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女孩很久,表白多次被拒都未离开,但是得知她有男朋友后就再没有联系,也再未提过这个女生,正常吗?

追女孩很久,表白多次被拒都未离开,但是得知她有男朋友后就再没有联系,也再未提过这个女生,正常吗?,第1张

当然正常了。换做是你,去追求一个人,然后一直被拒绝,最后他和别人在一起了。你还会坚持嘛?好感度这种东西,是有持续时间的。

你认识一个陌生人,如果和他在一起了,你们必然会经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当然你们最终能不能在一起,能在一起多久,就是看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很多段感情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夭折的。

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你和一个人有好感,这个好感未必就是爱情,他也可能是友情的基础,甚至是大部分关系的基础。因为你只有和对方产生好感,你才会他成为朋友,同性之间也是这样。当好感度不断累积,我们会产生更多的情感,产生质变,比如更加坚固的友情,还会产生爱情这种东西。我们之间的情感羁绊也会发生质变,提升到新的等级。比如陌生人-朋友-好朋友-哥们(闺蜜)等等。而男女之间情感的提升,最终会提升到伴侣的等级,也就是夫妻。当然这当中也会分裂成各种各样不同的羁绊,比如不同年龄的“忘年之交”,比如战友之间的“生死之交”,甚至“同窗之情”,“两小无猜”等等等。

而能让我们持续不断产生好感度,进行积累,蜕变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羁绊,简单讲,就是付出,与回馈的不间断交流。包括朋友,包括情侣,甚至是亲人,同事等等,都是如此。

那好感度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就是双方彼此给予的,也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这么简单。除此之外,就是“自我发酵”,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好感度的自我发酵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好感度,需要不断地自我鼓励,自我幻想,自我肯定,甚至到后期,靠的是执着,偏激,不服输这样的情绪,到这个阶段,人自我发酵的已经不是好感度了,而是征服欲。

所以一个人很难通过自我发酵的模式,来持续不断的对一个人产生好感。除非对方会给你鼓励,或者希望。比如有的女生(很多女生),都会抱着不拒绝,但不接受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男生的动力源泉之一,这样他们能自我发酵出更多的好感度用在你身上。直到他们自己醒悟,“这样不值得”。

后来他们的试管婴儿并没有做,因为医生告诉他们女方的年纪很大,这样会有危险的。最终他们决定不冒这样的风险,就算是没有孩子,他们生活的也很幸福。

这个小伙子在27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64岁的女人。然后人的相遇还是很有缘分的,但是小伙子情感上出现了问题,非常的沮丧,想要从桥上跳下去,刚好这位64岁的女人路过,然后就发现了小伙子的异常,开始开导他。

小伙子听到这位64岁的大妈对他的开导,非常的温暖,也让他感受到了很久没有体验过的温暖,就这样她把自己的经历和这位大妈讲述了一下,大妈也非常的耐心,一直在不停地安慰他,就这样小伙子放弃了轻生的想法。

后来这位27岁的小伙子,有时间了以后,就会找64岁的大妈聊天,两个人每次聊天都非常的开心,时间长了之后,小伙子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位大妈,并且他开始像这位大妈表白了。

当时小伙子的表白给大妈吓坏了,虽然大妈是单身,然后也一直没有老伴,但是她自己的孙子都已经17岁了,所以对于这样的表白,她是拒绝的,可是小伙子一直非常的认真,不离不弃的,最终大妈被小伙子感动了,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就这样两个人终于走到一起了,可是大妈觉得这样对于小伙子是不公平的,也想要给小伙子生下一个孩子,所以当时他们就想要去做试管婴,可是到了医院之后,医生告诉他们,因为大妈的年纪大了,还有可能有危险。

而小伙子并不想让大妈出现风险,所以毅然决然的决定不要生孩子,两个人现在还在一起生活非常的幸福,而且小伙子对大妈是很照顾的,两个人一起度过了很多幸福的时光。

他们两个人现在也是生活的非常幸福,虽然当初因为年龄的问题,被大家所不看好甚至被质疑,但是他没有时间证明了,爱情是能够跨越一切的,有的时候大家总会去说门当户对,一定要跟年纪相仿的人去谈恋爱,但是事实上有的时候,感情根本没有这些界限。有的只是两个相爱的人,一片真心,互相扶持着一直往下走而已。

有一位66岁的老太,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奶奶辈的人,竟然和一名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选择走到了一起,甚至这名60多岁的老人愿意为了丈夫去做试管婴儿。最后丈夫因为担心自己妻子的身体难以承受,放弃了要孩子的想法,两个人就这样平淡地过着普通夫妻之间的日子。

一、60多岁的大妈遇到了轻生的小伙,于是对这名小伙子进行了开解

这位60多岁的大妈,有一天在河边看到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站在河边有轻生的迹象,于是热心的大妈就开始对小伙子进行开解,才得知这名小伙子是因为和女朋友之间因为彩礼的事情没有达成一致,于是姑娘拒绝了和这名小伙子结婚,才导致小伙子的内心十分的痛苦,生出了轻生的想法。

这位大妈于是对小伙子进行了耐心的沟通,让他放弃了轻生的想法,小伙子也从大妈的谈话中得到了开解,还和大妈留下了****。这一次不期而遇,是两个人认识的开始,为以后两个人走到一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大妈和小伙子经常聊天,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于是暗生情愫

因为加了****,在平时的日子里,小伙子和大妈两个人也会经常的聊天,大妈因为老伴早早的去世,儿女们也都成家了。大妈一直是一个人过,平常的生活也比较孤单。

小伙子因为和女朋友分手之后心里非常的落寞,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因为找了一个更加有钱的人,而不愿意嫁给自己,还因为彩礼的原因找理由和自己分手,于是对于花彩礼结婚这样的事情,内心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拒。

现在有这位善解人意的60多岁的大妈和自己聊天,能够互相理解对方,小伙子对于这位善良的大妈慢慢的开始迷恋。

当小伙子得知自己已经喜欢上这位救了自己的大妈之后,就开始向大妈表白。但是大妈吓了一跳,因为毕竟这个小伙子只是比自己的孙子大了七八岁而已,自己都可以快当他的奶奶了,两个人怎么可以在一起谈恋爱呢?

这名小伙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而且家庭条件非常的一般,于是小伙子争取到家里人的同意,才再次找到这位大妈的家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自己的妈妈同意自己找一个年龄大的女性交往。这位大妈本身对小伙子的憨厚老实已经有了很好的印象,现在看到对方的家里并不反对,于是也开始试着交往。

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都觉得彼此非常的不错,是适合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于是决定领证结婚,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婚姻一直维系的很好。

三、大妈做试管婴儿

60多岁的女性如果做试管婴儿,可能会有一定的几率能够成功怀孕,但是毕竟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孕育,所以丈夫已经和她讲明,自己不在意孩子,只在意和她在一起的时间。

两个人通过商量,最终决定放弃要孩子的想法。仍然只是二人世界,过着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日子,平时大妈会做一些手工售卖,而小伙子就打工赚钱,过着普通夫妻再普通不过的、幸福、平淡的日子。

现在距离他们结婚已经过去了三四年的时间,人们对于这一对夫妻的关注度已经没有当时的热度,看来他们的感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核,希望可以继续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写在最后

对于忘年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可能自己难以接受,但是对于这种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象却没有过多的排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可能就愿意和年长的人谈对象,觉得他们睿智,觉得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和他们在一起心里是比较踏实的。

也有些人更愿意找门当户对,有更多共同语言的,觉得这样的婚姻才是对等的。每个人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解不一样,只能说当事人如果觉得幸福,其他人也只能作为吃瓜群众吃一波瓜而已。

梁实秋与原配夫人美满的婚姻

原配夫人程季淑(1901年--1974年4月30日) ,祖籍安徽绩溪,1927年2月与梁实秋结婚。育有三女一子,长女梁文茜;次女(夭折);长子梁文骐;四女梁文蔷。

程季淑出身名门,她的祖父曾官至直隶省大名府知府,父亲是家中长子,在北京经营笔墨店。

1927年2月11日,学成回国的梁实秋与程季淑在北京南河沿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婚礼。

梁实秋夫妇

1921年秋天,梁实秋还在在清华读书,当时程季淑已从北京女高师毕业,在北京女子职业学校教书。她有个叫黄淑贞的同学,与梁家相识。黄淑贞觉得程季淑虽然比梁实秋年长两岁,按当年的风俗,还是相当般配的。于是她就到梁家为梁实秋提亲。梁实秋的父亲是个开明人士,觉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年轻人追求自由恋爱,家长最好不要包办,要给年轻人较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尽管如此,他还是让夫人和大女儿到程季淑家借故串门,相看了一次。她们相看的结果十分满意,随后他父亲就将程季淑的"八字"写在一个红纸条上,放在桌子上:"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

梁实秋周末回家时,无意间读到了这张红纸条,自然联想到这是家里在给他保媒。虽然这张红纸条只是提供了对方的基本情况,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梁实秋对此事并没有抵触情绪,而是充满着好奇与期待。过了些日子,黄淑贞约梁实秋和程季淑在女子职业学校见面。1921年冬,梁实秋与程季淑初次约会。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已深深为对方吸引,两人见面时,只谈了大约半个小时。程季淑不健谈,还有几分矜持,梁实秋很识趣,在恰到好处时,就约定下次在中央公园的四宜轩见面,程季淑欣然允诺。自此他俩多次约会都是在公园里,并且在公园里定下了终身。从此北平的一些优雅场所几乎都印下了两人的足迹。1923年梁实秋清华毕业后被送往美国留学。临别时,梁实秋约程季淑在劝业场的玉楼春就餐话别。1923年,梁实秋结束了8年的清华生活,按照学校的要求打点行李准备赴美留学。

梁实秋与程季淑约定三年后结婚,并且送给她一块手表,而程季淑则亲手为梁实秋绣了一个绢手帕,上面绣的是"平湖秋月图"。在美国期间,梁实秋朝思暮想地思念程季淑,没有等到拿到硕士学位就于1926年夏天回国了。

第二年初春梁实秋与程季淑在北京南河沿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婚礼。尽管程季淑学有专长,但在婚后她并没有外出工作,主要精力都放在相夫教子上。无论是梁实秋在上海、在青岛还是在北平,她都任劳任怨地照顾三个孩子和丈夫。特别是梁实秋到青岛大学担任了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之后,社会活动较多,程季淑就提醒他多钻研些业务,少涉足政治。起初梁实秋听不进去她的劝告,她就鼓励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变相地引导梁实秋多钻研业务。

1937年7月28日,北平陷落,梁实秋觉得自己早先的政论很可能招致灾祸,而且有朋友暗示他已经上了日军的"黑名单",上上之策是逃离北平。可岳母已是年老体衰,不堪奔波之苦。他和程季淑权衡几日,决定他一人先走,待局势稍缓,再作打算。1943年春天,程季淑的母亲病故,当她和孩子们带着大堆行李站在梁实秋面前时,程季淑时年43岁,眼角已见皱纹,耳旁已有白发。梁实秋既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热忱为国事奔走,又不忘著译耕耘,眉宇间也露沧桑。

1974年,美国西雅图,梁实秋和程季淑幸福地安度晚年,然而,4月30日,梁实秋和妻子到市场购物,临街的一个梯子突然倒下落在程季淑身上。她因伤势过重,离开人世。老伴的死,对梁实秋是个沉重打击,他写下了《槐园梦忆》一书,寄托对亡妻的悼念之情。最新版《槐园梦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

2、古稀突发忘年恋

续弦韩菁清(1931-1994),生于1931年10月,父亲是一位巨贾,后移居上海。7岁时,她便在上海的儿童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14岁荣登"歌星皇后"宝座,成为上海滩光彩夺目的新星。1949年,韩菁清随父去了香港。她自编、自演、自唱、自己制片的《我的爱人就是你》使她获得了金马奖的优秀演员奖。

梁实秋与韩菁清的恋情缘起于一次偶然的邂逅。梁实秋的夫人程季淑意外辞世后,他将怀着极度悲伤心情写的《槐园梦忆》一书,交给台北的远东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这家出版公司的老板浦家麟先生借故邀请他到台北校对书稿,其实是想让他回台北散散心,以便从爱妻逝世的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在1974年11月3日梁实秋飞回台北,朋友们将他安排在华美大厦下榻。

 11月27日这天早上,远东图书出版公司刚开门,台北“立法委员”谢仁钊就与台湾有名的歌星韩菁清来到书店。原来韩菁清是谢仁钊的干女儿,她有本《远东英汉大词典》,谢仁钊有时借来用。韩菁清与他开玩笑说:“你怎么不自己买一本?”谢仁钊说:“我还用卖?不信,我可以跟老板要一本来。”于是他们就约好这一天来到远东图书出版公司。老板浦家麟是谢仁钊相交多年的老朋友,谢仁钊提出他需要一本《远东英汉大词典》。浦家麟老板毫不迟疑地将沉甸甸的一本精装的《远东英汉大词典》交给谢仁钊。谢仁钊与梁实秋也是朋友,接过大词典时,不胜感慨地说:“我与这个老朋友已经好多年没有见面了!”这时浦家麟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说:“他就在台北,是我请他来的。”于是谢仁钊就带着他的义女韩菁清来到华美大厦拜会梁实秋。

 谢仁钊见到梁实秋十分热情,寒暄过后,就邀请他到附近的统一饭店喝咖啡。他们多年不见,谈资很丰富,韩菁清插不上话,只有旁听的份儿。恰在此时,谢仁钊的另一个朋友来喝咖啡,健谈的谢仁钊又拉着这位朋友坐下,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时被冷落的梁实秋和韩菁清自然就有了说话的机会。梁实秋问她叫什么名字?韩菁清告诉他叫“韩菁清”。梁实秋说:“这个名字怎么这么拗口呢?是谁给你取的?”韩菁清说:“是我自己取得,《诗经·唐风·烟杜》里有一句‘其叶菁菁’,我便取了“菁菁”作艺名,后来发现很多艺人都用,我就改成了菁清。”

 不知怎的,韩菁清与梁实秋接上话茬后,总觉得有什么要倾诉。她就像决了堤河水一样,将自己的身世一无遗漏地告诉给梁实秋。她告诉梁实秋,她祖籍湖北黄陂,父亲在上海经商,她是1931年出生在上海。7岁时,她在上海儿童歌唱比赛中夺得一等奖,14岁时就成为上海滩众人注目的歌星。1949年,她随父迁居香港,出演了**《樱花处处开》。她回到台湾后,自编、自演、自唱、自己制片的**《我的爱人就是你》,还获得了金马奖的优秀演员奖。后来,由于皮肤对油彩过敏,退出影坛。如今已经43岁,正在电视导演班进修,想导几部电视剧,以便摆脱婚恋失败的苦恼。在不长的时间里,韩菁清将自己的情况介绍了这么多,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

与她相比,梁实秋一往无前,攻势甚猛。自相识的第六天开始,像做功课一样,梁实秋每天一信,当面递到她手上。面对她的犹豫,他写道:"不要说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着跳下去。"梁实秋炽热的爱情火焰,终于化开了韩菁清所有的理智关隘。那段日子,他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满面红光,精神抖擞,丧妻的抑郁一扫而光。

 自此以后,梁实秋开始失眠了,他的脑际总是萦绕着韩菁清的影子。每到晚上十点多钟韩菁清进修班下课的时间,他就到电视台门口等她。韩菁清已经意识到梁实秋的用意,在一次会面时,韩菁清对他说:“我给你当个红娘吧!”不料梁实秋却脱口而出:“我爱红娘。”两个人的心里秘密已被点破,韩菁清第二天就给梁实秋写了封委婉的“打退堂鼓”的信,可是梁实秋却立即发起了进攻,直接表白了自己对韩菁清的爱。此后,梁实秋每天给她写一封信,谈爱情,谈家庭,谈事业,并且还经常聚会,吃饭,逛公园,他们都陷入了爱的漩涡。但是,韩菁清的思想也是有矛盾的,使她对梁实秋的爱犹豫不决。因为毕竟梁实秋比她年长28岁,而且听力不好,还患着糖尿病。最终还是梁实秋的一片热诚冰释了她心头的疑团,这样,她的感情就自然地与梁实秋溶汇在一起了。

 1975年1月7日梁实秋回美国处理妻子索赔事宜。在此以前梁实秋给女儿写信时就提到过韩菁清,但女儿一直没有表态。这次梁实秋回来又详细地介绍了韩菁清的情况,得到女儿的理解,这又为他与韩菁清的恋情发展起到了助力作用。在这个阶段韩菁清也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但这并没有让韩菁清气馁和退却,反而更加燃起对梁实秋的爱火。在梁实秋飞回美国的日子里,他说:"亲亲,我的心已经乱了,离愁已开始威胁我,上天不仁,残酷乃尔!"而独守闺房的韩菁清则写道:"秋:你走了,好像全台北的人都跟着你走了,我的家是一个空虚的家,这个城市也好冷落!"

 

自从相识,梁实秋每天都与韩菁清在一起,或者谈文学艺术,或者道国事家常,或者一起吃饭、散步……梁实秋率先向韩菁清表白心意,经历过爱情的风风雨雨,爱情于她,是个甜蜜且又痛苦的字眼。然而,她已过了满脑子幻想的年龄,横亘在她面前的最大障碍,是梁实秋已71岁了。她明白爱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可他已到了古稀之年,戴着助听器才能听到声音,又患了严重的糖尿病……

梁韩之恋在梁实秋返美之后,突然成为台湾岛的"新闻风暴"。《教授与影星黄昏之恋》……类似的新闻标题在大小报纸上频频出现。矛头首先指向韩菁清。韩**年轻美丽,为何允嫁七十多岁老翁图名还是图财多数文章都认为让韩菁清这样一个演艺圈中的人嫁给一个"国宝级"大师,是对梁实秋的亵渎。而他的一大批已经有相当高社会地位的学生,竟然打着"护师团"的旗号,反对梁韩之恋。

对梁实秋来说,这是一份与生命相关的爱情。他说:"我像是一枝奄奄无生气的树干,插在一棵健壮的树身上,顿时生气蓬勃地滋生树叶,说不定还要开花结果。小娃,你给了我新的生命。你知道么你知道么……我过去偏爱的色彩是忧郁的,你为我拨云雾见青天,你使我的眼睛睁开了,看见了人世间的绚烂色彩。"

梁实秋不满足于纸短情长的情书。他拿出一生办报纸副刊的本事,给他"最最亲爱的小娃"办了一份《清秋副刊》,把每天读报得来的时事趣事,抄写下来专为他的小娃一人阅览消遣。

1975年3月29日,梁实秋提着一皮箱韩菁清写给他的书信,飞回台湾。这对“相识五个月,相思六十天”忘年鸳鸯终于在这一年的5月9日举行了婚礼。此后他们相携相伴地度过了12年的恩爱生活。

婚礼那天,梁实秋竟比新娘子还光彩照人。他的礼服是韩菁清选的,是一身玫瑰色的西装,配着一条橘**的花领带,胸前插着一束康乃馨,手上戴着韩菁清送他的戒指。梁实秋不拘俗套,自兼司仪,站在大红喜字前宣布婚礼开始,然后又自读结婚证书,随后在宾客们的欢笑声中,献上新郎致词。

1975年5月9日,她与鳏居的梁实秋结婚,洞房在她家。步入洞房时,梁实秋近视,又不熟悉环境,不小心头撞在墙上,她一把把他抱了起来。梁实秋笑她是"举人"(把他"举"起来),她笑他是"进士"(近视)、"状元"(撞垣)。

晚年梁实秋耳聋加上又犯有糖尿病,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她悉心照顾着他的起居,为了给他提供更安稳的环境,趁他飞回美国与女儿小住的空当五年间竟搬家三次。她每晚下厨为他煲汤;她搀扶着他从一条小巷穿行于另一条小巷;他们在家养猫,权当是他们的孩子,共同地爱。

偶尔有争吵,大多因他误食有害健康,于是她大吵大闹,生气时跑进洗手间,他则在门外唱起那首他们平时常唱的歌《总有一天等到你》,不一会又压低嗓子装出悲痛欲绝的音调唱起那首《情人的眼泪》,直到她弯身笑着走出那扇门,直至两人一起欢快地笑出眼泪---他们爱的细节呈现着大片葱绿,并非秋黄。

北平(11)远东(2)台北(1)

因为他有人生的阅历,而且他是一个比较稳重的人,当有个不是很熟悉的人突然表白,自然会先保持距离而且你们如果交往毕竟要面对很多方面的压力

最主要的,为什么你认为你向他表白他就应该直接答应呢,你们都还没有感情基础,互相也都不了解,如果就这么答应的话,那他反而是一个不深思熟虑,不可靠的人

现在他被你感动,但还是在考察你的态度和品性,毕竟忘年恋爱要承受非常多的压力和非议,你确定自己有准备接受可能存在的一切么

如果你认为你想好了,那就和他好好的谈一次,开诚布公的谈,把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好好说清楚,尤其建议你虚心的多听听对方的分析和判断毕竟你还年轻,经验不够经过这样的了解和畅谈,有利于你们对未来可能面对的一切加深了解

起因是,杜星霖在自家豪宅外的草坪上翩翩起舞,张纪中半蹲下来为老婆拍视频,既炫了富,最重要的是秀了恩爱。杜星霖穿着这身衣服,小腹隆起的非常明显,还被网友猜测说是不是怀上了三胎。

张纪中秀恩爱的频率确实挺高的,而且他们两口子在某博,某音,某书上都在秀恩爱,拍照片,短视频,各种方式晒幸福。张纪中也非常配合小娇妻,两个人结婚三年,年龄相差31岁,育有两个孩子,比人家刚刚热恋的小情侣还要高调,恨不得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两口子有多么的幸福。

张纪中和夫人下棋,还故意输给对方,逗得杜星霖哈哈大笑。别看张纪中已经快70岁,体力和精力确实不错,脑力更是不逊色于年轻人,张纪中还故意输给自己老婆,才能让妻子哈哈大笑,还是真会哄人。

张纪中在这边秀恩爱,杜星霖在那边秀恩爱,两口子轰炸式的秀恩爱,真是令人狗粮吃的饱饱的。他们两口子早在三年前就结婚了,不过那时候人们总是猜测他们二人已婚,还说杜星霖是张纪中的助理,自从杜星霖生完二胎,凑成“好”字,张纪中才真正给了杜星霖名分。

动态中,杜星霖挽着长发,身穿浅色旗袍,举手投足都充满着优雅范儿。当时的她正在剥橘子,而张导则从身后悄悄端着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给爱妻送惊喜。看到自家老公的心意后,杜星霖也露出了一脸欣喜,幸福满溢。

杜星霖开心用手指蘸一点蛋糕送入口中,随后更是往自家老公的鼻尖上涂抹蛋糕,夫妻俩浓情蜜意,当真是甜蜜爆棚了。真是没想到,作为饱受争议“忘年恋”的二人,不仅没有受到外界的流言蜚语影响,反而还愈发恩爱,心态确实很不错了。

张纪中则抱着一束粉色捧花从另一边缓缓走来,一头标志性的中长白发和白胡子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银光。他也身穿一件白色唐装,与妻子的白裙十分相配。只见他缓步走向妻子,向她招了招手把手里的花束递给了妻子。而杜星霖则低头细细地闻了闻花,露出幸福的笑容。张纪中也一脸宠溺地看着妻子,两人执手相看,氛围和谐温馨。

张纪中给视频配文时还引用了金庸先生的话,表示“浪漫就是不寻常的事,在水中看月亮就比在家里看更浪漫。”看得出张纪中骨子里也是个浪漫主义者。他在评论区留言“世界上没有小龙女,却有小龙女的爱情。”这是在表白自己和妻子的感情就如小龙女和杨过的爱情那样至死不渝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56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20
下一篇2024-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