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度亡魂,破五方地狱科仪

道教度亡魂,破五方地狱科仪,第1张

道教地狱十大天尊与救苦破地狱科仪

东方玉宝皇上尊、皇上天尊,风雷地狱拔度亡魂

南方玄真万福尊、万福天尊,火翳地狱拔度亡魂。

西方太妙至极尊、至极天尊,金钢地狱拔度亡魂。

北方玄上玉辰尊、玉辰天尊,溟冷地狱拔度亡魂。

东北度仙上圣尊、上圣天尊,镬汤地狱拔度亡魂。

东南好生度命尊、度命天尊,铜柱地狱拔度亡魂。

西南太灵虚皇尊、虚皇天尊,屠割地狱拔度亡魂。

西北无量太华尊、太华天尊,火车地狱拔度亡魂。

上方玉虚明皇尊、明皇天尊,天牢地狱拔度亡魂。

下方真皇洞神尊、洞神天尊,无间地狱拔度亡魂。

救苦破地狱科仪

行救苦破地狱之法,配合五行八卦福镇宅,催动五行流通生旺气、五行流通生正气,调节阴阳和谐保安宁、阴阳相济大吉利,可接引亡灵,驾鹤极乐。救苦破地狱科仪如下:

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圣号光明以自严。醮主志心皈命礼。

信礼及虚空遍法界 过去 现在 未来

道经师三宝。          

酆都铁围山,悲风凄惨。长夜黑暗不见天。

愿垂慈光照下界。幽类咸沾。

刀山剑树摧。鲜血淋沥。十分苦楚难备陈。

伏望慈尊来救苦。赈济沉沦。

九幽枉死城,狱卒狰狞。抽肠破腹痛伤情。

今宵闻经均得度。往生朱陵。

都讲韵白

种种无名是苦根,苦根除尽善根存。

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无苦门。

表白韵白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

若归圣智圆通地,  便是升天得道人。

高功韵白 大慈悲                       

九幽地狱铁围城,风吼雷鸣万里声。若要亡灵离地府,道众称念洞玄文。  众齐称:

太乙救苦大天尊!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

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

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 以伏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还将上天气。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天气归一身。皆成自然人。 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第一委气立,

第二瑞气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哉大洞经。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辰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

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火翳成清 暑。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超度三界难,径上元始天,于是,飞天神王。无鞅数众。瞻仰慈颜,而作颂曰。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 为。悟真道自成。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朗咏罪福句。万遍心垢清。

尔时,飞天神王。及诸仙众,说是颂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终。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灵宝无量光洞照烟池烦七祖诸幽魂身随香云幡定惠青莲花上升神永安功德金色光晖晖开幽暗华池流真香莲盖随云浮千灵冲元和常居十二楼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寒庭多悲苦回首礼元皇女青灵宝符

中山真帝书一念升太清默诵观太无功德九幽下玄玄升紫虚

大慈大悲九幽拔罪天尊

以此真香申召请,亡魂闻召愿来临。仗承三宝力加持,此夜今时来赴会。

写给城隍的文书已颁布告命。

城隍牒

内容

混元宗坛

本坛为移请照验事

今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省某某县地方居住奉

道修斋诵经施食度亡生方焚修弟子某某某是日投词涓今某某月某某日仗

道虔就本处设立法台判放

青玄妙斋一筵,追荐亡故某洎本音门中先远三代宗亲等魂并及三教九流有主无依男女老幼五音十类一切孤幽甶孑等众超生仙界以今启事之初是以本坛预备牒文仰告隍司案下祈令指挥通谕冥司光肃庭宇清除路径庶蒙慈尊降鉴证享斋修仍希神驭同赴法筵

须至牒者

右牒上

本县城隍土地里域尊神

准此

谨牒

天运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吉时 发

发城隍牒科仪

功说场白:“城隍主宰,掌握万民之祸福;天曹真师,判断生死之路之吉凶。凡申祈祷,必叩威灵。”举:“威灵感应天尊。”挂吊:“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宝香焚在金炉内,香云缭绕达上苍。奉请高真临法会,迎迓众圣赴道场。保佑众等增福寿,合家信士保安康。香供养威灵感应天尊。”

功说文:“伏以,恭祝宝香玉炉焚,瑞气祥光满太空。迎请威灵来降鉴,广布神华赴坛庭。恭炷宝香,虔诚上启。奉请本市(县)城隍土地,威灵有感尊神座前。三十六曹、七十二司,速报司、现报司、赏善司、罚恶司。牒文到时,速赴青华宝坛,监发牒文、符差符使、冥资等项,合庙侍从,一切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向申启请,谅沐光临。今有城隍牒文,谨当宣读。”表白宣牒毕说:“向伸牒文,宣白云周。”提科接:“就于坛前,用凭火化。”功起:“志心皈命礼证盟奕吏,县邑主宰。掌阴府往劫之事,判阳间善恶之神。赫赫有感,明明无私。察众生之暗昧,体大道之慈仁,存鉴功过,毫厘无失。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县邑主宰,威灵感应天尊。”功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欲免轮回苦,大众称天尊”。功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至灵前)刹板。

功说文:“法是道中玄,毫光照大千。寻声来救苦,亡者早升天。”提科举:“升天得道人。”功叹文:“伏以,云散天光无影,风来水面拂尘,人生幻化自古今,皆因情欲所困;奉劝真灵速醒,须向体前寻真,承此经功道力深,好把轮回躲尽。以本月某某日斋主某某某延仗黄冠羽士,就于本处设立法台,判放萨祖铁罐斛食一筵,祈恩超度当斋正荐某某某一位真性形(淑)魂,付度本音门中先远三代宗亲,并及此境界内,四维上下,五音男女,一切无祀孤魂滞魄。惟愿,闻经一声之召请,勿辞千里之遥闻,来赴法筵,闻经受度,华幡召请,来临法会。”

毕功接说文:“伏以,云愁雾惨露更长,今日追荐痛哀伤。肃肃帘幕安灵位,寂寂深堂彻孝床。霞衣童子站两厢,黄冠羽士诵灵章。慈悲真人来接引,亡魂从此返仙乡。羽众慈悲,称扬引导。”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至孤魂堂前刹板,功说提纲:“出离地狱到天堂,此处登高莫可量。”提科接:“任是王候并宰相,也来参礼见法王。”起“风交雪”韵:“太微回黄旗,无殃命灵幡,摄召长夜苦,开度受生魂。九幽拔罪天尊”。(此即《道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称:“生神偈”。)

毕,功说文:“伏以,根盘阆苑,枝运蓬壶。得之者枯骨更生,闻之者飞潜随性。香焚炉中,腾空供养。供养沃焦山下,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大士麾下。惟愿,众魂今夜承白简,灵光一点聚丹田。恭望恩光,俯垂证监。”举:“九幽拨罪天尊”。功说提纲:“十方救苦放祥光,照破铜城铁壁墙。”提科接:“亡者随光旋转动,出离幽冥赴道场。”功起《柳枝雨韵》洒食:“柳枝雨遍酒法筵中,慈云拥在霄汉宫,幽魂咽喉悉润通,九头狮子下九重,青华境,真人来鉴炼度功”。功放幡,执水、米盂、天目书救苦讳。米盂水盂各书有秘讳,盖以金光篆踏罡洒之毕,执幡、刹板说提纲:“救苦天尊誓深,甘露洒开狱门。若要亡魂升仙界,大众回坛称天尊。羽众恭虔,引导回坛”。念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至焰口法台前《上救苦表》。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情执是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7、见到天王,四朝八拜,见到小鬼,一脚踢开。

8、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3、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4、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1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9、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20、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22、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3、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2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5、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26、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27、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28、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9、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3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31、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4、只有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7、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8、欲修大道者,理无别诀,无非神界而已。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0、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11、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

12、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13、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14、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15、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16、神住则精凝。精凝则气归,气归则丹结。

1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21、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2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3、修真之道,全是盗天地虚无之气,窃阴阳造化之权。

24、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25、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26、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7、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

28、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

2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3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3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34、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35、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36、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3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38、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3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0、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

4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3、举世但言衰老者,不可修。我则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

4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5、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46、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47、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48、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9、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50、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5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2、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53、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5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5、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5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57、百川易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58、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

59、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

6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61、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62、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63、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6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8、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

6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0、夫易,广矣,大矣。以言其远,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间,则备矣。

7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7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7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74、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

75、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76、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7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78、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催得腊梅先进蕊,素心人对素心花。

79、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8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8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2、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8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84、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85、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8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7、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炼,莫如归一。

88、致虚极,守静笃。

89、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须以造化,精炁乃舒。

90、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1、治难於其易,去恶於其微。

92、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93、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9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95、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

9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98、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99、少则得,多则惑。

100、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0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2、凡人有呼吸,则有生死;无了呼吸,即无生死。

103、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104、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10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06、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107、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炁也。

10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09、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体。

110、荆棘须教划尽芽,性中自有妙莲花,一朝忽现光明象,识得渠时便是他。

111、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112、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13、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1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6、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11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1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9、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120、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121、超俗拔萃之德不能立功于未至之时。

122、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

123、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124、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25、仙道以精、霖、神三元为正药。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

12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27、养形必先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128、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129、人方寸之中,丝毫尘埃容不得,稍有尘埃在内,便有无穷人心生出。

130、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1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32、一冲霄汉慧灯明,八卦祥烟霭霭生。九转金丹成玉性,十州琼路坦然行。

13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13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3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3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37、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138、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39、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140、世事千般俱不真,俗缘恩爱最伤身,一刀两断无牵扯,解脱场中作个人。

14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43、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14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4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46、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14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9、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150、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15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15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53、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

15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5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6、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157、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太上老君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

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命的多少。一旦减寿紧接着就会贫困,处处都会碰上忧愁和患难。人们厌弃他;刑罚与祸殃也会跟定他寸步不离;吉祥喜庆想得也得不到;凶神灾星不断降祸给他。待到寿数被削减完了,悔之晚矣!还有主人生死夭寿的三台神和察人善恶的北斗神,他们在人头上,人若犯有罪过,就即刻录入恶籍,根据罪过轻重,削减其寿命,或十二年,或百日。更有住在人身上的三尸神,每到庚申日(天神断决事的日期),便到天上去,禀告人所犯罪过。家中的灶神,月末那天,同样会上天告人罪过。总之,大凡人犯下过失,根据其过失的大小,削减其寿命,长者十二年,短者百日。这些过失,大大小小共有好几百种,人要想得长寿,必须先行警觉不犯这些过失才行。

凡顺乎天理、合乎人心的善事,就应去身体力行;凡逆乎天理、违背人心的恶事,就应警觉不做。

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念之间,也不应偏离正道;即使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也不应明知故犯。

人应当不断地积累功德。仁慈为万善之本,所以,人应以仁慈的心去周济贫苦,放生戒杀。为臣,对君应尽忠道;为子女,对父母应尽孝道。兄与弟同气连枝,所以,兄对弟应当友爱,弟对兄应当恭敬。人先修身,以善为本,做出表率,然后,才能去感化旁人。人间不幸属孤儿寡妇,值得怜悯;尊老爱幼,人间美德。昆虫和草木应予爱护,不可随意伤害。若遇别人行为不端,应劝其改恶从善;若遇别人遭遇灾祸,应给予帮助解救。当遇到别人作善事时,应生欢喜心,促其成功。当人有困难时,或疾病,或死丧,或饥寒,或逋欠,此时应竭力相助,勇往不疑。当人遇危难时,或覆舟失火,或家破人亡,或遭人坑害,此时应鼎力相救,绝不应瞻前顾后。待人应具有平等心,不应动唯恐人得、宁使人失的念头,应该不妒人得,不喜人失才对。不宣扬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见人作恶事时,应加以劝阻;见人作善事时,应大肆宣扬。人应知足,不论兄弟分家,或与朋友分钱,当辞多就少。受到侮辱时,不生怨恨心;受到宠荣时,应生惊恐心。当人真心立善,去掉了贪吝心时,给予别人恩惠,不会要求报答;送给别人钱物,也不会事后追悔。被称为善人的人,人人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富贵都属于他,各种邪魔都远离他,神灵也会保护他,凡是他所想办的事情,一定会成功。人诚心行善,久而久之,善信而终可成神仙。想成为天仙,就应积累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成为地仙,就应积累三百件善事。

若是人起心动念不合义理规矩,或者待人处事常常违背事理。这些都是迷误所致。比如把做坏事当成是能干;无慈悲心,随意残伤毒害生灵;阴谋陷害善良的人;阳奉阴违,暗中轻蔑欺瞒君主和父母;以较慢、奚落的言行对待自己的老师;以下犯上,对待上级,缓急不相依,利害不相顾;无故欺骗无知识的人;讥讽诋毁自己的同学;待人毫无诚意,甚至对待自己的同族亲戚,也要无中生有妄加污蔑,阴谋相蒙假意相欺,故意刁难,向人揭露他们的隐私,这是非常不道德的;待人接物,使气任性而又尖酸刻薄,天性乖僻而又自以为是;狂妄奸猾的人,待人处事总是爱将是非颠倒,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与道义不合;为上者作恶,往往为了邀功请赏,不惜让其下属作出牺牲,以别人膏血换取自己功名;为下者作恶,常常为了迎合上级意图,奴颜婢膝,百般谗媚奉承;得旁人恩惠不知报答,私仇小怨常记在心;当官的视民如草芥,横征暴敛,漫不经心,又好大喜功,任意更改国家政令,危害百姓;奖赏不义的人,无罪的人反倒受刑罚;为一己私利,图财害命;搞垮别人,取而代之;诛杀已经降服的人;贬斥打击正直的人;倾压排挤贤能的人;欺凌威逼孤儿寡妇;贪赃枉法,授受贿赂,曲直颠倒,无罪者定有罪,有罪者定无罪;轻罪重判,对无罪的人见而生恨,无故加刑;明知自己有过错,却不愿改正;知道是善事,却不愿去做;自己有罪责,却又诬陷他人;阻止技艺流行;诽谤嘲笑圣贤及著述;侵害凌辱有道德的人;射猎飞禽走兽;震惊潜伏在地下的虫类及栖息在树上的鸟类;填塞虫穴和破坏鸟巢;伤害兽胎和击破鸟卵;幸灾乐祸,嫉妒别人,希望别人犯过失;破坏别人已成之功;但求自身安乐,让别人处于危险境地;让人吃亏,自己得便宜;以自己坏的偷偷去换别人好的;假公济私,徇私误公;剽窃他人成果;掩盖别人的优点;尖酸刻薄地丑化他人;揭露别人隐私使之难堪;设陷阱害人从中取利;挑拨离间别人的骨肉至亲使之分散;强夺别人珍爱的东西;帮助他人作恶事;仗势欺人,作威作福;侮辱人家,凌驾于人;任意糟蹋、破坏别人的庄稼;阴谋破坏他人婚姻;发了不义之财而骄横跋扈;侥幸逃脱惩罚不知廉耻;冒认功绩,推卸过错;偷梁换柱嫁祸于人,卖假货坑人;沽名钓誉;包藏祸心;挫伤别人的长处;庇护自己的缺点;以势压人,恶霸作风;纵容恶人杀伤无辜;不思纺织苦,遍身绸罗犹裁剪不止,不按照礼仪任意烹宰禽畜,浪费粮食,使众生劳苦;为谋取他人财宝,使之家破人亡;决堤放火,毁人房屋财产;嫉人之功,阴谋捣乱,让人家事业半途而废;故意损坏别人工具,使其束手无措;见人荣贵,愿人流放贬谪;见人富有,愿人倾家荡产;见有漂亮女人便起*念;欠人财物,愿人早死;有求于人未得答应,就诅咒仇恨他;见人受挫折,便挑剔他的不是;见人残疾、五官不全、相貌丑陋便耻笑他;见人才能超群就贬低他;刻木人埋地下,用符咒把人害死;使用毒药杀伤树木;憎恨老师教人过严,不顺从父兄;强行求取非分的财物;一贯明夺暗抢;靠掠夺发家;靠钻营升官;赏罚不公平;无节制地享受安乐;苛求虐待下属,威胁恐吓别人;事不称心怨天尤人;咒骂风雨不合人愿;或暗中挑唆、或东西播弄、或包揽衙门、千方百计让人家打官司,以便从中渔利;拉帮结派,趋炎附势,明争暗斗,结交狐朋狗友之类;轻信妻妾言语;违背父母教诲;喜新厌旧,薄情寡义;口蜜腹剑,表里不一;对财物贪得无厌,聒不知耻;欺骗上司,中饱私囊;编造流言蜚语,诽谤清白无辜的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辱骂神灵却标榜自己正直;弃正道投效邪门;背弃亲友厚待外人,薄父母厚妻室;为一点琐碎争端,动辄指天作证;为掩盖自己卑劣行为妄指神明可鉴;布施以后又后悔;借人财物抵赖不还;妄心贪求分外的名利;舍生忘死不遗余力地谋求富贵;货色恋*毫无节制;貌似仁慈而其心险毒;把变质的食物,虫咬过的食物,肮脏的东西送给别人吃;用旁门邪道来迷惑一般群众;小人贪利,短斤少两,造器坑人;以假充真,贩卖假货假药,造假银币,以谋取暴利;逼良为娼,卖良为奴;编设圈套,设计玩弄愚笨的人。于酒色财气贪得无厌;在神前诅咒发誓,表白心迹;好酒贪杯,悖理乱行;骨肉至亲之间相互争吵忿恨;夫妇之间,男的不忠诚善良,女的不明礼贤淑,丈夫与妻子不和,妻子不尊重丈夫,男的常常夸耀自己,女的常常妒忌心重,男的对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过分亲热;对儿子不是迁就就是苛求;女的在公婆面前又多简慢失礼;对祖先之灵殡殓无礼,居丧无制,拜扫不勤等等;在下者对上命不从,公然违抗;做事限于衣食车马饮酒赌博;人存外心就会臣欺君、子逆亲、妻背夫、兄弟朋友互相倾轧;怒而自己咒自己又诅咒他人;出于私心,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跨越水井和炉灶;从食物和人身上跳过去;堕胎和残害婴儿;心术不正做事不经,好盗邪*,无所不为;在月终年底唱歌跳舞;在清晨初一呼叫发怒;向北方吐痰撒尿;对着炉灶歌咏哭泣;以及用灶中的火点香,用肮脏的柴草作饭;夜晚起来,赤身裸体;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几天施行刑罚;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阴阳交接之气为虹霓);随便指日月星三光;长久地观看日月;春天烧山和打猎;向北方咒骂;无缘无故杀龟打蛇。

诸如此类的罪恶,三台北斗神君还有三尸神等,都要根据其罪恶轻重来削减其寿命,寿命被削减完了也就死了。死有余辜,还会祸及子孙。

对那些靠势力威逼敲诈勒索而发财的人,司命神便会以其妻子儿女家人来抵偿,让他们一个个死亡。否则,就会有水灾、火灾、被盗、遗亡、疾病、官司等事发生。以此抵偿非分所得。还有,冤枉杀人的人,只不过交换武器自杀而已。获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好比用腐肉充饥,用毒酒止渴,不过暂时得一饱,顷刻就会死去。

心中起一善念,虽尚未行善事,而吉神已附其身;心中起一恶念,虽尚未做恶事,而凶神已附其身了。

如果有人以往做过恶事,后来自己悔改了。所有坏事都不再做,所有的善事都认真去做,久而久之,一定会获得吉祥善庆的。这就叫做转祸为福了。

因此,吉祥的人,他的语言善、目光善、行为也善。一天做三件善事,行之三年,上天一定会降福给他;凶险的人,他的语言恶,目光恶,行为也恶,一天做三件恶事,行之三年,上天一定会降祸给他。

《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它成书于北宋末年,其作者李昌龄。它是一部篇幅很短的道教典籍,该道经由道教基本理念、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善恶报应说这三大素材结合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50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9
下一篇2024-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