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

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第1张

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

随着中国的歼-20和俄罗斯的苏-57等五代机量产入列,世界空军已经结束了美国空军五代机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式进入五代机时代。五代机的优势已经无需赘述,然而五代机均面对一个普遍的缺点:内置弹药数量和体量有限。对于隐身战斗机来说,空对空挂载方案基本够用,空对面挂载方案则捉襟见肘,不仅弹药数量有限,而且因为弹药的体量严重受限,无法攻击大型防护坚固的高价值目标。为此,五代机需要技术和装备方案解决隐身状态下弹药不足的问题。对于解决第五代战斗机的内置弹药数量不足,空对空、空对地火力受限制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隐身化外挂弹舱

参考保形油箱和副油箱的方案,可以设计研制一种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小,具有隐身性能,外挂对飞机本身的隐身性能影响很小的外挂弹舱,将大型空对面弹药(尤其是体积较大的反舰导弹)和数量较多的空对地(尤其是重量较小,数量较多的无制导炸弹)、空对空弹药等放于其中,在影响飞机隐身能力较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五代机的多用途性能。该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其一,从空对空到空对地、空对海各种弹药均可以挂载,使用限制非常小;其二,使用完毕,如有必要可以抛弃,以减轻飞机重量,应对空战或者脱离战场;其三,在重复利用的情况下,隐身外挂弹舱可以大幅度节省隐身打击的成本。当然相应的,其也有增加飞机死重、隐身设计难度大等缺陷。

武器隐身化

航空武器隐身化是军事航空的大势所趋。这里面不仅包含战斗机、轰炸机等军机的隐身化,还包含机载武器弹药的隐身化。美国早已经注意该领域多年,已经有包括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在内的多个型号正在研制当中;韩国也已经引进了“金牛座”巡航导弹,该导弹也是具有一定隐身性能的机载导弹。未来隐身战斗机可挂载的具有隐身性能的机载弹药种类会越来越丰富。

该方案有如下优点:其一,隐身化的武器会降低五代机挂载的难度,机载武器更加的多样化,并且对于飞机本身的隐身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实现隐身化的远程打击;其二,隐身战斗机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加弹药数量,或者大型武器(如大型远程反舰导弹),而不必担心外挂会大幅度降低隐身性能,提高作战能力。武器隐身化在设计难度上较大,成本也较高,距离规模化应用,还有较长路要走。

武器弹药小型化

这是目前美军采用的主要武器发展方式之一。通过对空对空导弹的弹翼切削,对制导炸弹的轻量化,研制专门的小型化精确制导炸弹(如美军的GBU-39,主要配给F-15E和F-22)和反舰导弹(如挪威等国联合研制的NSM反舰导弹)等方式增强隐身模式下的弹药的多样性。

除此之外,美军也在研制AIM-120系列的替代型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体积和重量上(尤其是长度和翼展)要远小于现有的AIM-120系列和其它型号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制导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在体积大幅度减小的情况下,射程、机动性和制导技术均远优于现有的型号。该方案具有三方面优点:其一,小型化的机载武器可以极大地丰富隐身战斗机的弹药种类,让五代机在隐身模式下实现对地对海攻击;其二,小型化武器重量较轻,对飞机的挂载负担较低;其三,造价低,可节省成本。小型武器在威力、射程上都会有相应限制,只能对付低威胁度目标。

二战前期到中期,德国空军凭借大量优秀的BF109制空战斗机、精确打击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层出不穷王牌飞行员、先进的空战战术、辉煌的战绩毫无疑问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作战战斗力最强的空军,但是二战后期随着德国精锐飞行员的损失,盟军新式战斗机P-51、B系列轰炸机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战术克制方面都对德国空军开始压制,德国空军逐渐式微。

破而后立的德国空军拥有大量性能优异的新式作战飞机

(1)破而后立,10年时间重建德国空军

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空军解散,德国空军的16万架飞机都被销毁,直到1926年,所以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基本上是从1926年巴黎协定后重建的。得益于充足的技术积累给德国空军带来了质的飞跃,德国从1926年到1936年生产了大量新式作战飞机,到1939年德国已经拥有3750架新式作战飞机,这与其他仍以老旧战斗机为主的法国、英国、苏联空军相比,拥有巨大优势。

(2)为闪电战服务的战术空军

有限的10年时间,有限的国力和资源调配,在德国确定了闪电战的立体作战战术思想后,空军的作战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然后用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击,所以二战中德国空军是为陆军服务的,其主力战机就是战斗+俯冲轰炸机。

(3)前中期主力制空战斗机BF109,只有英国的喷火能与之抗衡,拥有出色的爬升能力,德国飞行员围绕这一性能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战术,螺旋爬升、哈特曼翻滚

二战德国主力战机,累计生产了33000架,单发的BF109(ME109)主力制空机型,最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起落架,下单翼,也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总战果有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也是产生空战王牌最多的战斗机,世界三大王牌飞行员均是飞行BF109的。

图1 空战中的BF109

(4)精准投弹的俯冲轰炸机JU-87 拥有超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堪称闪电战最佳伴侣

容克87型又称斯图卡,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就是双弯曲的鸥翼型机翼以及其独有低沉的尖啸声,凭借精确的轰炸能力以及强大的对地轰炸能力,二战期间累计生产了5700架。在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他还有一个独有的发生装置,能发出尖啸声,给予地面士兵心理上的恫吓。

图2 JU-87俯冲轰炸机精准投弹

飞行员素质水平高,王牌飞行员层出不穷

(1)充足的飞行员储备

在飞行员训练方面,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开始为自己的空军东山再起埋下伏笔,在德国国内各部门安插了一批军事航空部门的指挥官,另外成了很多滑翔机俱乐部,培训大批飞行人员,1926年抓住巴黎协定取消对民用航空的限制,培养了大批空地勤人员,还利用与苏联的合作,在苏联偷偷培养了大批飞行员。

(2)介入西班牙内战中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

在飞行员方面,德国在1937年西班牙内战中派出空军部队,锻炼了飞行员,取得了夺取制空权、军事运输、轰炸、空战战斗等多方面的实战经验,这些拥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使得德军在战争初期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3)充足的训练时间

德国的飞行学校根据西班牙内战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有培养了许多优秀飞行员,早期德国飞行员要完成450小时以上的飞行训练,而且要跟着最优秀的王牌飞行员做僚机实地学习后才能才加实战。

而美英的平均水平是300小时以上,美国最高达到400小时,苏联的飞行员平均训练水平只有20-50小时,所以德国飞行员在东线打出了惊人的空战记录。

二战前中期德国空军战术理念领先

(1)战斗机双机编队

德国空军在西班牙内战中获得的经验,采用双机编队作为最小的战斗单位,有长机和僚机组成,两架飞机前后相隔200码,僚机在后,长机就可以集中精力搜索不用顾忌屁股,战斗中,僚机负责掩护长机身后,两个双机编队又可以组成相互支持的四机编队,这种战法很快就被其他国家效仿。

图3 德国双机编队

(2)空战偷袭战术

战斗以小编队方式进行,先敌发现后的偷袭战成了最有效率的打法,德国王牌飞行员大都使用偷袭战术。德国军队擅长利用太阳,利用云层,利用6点钟方向盲区偷袭敌机。

最经典的攻击方式是,抢先发现敌机后,加速到敌机与太阳之间,利用太阳,以较高的高度逼近到相当近的位置,然后垂直俯冲至敌机6点钟方向,然后迅速拉起突然进攻敌机。

图4 空战中的德国空军战斗机

(3)俯冲轰炸机采用旋转木马对地攻击

德国空军闪电战时,采用每组20-25架飞机的地毯式轰炸,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采取近乎垂直的攻击方法,轮流俯冲至重要目标上方精确投出重磅炸弹,然后盘旋至次要目标投下轻型炸弹或者用机枪扫射,采用旋转木马式的进攻有时会持续1个小时。

图5 旋转木马式进攻

这一系列优秀的战术使得前中期的德国空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和强大的对地火力

二战时期德国飞机和引擎技术非常先进,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

(1)德国拥有先进的风洞群,尤其是其中独一无二的超声速风洞,这些独特的风洞,使得德国科学家有机会去测试后掠翼、前掠翼、飞翼和三角翼,这些研究成果最终由德国著名后掠翼专家布斯曼教授转化成为了后掠翼飞机Me262。

图6 Me262喷气式战斗机

在飞机控制和稳定性方面,德国人通过大型串联式布局,使他们的战机拥有了很高的滚转率,大大增加了飞机操控的稳定性。

(2)引擎技术先进

德国人在他们增压活塞发动机上广泛使用了动力助推系统,通过将甲醇或者氧化亚氮注入增压器使飞机飞行速度提升了20-30MPH。

图7 喷水加力系统

在喷气式发动机领域,德国人一开始落后于英国,后来德国转变思路,发明出了便轴流式喷气发动机,更有利于飞行减阻和降低燃油消耗率,引领了后世引擎发展方向。德国人还发明出了二战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Me262,ME262可以做到领先同代飞机100MPH。

(3)机载武器

德国人将各种口径的枪炮广泛用作固定式机载武器,在战争最后阶段,德国人还将30mm的加农炮配备在战斗机上,Me262战斗机还装备过威力强大的空对空火箭,这种武器只要命中一发,敌机就要完蛋。

图8 空对空火箭

二战前中期风光无限德国空军隐藏着致命弱点

(1)重点发展战术空军,导致没有资源发展战略空军

一旦闪电战出现受阻或者前线战斗出现焦灼进入持久战时,就需要战略空军去空袭敌人的大后方,来破坏敌军的后勤保障,破坏敌人的战争潜力,而严重偏科的德国空军,没有时间,没有足够资源再去打造一只昂贵,却可能带不来直接战果的战略空军了。

(2)要命的缺点,德国空军普遍短腿

在不列颠空战中,BF109飞过英吉利海峡后根本就呆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往回飞,根本没有足够的航程给轰炸机护航,而双发的BF110虽然续航长,速度快,火力猛,但是盘旋、翻滚确实渣渣,在空战中被英国空军打成shi,然后老老实实回家当夜间战斗机了。

(3)发动机高空性能缺陷

德国由于缺乏废气增压技术,导致他们的战斗机在高空作战中有“心脏病”发动机在高空性能下降严重,而美国的轰炸机全在高空,特别是面对装有墨林发动机的P51时,P51高空作战轻松自如,性能不占优势,同时P-51的作战续航和装甲又强于德国战斗机,德国战斗机完全占不到上风。

图9 续航能力、高空作战能力优异的P-51

(4)技术优势无法转化为战斗力

面临P-51的威胁,虽然德国成功研发了威力更强的战斗机Me262,飞行性能也远超P-51,但是1943年才投入生产,1944年尚未定型,一直在乱改的Me262,始终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生产了1400架只有50架可以作战,面对茫茫的盟军战机,Me262航程短的弱点又被抓注,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盟军飞机就将他们击落,很多优秀的王牌飞行员因此陨落。

(5)飞行员水平严重两级分化

德国飞行员不实行轮换制,优秀飞行员一直飞到死,而新的飞行员得不到锻炼机会,这样导致优秀飞行员越来越少,菜鸟比例越来越大,总体水平逐渐下降,到了后期就是菜鸟训练菜鸟,飞20小时就要上天飞行。

(6)油料缺乏

由于油料缺乏和盟军的轰炸,许多新手飞行员根本就无法得到正常的训练,到了后期德国飞行员在空战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

后期盟军飞机在数量上、质量上、战术上都压制德国空军,被P-51“清场”的帝国空军

美国杜立特将军带来的P-51清场战术彻底清了德国空军的场

杜立特将军就是第一个轰炸东京的美国将军,他来了他的著名战术清场战术,就是不在把战斗机束缚在轰炸机身旁,而是利用P51变态的航程,让P-51提前到达德国上空,如果德国战斗机起飞应战,他们就陷入和P51的缠斗,等到他们燃尽了燃油,美国的轰炸机就到了,然后美国人的炸弹就莆田盖地的落下来。

图10 疯狂投弹的美国轰炸机

如果德国人不提前起飞,等到轰炸机来的时候在起飞,那么他们将面对高空俯冲下来的P51雨点式的攻击,被敌军咬住了不能乱跑,因为要攻击轰炸机,好不容易咬住敌机,也不能追,因为要攻击轰炸机,所以德国人很无奈,在1个星期的憋屈战斗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和超级王牌飞行员就损失殆尽了,至此,德国人的空军再也组织不起来有规模的拦截活动了,至此德国的天空彻底向盟军敞开,就这样德国人失去了制空权

总的来说,技术先进、高质量、高战术素养、作战半径短、高空作战能力缺陷,小油瓶认为这五个词最能体现二战德国空军的特点。

但不可否认,在二战前中期德国空军仍然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战绩最辉煌的一只空军。

  楼主问的是谁更强,咳,你们摘抄这么多资料什么用啊,也没对比,那我来做一下纸上谈兵吧

  1:机动性能对比:

  “台风”是多国设计,所谓众口难调必然不伦不类,这在其气动外型上表现尤为突出,为了提供足够的超音速配平能力其鸭翼位置相当靠前,故不得不在主翼前另外安装涡流发生器,靠前的鸭翼对飞行员向下视野也有影响。因此,高空高速性能比“阵风”要好,但近距离缠斗性能不如“阵风”

  “阵风”在机动性能上更有优势。

  2:火控系统和雷达。

  “台风”在这方面也受到了“多国研制”的影响,装备部队的第一批飞机各个国家自选航电设备和雷达,德国空军为节省成本采用了F/A-18的火控雷达而非ECR-90多模态脉冲多普勒雷达。也就是说,各个国家装备的“台风”可能性能并不一样。

  “阵风”战斗机采用的RBE2雷达探测距离100千米(台风的ECR-90为130千米)

  “台风”在雷达探测距离上暂且领先。两机火控系统相差不大。

  3:武器对比。

  “阵风”所采用的中距空空导弹“米卡”和近距格斗导弹“魔术”在性能上和“台风”的“流星”“阿斯拉姆”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射程和目标的截获能力上。

  “台风”又胜一筹。

  最后对比:

  两机在气动外型设计上都采用鸭翼,但所发挥出来的性能不同,“台风”虽目前在雷达和导弹性能上暂时领先,不过“阵风”目前正在研制新型的探测雷达。

  空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目前两型战机的主流配置而言(因为有些“台风”并不是标准配置):

  “台风”依靠其强劲的雷达可以首先发现并发射导弹攻击“阵风”。不过一但中距空战未果,进入近距离缠斗,相信“台风”的飞行员一定会很头疼。

  总结:“台风”目前在中远距离有优势,而“阵风”则更适合近距离空中格斗。

巡航导弹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是以大小,飞行速度(次音速或超音速),以及距离区分。通常一种导弹可以透过不同的平台发射(陆基、海上或者是空载)。有的时候,空射和潜射巡航导弹会比同种类的陆基或舰上发射型要轻和小。

巡航导弹使用的导引系统种类很多,即使是同样的导弹的次型也会使用不同的导引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地型匹配导航系统(TERCOM)或是卫星导航系统等)。大型导弹能够携带传统弹头或者是核子弹头,但是小型导弹只能使用传统弹头。 极音速巡航导弹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飞行。

代表型号:布拉莫斯II巡航导弹(印度/俄罗斯)(实验测试达到526马赫) 这些导弹的飞行速度超过音速,多半使用冲压发动机(ramjet),射程多在100到200公里之间或更长,导引系统则各异。

代表型号:

超音速低纬度导弹(SLAM)(请勿与平手陆基攻击导弹(SLAM)混淆)及SM-64纳瓦霍洲际巡航导弹(SM-64 Navaho)(美国)。属于美苏冷战早期战略长程巡航导弹计划。不过,都没有获得采用。

P-500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导弹(P-500 Bazalt)((前苏联/俄罗斯国)

SS-N-22日炙巡航导弹 (前苏联/俄罗斯)

P-800条纹巡航导弹(P-800 Oniks)(前苏联)

P-700花岗岩巡航导弹(P-700 Granit)(苏联/俄罗斯)

3M-54俱乐部巡航导弹(3M-54 Klub) (俄罗斯) 仅在终端节为超音速。

鹰击16巡航导弹(C-101,FL-2,YJ-16) (中国)

海鹰3巡航导弹(C-301,HY-3)(中国)

鹰击83巡航导弹(C-803,YJ-83) (中国/巴基斯坦)仅在终端节为超音速。

鹰击85巡航导弹(C-805)(中国)

鹰击91巡航导弹(YJ-91)(中国)

布拉摩斯巡航导弹(BrahMos)(印度/俄罗斯)

PJ-10布拉摩斯巡航导弹 (印度)

PJ-10布拉摩斯巡航导弹 (印度)

PJ-10布拉摩斯巡航导弹(印度)

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Hsiung Feng III,HF-3) (台湾) 这是一种巡航导弹的常用类型 此种导弹通常由美国及前苏联开发。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时速每小时约800公里。一般来说此类导弹重1500公斤。它们通常可载传统弹头和核弹头 早期版本的这些导弹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后期版本的导弹则加入地型匹配导航系统及数位影像区域比对系统(DSMAC)等装置、提高了相当大的命中精度。大多数的21世纪型号则使用卫星导航系统。

代表型号:

AGM-86巡航导弹B (美国)

战斧巡航导弹 (美国/英国)

Kh-55彩虹空射巡航导弹Granat (Kh-55 Granat)(前苏联)

DH-10东海巡航导弹(DH-10)(中国)

HN-I (中国)

HN-II (中国)

HN-III (中国)

玄武III巡航导弹C(韩国)

巴卑尔2巡航导弹 (巴基斯坦,发展中)

无畏巡航导弹(Nirbhay missile)(印度,发展中) 与上述同类导弹有同等重量、面积及速度。通常距离少于1000公里。导引系统各异。

代表型号:

海鹰2巡航导弹(HY-2 Haiying/KD-63)(中国)

金牛座空射巡航导弹(Taurus missile) (德国/瑞典)

暴风影巡航导弹(Storm Shadow/SCALP)(英国/法国)

巴卑尔巡航导弹(Babur missile)(巴基斯坦)

雷神巡航导弹(Ra'ad ALCM)(巴基斯坦)

玄武III巡航导弹A/B(Hyunmoo IIIA/B) (韩国)

雄风二E巡航导弹(Hsiung Feng IIE)(台湾) 这些导弹重约500公斤,射程范围为70-300公里。飞行速度为亚音速,导引系统通常较大型导弹简单。实际上,巡弋这两个字有的时候并不太适用于这一类导弹上。通常用于反舰导弹,尤其是德国、意大利与日本这三个被禁止开发远程巡航导弹的国家较广泛使用短程巡航导弹。

代表型号:

Kh-35反舰导弹(Kh-35)(俄罗斯)

RBS-15导弹 (瑞典/德国)

飞鱼反舰导弹(Exocet)(法国)

AGM-84导弹(Boeing Harpoon)(美国)

海军打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挪威)

RBS-15巡航导弹 (瑞典/德国)

海鹰2巡航导弹 (中国)

鹰击81巡航导弹(C-801)(中国)

鹰击82巡航导弹(C-802)(中国)

鹰击62巡航导弹(C-602)(中国)

海鹰巡航导弹(Sea Eagle missile)(英国)

雄风三型反舰导弹(Hsiung Feng II, HF-2)(台湾)

巡航导弹是一种用动力推进,以机翼来产生升力的导弹,大多数的动力来源是喷射发动机。简单来说巡航导弹就是飞行炸弹。

它们可以携带传统弹头或核弹头,射程可达数百英里(1英里=160935公里)。近代的巡航导弹可以以超音速或亚音速飞行,具备自我导引能力,而且还能以非弹道型态的飞行路径来躲避雷达侦测。巡航导弹与无人驾驶飞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巡航导弹不担任侦察任务,弹头整合为系统的一部分,而且最后会在攻击中损失。

超音速导弹,明细:

4k80玄武岩(SS-N-12导弹)超音速巡航导弹(P-500,苏联/俄国)

SS-N-22日炙巡航导弹(苏联/俄国)

P-800缟玛瑙(P-800 Oniks出口型称为红宝石,苏联)

P-700花岗岩巡航导弹(P-700 Granit,苏联/俄国)

3M-54俱乐部/SS-N-27热天巡航导弹(3M-54 Klub,俄国)仅在终端节为超音速。

鹰击16巡航导弹(C-101,FL-2,YJ-16,中国)

海鹰3巡航导弹(C-301,HY-3,中国)

鹰击83巡航导弹(C-803,YJ-83,中国/巴基斯坦)仅在终端节为超音速。

鹰击85巡航导弹(C-805,中国)

KD-88(中国/巴基斯坦)

鹰击91巡航导弹(YJ-91,中国)

长剑-10导弹(中国)

布拉莫斯巡航导弹(BrahMos,印度/俄国)

雄风三型反舰导弹(台湾)

云峰巡航导弹(台湾)

亚音速巡航导弹,明细:

AGM-86导弹(美国)

战斧巡航导弹(美国/英国)

彩虹局Kh-55导弹(苏联)

东海-10(DH-10)导弹(中国)

HN-I(中国)

HN-II(中国)

HN-III(中国)

玄武III巡航导弹C(韩国)

巴卑尔2巡航导弹(巴基斯坦,发展中)

无畏巡航导弹(Nirbhay missile,印度,发展中)

海鹰2巡航导弹(HY-2 Haiying/KD-63,中国)

金牛座导弹(Taurus missile,德国/瑞典)

暴风影导弹(Storm Shadow/SCALP,英国/法国)

ASMP导弹(法国)核导弹,最初使用载机是幻影IV,射程300公里(大于蓝钢导弹240公里)[3]

巴卑尔巡航导弹(Babur missile,巴基斯坦)

雷神巡航导弹(Ra'ad ALCM,巴基斯坦)

玄武III巡航导弹A/B(Hyunmoo IIIA/B,韩国)

雄风二E巡航导弹(Hsiung Feng IIE,台湾)

  巡航导弹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几大”明星”武器之一,此后,作为美国对外用兵的”急先锋”,几乎每一次由美国主导或参与的军事行动(或许只有在索马里的特种作战行动除外)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巡航导弹的身影。作为一种远程精确攻击武器,巡航导弹作为美国”非接触打击”的主要手段,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我国科研人员也一直关注着巡航导弹的发展,至今已研制出数个系列、多种型号的巡航导弹,在第六届珠海航展上,”飞豹出口型”的模型上挂载了两枚”空射巡航导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保密的需要,外界对我国巡航导弹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我们在这里通过对公开资料的解读,对国产巡航导弹的发展情况做一个简单而浅显的分析和猜测。

  我国的飞航式导弹是以苏联SS-N-2”冥河”导弹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上游”和”海鹰”两大系列反舰导弹。”上游”系列装备国产第一代导弹艇和导弹护卫舰,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则装备了”海鹰”系列。在”海鹰”系列反舰导弹的基础上,我国科技人员开发了称为”鹰击”一6系列的空射型号,由国产轰-6战略轰炸机发射。后来,通过获得的一部分”鱼叉”反舰导弹的技术资料,我国又开发出”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这些都成为了国产巡航导弹发展的重要基石。

  海湾战争以后,我国科技人员展开了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研制工作。应该说,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和飞航式反舰导弹之间并没有多大的本质差别,飞航式反舰导弹更强调空中机动性能(要面临舰上火力的拦截),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对制导系统精度要求较高,对射程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不怎么强调空中机动性能,但对射程和威力要求更大,对制导系统的精度和跟踪能力要求相对低些,但制导系统作用距离要求更远,使投送平台能在敌方打击范围之外较安全地发射。有资料证实,我国早期的巡航导弹型号正是由”鹰击”-6和”鹰击”-8两个系列发展而成,通过换装小型涡喷发动机和GPS或地形匹配导引头,其射程和精度虽然不能和大名鼎鼎的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相比,但已经可以满足部队的基本需要。2001年我国购入苏-30MKK战斗轰炸机之后,也一并获得了配套的Kh-59ME防区外巡航导弹,这或许是我国科研人员第一次接触到世界水平的远程巡航导弹,此后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和与友好国家的技术合作,我国巡航导弹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00年左右,外界开始流传我国开始装备一种名为”红鸟”的巡航导弹,并且宣称其”射程达到1000千米以上,有超音速的发展型号”。2004年8月,我军在一次演习中发射了一枚远程巡航导弹,外电报道称该弹”非常精确地击中了1500千米以外的海上目标”,并且认为这种巡航导弹名为”东海-10号”,射程近2000千米,命中精度在15米以内,后来甚至有传闻说我国获得了俄罗斯Kh-55和以色列”达莉拉”等先进巡航导弹的技术。为此,惶恐无措的台湾军方急急忙忙地用F-16战斗机发射了一枚”鱼叉”反舰导弹为自己壮胆,但这样的举动只能是贻笑大方。

  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我空军从一架轰-6战略轰炸机上发射了一枚国产新型巡航导弹,导弹准确地击中了60千米外的”敌”指挥所,该型导弹的头部有光学窗口,但载机并非临空发射,而是远在任何光学设备探测距离之外发射的,因此相信该弹采用了”红外/电视制导+数据链传输”的制导模式,即导弹头部的光学寻的头将观测到的情况通过数据链传输给载机上的人员,因此载机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外”遥控”导弹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模式也被称为”人在回路中”。从外形上看,该型导弹与”鹰击”-6系列飞航式导弹之间存在着某种渊源,但弹体和弹翼都有所变化,这种改变虽然可能会影响导弹的空中机动性能,但有利于远距离飞行,可以有效提高导弹的射程。

  在历次珠海航展上,参展的国产”飞豹”战斗轰炸机模型,都会带上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导弹。2000年珠海航展上的”飞豹”战斗轰炸机全比例模型就挂载着一种有着类似飞机两侧的进气口的导弹,关于这种导弹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该弹与法国ASMP空射巡航导弹十分相像。ASMP空射巡航导弹是法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射程300千米,可以携带1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由法国空军的”幻影”-2000N和法国海军航空兵的”超级军旗”战斗机发射。在本次珠海航展上的”出口型飞豹”模型上,我们又看到一种具有隐身外型,与英国”风暴阴影”、德国”金牛座”颇为类似的防区外制导武器,可能是巡航导弹,也可能是防区外撒布器,曾有记者在采访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时获悉”我们已经拥有自行研制的防区外撒布器”,而且既然伊朗都开发出了KITE-2000防区外撒布器,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能做到。

  在最新服役的国产大型导弹驱逐舰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被誉为”中华神盾”的国产大型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的远程舰对空导弹,还看到了一种过去未曾见过的圆桶形发射箱,这种发射箱的体积比我海军舰艇上普遍使用的”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大了近一倍。人们曾经猜测这是一种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这是一款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大型飞航式导弹,新华社的报道称最新服役的国产大型导弹驱逐舰”具有远程对空、对海和超视距对地打击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推断。

  在本次珠海航展上,射程达到300千米,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C-602飞航式导弹和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C-802改进型空对地导弹首次在国内的展览中亮相,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只是国产巡航导弹家族的冰山一角,日渐成熟的中国巡航导弹,正成为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倚天利剑!

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只是有人提议而已,并没有真正成行

为提高乌克兰空军实力,德国计划将“金牛座KEPD350”空射巡航导弹提供给对方,不过这并没有得到军方高层的积极回应。

据悉,上述想法是由一名叫基泽维特的德国国防部前军官提出的,认为这是增强乌军战力的重要行动。在他看来,德国虽然曾拥有600多枚“金牛座”,但很大一部分并未处于服役状态。基于此,德国完全可以向乌克兰方面提供该款武器。同时他指出,乌克兰在使用“金牛座”时不存在兼容问题。

当被记者求证这一话题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并未正面回应,但强调继续援助的必要性。对此有分析认为,德国军方高层可能正在就此事进行商讨而已。

据了解,该武器由德国和瑞典两国企业联合研发,出自于“金牛座”KEPD项目体系。直到2005年,“金牛座KEPD350”完成全部测试任务,随即开启量产进程。原本,该导弹要被融入“欧洲战斗机EF2000”体系中,但最终却选择与“狂风”战机搭配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座KEPD350”首个海外客户是西班牙,该国拿出6000万欧元采购了43枚。而近年来,韩国开始大量采购该款导弹,并通过F-15战机搭载。

作为空射巡航导弹,“金牛座KEPD350”采用了与同类型导弹相似的构造,长度为5米,重达14吨,以远距离地面目标为打击对象。据悉,该导弹搭载涡喷发动机,采用惯导加卫星导航,拥有1马赫左右的最快速率和500公里的有效射程。“金牛座KEPD350”拥有多款型号,但其中很多并未被实际采购,并不受待见!

有人分析认为,即使乌克兰拥有“金牛座KEPD350”导弹,也不会显著提升战力,其中有很多困难需要面对。与英国“风暴之影”类似,“金牛座KEPD350”导弹的表现可能也是差强人意。目前,德国当局并未就供应该武器亮明态度,一切都只是未知数而已,需要时间来证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57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