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岛效应和热岛效应有什么区别

雨岛效应和热岛效应有什么区别,第1张

雨岛效应热岛效应的区别: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雨岛效应指的是随着城市当中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的增加,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

雨岛效应是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形成降水,导致城市区域性内涝。

热岛效应会产生一系列反应,“雨岛”就是其中之一。“热岛”上升气流比郊外强,城市大气中吸湿性污染微粒又是良好的水汽凝结核,因此城市云量一般比郊外多。但因热岛效应造成的上升气流所达到的高度不高,因此所增加的云主要是低云。

研究局地的气候,分析城市及城市郊区的气温分布,在市区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这种热岛效应是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副产品,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水马龙  高楼大厦建筑群是现代城市的象征,随之而来路面拓宽,道路纵横、车水马龙。水泥混凝土建筑物、柏油路面的吸热快,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柏油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高18度,而水泥屋顶要比草地上高20度。

  

2,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  随着城市中建筑、广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应减少,吸热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3,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和质量提高  出门汽车,到处是空调,家家户户有冰箱。人们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不但消耗掉大量能源,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气温升高。

  

4,城市中的大气污染  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里,由于人口稠密、工商业高度集中造成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也称热岛效应。这已构成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威胁。

城市人口集中,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散发出热量,加上污染物多,城市建筑物、柏油或水泥马路受日光照射等原因,使得城市市区温度一般要比郊区高05-2℃,温度低2-8%。据世界上20多个城市的调查统计,城市的年平均温度要比郊区高03-18℃。

由于市区气温高,热而轻的空气夹带着大量烟尘缓慢上升;郊区冷而重的空气由低空流向市区,久久不能消散。上升的热空气在高空变冷变重,逐渐向四周下滑,到底层后又流向市区上空,从而形成城市市区上空脏气团的循环。这些脏气团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各种燃烧设备排出的烟气、汽车尾气等。热岛效应限制了大气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使夏季的城市市区闷热逼人,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影响健康。

由于热岛现象与大气污染有关,所以必须强化城市的环境监督管理。一方面抓紧治理老污染源,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当然,控制城市人口、拓宽城市马路以及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等都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63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20
下一篇2024-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