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送别诗句经典名句

王勃的送别诗句经典名句,第1张

1 关于王勃的经典诗句

关于王勃的经典诗句 1 王勃最经典的诗句

亲情:“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焉得萱草,言树之北《诗经卫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写友情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经典爱情诗句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经典爱情诗句2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经典爱情诗句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经典爱情诗句4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经典爱情诗句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经典爱情诗句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爱情诗句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经典爱情诗句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经典爱情诗句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经典爱情诗句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经典爱情诗句1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经典爱情诗句11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经典爱情诗句1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 白居易 长恨歌

2 王勃比较有名的诗有哪几首

王勃比较有名的诗有:《滕王阁》、《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野望》、《春思赋》、《七夕赋》、《圣泉宴》等。

1、《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

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

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2、《滕王阁序》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3、《早春野望》是由唐朝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旅途中江湖、青岫,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此诗情景交融,早春野望,触景而生怀旧之情。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5、《春思赋》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辞赋名篇。他在赋中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此赋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

搜狗百科-王勃

3 王勃的著名诗词有哪几首

王勃的著名诗词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郊园即事》、《滕王阁诗》、《咏风》、《饯韦兵曹》、《别薛华》、《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倬彼我系》、《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3、《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5、《饯韦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6、《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7、《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

8、《倬彼我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

9、《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扩展资料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参考资料王勃。

4 王勃著名的诗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

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

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 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 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 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俱是梦中人。 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

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

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又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

“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

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与这首诗同题的第一首诗是: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

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

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5 王勃的著名诗句、名言及解释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

今所传者,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风也受到了王绩的影响,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的功劳尤大。在当朝,世人并不公认王勃以及“四杰”的诗文,但他的诗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6 王勃著名的诗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滕王阁序》赏析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7 李白,孟浩然,王勃的著名诗文

李白诗词977首 /searchaspRR=3&TT=%C0%EE%B0%D7&scommand=%CB%D1%CB%F7孟浩然诗词323首 /searchaspRR=3&TT=%C3%CF%BA%C6%C8%BB&scommand=%CB%D1%CB%F7王勃诗词77首 /searchaspRR=3&TT=%CD%F5%B2%AA&scommand=%CB%D1%CB%F7。

  送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写作特点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所含情感: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思想感情

  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

  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

  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唐人送别诗极多,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离别是悲哀的,但是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我们所讲的这些送别诗,大都是七绝或七古,林庚先生曾经说绝句和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象。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恨;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代有折柳留客的风习,"杨柳"与送别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

酒也是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最著名的要数王维的《渭城曲》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唐以前的送别诗歌简介以及送别诗的一些特点: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送别诗很早就有了。《诗经》里的《邶风·燕燕》、《秦风·渭阳》当是现存最早的送别诗 。屈原“楚辞”中也多次写到过送别的内容,汉代则出现了托名苏武、李陵的《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这是一组送别诗。魏晋南北朝时送别诗的数量不断增多,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一种诗歌类别,此后唐代时已为大观,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余首唐诗中就有送别诗近300首。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不难发现,它们却都有一条情的血脉贯穿其中---写生离的惆怅。尽管“言志抒情”原是中国古代诗歌数千年间积淀而成的一种民族特色,而非独为送别诗所专擅,然而这类诗在抒情方面较其他类属作品却来得更为挚厚、强烈。正如前人所说:“古伤逝惜别之词,一披咏之,愀然欲泪者,其情真也。”(《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录骚隐居士语)形成这种特点,不是没有缘由。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古人说“悲莫悲兮生离别”(《九歌》语),“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江淹《别赋》),只此一端,就可使人“黯然销魂”,此其一;古代交通不够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故而深为“古人所重”(《颜氏家训》语),此其二;或军阀混战,朋党交争,或农民举义,“犯上作乱”,统治阶级内部频繁的权力再分配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尖锐化造成了古代社会政治局面的动荡不安,“忧患意识”时常笼罩着封建士人的心灵。以此面对离别,难免产生一种“风尘何处期”的悲观意绪,故而离别更为人们所看重,此其三;隋唐以后,受科举制度的引诱,士人“参政意识”浓厚,为得一官半职,建立功业;他们往往远离家园,多方游处,或者科场失利而别图一骋,或名获咎朝延而戴罪远窜,终年行无定所;新交故旧,实难影从,遂每有“浮云”、“流水”之叹。在这种情况下离别,发为诗歌,其情必然真切,此其四。诚如钟嵘所说:“若乃……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妇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归……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序》)证之以诗,则“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笑蓉楼送辛渐二首》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岑参《奉送贾侍御使江外》),“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等,无不以感情真切见长。

送别诗一个特点是它们都程度不同地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前者的“欲留不能,欲舍不忍”,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举诗为例: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在这首送别诗中,少小孤独,正需亲友抚慰,却过早为客,一可悲也;相识恨晚,当抵掌促膝,朝夕同处,然又临别,欲留不能,二可悲也;适逢衰草暮雪,那堪凄凉时节?三可悲也;别后期聚,却不知相会于何时何地,四可悲也。可见,正是这种主体意愿与客观现实的严重背违导致了作者渐次腾涌的感情冲突,从而使作品染上一层浓郁的悲剧色彩。

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元稹《六年春遣怀》),“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因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一个于江陵贬所把自己比作“笼中鹤”,一个在屡遭朋党排斥的背景下隐痛“难遣”;“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陈子良《送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崔曙《送薛据之宋州》)——客中送客的生活内容加强了离别的悲伤,同病相怜的特殊情境更在恨别中增添了“天涯沦落”的感慨。在这些送别诗里,意愿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同时运的冲突,如此交相错杂,显现出更加引人注目的悲剧色彩。

借景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表现艺术之一,送别诗也往往如此。送别诗表现的是恨别之情,而古人送别又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在这样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环境里,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所谓“登山临水送将归”是也。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形态。“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春江渺茫,境界廓大而苍凉,包孕着作者无边的离情别绪。后两句在联想中开发意境,在沉挚的“天涯一望”中深化感情,顿使全诗情景浑成一体。它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不如此。这些送别诗多从大处、远处和动处着笔进行描写,不仅使人从其空间的无限扩展和延伸产生一种知交远别的失落感,而且给人以“兰舟催发”、“桂轺不驻”的躁动感和忧烦感,从中体味到离别的惆怅与悲伤。

虚实相生,是送别诗创作特色上的又一个特点,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如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后两句即是推想,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恬的幻象,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送别诗的向前推想,构成了眼前情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是作者珍重友谊的情感的外向伸展,体现了虚实相生的辩证统一。

2、唐人的送别诗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佳作。

离别是悲哀的,但是初、盛唐诗人笔下的离别和悲哀,是少年人的离别,少年人的悲哀,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梦想和希望,也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而这些正是盛唐的独有的精神风貌。这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地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

唐人七绝送别诗有以下特点:

(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

(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代表作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王昌龄《送柴侍御》、《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唐以后,国势式微,送别诗中的迷惘、悲哀之情渐多。

3、唐人的送别诗分析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此诗为唐代赠别名作,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的。首联属于“工对”中得“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第三联推开以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成为千古名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全诗别具一格,以开朗昂扬的格调写送别之情,气象壮阔,表现了朋友间以事业为重的观念,充满进取精神。

(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高适的《别董大》比较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位姓元的朋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全诗先写景,后抒情。所写之景春意盎然,热烈美好,而所抒之情转向婉约缠绵,略带感伤情绪。最后两句是诗眼,语浅意浓,壮怀中带有悲凉之意,惜别中带有关注之情。高适的《别董大》诗虽短,却充分表现了高适诗的“皆胸臆语,兼有气骨”特点。这首诗与《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同样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同样是诗眼,但所写之景昏暗、寒冷、迷茫、凄清,基调哀怨、惆怅、消极,而所抒之情转为开朗、振作、进取。

(3)李白的《赠汪伦》

此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简洁明了地展示了送别画面,“乘舟”表明是循水道,使我们仿佛看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两字比较含蓄,为下文制造悬念。诗的后两句是抒情,是全诗诗眼,第三句遥接起句,既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是在桃花潭,又为结句预伏一句。结句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成为千古名句。

(4)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唐代送别诗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李白送别他的好友孟浩然前往扬州旅行而作的。此诗前两句叙事兼有写景,渲染了一种浓郁的送别气氛,“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聚会之地,因此一提黄鹤楼,就带出种种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既交代了时令,又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更渲染了一种离别的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在碧空的尽头消失,可见目送的时间之长,也可见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挚诚。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综观全诗,可以说描述了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展示了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形象,余味无穷。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诗开头四句先从大处着笔,总写边地的奇寒奇景,一个“卷”字极言北风来势之猛,一个“折”字又从侧面补写了它的强劲有力。“忽如”两句比喻新颖,可谓神来之笔,使全诗平添了不少奇情异彩,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面对风雪任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漫天大雪给边疆带来了奇寒,“散入”以下四句便抓住军营中富有特征的物件,通过人的种种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军营中的苦寒,从中反映戌边将士生活的艰苦,但因笔力矫健,气势豪放,使人浑然不觉。“瀚海”两句手法夸张,大气磅礴,展示了一幅寒上冰雪图。全诗由此由咏雪转入送别,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军”以下四句写诗人在边地设宴饯别武判官的情景,重点渲染了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写诗人送行朋友的情景,余味无穷,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手法异曲同工。全诗以写雪起,以写雪结,将咏雪与送别交织在一起,以雪景衬托惜别之情,洋溢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和异域情调。

(6)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此处用葛晓音先生赏析文)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楶 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恨客

1 关于朋友离别的古诗句

关于朋友离别的古诗句 1描写好友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

关于离别的诗句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5、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6、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贺铸《行路难·缚虎手》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1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____张泌《寄人》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____范云《别诗》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1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17、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18、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2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22、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2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杜甫《春望》24、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2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27、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____陆龟蒙《别离》2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30、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____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31、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32、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____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33、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4、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____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35、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36、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____龚自珍《浪淘沙·写梦》37、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____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38、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3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40、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41、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43、有情不管别离久。

情在相逢终有。____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4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45、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46、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47、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4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____佚名《送别诗》4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50、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____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51、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_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5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____黄景仁《别老母》54、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55、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____许浑《谢亭送别》5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7、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5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59、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____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60、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6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2、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

2描写友人送别的古诗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朝雨:早晨的雨浥:润湿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作者小传: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赠王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没有了,消失了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3关于朋友离别的诗句,文段,谚语,名言,成语(

参考如下

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5、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兄台后会有期。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有没有快乐的离别诗句呢?一时想不起来,可能除非再见之期确定,并且不遥远,否则大概都会有离愁别绪吧,加油!

1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4、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

15、你的轻轻一句,永别了!撕破了我心底压抑已久的情愫,撕的心尖阵阵作痛。我微笑着静静地,说声再见。

1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7、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18、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支情永存心中。

1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人生,既有相遇,也有分离,让我们有缘再聚。

2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5、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26、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

2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8、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4送别友人的诗句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岑参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别诗太多啦,就举这些吧。

古人分手绝情诗句如下:

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2、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李百药《送别》

3、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6、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7、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8、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王维《送别》

9、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卢纶《送李端》

10、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11、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12、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尹式《别宋常侍》

13、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尹式《别宋常侍》

14、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1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古人浪漫表白诗句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车遥遥,马憧憧。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8、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9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