喜剧《浮生若梦》再次将卡普拉推上最佳导演的宝座。这是他在五年内第三度凭借写喜剧片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部描写正经世故的华尔街巨子为利润而试图购置地产、兴建厂房,受到视浮生梦,只争朝夕的家庭影响,放弃原先打算成为慈善家的故事,宣扬的是睦邻和生活乐趣重千金钱的观念。卡普拉成功地溶在社会讽刺与温馨人情于一炉形成的这部上乘喜剧,使人如浴春风。也正是由于如此,当年面对《大幻影》这部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影片之一的经典挑战,《浮生若梦》仍然勇夺最佳影片和导演两项大奖。

卡普拉对美国**的贡献尚远不仅此。1935年,当导演工会刚成立使同演员工会,剧作同业工会一起宣布抵制奥斯卡颁奖活动,而各大制片公司因学院在劳资纠纷中软弱无力而撤回投资,学院两面受气的时候,弗兰克·卡普拉就任学院院长,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施行“门产开放政策,使奥斯卡日趋国际化;增加最佳配角奖的设置使表演奖增加一倍;主持制定学院新章程规定弥合学院与各同业工会的裂痕等。可以说卡普拉是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如果说学院从昨天走向今天,……而在半途中跌倒的话,是卡普拉把它搀扶起来,给了它全新的开始。

超越时空回到1932年,第六届奥斯卡颁奖的现场。这一年大英帝国重新在美国耀舞扬威。一部《亨利八世的私生活》让其貌不扬的英国演员查理士·劳顿捧走了最佳男主角奖项,另一部英国影片《乱世春秋》则因反映从维多利亚王朝末期至一战结束一个英国家庭30年的变迁而力克群雄夺得最佳影片和导演两项大奖。也许是这一届提名影片佳作如的原故,许多优秀影片如历史上最佳的歌舞片《42街和幽默智的喜剧珍品《男歪女错》均空手而归。

1934年,名列好莱坞八大公司的哥伦比亚公司尚未在奥斯卡获奖上有所建树,在筹拍一部风俗喜剧时,哥伦比亚公司的老板哈里·科恩相借用米高梅的著名男星罗伯特·蒙哥马利以助声势。米高梅的总裁梅耶的答复不可一世,“蒙哥马利觉得这种**不值得一演。”这部由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喜剧片结果在第七届奥斯卡之夜上一举括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五项金奖。加上《一夜风流》荣获的两项奖及一项技术奖,哥伦比亚在同一晚上获得八项金像奖,第七届颁奖夜成为名副其实的哥伦比亚的之夜。

整个30年代,盖博青云直上,成为好莱坞无可争议的最著名的男影星。他在1932年主演的《<红色尘土》使他跻身十位最卖座明星之列,而1934年的《一夜风流》,在为盖博带来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学院奖的同时,把盖博推入有史以来最受推崇的明星之列,片中盖博的衣着饰物在美国时装界掀起一阵狂热,一时间美国街头出现了无数男性身着片中出现的腰带的宽外套和V字领羊毛衫。在金像奖颁奖上,盖博难以致信地簦上了领奖台。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梅耶对他的惩罚结果为他带来了一生的好处。

但盖博却犹豫了。意,扮演一位亿万观众心中的偶像,并非易事,更何况每人心中都已有一个瑞德的原型。为了使盖博承接这个角色,公司各方面可谓机关算尽,甚至撺他的前妻开出了天文数字的赡养费。盖博再一次违心地接下了角色。但正如《一夜风流》中的记者彼得仿佛是为盖博量身定做的一样,事实证明,《乱世佳人》中的瑞德独特的气质也与盖博相符。表面的玩事与内心的沉重,对思嘉的一往情深与故做掩饰,瑞德的思绪体现在盖博的一一笑之间。影片上的映后观众为之如醉如痴,《乱世佳人》成为美国一般公众眼中最受欢迎的影片,这不能不说有盖博一份不可忽视的功劳。

1953年,盖博演了一部《红尘》,获得了成功,以后他拍了8部影片。他所拍的最后一不影片与玛丽莲·梦露合作,这是他所有影片中作出了最佳表演的一部《不合时宜的人》

**业恢复发展,而学院举动艰难,这可以说是1935—1936年美国**业的概括了。第八届奥斯卡颁奖前夕,好莱坞新成立的导演同业公司和演员、剧作同业工会一起宣布抵制奥斯卡颁奖活动,这可为新上任的学院院长弗兰克·卡普拉出了一个难题。为了拯救奥斯卡颁奖活动,卡普拉毅然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决定找一个受大家爱戴的人来为第八届奥斯卡颁奖活动来压镇。

这个人就是大卫·格里菲斯。

大卫·格里菲斯于己于人915年指出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虽然它所体现的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使其被任为是“成功的失败”,但艺术上的成就使他在百年**史上握了最重要的一页。

此后不久,格里菲斯开始了另一次更为伟大的实验—影片《党同伐异》的拍摄。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失败》中赚得的巨款不但损耗津尽,而且还欠下了100万美元以上的债务。这是格里菲斯一生最失败的成功,也是他光辉一生的极致顶点。在今天的岁月里他都在弹精竭力地力图偿清这笔债务,却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这为影坛巨星最后在贫困和孤独中去世,只有他在好莱坞郊外修建的那撞庞大的巴比伦宫殿,由于没有钱请人来拆而一直矗立风雨中,成为供人参观评说的陈迹。

那一届有两位得奖者没有被割里菲斯吸引过来,其中一位便是美国西部最著名的导演约翰福特。曾在割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担任角色的约翰福特自1917年走上了导演的道路。1924年,他执导了场面巨大、气魄宏伟的史诗西部片《铁马》,获得了如潮好评。为了突出西部片的动作性,他在影片中十分强调摄影机的运动,这种手法后来形成福特影片的独特风格并被西部片的导演们广泛采用。

1935年,做为爱尔兰后半的约翰·福特导演了以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为背景的影片《告密者》,福特因“高度风格化的、给人深刻印象的场面调度”,而第一次获奥斯卡导演金像奖。随后福特执导了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西部片《关山飞渡》,这时福特进入了艺术创作之中的巅峰状态,随后拍摄了几部很有影响的影片:《少年林肯》、《愤怒的葡萄》、《青山翠谷》,其中《愤怒的葡萄》和《青山翠谷》两部反映平凡人际遇的影片,因约翰·福特沉稳老练的手法而为他得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最佳导演奖。1952年,因为一部具有爱尔兰风情画色彩的喜剧片《沉静的人》而又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至今他已成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1936年,福特拍摄了他后期西部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搜索者》,这部作品被评为美国**历史上的一部最佳影片之一的西部片,集中体现了约翰·福特的西部风格。

第八届的获奖影片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后一部仅得最佳影片而未获任何其他的影片。这部描写18世纪一艘英国军舰上的水兵因不堪舰长虐待而起义的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米高梅的老板梅椰耗资200万将它搬上银幕,开始了巨资制片的潮流,《叛舰喋血记》在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都无法与同年度的《告密者》相比,但是雄壮观的海景、激烈火爆的冲突、世外桃源的美景等使其悦人耳目,并被多次翻拍,成为典型片的典型。

1936年的奥斯卡颁奖上,另一部娱乐片《歌舞大王齐格菲》,因其豪华布景、新颖服装、极视听极品的歌舞演出而获36年度最佳影片。这部描写百老汇最大歌舞团创始人齐格菲发展史的传记歌舞片,展现了齐格菲设计的七套大型歌舞节目和23首名曲,场面盛大美不胜收,明星荟萃株连闭合,是百老汇与好莱坞结合得最完美的作品。

1936年是兰克卡音拉尽心竭力意改革的时候,一位风趣的人给他拍了一份电报,“您见过光杆的花吗”?卡普拉恍然大悟,从此,奥斯卡的奖像设置了多了最佳男、女配角两项,的确,若没有在一部影片中默默奉献的配角,**他不可能成为**;同样,若没有配音、剪接、录音、制作等幕后英雄的努力,梦幻之光不可能真正然起并照亮世界。

虽然在第九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对《歌舞大王齐格飞》的获奖公众颇有微词,但露易丝·雷娜由于主演了此片而获最佳女主角却可称众望所归。在片中扮演齐格菲原配发安娜·海尔特的雷娜令人震地表现安娜跟随齐格菲挣扎成名,却在成功一刻遭到遗弃的命运的悲剧力量,其表演获得惊人评价。

在第十届奥斯卡上,华纳公司的《左拉传》以震惊世界的德雷福斯冤案为题材,再现了法国文坛巨匠左拉的光辉一生,因而在十部候选影片中脱颍而出获最佳影片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传记片荣获此项荣。一般的传记影片容易犯流水帐记的毛病,而此片因编剧将左拉的生平剪裁德宜,集中描写成名后的左拉为德雷福斯铭笔的重要历史事件上,因此强化了全片的戏剧冲突性,同时更能体现男主角的个性与理想,从某种意义上,《左拉传》也可视作“法庭**”的先锋之作,但却无后世的“法庭片”中长繁琐的法庭上反复辩论的弱点。

史宾赛·屈赛因在《孤儿乐园》里扮演了一位名叫兰根的心地善良的神父而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再次荣登最佳男主角宝座。不知为何好事之徒传出消息说,屈赛希望在金像上刻上兰根神父的名字并用它来纪念《孤儿乐园》的拍摄。对此屈赛只好出来辟谣说“我自得之,我自留之”。神父形象之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第十届奥斯卡上设立了一项独特的奖项——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这是为了纪念著名制片人撒尔伯格设立的奖项,用于奖励注重摄制高质量影片的制片人。有人提议为纪念好莱坞著名性感明星珍妮·哈罗设立珍妮·哈罗纪念奖,但遭到学院的否决。

1938年春,一件行将影响整个美国影业的大事正悄悄地进行中,加州地方法院控告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违反了垄断禁止法。这一法庭内案将持续10年,到48年才告结,政府手段的方法将采取限制措施。38年秋季,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掀起了一场争取观众的运动,并提出了鼓励人心的口号,“**,是你最好的娱乐”。这一年也是著名美女白雪公主的生日,华尔特·迪斯尼因白雪公主和她的七个小矮人而得到了特别奖,这个特别奖也许是奥斯卡历史上最特别奖,因为它包括了奖给白雪公主的一个大金像和给小矮人们的七个小金像。同年,华尔特·迪斯尼的《公牛费迪南》为它赢得了第六个动画片奖,但真正的轰动之作,还得称《白雪公主》。

随风飘去

历史上没有一部影片取得过《乱世佳人》这样的成功。这部以米尔唯一成功小说改编的史诗巨片描述了内战和重建时的南方。如今,这部影片的原底片被保存在一只金罐里做为历史文物珍藏;世界各地的影院每隔数年便会重新上映这部经典巨作,而无数的影迷也将涌入影院,重温瑞德与思嘉之间的恩怨情仇。

1936年时,著名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即从5万美金的价钱从米尔手中买下了《飘》的改编权,但直到39年这部耗资400万美元,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巨片面世时为止,并没有人想到这部在美国文学史上仅算得上二流作品的小说竟然具有如此的潜力。

在第十二届奥斯卡的竞争中,《乱世佳人》大获成功,绿眼美女费雯丽的美丽的名字,在人们心中也几乎成为神话。在影院走马灯似地上映好片的1939年,好莱坞连续推出了诸如《关山飞度》、《呼啸山庄》、《万世师表》、《绿野仙踪》等佳作,那年的奥斯卡角逐,也因此更为激烈。纵然如此,《乱世佳人》仍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八项大奖,再加上特别奖和纪念奖,共有10项奖,这是奥斯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高记录。《乱世佳人》大卫·塞尔尼兹克带来了迄今为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爆炸声誉。

《乱世佳人》中有一段最著名的场景。带着刚生孩子的媚兰和瑞德一起逃出亚特兰大的思嘉,回头望着一片火海时,知道她的南方是从此随风飘去的了。这就是小说原名《飘》的来历。

出身于1899年的希区科克从小就喜欢静静地坐着观看人群。成年后他导演的影片中,观看的行为从叙事法和叙事体两方面起着支配作用,在希区科克导演的影片中,最具有权威性地表示窥视的可数《后窗》,而在《精神病患者》、《悬晕》等影片中,用以窥视的眼睛是罪责与道义、恐惧与焦虑的迹象。从小经常和父亲一起拜会船长们的系区科克养成了对交通工具的喜爱。从《39级台阶》开始,他的影片中少不了飞机、火车或汽车的踪影。

《39级台阶》为希区科克赢得了空前的声誉,但影片最终成为希区可克告别英国之作。

获得第十三届最佳男女主角奖项的是《旧欢新怒》中的詹姆斯·史都华。1935年初簦银幕的史都华便受到风俗喜剧巨片弗兰克·卡普拉的提携,并连续主演了卡普拉导演的《浮生者梦》和《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二战期间,作为好莱坞第一位入伍的名演员,他曾多次在德国上空执行战斗任务,并因战功显赫而得到艾森豪威尔将军亲自授予的准将军衔。荣归好莱坞后,他和希区科克走到了一起,相继主演了希区可克的名作《绝索》、《后窗》、《眩晕》和《知情太多的人》,在他眼里,希区科克是位有特魅力的导演,是以赢得任何人的尊敬。

40年代,《公民凯恩》的诞生,如一颗惊雷,振动了已被类型片所充斥和麻痹的美国**界。半个世纪过去,它依然不减其恢宏的历史气度和风格魅力。毫无疑问,它是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在多次“世界**10大佳作”的评选活动之中均名列第一。多年以来,提到**艺术,没有人会放过这一部影片。

这一年第十四届奥斯卡上,角逐最佳影片的两项是《公民凯恩》和约翰福特的《青山翠谷》。谁也没料到,获得9项提名,其中包括威尔逊一人的最佳影片、男主角、剧本、导演四项提名的《公民凯恩》,最终只得一个与别人平分的剧本奖。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青山翠谷》是一部在英国威尔士矿产实拍的反映矿工生活的影片,这种题材的影片获奖实属罕见。《公民凯恩》是威尔斯**创作生涯的起点,也是终点。好莱坞对“美国童话”的兴趣和希望随着《公民凯恩》的严重方本而归于寂灭。好莱坞不需要在观众前面的艺术天才,这是不愿妥协的威尔斯悲剧的根源。此后他虽拍摄了同样重要的《安蓓逊大族》以及《上海小姆等有影响的作品,但好莱坞已经把他排斥在外。1957年后,没有一个好莱坞制片人愿意出钱让威而斯拍片。在他生命的黄金时代,他进退维谷,冲刺无力,留下凄惨的空白。

玫瑰花蕾,玫瑰花蕾……在生命终结时,凯恩所不能忘记的,仍是童年一些纯真的往事,这是异化的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回光返照,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与命运无奈抗争的最后结局,这就是玫瑰花蕾之迷。

  Marilyn Monroe

  (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洛杉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星座:双子座

  生日:1926年6月1日

  祭日:1962年8月5日

  身高:166CM

  三围:89厘米-56厘米-89厘米

  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

  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Diamond is a girl best friend)

  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

  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1953年)

  生平

  1926年6月1日玛丽莲·梦露出生于洛杉矶综合医院里,本名诺玛·莫天森(Norma Jean Mortenson),诺玛的身世坎坷,在她出生前,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然后骑上它,直直地往北朝旧金山去,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家人与未出世的诺玛,也因此在她心目中的父亲形象永远模糊。至于母亲葛蕾蒂丝虽然生下了她,却生而不养,不但男女关系复杂,还几乎连孩子的父亲是谁都搞不清。

  葛蕾蒂丝曾在当时的大片厂当过**剪接师,却没尽当母亲的责任,九岁的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小诺玛到了加利福尼亚的“安娜姨妈”家。一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詹姆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年后丈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久丈夫以不满诺玛新职业为由提出了离婚,于是在她20岁时就结束这段婚姻。凭着较好的外型,玛丽莲·梦露当起泳装模特儿,她美丽的倩影四处流传,最后传到一代**大亨霍华休斯手上,请她参加试镜,她的经纪人却建议她选择更具规模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照,只为了汽车不被典当,成名后此消息被小报爆出,面对舆论玛丽莲却没有否认,使她反而得到大众的同情。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在《柏油丛林》担任了一两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

  1947年玛丽莲·梦露拍了第一部**“The Shocking Miss Pilgrim”,但她在片中只是小配角,之后的几部片也不见起色,福克斯公司不愿和她续新约,她只好重回模特儿一行,并开始上表演课。1949年她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裸照,之后接了“彗星美人”(Al-lAbout Eve)、“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两部影片,尽管片中的她仍旧是小角色,但已开始受到影迷注意。

  进入1950年代,“飞瀑怒潮”(Niagara)、“妙药春宵”(Monkey Business)、“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大江东去”(River Of No Return )、“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等,一步步奠定她银幕性感女神的形象。而她与棒球明星乔狄马吉欧、现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结了又离的婚姻,加上与总统肯尼迪的绯闻,交织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情爱世界。

  在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获赞誉,但**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与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结婚,无奈这位球界巨人醋劲不小,对她限制极多,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她第二次婚姻只维持九个月,十月二十七日宣布离婚,十月六日的一场记者会,玛丽莲的律师以 ''事业上的冲突'' 解释离婚的原因。

  在**里多次以花瓶角色演出后,玛丽莲开始想追求更进一步的演艺事业及摆脱她 ''浅薄金发美女'' 的形象。 一九五六年开始在纽约演员工作室Lee Strasberg 的教导下进修。 那一年玛丽莲与摄影师Milton Greene开创玛丽莲梦露**制作公司。 后来制作出的《公共汽车站》(Bus Stop)(1956) 及《王子与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 是两部展现玛丽莲高水准演出能力的**。

  1956年7月1日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勒另缔良缘,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1961年的The Misfits 是米勒写给梦露,也是她最后完成的一部**。玛丽莲的第三次婚姻结束于1961年的1月20日。

  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时,真有光彩华艳、蓬荜生辉之感。

  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这部《热情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这分别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身死。同年十一月她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神采飞扬的玛丽莲接拍新片《濒于崩溃》,这是她自那张杂志裸照以来,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体镜头。

  1962年6月1日,她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最后光彩。

  1962年玛丽莲·梦露在工作与身体状况都不佳情况下,为了拍“双凤奇缘”(Something's Got to Give)和**公司闹得不愉快,5月19日她竟然不顾工作径自应邀为总统肯尼迪献唱“生日快乐”。这一年8月5日她突然辞世,“双”片未完成,反而留下一句经典的“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在人间。

  1962年8月5日清晨,玛丽莲的女管家发现她卧室的灯还亮着,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在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刚购置的房中离开了人世。她的私人医生断定她死于凌晨3点40分。洛杉矶的验尸官后来说,她的死是因为“过量用药,是急性巴比妥酸盐中毒”。梦露去世前几天,她的医生给她开了一种烈性的安眠药巴比妥酸盐。因为在这之前,她由于未能担任一个**角色而感到有些压力,并且有点心神不安,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尽管她以前曾试图自寻短见,但玛丽莲之死出现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使自杀之说令人生疑。

  影片年表

  《危险的年代》(Dangerous Years)(1947年)《夏日闪电》

  (1948年)《歌舞团的女人们》(Laddies of Chorus)(1949年)

  《去托马霍克的票》(ATicket toTomahawk) (1950年)

  《柏油丛林》(The Asphalt Jungle)(1950年)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年)

  《干劲十足的人》(1950年)

  《正确的穿越》(又名《罪有应得》)(RightCross) (1950年)

  《家乡的故事》(HometownStory) (1951年)

  《青春常驻》》(又名《豆蔻年华》)( As Young As You Feel )(1951年)

  《爱巢》(Love Nest) (1951年)

  《让我们使它合法化》(又名《让我们堂堂正正结婚吧》)(Let'sMakeitLegal (1951年)

  《夜阑人未静》(Clash By Night) (1952年)

  《我们没有结婚》(We Are Not Married) (1952年)

  《无需敲门》(Don'tBothertoKnock) (1952年)

  《恶作剧》(又名《猴儿干的好事》《妙药春宵》(Monkey Business) (1952年)

  《欧-亨利的客满》(OHenry's Full House) (1952年)

  《尼亚加拉》(Niagara) (1953年)

  《绅士爱金发女郎》(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1953年)

  《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1953年)

  《大江东去》》(River of No Return) (1954年)

  《没有像娱乐业那样的事业》(又名《轻歌曼舞好营生》)(There i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1954年)

  《七年之痒》(TheSevenYearsItch) (1955年)

  《公共汽车站》(Bus Stop) (1956年)

  《王子与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年)

  《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1959年)

  《不合时宜的人》》(The Misfits) (1961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98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