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北段起点在陕西宁强县的金牛峡谷,南段起点在四川梓潼石牛镇。但中间线段,历史上稍有变动。据史料考证,秦时石牛道,自今陕西汉中而西,经勉县(古时称沔阳县,即沔水之南),出阳平关(古阳安关),由山道抵白水关(即今青川县白水镇,宝珠寺电站所在地)沿白龙江,到昭化(古时称葭萌关,今为广元市元坝区辖昭化镇),溯清江河西至沙溪坝,顺大剑溪峡谷上,直穿俭门关隘口,到今剑阁县城普安镇柳池沟,进武连场,上碑碑梁,到梓潼,直抵石牛铺。
阴平道:地处陇南山区的文县,古为“阴平道”、“阴平郡”治地,唐时改为文州,明初由州降为县治,始称文县。自公元二百六十三年邓艾凿山通道、偷渡阴平灭蜀以来,这条行军道路便成了秦、陇入川的要道之一,史称“邓艾伐蜀道”,因要翻越“左担山”,又叫“左担道”,人们通常叫它“阴平道”。其范围以文县为中心,东去汉中,南接梓潼,西入南坪、松潘,北接武都、陇西。
石门道:秦、汉、隋、唐时,中原封建王朝为开拓西南边疆而修筑起于�道(今宜宾)通往云贵高原的三条古道。五尺道开凿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因路宽五尺(秦尺,约合今3�5市尺),故名五尺道。北起今宜宾南,止于今云南曲靖,长1000多公里。南夷道系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启动,元光五年(前130)所修筑,因路通当时“南夷”之地,故名。又因系都尉唐蒙主持修筑又称“唐蒙道”。此路由�道而迄于建宁(今云南曲靖)1000多公里,山道广二丈、深三四丈,为当时四川经云贵高原转抵��江,或南下与缅甸、印度交往的重要交通线。石门道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置开边县时,后不断增修通达云南大理等地,因地经石门(豆沙关)而至隋时南宁夷以及唐时南诏所据之洱海一带,故称“石门道”。
清溪道:走向为从成都渡孙水(今安宁河)达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前行可至云南。唐扩此道,建驿站,并在乾元中于清溪峡置关戍守,故又称清溪道。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沿此道增设驿站,又称建昌(治今西昌)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