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田间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田螺田间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视频)

田螺田间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田螺田间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视频),第1张

1、首先田螺养殖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因为田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在田间养殖的时候需要把养殖场所建立在远离污染,没有毒害污染的地方就可以,这样就可以保证田螺的正常生长,在养殖田间,可以选择在水稻以及池塘泥土以及水坑,只要是保证有足够的淤泥就可以进行养殖,因为田螺喜欢在生活在泥土当中,并且保持泥土的深度在35厘米以上。

2、如果是在田间进行养殖的话,需要在田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也可以和水稻一起进行养殖,这样不仅给田螺提供了天然的饵料,还给田螺提供了遮阳的条件,同时还能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获得水稻的丰收,因为田螺也可以改善淤泥的土质,改善水质的条件,所以这是一举两得的养殖方法。

3、其次,在养殖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养殖田螺的时候,需要注意水质一定要足够的肥沃,并且定期的输入肥料,因为养殖田螺就跟种植水稻是一样的,需要大量的肥料才能保证它的健康成长,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需要投放大量的饵料,但是因为田螺的食欲特别大,对营养要求非常低,只需要把它喂饱就可以,可以用米糠或者是其他豆粉类的饲料就可以进行喂食,然后根据天气的变化以及田螺进食的状态,合理调整的投放饲料的频率,而且需要根据每次进食量来决定饵料的投放量,那么如果是在夏天温度处在20度到30度的环境当中,这个时候田螺会进入休眠的状态,而且也会降低食欲,可以选择不用投放,或者是每天在晚上投放一次,因为白天大多数田螺都潜在淤泥里进行降温,所以即便投放饲料,只会造成水质的腐变和饲料浪费。

4、最后需要注意加强日常的管理,虽然说田螺喜欢在淤泥以及肥沃的土水质中进行生长,但是也要做好水体的防控准备,避免水体中流入农药,或者是其他影响它生长的化学物质,而且需要关注其他天敌的危害,比如一些鸟科动物,它会大量的采食田螺,造成田螺产量严重下降,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它的上方搭建好防护网。

5、并且周围的杂草处理干净,避免争夺泥土养分,在处理杂草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拔草除根,避免杂草的再次生长。除此之外对于池塘的水位波动不要太大,尽量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就可以,浮动也不要超过五厘米左右,保证水温在田螺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而且如果是在高温高湿的天气,应该保证有足够的充氧量,同时进行换水管理,维持水质的清洁,做好越冬的管理工作。

田螺买回来之后先将壳面的污泥清洗干净,之后放进装好水的水缸或水桶中养殖,每天换水2-3次,到第2天或第3天换水时将水换成淘米水,以便更好的让田螺吸收水分和吐出泥沙。田螺人工养殖时需做好养殖场地、稻田改造、田螺放养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田螺的适应性较强,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排灌方便的地方养殖即可。

一、田螺买回来怎么养

买回来的田螺可在水缸或水桶中养殖,先将买回来的田螺用清水冲洗一遍,将壳面的污泥清洗干净,之后放进装好水的水缸或水桶中养殖,每天换水2-3次,到第2天或第3天时换水时将水换成淘米水,以便田螺更好的吸收水分与吐出泥沙。

二、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

田螺适应性较强、疾病较少,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排灌方便的地方养殖即可,可用稻田养殖,但富含铁和硫的土质的稻田不宜养殖田螺,以免影响田螺生长与品质。

2、稻田改造

(1)为提高产量和方便管理,养殖田螺的稻田面积要在一亩以上,稻田田基要加高至80-100厘米,由于稻田泥土松软,当泥土铺上田基时需大力夯实,以防漏水,田基面宽度要为50-100厘米,以便人员行走。

(2)之后往稻田注入30厘米深的水,在按每亩40千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以消灭田中寄生虫等,消完毒7天后,即可放水,之后重新注入20厘米左右深的水。

3、田螺放养

(1)放养前3-4天往田中施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30-50千克左右,以培养池中有机微生物,供给田螺饵料。

(2)选择外壳颜色为淡褐色、外壳完整、无缺损的种螺,每亩投放8-10万个左右,在清明前后,气温保持在20℃以上,池水温度保持在15℃以上时投放种螺。

4、日常管理

(1)为保持池水水质,可在池塘中种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供给天螺栖息,夏季可在池边种植牵藤的瓜果,以供田螺遮阴。

(2)平时定期做巡塘工作,检查田基有无漏水,是否有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水排入池塘等,田螺喜欢攀爬,田基上还要用细网做好防逃网。

(3)可喂食发酵的有机肥,也可喂食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投喂量一般在田螺总重的1%-3%左右,2-3天投喂一次,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

(4)夏季气温较高时,可加深水位至40-50厘米,当池水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田螺会进入冬眠,此时池塘也需保持10-15厘米的水深。

温度:养殖田螺最好将水温控制在20~25度之间。酸碱度:田螺需要生长在碱性环境里,酸性环境会对它们造成伤害。硬度:有一定钙质的水能够让田螺的外壳坚固不易碎。食物:养殖田螺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比如鱼粮、虾粮、螺粮等。泥沙:田螺需要在泥沙中生存,最好在底部有泥沙的环境中养殖。 一、田螺好养吗

田螺是比较好养的,它对于温度、酸碱度以及水中食物要求都不高,并且可以自然繁殖。在养殖时将温度控制在20到25摄氏度,酸碱度控制在PH值大于7,并且保证水中有足够钙质有足够水生植物或者鱼虾等食物即可。

二、田螺怎么养殖

1、温度:田螺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度到25度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田螺就会不再进食,或者进入冬眠的状态。

2、酸碱度:田螺和其它的螺一样,都需要在碱性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生存。酸性环境容易对它们进行溶蚀,影响它们的生长,所以最好水中的PH值大于7。

3、硬度:养殖田螺的水中还需要有一定的钙质,这样才能够保证田螺的外壳坚硬。田螺的外壳是比较脆弱的,因此水中有钙质,这个条件是很重要的。

4、食物:养殖田螺一定要保证田螺有充足的食物。田螺属于杂食性的螺类,它能够吃的食物有很多,包括鱼虾饲料,水生植物,土壤中的一些有机物沉淀,甚至是食物残渣。

5、泥沙:田螺喜欢在池底的淤泥中爬行和休息。养殖田螺最好能够在养殖缸内或池底铺一层泥沙,这样能够最大可能模拟它们的生长环境。

1、选点养殖,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田螺不适合鱼缸里养

1、田螺的生活习性。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2、田螺的繁殖习性。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十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3、田螺养殖场地选择。田螺的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是有流水。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防逃网。

4、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扩展资料:

在家养田螺,需要注意田螺的生存环境。田螺一般长在水塘里,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有很多寄生虫,比如钉螺就是血吸虫的寄主。

因此吃的时候最好买河螺或者田螺,水塘里的螺少吃,买回来后用一个桶放清水把螺养几天,每天换一次水,让螺把大便排净,煮螺的时候要把螺煮透煮熟,杀死寄生虫。

最好不要吃烧烤的海螺,因为如果烧不熟,容易感染肝吸虫病。

——田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67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