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教和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位。因此对其生平和禅法,一些僧俗青年学者甚感兴趣,经常问道于余。现撰此文以答之,并请海内禅家指正。
达摩的生平,有《续高僧传》、 《历代法宝记》、 《景德传灯录》等各家不同的记载。然禅家所本,皆宗《景德传灯录》。现依此书介绍如下:
一、菩提达摩的生平
菩提达摩,南印度香至王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改名为菩提达摩。时佛大先,佛大胜多与达摩同师佛陀跋陀,学习小乘禅观。佛大先与达摩遇般若多罗,遂舍小趣大,共同教化,时人称为二甘露门。佛大胜多则分途而为六宗,聚落峥嵘,徒众甚盛。后达摩心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乃远渡重洋,凡三寒暑。于梁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一日,达于南海。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奏闻梁武帝萧衍。武帝遣使持诏迎请,十一月一日至金陵。师与武帝进行以下的对话:
帝问曰: 「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师曰: 「无有功德。」
帝曰: 「何以无功德?」
师曰: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 「如何是真功德?」
师曰: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 「如何是圣第一义谛?」
师曰: 「廓然无圣。」
帝曰: 「对朕者谁?」
师曰: 「不识。」
武帝对达摩的话,不能领悟。达摩自知语不对机,即于是月十九日,潜过江北,二十三日抵达洛阳,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咸称之为「壁观婆罗门」。
时有神光法师,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闻师与武帝谈话内容,甚为敬佩,乃往少林,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下大雪,光坚立不动,至于黎明,积雪过膝。
师悯而问曰: 「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泣曰: 「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 「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何益。」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 「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光曰: 「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师曰: 「诸沸法印,匪从人得。」光曰: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 「将心来,与汝安!」光曰: 「觅心了不可得!」师曰: 「我与汝安心竟。」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达摩在少林寺住了九年、欲返印度,乃召门人曰: 「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道副曰: 「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 「汝得我皮。」
尼总持曰: 「我今所见,如喜庆见阿閦佛,一见更不再见。」师曰: 「汝得吾肉。」
道育曰: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 「汝得吾骨。」
慧可顶礼后,依位默然而立。师曰: 「汝得吾髓。」
师顾慧可而告之曰: 「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与迦叶,辗转嘱众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 「请师指陈。」
师曰: 「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至我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我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人。我自到此,凡五次中毒,我常出毒置石,石裂为粉。由于我在印度,遥见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越漠,为法求人,今幸得汝,吾意已终。」时有光统律师,菩提流支三藏,见师遐振玄风,普施法雨,竟起害心,数加毒药。至第六次,师知传法得人,化缘已毕,不复救之,端坐而逝。此即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6年)丙子岁十月五日。
三年后,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间: 「师何往?」师日: 「西天去。」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内,有革履一只。
二、菩提达摩的禅法
菩提达摩的禅法,根据其弟子昙林所传《略辨大乘人道四行》,有二人四行的禅观。
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两种:一是理人,二是行人。
理人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能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人。
行人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人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一、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八风不动,冥顺于道,称为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随形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尔。功德黑业,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理,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信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彼无此。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不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净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庄严菩提之道。檀施即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达摩的二人,犹如理与事,体与用,是指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没有理的行,没有行的理,好似跛者跑路,步履维艰。达摩的四行,是以「称法行」为归宿,前三者是事,后一者是理。归宿到修行六度,而无所行。行而不行,是理行二入的要旨。临济禅师说: 「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若能行而不行,不行而行,是人则永不受人惑。若问达摩西来意是什么?就是使人不受人惑。
如何修六度法,在《少室逸书·达摩和尚观心破相论》中达摩答慧可说: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欲净六根,先降六贼。欲舍眼贼,离诸色境,心无悭恪,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勿令放逸,名为持戒。能除鼻贼,等诸香臭, 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舌贼,不贪邪味,赞咏讲说,心无疲厌,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其心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摄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乐诸功德,名为智慧。若能永除六贼,常修净六根,是名六波罗蜜行。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如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又《观心破相论》达摩对于修伽蓝、铸形象、烧香散花、燃长明灯、昼夜六时能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等等种种功德,答慧可问,至为精辟。
(一)、伽蓝,西域梵音,此地翻为清净处地。若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为修伽蓝。
(二)、铸形像,是铸金铜之作。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工匠,以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为画像,熔练身心真如佛性,遍人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此即无漏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真如法身。
(三)、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熏诸秽恶业,悉令消灭。
(四)、散花者,所谓演说正法诸功德花。佛所称叹,究竟常住,无凋落期。
(五)、长明灯者,正觉心也。常燃如是真如正觉灯,照彼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悟,即是一灯燃万千灯。以灯续明,明终不尽,以无尽故,号曰长明。
(六)、六时行道者,长时不舍,名曰六时行道。
(七)、持斋,所谓斋整身心,不令散乱。
(八)、言断食者,断于无明恶业之食。
(九)、礼拜,若能恶情永断,善念恒存,虽不见相,当名礼拜。
(十)、念佛者,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福,终无是处。
上述内容,说明达摩的禅法,是以理导行,以行人理,事理不二,圆融无碍。惜今之说禅者,或执于事,或废于理,翻转葛藤,均不解达摩之西来意也。
神光禅师,在他出家以前,是一位研究 《易经》等学问,很有造诣的大学者。为了追求形而上道,自己在香山河南打坐修定很多年。注意,他在很多年修习“定”、“静”等的工夫,当然已有相当的心 得,并非泛泛之辈。后来,他听说传佛心印的禅宗祖师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他就来求见大师,向他求法。达摩祖师一见,反而大加训斥他一顿,使他难堪。 但他为了表示极其至诚恳切的决心,甚至砍下了自己的臂膀。达摩大师因此而逼问他:“你要求什么”神光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大师说:“将心 来与汝安。”你拿心来,我为你安。神光听了,愣了半天,说:“觅心了不可得。”我找我的心,怎么也找不到在哪里啊!达摩大师就说:“与汝安心竟”我已经为你安了心了神光因此大悟,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二代祖师。请想,这个故事,同《大学》的“静而后能安”,你说有关还是无关呢到底达摩和神光是怎样安心的,这便 是“洗心退藏于密”的真奥妙了但须达到“静而后”再来体会才行。
心安和不安,不是能够学别人的,是靠自己悟,如何才能心安、怎么能安心,是不能用语言或者文字能够描述的。当能佛祖把禅心传给迦叶,是迦叶悟到了佛祖的意思,和佛祖的心通。
用心去找心,就是以心印心。妄心是思想,念头,而真心就是你的真如觉性。简单不过。所以禅宗才要离心意识参,离开妄心,不思善,不思恶,不昏沉,不掉举,剩下的就是你的真如觉知。当你用觉知去觉知觉知时,就是三摩地,也就是明心见性的瞬间,而悟后起修就是保持你的觉知。
达摩是印度人,有名的婆罗门族。公元520年,也就是南朝的时候,他从海路到广州,开始中国之旅。
公元536年。死于洛滨,葬熊耳山。
传说故事:
传说一
达摩到中国,正是当时的北魏时期。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传说二
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达摩才被毒死。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
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
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百五十岁。
我不好意思每个人考问,你真懂了气吗?真懂了自己的呼吸吗?不要说诸位,乃至很多出家人,用功一辈子,自己呼吸还认不得耶!翻开《达摩禅经》,上面祖师的批注“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当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听了白听,一辈子也不晓得自己的呼吸,连影子都没有。
……
我现在浓缩跟你们讲,《达摩禅经》首先讲修行容易退转,一般人开始很愿意修行,慢慢都退了,有三四十种退,实际上还不止。譬如你们这几天在这里看起来很精进,只要上了车子回去,就已经退了。像我这样努力勤劳的还没有耶!一般人不会干的。
根据《达摩禅经》安那入息,般那出息,简称安般法门,有两种含义:一是见,看得见,不是眼睛看见,你心里头、心眼已经看到这个气了。第二种是触受、感触、感受,感觉得到。他说钝根不见,愚笨的人根本看不到。所以将来我给学科学的同学上课,就是不是这样讲了。
罗汉门的呼吸法
昨天到今天提出的六妙门,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我们的老师父,他并没有讲。谁讲的呢?是我们的大师兄们,五百罗汉从修持经验提出来的方法,所以要非常尊重。我们研究发现,佛的确有讲过,只不过不是讲那么多,当年时代不同嘛。我常常笑你们学佛很少人拜罗汉,罗汉很值得拜呢!罗汉就是三皈依僧,他们是出家有成就的罗汉圣僧。苏东坡专拜罗汉,他很懂。
《达摩禅经》里头只提到一下六妙门,不是主要方法,没有详细分析。为什么?这是问题了。现在找根源,佛在小乘《阿含经》里,曾提出安那般那法门。学佛依经为主哦,戒律部分是次要的;论的部分是后代祖师们及阿罗汉们的经验,更次要。
照佛的原话,佛在《阿含经》提到“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这是他老人家当时传给弟子们的,不过讲“长短冷暖”而已,当年这些不阿罗汉圣贤僧们,以及我们的祖师们,智慧高,一听就懂了,不像我们这样笨。譬如我们现在呼吸,夏天在禅堂,你感学呼吸气是暖的,但看不见。你到冬天看,尤其在西藏或西北地区,呼出来是白话,看得见的,那是有形有相了。
《达摩禅经》你们去研究,来不及跟你们讲,文字很难懂。尤其用魏晋时代的文学来写,文化程度低一点就抓不出重点。这些大阿罗汉祖师们修行经验传下来,中国有一段说,息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把你头都看昏了,这就是科学了。如果我们正式办一个研究所,就会发现,不要说修行人,连普通人的确都有这个状况。譬如你们病了感冒发高烧,那个呼吸非常粗,非常短。有细菌的叫感冒,中国医学叫伤风。
伤风不一定是感冒,是气候的影响,不一定有细菌的。但是伤风久了,去化验可能就有细菌了。因为停留了一段时间,培养了细菌。医学是这个道理,如果我到医学院上课,会这样给他们讲清楚, 能说伤风就是感冒。不管中医西医都是一样道理,不能把医学弄得像有个界限。空气里头本来有细菌,但是在我们健康时,鼻腔里的鼻液会控制细菌。细菌的传染经过呼吸到鼻腔里,有时候停留一两个星期,如果内部健康的人没有关系,如果一碰到肠胃不好,或者性行为出了问题,或者其他方面出问题,就可能发烧,成为并发症。
所以当你发烧的时候,呼吸非常急促,短中短。若是一个细心的中医,望、闻、问、切。望,一眼就看到脸上气色,是哪里出毛病,是肝脏,是心脏,气色都不同。闻,听到呼吸很短促,已经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老了快死以前,呼吸是短中短,马上要断气了。可是在短中短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个长的,还有救的希望,可以下药来救。现在讲粗的呼吸,你们用功,体验自己内在的气息,有长中之长、短中之短,有短中之长、长中之短,你说这是佛经还是科学?是生命科学吧!
秘密中的秘密
我们回过来研究,为什么当年跟着佛的人,当下证果得道,证阿罗汉的很多,他教的是什么东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这个工夫一下就到达,是什么原因?我研究过,讲了半天离不开禅定,禅定的方法总有个入门的。除非智慧很高的,像中国禅宗的六祖一样,叫做上上智,头等头等人。世界上有几个头等啊?何况头等中的头等,那找不出来的。他们当年都是上上智。现在人学佛了三辈子,还没有影子。所以我告诉你,我遍学了一切外道,遍学了一切道家、密,一切方法等等,发现都有问题。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条?只好回过头来再找佛经,看来看去还是安那般那、白骨观。奇怪,为什么安那般那、白骨观那么简单?原来它秘密里头有秘密。我当年为这个,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泪。我的命怎么那么不好?没有碰到佛在世,向谁去问呢?学道的人太多了,每当听人说他那个师父有神通,活了几百岁,我听都不要听,都是鬼话,若跟着他去,会上很多当。“哇!我那个表哥的师父,两百五十岁了,真得道了。”“好,去,去。”去了以后找到表哥,“哎呀,你听我表弟乱讲,我没有见过,是我舅舅见过的。”好,一起去找舅舅。东找西找最后没有影子的。上这一种当,我上得多了,可是本身不经历过,你不知道啊!
这本《达摩禅经》,这个达摩不是那个禅宗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总论,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全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可是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达摩禅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慧持法师,我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罗,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我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当小说一样,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地恭敬在求,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后来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留在里头。
观离欲 观灭尽 观弃舍
由安那般那知息入起十六条,一条一条告诉你特胜法门,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什么禅啊、密啊,通通推翻了,就是这一条路,是佛讲的一路成就法门。所以《达摩禅经》非常辛苦地告诉你这一条路。然后更要注意,他讲这个法门以前,先讲到修行人最容易退,天天讲发心修行,天天退步,走一步退三步;就算不退也会减,就是慢一点退;或者是住,就是停留在那里,没有进步。《达摩禅经》粗略地讲四十几个退,仔细分析的话,不止这些退。所以你觉得自己在修行用功,其实你天天在退步;不退步当然就是进步。所以《达摩禅经》很难搞懂,这就是大秘密的法门,要升进,不要停留了,要向前进。退减、住、升进,进到最后灭尽定还要弃舍,才证到一切皆空,真达到空的境界,才见到空性。
今天先要把六妙门到十六特胜的修法仔细地记住,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实验,去推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