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男生没有老婆咋办,为什么要把自己妹妹或者姐姐之类的亲人孩子过继给他?

傈僳族男生没有老婆咋办,为什么要把自己妹妹或者姐姐之类的亲人孩子过继给他?,第1张

这也许是少数民族那边的习惯吧,就是盼望着后继有人,因为当男性到达一定年纪的时候,没有老婆或者没有子女的时候,他就会从亲戚朋友那边过继过一个孩子,这样的话除了后继有人还有一个就是养老有望,因为以前都是养儿防老的这种思想。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处处弥漫着年的气息。腾冲不仅是“一本遗落边地的汉书”,还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每个民族的新年习俗各有特色,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腾冲的傈僳是怎么庆贺新年(阔时节)的。

“阔时节”一词里的“阔时”是傈僳语的译音,是“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同时也是傈僳人家拜访旧友亲戚,结交新朋及傈僳族青年男女相识相知、谈情说爱的黄金时日。

关于阔时节的准备

曾经,傈僳族过阔时节的日子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各村寨过节的时间一般选在农历腊月底到第二年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内,时间可长可短。而今,傈僳族过阔时节一般选择在春节后两三天。

阔时节来临,傈僳人家会提早把用土脚碓舂的糯米、玉米粑粑装满家中所有的竹簸箕、篾箩筐、篱笆等,家中所有的土陶罐、土瓮、大竹筒里盛满自酿的荞酒、米酒或包谷酒,特用自产杂粮(玉米、荞、大麦)喂胖的小耳朵年猪、山羊或黄牛在大年三十早上就已屠宰收拾齐备。另外在节日到来之前,每家每户就会提前准备好薪柴,以确保篝火晚会上熊熊的火焰活跳起来,能源不断。

梆榔队踏歌起舞助兴

夜幕降临,由老梆榔头组织起梆榔队,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参与。那天他们盛装出席,挨家挨户跳梆榔(傈僳族传统歌舞),送福泽。梆榔队跳到谁家,主人便会在院子心烧起一大堆柴火,摆上一组桌凳,桌上放置茶水、酒水、瓜果、糕点等吃食,然后笑容满满的到大门口燃放一封脆响的鞭炮隆重欢迎梆榔队进家踏歌起舞助兴。

在鞭炮声中,梆榔队的男女们围着熊熊篝火,应和着梆榔头悠扬高亢的长调,一起齐整踢踏,载歌载舞,歌声融渗着对先祖们艰苦创业精神的敬仰和庄重缅怀,对亲友、家人、寨邻深情厚谊、和睦相处的赞美和鼓励,对吉祥平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人们随心所欲吱噗哆(傈僳语:喝酒)、撒古打(畅饮礼仪三杯酒:交杯酒、倒杯酒、同心酒)、喝茶、嗑瓜子、吃糕点夜宵,说开心白话拉家常,欢声笑语不断。小憩片刻,又开赴下一家。这天榔队通宵达旦的载歌载舞一般都会遍及全寨所有家庭,目的是把快乐和真诚祝福毫无遗漏的送临各家各户。

四海宾朋欢度佳节

在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2020年以前,每年水城、棋盘石、烧灰坝等傈僳族村寨都会携手联袂在水城湖畔举办盛大的阔时节,许许多多到滇滩观光、旅游、研学、欢度大年的四海宾朋,一起和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能歌善舞的傈僳族同胞欢度佳节,深切感受浓烈醇厚的傈僳族风情。

开春后的日子总是好晴天,艳阳当空,碧穹如洗。水城湖畔,刀杆场上,人们精心组织的各种活动正在如荼似火进行时。白天,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射弩、扭杆、甩秋、爬杆、嘟哒哒、唱歌等多种赛事如熊熊烈火般燃烧正旺,傈僳族传统奇技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迎来阵阵欢呼和盛赞。

刀杆场四周,宽阔的水麻石大道上,车水马龙,万头攒动,人声鼎沸,激荡成欢乐的海洋。临时集市滚烫闹腾起来,来自三山五岳、四面八方的客人朋友聚拢来,和当地人一起,畅快加入这饱蘸民族风情的盛会,气氛空前热烈。

浓浓的民族特色

简易店铺林立,商品五花八门。水果饮料摆满货架地摊,凉粉、凉虾、荞粑粑、荞糕、荞果饭、玉米饼、荞米线、饵丝、米线、甜白酒、夏拉、漆油蛋饼、荞酒、米酒、包谷酒等地方特色小吃催人垂涎,各色烧烤散发着诱人的喷香,香飘十里。

偏北一角的货摊商品有点显眼,民族艺术味特别浓郁绵厚:有本土工艺制作的傈僳族长刀、弹弓、弩、箭、竹夹等传统狩猎工具;有横箫、直笛、三弦、竹口弦、竹鼓等乐器。

有傈僳族农民画,纯手工缝制的傈僳族男女服装、筒帕、饰物、竹麻草鞋等;同样也有各式各样的竹编木刻生活用具。

这些原始古朴的文化,独特的民族艺术,手工精制的服饰,别有风味的民族餐饮,构成了一副绚丽多彩的画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内心深处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傈僳族是云南和四川特有的一种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滇两省交界的大凉山地区,也是一个靠山生活的高原民族。傈僳族人十分嗜酒。傈僳族人饮酒有自己的习俗,这在当地叫做“同心酒”,或者叫“贴面酒”、“双杯酒”,其实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场合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

他们常把自己酿的浓度高的酒藏于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所用盛器,原来是用竹筒,现在有时也用陶瓷器皿。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

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在一个酒桌上时,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饮酒或者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都是十分正常的。初到这里的客人往往被当地人灌得面热腹胀,而再看那主人却若无其事。

原来主客双方喝“贴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就让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而客人也怕酒溢出,所以,自然“咕嘟咕嘟”的张嘴迎酒,主人却少饮了酒量。不过,这种喝酒场面确实奇特难得,而且人们也能感受到,这是主人希望客人能多饮一些酒,所以常给客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傈僳人饮酒,要先把酒糟放在温水里稍煮一下,等酒汁滤出即可饮用,而锅内剩下的酒糟还可以兑水再煮。当客人来临的时候,傈僳族人也总是用这种他们认为是最为清香甘甜的美酒招待。而当有贵客到来的时候,他们便有一种二人共饮“合欢酒”的礼遇,这是傈僳族人招待贵宾的最高礼遇。

即由主人将水酒盛满一大木碗,饮用时,主客各伸出一只手将木碗捧起,同时饮酒。这表示主客心心相印,情同手足。据《中华民族》一书记载:“傈僳族家做客,一定要请喝酒,不备酒菜,主客围坐火塘,倒一碗酒每人一口,边聊边喝。

傈僳族酒文化”

同许多民族一样,傈僳族同胞也喜欢饮酒。他们的酒有水酒和烧酒两种,过去多自行酿制。水酒是一种发酵酒。制作方法,是先将玉米、高粱、荞麦面或稗子等原料捣碎、蒸熟,晾凉后拌上酒药,然后装入大罐中,令其自然发酵七八天。饮用时兑水、过滤即可。这种酒酒汁微浊,呈乳白色,酒精含量不高,醇香微甜,有健脾开胃,提神解乏之功效。一直深受傈僳族人民的喜爱。烧酒,傈僳语称“力基”,是把发酵后的糟水放入锅中蒸馏而得的蒸馏酒。此酒清澈透明,度数较高,较水酒辛辣爽口。

傈僳人认为,“无酒不成礼”,酒是他们宴宾待客必不可少的饮料。按传统习俗,饮宴伊始,主人要先将自己的竹筒杯斟满,并往地上洒倒少许,表示祭祖先。接着自己先举杯略饮,表示酒是好的,然后才将客人的酒杯一一斟满,双手捧献给客人饮用。

在傈僳族的饮宴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同心酒”了。“同心酒”,亦称“合杯酒”、“双边酒”等。是指2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同饮,使酒同时流进主客双方嘴里的饮酒习俗。饮用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均可进行。过去常用于招待贵客、签约盟誓或结拜兄弟等场合。

同心酒象征着团结和友谊。酒席宴中,如果傈僳族同胞邀请你同杯共饮的话,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把你当成了朋友。

爆火热梗《我是云南的》被各路网红魔性模仿,这是个什么样的梗?这个歌就是介绍自己是哪个省的,比如说浙江的,然后再一步一步介绍下去,然后再介绍自己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这个其实比较有中国的风格,因为按照西方的讲法是从自己家乡最小的这个地方,然后再放到省,再放到国家。

其实这和目前很多信息传递出来的思维逻辑模式是比较重叠的,确实会火起来。

做为云南怒江傈僳族的傈僳族人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好尴尬,但是第二次看到的时候感觉挺好听的,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看过那播放量和转发量确实让人震惊。我想这会大家都应该认识怒江了吧,大一自我介绍的时候没几个人知道怒江,我说我是怒江的有人还听成了丽江的有人还觉得我说错了。但是现在大家看到视频的时候都想到了我是怒江的还来找我学傈僳话,我觉得挺好的我也愿意教大家傈僳话。

看到他的视频火了以后,我在想他能不能抓住机会变成一个网红像丁真一样成为家乡宣传大史推动怒江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关注了他几天我发现他没有输出能力和创造能力,他在火了以后没有出新的视频而是一直在重复原来的视频,他可能只会火一段时间吧,我想他和丁真是有区别的,丁真有颜值有才能还能给原生态的淳朴,让人一看就是好孩子。

但是怒江傈僳族族小伙给人的感觉是不好好读书只能去打工的精神小伙推他感觉也不太合适,如果他从此成为网红会不会误导小孩子让小孩子觉得做精神小伙拍视频就能做网红呢?我觉得他的视频虽然没什么知识含量但是也是有价值的他能让人们哈哈大笑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输出,我觉得他应该是可以做个搞笑博主的,希望他能抓住这几天的热度多介绍傈僳族文化多介绍怒江多讲点有趣的文化,而不是一直在重复那个歌。

老傈僳文已经收入Unicode52版,名称为“傈僳文”,编码范围是U+A4D0至U+A4FF,属于基本多文种平面(BMP),位于彝文部首和Vai之间。编码的方式与著名语言学家及字型设计专家叶密豪(MichaelEverson)草拟的编码方案基本一致。由于老傈僳文与现有的拉丁字母有太多重复的地方,有人曾建议将老傈僳文融入现有的拉丁字母区段内,以节省编码空间,避免同形异码造成混淆。但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95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6
下一篇2024-0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