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有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以及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等重要景点。四姑娘山在藏语中又叫斯古拉神山,是护卫山神的意思。我们此行要去的大姑娘山,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最南边位置,海拔5025米,4000米以下多为高山草甸,低处有灌木森林,野花遍地,随处可见牧民放养的牦牛与马, 4000米以上则寸草不生,乱石如削,坚硬无比。山顶终年有少量积雪,有时山上积雪可以过膝。
行程计划:
D1 上班---嘉兴---萧山机场---成都
D2 成都---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卧龙国家大熊猫保护繁殖基地---路经猫鼻梁(四姑娘山最佳拍摄点),晚上入住四姑娘镇(也称为日隆镇)
D3 四姑娘山镇---长坪沟,适应一天海拔D4四姑娘山镇---大峰登山大本营D5大峰大本营---登顶---海子沟景区大门---成都
四川阿坝是浙江省对口支援地区,登四姑娘大峰雪山算是医院员工自己组团的疗休养之旅。我们参加的是嘉兴最早成立的山之道户外旅行社,本次登山由最富经验的冷山领队带领。4月9日四姑娘登山群正式建立,羽Z四朵花一起报名,淡定说是我们拉她去的,好吧小青第一,美美第二,我第三,她就算被捆绑的第四个。
原本打算4月17日出发,后因种种情况改至5月15日,据说还便宜1000多元钱。但去过的同事说最好是7月去四姑娘山,那时的气候更适合登山,或者说更易登顶成功。4月15日付费6000元,4月17日机票买好、酒店定好,确定5月14日晚上8:25由杭州萧山机场出发至成都双流机场,19日中午12:10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返回杭州萧山机场(后延误至12:40)。
4月17日晚上被告知需要一系列登山装备,什么登山鞋登山杖登山包、冲锋衣羽绒衣抓绒衣、雪套冰爪头灯、护膝手套墨镜、驼包帽子水壶,等等等等,除了少数个别正好有的,其他都需要一一采购,从此开启纠结和零乱模式,医院疗休养变成了疯狂购买装备的万元豪华折腾驴。
4月24日,在登山群里纷纷购买装备的气氛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焦虑,终于与小青相约也去了土人户外专卖店,买了保暖衣裤一套,软壳防风裤一条。
5月2日,再去土人户外专卖店买了登山鞋一双,淘宝上买了雪套,回家找出了冲锋衣、头灯、墨镜等。此后,每天纠结还需要买什么吗?现在准备的物品能用吗够用吗?要不要重新再买?今天想着驼包要买一个,明天念着还是再买一个小登山包。一天天一日日反复折腾、时时牵挂,真不知道以前没说去爬雪山之前每天都是干什么的……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本来是我的节日,现在不是了,不需要参加任何活动,老老实实在家整理行装,穿上登山鞋在家里地板上来回走动拿取物品、整理行李,足足搞了4个多小时,也完成了欲穿新鞋先磨脚的目的。
5月13日,京东买的小登山包赶在最后的时间节点上如约而至,下班后延续整理东西的节奏,整理时也是各种纠结,总怕不够,总怕万一,想到去过的同事和群里的大毛反复叮嘱要千万当心失温(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最后塞了二件冲锋衣、二件羽绒衣、三双鞋子、三付手套……7点40分,一个大行李箱一个小登山包终于整理完毕。
终于到了5月14日,周五,一早上就把大行李箱、小登山包带至医院里,因为下午还要到二院学习培训,只能仍然穿着正装裙子,准备出发时就丢弃在科室里。下午正好主任亲自参加故而得已留在办公室,正想着这样可以按原定时间(下午5点)从容出发。但2点过后,群里传来我们的航班停飞的消息,手机上也收到了相关停飞信息,一时间群里砸开了锅,仔细查看后发现航空公司给我们自动改签了第二天的航班,但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分成了二拨,一拨是第二天上行10点多的,一拨是下午1点多的。从未碰到过此种情况的我们觉得很是不可思议,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幸亏群主和领队当机立断商定不惜加价全部改签至当天晚上同一时间,争分夺秒先下手为强,领队手快一一成功改签至22点20分。时间延迟了,费用增加了(每人加600元,一天疗休养费没有了),群里均称惊魂1小时,但总算是有惊无险,为了有更多时间压惊,一致同意仍按原定时间原定地点乘大巴出发,权当是飞机晚点了。
5月14日下午5点,人员齐集后,一行21个人一路欢声笑语顺利到达杭州萧山机场,托运、安检后安心等待登机起飞。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机场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微信群里陆续传来嘉兴有暴雨、龙卷风等恶劣天气的消息,机场里也不时传来航班延误的通知。朋友圈看到同学小英因天气原因滞留在上海浦东机场。我们的航班从22:20分改为第二天的00:20分,再改为01:00起飞。最后又通知当天不起飞了要把我们拉到附近酒店,以为的附近酒店居然还要上高速前往,开了1个多小时还没有到达酒店竟接到返回机场的通知,返回路上居然还碰到司机要严格执行连续驾驶一段时间后强制休息20分钟的规定,汽车熄火没空调、密闭窗户不通风,一车人午夜时分被无奈地静置路边无话可说,没有最意外,只有更意外 。终于回到萧山机场,重新排队安检、候机登机,终于离地起飞……
我们是5点准时医院南大门出发的,随后得知消息,医院人事管理部5点30分接到市卫健委通知,要求医院严格控制外出。我们早走了半个小时,大家称之为顺利出逃,最心安理得的是没有为难医院领导。
5月15日早上,航班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终于踏上了蜀地。
未作休息,一个个隔夜人静等向导六娃,六娃一到后就分作几辆车开往大约距离成都约4小时车程的四姑娘山镇。按原定日程安排,一路上上午去了汶川地震震中映秀,下午去了卧龙国家大熊猫保护基地,路经四姑娘山最佳拍摄点猫鼻梁,拍摄了很多集体视频和个人美照,首次与四姑娘山同框,喧示着:四姑娘山,我来了!当然只能心里嘚瑟,不敢大声呼叫,因为六娃和领队反复关照一定不能激动不能乱跑,一切只能用慢动作来完成,且此时淡定已经身感不适连拍照都懒得下车。我们先拍了一会后再慢慢走近汽车、慢慢拽她下来,无论如何也要让她与四姑娘山同框一下。照毕继续上车赶路。
下午4点多到达四姑娘镇(日隆镇),四姑娘镇海拔高度平均在3200米左右,晚上入住六娃家开的农家酒店---安兰酒店。晚饭就在安兰酒店用餐,丫头已经严重高反了,恶心呕吐,粒米未进,雅萍让她服了地塞米松、速尿,其他不知道还有什么,丫头晕晕乎乎间全部遵医嘱服完,应该是没有洗漱就上床睡觉了。
安兰酒店整洁温馨,居然还安装了地暖,房间内一应设施齐全,与我们这边沿海发达地区的同类酒店无异,甚至还备了现在星级酒店受限制的一次性用具等,总之安兰酒店的舒适正好可以解除我们前一晚失睡的疲惫。美中不足的是六娃再三关照不能洗澡,而且是二天都不能洗澡。大家只能老老实实地台盆下洗脸,浴室里简单冲洗一下。我还是与淡定一间,淡定先完成洗漱先上床,我还是延续一贯的慢动作,简单整理洗漱后上床已经10点多了,刷了会手机怕灯光影响淡定就熄灯睡觉,虽然前一晚折腾了一夜,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但熄灯后竟一时难以入睡,听到淡定均匀的呼吸,想到她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想到晚上如果睡不着的话就要两个晚上没睡了,四姑娘山之行岂不是要败给睡眠了,懊恼着早知道向同伴要一点睡眠药……思来想去间不知何时也睡着了。
5月16日,早上6点多自然醒来,觉着精神、体力明显恢复,但淡定却说晚上一夜没有睡好,身体没有恢复还有点胃部难受。下去吃早饭时丫头竟已经满血复活,声音响亮精神好胃口好。勉强淡定尽量多吃一点,她也配合着吃完,不想原本就翻腾的胃进食后就彻底受不了,一阵恶心后刚吃的早饭全部吐出。估计3200米的海拔她的胃已经明显缺血了。雅萍让她吃了奥美拉唑类的质子泵抑制剂,还有50%的葡萄糖等。出门在外,顾不得矫情,只能随大部队出行,今天的日程安排是游玩长坪沟,适应高海拨。
长坪沟,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北部,全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四姑娘山的主要景区之一。沟内以原始森林为主的原生态风貌,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而且植被保存完好。成片的原始森林里,古柏高大挺拔,青松枝密叶茂,杉树、杨柳密密匝匝,遮天蔽日。人行其中,有种“林深不见人”的诗情画意。在长坪沟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四姑娘山的四个山峰,大峰、二峰、三峰,站在沟口就能看见,而四峰则要进入1个多小时才能望见。一路进去,左右两侧也能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山峰。山间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云雾散去时,可清晰地看到对面山峰的山体岩石和山顶积雪,还有半山腰高高低低的绿植。感叹并享受着蓝天白云、清新空气,不禁令人想拥抱山峰,感恩与大自然和谐友好相处。长坪沟的主要景点有喇嘛寺-唐柏古道-枯树滩-龙洞-下海子-上海子-红石滩-木骡子等。淡定一路上完全没有精神,连拍照都懒得参与,后来在虫虫脚瀑布前,未吃中饭就独自原路撤回。我没有陪她,但自她走后游玩兴致陡然消退,虽跟着大部队一路向前,也一起摆拍了很多照片,但具体景点已经不能用照片一一对应。最后,我们几个过了枯树滩就原路返回,而美美她们三人据说骑马直至木骡子。我们一行原路返回长坪沟景区门口,又要步行走回安兰酒店。从早止9点30分直到晚上6点钟,我们穿着新买的登山鞋,除了中午坐下吃了碗方便面,一直是用脚丈量长坪沟,前后足足走了8个半小时,体力、脚力已完全透支,最后,看见酒店时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更是懊恼没有随淡定早点返回。所谓助人者自有神助,我没能助人,最后活该反过来累已。
虫虫脚瀑布,整条瀑布自上而下分成许多小支,很像毛毛虫的细细的小脚,所以当地百姓叫它虫虫脚瀑布。
枯树滩,枯死的沙棘、杂木留下一片枯桩置于河滩,故称“枯树滩”。相传枯树滩是阿巴朗依与墨尔多家族交战的遗迹,墨尔多用法术招来洪水,洪水淹死了阿巴朗依的军队,死去的士兵们化成了高大的树干,后来洪水退去,而树干依然屹立在这里。
返回酒店后,瘫坐在大厅,六娃责怪我们今天走得太远、体力消耗太大。晚上安排了火锅,我还是能正常进餐,淡定下午2点前就回到酒店,休息了几个小时后已明显恢复,晚饭时还为累趴下的我们煮菜盛饭。饭后讨论第二天登大峰大本营事项,鉴于当天已经走得太多太累,果断选择骑马上山,360元单程,720元双程。所有人完成登山安全风险承诺书和疫情防护保证书,并用红印泥按下人生第一个户外活动免责手印,又按领队指导扫码完成保险单的填写,人生险120万。心里对第二天的登山又多了一份敬畏。
回房间后,还是不能畅快洗澡,用最短的时间在莲蓬头下冲洗了一下,并跟淡定各吃了半片思诺思,早早关灯上床,但却迟迟没有睡意,高反下,人困头痛,安眠药竟完全没有作用,几乎一夜未睡,心里想着应该真的轮到自己倒下了……
5月17日,早餐后乘汽车从酒店出发至海子沟,大概10来分钟就到了,还是在昨天的入口处,但被要求签生死承诺书并按手印才能允许登大峰。手续结束后随大部队沿木头栈道轻装进入海子沟,装备就在旁边的马道上由马驮。
进山线路:日隆-2km斋戒坪-1km-锅庄坪-3km-石板热-3km-打尖包-3km-鸡棚子-3km -大峰大本营
一路上山,海拨逐步上升,再加上晚上没有睡好,虽有登山杖助力,但每走一步都觉得很是费力,心理念叨着跨小步不停步,但不知不觉间就会跟第一梯队的队友拉下几米远,却又不敢赶上去。一个人走着想着,突然想到马上就没有信号了,不知人生最高海拨下的登顶雪山能否成功,是否有危险……觉得应该要对家人有所交待,一刹时脑子中只想到3件事情,一是家中老人,二是配偶后续,三是女儿将来,想着想着不禁两眼湿润,终于忍住没有掉下,匆匆在微信一家人中发了几张最后拍的照片,前后不搭的发了一句“我的都是女儿的”……
走完木头栈道的台阶就是较为原始的登山小路,但坡道上行走反而比台阶更轻松一些,还不及细细体会高原登山的艰辛,预订好的马儿已等候在前方,淡定第一个上马,我只坚持多走了几步,为不影响登山速度也选择了上马,还相信马夫说的可以骑骑走走,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经上马,除了马夫主动提出下马活动拍照,竟未想过要下马行走。最长的一次下马是在打尖包保护站,吃了碗热呼呼的泡面并加满了热水,在4000米高的海拔而车子又无法到达的地方,泡面只要10元钱,真的是良心价。
上马骑行上山,视野更宽广,景色也更引人。一路上每每碰到步行的人都开心地打招呼,并由衷地佩服、夸赞并鼓励他们。沿途景色以灌木林和高山草甸为主,远处即是连绵不断的雪山,山脊和积雪清晰可见,好像触手可及。马夫介绍右侧的一座叫外婆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雪山,据说也有登山爱好者去攀登。
四姑娘山的马矮小、温和,不似草原上的马高大威猛,刚坐上去也并不觉得害怕,同行人中除了大毛、小青坚持步行登大本营,其余人员都能顺利上马,且骑了3、4个小时,把这辈子想骑的马都骑完了。马夫告诉我们,马的寿命在40岁左右,小马长到5岁就要开始训练驮运行李和人,一匹马的服役时间大约在30年。山路崎岖不平,乱石丛生,人在步行时左右眼尚可以兼顾左右脚,而马有四蹄,它是如何兼顾后面二个蹄的?此处无解。骑在马背上只觉得马儿可怜,终其一生马不停蹄奔波在 四姑娘山 ,众生皆苦,概是如此。
镇上海拔3200米,大本营海拔4300米,到了海拔4100米左右的地方,已经看不到什么植被了,四周只剩下光秃秃的山,不过雪山越来越清晰可见,也明显迎来了阵阵的寒意。终于见到了大峰大本营的石头房子。
石头房子里狭小的空间,简陋的通铺,再加上实实在在的海拔高度,我的高反还是来了,人晕头痛、胸闷气促,顿时一改马背上的雄姿英发。刚到大本营不久,天上竟飘起了雪花,并越来越密集,甚至还下起了米粒大的雪珠,立马兴致全无,甚至对拍照也颇为勉强和被动。六娃等向导们一到大本营便忙着给我们做晚饭,大约5点半左右就喊我们吃晚饭,在无电无水无信号无网络的野外雪山,居然有饭有菜,有荤有素,高原食物来之不易,千万不能浪费,为了补充体力大家都要努力进食,周阿姐她们还说鸡汤挺好喝。但已经高反的我却完全吃不下,勉强吃了几口只能剩下,实在抱歉,阿弥陀佛。 饭后因需适应高反不能马上睡觉,大家挤坐在通铺边,在头痛、无力、胃部不适、呼吸不畅种种难过下,我们已经聊不动天了,撑到7点钟大家准备睡觉,六娃给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睡袋,平生从来没有用过,担心睡着了会冷,我上面穿了保暖衣羽绒衣抓绒衣,下面穿了保暖裤冲锋裤,还戴上了针织帽钻进睡袋。不知是睡袋保暖性好还是因为房间人多不透气,竟然越来越热,先是拉开睡袋拉链,还是不行,又摸黑在睡袋里脱了冲锋裤和抓绒衣。
高反要求多喝水,大本营在山坡边上建有一个最最简易的厕所,白天大小便可以在此解决,不知是因为高反影响嗅觉,还是因为客观条件下人的低要求,并没有感到应该有的臭气熏天。晚上小便问题真真难倒我们这些平时还算含蓄斯文的人,在安全与不雅之间大家选择了安全,就是不得不直接在拥挤的石头房内解决。我开始时觉得实在别扭,尝试着戴好头灯在石头房外先找准位置再关掉头灯就地解决,完成后赶紧开启头灯逃回石头房,也再不敢第二次出去。 一屋7个人,窸窸窣窣、此起彼伏、淅淅沥沥间,我几乎一晚上没睡着。但早上群主说起晚上听到清晰的脚步声,应该是有不知名的野生动物光顾,而我完全不知此事,如此反证我应该还是睡着了一会的。 按原定计划凌晨3:00就起来,积雪已经快漫过鞋面,从石头房子到大帐篷去吃饭这段路已经很是湿滑难走。早餐有稀饭咸菜,但我还是完全没胃口,强迫自己喝了几口粥,又吃了几块咸菜。全队人员中除了大毛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昨天晚饭时还生龙活虎的王主任高反最严重,头面部肿胀,嘴唇发绀,自己还发现喉部有湿啰音的感觉。雅萍立马开医嘱让他吃地塞米松和速尿等。
考虑到整整一夜的大雪纷飞,登顶已经不太可能,再加上队员们的普遍高反,经领队与向导们商量后决定放弃登顶行动。早就无数次想过登顶之难,除了美景,一定会有痛苦、疲惫、无力、甚至是危险等等等等,但没想到四姑娘登顶之路就这样戛然而止,望而却步。大毛为不影响大部队的行程也放弃了登顶计划,这样我们全队21人竟没有1人能够成功登顶。可怜我昨天为保存好登顶的体力,选择了骑马上大本营,今天再骑马下去不等于完全没有爬山?后来才知道登山的费用竟要人均3200元,而我们却全部放弃了。回来以后每每想到完全没有爬山,不是有点遗憾,而是无限遗憾,怎么就放弃了呢,为什么没有尝试一下?就算不能登顶也可以爬到垭口看看……
或许这也再一次证实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一次听到垭口,回来后查了一下,垭口是指狭窄的山口,是高原上常见的一种地方,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即相连的两山顶之间较低的部分称为垭口,垭口的风会特别大。据说我们放弃登顶的当天垭口的雪已经是齐腰了,也就是6月18日那天大部分人都无法成功登顶大峰的。
放弃登顶也要等天亮才能下山,零晨3点多的大本营,漆黑的天空下一片茫茫雪地,寒意还阵阵袭来,仍然是头痛难耐、手脚无力,人感觉异常疲软,大家无处可去也不愿走动,便重回石头房子或躺或坐或靠。终于熬到天亮,陆续起来穿好各种装备,想到外面雪地上摆拍一番,雪还在下着,天冷手抖拍照不易,景色虽美,因为自己没有掏出手机,也不好意思蹭太多的照片,但总算保留了雪地、雪山,雪山上的光照还有雪山上的马儿,我们躲在石头房子里的那一夜,驮我们上山的马儿们是在下了一整夜雪的大本营雪地上站了整整一夜,心疼10秒钟。
最值得纪念的是我们羽Z四朵花在雪地上的合影,平时运动娱乐休闲嬉笑的我们俨然成了生死之交。感觉捆绑着一起来四姑娘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拍下这张照片的。
拍照结束,行李整理完毕即骑马下山,山路崎岖、雪地湿滑,下山的路还是有一些危险的,完全不象昨天上山时的得意和放松,一路紧抓马鞍几乎一声都不敢响。很多地方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悬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一匹马儿,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无力。也看到前面有人从马背上掉落,幸亏路边有树挡着,总算是有惊无险,扶上马背后继续前行。为感谢马儿把我们安全送下雪山,我和淡定都把原本应支付720元/人的来回骑马费用自动提高至750元/人,希望马夫能够奖励厚待马儿,自然也明知马儿回去后并不见得真有被善待之实,但于内心总是好过一点儿。 从大本营的4300米海拔回到镇上的3200米,几个小时的下山路程,体验了一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雪山景观。终于到达山脚下,终于坐上了去成都的汽车。
登山向导、牵马上山的马夫小弟摘下头巾后竟瞬间变身为驾驶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汽车司机。感觉时空突然交叠在一起,一时间很是感慨。所谓人不可以貌相,也可以说他们也是完美的复合型人才,集登山、训马、驾驶等多种技能于一身。
当初上山时完全无感,但回成都路上的盘山公路让人翻腾倒海,胃部阵阵紧缩,几次都差点忍不住呕吐出来,最后只能赶紧闭眼睡觉。一路上衣服倒是可以一件件脱下来,但到成都酒店前,裤子却是无法脱下,可怜我们最后还是穿着保暖裤和抓绒冲峰裤到达近30度的成都街头。
成都市区的海拔平均500米左右,晚上,王主任的朋友请我们吃最地道的火锅,每一个人都已完全活过来了,一队人尽情的吃、尽情的嗨,尽享人间欢愉。感觉已脱离了曾经自以为有的危险。
第二天,5月19日,按原定计划回嘉,也遭遇了航班晚点,但已算不得什么事了,后面更是一路顺利,下午5点多安全回到医院南门集合地,6点前后陆续到家,大部分人吃上了家里的爱心晚餐,吾心安处是我家,生活就此回归正常。
有班上,有老公,有女儿,还很奢侈地有条小狗,晚上能睡在自家床上、能随便做梦,还能相约着跑步、打球,这样的日子不好吗? 为什么还要被诗和远方折腾?何苦!也许所谓生命的厚度就是由这样的一次次折腾堆积而成的。
人生充满未知,所有上帝给予的,必当感谢,感恩! 202168
1、夜过鬼门关
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当地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定夜间行军。
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我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
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
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
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抓住马尾巴。话音未落,马尾巴就递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马尾巴,踩着马蹄印,跄跄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马力,才缓过劲来。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战士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战士摔进了深谷,有的战士滑入了雪坑,还有的战士硬挺挺冻死在路旁。接近山顶时,战士小张突然摔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导员急忙把他抱在怀中,伸手一摸,浑身冰凉,赶快拿了床棉被盖在他身上。
一会儿小张苏醒过来,看着指导员和战友们焦急的脸庞,气息微弱地说: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队伍。指导员紧紧抱着小张的脸,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站立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就这样,我们战胜了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翻过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
2、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才 13 岁。远远看到雪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份穿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她们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发了几个小辣椒。小董她们怕辣,不愿意带辣椒。当地老乡告诉她们:“上到雪山后,不能到处乱看,后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后脚跟儿;实在感到发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点儿热度”
第二天,部队向雪山出发了。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条小河。因为河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泡着很厚的树叶和杂草,所以水的颜色是黄的。当地人说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却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向导让每个人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睛看路。开始,天气还很热,大家的兴致很高,都想早一点爬到山顶,看看是什么样子。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枯枝干,像秋天一样。
再往上走,太阳就没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有多厚,就像进了冬天一样。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就很难救出来。一个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费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出来,他的手脚和脸都被冰块扎得鲜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云彩不知什么时候落到脚面去了。雪下得更大,还夹杂着李子那样大的冰雹。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雪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小董只觉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她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向导的话响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来了!”
爬到山顶上,空气更稀薄了。炊事员郭大叔,平时可喜欢小董了,他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死死地抓着锅沿儿
小董哭了。可是,当时部队不许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边,放在稍背风的地方,就继续前进了。山上的风,“嘶——嘶——”地狂叫着,把地上的雪卷起来和天上正下着的雪搅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个旋涡一个旋涡地卷动着。
由于大家穿的都是单衣,有的同志还光着脚,雪打到脸上、身上,像铁沙子打得那样疼。头上好象带着一个大酒篓一样,头重,脚轻,身子直摇晃。军团的一位首长在风雪中使劲拉着小董,边走边吓唬她说:“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这‘天国'里‘成仙'啦!”
到了山顶,谁也不敢停,歪歪倒倒一股劲往下走。很多人陆续在积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一溜就是几十丈远。小董一见,如释重负,往地上一坐就跟着人们溜了下去下到半山腰,头才慢慢地轻松了些,呼吸也渐渐地均匀起来。13 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红军大部队一起,胜利地翻越夹金山。
3、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
夹金山下的硗碛村,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
“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当时只有19岁的郝毅说。有一天,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老红军刘承万提起过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泪水:“好多战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许多人冻僵了,滑倒后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
4、党岭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当时,老红军刘洪才刚满21岁。“党岭山,党岭山,上下总有二百三,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刘洪才跟着部队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来劝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里活活冻死饿死,就是被“山妖”抓去连尸体都找不到
夜幕降临,刘洪才和战友们挤在雪洞里,用体温相互取暖,极度疲劳的他们睡着了“第二天,我们醒来了,只有副班长还躺着,一动不动。我喊了两声,他也不理。”刘洪才过去一推,才知道副班长已经冻死了。
5、1936年2月,红9军来到了党岭山山脚下。
向守志是红9军76团机枪连的副排长,不到20岁,身材魁梧高大,肩上扛着马克沁重机关枪,负荷比别人重得多。他还是连队收容队负责人之一,不但自己要和部队一起行军,还肩负着帮助体弱和有病人员长征的重任。
战士们整理好行装,带上干辣椒出发了。开始时,还觉得没怎么样。越往上越冷,风越大。队伍走到半山腰时,狂风卷着积雪,积雪裹着沙石,带着一股骇人的啸声而来,打在身上和脸上。
山上天气变化无常,一会下雨,一会又下起雪,再过一会,雪中夹杂着鸡蛋大小的冰雹,砸了下来。红军穿着单衣,湿透的单衣结成了冰,浑身上下冻得发抖。他们大口喘着气,艰难地与冰雪搏斗着。
向守志所在的收容队走在队伍的后面,一边前进,一边收容照顾着伤病掉队的同志。向守志肩上扛着重机枪,一手拄着一个竹棍艰难的行进着。走在他身边的小瞿,是他刚收容的的伤员。十几岁的小瞿负了伤,行军更加困难,向守志一直在拽着他前走。
小瞿喊着:“副排长,我们能不能休息一会儿再走?这样的天气,实在没法走。”“不行,出发之前先遣队的经验不是已经传达了吗?一休息就可能永远休息下去。”向守志一手拄着竹棍,一手扶着他说。
“我实在走不动了,要不,你把我留下吧?!”小瞿再次哀求。向守志放开小瞿,紧走几步,跑到前面,然后把手中的竹棍递给他,喘着粗气说:“抓紧!”小瞿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伸出了冻得发抖的双手。
一步、两步、三步早已筋疲力尽的向守志艰难地前行。山越来越陡,雪越来越大,风也越来越凶猛。突然一个趔趄,他摔倒在地。“副排长!”小瞿带着哭腔喊道。就在小瞿准备伸手扶他时,向守志已经吃力地爬了起来。他明白,如果稍一迟缓,就有可能永远爬不起来。此时的向守志,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向守志一面往前走,一面伸出竹棍,把蹲在雪地上的战士拉起来。他还看见了红军各种各样的过雪山方法。一个红军首长自己下了战马,把受伤掉队的战士扶上了马,对马上的伤员说:“闭上眼,低下头,抓住马鬃!”。一个女红军抓着一匹马的尾巴,艰难地前行。一个红军战士草鞋陷在雪里找不到,只好光着脚走。
到了山顶,风雪更大了,根本看不清道路,山越来来越陡峭,路很滑。突然,向守志看见身边的一个战士滑到了。向守志立即抓住了他的衣服,把手中的竹棍伸向他。战士在向守志的帮助下,抓着竹竿向上爬了起来。
开始下山了。小瞿恢复了些体力,开始自己走了。下到半山腰时,有的战士坐在地雪地上,慢慢向山下滑去。突然,向守志发现从山上滚下一个东西。眼看着就要滚下悬崖,却被一块巨石挡住。那是一名掉队的红军战士!向守志拼尽全力一个冲刺,来到那位战士上方不远的地方,把手中的竹棍伸了下去。
那位血肉模糊的战士艰难地摇了摇头,说:“不要啊,同志!我会把你带下来的。”向守志吼道:“快点,这是我的职责!”
那位战士痛苦地伸出了左手!向守志刚一用力拉,就被带下去一步。说时迟,那时快,紧随其后的连长一把抓住了向守志单薄的衣服。在三四位收容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那位战士得救了。就在那位战士刚被拉起的一刹那,“轰”地一声巨响,从天而降的巨大雪块把那块石头冲到了悬崖底。
一路下来,向守志用他的竹竿救了20多个战士。英勇的红9军,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革命情谊,战胜了“神仙山”党岭山。
人们退步最大的时候,应该禁止过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只要是在逃避困难找轻轻的做,就是不对的,就是逃避责任,不要被亲人的压力压倒,自己要坚信是金子总要发光,自己去吃更大的苦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负责,与其屈辱地跪着活,不去堂堂正正站着死,意志力和目标,习惯有关,不要头脑僵化,钢愎自用,胸怀天下志在四方洒尽汗水我必封王,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称为真正的人,人在撞墙后再恍然大悟就晚了,要想提前觉悟就必须吸取前人经验不怕死和意志力差是相矛盾的,保持定力,思想不让好的占领就让坏的占领,实在不行就以毒攻毒,用一个诱惑来消除自己吃东西的念头以毒攻毒要把握好时机,生活很简单,经验,技术,精神(物质不灭,所以为减肥不怕费食物,人生的流水问题的选择中,该先较困难的事,yao肯发现——任何事都有意义)(画画经验)(永不放弃),任何东西都不能去收藏,那是错误的,我们该去和与更高级的人来比较,如果给懒惰思想控制住自己就比死还难受,所以即使名贵古董,该 6月时就用,还有我们该专心致志地作自己的的事,遇到困难只有保持好心态”然后快点稳步向前,遇到困难时别犹豫,别太放松冒险是好事,但是要有度,要把勇气用在正路上,不要把勇气用在歪门邪道上,。想保护和照顾不伤害家庭是好事,但不一定只能用冒险的方式和追求刺激的方式来表达对家庭的不满,那样会被误解为不负责任。对家庭不满可以多和他们沟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用生命来冒险和追求刺激是傻的行为,什么都想吃,那吃巴掌吗?退步容易进步难,贪生怕死胆小如鼠是意志差的表现,怕死不是***要专心,干什么就是去干什么(别强我们应去看淡生死的关系),生命死亡,和我自己有我要干的,能干的,我对世界有特殊的作用,我认为家庭太幸福不行,总要出些事才能防止乐极生悲,比如撞车或意外,所以我想作些危险动作出些事,我如此做死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但如果出车祸的话一家三口都保不住,所以我认为冒险是对的。人有多大要看心理年轻,要有冒险的精神,但要保护自己,如果父母太溺爱自己就要故意找点事来让家庭悲伤。避免乐极生悲,月满则缺,我做危险动作为了不打父母,但我这么做是不负责的行为,十年磨一剑,别怕累,别犹豫不决应该要能吃苦,才能坚持,奉献,要记住为节省时间就别别逃避,要节省时间还是要少量地休息。如果刘宇轩在医院中饿死了,请父亲要想开,以下是我发现的思想被强制吃饭睡觉的话该怎么办?,冒险别怕输,想责任再去享受,有勇气毅力才把握住机会,选择舍生取义不能好死不如赖活着。人生的意义——等待和希望人应该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高三会有压力,且比初三压力大,但要相信自己,从高一做起打好基础,别把成绩看太重,因为渴望只让命运被知识分数改变的人都干不了大事,怕死怎么办怕死就什么也干不成不自己吃饭让自己饿得干不了活会浪费比吃饭时间多得多的时间,我总想要说出发自内心适用众人的道理表白用处
三月中旬,刚好有未休完的年假,在综合时间预算等因素之后,与阿旺决定去爬四姑娘山大峰。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有四座山峰,大峰海拔最低,百度说有5355米,攀登难度相对较低;难度最高是四峰,也叫幺妹峰,据说至今只有26个人成功登顶,难度可想而知。
查了几篇攻略,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大多是关于必要装备以及高原反应。阿旺跟我平时都喜欢运动,也自诩体力还算不错,这次大峰之行打算做为我们的首次雪山之旅,同时雪山也一直是我没有拍摄过的风景,希望能够带回一些满意的摄影作品。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简直是一时兴起,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我们在旅游网站上报了一个自由团,因为攀登四姑娘山必须要聘请登山向导,加之我们是第一次攀登雪山,自由团还是个很好的选择。当时我们估计到,三月份应该还是雪山的旅游淡季,冰雪尚未消融,人迹罕至,也是我们选择此时登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成为了我们最终的最大障碍。
我们从南京乘坐飞机抵达成都,夜间飞机晚点将近四个小时,疲惫不堪。第二天从成都犀浦站出发,自由团安排了一辆SUV来接我们,车的logo我从来没见过,同行的还有一位广东大哥。
前往四姑娘山的路上,车已驶入汶川县。路途开始有些颠簸,有些超级颠簸,阿旺的头被颠起撞到了车顶。我们也不敢玩手机了,怕晕车恶心。山路转弯特别多,偶尔还能看到滑坡的碎石横在路中间。司机娴熟地在山川间穿行,两侧的山峰特别险峻,垂直度很高,远处已经能看到山顶上残留的雪迹。路旁有雪水顺流而下的小河,不宽但水流很急,淡青色的河水非常清澈,沿着碎石冲刷而下。
打了个盹儿,约摸十几分钟后醒来看见山脚下道路两旁也都有了雪迹,十分惊讶,因为在车里完全感受不到外面的温度,也没想到还没到四姑娘镇就已经这么冷了,担心自己带的装备是不是有些不足。
雪后的山林确实太美了,斑驳的雪参杂在柏树中间,一转弯还能看到远处的雪山被云海环绕,宛如仙境。车沿着环山公路一直向上,我们被雪山和云海环绕,可由于气温的下降,玻璃已经有了薄薄的雾气,使我无法贴在玻璃窗上进行拍照了。
路上遭遇了堵车,一辆小轿车车轮打滑开不动了,于是我们下了车稍作休息。已经海拔3346米了,眼前左边是大雾弥漫,右边还能看见湛蓝的天空,有小雪飘落。没一会儿太阳忽然出来了,刺眼的阳光让我无法抬头直视,白色的雪山在清澈的蓝天下尤为圣洁。大雾中的雪山也湛露了头角,让我们一睹芳容,同时也感慨山上天气的变化多端。
下午三点左右抵达了小镇上的村落,当晚就要住在这里了。我们入住的人家非常热情,到了之后就给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食,颠簸的脾胃终于得到了慰藉,由于前一晚也没休息好,吃了饭我就睡了一觉。向导说今天最好还是出去走走,适应一下高原的气候。睡醒后也闲来无事,出门感受了一下村庄的气氛。
蓝天白云下的村庄非常安静,出门走了一会儿也不见有其他人的踪迹。我沿着路往山上走,上台阶时正巧遇到一群牛从山上下来,领头的牛儿见我站在台阶上挡住了它的去路,竟然呆萌地站在了原地不敢动,我们对峙了一会儿,赶牛的人从后面过来示意我往旁边让开。
终于牛队下了山,后面有几只小黑牛还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胆怯地从我身边匆忙奔走。
山上风很大,整个村落几乎是被大山环绕着,远远地望见雪山,云快速地在山顶流转,我随手拍了几张,但深知这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自己明了。
晚餐依然很有味,虽然这山里没有什么珍馐美食,但农家的饭菜有着淳朴的香味。晚饭后我们的登山协作介绍了注意事项,我们租了登山杖、雪套和冰爪,打包好行李,把第二天不用但要带到山上的行李交给协作由驴儿驮上山,自己带上必需品食物和水。
开始登山的第一天
上午九点半左右吃完早饭我们就出发了,带着激动的心情在农家门口拍照留念。司机将我们带到景区售票处买票登记,在那里我们又遇上了一个独自登山的小伙子,背了一个70L的大行囊,准备重装登山。
办完后又驱车行驶了一段路,终于来到攀登的起点。一通琐碎的事情下来,开始登山已是十点半左右了。我们一行四人组成了临时小分队,两位登山协作牵着小马儿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毕竟海拔还比较低,暂时没有什么危险。
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见雪山,但还是忍不住赞叹,眼睛一直盯着雪山的方向。开始的路途还是比较好走的,大部分是秃秃的草地,登山杖还没用得上,趁着兴奋劲,大家也没觉得很累。可往后道路越来越泥泞,山上留下来的雪水与泥土混合,一脚踩下去鞋上全是泥巴,而且都是窄窄的小路,一个不留神就能滑一跤,这时候登山杖就派上大用场了。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空气也越来越稀薄,尤其是停下来的时候都要大口喘气,真正体会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途中协作骑着小马儿,告诉我们走不动了可以骑马,为明天节省体力,当然是要收费的,而我们却都决定不骑,笃定地要靠自己的毅力完成这趟修行。
路途中的辛苦就不多说了,不在那种环境下很难体会的,时常我们攀登一个小山坡要休息好几下;最终将近下午六点我们终于抵达了大峰大本营,此时已经算是精疲力尽,原以为是暂时幸福的开始,没想到迎接我们的却是更大的挑战:高反。大本营条件艰苦自不必说,太阳下山后更加地寒冷,手机也早就没有了信号;简单的饭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疲劳,晚上睡的是石头房,躺进大通铺上睡袋的时候,除了寒冷,更难受的是头痛。这一路走上来倒没有感到头痛,反倒躺下的时候头痛的厉害,同行的伙伴们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吃了点药,希望能够缓解,可夜里还是睡不着,我不敢睁眼,也不敢起身,强迫自己休息,否则第二天一定是爬不动了。阿旺基本一夜未睡,他头痛得直接坐了起来,而他每一次动作,衣服的摩擦,我都听得清清楚楚。
凌晨三点半我们准时起床了,我看了看阿旺,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去了。我还是安慰他说:吃了早饭再看看吧。吃了稀饭和饼,我们就又出发了。穿上冰爪,戴上帽子手套雪套头灯,拿上登山杖,背了很小的一个冲锋包,只装了基本的水纸巾和两片面包,连相机都放下了,实在是不愿意背任何非生命必需品。据说山上很冷,零下18度,加上高原高寒气候,我在加厚的冲锋裤里又穿了条保暖裤,结果没走多远我就后悔了,根本走不动。从大本营向上全都是很陡的坡路,漆黑的夜里我们靠头灯照明,只能看到雪堆积的山路,风呼呼的吹,就在这冰天雪地寒风中,我气急败坏的把保暖裤脱了,也就成功的掉队了,协作一路上催促着我加速,坚持,让阿旺不要等我,按照他的体力向前走。在这雪山中,一步下去就是一个脚印,每迈出一步,我就告诉自己更接近了山顶。往后的山路越来越陡峭,雪也越来越厚,穿着冰爪也难免会刹不住,在快到垭口平台下的那段雪路,让我记忆深刻,走一步,往下滑半步,如果不是旁边有简单的绳索挡住,我恐怕也就从山上滑下去了。
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垭口平台,也就是仅次于最高峰的歇脚点了,此时天际微微泛红,雪山的美景扑面而来,远处群山耸立,在蓝天白雪的衬托下,带给我无穷的震撼。可此时我并没有时间想太多欣赏太多,如果我不保持活动,一定会被冻死。我跟阿旺都很激动,虽然很不情愿但我还是掏出手机准备迅速拍几张照片,摘掉手套后我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全部发紫了,动动脚趾头也没有什么知觉,我有些慌了神,匆匆拍了几张风景照便想活动走走让身体热起来,可我真的没有勇气和体力再登顶了。望着山峰近在眼前,协作也不建议我登顶,因为还有下山的路要走。阿旺的体力还是比我要好的,他打算再坚持坚持,可刚往前走了几步,一脚陷到雪里,快半个人都下去了,最终还是放弃了。
如果这是场赛跑,那么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可登山恐怖的就在于,还有留着体力下山。这陡峭的坡度以及深埋的雪让下山也成了特别考验人的事情。当时真的希望自己可以滚下去,可如果真的滚下去,估计也没命了。我们几次倒在雪地里,跪着起不来,天亮的时候看着来时的路,非常怀疑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穿着冰爪下山,走时间长了关节也感觉不太舒服。阿旺越走越没力气,几次问协作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到,协作只是说,远着呢。茫茫的白雪,我第一次知道是这么地让人绝望。
终于下到了大本营,收拾好东西后我们果断选择骑马下山。其实骑马也是由协作牵着的,山路坎坷,马儿也不敢跑,保持着与协作同样的行走速度,不过比我们自己走要快多了,而且我们也在没有行走的任何力气了,只希望能活着回到城里。起初风很大,快到山下的时候终于是春暖人间了,群山之间,我们都是那么渺小。我在欣赏群山,而群山并没有看见我。
这一趟雪山小白的冒险之旅算是结束了,当天回到成都,身体缓过来后,内心还是充满了留恋与不舍,可能是因为没有登顶的遗憾吧。协作说,夏季是四姑娘山的登山旺季,一天能有一两百人登顶;想想那样的话也挺不舒服的,那是冰雪消融,雪山少了些冷艳,放眼望去不会像现在这样空旷辽阔,一切也就不一样了,不过登顶难度要小很多。有取有舍吧。
不知道何时我跟阿旺还可以再鼓起勇气,冲向下一座高峰生命,还是要在路上。
作文标题: 我爬到雪山
关 键 词: 雪 小学一年级 100字
字 数: 1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一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86com)努力做大家喜爱的作文网站,我们继续努力加大马力为您的作文问题排忧解难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100字的作文,题目为:《我爬到雪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啊,这么大的雪山耶!
“淇淇,咱们来爬雪山吧。”原来是丁丁在叫我。
“好的,我来了。”
爬雪山可真不容易。爬着爬着,“吱溜”一声滑下来了;爬着爬着,“吱溜”一声又滑下来了。但坚持就是胜利,我还是爬到山顶上了。
“丁丁,我爬到雪山……” 话还没说完,就“吱溜”一声滑下来了。
丁丁笑了,我也笑了。
雪山是什么呢雪山就是院子里的大雪堆。
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
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岷山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大熊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是中国古史神话传说中上帝与众神的天庭所在地“海内昆仑山”和神仙文化、道教发祥地。岷山是中国高品位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