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烧圆明园》
17岁的玉兰因所属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在历史上有怨仇,入宫后一直未能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一日,在圆明园中散步的咸丰忽然听到一阵悦耳、忧怨的歌声,循声走去,见到特意等在那里的玉兰,非常惊艳,遂对灵巧聪慧的玉兰宠爱有加。
时隔不久,玉兰被册封为懿嫔,一年后,因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一个儿子载淳,令咸丰喜出望外,进封为懿贵妃。咸丰认为“嗣世有后,天下太平”,从此沉溺于宫闱之乐。而此时,帝国主义觊觎中国,列强一再发兵侵犯,清王朝已是危机四伏。
2、《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由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中国**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历史片,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等主演。
该片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为背景,讲述了慈禧从被选入宫到垂帘听政的故事 。
3、《一代妖后》
1864年,清同治3年,慈禧太后借助外势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后,借安德海之手敲诈了曾国藩3000两银子。同治帝对宫女桂莲一见倾心。安德海有心染指桂莲,告知慈禧。
桂莲宁死不从,被卖到天桥妓院。同治心怀不满,私访天桥妓院,并借安德海南下之机,传旨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就地正法。慈禧与同治嫌隙渐深。同治染梅毒,慈禧不准皇后生育,同治含恨而死。
4、《瀛台泣血》
虽然此片故事**和电视已拍过多次,但编导李翰祥在清宫戏的场面铺陈上别有不同,而且情节上也有改动,所以还是较有可观的。如西太后反对维新方面,改为遗老为保全功名和荣华富贵不惜长跪不起,加重她的责任感。光绪幽禁瀛台的出走之夜,西太后又带皇后夜访光绪,并有意还政于光绪。
5、《慈禧秘密生活》
惠玉兰自被选入宫后,一心以为可以飞黄腾达,但由于家贫无钱向太监打点疏通,结果倍受其他得宠贵人所欺,又不能讨咸丰皇帝宠爱,因而心灰意冷。幸得她心仪的男人恭亲王奕点醒,明白了宫中生活如战场般激烈,遂决定用的办法诱惑皇帝,争取权力。
不可能。
第一,据清官档案,皇帝、后妃、满汉大臣和大部分内务府官员、太监,无论当面或背地都称慈禧太后为“皇太后”。第二,道吉祥是太监圈里流行的见面问候语,只有某些内务府低级官员才会与有地位的太监互道吉祥,以示亲近;皇帝、后妃、大臣们绝不会去向慈禧太后道吉祥的。关于“老佛爷”,这是清末一小部分近侍太监与内务府官员背地里称慈禧太后的,以示受宠和亲近,不过当面是绝不敢如此称呼的(据记载,也有称呼“老祖宗”者)。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大臣们会在正式文书中以尊号加以区分,如对钮祜禄氏称“慈安皇太后”、叶赫那拉氏称“慈禧皇太后”(“慈安”、“慈禧”均为其尊号中的头两个字),背后可以简称“东太后”、“西太后”,或称“东边”、“西边”,称皇帝为“上边”。对死去的皇太后,大臣们提到时都称谥号,如对那拉氏,称“孝钦皇太后”。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慈禧太后73岁寿期即将来临时,宫廷内外忙成一片,准备举行庆祝大典。这位奢侈到了极点的太后平日吃饭就需要100多个菜肴,其祝寿酒席可以说丰盛到了难以复加的地步。估计是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慈禧染上了痢疾,腹泻持续了一个星期。为了给慈禧止泻太医用了加倍量的鸦片,结果不仅未能止住腹泻,反而加重了病情,使她变得骨瘦如柴。大约又过了一星期的时间,她感到头晕目眩,体力不支,不久这个至高无上的太后就踏上了黄泉之路。所以,慈禧应该是病死的。
慈禧之死
据说慈禧太后临死前不久,神志仍然十分清醒。曾接受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建议,连发几道上谕。立摄政王载沣之子傅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封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当天,慈禧太后便开始发病。第二天,光绪皇帝便于酉刻崩于瀛台之涵元殿。慈禧太后便又下谕:“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祧”,由于“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谕旨发出去不久慈禧太后便归天了。
有人说慈禧的病,基本上是属于慢性疾病,得病的初期没有什么征兆,甚至在临死前的日子里,也没有出现必死的现象。
这在《内起居注》中就有记载。
这一时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泻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处理政务,每日发出的上谕及批出的奏折,数量仍然非常多。
以十月十五日以后为例:十五日批出庞鸿书、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陈夔龙等人折片十件;十七日批出杨士骧等人折片二十五件;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折片十五件,发谕旨两道;十九日批出锡良等人折片十九件,发懿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务部折片四件,发谕旨两道。只是到了十九日这天,她的饮食开始变得不正常。到了二十一日这天,已经不再想吃东西。
到二十二日,终于病情恶化。
其实,众多清宫脉案披露:
慈禧是死于老和病。她先患腹泻,这和许多演义小说及传记里面的记载一样,以后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带病坚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后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4岁),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皇太后于11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于定东陵;大行皇帝无嗣,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即后来的宣统皇帝)。
正史记载,慈禧的病因应该是痢疾所致。关于慈禧变成干尸的原因提及慈禧患有痢疾,胃内没有食物。慈禧的死因多半是由于痢疾腹泻不止,整个人衰竭而死。但是慈禧的痢疾虽然严重却不致死,况且慈禧脉相平和,还有精力处理朝政。
慈禧临死前连发几道上谕,立溥仪 为皇帝,立溥仪父亲载沣 为摄政王。光绪驾崩前一天,慈禧命太监将她抬到光绪面前。病重的两人安静地对视了好久。后光绪驾崩,慈禧颁布谕旨称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光绪有被慈禧害死的可能,却没有明显的证据指向慈禧,不知道光绪是不是被慈禧气死的。慈禧逝世的早晨,她仍按往常时间起床处理朝政。在午市吃饭时忽然晕倒,过了很久都没有缓过来。慈禧向随从说了告别的话,称自己一生没有后悔的事情。最后还告诫道,以后不能再让后宫干政,不能让太监专权,说完话,慈禧就昏昏睡去了。在睡梦中,慈禧安详逝世。
事实上慈禧的病属于慢性疾病,虽然身体不适,乍看起来却不严重。后慢性病慢慢引起并发症,才使得慈禧病情加重,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慈禧出殡
慈禧出殡称得上是一场超级豪华的葬礼,出殡的路线从紫禁城到东陵,全长100多公里。不少政府官员在东直门外搭建了一个看台,供各国公使、记者方便看到送葬队伍。
在好几个月前,从紫禁城到东陵的路就已经经过修缮,王公大臣亲自巡视了道路情况。慈禧出殡这天,人山人海,非常拥挤。当慈禧的灵柩出现时,所有西方来宾都起立,脱帽肃立。
最先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队骑兵。他们穿着军装,手持长矛,举止得体,容光焕发。骑兵后面是一列牵马的仆役。他们身着红衣,帽插黄毛。仆役后面又有一队骑兵,穿灰色军衣,拿红色长矛,保卫着慈禧的灵柩。灵柩顶上有金球,发出耀眼的光芒,**的绸缎,红色的鲜花,蓝色的凤凰,一切的一切都展示了慈禧女皇的风姿。除了真人,慈禧还准备了一大批纸做的将军士兵、轿子车马,栩栩如生。
慈禧出殡的外围护卫可以说是隆重非常。内部的棺内同样是富丽堂皇,光是棺低就铺了三层锦褥和一层珍珠。凤冠、朝珠、礼服、珠褂、朝靴、盖被,一桩桩一件件都价值连城。这无比尊宠的女人,死时依然风光。
慈禧陪葬品
慈禧陵葬有大量金银财富世人皆知,于是有了军阀孙殿英 把慈禧陵洗劫一空的惊天盗案。这些被掳走的宝物价值连城,被人据为己有后下落不明。
慈禧陵有“三绝”:金绝、木绝、石绝。“金绝”指的是陵内的黄金数量多。2400多条彩绘金龙,64柱上铜鎏金盘龙,墙壁上各种图案,金碧辉煌。“木绝”指的是陵内的黄梨木名贵。殿中的梁、枋都由黄梨木制成,寸木寸金。“石绝”指的是陵寝石料采用汉白玉,石雕图案更是精品。
同时,慈禧陵的地宫里葬有大量金银珠宝,玉器玛瑙。
棺中的慈禧身披盖被,织经文上万字,镶珍珠上百粒,明黄绸缎,价值连城。头戴凤冠,镶有珍珠,大如鸡蛋。口含明珠,百步照亮。脖挂朝珠,身着礼服,外罩珠褂,足蹬朝靴。身边充盈着佛像珊瑚,宝石珍珠。
最珍贵的陪葬品要属用白玉雕成的九玲珑宝塔了,可惜下落不明。
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馆中被当作镇馆之宝的翡翠白菜,可能是慈禧陵中之物。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排队观赏这一翡翠白菜,栩栩如生。博物馆旁边的“故宫晶华”饭馆也推出“翡翠白菜”这道菜,十分形似。相类似的,传说慈禧陵曾经还有4个翡翠西瓜,精致无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