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平措(Lhagpa Phuntshogs ) ,1942年11月11日出生,西藏江孜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西藏公学、中央民族学院藏文研究生班。历任小学教师,陕西西藏民族学院教师,西藏自治区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三姊妹》等。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汉族人是有姓氏的,如赵、钱、孙、李,百家姓尽人皆知。汉族人因为自己有姓氏,所以遇见藏族同志,也要问"你贵姓?"弄得对方很难回答。因为藏族是无姓的,一般四个字做一个名。如: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等。公元前三百六十年(周显王九年)吐蕃的所谓天座七王的第一们聂赤赞普的后代穆赤赞普、丁赤赞普、索赤赞普、美赤赞普、达赤赞普、塞赤赞普都取母亲名字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象母亲的名字叫"朗·穆穆",儿子的名字便叫"穆赤";母亲名叫"索·汤汤",儿子名便叫"索赤";母亲名收"达拉嘎姆",儿子名便称"达赤",如此等等。这说明当时的吐蕃社会仍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残迹,是没有什么姓氏之分的。
然而,自从有了阶级,人分高低贵贱,有地位的人为使自己的家族世袭相传,便把家族名作为自己的姓,这时倒是有姓氏了。如
昆·贡觉杰布
昆·贡嘎宁布
昆·索朗孜摩
昆·扎巴坚增
又如:娘·敏迪日孜故,他的后代的名字叫娘·觉绕序乌。又如:噶尔·东米赤加,他的一个后代名字叫噶尔·东德玉松。
这种以家庭名为姓的称法,就象汉族中的"陈氏世家"、"李氏世家"一样。
后来,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建立,分卦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卦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以显示自己的有地位的世家。如"涅·赤桑羊顿;直·司如贡堆;吞弥·桑布扎。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
宇妥·去丹贡布
多仁·丹增班觉
多嘎·次仁旺杰
丁钦·次仁旺堆
德格·格桑旺堆
这些都是用自己庄园的名字加上自己原来的名字为名称。因为庄园领地的世袭的,所以他们的子孙也冠上庄园的名字。如:多嘎·次仁旺杰的儿子叫多嘎·扎西贡布。
七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人们的名字也喜欢去请活佛来起。如果是贵族、有地位的人物,更是郑重其事地把小孩子抱到活佛那里去,活佛给小孩举行简单的取名仪式,主人带来哈达及其它礼物,接着活佛念经,最后对孩子说一些赞颂和吉利的语,然后才取名字。
要是一俱出家当僧人时,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寺院堪布剃度,取个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这些堪布、活佛,用自己的名字的一部分赐给小僧,如堪布的名字是"江白赤烈",他给小僧起的名字便是"江白多吉"、"江白旺堆"、"江白平措"或是"江白格烈"等等。佛教的盛行影响到人们的名字上来,许多人的名字都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如:
丹巴--佛教、圣教
达杰--繁荣、发达
江央--妙音
多吉--金刚
格列--善、吉祥
群佩--兴法、兴教
丹增--主宰圣教、掌执佛教的人
拉姆--仙女
卓玛--救度母
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上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中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他自己的名字叫"伦珠涛凯"。又例如:班祥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的名了是"却吉坚赞","班祥额尔德尼"是封号,是公元一七一三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封给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
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应加上寺院或家庙的名字,如东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全称叫做"东嘎·洛桑赤烈";又如,多吉才仁当了热振寺的活创后,他的名字便是"热振·多吉才仁"。对于有僧职的人,人们日常简称或尊称时,再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寺庙称号了。如:"东嘎活佛"、"热振活佛"等。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也有的活佛没有寺庙,只有家庙,那么便用家庙的名字冠有前头;还有的地方或房子出生过有名的活佛,那么,该活佛的"转世"名字前,往往会冠上相应的地名或房名。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姓,是四个字;绝大部分一个名,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两个字来简称。有用第一、三个字的,如:"更堆群佩"简称"更群","单增曲扎"的简称"单曲";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作简称的,象"多吉次旦",简称"多吉";"索朗旺堆",简称"旺堆"。用一、三两字或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是经常见到的,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只用两个字,如:"单增"、"尼玛"、"次仁"、"达娃"等。 2楼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
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
达娃--月亮
尼玛--太阳
白玛--莲花
梅朵--花
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如:
朗嘎--三十日
次松--初三
次捷--初八
次吉--初一
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的,如:
尼玛--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
达娃--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
米玛--星期二
拉巴--星期三
普布--星期四
巴桑--星期五(也作"金星解")
边巴--星期六
听到这样的名字,不用问便知道此人是星期几生的了。
不少父母在给孩子起的名字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如父素嫌养小孩太多,想结束生育,便给小孩起名"仓木决",意思是终止。"穷达"的意思是最小的,表示再不要小孩。如果父母想生男孩,便给自己的初生女儿起名"布赤",意思是"带男孩","下资要生男孩";或者为了保住所生男孩的性命,故意给他想女性名字,如"格桑德吉"等。要是父母希望儿子长寿,便给孩子起名"次仁"、"次旦",这我数是前面有孩子夭折的情况。如果父母年岁大了,认为以后不可能再生小孩,或是这个小孩来之不易,前面死得多,便给儿女起名"拉则"(象仙女一样漂亮),"诺布"(意思是宝贝)、"拉姆"(仙女)。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生下来的孩子死得多、活得少,为了使孩子容易成长,故意把自己的小孩名字起得很贱、
很随便,如:"其加"(狗屎)、"帕加"(猪屎)、"其朱"(小狗)等。
在牧区和一些偏远的地方,人们文体水平很低,给自己的小孩起名也应随随便便,如:
措姆--大海
玛琼--大块酥油
那日--黑蛋(黑黝黝的)
那森--黑头发
白巴--青蛙
郭日--圆头
嘎嘎--可爱的、心爱的
括低--陶壶
藏族人起名由于有上述原因,所以相仿的名字很多,如"次仁"、"丹巴"、"巴桑"。你在一个单位、一个村子里,可以同时听到二、三、四个相同的名字,甚至十几个相同的名字。为了区别,人们在名字前面加一些说明。
一种是在名字前加大、中、小,如:大巴桑、中巴桑、小平措。
一种是对不同地方来的人,名字前加上地名,如:推穷旺推、亚东旺堆中的"堆穷"和"亚东"都是地名。又如:仁布多吉、堆龙多吉中的"仁布"、"堆龙"都是地名。
一种是用人的生理特征在后面加以区别。如
格桑索却--拐子格桑
扎西巴杂--麻子扎西
丹巴国钦--大头丹巴
多吉辖过--瞎子多吉
巴桑甲马--胖子巴桑
旺钦跌布--矮个子旺钦
次丹堆古--驼背次丹
另一种是用职业来区别人名,如:
玛钦次旦--炊事员次旦
谐本齐美--泥水匠齐美
兴索强巴--木匠强巴
安姆吉格桑--医生格桑
还有用性别和老幼来区别的,如同样一个"达娃",男的叫"普达娃",女的便叫"普姆达娃";又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区别老小可叫"波扎西"(扎西爷爷),"普扎西"(小孩扎西);"莫央金"(央金老太)、"普姆央金"(央金姑娘)。
解放后,随着人们政治生活的变化,在起名字的时候,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
金珠--解放
达玛--红旗
德吉梅朵--幸福花
也有为了赶时髦,给小孩起名为萨杰(新生),这类名字多数是用汉文的含义来定名的。
在四川、青海、甘南等汉藏杂居地方,以及角放比较昌的昌都地区,因藏汉联姻或受汉族姓名的影响,出现带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如:张旺堆、李次加、陈贡布、赵仁增。
在青海汉地的藏族地区也在依照汉族立姓的,如他的家族名叫"卓仓",意为"麦家",就用麦字近似的汉字"梅"作姓,起名"梅多吉"、"梅托米"等。
藏族的名字多数是男女共用的,如:达娃、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但也有一部分是严格区分,只用于女性的,如:旺姆、卓玛、卓嘎、央金、桑姆、曲珍、拉珍、拉姆、仓(姆)决等等。
只用于男性的,如:贡布、帕卓、顿珠、多吉、晋美、旺堆、珠杰、罗追、占推,等等。
西藏北部人民中,由于地方性语音的差异,出现本来是四个字的名字,说习惯了,便成了三个字,如:"次仁吉",本来应是"次仁德吉",因为说快了,把后面的第三音节"德"字省略去。又如:"央扎西",本来是"央金扎西",习惯把第二音节"金"字省去,变成央扎西。但在青海地区的藏族也有起三个字的名字,如"桑杰加"、"卓玛措"等等。
藏族的名字变化是很多的,这里说的只是一般的情况,特殊的叫法多得很,不能一一列举。
对亲戚的称谓,藏族与汉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汉族对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的称呼是的严格区分的,但藏族就没有严格区别,祖父、外祖父统称为"波拉";祖母、外祖母统称"莫拉"。
汉族对亲戚的称呼也有严格的区分,比父亲大称"伯伯""伯母",比父亲小称"叔叔"、"婶婶"。藏族就没有那么严格,凡是父亲的的兄弟,都称"阿库";凡是父亲的姐妹,都称"阿妮"。
藏族对你氏系统的称呼,区分不甚严格,显得十分亲热;相反的,对母氏系统的称呼,比较严格。例如,对老丈人称"曲波",对丈母娘称"曲母";对妻子的兄弟称"归不";对妻子的姐妹则称为"归母。
怒江断裂带又称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中部的重要断裂带,北邻著名的喀喇昆仑山和他念他翁山,南邻冈底斯波峰北侧,平面上呈EW向平缓展布的“S”形。最近的综合性成果认为,班公湖-怒江断裂带西起班公湖,向东经改则、尼玛、东巧、索县、丁青、嘉玉桥折向南至八宿县上林卡,再向南沿怒江进入滇西,在西藏境内长2800 km,宽5~50 km,向西延入克什米尔,向东南延入缅甸,既是泛华夏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的分界线,又是羌塘-三江地层大区与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层大区的分界线(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2004)。还有人认为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线的主分界断裂从丁青-邦达通过(廖国兴,1983),亦即邦达断裂是板块缝合线的主分界断裂。如果这样的话,邦达断裂也可归入怒江断裂带。
关于怒江断裂带的活动性,前人有过相关研究。潘桂棠等(1983)认为,在怒江结合带形成以后的新生代期间,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断陷盆地的形成、强烈的中酸性火山喷发(东段)、第三纪一系列推覆体和走向滑动断层的形成。也就是说,怒江断裂带是怒江结合带在新生代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陈福忠等(1983)认为,怒江断裂是古老的区域性控制断裂,从加里东末期开始活动至今。何科昭等(1996)认为,怒江断裂在南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道街乡道街盆地及附近有第四纪活动,表现为差异性断块运动形成地堑式断陷河谷和断陷盆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初。汪一鹏等(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西段(西藏那曲一带)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发生过重要的活动,断层平均垂向滑动速率大于031 mm/a。前人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怒江断裂带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几何结构,断裂带一般由多条断裂组成。在滇藏铁路规划线路附近,怒江断裂带主要包括十字卡断裂、腊久-八宿断裂、拉巴断裂和邦达断裂,本次研究对这4 条断裂进行了较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
一、拉巴断裂
拉巴断裂展布于梯卡、拉巴、邦左、旭日乡一带,断裂总体走向NW,倾向NE,倾角50°~60°,具有压扭性特征,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延伸。拉巴断裂特征比较复杂,断裂破碎带宽几十米至2000 m,断裂带内岩石挤压破碎,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碎裂岩、片理化带、构造透镜体及牵引小褶曲发育,具多期活动特征。拉巴断裂在仁拉村东北穿过怒江。
野外调查在怒江左岸318国道与怒江分岔处见到灰岩与板岩呈断层接触(图5-21,照片5-3)。断层面呈较平缓的弯曲状,未见切断上覆第四纪砾石层现象,说明该处在第四纪期间活动不明显。
图5-21 西藏八宿县318国道边坡显示的怒江断裂剖面图
照片5-3 西藏八宿县318国道边坡怒江断裂特征
二、十字卡断裂
十字卡断裂展布于林卡、十字卡、友坝一带,断裂走向NW,倾向SW,倾角45°~75°,具有压扭性,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延伸。该断裂规模巨大,由一系列次级断裂组成,断裂带内岩石强烈挤压破碎、构造透镜体、揉皱、片理化带、基性和超基性岩发育,多次切割冷曲(图5-1)。该断裂南段多次切割怒江,主要表现为逆冲断层;北段位于怒江西侧,经过茹那、拉穷、也巴、注拉巷、多拉、色巴、交界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察雅县幅,为倾向SW的正断层。
我们野外沿断裂位置进行调查,在八宿县城附近发现断裂对新近系泥岩、砂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照片5-4),在空间上呈条带状。在人字桥到林卡乡政府间瓦曲见有玄武岩体侵入到砂岩中,岩体宽度小于10 km,受断裂控制比较明显。另在人字桥周围见到岛状出露的灰岩,瓦达村格桑采石场是其中之一(照片5-5)。由于风化作用较强,加之地处高山峡谷区,现场没有调查到可以反映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的标志物,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辑委员会等,1989),该断裂可能属于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照片5-4 八宿县附近怒江断裂控制新近系分布(NWW)
照片5-5 八宿县拉根乡格桑采石场出露的岛状灰岩(E)
三、腊久-八宿断裂
腊久-八宿断裂带沿白马-腊久-带波状延伸,总体走向310°,倾向NE,倾角50°~60°,断裂破碎带宽100~150 m,最宽可达200 m,最窄20~50 m。断裂带内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挤压透镜体发育,具有压扭性特征,属夏里-八宿断裂带南西界断裂。在白马至拉根乡位于冷曲左岸,南东段在瓦达村附近终止(图5-1)。
在《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西藏地震构造图上(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1989),腊久-八宿断裂在八宿县城一带构成新近系的北界。根据历史地震记录,沿该断裂带尚无Ms≥60级的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记录。结合以上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确定该断裂属早更新世活动断裂。
四、邦达断裂带
邦达断裂带为研究区内较为重要的断裂带,也有人称之为板块缝合线的主分界断裂(廖国兴,1983),属深大断裂。前人的基础地质调查结果认为,该断裂带总体走向为N30°~40°W,从NW向SE经过冷龙、君部,然后沿山脊分水岭延伸,经过阿库别热峰、角拉、东拉嘠博峰,再穿过列曲到达仲得。从左得向NW为逆断层,倾向SW,向SE为正断层,倾向NE。对于邦达断裂带在晚近时期的活动性,能检索到的前人研究成果较少。该断裂在遥感影像上表现出清晰的线性影像特征,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垭口发育,断裂破碎带宽100~200 m,带内碎裂岩、糜棱岩、小揉皱及近水平向的剑鞘褶皱和“a”型褶皱发育,显示多期活动性质。在《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中,将该断裂定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我们在野外调查期间,对邦达镇北214国道附近的多条剖面进行了观测,发现二叠系石灰岩与古近系泥岩、砂砾岩呈断层接触关系(图5-22),在断裂带附近,砂砾岩与灰岩相互穿插和交织在一起。在业拉山垭口一带也发现了类似的断层现象,其明显控制了挽近时期的地貌形态(图5-23)。
鉴于沿邦达断裂带尚无Ms≥6级的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记录,且缺乏可靠的测年资料,我们根据综合野外调查和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可以将邦达断裂综合判定为早-中更新世断裂。
图5-22 西藏八宿县邦达镇附近邦达断裂特征
图5-23 西藏八宿县邦达镇业拉山垭口东地层接触关系剖面图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6语言学、文学概论。
④、830现代汉语、作文。
西藏民族大学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入选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前身是1957年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