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买车时不考虑雪佛兰?

为什么有些人买车时不考虑雪佛兰?,第1张

目前来说美系车主要的就是有通用系列和福特系列的车型,福特也就是值得长安的福特,而通用系列的呢,有高端的凯迪拉克,中端的别克和低端的雪佛兰

之所以说雪佛兰这个品牌低端,并不是说它整体的 汽车 的品质是多么的不好,而是说像在国外的话,雪佛兰的 汽车 保有量比较高,属于是平民化的品牌,销量也比较高,是这么一个意思。

但是在国内雪佛兰的品牌价值远远不如德系车和日系车,和别克的差距也是有不小的,导致国内一谈到雪佛兰这个车,想到的就是赛欧,科鲁兹和现在科沃兹这些车型,像科帕奇,科迈罗大黄蜂等等一些车型也不错,但毕竟是少数,所以整体在国人的品牌价值方面就没有太高的地位。

从质量方面来说,通用的变速箱确实稳定性不怎么样,尤其是老的6at的变速箱会出现顿挫异响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上雪佛兰整体的车型油耗比较高,也会损失一些客户的群体。

最后有一点就是大家吐槽雪佛兰的标志,个人觉得倒没有什么特别不顺眼的地方,只是个人的喜好不同吧,有人调侃他的雪佛兰标志,我觉得也可能是有意黑而黑,奔驰宝马的标志就一定好看吗?也不一定,主要是因为它本身的价值高而已,雪佛兰标志也是一样,看惯了不一样吗?

感谢提问!我是知识问答百科,我来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雪佛兰作为一个美国国民品牌,其地位在美国相当于大众在中国,甚至地位还要高,那么为什么一到国内就水土不服了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车标

雪佛兰的车标很像一个十字架,十字架是基督教的代表,而国内大部分信教者是信仰佛教的,所以文化不同导致车标被误解,甚至因其形状被曲解成了其他物品。

第二个原因:定位

我们都知道,雪佛兰是通用旗下的一个品牌,通用在国内还有一个别克品牌,别克品牌的定位比雪佛兰要高,加上雪佛兰早期的廉价车策略,导致雪佛兰在国人眼中就是廉价车的代表,开出去非常没有面子。不过这一情况有所好转,目前雪佛兰正慢慢引进高端车型。

第三个原因:保值率低

通用品牌的车型似乎都有这个毛病,新车上市之后很快就会有大幅度优惠,再等个年把,优惠幅度更大,导致车主刚买车,第二个月就有更大优惠,让车主非常尴尬,而且二手市场保值率也很低,尤其是雪佛兰。

我到现在买了两辆车,一辆是12年买的,雪佛兰赛欧12手动档,一直开到了今年9月才换掉。6年开了98000多公里,没大修过,平时只做一下保养,其间因为喷漆停开过两天,可以说自从买回来就没停开过,综合油耗是百公里6升左右。

今年9月份换车我又是选择雪佛兰,买了迈锐宝15T的,到现在开了4900公里,仪表显示综合油耗是百公里92升。开了3个月的迈锐宝,我觉得各方面都还是可以的,走高速很稳,隔音也好,高速油耗是53,比之前的赛欧12还省。

还是那一句,多了解一下,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人认识雪佛兰是**变形金刚里面认识的。雪佛兰是一个超百年 历史 的品牌,在全球累计销量高达8000多万台。在国外是民用车,价格不贵,很多家庭代表首选。在中国市场不受待见其实这个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以下概括几点:

2品牌定位问题,雪佛兰在国内定位年轻人都开得起的车。内饰设计不如悬挂欧宝标的别克,别克定位比雪佛兰高半档。由于制造成本整个产品力明显下降导致大家认为雪佛兰就是一部低档车。其实就质量方面跟别克都是同一平台。为什么奔驰那么贵大家都说是好车。品牌定位不对。

3国情不一样,中国人比较容易一穿十十传百,不知道哪位天才网友说车标像大姨妈,就每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那这么说医院的标志你每次看到都觉得像是大姨妈吗。所以吓得很多准备买的人不敢买,怕别人说买了个姨妈巾车,本来买车就在乎面子,面子没赚到还被人说姨妈巾,都跑去隔壁买大众了,大众高级啊。呵呵

总结:买车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喜欢适合的就好, 汽车 就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代步工具。

作为美帝的老牌劲旅,雪佛兰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度还是比较高的,很多人看见这个造型有点像十字的车标,基本都能叫出名字来。但是认知度不等于认可度,也就是说,大家都认识,和大家是否愿意为其掏腰包买单是两个概念。有人说雪佛兰是美系车,比较费油,所以大家不愿与买。但是我觉得费油只是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全部。普拉多也费油、大众高尔夫GTI油耗也不低,但是一样有很多人愿意买。

有些朋友不喜欢雪佛兰的主要是产品力和品牌定位的问题,雪佛兰在美国属于比较平名的家用车品牌,说白了就是比叫草根,它在美帝的地位和斯柯达在欧洲的地位差不多!价格便宜,坏了好修,并且保有量比较大。但是过国内消费者和美帝消费者的用车的需求不同,大家既希望价格便宜、油耗低、皮实抗造之外,还希这辆车能给自己带来一些附加值,说的直白点,就是开出去要有面子!

但是雪佛兰呢,技术上完全没问题,毕竟是通用集团旗下的大哥,产品的可靠性也不用质疑,大的故障很少见,但是偶尔可能会出点小问题,美帝的车基本都这样,也不足为奇了。但是雪佛兰整体的品牌定位和车辆外形看上去总感觉比较廉价,不上档次。其实也不是雪佛兰不想提高档次感,毕竟上面还别克呢,所以雪佛兰一定要和别克从定位上拉开差距,否则哥俩就会变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情况了!

岩哥的观点:我觉得有些朋友不喜欢雪佛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品牌认可度,然而我还听过比较奇葩的说法。有些人觉得雪佛兰十字车标的寓意不太好,觉得有点晦气。

第一,雪佛兰不是什么高端车,在国外到处都是的。他的品牌都是属于低端的。还有就是折扣非常大,总价相比较而言都不高的,也就是自降身价。好好的这个级别的车子,沦落到和其他合资品牌的车子的级别。

第二,产品线的问题,高端的消费不起,只能引进后改动产品定位……克鲁兹在国外是运动竞技型,和宝马M系概念差不多……但是国内改成了家用型……迈锐宝国外是中高档家用型,类似于宝马3系5系,国内只能减配还是卖不动……至于大排量高端车,国内有政策限制……

第三,还有一点可能跟车标有关,我爸妈就说这标志像十字架不太想买,当然我自己觉得chevy还是很酷的。国内不都是大部分爱唯欧,克鲁兹,以前的乐骋乐风这种级别吗,没在国人心中树立起高档次的感觉。

第四,之前引进的辣鸡小车,前几天看到个跟电动车一样的小车竟然挂着雪佛兰标,恶心坏了,发展到现在也是通用一手搞成的

第五,外形配置内饰。雪佛兰中控太丑,大众中控都一样,不能多丑,反正不好看,但是毕竟耐看,福特的中控也不说了,没有好车型引入

我的科鲁兹,开起来比奥迪A4稳多了,性价比高,适合改装,跑车范十足。高速稳的一匹,中段加速牛逼,别说车标,那是你不懂 汽车 文化,多看点书,学学 历史 ,人家有这个标志的时候也是上世纪了,你这个后世纪的小屁孩有什么资格评论呢?

你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雪佛兰这个品牌跟福特很接近,只是近几年不景气,曾经的科鲁兹和迈锐宝也是街车。

说起为什么很多人不考虑雪佛兰,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其他美系车怎么样?凯迪拉克和林肯美系豪华品牌,尽管国内有人不认可他俩是豪华,但是无疑美国总统的座驾陆军一号就是凯迪拉克,就像很多人说奥迪不如奔驰宝马,但是默克尔的座驾就是奥迪一样。

当然了不是这几个品牌全部耗油,只是部分车型搭载发动机可能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而且美系擅长自吸大排量,所以小排量自吸可能前几年技术不是特别好就费油,但是增压在美系里面确实挺溜的。

除了油耗还有品牌定位给人的面子感!雪佛兰和福特在美国属于平民品牌,没错!确实定位低端,但是人家有实力啊!作为入门级豪华品牌的别克在自己老家美国也干不过它俩平民。

雪佛兰旗下还有个克尔维特品牌,福特还有个林肯品牌,你说别克旗下有什么品牌?别怕?所以在品牌的定位上不能给国内人一种豪华感,而且国内雪佛兰大部分车的售价和定位还赶不上福特那么稍微中端一点对吧?福特至少还有大号蒙迪欧(金牛座)是吧?有人说雪佛兰也有迈锐宝XL!那你看看人家金牛座什么级别?中大型!XL最多算拉皮中型对蒙迪欧。

接下来这个原因就是车标了,其实我觉得金色雪佛兰车标挺好看的啊!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觉得不吉利,或者不好看,可能它有点像红十字医院的标志吧。网上也有人称雪佛兰车标卫生巾,这个想法非常独特!比如雷诺,比如雪铁龙,跟他们谈车标档次?连造型感都没有!其实这个原因微乎其微,不会对销量产生影响,你看沃尔沃,别克,阿尔法,大众,是不是能组个忍者神龟了?

说起这个原因还不如说内饰设计问题,雪佛兰品牌中控我真是醉了!中控屏下面伸出来的一段给我展示腹肌的吗?底下虽然是空的,但是你高度也放不了啥吧?整个美系里面雪佛兰中控是我最看不惯的!

最后这个主要原因来了!可能跟经典福克斯一样,很多经典科鲁兹车主也是对新一代科鲁兹失望了,其实我也无法理解这设计师是干什么吃的?科鲁兹从换代到现在改过几次了?一次比一次丑!而迈锐宝吧可能是出于科鲁兹失败的原因就不敢大改,导致换代不换代没有区别,无奈推出迈锐宝XL,雪佛兰的SUV创酷和科帕奇,我极少见到,可能是雪佛兰发现了国内SUV市场火热,所以推出了探界者,我觉得探界者还不错很好看!雪佛兰的境地比福特尴尬,一边科鲁兹疯狂的改,越改越惨,一边迈锐宝不敢动要留着压阵,这边迈锐宝XL也面临换代,但是老迈锐宝没改又不敢大改XL,既然我们推出了探界者,所以创酷和科帕奇不急着改,是不是有点纠结?

那福特呢就很简单,我什么都没改,都等着改!我今年先改福克斯和福睿斯,翼虎,再推出个领界,明年改锐界和翼搏,蒙迪欧。

最后啊,这个美系平民系让人无法理解!当然也可以把别克算进来了,他们都知道自己耗油,所以要想办法省油,所以迈锐宝,XL,蒙迪欧,君威,君越,昂科威都有15T版本,那么你发动机功率是挺大,但是毕竟你是中级车,配这样的发动机明显小马拉大车更费油啊!最牛逼的还是君越中大型还是15T!

雪佛兰几乎就是从科鲁兹改了以后就走下坡路了,甚至说整个美系都是在换代以后就走下坡路福特新蒙迪欧13款以后下坡路,别克英朗换代下坡路。留给美系的时间不多了!哈哈

看了下几位前辈写的,评论里有好多朋友说车标的问题,或许这也是一个因素,毕竟国内的文化与国外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不大部分消费者买车也不愿意因为车标的问题被议论,况且市面上 汽车 品牌又不只有雪佛兰。

雪佛兰国内销量不高,与品牌定位有关,目前来看稍显尴尬。论质量稳定可靠性它不如日系车,论品牌影响力不如德系车,性价比不如自主品牌 汽车 ,目前比法系车好不了多少,和韩系车的地位差不多,可以说各方面表现不抢眼,没有某方面的巨大优势。

雪佛兰在美国就是平民品牌,销量还是非常不错的,保有量也很大,而国内定位低于别克,因此在内饰精致程度,以及用料,豪华氛围的营造上,比别克逊色一些。别克 汽车 在迎合国人方面还是很受认可,国内也为别克全球销量贡献了百分之八十。

雪佛兰国内销量差,与品牌影响力有很大关系。上边也提到,无论是质量稳定可靠性,还是燃油经济性,以及性价比等都没什么优势。并且先前留下来的油耗大,做工粗糙,小毛病多的问题时刻警示着消费者,最终的结果就是销量越来越差。

目前的美系车,总体销量都不可观,无论是高端豪华品牌凯迪拉克,中端品牌别克福特,还是低的雪佛兰,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三缸发动机,国人接受度和认可度很低,若不是终端市场巨大的优惠,销量更惨。目前来看,美系车很难实现逆袭,没有亮点没有一技之长,就像是被扔到沙滩上的一粒沙子,没有珍珠样的闪光灯,很难被发现。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卫生巾车标,好多人不感冒!

2、品牌认知度低,没面子。雪佛兰进去国内较晚,定位比别克要低上半个档。

3、雪佛兰家族车系相对其他品牌丰富度以及更新速度都要差些!

4、没有太拿的出手的明星车型,目前也没有能超越老款科鲁兹的车子。

5、小毛病多,口碑一般。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大众汽车、雪佛兰汽车、斯柯达汽车、比亚迪、丰田、本田汽车等等,首先推荐的是雪佛兰汽车品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汽车品牌,雪佛兰在美国的地位其实比别克还要高,但到了中国就不得不扭转这种现象,这也是通用汽车在国内外的定位不同。在汽车质量方面,雪佛兰品牌在每百辆汽车的故障数量上也低于别克。每100辆车的故障数仅为115次,比别克低3个,因此雪佛兰品牌的整体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其次推荐的是比亚迪汽车品牌。无论各国进行碰撞测试还是质量评估,始终走在前列,绝不落后。它体现了真正了解汽车的真正实力。百年品牌,百年沉淀,非凡实力。不愧是国产车三驾马车之首。买任何比亚迪车都没有错,唯一的错误就是中外价格差距太大。

再者推荐的是丰田汽车品牌。作为高端轿车雷克萨斯的母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的造车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其单车利润率也做到了全球第一,这是大众汽车集团无法企及的。从百车故障数来看,丰田整体百车故障数仅为108次,与保时捷处于同一水平。所以,不得不说丰田真的很厉害。作为仅次于大众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品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销量都非常可观,而丰田这次的质量排名前三名当之无愧。

另外推荐的是大众汽车品牌。大众经营多年,用时间和技术理念造就了神。现在是大丰收的时候了,收获多年播下的果实。大众买家对新款大众速腾帕萨特B6的一系列降价和黑心视而不见。先天残疾还在烧机油,DSG变速箱,中外油分离器超小。还有省马尾防撞梁,偷途观车顶梁。

作为在福特4S店工作多年老销售,我来说一些我的观点,福特做车肯定是非常不错的,单单看美国那边的福特车销量就知道,毕竟是百年品牌,没有点实力早就被淘汰了,福特车在用料,底盘调教方面是非常不错,我曾经发过几期福特底盘的视频,所以它的操控是一流的,单单福克斯的操控已经让很多车汗颜了,至于为什么销量差,我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1车型更新换代太慢,翼虎,新蒙都上市7年多了,外形没变,消费者会审美疲劳

2福特专心造车,很多贵的好的东西都放在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膝部气囊,铝合金底盘等等,可消费者只关心这个车的空间够不够大,做工细不细致,省不省油,屏幕够不够大,所以福特不善于研究中国消费者,但懂得做车初衷,做好车,不做人们喜欢的不好车

3不善于做公关,14年翼虎断轴到现在客户还在担心在说,这个问题本来很早就解决了,但公关只是当时敷衍了事,天天抓什么客户满意度,自己骗自己,人家日系机油增多都没事,你仅仅因为当时一批羊角材料不达标被说了7年,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4长安福特搞政绩工程,16-17年冲什么100万辆,给经销商强分大批车辆,不卖也不是,只能搞价格战,搞得锐界等上市不久就官降几万,你让哪个消费者敢买福特,一买就怕降价,没消费信心啊大哥!!!你看看人家汉兰达,死贵死贵的,还卖得很好,就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思,不关多贵,也不只有我买贵,其他人也买贵,那我就不是傻子!!!

5弄一些乱七八糟的组织出来,内部销售部,把奔驰的某某弄过来,半年人影都不见了,又要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把重心放错地方了。

以上就是本人的挫见

金牛座不错!

还有操控感在同行里也不错,为什么销量这么惨淡?

早期的福特给我们中国人的感觉,福特的代名词就是油老虎,福特车的用户经济都不是很富裕,再有听说小问题又多!这是第一感觉。

第二感觉、粗糙!亚洲人对精致两个字非常感兴趣。还有最关键的市场分析、定位、销售都不行。

造车福特是专业的,用户是白痴的!

福特用料是成实的,用户是白痴的!

福特操控是一流的,用户是白痴的!

福特底盘是一流的,用户是白痴的!

福特要翻身?一定要有超前的设计理念,精致的内饰设计,要用白痴人的眼光去生产一台车。

外观亮丽,内饰看上去高大上,实际用料普通,排量要大,动力小,底盘用料一般,但是要舒适,空间要大,外观设计一看上去就是一台很大的车,中国人还是很要面子的。

这两年德系品牌,日系品牌和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比重开始有所改变,唯独美系品牌有所下滑,相对于凯迪拉克,林肯等高端品牌仍能够维持一个不错的销量局面,诸如别克,雪佛兰,福特等品牌的销量开始下滑,其中,福特的日子尤为难过。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福特会卖不出去呢?明明颜值还行,动力配置还行,就是没人买。

被黑惨了,军工企业死心眼公关能力又差,长安福特良心车企,全球统一标准,千万别倒闭,我要买福特

动力颜值都非常好,内饰落伍了

不请水军,不会营销

品控太差。以前的双离合故障,断轴,味道臭等等。关键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口碑不好

我的福特蒙迪欧致胜质量真的太垃圾了,没过质保期到现在各种毛病就没断过,不是在修车,就是在去修车的路上。真的伤透我的心,关键想卖出去还没人要

1传统观念中的福特费油

2福特车车身小,没有加长款的,中国人只喜欢大的

3各路水军各种粉罔顾事实黑福特,导致一些不懂车的小白菜很容易被洗脑

人性化设计,哪款车更有新意?

——五种车载互联驾驶系统评估报告

在车载互联系统上,优秀的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注意力转移、思维分散和驾驶姿势改变,也可以让操作变得更简单、更智能,即消费者触手可及,触手可及。

应该说,相对于智能设备的便捷性和APP的开放性、智能性、实时性,车载互联驾驶系统的升级还是差强人意。

最近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车企在互联驾驶系统上不断创新。那么这次谁更有创新精神呢?哪款更符合车主的日常使用习惯?更人性化?

继2015年3月对卡罗拉、速腾、MG5、福克斯和昂克赛拉进行车载系统测试之后,《消费者报告》和实车团队于2015年11月对奔驰、雪铁龙、雪佛兰、荣威和金牛座的雪铁龙Connect、Mylink 20、inkaNet、Command和SYNC 2系统进行了测试。

人机合体,谁更懂你?

——实车专项编写团队

测试1:奔驰硬件设计更好,科鲁兹更差。

由本刊/实车团队供稿

优秀的设计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并针对这些习惯进行有效的设计。近年来,许多车企一直在互联驾驶系统方面不断创新,目的是让它更实时,更智能。

这些新的车载互联系统有多创新?哪个更人性化?

继2015年3月卡罗拉、速腾、MG5、福克斯、昂克赛拉的车载系统测试之后,《消费者报告》于2015年11月对奔驰、雪铁龙、雪佛兰、荣威、金牛座进行了车载互联系统测试。

五位专业工程师的测试测评结果显示,奔驰在硬件得分上排名第一,科鲁兹排名最后。

包括新一代智能系统

在这次测试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欧洲、美国和我们自己的品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欧美在互联驾驶系统上下了很长时间的功夫,车型卖的多,对消费者的影响大。至于自主品牌,则完全持开放态度,在互联驾驶系统方面后来居上。毕竟自主品牌更了解中国消费者。

基于此,我们将首先针对国内销量逐渐增长的标致雪铁龙品牌。虽然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分别推出了Blue-i和雪铁龙Connect互联驾驶系统,但是这两个系统在具体设计和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系统。这套系统将安装在标致的308S、408、508等车型上,雪铁龙Connect系统也将安装在雪铁龙C4、C4 L、C5等车型上。

其次,福特集团的SYNC系统一直是互联驾驶系统的明星。我们注意到,新福克斯、蒙迪欧、金牛座甚至福特旗下高端品牌林肯都搭载了SYNC 2系统,而更新更受期待的SYNC3仍未量产。因此,我们将SYNC 2加入了评估列表。

奔驰系统、宝马iDrive系统、奥迪MMI系统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操作系统。他们有着相似的设计思路,都采用了独立的操作区和架空显示。在三个系统中,我们选择了奔驰指挥系统作为代表参与评测。

雪佛兰是通用在中国主打年轻人的品牌。MyLink 20完全由中国团队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打造。所以MyLink 20系统参考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的操作习惯,是合资品牌本土化设计制造的代表之一。

SAIC荣威赖以成名的InkaNet系统,一直是国内互联驾驶系统的领跑者。荣威360是SAIC荣威在沉寂多年后推出的一款紧凑型家用车。荣威360顶配inkaNet,其他版本配备inkaLink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整体操作体验几乎相同,只是在通信模块上有一些差异。我们这次测试的车辆是荣威15L自动豪华版。

奔驰指挥设计更好

对于指挥系统的测试,RealCar分别选择了奔驰GLC和GLE SPORT,评测团队在两个城市体验了三天。在写最后结论的时候,我们认为奔驰指挥系统硬件布局合理,按键和旋钮的反馈和触感也不错。

奔驰摒弃了中控面板处的常规旋钮和按钮,节省空时间,简化操作。相对按钮只能实现一个功能开关的限制,相对旋钮在空之间占用过多限制。拨号盘按键可以实现加减以及开关的优势,使其成为奔驰的选择。

操作上,拨盘按钮可以上下调节增加和减少,可以上下增加和减少,长按可以关闭和快速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操作。当然,为避免误操作做出最大贡献的还是“鼠标”设计。奔驰的“鼠标”非常难用,进行“确认”、“取消”等操作极其容易。

福特、雪铁龙、荣威没有惊喜。

SYNC系统的主要功能在显示屏上分为四个部分:移动设备、导航、多媒体和空。同时可以在中控台的仪表盘上显示相应的信息,操作的便利性也有了保证。

然而,该系统在不同的型号上呈现出不同的设计,但它们都通过仅提供几个物理按钮来实现多媒体任务切换。对于SYNC 2系统的测试,RealCar选择了福克斯、金牛座和林肯领航员。从整体设计来看,福克斯试图将显示屏上移,但导航仪和金牛座倾向于设计在中间位置,没有统一的设计原则。

相比福克斯更小的屏幕,金牛座和领航员在屏幕上还是有些优势的,操作上也没有太大的不便。并且金牛座导航仪可以通过物理按键轻松操作控制。按键的反馈和质感都很好,驾驶者可以随意选择需要的功能。至于福克斯,盲人操作体验不好。

C4世嘉雪铁龙的雪铁龙Connect系统硬件设计非常简洁,只提供了三个实体按键,分别是音量上下和关闭按键。C4世嘉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直接通过液晶屏实现的,但液晶屏位置较低,司机需要放低视线。而同一品牌下的其他车型,如C4 L,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实体按键,但是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操作逻辑容易混淆。

对于inkaNet系统,我们选择了荣威360进行测试。与雪铁龙C4世嘉相比,荣威360提供了更多的实体按键,但按键数量比雪铁龙另一款车型C4 L要少,荣威360采用分层设计,可以增加按键面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荣威360中控显示屏设置在顶部,同时提供Home、静音、电话、菜单、返回等按钮。在日常使用中,几乎不会出现误操作。

荣威360的inkaNet系统界面采用了类似WINDOWS Phone的磁贴设计,设计了很多菜单。主人需要水平移动手指来切换屏幕,同时在不同类别之间切换。程序响应速度相当不错,设计风格也比较清新。当系统检测到iPhone设备连接时,会自动提示打开Carplay服务。

科鲁兹导航按钮设计错误

对于雪佛兰Mylink 20,我们选择科鲁兹进行测试。科鲁兹的硬件操作非常方便,有些设计非常巧妙。比如它在常规汽车的换挡拨片位置设置了音乐开关和声音加减按钮,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完全不看别处就可以实现相应的操作。这是意料之外的。

科鲁兹虽然配备了触摸屏,但仍然提供了大量的一级菜单按钮,可以大大减少屏幕的点击次数,很多应用都可以一键直达。不过科鲁兹在按键设置上也有失误。一级菜单的四个直接按钮中,科鲁兹设计了收音机、首页、多媒体、返回四个按钮,多媒体按钮在左边,功能按钮在右边。

科鲁兹MyLink 20只有导航、媒体、电话、收音机四个基本功能。没有直接的导航按钮,操作起来比较混乱。如果车主在开车时设置了导航目的地,中途临时切换多媒体界面,那么在返回导航页面时,只能先返回首页,再点击导航图标返回界面,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科鲁兹对MyLink 20的四大基础功能的分类也有些问题。一般电台归类为多媒体,接听和挂断电话的按键设置在方向盘的多功能区,而中控区主要实现最重要的两个按键——多媒体和导航。这种设计最典型的代表是马自达·昂凯拉。

不同的系统。

除了奔驰,其他品牌都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即将略显复杂的物理按键换成多功能显示屏。然而,个别品牌和型号的多功能显示设备在响应速度和清晰度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多功能显示器的整体操作体验较差。

紧凑级,我们没有看到太多以提高可用性为目的的硬件设计。这可能是因为这一级别的车型需要更多的考虑空,而相对高端的品牌并没有采用类似的设计,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并没有什么硬件设计来提升可用性,大部分品牌都把重点放在提升显示器的体验上。

优秀的设计可以让消费者转移注意力,分散思想,改变驾驶姿势,尽可能少地进行复杂的操作,即消费者可以“触手可及,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让控制按键尽量贴近手掌,采用更符合自己操作习惯的按键布局;可见,是指显示设备尽可能与驾驶员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线,读取信息,尽量少看路线以外的地方。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盲操作”的程度仍然是我们衡量车载系统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即消费者在尽可能少分心的情况下完成所需功能的操作。经过五位工程师连续十五天的实际测试,我们一致认为,奔驰Command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是有原因的。奔驰在硬件设计的测试中排名第一。(图2)

排除奔驰这个豪华品牌,福特SYNC 2,雪铁龙雪铁龙Connect,荣威inkanNet系统同样是设计得很好的亲民车,几款车难分伯仲。但在硬件旋钮设计上,福特SYNC 2更胜一筹,这可能也与SYNC 2搭载的车型价格较高有关。其中体验相对较好的科鲁兹在此轮测试中失利,排名最后。

测试二:雪铁龙Connect的软件性能优于sync2,但SYNC 2的本地化较差。

由本刊/实车团队供稿

优秀的软件系统可以弥补硬件设计的不足。在智能化和集成化日益提高的今天,把车载系统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八寸或者十寸的显示屏上,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双手的方法逐渐开始出现,比如全新宝马7系推出的手势控制和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平台。这些新的设计理念已经脱离了原有硬件设计的局限。

参与本次评测的五款车型中,福特的SYNC 2系统和雪佛兰MyLink20系统提供语音识别,雪铁龙C4世嘉和荣威360提供智能语音云服务。智能语音云服务通过人工干预,在准确率上比机器有明显优势。

雪铁龙世嘉和荣威360的语音服务非常出色。

C4世嘉雪铁龙和荣威360的语音服务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专用按键直接连接。雪铁龙Connect的连接速度很快。车主只需告知客服要导航的位置,客服就能准确识别,并在挂电话前发送到车辆上。与雪铁龙C4世嘉相比,荣威360只是在连接速度上略落后,在精度等其他方面的表现相差无几。

智能语音客服的实现主要依靠车载系统内置的SIM卡通信模块。以上面的荣威360为例。inkaNet一年内每月可赠送400M流量和100分钟定向服务通话。通过3G通信模块,车载系统拥有了一个可以连接云端的信息通道,实现了天气信息、道路救援、保养提醒、实际路况的实时共享。

对于福特SYNC 2系统和雪佛兰MyLink 20来说,语音系统有些鸡肋。按下语音按钮,车载系统只能识别少数有限的语音指令,如“打开导航”、“关闭电台”,功能单一。在实际使用中,MyLink20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识别时间长,需要对准麦克风。

2同步系统无法识别“呼叫某人”指令,但仍需按照第一级系统给出的提示进行操作。比如你先说“电话”,系统会自动输入电话指令,然后你需要系统自动同步通讯录,你才能说出你的名字。语音识别的正确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长导航指令无法识别,比如先说“导航”,选择省市,再说“汇港国际”。SYNC 2系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

目前大部分车载系统尤其是合资品牌的语音识别对国内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很友好。一个是方言的瑕疵,一个是语音功能经常导入。该功能没有完全本地化。

稳定性成为最大的问题。

五款车型中,最稳定的是奔驰指挥系统,最不稳定的是SAIC荣威inkaNet系统,其次是SYNC 20、雪铁龙Connect和MyLink 20系统。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开放性导致这些系统底层的硬件需要更多的兼容性。这是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测试中,稳定性差的主要表现是频繁重启和信号丢失,其中频繁重启在SAIC荣威360上最为明显。高速巡航时,使用inkaNet系统自带导航,往往会造成自动重启,频率非常高,每次5分钟左右,已经严重影响日常使用。好在inkaNet系统重启后会自动回到之前的操作页面,省去了重新操作的麻烦。

inkaNet的另一个不稳定之处是Carplay。当iPhone连接到车上,使用CarPlay时,Carplay会无故中断,这时需要重新连接,重新导航。

此外,福特SYNC 2系统频繁重启。SYNC 1和SYNC 2是微软提供的底层技术。目前最新的SYNC 3,福特已经决定终止与微软的合作,改用黑莓QNX系统。微软在全球硬件匹配方面拥有无可匹敌的技术,但即便如此,也难以避免SYNC 2的频繁重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可能只会发生在个别机型上。在正常行驶过程中,SYNC 2会突然弹出一个类似窗口错误对话框的弹出窗口,然后系统会自动关闭。重启后,系统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恢复正常。

雪铁龙雪铁龙Connect系统在整个软件层面非常稳定,但是3G信号丢失后很难恢复,甚至重启汽车也无济于事。在某些情况下,雪铁龙Connect系统显示没有信号,但你仍然可以拨打客服电话,但你不能收到指示。

本土化是最大的伤害。

虽然奔驰指挥系统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国内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中却有些“名不副实”。国内配备指挥系统的奔驰汽车,在地图和指令输入方面很难让国内消费者满意。

在地图使用上,福特SYNC和奔驰Command都是“舶来品”。由于国内政策法规的限制,国外地图供应商无法提供足够的精度,所以一些偏远的地方往往没有路。不过SYNC 2和Command系统的显示分辨率足够精细。

命令系统提供了手写输入功能,但是这部分功能体验很差。系统中复杂的汉字被限制在很小的感应范围内,主人很难连贯地输入一个汉字。系统频繁识别错别字,差点丢了这个功能。

相比之下,输入最好的是SAIC荣威360,它以最便捷的输入方式和最机智的地图搜索,大大提高了车载导航的便携性。

MyLink 20系统支持双屏互联,手机与汽车之间采用MHL连接,即需要专业的数据传输线。MyLink 20可以实现手机屏幕的完整投影,但是在车载终端上没有界面优化,贴图体验并不出色。同时系统可以实现手机和汽车的双向控制,但这种双向控制只支持安卓手机。由于苹果IOS系统的原因,苹果设备暂时无法实现双向控制。

综合测评,雪铁龙Connect凭借良好的页面设计和出色的系统稳定性在本次测试中获得第一名。在扩展性方面,SAIC荣威360明显更好,但不稳定是其最大的软肋;奔驰指挥系统是所有车中操作最流畅舒适的,但却是软件导航水平差的代表;MyLink 20开发周期短,功能不太理想,而SYNC 2保持了福特做不好车载系统的传统。

由于Command没有语音识别功能,我们按照最低分30来计算这一项,最终得到雪铁龙雪铁龙Connect排名第一,Command系统、inkaNet系统、Mylink 20系统、SYNC 2系统分别排名2345。(图3)

测评报告三:互联驾驶系统整体表现依然较差。

由本刊/实车团队供稿

国内最适合的车载系统应该是基于中国自主稳定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任意安装APP应用,并配备3G模块,实时同步数据。这样,车载系统完成了堪比智能手机终端的转型。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自载互联驾驶系统的创新性和易用性仍然不足。比如现在的定期更新地图的模式,仍然沿用国外设计思路的模式,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地图更新并没有带来创新

驾驶系统,消费者最关心的功能就是导航。由于中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在国外有很好体验的谷歌地图和Here无法进入中国,进入中国后也很难保证足够的精度。国内地图市场大部分被高德、司徒新、Khalid占据。

目前大部分合资品牌车型的地图使用习惯和操作模式都沿袭了国外车型。以SYNC 2和Command为例,只做了系统界面的本地化,操作习惯没有优化。同时地图版本陈旧,路面显示不精细,难以满足导航最基本的要求。

荣威360支持CarPlay,解决地图时效性差的问题。但其自带的系统导航虽然精度较高,但仍然采用定期更新的模式,需要车主在新地图正式发布后到指定的维修店进行安装升级。

本次测试涉及的所有机型在地图升级方式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便携性和准确性上难以与智能移动终端相媲美。智能移动终端提供道路绕行提醒、拥堵避免模式、实时路况,这些都是很多车型不具备的。

盲目操作体验差

与2015年3月的测试相比,此次参与测试的品牌在硬件方面很少有注重盲操作体验的优秀机型。上次测试,昂克赛拉采用了同级没有的旋钮独立控制区,顶配车型提供了抬头显示。中控显示屏的顶部无一例外地遵循了“盲操作”的设计原则——即驾驶员可以将道路视线分流到最小,从而实现安全驾驶。

本次测试中,大部分机型都采用了更智能的触屏操作方式,但每一款都不一样。有些车型的触摸屏响应速度更快,屏幕分辨率更高,但有些车型的响应速度更慢,按钮更小,容易导致驾驶员分心,增加安全隐患。

雪铁龙Connect系统、Mylink 20系统、inkaNet系统分别安装在雪铁龙、雪佛兰、荣威MG等中低端车型上。这类车型注重实用性,为了最大化车辆中央通道空,采用一体式触摸屏,少旋钮的设计方式无可厚非。指挥系统作为豪华品牌奔驰的专属系统,有倾向性地抛弃了中央通道的实用性,设置了独立的中控区。

SYNC 2系统在福特和林肯品牌车型上配备齐全,一体化设计不符合金牛座和林肯这种高端定位车型的地位。以参与本次测试的林肯领航员为例。凭借宽敞的中控区域和较长的横向位置,领航员在操作互联驾驶系统方面没有良好的体验。

语音识别和无线互联还很差。

参与本次测试的车型中,只有荣威360和雪铁龙C4世嘉提供3G模块,可以实现远程通话和导航信息发布,其他车型不支持。雪佛兰MyLink和福特SYNC 2支持蓝牙连接手机,使用手机流量。

3G通信模块可用于实时更新真实路况和提醒。同时可以传输无线WIFI,为车内移动设备上网。更重要的是,3G模块为实现一键通话提供了基础。

配备通讯模块的雪铁龙C4世嘉、荣威360都实现了一键通话功能,车主按下通话按钮即可实现完全的“盲操作”导航。客户会根据需求实时发出导航指令,车主直接保存导航地址输入链接,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3G通信模块应该是未来车载系统发展的重点。只有车载系统具备信息收发能力,车载系统才能智能化、实时化,才有可能带来地图更新方式和覆盖云功能的革命性变革。云覆盖后,各方面的准确率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语音控制系统。可以说,未来没有通信模块的车载系统,各方面的体验都不会很好。

此外,SYNC 2和MyLink20都提供了语音控制服务,但从实际体验来看,二者都无法达到苹果SIRI的类似效果。目前两者都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语音指令,个别方言的识别率还很低。这意味着语音控制系统还是很别扭的。同时也意味着由于语言的限制,国外的语音系统体验很好,但是中文受限于车企的重要性和国内相关企业的开发实力。在这一块解决之前,语音控制系统在国外或许可以很好的支持英语,但是国内的体验绝对不会很好。

根据不同互联系统在本次测试中的表现,我们对它们进行了综合评价。指挥系统排第一,SYNC 2系统排最后。(图4)

总的来说,即使是最新的互联驾驶系统仍然没有解决消费者最迫切的痛点。这些昂贵的互联驾驶系统,在便捷性上还是很难和移动智能终端竞争的。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许多企业开发了更开放的系统,如雪佛兰科鲁兹和雪铁龙C4世嘉,显然更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遵循国外用户习惯的奔驰Command和福特SYNC 2在软件使用上远远落后于其他三款车型,易用性不高。

有了优秀的硬件设计,软件无法升级,这意味着合资车企很少愿意为了中国消费者在R&D大举投资。在我们测试期间,本田宣布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本田将推出基于阿里尤诺斯的“智能互联”车载系统。这为合资品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车载系统指明了一条道路。

百万购车补贴

福特和雪佛兰买哪个好?

下面针对这个问题简单来谈下我个人的看法。题主没有具体罗列出福特和雪佛兰的哪个车型,而是笼统一问,那么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福特和雪佛兰。这两大品牌都属于美系车,都是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福特是最早的汽车,而雪佛兰也毫不逊色,俗话说“中国的大众,世界的雪佛兰”,不管是雪佛兰还是福特有各自完整且多样化的车型可供选择,也可以说是涵盖了所有的车型!例如紧凑车、B级车、旅行车、跑车、皮卡、SUV等,价格从几万元到上百万之间!都是技术成熟,性价比高,口碑不错的良心车企,旗下的车型也都是经过市场和时间的长期验证的,如果题主有喜欢的车型可以放心购买!

下面再来谈一下我针对福特和雪佛兰推荐购买的车型。如果题主喜欢跑车可以考虑下福特的野马和雪佛兰的科迈罗。这两款性能猛兽的车型长期以来都是劲敌,不管是性能,颜值,价位,都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如果题主想买轿车,那么福特的福特斯,福睿斯和雪佛兰的科鲁泽,科鲁兹都是不错的选择,经济实惠,质量稳定。追求一定的行驶质量和操控感受可以考虑下福特的蒙迪欧,金牛座和雪佛兰的迈锐宝XL,这几款B级车价钱合理,质量稳定,隔音降噪控制得不错,底盘行驶质感很稳,跑高速120相当从容,急加速和过弯表现也不错!题主如果喜欢SUV可以选择福特翼虎,福特锐界或者雪佛兰探界者,还有雪佛兰新上市的7座SUV开拓者,这些车型皮实耐操,越野能力优秀,马力强劲,是自驾游的不错选择。

最后来总结下:题主问福特和雪佛兰哪个好?从宏观意义来讲我个人的观点是不分伯仲的,这两大车企能长久的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其实力和品控还是值得肯定的!要比被国人推上神坛的大众良心的多!并且现在的美系车已经不再是油老虎了!整车重量已经大幅度减轻,加上最新的9AT,10AT变速箱,可变缸技术等一系列的优化后,可以说油耗基本与德系车不相上下。例如新款的雪佛兰迈锐宝XL,甚至可以说是重量最轻的b级车!其油耗也相当可观的!

福特,福特汽车公司由亨利福特,于1903年创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人的——吨汽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开始了。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条装配线。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使T型车的总数达到1500万辆,创造了一项尚未打破的世界纪录。因此,福特先生被认为是一个“给世界装轮子”的人。1999年,《财富》杂志将他命名为“20世纪的商业巨人”,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车公司对人类工业发展的杰出贡献。亨利福特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尽力理解人们的内心需求,使用最好的材料,雇佣最好的员工来制造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好车。

今天的福特汽车是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迪尔伯恩市, 密执安州, 美国,在六大洲的200多个地区市场有业务,在全球有325,000名员工和110家工厂。作为世界级的汽车企业,今天的福特汽车仍然坚持亨利福特:倡导的企业理念“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始终考虑到我们的消费者,并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福特汽车公司拥有八大汽车品牌。包括阿斯顿马丁, 福特, 捷豹, 路虎和林肯林肯,马自达, 水星和沃尔沃。此外,福特汽车公司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信贷公司33,354 福特信贷,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33,354赫兹,以及著名的汽车服务品牌QualityCare。这些世界著名的品牌对福特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有很大的价值。

该公司在2007年世界500家最大的公司中排名第12位。

在9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雪佛兰始终保持着世界最具创新性汽车品牌的荣誉,并将其业务从美国扩展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雪佛兰光辉品牌所传达的精神、创新、承诺、质量和价值经受了——年的时间考验。

如今,作为通用汽车对中国消费者的一贯承诺以及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的证明,通用汽车已将更多全球最畅销的新车型引入中国,并正在全面扩展其更丰富的雪佛兰产品系列。凭借其可靠性、多功能性和卓越的性价比,我相信新世纪的雪佛兰将在中国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随着产品组合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的逐步扩展,雪佛兰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物有所值的选择和生活享受,他们自信、务实、积极,并期待未来更美好的生活。雪佛兰的卓越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产品的价值和世界尖端技术。现代汽车中使用的许多技术起源于当时的雪佛兰倡议。如果首先使用电子点火,汽车收音机和自动变速箱首先被装备。其创新设计还包括:电动刹车、电动车窗、电动座椅、先进的大功率V8发动机、安全气囊等。

不仅如此,雪佛兰最具创新性的产品理念和品牌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在美国,雪佛兰轿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雪佛兰”,而“雪佛兰”在英文则意味着“追逐”。她让美国感到亲切、温暖和值得信赖。“CHEVY”已经成为美国人的最爱,就像棒球、热狗和苹果派一样。雪佛兰不仅让他们轻松享受生活,也让他们为雪佛兰感到骄傲

如今,雪佛兰品牌个性已经凝聚成一种文化情结。雪佛兰这一独特的“综合体”因成功融入当地文化而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成功实现了品牌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在9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雪佛兰一直保持这种风格,其市场足迹已扩展至70个国家。雪佛兰的传说给各个时代的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

宝马B48系列发动机其实就是宝马N20发动机的优化升级版,相比于N20, B48发动机改变了缸内结构,优化了低扭表现。同时,宝马还优化了B48的散热系统,并且提升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表现并且改善了噪音表现 。目前搭载的车型主要有新款7系、3系、5系、新款X1等车型。B48B20D发动机是20T的高功率版,在沈阳进行组装。 目前整车上反馈的问题是发动机冷却液减少和烧机油的问题,貌似这一直是德国发动机的通病。

KR20DDT发动机作为日产目前最先进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也搭载了日产现有的绝大多数先进的发动机动力技术,例如双喷射系统、宽范围涡轮增压器、缸盖一体化的排气歧管、进排气VVT、可变多路径水冷系统等等。以至于KR20DDT可以达到日产35L V6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水平, 最厉害的是KR20DDT发动机的VCR技术(可变压缩比)带来的意义非常重大,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可以带来卓越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上的优势,而低压缩比可以带来更强劲的动力输出。这就意味这台发动机既可以省油又可以高功率输出之间来回切换。

从网上找到了几款主流20T发动机的动力参数对比表, 从中可以看出日产的KR20发动机也是优于宝马B48B20D发动机的 ,当然功率和扭矩数值只是发动机比较重要的一个参数,其他新技术的融合运用和稳定性的表现也是至关重要的。

欢迎关注 汽车 Sight 并@ 汽车 Sight 进行补充评论 。

各有所长。

日产KR20型20T发动机的高明之处在于具备可变压缩比智能控制系统,在不同车速需求环境下理论上能够实现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B48B20D型是宝马20T发动机的高功率版本,标注数据虽然并不亮眼,但涡轮介入比较及时,理论上能够实现更强的加速需求。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日产KR20发动机目前仅装备于旗下中型车天籁车型上,由于与其匹配的CVT变速箱技术非常落后,故障率较高,天籁整车除了动力优秀之外,品质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同时,天籁的售价也比较高。

总之,无论是基于品质、操控性、燃油经济性,还是动力、舒适性等因素考虑,日产天籁与25L马自达阿特兹、20T福特蒙迪欧与金牛座,以及20T别克君威与雪佛兰迈锐宝XL等竞品车型相比,没有购买的理由。

B48B20D型发动机目前并非宝马20T发动机的最高阶,但与8AT变速箱的匹配效果非常出色,无论是装备于X3还是5系车型上,都表现出优异的动力性能。

省油一直不是宝马 汽车 侧重的重点,享受驾驶乐趣才是运动型车的理想目标。

不过,由于国内极具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宝马不得不对各个级别的车型都加长加大,这对整车操控性是极为不利的。事实的确如此,在操控性上,宝马 汽车 已经有落后于马自达和福特 汽车 的迹象。至少在国内是这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044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