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背景资料

花木兰背景资料,第1张

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末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只要给女子一个机会,就会做得比男生好!

1 卢文伟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为北方豪族父敞,过继伯父假为儿子文伟少时为孤儿,有志向,读了很多的经史书籍,喜好交游,年轻时便得乡里敬重州郡辟举为主簿年三十八,才被举为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劝说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得其利其修整之工,裴俊一并委托给了文伟文伟善于营理,加之巧使私力,使贫寒之家,很快富足起来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这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留文伟为行台郎中当北方快要动乱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被杜洛周俘虏洛周败,投奔葛荣,葛荣败,回到故家韩楼盘踞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行范阳郡事与士卒同甘共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使得人人感悦,就这样防守了两年尔朱荣派出将领侯深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尔朱荣被诛杀,文伟知道侯深不可靠,就引诱他出外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进来,深无城镇守,只得前往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文伟行瀛州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将领侯深打败文伟弃州,逃归本郡,仍然同高乾邕兄弟互为影响适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便派其子怀道奉表陈诚,高祖高兴地收纳了他们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此时安州没有宾服朝廷,文伟还是留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乘机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兆还是让他做刺史文伟不能入州,便将郡所升格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命令文伟行东雍州事,又转行青州事 文伟轻财,爱交宾客,善于抚安,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有受纳,但吏民还能承担经营资财,常感不足,致财积蓄,承候宠要,馈送不绝兴和三年(541)死在州刺史位上,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孝威 子恭道,宽厚温良,颇有文才本州辟举为主簿李崇北征,任命为开府墨曹参军自从文伟占据范阳,多次经受寇贼之乱,也多亏了恭道时常协助父亲进行防守七兵尚书郭秀一向与恭道关系密切,他有地位后,不断地向朝廷推荐,高祖也因此听到了他恭道的名字天平初,特拜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政仁惠比父亲文伟早死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号定 恭道子询祖,袭祖父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丽,为后辈之俊举秀才入京师李祖勋曾设宴款待文士,显祖打发小黄门送书给祖勋之母说:“蠕蠕已被我们打败,为什么没有看到你们家的贺表?”使者站立一旁等候着诸位宾客都作起表来,只一会功夫,祖询就写成了后来有次朝廷大量地拜官迁除,一天之中就要很多的任官诏令询祖站在东止车门外边,为二十多人作表,文不加点,辞文通畅 询祖初次袭爵为大夏男,有位高德朝士对他说:“大夏初成”询祖应声回答:“暂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任筑长城子使询祖自认为有才,心怀不满,于是毁容改装,像贱役一样,去见杨忄音忄音说:“故旧都有合适的安排,惟有大夏未加处理”询祖高声说:“是谁的过失?”来到役所,作《筑长城赋》,其中有:“板是紫柏,杵为木瓜,为何有此材而有此用?草青青而繁茂,满山遍地都是,如让十步而有一芳,我为什么要辞别那荆棘?”邢邵曾开玩笑地说:“你是少年才学富盛,生角的动物是不长上齿的,我以为你不会长寿的”回答说:“询祖初闻此言,实在恐惧战惊,看到您老人家白发苍苍,才稍稍有些安心”邵极其看重他的敏捷由于他能言善辩,所以好臧否评价人物,曾对人说:“昨天东方欲晓之时,我走过和氏的门外,已经看见二陆两源,像槐柳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大概指的是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等人邢邵高度赞誉卢思道,认为询祖赶不上询祖说:“看到不能高飞的鸟儿借助羽毛,知道能升云天的鸟儿被剪除了翅膀”毁谤每天都有,时论都鄙薄他的为人长广太守邢子广看了二卢说:“询祖想效法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一改往日脾气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于官有文集十卷,后来都散失了询祖曾为赵郡王之妃郑氏制作挽歌辞,第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格轻率,喜好饮酒,却极有追求因父守范阳的功劳,赐出身为员外散骑侍郎文伟派他带着奏启拜访高祖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王叔向朝廷推荐行平州事,又召征到高祖的霸府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参预了举义,高祖待他们极好出任乌苏镇城都督,死于任上 怀道弟宗道,性情粗鲁,讲义气历职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事曾在晋阳置酒设宴,引来满坐宾客中书舍人马士达看着那位弹箜篌的女妓说:“手十分纤细”宗道便将此婢送给了士达,士达坚决不收,宗道就下令家人假意要将她的手臂砍下,士达无可奈何,也就接受了宗道准备动身前往营。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

1。

D2。C3。

A4。D5。

(1)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共4分,每错划、漏划1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 从前雍丘县以盗贼多为苦,但是不曾抓到过盗贼,当时的人没有谁明白其中的缘故。 苦:苦于、以……为苦,为……苦恼,1分;莫:没有谁,1分,故:缘故,1分。

②去年辽主正在吃饭,听说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两次称好。 方:正,1分;中国:中原,1分;再:两次,1分。

解析1。座:因…犯罪2。

C项都是代词,什么; A项,与“为”呼应表被动/“所” 动词构成名词结构; B项,代词,他的/副词,难道;D项,介词,从/介词,把3。 题干句省介词“于”,A项省介词“于”,省主语; B省主语和宾语 C省主语和宾语 D省主语4。

“徽宗”应为“高宗”。5。

略文言文翻译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 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

考中进士等级。做雍丘县县令时,管理下级如同使科学家们对相关问题进行另辟蹊径的研究。

(2分)捆扎湿物(那样急切严厉),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轻柔细心)。 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

从前雍丘县苦于盗贼多,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当时的人没有谁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靠岸过夜的),就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如果是)奔赴京城的船只,就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也没有偷盗现象)。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见,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拔为左正言。

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听用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期窃取朝廷大权,欺骗国君,流毒百官,趁先帝突然去世,就表现出篡权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 假使他的计谋得以实行,将在什么地方安置陛下与皇太后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么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

我听北方(指辽国)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说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两次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的辽国,也没有人不认为该杀的。

”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的疏有一百零八份。

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里告诫他把沉默作为原则。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章弹劾曾布。

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他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后来)崇宁年间,因犯结党的罪,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配到通州。

他又被蔡卞陷害,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

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送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辜负朝廷,也应当从此诀别。

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直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 朝廷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

淳熙年中,朝廷赐予他“忠敏”的谥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

答案小题1B小题2B 答案解析小题1A项,①是说自幼矫然不群;C项,①表现其处逆不惊;D项,①表现他不相信好人会受冤屈;②表现他整顿纲舟。

小题2B项,任伯雨提升为左正言时,上书徽宗。[参考译文]任伯雨字德翁,是眉州眉山人。

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中进士后,做雍丘县县令,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周到细心)。

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为盗贼多而苦恼,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前往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采纳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

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把陛下与皇太后放到什么地方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我听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到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接连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

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也无不认为此人该杀的。 ”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

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疏108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告诫他少说或不说是根本。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奏疏弹劾曾布。

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 (后来)崇宁年间官员结党的事发生了,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送通州。

又被蔡卞陷害,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用匿名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传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应当从此诀别。

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直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淳熙年,赐谥号忠敏。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木先生传清

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C小题1(1)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2)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小题1海瑞历两京左、右通政。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海瑞历任南京,北京左、右通政。

下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离官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

答案解析小题1应为“做客、客居”。小题1③不是直接表现,⑤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

小题1“矛盾性格”有误。 小题1(1)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恒”译对1分,倒装句译对1分。

(2)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倚” 译对1分,判断句译对1分。小题1断句一处0。

5分,翻译3分。参考译文(一)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

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 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

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

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

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

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

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 ”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

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

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

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 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

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6B7C8D9(1)卢钧替他们买健壮的马,大抵三年一换,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马匹疲乏的事。

(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每点1分)(2)对孤女幼子,替他们办婚嫁之事,用自己的钱粮(俸禄)资助他们,共帮助有几百家。

(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办婚嫁之事;以,用;奉禀,钱粮、俸禄。每点1分)(3)失志以后,因而内心埋怨,多次推脱有病不做事情。

(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每点1分) 6(骄,骄横、放纵)7(第①句说卢钧办事公正认真;第④句写反叛者的悔悟道歉;第⑤句说的是卢钧失意时的举动。)

8(“只接受在京城的‘太保’一职”有误,“致仕”指的是官员退休。9(1)(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

每点1分(2)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办婚嫁之事;以,用;奉禀,钱粮、俸禄。每点1分)(3)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

每点1分 。

6 初中文言文王守一的翻译及习题答案

王守一

唐朝贞观初年,洛阳城有个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称是终南山人,经常背着个大壶卖药,有人求他买药买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赶着没病的人送给他药,这人十天后必定染上重病。有个叫柳信的,祖祖辈辈住在洛阳,他家有万贯财产,却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成年后,忽然在眉头生出个肉块。多次让人治疗,肉块也不能除掉,听说有这么个王守一,他便亲自登门祈求,请到家里后,便叫出儿子让他看。王守一先点上香,叫人摆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么一样,然后才从药壶里取出一丸药。用嘴嚼一嚼摊敷在肉块上,又叫摆上酒肉筵席。不多时,肉块破了,有一条小蛇露出来掉在地上,长约五寸,五彩斑斓,渐渐长到一丈左右长。王守一把筵席上摆的酒喝光了,对着蛇呵叱一声,那条蛇便腾空跃起,顿见云露缭绕天色昏暗。王守一忻然自得地骑着蛇飞去,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破格提拔。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7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8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瓦尔人即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柔然,《魏书》、《北史》均称为“蠕蠕”。据《魏书》记载,“柔然”为其自号,“蠕蠕”是北魏太武帝因为打仗缺乏头脑,而且像虫子一般,故改其号称之。《草原帝国》一书引自拜占庭家西摩卡塔的区分法,把柔然人称为真阿瓦尔人,居于少数;瓦尔部和昆尼部称为假阿瓦尔人。

至560年前后,阿瓦尔人的版图已经从伏尔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尔汗把他的篷车驻扎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安特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文德人);向西进入日耳曼地区,最后在图林根的一次大战中被克洛维的孙子、法兰克王西格伯特打败(562年)。阿瓦尔人遂向黑海撤退。

至六世纪末,阿瓦尔人的势力范围南起亚得里亚海,北至波希尼亚,东临喀尔巴阡,西及阿尔卑斯。还是征服了原先住在这里的众多斯拉夫部落。即使在全盛时期,阿瓦尔军队的规模也只有五万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了依附的匈奴人和巴尔干人。作战时,总让被征服的民族组成的步兵(主要是斯拉夫人)站在前列,而阿瓦尔骑兵作为决定性的打击力量放在中央。他们带来的军事革新很快就被采用,体现在拜占庭重骑兵的装备上。阿瓦尔人的贡献是木框、皮面的马鞍,马镫,以及用多层薄铜片穿制的护喉。据认为,马镫是阿瓦尔人带入欧洲的最重要的革新,极大的增强了骑兵的马上格斗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坐骑,可以在马上站起来;并且将双手解放出来,不用像以前那样紧紧的抓着缰绳,可以装备更大更重型的防盾。

对阿瓦尔人最后的一记重击来自于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791年8月,他为反击阿瓦尔人三年前的侵寇,亲自进军阿瓦尔汗国,一直打到多瑙河和拉布河的合流处。但没有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饱经灾难之后,阿瓦尔人已无力使自己免受来自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的双重压力了。查理曼统治末期,在他的许可下,阿瓦尔人由可汗帖奥朵勒率领放弃了多瑙河北岸,迁往卡农图姆和沙巴里亚之间的班诺尼亚西部。多瑙河东部落入了保加利亚手中,它包括匈牙利南部、瓦拉几亚和巴尔干山以北的保加利亚。西部地区先建立斯拉夫人和巴伐利亚的殖民地,九世纪后期这里兴起了斯拉夫人建立的大摩拉维亚国,它包括从波希米亚到班诺尼亚之间地区。九世纪末马札尔人从东方来到阿瓦尔人的故地,成为又一个新的“阿瓦尔人”。但昔日强盛一时的阿瓦尔人已无踪可寻,只成为了一个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名词。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

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B小题4(1)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2)等到苏峻谋反,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答案解析小题1交换小题2③是王导为郭文提的居所,④是郭文对外物的淡然,⑤是郭文的推脱之词小题3原文说是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小题4(1)“穷”“为。

所”“顾”各1分,大意对2分。

(2)“及”“全”“异”各1分,大意对2分。参考译文: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

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

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 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

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

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交换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

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

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 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

郭文说:“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

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之色。

余杭令顾飏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带着他一起回来。顾飏认为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熟皮制成的皮袄一件,郭文没有要,辞别了他们,回到了山中。

顾飏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郭文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烂在了小屋中,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

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麇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

温峤曾经问郭文说:“人人都有亲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郭文说:“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所以只好这样。 ”又问他说:“饿了就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郭文说:“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望。”

又问他:“先生—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郭文说:“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有什么两样。 ”又问他:“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郭文说:“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

又问他:“如果社会不安宁,人们也不得安身。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郭文说:“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

”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

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没有出来过。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有同意。

后来逃跑了,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

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2 卢文伟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为北方豪族父敞,过继伯父假为儿子文伟少时为孤儿,有志向,读了很多的经史书籍,喜好交游,年轻时便得乡里敬重州郡辟举为主簿年三十八,才被举为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劝说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得其利其修整之工,裴俊一并委托给了文伟文伟善于营理,加之巧使私力,使贫寒之家,很快富足起来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这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留文伟为行台郎中当北方快要动乱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被杜洛周俘虏洛周败,投奔葛荣,葛荣败,回到故家韩楼盘踞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行范阳郡事与士卒同甘共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使得人人感悦,就这样防守了两年尔朱荣派出将领侯深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尔朱荣被诛杀,文伟知道侯深不可靠,就引诱他出外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进来,深无城镇守,只得前往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文伟行瀛州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将领侯深打败文伟弃州,逃归本郡,仍然同高乾邕兄弟互为影响适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便派其子怀道奉表陈诚,高祖高兴地收纳了他们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此时安州没有宾服朝廷,文伟还是留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乘机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兆还是让他做刺史文伟不能入州,便将郡所升格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命令文伟行东雍州事,又转行青州事 文伟轻财,爱交宾客,善于抚安,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有受纳,但吏民还能承担经营资财,常感不足,致财积蓄,承候宠要,馈送不绝兴和三年(541)死在州刺史位上,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孝威 子恭道,宽厚温良,颇有文才本州辟举为主簿李崇北征,任命为开府墨曹参军自从文伟占据范阳,多次经受寇贼之乱,也多亏了恭道时常协助父亲进行防守七兵尚书郭秀一向与恭道关系密切,他有地位后,不断地向朝廷推荐,高祖也因此听到了他恭道的名字天平初,特拜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政仁惠比父亲文伟早死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号定 恭道子询祖,袭祖父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丽,为后辈之俊举秀才入京师李祖勋曾设宴款待文士,显祖打发小黄门送书给祖勋之母说:“蠕蠕已被我们打败,为什么没有看到你们家的贺表?”使者站立一旁等候着诸位宾客都作起表来,只一会功夫,祖询就写成了后来有次朝廷大量地拜官迁除,一天之中就要很多的任官诏令询祖站在东止车门外边,为二十多人作表,文不加点,辞文通畅 询祖初次袭爵为大夏男,有位高德朝士对他说:“大夏初成”询祖应声回答:“暂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任筑长城子使询祖自认为有才,心怀不满,于是毁容改装,像贱役一样,去见杨忄音忄音说:“故旧都有合适的安排,惟有大夏未加处理”询祖高声说:“是谁的过失?”来到役所,作《筑长城赋》,其中有:“板是紫柏,杵为木瓜,为何有此材而有此用?草青青而繁茂,满山遍地都是,如让十步而有一芳,我为什么要辞别那荆棘?”邢邵曾开玩笑地说:“你是少年才学富盛,生角的动物是不长上齿的,我以为你不会长寿的”回答说:“询祖初闻此言,实在恐惧战惊,看到您老人家白发苍苍,才稍稍有些安心”邵极其看重他的敏捷由于他能言善辩,所以好臧否评价人物,曾对人说:“昨天东方欲晓之时,我走过和氏的门外,已经看见二陆两源,像槐柳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大概指的是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等人邢邵高度赞誉卢思道,认为询祖赶不上询祖说:“看到不能高飞的鸟儿借助羽毛,知道能升云天的鸟儿被剪除了翅膀”毁谤每天都有,时论都鄙薄他的为人长广太守邢子广看了二卢说:“询祖想效法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一改往日脾气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于官有文集十卷,后来都散失了询祖曾为赵郡王之妃郑氏制作挽歌辞,第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格轻率,喜好饮酒,却极有追求因父守范阳的功劳,赐出身为员外散骑侍郎文伟派他带着奏启拜访高祖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王叔向朝廷推荐行平州事,又召征到高祖的霸府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参预了举义,高祖待他们极好出任乌苏镇城都督,死于任上 怀道弟宗道,性情粗鲁,讲义气历职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事曾在晋阳置酒设宴,引来满坐宾客中书舍人马士达看着那位弹箜篌的女妓说:“手十分纤细”宗道便将此婢送给了士达,士达坚决不收,宗道就下令家人假意要将她的手臂砍下,士达无可奈何,也就接受了宗道准备动身前往营。

3 郭丹字少卿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

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

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

大司马严尤请丹,辞病不就。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

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刘秀),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尽哀。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

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

敕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十三年,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

转使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永平三年,代李䜣为司徒。

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相善。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据,策免。

五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七。

4 文言文《举尔所知》的练习题答案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宫廷卫戍部队的将领叫虎贲中郎将,主管虎贲郎。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怎么样去识别优秀人才并把他们提拔上来,孔子便说了上面这句话。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c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d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既( ) (2)寻( )

11许允做吏部郎时用人的准则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再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许允这种用人准则。(3分)

12从魏明帝在处理许允事件上,你能否说说他是怎样的人,对我们又有何启迪呢?(3分)

答案:9、c

10、(1)已经 (2)不久

11、举尔所知(1分) 任人唯贤,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并不寻私,这种做法是很可取的。(2分,意思大体相同即可)

12、魏明帝是一个知错能改/能辨清是非的人(1分),生活中我们也应知错能改,有原则地处事,不为面子虚荣心而做出错误的事情。(2分,意思大体相同即可)

5 宋史吕祖谦传文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

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

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

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

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

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

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

越三年,除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以修撰李焘荐,重修《徽宗实录》。

书成进秩。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

先是,书肆有书曰《圣宋文海》,孝宗命临安府校正刊行。学士周必大言《文海》去取差谬,恐难传后,盍委馆职铨择,以成一代之书。

孝宗以命祖谦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

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

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遂断自中兴以前,崇雅黜浮,类为百五十卷,上之,赐名《皇朝文鉴》。

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

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

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祐观。

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

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文言文阅读答案吕祖谦字伯恭。

自其祖始居婺州。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

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选自《宋史·吕祖谦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日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B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日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C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日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D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日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荫补:指由于祖辈、父辈的地位使得子孙在入学、人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B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召试:指皇帝召见没有官职或官职低微的人进京,通过面试最终确定其在京城为官的资格。D草制:草拟制书,“制”指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吕祖谦知识渊博,受人尊崇。吕祖谦先中进士,后中博学宏词科。

他在服母丧期间,当时许多名士、学子都前去向他求教、问学。B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

吕祖谦曾读过陆九渊的文章,并且十分喜欢,后来他负责礼部考试时看到一份答卷说是陆九渊所写,后来证明确如其言。C吕祖谦编写书籍,注重扬弃。

吕祖谦接受皇帝命令修订《圣宋文海》时,注重选取雅致的文章、删除浮夸的文字,把原书内容分门别类编为一百五十卷。D吕祖谦注重修养,宽恕旁人,吕祖谦小时候性格急躁,后读到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后,忽然感觉到平时的急躁情绪很不好,就宽恕了之前的仇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5分)(2)馆阁之职,文史为先。

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5分)参考答案:10、D11、C C项“通过面试最终确定其在京城为官的资格”错误,“召试”指皇帝通过面试选拔官吏,不是确定在京城为官的资格。

12、D “就宽恕了之前的仇人”错误,原文有“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意思是忽然感觉平时的愤怒之情都没有了。13 (1) 在此之前,被召试的人大多很早就到学士院打听题目,唯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他写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

(采分点:“先是”“不然”各1分,语句通顺3分)(2) 馆阁的职位,熟知文史的人当先选用。吕祖谦呈上来的他编写的书,取舍精当,有益治国,因此特别受朕的器重,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

(采分点:“为先”“命词”各1分,语句通顺3分)。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松树的风格》 陶铸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1959年1月中旬于虎门

《荔枝蜜》 杨朔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那蜜蜂忘记早晚,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蜜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进“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是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韵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荷叶 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撅竖的解释

亦作“ 撅竖 ”。犹暴发。 《魏书·崔浩传》 :“ 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 ,背德於 姚兴 ,撅竖 小人 ,无大 经略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 为人 所吞食耳。” 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词语分解

撅的解释 撅 ē 翘起:撅嘴。撅尾巴。小辫撅着。 折断:把竹竿撅折()了。 撅 é 〔撅竖〕 眼光 浅,才识短,如“撅撅小人,无大经略”。 古同“掘”,控掘。 部首 :扌; 竖的解释 竖 ù 见“竖”。 部首: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55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9
下一篇2024-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