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之所以可以用平淡的话表现出富有韵味的意蕴,主要是因为他的文章结构独具特色,并且他善于观察生活,是贴着生活在写文章的。
关于汪曾祺的文章结构独具特色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英子和明海之间的一些互动。《受戒》这篇文章中就有不少的体现。一开始写明海出家的原因和时间,体现了生活的环境和背景。后来写他经常往英子家里去,把英子的家作为一个重要的场景和线索,也体现了一些乡村中最真实的情景和习俗习惯。在之后,是写了他们俩之间爱情的萌芽。从在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含蓄,再到后来的直抒胸臆。一点一点的递进,都是精心的布局。
汪曾祺的语言看起来平淡,其实细细品来,是富含心思的。有些词语都有着文化的缩影,比如一些平时已经不太会用在文章中的一些方言用语,还有一些日常对话的用语,读起来口语化,又朗朗上口。可以说,这些都是作者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悟。
另外,汪曾祺的语言有着他特有的幽默性,虽然占比不大,但是却对文章有了不少的润色。让整篇文章具有了更多的可读性。在讲述一些黑暗面或者是讽刺性的事情的时候,他也会有特有的幽默型语言,表现不一样的意面。有一些语言看似是不经意的话,其实也是作者经过反复的雕琢和推敲的结果,一字一句都是有所考量的。并且汪曾祺有着非常平和的心态,娓娓道来,将普通的事情用别样的视角来表现,独具意蕴。
朴素、平淡、韵味无穷
——浅谈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
内容提要: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为研究对象,论述其作品的语言特色笔者认为,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这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无可置疑的文体学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散文、语言
许多人喜欢汪曾祺,有的甚至是疯狂地喜欢汪曾祺像一阵清风在中国文坛刮过,让人眼前一亮他承继了乃师沈从文之风,而又以白描见长,别成一家他的小说、散文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这种语言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一种新文体豪华落尽见真淳轻盈流丽,小巧精致,如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滑而不腻令人一读之下而悠然神往汪曾祺那信马由缰干净利索的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有初发芙蓉之美,可谓俗极,雅极,炉火纯青
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品有《逝水》《蒲桥集》《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初访福建》《汪曾祺文集》。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漫游,感受到的是如水一般温柔、细腻的情感,这股温泉渐渐流人的心田,带着它的温存、安静,然后读者会尝到这份情感带有淡淡的乡愁,还有些许京味的怀念。
汪曾祺的语言魅力:
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学习文学表达的方式。不但刻意从人民群众的口头吸取营养,还留心街头的各种文字,能从引车卖浆者流的各种启事、告白中感受到口语的芬芳。
在《小说笔谈》中,汪曾祺首先谈语言,而一开始就写下这样一番话:在西单听见交通安全宣传车播出:横穿马路不要低头猛跑,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语言。在一派出所外宣传夏令卫生的墙报上看到一句话:残菜剩饭必须回锅见开再吃,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语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