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步桥是古城邯郸十大景观之一,是邯郸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现在学步桥已经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更成了人们早晚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2)春姑娘,我带着一身春寒,刚从不远处的迪化古城而来,只为你明媚的足迹,在这里,我看到了你欢快的讯息。
(3)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4)虽然它不是名楼古城,没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虽然它不是世外桃源,不能让人大吃一惊;虽然它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它非常安静,非常特别,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5)不必说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古色古香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也不必说幽静美丽的兴庆宫,庄严肃穆的历史博物馆,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单是小小的碑林,就让我感慨万分。
(6)夕阳向大喜欢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大喜欢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7)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
(8)繁华散尽后,金陵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
(9)我真希望能够在那座古城里找到你儿时住过的旧房子,让我把耳朵贴在门上,隔着山河岁月,隔着你我之间无法逾越的人生悬殊,阅历深浅(古城造句lishixinzhi),听一听还是一个孩子时的你的笑声。
(10)国庆节之夜
古城的大街小巷灯火辉煌
呈现出一派节日的喜庆景象。
(11)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
(12)而时光一去不复返,唯余这片古城的天,千万年如一日,古老的日光和月光共同普照,乐得悠然。
(13)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着名。
(14)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古城,它叫西安。
(15)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16)他也不去看那些红海两岸的奇异古城,那浮现在天边的城影简直就象是美丽的图画。他也不想一想那些在这阿拉伯海湾可能发生的危险:古代多少史学家如斯特拉朋艾里安阿尔得米多艾德里西等人一提起这里,无不谈虎色变。从前,路过此处的航海家若不给海神奉献祭品,祈求旅行安全,他们是决不敢冒然航行的。
(17)开封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城,一走进开封市便感觉到了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
(18)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
(19)这大而无当的繁华的古城
终于像一个断了气的病人
整个地寂然死去。
(20)霓虹灯闪着光怪陆离的光彩
给古城的夜晚增添了一道道风景线。
(21)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22)曾经的丽江,夏天是凉爽的。看着苍穹无边的蓝,让你的心驰骋在身体之外,那样的蓝会让你无比感动。走在古城里,时常可以看到游人望着蓝天眼角流露出的惊愕。
(23)如果一株一株地看,梨花就像地下的一股一股涌出来的清泉一样多,那花朵,就像雪白的浪花。如果站在远处眺望,它就像明烂烂的珍珠缀成的项链,挂在这新兴的古城脖颈上。
(24)这里人来车往,十分热闹。汽车、卡车川流不息,五颜六色的出租车往来接送着客人,更为古城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一路上各种各样的大型广告牌矗立在公路两旁,使我处处感受到时代的召唤。
(25)我的家乡在辽宁省调兵山市,这里风光秀丽,是个美丽富饶的小城市。这个小城市交通方便,高楼林立,这里也有许多迷人风光,有劳动公园、兵山广场、明月禅寺、月亮湖、百米大道、还有兀术古城,是名符其实的国家级的园林城、卫生城。
(26)全长62公里,分内城外廓,是我国现存城樯中首屈一指的古城遗址。
(27)金牛座重视感官享受,品味地道的小吃美食,别具一格的餐厅布置,轻快悦耳的音乐,无论是古城成都还是都市香港,还你一份闲情逸致。
(28)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和宣传瓦解
我军兵不血刃解放了这座古城。
(29)这部电视片将带领观众,走进河湖纵横、樯橹如织的水乡北京;走进古城合围、金瓦红墙的紫禁城;走进古槐遮荫、青砖灰瓦的胡同四合院;走进金戈铁马、烽烟滚滚的古战场……去了解、探询这座古城850年间发生的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30)于是有了那粗犷豪放、圣火不息的奥林匹斯山脉,有了那永不干涸、奔腾不息的尼罗河,有了东京飘零伤逝的樱花,有了古城旧都国色天香的牡丹。
驾车路线:全程约524公里
起点:金牛镇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金牛大道行驶30米,右转进入学府路
2沿学府路行驶400米,左转进入S315
3沿S315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X008
4沿X008行驶59公里,左前方转弯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990米,直行进入蕲嘉高速
6沿蕲嘉高速行驶246公里,朝黄石/开封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8沿大广高速行驶29公里,在大冶/金湖/S315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大冶互通立交桥
9沿大冶互通立交桥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大冶互通立交桥
10沿大冶互通立交桥行驶720米,左转进入金株大道
11沿金株大道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金株大道
12沿金株大道行驶180米,在第2个出口,朝大冶/S201/G106/S315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矿冶大道
13沿矿冶大道行驶44公里,在第1个出口,朝金井路/青龙路/G106方向,右转进入金井路
14沿金井路行驶170米,朝青龙路/青龙山公园/G106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青龙路
15沿青龙路行驶21公里,左转进入金湖大道
16沿金湖大道行驶930米,过右侧的百货超市约210米后,朝尹家湖方向,右转进入东风东路
17沿东风东路行驶25公里,左转进入高铁大道
18沿高铁大道行驶15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大冶北站
没有公交车
秦九韵算法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囿于欧洲中心论,多少认为亚洲文明没有产生可以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于是连许多中国学者也言必称希腊。不错,现指科学,即对自然科学进行数学假设,再用系统的实验加以验证的体系的确倔起于近代西方。但并不能由此断定中国不曾有科学,因为西方近代科学并不能与科学划等号,科学的真实内涵尚属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焦点呢。退一步说,就是以西方科学为参考系,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也对一向忽视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的倾向提出了有力的反驳。经他的研究,象四大发明之类的科技发明可以一口气列出一大串;而这一串串珍珠镶嵌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壮丽画面上,不断闪耀出中国人智慧的光芒。
自从进入农业文明以来,中国一直以农为本,农业向称发达,而水利乃农业之命脉,水利工程方面也是成就斐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在世界666种栽培植物中有136种是中国先民培育成功的。黄河中下游是最先跨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春秋时期推广了畜耕,战国时期普通使用铁制农具。人口的密集使人们更加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由此开始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施动物肥早已有之,以腐烂的杂草为肥至迟到汉代就有了。种植绿肥更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公元六世纪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求》中对此即有详细论述,而在西欧,种植绿肥是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另外,我国古代的农具也相当先进。东汉时期发明的龙骨水车是一种灌溉机械,一直使用了近两千年。鉴于我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灌溉和蓄水工程有着特殊重大的意义,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关于治水英雄的传说。约成于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的都江堰,规划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又有一套科学的维修和管理制度,历时两千多年,至今仍发挥效益,这在世界水利史上堪称奇迹。出于航运的需要同时兼顾农业灌溉,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已在江淮地区开凿了一批运河,如邗沟、鸿沟等。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设计布局部很合理。于隋代(610年)建成的京杭大运河全长五千里,贯通五省区,整个工程只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不能不说是惊人之举。据估计,中国的水利工程是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才落后于西方的。
取代早期封建制而起的是亚细亚式官僚制度,其源起可归因于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因为兴建水利工程时要对征调的千百万人实行管辖,更重要的是兴修水利往往要超出封建诸侯的疆界。因而国家统一是大趋势,中央集权也势在必行。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重要的生产部门必须受官僚机构控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社会由来己久的特点。因为唯有盐铁是从原始工业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的,最便于控制和实行“国有化”,所以早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人建议将盐铁收归国有,终于在公元前119年实施成功,而西汉官僚统治初期的政绩之一便是盐铁官营。
铁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第一个基础,而在公元1380年以前,铸铁在西方十分罕见,可能偶而为罗马人制得。但在中国则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大规模生产铸铁了,到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已是铸铁大师,欧洲人相比之下落后1500年。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钢制品也是在我国,湖南长沙出土的一把钢剑是春秋晚期制成的。大约在西汉后期发明了一种把生铁炒成钢的炒钢技术,钢的产量因此大增,欧洲人直到十八世纪才掌握这种技术。为使生、熟铁含碳量均匀化,还发明了“杂柔生熟”的灌钢技术,公元550年前后制造的“宿铁刀”就是灌钢所制。其他诸如固体渗碳钢技术和淬火技术等,均显示出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与冶炼钢铁相关的是鼓风机的发明。公元31年杜诗的水排是最早的水力鼓风机。大约在1200年发明了一种把曲拐(偏心连杆)与活塞结合起来的鼓风风箱,并用于冶炼技术中。这种中国式风箱在形式上与往复式蒸汽机相当,只是以相反的方式工作,被认为是瓦特蒸汽机的直系祖先。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用煤,早在战国时期四川地区就开凿盐井取卤煮盐,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开凿天然气井利用天然气煮盐。关于石油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最早的石油井见载于《大元大一统志》(1303年),而西方第一口油井是美国人于1859年凿成的20多米深的大口井,我们的祖先则最早掌握小口深井钻凿技术,到鸦片战争时期深度已超过一千米。
万里长城的修建正是为了保护农业文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袭。远在战国时,各诸侯国为保卫各自的领土已分别筑起了许多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的城墙加以连接和改造,形成了东起辽东,西达甘肃的万里长城。现今保存的主要是明代的城墙。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次登月,宇航员明显可见的地球上的人造工程只有两种,其一便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除万里长城外,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建筑奇观。北魏建成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塔高395米,共l5层,曾经多次地震至今完好;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米,9层,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亦经多次地震而无损。这些建筑物对研究现代房屋抗震问题有很大参考价值。在桥梁建筑方面,河北赵县的安济桥(俗称赵州桥)弛名中外。这座大石桥为单孔敞肩结构,圆孔净跨3702米,桥拱跨度之大为当时石桥所仅见,敞肩结构更是匠心独运。这是由隋代李春设计,于大业年间(605—618)建设的,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仍屹立于校河之上。而欧洲约于l340年始建第一座拱桥——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整整晚了700多年。
我国的造船技术也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ll80年前后欧洲人才知道并应用船舵,而我国早在纪元开始时已有此物。在福建泉州湾发现了一艘宋代海船残骸,这船长约53米,船上设有13个水密隔舱。水密隔舱的作用在于万一部分船舱受损而进水时不致于全船覆没。欧洲的船只到十八世纪才开始有水密隔舱的。自宋代以后指南针用于航海,我国古代的远航事业更是遥遥领先。明初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东海岸,堪称历史壮举。他率领的船队中的船型多为“宝船”,长约150米,张帆9—12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当时绘制的航海图早已蜚声中外,在海外交通史和航海技术史研究上具有重大价值。
发明指南针的先声是对磁现象的认识。在西方,英国人尼坎姆于ll90年首次提到磁极性和磁感应现象,知道地磁偏角存在是十五世纪的事。而在中国,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所载的“司南勺”可能是最早的磁性指示方向器。到了宋代,《武经总要》载有一种“指南鱼”,是以薄铁片剪成,用火烧红后按一定方向和倾角蘸水冷却制成的,使用时令其平飘水上即可指示方向。这是人工磁化的最早记载,其制作方法还表明当时已利用地磁倾角了。稍后的《梦溪笔谈》又记载了以磁石磨针而制成的指南针,作者沈括还记述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并讨论其优劣,他还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朱阈于1113年在《萍洲可谈》中首次提到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与航海交通有关的是地理知识。我国古代的地理学源远流长。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以我国境内1252条河流为纲,综述各地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物产和城镇建制等,是一部著名的综合性地理巨著。东晋法显和唐僧玄奘西游归国后分别著有《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为研究这些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明代徐宏祖所著《徐霞客游记》更是一部地学名著,其中对西南、中南地区石灰石溶蚀地的考察比欧洲同类考察早130年,对石灰岩地貌分类比欧洲早200多年。在地图绘制方面,西晋裴秀提出制图的基本原则——“制图六体”,为我国古代地图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与京相蟠联合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地图集。北宋沈括曾以面糊、木屑和蜡油制成一幅立体地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清康熙曾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地测量(1708—1718年间),据此绘成的《皇舆全览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地图。测量还发现了纬度越高的地方子午线每度越长的事实,成了地球为扁椭球形的最早实测证据。比这次大地测量更为人熟知的是唐代张遂(僧一行)于725年首次测得子午线一度长度,而外国最早实测子午线是在814年。
这种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中国的皇权政治有密切关系。皇帝通过科举制度招揽知识分子充实他的官僚队伍,因而就存在着“正统的”科学和“非正统”的科学之分,前者通常有财力和人才方面的便利。造纸术的发明便是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与封建官僚的归纳总结相结合的典型。在植物纤维纸发明以前,我国使用甲骨、竹简等作文书工具。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是在西安等地出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二至公元前一世纪。这些纸以大麻和苎麻纤维制成,质地还较粗糙,不便书写。东汉蔡伦是主管宫廷作坊的小官,他总结经验,深入实践,于105年发明了质量较好的纸,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成本也大为降低。至东汉末年,造纸业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手工业。纸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印刷术的发明乃大势所趋。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隋唐之际发明的。目前所见的明确标有年代的最早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刚经》,宽1尺,长6尺,用7张纸粘成,除印文字外述有图画,印刷已相当精美。唐代中期的长安和成都等地印书业相当兴盛,主要印农书、医书和字帖等。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蒙古人侵入欧洲时所带的纸巾和纸牌。现存欧洲最早的印刷品出版于1423年,那已是《金刚经》之后555年的事了。宋代以后印刷术有进一步的发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毕升发明泥制活字印刷的事迹。元代王祯《农书》中附载有一篇《造木活字印书法》,详载了制造木活字和利用木活字排版印刷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专著。欧洲最早用活字印刷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于1450制成铅合金活字,印刷出版了《二十四行圣经》等书。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中华文明、提高民族素质有重大意义,而四大发明在欧洲社会中所起的革命性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
天文学被列为官方正统科学。因为统治者对授时特别关拄,历政是国家政策,每个朝代都设有天文官,司天监是内府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采用皇帝颁布的历法就是臣服的标志,根本不允许民间私修天文。由此积累了世界上最丰富的连续的古代天象观察材料,这些材料已成为现代天文学界十分珍视的宝贵遗产。早在公元前1361年就有日食记录,自春秋至清初,日食记录约有1000次,月食记录约有900次,有581项慧星记载,公元前467年首次记有哈雷慧星。自公元前28年以来系统地记录了太阳黑子现象,比欧洲早了1500年。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1600年间,中国有90次超新星记录,其中宋代记录到的1054年金牛座超新星爆炸的资料对现代射电天文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也出现在我国。公元前四世纪石申、甘德的《星经》比西方的伊巴谷同类作品早三百多年,而其中星数比《天文大成》中的多三分之一。敦煌石窟中发现的约公元八世纪的星图是现存最早的,载星1350颗。而国外现存星图没有早于十四世纪的,在十七世纪前也没有一幅星图载星超过1100颗。我国古代历法之多居世界首位,前后共有105种。二十四节气为我国所独有,是为农业生产掌握时令而创的,大约在战国时期即已完备。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古四分历”即定一回归年为36525日,与今测值只差11分1453秒。南宋时期的“统天历”(1199年)的数据为3652425日,与罗马教皇十三世在1528年颁行的现今世界通行的格里高历所用数值相同。浑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的主要仪器,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东汉张衡除了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之外,他还创制了“水运浑天仪”,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计时器。元代郭守敬是赤道式天文装置——简仪的创始人,简仪是改进后的浑仪,它的赤道装置中的支架结构与近代天文望远镜普遍采用的天图式装置基本相同,而这种装置在欧洲十八世纪才开始采用。中国人还利用机械装置使浑仪自动旋转,与天空每晚视运动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有机械钟的发明。李约瑟指出:近代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就是时钟,而其灵魂则是擒纵装置,过去认为它是十四世纪欧洲人的发明,但实际上早在723年已由中国的僧一行制出。l090年苏颂在开封研制的水运仪象台,合浑仪和浑象为一体,既可用于天文观测又可与以水力运转的浑象核对,还能自动报时。其中巧妙的擒纵器使报时机构作等时间间歇运动,实为最早的机械钟。
天文历法的进步以数学为基础。中国古代数学主要是代数学成就很大。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数学著作,其中已有勾股定理和比较复杂的分数运算。约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第一部最重要的数学专著,其中所述的分数四则运算、比例算法等都是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工作,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则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三国时刘徽为《九章算术》作了详注,用出入相补原理证明勾股定理,用无穷分割法证明方锥体的体积公式,用圆内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接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π=3927/l250=31416。此后南朝的祖冲之继续研究圆周率,得出31415926<π<31415927,并以355/113为圆周率的“密率”,比德国奥托取得该值早1100多年。他还精于历法,创大明历(462年)时定一交点月为272l223日,今测值为272l222日,已准确到十万分之一日了。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数学发展达到高潮。北宋贾宪提出了求任意次幂正根的增乘开方法,还列出了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这两项成果早于欧洲人六、七百年。南宋秦九韵在《数学九章》(1247年)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他提出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与西方的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南宋杨辉于l261年发表了用简单数字叠成的三角形图,在欧洲是1654年由帕斯卡发明的,后世称为帕斯卡三角形,却比杨辉的成果晚约四百年。宋元时期在内插法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是在计算历法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元代王恂和郭守敬在制定授时历(1280年)时解决了三次内插的问题,朱世杰则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这比欧洲人早了三百多年。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由于它机械化的思维方式与算法形式的具体成果,从思想上与方法上正好切合于计算机出现后的时代要求,对于未来数学的发展将起巨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应不惜痛下功夫挖掘研究。实际上,继承中国传统科学的精髓不啻为当代科学的一种新思路。中医学也算正统科学,但与西医的融合至今未达到,在百川归海的总趋势中应该努力发掘中国传统科学这个宝藏。
先秦本是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文化中也曾出现过跟西方科学相一致的因素,诸如墨家对力学、光学和逻辑学的贡献。然而这些“非正统”科学终也没能在中国文化中扎下根,尤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更趋于湮没无闻。唯一的例外应该说是道家学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上的支持等,但其根基则扎在小农自然经济的土壤中。炼丹术士的最大成果就是歪打正着,炼出了足以摧毁欧洲封建堡垒、骑土团的盔甲和奴隶多浆船的火药。西方在十三世纪以前还不知道硝石为何物,而中国早在850年的《真元妙道要略》中就记载了用硝石、硫黄和木炭制成火药混合物。此后不久,火药就用到了兵器上。史料记载,公元970年和1000年都曾有人制成了火球、火蒺藜等火药武器。1044年的《武经总要》提出了不同用途的火药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早期的火药武器都还是以弹射或抛掷的方式投出,然后利用火药爆炸燃烧以杀伤敌人,但1259年发明的突火枪则是以火药的爆炸力射出“子窠”的管状火器,这是现代枪炮的发端。明代以后火药兵器更有大发展,手榴弹、地雷、水雷、定时炸弹、子母炮等都出现了,以火药作为推进动力运送火药至敌方爆炸的火箭也出现了,并有单级、二级、往复火箭等多种类型。根据李约瑟的研究,导致火药发现的炼丹术是在中国起源的,而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14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著作。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300年)提到用锡、矾、寒监制造二硫化锡,而欧洲直到十四世纪才初次提到此物。作为生理炼丹的副产品,早在十一世纪就已开始从人尿中提炼激素作药物,而西方直到1927年才由阿什海姆和宗德克从尿中获得性激素;更有甚者,在提炼人尿中的类固醇激素时,竟然采用了皂素沉淀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在西方到19l5年才由温道斯发明,完全是现代化的方法。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使西方走到了中国前面。但“我们必须记住,在早些时候,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在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内,从制图学到化学炸药都遥遥领先于西方”。“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历史中也有我们骄傲和自卑的理由。我们不必为过去而过多地烦恼。我们需要了解过去并揭示其与未来的关系”。(《李约瑟文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中国***的领导下,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也只有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可能实现中国科学的大翻身,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是最好的佐证。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问世,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上天及回收,杨乐、张广厚首创函数分布论研究中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有机联系,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突破,修瑞娟微血管循环理论的建立,“中国环流器一号”和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实验室相继奠基并投入使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单位在超导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债,都是名列世界前茅,受到国内外交口称赞。在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也是令人瞻目的,诸如华(罗庚)王(元)方法,陈(景润)氏定理,熊(庆来)无穷极,侯(德榜)制减法、吴(仲华)氏通用理论等,都是举世公认的科研成果。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以自己坚毅的意志和无比的气概,甩掉三四百年来的落后帽子,又一次迅速赶上和超过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