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破朱棣生母之谜 大报恩寺非报马皇后恩

学者破朱棣生母之谜 大报恩寺非报马皇后恩,第1张

  最近,大报恩寺塔“地宫”的发掘全城关注。“报恩之谜”一直号称大报恩寺塔百谜之首,名为报恩,究竟报谁之恩?几百年来,说法莫衷一是,争论沸沸扬扬。众所周知,大报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虽然该塔号称是报答其母马皇后,但史学界对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一直争论不休。直到近几十年,不少史学家的观点才逐渐倾向于一个:朱棣是朝鲜女子碽妃所生。然而,南京地方志学家、《南京史志》主编陈济民却大胆推断:大报恩寺,报的既非马皇后,更非“外来母亲”碽妃,而是出身安徽寿州的皇妃,李淑妃。朱棣亲妈四个版本正史加上野史、秘史,朱棣的亲妈到底是谁,有N个版本。昨天,陈济民一一列数。版本一:马皇后。在正史中,朱棣的母亲赫然是朱元璋的正宫皇后马娘娘。正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共生有26个儿子,前五子都是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包括太子朱标、四子朱棣等。明成祖朱棣自己也这么说,“朕高皇后(即马皇后)第四子也。”可是,众多史学家认为,这是御用文人为朱棣正身而对《太祖实录》“做了手脚”。因为按照封建礼制那一套,皇位“传嫡不传庶”,有嫡子在,庶子绝对不能继承皇位,否则就是篡位。版本二:碽妃。在这些“妃生”版本中,有的说,明成祖朱棣是朝鲜女子李氏碽妃所生;这个说法,被现在许多史学家采纳。陈济民表示,碽妃版本的主要依据是《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还有传说称,碽妃因为早产,朱元璋怀疑她来到自己身边前已经与人私通,于是赐“铁裙”,将她放置在火上烧死,以至于后来才有了明成祖朱棣当皇帝后,为生母建报恩寺塔的事。版本三:元顺帝第三个妃子洪吉喇氏。陈济民表示,持这个说法的人也不少,比如在《中国历史杂文》中说,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经怀孕7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她走,让朱元璋捡了个现成便宜,白得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之后,洪吉喇氏生了一个男孩,朱元璋非常喜欢,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说这孩子就是朱棣。版本四:蒙古女子。这个版本来自于清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说朱棣起初还在王宫中为这位蒙古生母翁氏建庙,供奉牌位,以时时纪念。四个版本都是错的?朱棣的亲妈,当然只可能有一个。到底是这四个版本中的谁?陈济民认为,一个也不是。在向记者披露他的考证推论前,陈济民首先对这四个“妈”一一反驳。马皇后是史学观点都不倾向的一位。而对现在众多观点倾向的碽妃,陈济民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表示,“碽妃说”的依据主要是《南京太常寺志》,但是这本史书,历史上对它的怀疑很多。陈济民说,《明史》等史书都称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记录为22个儿子,少了4个儿子,其中还少了第五皇子朱橚。“朱橚是朱棣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也是佐证朱棣身世的关键性人物。”至于洪氏和蒙古女子,陈济民同样判断可信度很低。而他最主要的“力证”,就是朱棣的出生时间。出生年份是解谜关键朱棣究竟是“后生”还是“妃生”,陈济民认为,可以从他出生和死亡的年代来破解。他告诉记者,《明史》记载,朱棣死于1424年,死时65岁。按实龄64岁推算,朱棣应生于1360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也这样记载:“朱棣,1360—1424”。他表示,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及其所率的部下在江南和江淮一带鏖战,还无力远去北方,更谈不上俘虏元顺帝的妃子洪氏或蒙古人翁氏。而占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是在洪武元年八月,这次战事,元顺帝早就料到都城不保,所以在城破之前就已经逃往漠北,大将徐达并没有俘获什么元妃。要说俘虏元朝宫女,那是在洪武三年,徐达大胜,元顺帝病故,宫中无人顾及,一批宫女被俘获。“此事距离朱棣出生已经过了十年,可见所谓洪氏或蒙古人翁氏生了朱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再说碽妃。陈济民认为,即使有这个妃子,那也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全国之后,朝鲜才有可能送女子入朝。而在此前,尚为元朝统治,朝鲜怎么就能料定将来朱元璋会成为一国之君,而甘冒风险,把女子送给朱元璋示好呢?“所以从朱棣的出生时间来判断,说朝鲜李氏碽妃生了朱棣,也不可能。”朱棣生母为寿州女子?既然朱棣生于明朝成立前八年,那到底是哪位女子所生呢?陈济民表示:“把当年在朱元璋身边有哪几个女人以及她们的生育情况搞清楚了,自然也就水落石出。”他告诉记者,在元末,朱元璋渡长江时就携带将士以及妻妾一同来到南京,先后在他身边的有6个女人,其中包括后来的马皇后和安徽寿州人李淑妃。这6个女子所生的皇子,都在洪武三年被封为王。陈济民认为,即使《太祖实录》或是《南京太常寺志》等书被人修改,但历史的痕迹是不可能完全遮盖得了的。《太祖实录》和《明史》中都说马皇后生有5个儿子,包括明成祖朱棣。而秘史则说,马皇后没有生育,这5个儿子都是妃子所生,马皇后据为己有,视若己出。陈济民认为,同为正史,《南京太常寺志》说前三个皇子是李淑妃所生,也从侧面否定了朱棣生母是马皇后。但是,秘史中却唯独没有说明四子朱棣、五子朱橚是谁所生。而其他几位皇妃的生子情况,在各类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因此,陈济民采用了排除法。除了那4个明确记载生了哪些皇子的皇妃,剩下的只有李淑妃和马皇后。“马皇后不生育,那么这四子、五子,也应该都是李氏所生。”陈济民同时认为,这个是李氏淑妃,而不是朝鲜的那位李氏碽妃,后来可能“二李”也有混淆。而正因为确系庶出,朱棣即位后才会兴师动众修建大报恩寺塔以感恩“高皇后”,“无非是向世人宣告他是皇后嫡子,以塞众人之口。”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这五千多年的岁月里,很多知名人士最后神秘消失,在史料中也未有记在,放到今天都已经成为未解之谜。我先说几个消失的名人:明惠宗朱允炆、带着童男童女下落不明的徐福,还有终结明朝历史的闯王李自成,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说一说这三个人的故事。

 

明惠宗朱允炆,是现代观众非常熟悉的一位皇帝。明太祖在去世之时,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皇孙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采纳了身边大臣的建议,下旨从各位王爷手中收归兵权,上交国家。朱棣随有气,但为了朝纲稳定,还是交出了手中的兵权。但这并没有带来和平的生活,仍然有人想要刺杀朱棣,这让朱棣最终决定起兵造反,最后导致叔侄相杀的惨剧。但朱允炆却奇迹般的消失了,后期朱棣派人寻找却毫无音信。

 

第二位,徐福,也是广为当代人知的一段传奇故事。据记载,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特地派徐福四处寻找可永葆青春的丹药。徐福领命,享秦始皇担保一定可以寻到神药,让其久盛不衰。最终秦始皇指派了三千童男童女随徐福一起踏上寻找仙境的旅程,但徐福却自从离开后便再无音讯,相传徐福最终到达了日本境内,在当地扎根立足,自立为王。但也有传说他早已葬身在大海之中,真真假假早已不可辨别。

 

最后我们讲一讲闯王李自成。坐拥百万雄兵打入京城,逼得崇祯帝自尽的李自成,却没落下好下场,关于他是如何去世的故事那真是有好几个版本。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属于失踪在历史长河里的名人。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我们现在唯有在历史书中缅怀这些历史人物罢了。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洪武。

王子死了,孙子继承了王位。

吴二十四年,朱元璋欲迁都安,于是派太子朱标视察关中。然而,世事难料,朱彪从秦中回到北京后不久就病倒了的检查,并于第二年去世。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旬的朱元璋遭受沉重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从朱标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他培养成了继承人,并聘请了宋濂等名人做他的老师。为了这个儿子将来继承大一统,朱元璋真的是花了一番功夫。长大后的朱标也有仁者风范。李明史评论朱标,王子是友好的,他的善良本性也是。

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朱彪只有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的可能性最大。

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元二十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应天府。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和陈友谅被关起来,没有时间给他的儿子取名。

到了郑智二十七年,朱元璋他的大局已定,即将成为皇帝,所以他决定命名他的七个儿子。他向祠堂献祭,说:杨成贤德,自自举兵,过了河,生了七个孩子。今天长子命名为标,嘿,。这时,朱棣7岁,朱棣10岁,他被封为燕王。

太子死后,朱元璋选择了他的孙子,朱标的次子朱允_继承皇位。朱允_出生;睿智好学,孝顺;并且深得朱元璋的宠爱,称赞他:还有真诚的孝心,唐不要忘记自己。

然而,为此;仁柔少碎;皇帝夏侯_的孙子将来要继位,朱元璋不放心。

吴鸿三十一年建安元年,朱元璋驾崩,朱允_皇帝夏侯_的孙子,即位。尽管朱元璋遗诏,君王不准;进,必被埋没;然而,燕王朱棣仍然直奔建康,首都。朱允_听到消息后,立即派人处理此事,并将朱棣送回燕京。朱棣对此很不高兴。

文健割扇

为了防止侵略,朱元璋在位期间曾两次让诸侯当俘虏。诸侯王全副武装,坐在一边,尤其是秦、晋、燕、宁诸王。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非常担心皇帝朱允_的孙子,他与国王们有很大的麻烦。

朱棣从20岁起就一直在北京。之后多次奉命参加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兵北上,战功卓著。他在北方军队中很有影响力。

晚年,朱元璋英雄被杀,北方军事以君王为主。长子朱标、第二秦王朱尚、第三晋王朱丰先后去世,朱的第四子不仅军事实力,而且家族秩序也成为诸王之首。

然而,燕王、朱扁、周王,以及齐王及其同辈,都妄自尊大,违法乱纪,朝廷危在旦夕。

朱允_即位后,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庆黄子澄商议削藩之事。在伐诸侯的顺序上,先找到有问题的太子,先后废了五个太子。

因为周王茶猪和燕王是同宗兄弟,朱允_怕他和燕王勾结,决定先废了周王。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文健斩周王朱扁。纣王一家人被带回南京,放弃了庶人,搬到了云南花梦。

翌年四月,齐、项、戴三位诸侯合

文健元年六月,齐太密命张欣逮捕朱棣。张欣是朱棣的老员工。他向朱棣投降,并告诉了他这个消息。7月,朱棣活捉并杀死了张敏和谢贵,并于夜间攻占了北平的九个城门,占领了北平。然后尊祖罚奸臣泰国,黄子澄,为国;京南名,誓师出门。

所谓京南朱元璋的一个法条。朱元璋在位时,怕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权移文中央要求奸臣和调兵君主。他在皇明祖训年说:朝廷无官,必有奸诈在其中,调兵遣将,以清君。朱棣以此为由,称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应予惩处。因此,朱棣靖南之战的口号是:峻青表叔,荆;其中,京南;含义:荆;平息、清扫或清除。京南;意思是平定事端,平息战争,铲除奸臣。

但是,毛还有另一条规定法,即皇帝先召见藩王,让藩王起兵,成功铲除奸臣后五日内必须离京。所以这只是朱棣夺取王位的借口。

楚帝起兵时,燕军只在北平一隅,势单力薄,而朝廷各方面都是压倒性的。因此,战争一开始,朝廷就计划将燕军分为兵力优势合击和围歼北平。但是,北方有许多将军,朱棣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向战争投降了朱棣。还有朱棣军事能力不错,逐渐占据主动。

到了文健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军到达金陵。守卫金川门的朱晖和李景龙看到了朱棣掩护并打开大门迎接他们的投降。持续四年的;京南之战;这场战争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登上了王位。

燕王入京,文武百官跪在路边迎接,在大臣们的扶持下,他当上了皇帝。他是明朝的皇帝,年号是永乐。朱棣继承了王位,但不是继承了朱允_的王位,而是继承了朱元璋即明太祖的王位。他废除了文健的国号,并将文健四年改名为洪武三十五年。

王艳进京后,因宫中失火,下落不明。有人说文健皇帝在皇宫里自焚而死,也有人说文健皇帝从地道逃出,出家为僧,周游世界。也有人说,文健皇帝逃往东南亚,还有郑和的目的之一中国的下西洋是为了寻找文健。文健的真实下落成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一、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字斯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黑衣代指僧人)。

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

二、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朝靖难功臣第一。

1401年1月,燕军进攻东昌(今山东聊城)。当时,朱棣率军冲击,结果被南军重重包围。张玉为救朱棣,在阵中冲杀,格杀数十人,最终伤重力竭而死,时年五十八岁。

1402年六月,张玉被追赠为荣国公,谥号忠显。

三、丘福(1343年-1409年),凤阳(今安徽凤阳)人,明朝靖难名将。朱棣继位后,丘福被封淇国公。

四、朱能(1370-1406年),字士弘,徽州怀远(今安徽怀远县)人。明朝靖难名将。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任命朱能为征夷将军,让他率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征讨安南。同年十月,朱能行至龙州(在今广西),病逝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作文标题: 军事天才朱棣

关 键 词: 初中初一 750字

字 数: 7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750字的作文,题目为:《军事天才朱棣》,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在读了《明朝那些事》之后,我不仅熟悉了明朝的历史,也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更知道了明朝的每一位皇帝,其中让我最敬佩的皇帝莫过于朱元璋和朱棣,因为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夺取皇位的,也只有他们父子俩在明朝的皇帝中被称为祖。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朱棣吧。为什么说朱棣是军事天才呢?他不但是一个好的将领,还是一个勇敢的士兵,更是一个出色的司令。打仗的时候,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在前面,当然,他也会想出很多好的方法来打一场胜仗。比如在打仗之前,他想尽一切办法来干掉挡在自己前面的人,又想尽一切方法来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为了不让朱允文知道,他还装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但也让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他要么得到皇位,要么被干掉。最终,他用自己的军事才华告诉了朱允文,自己是很强大的。每一场战役,他都尽心尽力去打,让朱允文无招架之术,节节败退,最后,朱棣得到了皇位。从朱棣的打仗经验中,我也明白了许多生活中应该做到的道理。首先,面对每一次考试或作业,都应该像打仗那样,记住只有胜利了才行,没有退路;其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准备且要尽心去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最后,要努力超越阻挡在面前的人,不让自己停下来。朱棣打仗的风格和他的特点,都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我想,只要好好学习他的优点,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名师点评:“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怕困难,只有坚定目标,拿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这就是作者从明朝皇帝朱棣的身上学到的人生道理。作者从《明朝那些事》这部作品中,不仅看到了明朝皇帝朱棣在战场上的豪迈,也从中学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仅看到了朱棣优秀的军事才能,也看到了朱棣做事的决心和毅力,这也激励着作者自己在学习上也要学习这种品质,对任何难题要不退缩,永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文章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句流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是篇不错的作品。(学乐中国特聘教师:李晓骥老师)2009-10-11 22:00:00

1、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2、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3、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4、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5、李如洪

李如洪(1917—2006),南京人。开国少将。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教员、研究员,秘书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校务科科长,第三大队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工部行政处处长、人事处处长。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

-朱棣

参考资料:

-祖冲之

参考资料:

-曹雪芹

参考资料:

-李如洪

参考资料:

-余光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08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1
下一篇2023-06-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