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的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教材

陈琦的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教材,第1张

1,《健身运动处方》(第2主译),1993,10,华夏出版社;

2,《体育原理导论》(第2主著),1996,9,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体育学原理论著选读》(第4主著),1996,9,广东高教出版社;

4,《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第1副主编),1999,8,人民体育出版社;

5,《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主编),2000,5,长征出版社(北京);

6,《学校体育学》(全国通用教材,副主编),2001,7,高等教育出版社;

7,《体育原理》(第2主著),20044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周登嵩主编(北京立项精品教材)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11月,参编22万字

9,全国通用教材《体育概论》,编写一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0,广东《当代大学体育》教材,第1副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8月

11,《学者的启迪》,第1副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12,《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第1副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年11月

近年来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1,《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制度化,精品化的探索与实践》(第1),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2,《高校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第3),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

3,《体育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第2),2004年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学术专著《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第1副主编),广东省优秀人文社科三等奖(2005年)

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独立),《体育科学》,2004(1)

2,体育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第2),《体育学刊》,2004年第3期

3,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的研究(第1),《体育学刊》,2005(2)

4,现代教育思想与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第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专辑 (2005年8月)

5,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第1),《体育学刊》,2006(2)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思潮,其内容涵盖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如下几点: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是绝对真理;

2、知识不能脱离客观实体而独立存在,个体依靠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命题进行不同建构;

3、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只有通过自己主动建构才能完成。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是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新的材料的符号表征与个体旧的知识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

2、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和结构重组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2、教师不能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还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调整彼此的知识结构;

3、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很重要;

4、反对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四、建构主义的局限

1、否定了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得出的真知灼见,不承认客观真理;

2、实际性、功利性,认为有用的才是“真理”,并用“生存力”一词代替“真理”。

五、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同化、顺应作用;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建构主义的看法。

在一个人烟罕至的地方,一棵参天大树倒下了,发出了巨大声响,请问这声巨响能否被称为“声音”?

不能,因为没有人能听到——这就是建构主义的回答。

客观无用,主观才有用,不能为人所用的知识就不是知识。

知识不过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没有所谓的客观真理,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对世界的看法都不同。

我认为建构主义的思想和哲学中的不可知论很有相似之处。仔细想想,有点道理的。人眼中的世界真的是世界的本来模样吗?不一定吧,虽然人类是这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但人眼中的世界跟别的生物眼中的世界不一样。人的耳朵不能听到2万Hz以上频率的声音,但是蝙蝠可以听到,人的视力也不如老鹰,那么你凭什么说人所感知道的世界就是这世界的本原呢?

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批判不可知论和建构主义,因为这二者已经超出了“人”这个范围,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上,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

然而这个世界上终究没有一个不同于人类的高级智慧生物,因此人对自己认识只能有自己来完成,能否达到客观?目前来看还没有。

古希腊阿波罗圣地的一块巨石上早就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的至理名言,无数先哲们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人究竟能不能认识自己,至少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

这个下面是他们的异同点:

同点:

1、研究领域相近:张大军、莫雷和陈琦都是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关注学习、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问题。

2、研究方法相似:张大军、莫雷和陈琦都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各种心理学测试和测量工具对教育心理学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3、研究成果丰富:张大军、莫雷和陈琦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推动学科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异点:

1、研究兴趣不同:张大军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学习动机、认知策略、情感和人格等方面;莫雷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学习成就动机、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等方面;陈琦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估和反馈、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等方面。

2、研究方法和视角不同:张大军更注重定量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莫雷更注重定性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陈琦则更注重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融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多重视角探究教育心理学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94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