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若雷霆—古代打击类兵器杂谈

攻若雷霆—古代打击类兵器杂谈,第1张

你知道吗?原来隐形刀也分很多种?

隐形刀,不是说刀真的隐形,而是使其不被发现,或者难以探测。属于为了深入敌后执行任务的特工,以及对工作环境磁性敏感的人员的武器或者工具。

隐形刀主要分两类,外表伪装和材料反探测。

外表伪装比较好理解,就是把刀伪装成无害的随身用品,如腰带,口红,签字笔等,以及其他不像是刀的东西。二战和冷战时期这种刀为各方的特勤人员服务,以至于其已经成为间谍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安检系统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这种隐形刀的实用性已经大打折扣。因为所伪装的物品本身的限制,伪装刀的尺寸都很小,很难起到理想的工具或者武器作用。于是,伪装刀逐渐退出了军事舞台,更多的成为个人收藏玩物以及**小说里的新奇玩意,很偶尔很偶尔还会被人尝试混过现代安检,多以失败收场。

现代隐形刀,大部分是为了EOD(排爆)环境考虑的。现代爆炸装置,甚至一部分IED(路边炸弹)带有磁力传感系统,本是为了当装甲目标考得足够近时触动引信的,但是同时也给排除造成了很大的风险。于是出现了很多不具备磁性的EOD专用刀。

常见的材料,目前有特种塑料,特种陶瓷,碳纤维,玻璃刀以及钛合金。

一:特种塑料刀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ZYTEL,属于一种玻璃纤维。冷钢的FGX以及其他有机合成材料刀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

这种材料的特性是,完全没有磁性和金属特质,金属探测器完全无法探测,没有磁化的可能性。弹性好,质轻,无锈蚀可能。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缺点是硬度非常低,基本上无法磨出像样的刀刃,用作武器只能捅刺,划割非常勉强。

二:陶瓷刀

陶瓷制刀目前已经趋近成熟,陶瓷菜刀正在涌入市场。陶瓷除了相对质轻,不锈,绝缘以为,最大的优点就是超高硬度。其硬度比玻璃要高,接近钻石的硬度等级。这使其可以更长久的保持锋利,如果打磨正确也可以得到超高的锋利度。

缺点是几乎没有弹性,无法横向受力,一旦钝化基本都是崩口,难以修复。超高的硬度需要专门的打磨设备。

因为陶瓷在隐形刀里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最大,所以现在的民用陶瓷刀都掺有金属以防有人携带其通过安检。

陶瓷的原料成本不高,但是加工成本高,所以价格居高不下。根据不同的品质,价格浮动也非常明显。

三:碳纤维刀

新兴材料。轻,不锈,无磁,无金属特性,弹性好,硬度比塑料高很多,可以磨出比较像样的刀刃,捅刺和划割都更有力。目前还没有针对碳纤维刀的安检研究,倒是美国的裸体安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机场安全的问题。

缺点也是贵。而且碳纤有很多种,越高级的碳纤材料碳纤维越细,单位面积纤维越多,性能越优越,价格也越高。如果碳纤质量不够好,造出的刀质量也会不如人意,但太高级了于价格的平衡又是一个新问题。硬度不及钛合金。

目前还没有量产碳纤维刀,只有手工刀匠开始尝试用碳纤维制造一些简单设计的小刀。所以价格居高不下。

碳纤另一个优点就是加工灵活,可以很容易的作为夹层使用。

FOX碳纤夹钛合金刀刃隐形刀

四:玻璃刀

之前一直在想玻璃就各种来说都比陶瓷便宜应该有人尝试,结果今天看还真有。但是因为玻说起历史最久远的武器,肯定要说是打击兵器类了,打击兵器源远流长,在人类还是原始人的时候棍棒就已经是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不过那时所使用的棍棒,估计和黑猩猩使用的棍棒有一拼,只是一些不经任何加工处理的原始木头棍棒。后来,才慢慢出现和石头相组合的强化棍棒,例如石斧、石矛,似乎这个东西在所有原始人类遗迹都有发现,估计在石器时代,是作为工具和武器的双重用途被使用的。究其源,斧音从甫,乃是开始之意,盘古开天就是用斧,可见这个开始的意思并不白当的。在各国的神话传说中使用斧的神或者英雄都是很多的,到了野蛮的北欧更是人手一把了。在很多文明之中斧都代表了权利和战争。

不过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提高,面对当时无防护的情况,棍棒、斧钺这些打击兵器,其实效性和挥舞的速度实在不能和后来的锋利金属刃或尖的剑、矛这些兵器相比,于是在金属武器发展之后很快就退居次位,更多的担负起工具的作用了,偶尔会有化外的野人挥舞着斧头跳个舞什么的威慑一下。在周代,战场战场上就很少能看到斧钺的身影,只是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用于仪式之中了。类似的还有传承了伊特鲁丽亚斯文明的罗马,斧头也成了一种象征。不过欧洲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社会发展缓慢,战斧到一直是维京战士和法兰克武士们的主要装备。

图为维京战斧

世道轮回,随着各路人马手里的铁越来越多,可也想自己身上大量挂铁片以后,打击兵器迎来了他的复兴,到南北朝时代,中国的骑兵达到了重装甲化的巅峰,由于打击类兵器对装甲有独特的杀伤能力,钝击效果可以无视装甲的厚度。打击类兵器出了复兴的契机,得到再度重视,被大量使用,使之无论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有了很大发展。自野蛮的重甲女真人兴起后,为了与之对抗打击类兵器在双方都达到了顶峰。

图为斧钺

打击类兵器主要包括棍棒、斧钺、锤杵、连枷、流星、鞭锏。

这类武器为提高命中时的打击效果,多为重量很大的重兵器,利用杠杆效果具有相当大的动量,只要命中目标,假使敌人身披软质的铠甲例如锁子甲和皮甲,基本不能带来丝毫防护,甚至可能由于锁环的崩碎带来更大的伤害,硬质外形的板甲或许能减轻些伤害,但是在重击之下,仍能给敌人带来可怕的内伤。例如考古学家在挪威发现的一具北欧海盗的遗骸上发现,他的脊椎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发生了严重的变形,虽然受伤后他又活了几年,但是苟延的这些岁月一定非常痛苦。

为了形成更有效的“杠杆作用”,一种做法就是加大打击部分的重量,例如锤、狼牙棒、战斧之类就是其典型代表。另一类,则采用了离心力来加大动量和惯性,使用绳索和锁链将握持部分与打击部分连接,代表有连枷、流星锤等。

图为连枷的3D图

打击类兵器通常都是傻大笨粗,但同时也就很耐用很坚固,刀剑类兵器容易折断,和敌人兵器相碰时,常常发生卷刃。矛戟等长兵器,在混战中刺入敌人身体后,常常由于来不及拔出,而不得不放弃。打击类兵器虽然可能会有些弯翘或部分损坏,但并不影响其使用,所以面对血战时武将们常常选择打击类武器作为自己的副武器,例如善用马槊的秦琼、尉迟恭。事实上南北朝后期的武将都会带类似的副武器。如同欧洲的骑士会带手锤和权杖一样。

图为欧洲权杖

不过从这我们也看到,打击类兵器是作为辅助武器出现的,主要就是由于其长度通常较短,在战场上争锋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在对付披甲较少的小兵时。最早的打击类兵器当然是棍棒了,不过真正成功的却是斧、钺,从石斧到印第安战斧的形状都一样,只不过分量和长度有变化,其主要攻击手段仍是以劈、砍为主。

我国大量使用大斧的时代除了商代就是宋朝了,不过商代的恐怕应该称为钺,其圆刃长柄,大刃面,都和斧有所区别,后来作为依仗的用途似乎更多些,不过给中国留下的印象却是颇深的,搞得杀头都叫就斧钺了。宋代的大斧,堪称中国古代最大最有威力的斧。全长约一丈,钢刃斧头部分长二尺,重约十斤,用两手握着使用,女真人铠甲坚实,作战时人马如墙进,号称铁浮屠,寻常兵器难以伤害,宋军对付他们的主要武器就是大斧和马扎刀,不过这大斧的主要攻击目标却是马腿,只要把战马的马脚砍断,掉下马来的士兵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提到麻扎刀,我以为可能是斩马刀之误,斩马刀背厚刀沉,攻击效果类似大斧,现在故宫藏有康熙御用斩马刀,相当有威慑力,据说此类武器乃是前锋营宫城拔寨使用的武器,看来也是一种步兵武器。

斧重新被使用应该是在东晋,东晋为了抵御北方骑兵将大斧重新引进了战场,《晋书》石季龙传记就有记载。唐军与坚甲利器的吐蕃作战时似乎并没有用到类似的武器,不过唐军的陌刀比起大斧来也毫不逊色,而且唐军主要以骑兵对骑兵的作战方式似乎也并不需要这种武器,唐初的程知节在隋唐英雄传中是以用斧出名的,但是《旧唐书·程知节列传》中载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看来他用的应该是枪。

倒是安史之乱中有不少用斧的记载,可是当时恐怕类似于两晋临时应急的情况居多。到了宋代,辽、西夏和后起的金都是拥有重甲骑兵的国家,铁鹞子、铁浮屠一听名字就知道其防护超人,面对披甲戴盔的重甲骑兵,宋军除了使用先进的神臂弓以外,就是用大斧近战来对付了,在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的顺昌和第二年的柘皋这两大战役中,都在正面对抗中打败了金国,金军元帅完颜兀术就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宋军武器之中,最好、最厉害的是神臂弓,其次就是大斧,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兵器了。在说岳全传中兀术也是用斧的,但是我们观《金史·列传第十五·宗弼》中对兀术的记载“都统杲出青岭,宗望、宗弼率百骑与马和尚逐越卢、孛古、野里斯等,驰击败之。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获五人,遂审得辽主在鸳鸯泺畋猎,尚未去,可袭取者。”这段记载看来宗弼也是用枪的行家。

史书上真正用斧的名人,应该是李显忠。“城东北角敌兵二十余人已上百余步,显忠取军所执斧斫之,敌始退却。”《宋史·李显忠》而他平时的则是用双刀“夏人以铁鹞子军来。显忠以所部拒之,驰挥双刀,所向披靡,夏兵大溃,杀死蹂践无虑万人,获马四万匹。”

除了大斧这样的双手用长兵器外,还有单手用的板斧,柄长约二尺半,斧头约一尺,刃宽约8寸,斧柄木制,斧刃采用包钢法锻造而成,号称雪花镔铁就是了。通常是两手各握一把成对使用的。使用板斧最有名气的要算《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了。这位莽撞人手使一对板斧,在战场上,排头杀去,不分敌我,其威力犹如龙卷风,由此得到“黑旋风”的绰号。不过在同时期的欧洲手持两把斧子作战的可不多,人家更喜欢用一把斧子加一把盾牌的方式。但是斧子的杀伤力仍是可怕的,在决斗中选择用斧子的话就等于中国的立生死文书了,肯定是要出人命的。

虽然冷兵器时代早在19世纪就已经结束,但刀类和剑类依旧是军人重要的物品之一,一些短匕首在战场中可以作为工具使用,也可以用于近战,短剑类有的可以用于战斗,但大部分都是军人的象征,代表着军人的荣誉,也有的会佩戴在身上,作为军人独特的礼仪标志。尤其是二战期间的德国,由于继承了普鲁士精神,匕首和短剑在军队当中非常重要,而且每一种职位,每一个兵种都有不同的佩刀。

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13种二战德国军刀,每一支都代表着德国的精湛工艺。

1、98K刺刀

98K刺刀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推出,是毛瑟98K卡宾枪上面的专用刺刀,由于它是专门用于战斗的刀具,所以外表比较粗糙,但并不影响它的锋利度和实用性。98K步枪刺刀的刀刃采用渗炭钢制造,两端各带有一条血槽,握柄使用木质材料,最尾端使用钢质材料,并内部带有卡簧,可以与步枪上面的装置进行固定,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还能放入由牛皮和金属打造的刀鞘当中,通过挂钩,挂在士兵的腰后部。

在二战期间,只要装备98K步枪的德军士兵,必然就会装备这种刺刀,因为它与步枪不可分离,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方便,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当作匕首使用,甚至作为野战工具,它是士兵的好帮手。

2、KS98式士官佩刀

KS98原本就是一种步枪刺刀,早在一战期间是毛瑟M1898步枪上面的专用刺刀,但由于传统,由于对之前的武器比较有情节,到了二战,KS98刺刀成为了德军士官的佩刀。刀柄尾部的刺刀卡簧装置取消,改为实心,外观上也进行了简单改进,看起来更稳重。

士官配刀既可以用于礼仪,也可以用于实战,刀刃使用加固材料制成,不仅锋利,外表也很光滑,两侧带有血槽,还配有专用的金属刀鞘,握柄部分保留原版刺刀的基础,但细节上也进行了改进,美观程度变得更高。

3、冲锋队匕首

大家都知道二战期间的德国冲锋队,是高层最受注重的单位,而且他们的战斗力也很勇猛,所装备的武器也是最顶尖的。那既然是精锐,那么也会配备匕首作为象征,作为荣誉,图中的就是二战期间德军冲锋队的专用匕首,它的外形看起来就像是一把小剑,并带有相同风格的刀鞘,外观和配色看起来都很舒服。

刀柄前部还带有像翅膀一样的装饰,象征着某种意义,刀刃呈现尖刀形,整支刀的尺寸比较短小,它主要用途就是作为士兵的礼仪标志,并不是用来战斗的。

4、尉官佩刀

尉官佩刀,实际上也是一种刺刀,同样是在KS98刺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当中也吸取了毛瑟98K卡宾枪刺刀的特点,刀身变得更短、更精致。在握柄处,早期型号使用木质材料,后期型号使用工程塑料,并取消了前面的钩子,外表看起来更具有现代化味道。刀刃部分进行了机械加工,变得更锋利,在战斗时能对敌人造成更高的伤害,有的时候还能通过刀柄后面的卡簧安装在步枪上面使用,在携带的时候,可配合由牛皮和金属组成的刀鞘,然后通过皮带挂在士兵的腰部,这方面和98K刺刀很像。

5、“靴子”多用途工兵匕首

它的绰号为“靴子”,是二战德军工兵所使用的一种多功能匕首,正常看起来像是一把折叠刀,但刀柄里面有多种工具,比如钳子、扳手、甚至还有开红酒的起子。刀刃使用正常的锰钢制成,刀柄使用较薄的木质材料。这种多功能匕首的尺寸也比较短小,可以折叠起来放在士兵的口袋里,使用比较方便,比较多用途化。

6、军事警察匕首

它也是KS98刺刀的衍生型号,作为二战期间,德国军事警察的专用匕首,它也可以像刺刀一样,挂在士兵的皮带后面,并配合皮革和金属制成的刀鞘携带。刀刃长度和握把长度也同样和KS98刺刀一样,只不过在它的刀柄部分,进行了美化,不同颜色的刀柄,代表不同级别的士兵,上面还刻有象征性的标志。

7、空军短剑

它是二战德国空军的礼仪佩刀,比正常的匕首要长一些,属于剑类武器。它的外观有很浓烈的中世纪风格。刀刃又尖又长,刀柄使用橡胶材料缠绕而成,并尾部还带有一个圆形,上面刻有象征性的标志,同时也起到美观的作用,它的刀鞘也同样有复古的感觉,整支佩刀看起来都很尊贵,不过在二战期间这种短剑比较少见,甚至比元帅级佩刀还要稀有。

8、潜艇兵匕首

二战期间的德国潜艇兵也配备了特殊型号的匕首。图中的型号就是当时最常用的版本,它的外观看起来就很实用,而且刀柄和刀鞘都呈现圆柱体,组合起来更像是一根“粗雪茄”。刀柄和刀鞘采用的是铜制材料,刀刃使用的是经过机械处理后的锰钢材料。整支匕首的尺寸也比较短小,将刀和刀鞘合在一起后的长度还不到20厘米。

9、伞兵折叠刀

它的全称叫做“1941-2型伞兵折叠刀”,是在空军飞行员野战匕首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折叠,并且尺寸短小,便于携带。虽然外形看似像是一把小水果刀,但是它的实用性非常强,也深受二战期间德军空降兵的喜爱。它不仅可以用来战斗,还能作为野战工具。

刀刃部分采用锰钢制成,并且进行了机械处理,外表比较光滑,韧性很强。刀柄部分使用木质材料制成,并包裹在刀尾的两侧,还使用4个细小的螺丝进行加固。在使用的时候,按一下前面的卡簧,刀刃就可以弹出,不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刀刃折叠到握柄的隔层里。

10、武装党卫队佩刀

党卫军也是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当中最重要的单位,也可以说是“元首的嫡系”。他们一般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身穿黑色军服,内部配有领带和白色衬衫,头盔或帽子上带有骷髅标志,给人一种畏惧感。党卫队也有专用的佩刀,名字叫做SA32短刀,外观非常像古代罗马士官的短剑,刀刃修长,前部呈现尖刀状态。

刀柄采用特制的橡胶和木质材料,并带有此兵种单位的标志,SA32还有不同的外观,比如通过授勋所得到的型号,上面会刻有奖励的话语,刀鞘会使用高贵的木质材料,显得非常尊贵,也更能代表士兵的一种荣誉。SA32短刀一般可以用于战斗,也可以佩戴士兵的身上作为礼仪标志。

11、“青年团”佩刀

它的外观就像是毛瑟98K的步枪刺刀,实际上它是在KS98士官佩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外形显得笔直,看起来很舒服,刀刃经过特殊处理,外部反光,也十分锋利,刀刃上面还带有一个血槽,尾部并带有军队标志,刀柄采用了木质材料,也进行了特殊处理,并带有防滑网格,中间还使用两个螺丝加固。

它是“元首青年团”的专用佩刀,在设计方面上,也考虑到了使用的人群,所以外观就显得比较年轻化,十分帅气,也刚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它还配有皮革与金属制成的刀鞘,可以将刀放入后,通过摁扣挂在士兵的腰部。

12、校、将官佩刀

它是被公认最帅的德国军刀之一,而且做工精良,外表霸气,看起来也比较高贵。主要装备德军校级和将级的高级军官,作为一种佩刀,在进出礼仪场所时会佩戴在身上,而且刀刃上还会刻有使用者的名字,更代表着一名德国军人的荣耀。

刀刃呈现笔直型,但刀尖形状并不对称,刀柄尾部还带有一个帝国鹰头,整支刀身上面还带有精美,又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图案,刀柄、刀鞘和刀刃也使用了不同材料合成,一般会通过刀鞘上的两个皮带,固定在军官的腰带上。

13、斩壕匕首

斩壕匕首,简称“斩壕刀”。早在一战期间就装备了德军士兵,是一种专门用于战斗的近战武器。刀刃使用冷钢锻造,握柄部分使用两块木头固定在刀刃的尾部,并中间使用三个螺丝加固,上面还带有倾斜式横杠防滑纹理,握起来手感很好。

到了二战,这种匕首再次被德军使用,有的装备侦察兵、通讯兵、少量的坦克兵、伞兵和突击队等。它的重量轻,尺寸短小,刀刃锋利,深受德军士兵的信赖。这正常情况下,它会配合一个由牛皮打造的刀鞘,通过挂钩安装在士兵的腰带上,不会占有太大的空间。

处女座、水瓶座应该是利剑,性格锋利,一旦触碰必定受伤,摩羯座应该是软剑,可柔可刚,随机应变,双鱼座应该是短剑,要切身伤害到自己利益,一击必中,天秤座是梅花剑,外表好看,伤害较低。其他还待思虑。

你知道吗?原来隐形刀也分很多种?

隐形刀,不是说刀真的隐形,而是使其不被发现,或者难以探测。属于为了深入敌后执行任务的特工,以及对工作环境磁性敏感的人员的武器或者工具。

隐形刀主要分两类,外表伪装和材料反探测。

外表伪装比较好理解,就是把刀伪装成无害的随身用品,如腰带,口红,签字笔等,以及其他不像是刀的东西。二战和冷战时期这种刀为各方的特勤人员服务,以至于其已经成为间谍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安检系统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这种隐形刀的实用性已经大打折扣。因为所伪装的物品本身的限制,伪装刀的尺寸都很小,很难起到理想的工具或者武器作用。于是,伪装刀逐渐退出了军事舞台,更多的成为个人收藏玩物以及**小说里的新奇玩意,很偶尔很偶尔还会被人尝试混过现代安检,多以失败收场。

现代隐形刀,大部分是为了EOD(排爆)环境考虑的。现代爆炸装置,甚至一部分IED(路边炸弹)带有磁力传感系统,本是为了当装甲目标考得足够近时触动引信的,但是同时也给排除造成了很大的风险。于是出现了很多不具备磁性的EOD专用刀。

常见的材料,目前有特种塑料,特种陶瓷,碳纤维,玻璃刀以及钛合金。

一:特种塑料刀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ZYTEL,属于一种玻璃纤维。冷钢的FGX以及其他有机合成材料刀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

这种材料的特性是,完全没有磁性和金属特质,金属探测器完全无法探测,没有磁化的可能性。弹性好,质轻,无锈蚀可能。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缺点是硬度非常低,基本上无法磨出像样的刀刃,用作武器只能捅刺,划割非常勉强。

二:陶瓷刀

陶瓷制刀目前已经趋近成熟,陶瓷菜刀正在涌入市场。陶瓷除了相对质轻,不锈,绝缘以为,最大的优点就是超高硬度。其硬度比玻璃要高,接近钻石的硬度等级。这使其可以更长久的保持锋利,如果打磨正确也可以得到超高的锋利度。

缺点是几乎没有弹性,无法横向受力,一旦钝化基本都是崩口,难以修复。超高的硬度需要专门的打磨设备。

因为陶瓷在隐形刀里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最大,所以现在的民用陶瓷刀都掺有金属以防有人携带其通过安检。

陶瓷的原料成本不高,但是加工成本高,所以价格居高不下。根据不同的品质,价格浮动也非常明显。

三:碳纤维刀

新兴材料。轻,不锈,无磁,无金属特性,弹性好,硬度比塑料高很多,可以磨出比较像样的刀刃,捅刺和划割都更有力。目前还没有针对碳纤维刀的安检研究,倒是美国的裸体安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机场安全的问题。

缺点也是贵。而且碳纤有很多种,越高级的碳纤材料碳纤维越细,单位面积纤维越多,性能越优越,价格也越高。如果碳纤质量不够好,造出的刀质量也会不如人意,但太高级了于价格的平衡又是一个新问题。硬度不及钛合金。

目前还没有量产碳纤维刀,只有手工刀匠开始尝试用碳纤维制造一些简单设计的小刀。所以价格居高不下。

碳纤另一个优点就是加工灵活,可以很容易的作为夹层使用。

FOX碳纤夹钛合金刀刃隐形刀

四:玻璃刀

之前一直在想玻璃就各种来说都比陶瓷便宜应该有人尝试,结果今天看还真有。但是因为玻璃硬度不及陶瓷脆性却有过之无不及,所以没有太多使用价值。只能切水果或者蛋糕之类的。

五:钛合金刀

是目前最成熟的隐形刀材料。零磁性,轻,完全不锈,相对高的硬度(接近HRC 50)使其成为非常理想的军用EOD刀和潜水刀,如今在高端领域更有对刀进行DLC处理(钻石镀层)的技术,在刀的表面镀上一层极细的碎钻,表面硬度可以达到HRC 70-80(换算值),运用此技术的钛合金刀简直如虎添翼。普通的金属探测器完全无法探测钛合金,更高端的仪器有能力对钛合金进行探测,但这种仪器并不普及。2010年一名美国记者做了一个实验,两次将一条20CM长的钛合金链带过机场安检,安检仪没有任何反应,引起了美国当局的重视。

不过钛合金的主要卖点不止是隐形。超轻的质量和完全不锈的形制使其同时成为非常理想的随身刀选择。在潜水刀市场也极为受追捧。目前主流的制刀钛合金种类是6AL4V。相比钢质刀,钛合金刀性价比比较理想,尽管比较贵,但并不夸张,对于其性能而言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隐形刀材料。

钛另一个极其特别的特点就是形状记忆能力,是已知材料中弹性最好的之一,因此尽管硬度不甚高导致保持性不如普通钢制刀,但是几乎不可能折断。

说道军用钛合金刀就必须提到使命,其生产的所有刀型基本都有对应的钛合金版本,受到美军特种部队,尤其是爆破和排爆小队的青睐。

钛合金版MPK

使命也推出钛合金的折刀,所有零件都用钛合金制造,从刀刃到刀柄,从口袋夹到每一颗螺丝。

另外也有很多手工刀匠使用钛合金制造作品。

日本刀到底有多少种

日本刀大致可分为指挥刀、军刀、马刀、刺刀和武士刀等。

军刀,又称战刀,是日军军官配刀,其作用之一是代表军官在军队中的官衔;之二是指挥作战用;之三是作为刀,可斩击、刺击。

不同的军种、军衔佩带不同军刀和指挥刀。马刀是日军骑兵配备的专用军刀。刺刀,又称枪刺,它是和步枪、冲锋枪结合在一起,是日军士兵的装备,主要用于白刃战。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专用刀具,它可分为武士刀和礼仪武士刀。

指挥刀

指挥刀作用有3点:其一是代表军官之身份;其二是指挥作战;其三是在白刃战中,进行砍杀和刺击,因而它也是一种自卫武器。

此外还有一种指挥刀,它的刀身和刀鞘与上述指挥刀相同,但护手和刀柄的式样有所不同,其刀柄处除了有木板和鲨鱼皮由铜丝捆绑而成之外,刀柄的外包铜皮上还有一条雕龙图案。

日本军刀有陆军军刀、海军军刀和空军军刀。陆军军刀是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缴获最多的一种军刀,它是由刀身、刀柄、刀盘和刀鞘4部分组成。刀身由钢材锻造而成;刀盘由黄铜制成,外表镀金,呈长方形,在长方形四角处有樱花;

刀柄由褐色的丝带将木板捆绑而成,刀柄两头有铜制的装饰,上面有樱花图案,另外还刻有锻造日期、地点和工匠之名字等。刀柄和刀身的结合是靠竹制穿钉来完成。刀鞘由钢制成,外表涂漆,其颜色有褐色、绿色等等,刀鞘两端的装饰为铜制,上有樱花图案,在刀鞘上有一铜制挂环。它有将佐军刀、尉官军刀和士官军刀之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期间,日本曾在东京器支厂制造了一种军刀。它和过去刀不同,其刀盘呈圆形为钢制,刀柄为铝制,刀柄和刀身的结合是靠一螺钉来完成的。这种军刀在刀身处刻有“东”字和刀号。

佐军刀

另外在我国缴获的日本军刀中,还有这样一种军刀,它是日本将佐军刀,刀全长为955mm,刀身长875mm,刀刃长665mm。从外表看,它和其他样式的将佐军刀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将此军刀分解后,其不同之处就显而易见了。

以前出品的日本军刀在刀柄处刻有锻造军刀的时间、地点和锻造工匠的名字等,而这种军刀就不同了,虽然刻有时间,但不像以往刻成昭和××年,而刻的是“昭和庚辰年”,地点和工匠的名字全无,而刻有“兴亚一心”“满铁作之”,或“满铁作”字样。从铭文上看出该刀是昭和年间制造。“

“满铁作之”即反映出制造此种军刀的原料是在中国东北掠夺的铁矿,经过冶炼成钢后锻造而成;而“兴亚一心”则是一句口号,它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占领亚洲的狼子野心。

这种将佐军刀的刀鞘呈两种颜色,即绿色和深褐色。其余如刀柄、刀鞘及装饰,同其他军刀没什么两样。

将佐军刀

海军军刀在我国缴获的日本海军军刀中,有将官军刀和佐官军刀。其中有一把日本海军中将使用过的军刀,它是我国在海南岛缴获的。该刀全长为940mm,刀身长760mm,刀刃长598mm。刀柄右侧刻有“宽文九年八月吉日”,左侧刻有“长曾弥兴正”的字样。

根据铭文判定,该刀是大和时代宽文九年八月锻造的,工匠是长曾弥兴正。该刀由刀身、刀盘、握把和刀鞘所组成。铭文为草书,刀盘为铜制,呈椭圆形,图案为日本军旗的式样。刀柄由褐色的丝带将木板、鲨鱼皮捆绑而成,刀柄两头有铜镀白金的樱花图案装饰。刀柄和刀身的结合由一个竹制的穿钉来完成。

刀鞘由木板、鲨鱼皮制成,呈黑色,两头有铜镀白金樱花图案的装饰物,上面有两个挂环。饰物镀白金是日本海军将官军刀的一大特点。这把海军军刀做工精细。佐官军刀和尉官军刀与此刀样式是一样的,只不过装饰稍差而已。

空军军刀笔者所见的日本空军军刀,在刀柄处刻有铭文,并且有一个“”的图案其余同陆军军刀。刀全长为1065mm,刀身长860mm刀刃长662mm。刀柄处的铭文为:“浓州关住福田光”由此可以看出这把刀是在日本浓州锻造的,锻造者为“福田光”刀身由钢锻造而成,刀鞘为钢制外表涂褐色漆,刀鞘头部装饰物中有飞行图案。

武士刀有武士刀和礼仪武士刀之分。武士刀刀身和军刀相同,而刀柄、刀盘和刀鞘则与军刀不同。武士刀之刀鞘木板制成,外表涂漆,颜色各异。刀盘式样各异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它没有一定之规。刀柄由木板、鲨鱼皮和铜制的装饰物经丝带捆绑而成,与刀身的结合由一个竹制穿钉来完成。

礼仪武士刀由刀身、刀盘、刀柄和刀鞘组成刀身由优质钢材锻造而成,略带弧度,并且有一个长680mm的血槽。刀柄由木板、鲨鱼皮、铜制镀银的装饰物并用褐色丝带捆绑而成,刀柄两侧有铜制镀银带花纹的装饰。 

刀盘由黄铜制成,呈八边形并有图案,有对称的四个桃形孔。刀鞘为木质,外表涂漆,并有铜镀银的装饰物,刀鞘后部由褐色丝带捆绑,在捆绑丝带处有两个挂环。

这把礼仪武士刀全长为1050mm,刀身长为945mm,刀刃长为715mm,此刀身处刻有铭文,右侧刻有:“享保九年二月吉日”“十二段真丸锻”左侧刻有:“大和守藤原忠行”字样。马刀是日本骑兵专用刀,也是西洋式的造型。它的构造装饰比指挥刀简单。刀身由钢锻造而成,护手和刀柄由钢和木板组成,木质刀柄和钢制护手是由一颗螺栓、螺母结合在一起的。

马刀

军刀与武士刀异同

日本军刀和武士刀之相同点:

刀身锻造都非常精细,淬火相当讲究,有呈波浪形状的花纹。

刀身基本相同,刀柄处一般都雕刻有铭文、锻造日、地点和锻造工匠名字,且铭文大部分采用汉字,只有极个别的有极少的日本字。

刀身锻造是一样的,厚度和宽度也基本一样只是长度有差别。刀刃部分的宽度后部为30~32mm,中部为26~27mm,前部为21~22mm。

刀刃部分之厚度,后部为8~10mm,中部为6mm,前部最厚部为6~7mm,中部和前部中间靠前部的最薄处为4~45mm。

军刀、武士刀不同之处:

军刀的刀柄比武士刀短一些,刀盘不一样,军刀呈长方形,四角处有樱花图案,将佐军刀刀挡为镀金的;

军刀刀鞘由钢制成其颜色有褐色、绿色等,有一个挂环,这两种颜色为陆军军刀,武士刀刀鞘为木质,外表涂漆,有手绘图,刀鞘处无挂环而礼仪武士刀有两个挂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85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