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及原文
原文: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庄子曰:“_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自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_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该文节选自《秋水》。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翻,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_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_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2_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是:这。
4固:固然;本来。
5全:完全,确定是。
6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7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固:①固不知子
②子固非鱼也
之:①安知鱼之乐之: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
倒装句
原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改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判断句
原句是鱼之乐也。
译这是鱼的快乐。
原句子固非鱼也。
译你本来不是鱼。
原句我知之濠上也。
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及原文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外篇的《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扩展资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篇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先秦:佚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_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_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2_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是:这。
4固:固然;本来。
5全:完全,确定是。
6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7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篇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_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_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_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本来。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其,话题。
本:最初。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固:①固不知子
②子固非鱼也
之:①安知鱼之乐之: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
倒装句
原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改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判断句
原句是鱼之乐也。
译这是鱼的快乐。
原句子固非鱼也。
译你本来不是鱼。
原句我知之濠上也。
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问题批判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鉴赏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林深见鹿周一鸣惠子大结局没有在一起。
在剧中,张雅慧她代表了90后的恋爱观,那就是不被世俗的偏见所影响,遵循自己内心的情感。周一鸣和张雅慧相差了十几岁,但张雅慧根本不在乎周一鸣比她大一轮,也不在乎大众对他们两个的看法。
张雅慧是一个舞蹈演员,一直想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奈何她却没有多少功底,周一鸣为了帮助张雅慧的事业,也是投入了大量资金。两人关系也因此越来越好,眼看可能就到领证了。这时,周一鸣竟然冒出一个前妻,还有一个女儿。这让张雅慧感到不爽,于是主动离开。
殊不知,这个前妻是假的,她只是周一鸣小时候的玩伴,因为孩子从小没有父亲,加上现在孩子生病,为了满足孩子,所以才找周一鸣,假装孩子的父亲。周一鸣不但同意了,还陪孩子一起玩耍,也难怪张雅慧误会离开。
但后来,误会也是解开,与此同时,周一鸣在张雅慧的软磨硬泡下,开启了闪婚模式。不过,恋爱跟婚姻差别很大,两人的年龄差距、思想差距都很大,最终两人以离婚收场。而张雅慧经历过闪婚闪离后,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既然你问我鱼为什么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事先已经承认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而现在你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典故出处:《庄子·秋水》。
扩展资料:
庄惠之交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
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 天下》)(译: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
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
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
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 《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政治观点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庄子
-惠子
-鱼乐之辩
惠施
惠子(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惠施是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子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在魏。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
惠施在魏期间的突出政绩,一是“为魏惠王为法”,二是主谋齐、魏相王,三是主张齐、楚“偃兵”,倡言魏与齐、荆联合抗秦。其时张仪在魏,由此与惠施发生争论,惠施被逐至楚,不久转宋,与庄子相晤论学。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曾发生过著名的“濠梁之辩”。魏惠王死后,张仪被逐,惠施返魏。为魏使楚,与南方奇人黄缭论天地风雨雷霆之故。后又为伐齐存燕使赵。数年后惠施病逝,终年约七十三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是棋逢对手的挚友之间的一场有趣的对话,充满了思辨和幽默色彩。
那么你是喜欢庄子还是喜欢惠子呢?
两个人性格、主张完全不同。
庄子更重个人的感受 ,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以我之感情去观物,我快乐了便觉得眼前的鱼儿也是快乐的。从容的是庄子,却说是眼前的鱼, 这是有趣有心之人才会有的可爱之举 ,见其天性烂漫。不过最后偷梁换柱的诡辩之语却透着几分花言巧语的狡黠。
惠子则是一个务实求真的人 ,他的逻辑完全没有错误,岸边人的确不是水中鱼,又怎么说知道鱼的快乐呢?这样的人是真诚可靠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可是这抛出的第一句话明显的就有了抬杠之意,有点像是当今的钢铁直男。你正陶醉于眼前的春花秋月时,他却偏偏要跟你讲讲花的构造和月球的坑坑洼洼。 可靠却不够可爱。
个人而论,还是更喜欢庄子。身边有这样的人做朋友,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不过如果你恰好是惠子这样的人,不妨身边交一个庄子这样的朋友,会让你发现世界的美好。如果你本身就是庄子这样的人,也奉劝你找一个惠子这样的良友,可以时时怼怼你,不至于飘得太远。
所以庄子和惠子这两个主张不同,性格不同的人却成了挚友,以至于在惠子去世后,庄子感叹失去了对手,也失去了谈论的对象,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附上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