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
妲己——商纣王妃,迷乱朝政,剖忠臣比干之心,孕妇之腹,设炮烙之行。
西施——春秋越国大夫范蠡的女朋友。
吴越大战,越国打败,勾践卑躬屈膝,奴侍夫差。
西施也被送给夫差为妾。
从此夫差日日陪伴,终致亡国。
貂蝉——汉末,因受恩于司徒王允,为图报恩,充作王允义女,赠与董卓,挑拨离间董卓与猛将吕布。
后致吕布杀董卓。
卓文君——西汉全国首富卓王孙之女,守望门之寡。
恰司马相如在成都,闻有此女,便借朋友邛崃县令之助,以琴声传情,博得卓文君好感。
私奔而去。
卓王孙大怒,不给钱财。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便在家门口摆摊卖酒,文君酒自此而始。
后卓王孙屈服,承认这段姻缘。
也成就了中国史上一段佳话。
蔡文姬——汉书法家蔡邕之女,颇有才,后于乱世中流落大漠,嫁与匈奴左贤王,左贤王死后,嫁与贤王子,后曹操派人将其接回中原。
郭沫若曾有著名戏剧《蔡文姬》。
武则天——唐太宗时才人,后为高宗李治昭仪、皇后。
执政近半世纪。
后改国号为周,即位称帝。
其他的就不说了。
王昭君——本为汉元帝后宫之人,因得罪画师而被丑化,不被汉元帝所识。
后因汉奴和亲,昭君自愿前往,嫁与南匈奴呼韩耶单于,为中原和边疆各族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杨贵妃——本为唐明皇儿媳,后被明皇看重,选为贵妃。
善舞蹈,深受明皇喜爱。
后安禄山为讨好明皇,拜杨贵妃为母,以儿礼侍之。
安史之乱后,被高力士缢死于马嵬坡。
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上官婉儿——唐初名臣上官仪之后,为武朝重要的人物之一,与太平公主交好。
协助武则天处理政事,可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
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
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秭归县昭君村)。
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
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王昭君2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李清照——两宋之际词人。
嫁与赵明诚,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后赵明诚病死,加之北宋灭亡。
国破家亡,李清照遂有词风的转变。
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梁红玉——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
或说其本是 。
黄天荡大战之时,韩世忠冲锋在前,梁红玉亲擂战鼓。
管道升——元朝书画家,赵孟#92;之妻,颇具才气。
后因赵孟#92;欲娶一小妾,管道升写了一首“我侬词”,挽救了这段感情。
苏小妹——或说其为苏轼之妹,嫁与秦少游。
其实为苏轼之姐。
颇具才气。
孝庄皇太后——皇太极之妃,顺治帝之母,服侍大清三代帝王。
康熙大帝正是由她教导而出。
慈禧太后——清末权力的把持者。
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她的事迹,就不多说。
秋瑾——光复会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之后,被叛徒出卖,被捕遇害。
近当代史的我就不例举了。
希望对你有用。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
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
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哪能上战场呢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军队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后胜利还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想请她做大官,不过被花木兰拒绝了。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
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
……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
……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
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
隆宠不赴,恳奏省视。
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
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
以死誓拒之。
势力加迫,遂自尽。
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更加精深.时值可汗发兵进犯,征召军队抵御。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按照征召的次序应当出征.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改换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共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出自《木兰从军》
②原文: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③:
全文翻译: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出自木兰辞中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花木兰这个人也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花木兰这个人物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他是否真的存在先不论,但是木兰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却是被很多人使用,尤其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历史上的4位女英雄,为什么他们对这个名字情有独钟呢?其实是因为这些女英雄都是虚构出来的,虚构他们的作者都认为他们是和花木兰一样的英雄,因此也就用了木兰这个名字。
这4位女英雄都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其实啊,他们都是出自于小说之中,第1位就是出自于《木兰奇女传》这部小说里的角色,不过这位木兰不姓花,姓朱,这位木兰是唐太宗时期替父亲上了战场,后来唐太宗还赐姓他为李,将它封为了将军。
第2位木兰是出自《三十二兰室诗钞》。这位木兰是汉武帝时期的,同样也是替父亲出征、抗击匈奴,但是她的结局并不好,因为他最后战死了。
第3位木兰出自《韩木兰传》,这位木兰姓韩,他在元末加入了红巾军,投入了反元斗争,据说他在战场上待了整整13年。
第4位木兰同样是一位唐朝的木兰,这位木兰应该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因为他是由史书《新唐书》中的记载,他也是一位女将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报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花木兰的故事记载于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中,要比上述4个木兰出现的时间都要早,而上述三个木兰都是虚构的人物,其中的经历也和木兰辞中的花木兰相似,所以后人应该是以花木兰为蓝本写就了几本小说,继续使用木兰这个名字,或许真的是作者的情有独钟,因为花木兰这样一个奇女子是将被永远铭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