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经典词作一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赏析: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在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馀次,这是深可玩味的现象。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定风波》-经典词作二 《定风波》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样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发展。《定风波》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 ,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定风波》-经典词作三 《定风波》定风波●自春来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1。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2,腻云亸3,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4,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5,只与蛮笺象管6,拘束教吟课。
镇7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2、暖酥消:脸上的油脂消散了。3、腻云亸:头发散乱。4、无那:无奈。5、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6、蛮笺象管: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7、镇:整天。《定风波》鉴赏
柳永是北宋前、中期深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词人。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多用新声,谐于俚俗,比较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即是他的词多写俗事,与市民阶层的生活相当接近。但在上层社会,柳永却是被排斥的对象,先是考进士受到皇帝黜落,继而又受到宰相晏殊的奚落。张舜民《画墁录》云:“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晏殊所举的”彩线慵拈伴伊坐句,即出自这首《定风波》。这是当时一般人所认识的柳词的风格。 这首词以女性的口吻来写,属代言体。但与温庭筠词中仅把女子孤立起来,作为一个美的形象和艺术图画不同,柳永写的是现实生活中沉沦于社会底层的歌妓舞女。先从她情绪低落写起。继而写她并没有沉溺于悲哀怨艾之中,她对“薄情”是无奈的,但“恨”却是自己的权利。这样写,就使人物显得很真实。下阕铺叙,类似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将女子的悔恨和希望一一写出。"向鸡窗"六句勾画了思妇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平凡而不失情趣,以此凸现了女子纯洁无瑕的爱情追求。然而在男子们奔竞于仕途的社会里,这种极平常的愿望也变得遥不可及了。词中展示的,既是一个女性的个别境遇,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定风波》-经典词作四 《定风波》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宋·苏轼http://wwwgushicecom/view_405html王定国1
歌儿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2。
常羡人间琢玉郎3,天应乞与点酥娘4。
自作清歌传皓齿5,风起,云飞炎海变清凉6。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7。 注释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2、缀词:作词。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曹植,字子建,生于公元192年,死于232年。他“生于乱,长于军”,在汉末极其纷乱的社会中成长,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在建安时代曹植卓然为一大家,他少有才气,自称“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他自己曾删定编成《过前录》七十八篇。
曹植才情横溢,诗气勃发,他兼擅各类问题、诗体,尤其擅长五言诗,是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在诗艺、诗境方面出于《古诗十九首》而又“囊括《风》、《骚》,组织屈、宋、询为一代宗匠,高踞诸子之上”(六朝选诗定论)卷五)。
我们以220年为标记,把曹植的生活划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曹植的诗正如谢灵运所说“但美遨游,不及世事”如《公燕》、《斗鸡》、《侍太子坐》等诗和一些“叙酣宴”的乐府,但也留下暴露社会现实的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的诗歌,如《送应氏诗》写了洛阳的残破,《名都赋》写了贵族子弟的骄逸生活。
而后期倍受曹丕及侄儿两代皇帝的压迫、排挤,处处谨慎小心,交织着他的愤恨、哀伤、恐惧、痛苦之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如“圈牢之羊物”,没有自由,生活困苦,政治失意,人生不幸。但正是这样却能使他有更多的精力,感情投入到诗的创作中去,使其诗铺排,突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也即钟嵘所说“风骨奇高。文采华茂”。
虞书欣这是代言了可爱多冰淇淋,因为她有很多粉丝,并且观众缘也非常好,所以这个消息一官宣,虞书欣就被粉丝和观众迅速送上了热搜。大家都知道最近夏天快要来了,不少冷饮品牌也开始争相营销起来。前两天网络爆火的文创雪糕也是抓了一把观众的眼球。没想到今天可爱多又找上了虞书欣打广告,看来这个夏天雪糕冰淇淋大战难免少不了。说到虞书欣代言的这款冰淇淋,小编看了一下,还真不错。
一、冰淇淋的外观非常可爱有内涵。
这款冰淇淋的外观非常有特色,它可以说不是传统的冰淇淋。大家都知道传统冰淇淋并没有什么样式,而这款冰淇淋还做了一种特别的样式,那就是在冰淇淋的顶端做了一个玫瑰花的浪漫造型,这样的外观不仅可爱还非常有内涵。
二、冰淇淋的口感太吸引吃货。
这款冰淇淋外观造型已经足够吸引年轻男女购买。没想到对于吃货最挑剔的口感,它也能一一满足。这款冰淇淋含有牛乳熔岩,听上去就非常有口感。虞书欣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给大家安利,并表示自己一直喜欢这个口味,安排上了。
三、冰淇淋的受众对象直接是女孩子。
从官宣出来的产品样式,我们能看到这款冰淇淋非常适合年轻的小女生,而且这次厂家找到虞书欣代言很有可能也是看中了她的外在形象正好符合该冰淇淋厂商心目中这款产品的消费者形象,同时虞书欣粉丝群体也是一些年轻的学生。
综上所述,从以上三点就能看出,厂家这次找虞书欣代言的目的,这是一款新款浪漫冰淇淋,在520这一天肯定会非常受欢迎,因为这款冰淇淋直接是爱的表白,相信不少女孩都会喜欢它的创意。不知道你看到这款冰淇淋爱了吗?欢迎评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