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宁到山东省德州市有多少公里

从中宁到山东省德州市有多少公里,第1张

驾车路线:全程约5394公里

起点:宁夏中宁枸杞

1烟台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转进入大海阳路

2) 沿大海阳路行驶750米,过右侧的供水大厦约100米后,左后方转弯进入南大街

3) 沿南大街行驶14公里,过左侧的雪玉国际商业中心约80米后,直行进入只楚路

4) 沿只楚路行驶56公里,直行进入G206

5) 沿G206行驶240米,朝沈海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3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1111公里,朝潍坊/S1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莱西立交

4沿莱西立交行驶690米,过莱西立交约390米后,直行进入荣潍高速公路

5沿荣潍高速公路行驶1036公里,朝济南/淄博/G2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涌泉立交

6沿涌泉立交行驶1000米,过涌泉立交约29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7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196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8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50米,过机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9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22公里,朝北京/石家庄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0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240米,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1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176公里,朝德州/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齐河北立交

12沿齐河北立交行驶580米,过齐河北立交约310米后,直行进入京台高速公路

13沿京台高速公路行驶711公里,在德州/陵城区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德州立交

14沿德州立交行驶700米,过德州立交约12公里后,直行进入G104(旧)

15德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G104(旧)行驶180米,稍向右转进入东风东路

2) 沿东风东路行驶14公里,进入康博大道

3) 沿康博大道行驶430米,进入新政路

4) 沿新政路行驶3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德州市

(一)地下水资源功能状况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太行山、燕山山前地带和沿黄河地带,如平谷—顺义—丰台—房山—定兴山前地带、定州—安国—无极—新乐一带、获嘉—原阳县—黄河及长垣—台前—东阿的沿黄地带(图8-30)。该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再生性、调节性、可用性和占有性都强,水质良好,是建立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可选地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强区,主要分布在冀东平原的滦县—唐山—丰润县的山前冲洪积扇群、玉田县与蓟县以南—定坻以北、顺义以西、平谷南—通州—大兴—涿州—雄县—高阳—深泽—石家庄一带、武陟—辉县市山前冲洪扇群、淇县东淇河冲洪积一带和封丘县—濮阳县—范县陈庄—台前县马楼-东阿刘集—东阿牛角店—齐河以北—齐河表白寺—济阳仁风一带(图8-30)。该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再生性、调节性、可用性和占有性较好,水质较好,为地下水适度可开采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一般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西南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北部的三河—香河—宝坻—武清区—丰南—滦南—昌黎一带;西南的邢台—邯郸—大名—浚县—卫辉—濮阳—阳谷—聊城—惠民—滨州一带(图8-30)。浅层地下水再生性、调节性、可用性和占有性一般,水质一般,需合理利用区内各种水资源,为地下水可调节开采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弱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包括乐亭—唐海—宁河—天津—任丘—肃宁及其以南地带(图8-30)。该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再生性、调节性、可用性和占有性较弱,为地下水不宜开采区。

图8-30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分布图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弱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滨海平原的咸水区,自北往南沿汉沽—塘沽—大港—黄骅—河口区均为资源功能弱的区域。在海兴—海口一带,是保持湿地景观而应禁止开采地下水区域(图8-30)。该区浅层地下水再生性、调节性、恢复性和占有性弱,地下水水质差,为地下水不宜开采区。

(二)地下水生态功能状况

在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中,综合考虑了湖沼环境(包括湿地)、天然植被、土地沙化等因素,评价结果如图8-31所示。

图8-31 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功能分布图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强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湿地分布区,如沿海北部唐海县、沿海南部海口区一带(图8-31)。该区地下水系统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均强,生态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生态功能较强区,主要分布于渤海湾一带,自河口区沿海岸线往北至塘沽区以南的狭长地带,以及北部唐海县以北地带(图8-31)。该区地下水系统的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均较强。生态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存在较密切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应控制地下水位埋深,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生态功能一般区,主要分布于廊坊以北、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东南部及东部平原,包括三河—香河、在泊头—冀州—巨鹿—广平—临漳一带、在渤海湾一带的河口区西南—沾化县东北—无棣县水湾镇—沾化县东北—海兴县—黄骅市—塘沽区—汉沽区的条状地带(图8-31)。该区地下水系统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均一般,地下水生态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较明显的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生态功能较弱区,在华北平原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燕山山前平原、东部的滨州市杜店镇—新滨城—利津盐窝—陈庄—沾化北—无棣—盐山—沧州—宁河一带(图8-31)。该区地下水系统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均较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关系较弱,地下水开发利用不会引起较明显的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弱区,主要分布于北京和天津市区及其周围,以及南部的安阳—南乐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图8-31)。该区地下水系统的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不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不会引起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

(三)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状况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评价中,主要考虑了地面沉降、地下水质量与地下水位的关联度、地下水补给变率与水位变差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评价结果如图8-32所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强区,在华北中东部平原大范围分布,如天津市的武清区—西青区—津南区—塘沽区以南—任丘东—大城—青县—沧州—黄骅一带,宁河—汉沽区一带,衡水以南的冀州-枣强-武邑一带(图8-32)。该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因果性环境地质问题,应禁止开采,保护地质环境。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较强区,分布在地质环境功能强的区域以北,如唐海县—天津市北辰区—廊坊—固安—霸州,渤海湾南部的海兴—河口—滨州也属于地质环境功能较强的区域(图8-32)。该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存在较密切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因果性环境地质问题,不宜开采地下水,涵养地质环境。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一般区,分布在冀东平原的乐亭—滦南一带、北京市东部的顺义—通州以及平谷一带、中部白洋淀周围、南部东光—吴桥—固城—南宫—大名,以及沿黄河的东阿—齐河—济阳一带(图8-32)。该区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一般,地质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较明显的因果性环境地质问题,为地下水的调节开采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较弱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太行山前平原区、华北平原东北部,南部的滑县—濮阳—聊城—禹城—庆云—宁津区域,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图8-32)。地下水地质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关系较弱,地下水开发利用不会引起较明显的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为适度利用区。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弱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和南部,北部集中在天津北部;南部主要集中在除濮阳以外的河南境内(图8-32)。地下水地质环境变化与地下水系统变化之间不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不会引起因果性生态环境问题,为规划利用区。

图8-32 华北平原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分布图

(四)地下水综合功能状况

华北平原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强区,主要分布在靠近山前的潮白河冲洪积扇孔隙水区、太行山前的沙河-磁河冲洪积扇孔隙淡水区、沿黄河补给影响带与引黄灌区(图833)。该区地下水系统的资源功能由一般到强,生态功能弱,地质环境功能较弱到一般,地下水综合功能强,可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

华北平原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较强区,主要分布在靠近太行山前的拒马河、瀑河、漕河、唐界河、滏阳河、漳卫河冲洪积扇孔隙淡水区;蓟运河冲洪积扇孔隙淡水区;此外,在华北平原南部的邯郸—临漳—滑县—卫辉—封丘—濮阳—南乐;沿黄河的东阿—齐河一带;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图8-33)。该区地下水系统的资源功能一般到强,生态功能较弱,地质环境功能较弱到一般,地下水综合功能较强,可规划利用地下水。

图8-33 华北平原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分布图

华北平原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一般区,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平原,北部主要在廊坊以东,三河—天津市的武清区—丰南—滦南—昌黎;中部平原除衡水市周围、武城—德州一带以及东部沿海地带以外,其余地区均为地下水可持续性一般的区域(图8-33)。该区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弱到一般,生态功能弱—强,地质环境功能较弱到一般,地下水各功能之间已经出现不和谐问题,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已发生问题,地下水综合功能一般,不宜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华北平原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较弱区,主要分布在唐海南部的滦河冲积海积孔隙水咸水区、丰南南部的潮白河蓟运河冲积海积孔隙水咸水区、廊坊—永清—天津市北辰区—宁河—静海—大城、黄骅—沧州—南皮—海兴、沾化—河口区一带沿海地区(图8-33)。该区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都较弱,地质环境功能较强,地下水各功能之间已经存在明显不和谐问题,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已经发生严重问题,地下水综合功能较弱,应限制开采地下水。

华北平原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弱区,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沿岸地带,如天津汉沽区、往南的塘沽区—大港区、大城—青县西部的子牙河古河道带有咸水区、海兴以东-河口以北地带(图8-33)。该区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弱、生态功能强、地质环境功能强,地下水各功能之间已经存在严重不和谐问题,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或地质环境功能已经发生灾害性问题,地下水综合功能弱,应严格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

驾车路线:全程约44934公里

起点:王门村

1潍坊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790米,右转进入S223

2) 沿S223行驶79公里,直行进入冶源路

3) 沿冶源路行驶33公里,直行进入S223

4) 沿S223行驶78公里,直行进入龙泉路

5) 沿龙泉路行驶21公里,过左侧的供水大厦约150米后,右转进入朐山路

6) 沿朐山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骈邑路

7) 沿骈邑路行驶820米,过右侧的临朐应鑫美的旗舰店约120米后,右转进入兴隆路

8) 沿兴隆路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兴隆东路

9) 沿兴隆东路行驶40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3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326公里,朝济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于家庄枢纽

4沿于家庄枢纽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5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1236公里,稍向左转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6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50米,过机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7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22公里,朝北京/石家庄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8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240米,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9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691公里,朝临清/邢台/S14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高邢高速公路

11沿高邢高速公路行驶455公里,过卫运河特大桥约17公里后,直行进入邢临高速公路

12沿邢临高速公路行驶1017公里,朝左权/汾阳/G2516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邢汾高速公路

13沿邢汾高速公路行驶597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东吕高速公路

14沿东吕高速公路行驶622公里,直行进入和汾高速公路

15沿和汾高速公路行驶1655公里,朝吴城/吕梁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汾阳枢纽

16沿汾阳枢纽行驶530米,过汾阳枢纽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7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4334公里,朝中宁/兰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16公里,过东郭庄Y桥,直行进入定武高速公路

19沿定武高速公路行驶1593公里,朝中宁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恩和枢纽

20沿恩和枢纽行驶510米,过恩和枢纽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京藏高速公路

21沿京藏高速公路行驶155公里,过清水河大桥,朝中卫/武威/G2012/沙坡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清水河枢纽

22沿清水河枢纽行驶770米,过清水河枢纽约300米后,直行进入定武高速公路

23沿定武高速公路行驶2822公里,朝新疆/G30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24沿匝道行驶93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5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4460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6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7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97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小草湖立交

28沿小草湖立交行驶590米,过小草湖立交约520米后,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29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2375公里,过清水河大桥约20公里后,直行进入和硕立交桥

30沿和硕立交桥行驶30米,稍向右转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31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6377公里,过胜利渠桥,直行进入吐伊高速公路

32沿吐伊高速公路行驶145公里,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33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903公里,直行进入吐伊高速公路

34沿吐伊高速公路行驶820米,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35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591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吐伊高速公路

36沿吐伊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37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1237公里,直行进入阿喀高速公路

38沿阿喀高速公路行驶1294公里,直行进入阿喀高速公路

39沿阿喀高速公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阿喀高速公路

40喀什地区内驾车方案

1) 沿阿喀高速公路行驶183公里,过库曲湾桥约13公里后,直行进入阿喀高速公路

2) 沿阿喀高速公路行驶30米,直行进入G314

3) 沿G314行驶46公里,过喀什立交桥约180米后,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4) 沿迎宾大道行驶58公里,稍向左转进入解放北路

5) 沿解放北路行驶20公里,过右侧的中南亚大厦约70米后,左转进入人民东路

6) 沿人民东路行驶250米,过右侧的喀什市人民广场约140米后,调头进入人民东路

7) 沿人民东路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喀什市

于世林 胡克桢 彭玉明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

作者简介:于世林(1964—),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摘要:随着济南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地质问题。 如泉水断流、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问题等。本文通过对济南地区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等综合研究,阐明了济南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论证了济南地区不同地段的工程建设适宜性;对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质量、泉水断流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地下水保护及保泉措施;对济南北部地热田范围和地热资源开发远景进行了分析,对地热资源开发规划提出了可行性规划;对济南轨道交通地下段建设与泉水保护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城市扩建、小流域治理、水环境保护、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回灌补源与控制开采水资源调蓄条件和补源工程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济南;多参数;地质环境;分析;评价

济南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随着济南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人为活动和气象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对济南新城的规划建设造成潜在隐患,“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趵突泉出现断流,“泉城”已名不符实。通过对济南市城区进行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热地质条件等综合研究,掌握各种地质要素,分析、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 城市发展空间的地质环境安全性分析

11 工程建设层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济南地区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和鲁西北黄泛平原工程地质区,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向带状分布特征。南部为平阴-济南碳酸盐岩稳定亚区,广泛分布中寒武统至中奥陶统坚硬—较坚硬中厚层状灰岩,地表岩溶较发育,岩石力学强度高,但地形起伏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中部主要分布山前冲洪积地层,岩性为黄土、粉质粘土、粘土及碎石土、卵砾石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存在黄土湿陷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工作区北部为黄泛平原,广泛分布黄河冲积物,岩性以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等,上部地层松散、欠固结,物理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主要存在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为:软土及砂土液化。

12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分布

121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工作区主要存在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为:①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南部山前地带及山间谷地,厚度一般小于5m,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非自重黄土湿陷场地;②软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附近及小清河附近,另外在大明湖附近也有分布,厚度一般小于2m;③液化土,黄河以北广泛分布新近堆积的饱和砂土及饱和粉土,存在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地基的液化等级一般为轻微至中等。

122 地质灾害种类与分布

济南地区地质灾害种类较多,尤以突发性地质灾害居首位,重点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及山前地带,多为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济南东部地区,其他地区零星分布,多为人类开采煤矿、铁矿等采矿活动及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的。

13 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济南地区地层分布总体上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其工程建设适宜性具明显呈带状现象。根据工程建设地基处理的难易程度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性差区和不适宜区四类。

131 适宜区

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中部,呈东西向带状展布,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或山间坡洪积形成的稳定工程地质环境区。该区域适宜建设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一般小高层建筑可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高层建筑可采用深基坑开挖,筏板基础或箱式基础。

132 较适宜区

较适宜区分为三个区段,南部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地段,适宜建设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但应考虑对地质地貌景观的影响;中部位于山前冲洪积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接触地带,适宜建设多层建筑,可采用天然地基片筏基础,高层建筑可采用桩基础;北部位于黄河以北地区,适宜建设多层建筑,可采用天然地基片筏基础或复合地基,不宜建设高层建筑。

133 适宜性差区

适宜性差区分两个片区,南部片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坡度大于30 °;北部片区位于黄河两岸软土分布区,该区多层建筑可采用桩基础,不适宜建设高层建筑。

134 不适宜建设区

不适宜建设区零星分布,南部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特别是滑坡、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大的地区;其他地区为采空塌陷区,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强。

2 水环境质量评价

21 地下水污染现状

211 济南地区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开采量增加,济南地区岩溶水水质有逐渐恶化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岩溶水化学组分含量快速增加。西郊峨眉山水厂2004年岩溶地下水的矿化度是1959年的153倍,总硬度是122倍, 是2534倍,炼油厂一带地下水质较差,检出油类污染,部分机井水的硬度、矿化度等指标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市区2004年矿化度是1958年的1321 倍,总硬度是1114 倍,Cl-是443倍、 是1184倍;东郊地区2004年地下水的矿化度是1958年的209倍,总硬度是146倍, 是775倍。

212 岩溶水污染现状

岩溶水污染主要为常规离子污染(包括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等)。济南地区硝酸盐、 超标率为16%,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32%, 超标率48%,总硬度超标率达129%。硬度、矿化度、 最大超标倍数为30倍、25倍、48倍,说明地下水已遭受到工业污染。五毒元素(酚、氰、As、Cr6+、Hg)污染较轻,仅为工矿企业所在地呈点状污染。重金属离子(Cu、Pb、Zn)污染天然水中含量较低。油类污染主要分布在东、西郊炼油厂附近。

22 地下水质量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地下水质量可分为:①水质良好区。从南郊低山丘陵灰岩裸露区到北部隐伏区广泛分布,地下水类型以HCO3-Ca型为主,硬度一般小于400mg/L,矿化度一般小于500mg/L,各项水理指标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良好,适于作为生活或工业供水水源。②水质较好区。分布于水质较差区的外围,与较好区相连。地下水各项组分中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可以作为集中供水水源。③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于后魏华村、后龙窝村、政法学院等地,另外东、西郊呈点状分布于埠东、武警医院、邵而、北汝等地,地下水中部分项目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适宜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用作饮用水水源需加处理。④水质极差区。仅分布在井家沟村一带,综合评价为Ⅴ级水分布区,地下水主要受工业及农业严重污染,不益饮用。

23 泉水断流原因分析

随着城市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造成水位的连年下降,泉水断流,不仅影响到济南市的旅游业,而且影响到大明湖、小清河的水质状况,泉水断流原因如下:①人工开采是泉水断流的主因。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岩溶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泉水断流已是不争的事实。50~60年代地下水开采量仅为(47~126)×104m3/d,外围地下水开采量较小;随着城市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水位连年下降,泉流量减少,市区泉群自1972年枯水期泉水首次断流,90年代以来东郊、西郊、市区水厂和工业自备井的总开采量基本稳定在55×104m3/d左右。②城市扩展,直接补给区面积减少,城区南扩造成泉域补给量减少。③来源于间接补给区的补给量减小,南部山区修建水库地表水补给量减少。④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⑤滥采、滥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 地热资源开发远景规划

工作区北部地热田盖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和新近系、古生界二叠系和石炭系;热储为奥陶系中、下统灰岩;正常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地热田边界及内部深大断裂是地热水与深部热源沟通的通道,热储顶板埋深由南向北从200m至齐广断裂南侧增至近3000m。

31 经济型地热资源开采区

该区热储埋深小于2000m,便于开采,经济效益好。该区以500m埋深差为界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区:Ⅰ亚区,位于地热田南部灰岩条带和东部桃园-董家一带,热储顶板埋深小于500m,适宜成井深度小于700m,推测热储温度25~40℃;Ⅱ亚区,位于灰岩条带外围齐河石门张-旧齐河-北郊林场-靳家-鸭旺口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热储顶板埋深500~1000m,适宜成井深度700~1200m,推测热储温度40~50℃;Ⅲ亚区,位于八里庄-焦斌-表白寺-孙耿-清宁-遥墙机场以北地区呈弧形带状分布,热储顶板埋深1000~1500m,适宜成井深度1200~1700m,推测热储温度50~65℃;Ⅳ亚区,位于表白寺-孙耿-回河一带,热储顶板埋深1500~2000m,适宜成井深度1700~2200m,推测热储温度65~80℃。

32 次经济型地热资源开采区

该区位于齐广断裂南侧,热储埋深2000~3000m,开采技术条件较困难,经济条件不合理,由于热储层埋深较大,热储温度较高,推测热储温度 80~90℃,成井深度2200~3200m。

4 城市发展空间的地质环境保护分析

41 轨道交通地下段建设与泉水保护

411 工程条件分析

济南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地下段,拟东起解放桥,西至魏家庄,位于繁华的泉城中心,地下段长约3000m,轻轨地下段埋深16m,隧道建筑高度64m。其中共青团路-青龙桥地下段,长约1700m,两侧分布四大泉群。

轻轨地下段第四系厚度107~2152m,岩性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混碎石及残积土,其下为闪长岩体,层底埋深4356~8249m,再向下为奥陶纪—寒武纪灰岩。

依据地下水赋存介质的不同,沿线主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小于500m3/d;侵入岩风化裂隙水:与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水关系密切,单井出水量小于100m3/d及裂隙岩溶水三个含水岩组:单井涌水量可达5000~10000m3/d,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关系密切。

在闪长岩较厚的地区为闪长岩隔水层,浅层孔隙-裂隙水与深层裂隙岩溶水之间水力联系微弱,但在局部地段,如五龙潭、珍珠泉等地段,受构造、裂隙等因素的影响,深层岩溶水可贯通闪长岩与孔隙-裂隙水发生一定水力联系,泉水的形成与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412 泉水与孔隙-裂隙水关系分析

①岩溶水与孔隙水补给来源不同,径流与排泄方式不一致;②泉区附近岩溶水与孔隙水位不一致;③浅层孔隙裂隙水与深层岩溶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市区解放桥至普利门一线,岩溶水单井涌水量在5000m3/d以上,珍珠泉、五龙潭以北至大明湖一带,单井涌水量在1000~5000m3/d之间,而沿线浅层孔隙-裂隙水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0m3/d,而且降深大;④水化学特征的不同,岩溶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孔隙-裂隙水由于人为污染,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矿化度较高。

413 地下段工程建设的建议

岩溶泉水与第四系孔隙-裂隙水补、径、排条件不一,含水介质、富水性、水质、水位存在差异,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广大的南部山区,如此大的泉流量不可能来源于第四系含水层,由此可见,济南泉水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推测泉水出露与局部构造有关。

在明湖路一带,灰岩(大理岩)埋藏深度大,因此,在不考虑客流量的情况下,轨道工程地下段适宜选在明湖路。

42 地质环境保护分析

421 城区扩展与泉水保护的关系分析

4211 城区扩展演变对补给量的影响

济南城市扩展方向主要向东、东南、南、西南方向发展。城镇化南扩速度最快时间段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扩展至南部奥陶纪灰岩区,该区奥陶纪灰岩地表岩溶相对发育,直接补给区渗漏补给面积正在逐渐减少。由于城市建设地面固化,地表径流量随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市区60年代径流系数05,至90年代增加到09,径流量增加,减少了地下入渗补给,大部分降水大量流失。城区扩展、地面硬化是造成泉水补给量减少的因素之一。

4212 东拓、西进对地下水补给量影响预测

东部产业带下游是白泉-武家水源地,东距黄土崖水源地地不足3 km;因此,东部产业带大面积规划建设,必然直接影响白泉-武家水源地、黄土崖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预测东部产业带建设造成后年减少地下水补给量409×104m3/d。

(1)西部新城

二环西路-玉符河一带位于山前倾斜平原的前缘地带,该区开发建设应在火成岩与灰岩接触带以北为宜,即段店-西红庙-大杨庄-担山屯-小金庄以北;党家庄地带:位于直接补给区上游,应控制发展,并对已有排污点进行有效治理;大涧沟-南康庄一线位于直接补给区,与市区地下水关系密切,污水下渗将对岩溶水质量产生影响,故该区作为规划区不合适。

(2)长清高校区

下游桥子李、冷庄水源地距规划用地不足5 km;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向下游径流,构成济西桥子李水源地、冷庄水源地、大杨庄水源地、峨眉山水源地的重要补给源。因此,规划建设对地下水补给量将产生较大影响,预计年减少入渗补给量6394×107m3。

(3)长清片区

长清规划区位于济南泉域西部,长清东北方向桥子李、老张庄地段,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涌水量104m3/d左右,具备集中开采的潜力,开采量应控制在10×104m3/d以下,长清以东-东南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主导发展方向。南部低山丘陵区灰岩大面积裸露,是济南泉域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严禁污水直接排放,同时应尽量减少一级保护区内的城市规划占地,重点保护西起平安店至潘村,沿玉符河河谷至丰齐,从大杨庄-刘长山-英雄山-羊头峪-郭店一线以南的直接补给区,以免造成泉群的补给量减小。

4213 南控红线的位置确定

综合分析以往资料,为避免开发建设影响泉水补给,促进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南控”应保护平安店-潘村-玉符河河谷-丰齐-大杨庄-刘长山-英雄山-羊头峪-牛旺一线以南的直接补给区。

422 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4221 小流域治理措施

将“在开发中保护”原则落实到实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沟谷淤积、占用,修建拦水坝,停止审批南部山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生物工程,增加植树造林面积,保护自然植被。

422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济南泉域南部低山丘陵区灰岩大面积裸露,是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局部沟谷地段被冲洪积层覆盖,但厚度较小,地表岩溶发育,污染物在该地段极易下渗污染地下水,属一级保护区,应严禁污水直接排放,尽量减少一级保护区内的城市规划占地。

4223 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分析

济南地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地层,主要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和铁矿、花岗岩等。铁矿开采点主要位于市区周围;石灰石、白云岩矿开采主要分布在广大低山丘陵区,主要呈条带状分布近山前地带。现存采石点或停采点均对地貌、植被等造成不同程度破坏,影响城市形象。主要表现为:①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岩溶水的补给条件;②破坏地貌景观,遗留陡壁、危崖、渣石,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对水质产生影响。

4224 回灌补源工程可行性分析

(1)回灌补源条件分析

存在储存空间:济南泉域地下岩溶发育,总排泄量较大,而地下水位年变幅较小,具有调蓄的地下水空间;具有渗漏条件:直接补给区内河流、沟谷渗漏条件良好,为补源提供有利场所;充足的水源:济南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既有本地地表水资源,又有黄河客水资源,南水北调实施后,还有长江客水。济南泉域南部山区修建众多水库,共拦蓄量约18×108m3,可见在间接补给区有大量地表水资源可用于回渗补源;有利的地质条件:根据2002年3月12日卧虎山水库放水回灌试验,证明玉符河流域对泉水有补给作用。

(2)补源量分析

玉符河补源量分析:间接补给区张夏灰岩单位长度河道渗漏量(136~1543)×104m3/(d·km),潘村以南玉符河灰岩段长度按105km计算,水库放水回灌补源量可设计在14×104m3/d以下。

北沙河补源量分析:前大彦东大桥以南位于泉域的间接补给区,魏庄以南位于直接补给区,前大彦桥—魏庄西河段长45km,计算单位渗漏量14225m3/(d·km)。魏庄南灰岩段长度676km,北沙河补源量设计为96165×104m3/d。

(3)水质论证

黄河源水含沙量大,不适于直接回灌,但沉淀后玉清湖和鹊山水库水以及南部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水,物理指标满足回灌用水要求。硬度为18226~2864mg/L,pH值在74~82之间,矿化度低于 含量不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Mn离子含量小于 01mg/L,H2SiO2含量低于 20mg/L,溶解铁含量小于 05mg/L,Na+小于50mmol/L,作为回灌用水基本满足要求。水库水五毒元素及重金属均未超标,亦满足补源用水要求。

(4)补源地段选择

①浆水泉-中井调蓄补源区:有孟家-石河岭、中井-下井、浆水泉-经十东路冲沟三条,汇水面积317km2。本区回灌对北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岩溶水有重要补给作用,减少东郊对泉水补给量的袭夺,改善附近已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于恢复泉水和减缓东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展都具有重要意义。②兴隆-分水岭补源区:有兴隆、小岭子、扳倒井、蝎子山、花山峪、柏石峪六条沟谷,位于四大泉群上游,距离泉群近,本区与四大泉群有直接联系。因此,该区补源对泉水有直接补给作用。③邵而-腊山补源区:分布于腊山河,本区补源有利于减少西郊自背井开采对泉水补给量的袭夺。④玉符河寨而头-罗而补源区:本区是地表水补给岩溶水的典型代表地段,有利于减少西郊水厂对泉水补给量的袭夺。主要补源河流为玉符河,其上游建有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⑤北沙河崮山拦河坝-琵琶山补源区:利用岳庄水库定期放水补源,对改善拟开采水源地的地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北沙河调蓄区主要位于崮山拦河坝与琵琶山之间,该区段内地表水渗漏严重,河道内建有东风水库,为补源提供了有利条件。⑥白泉泉域彩石-港沟补源区:随着东部产业带的规划建设,白泉泉域内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大,企业、人口增多,影响下游水源地的补给,彩石-港沟补源位于水源地上游,对改善白泉地区地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补源区分布巨野河、港沟河、章锦河等河流。

(5)回灌补源工程措施

①线状补给:治理现有河谷,使地表水沿沟谷自然入渗。②水库、塘坝入渗:水库、塘坝蓄积一定水量,既增加一定入渗压力,又延长入渗时间,而且入渗量较大,已修建水库可对库区进行清淤后应用。对于蓄水有利地段可修筑拦水坝,增加地表水入渗量。③井点灌注法:布设大口径渗水井,利用自由水头或用水泵直接灌注至岩溶含水层。建议锦绣川水库放水补源市区南部,卧虎山水库沿玉符河放水补源西郊和市区西南部,岳庄水库沿北沙河放水用于西郊新开辟水源地,浆水泉水库用于东郊开发区补源,郎猫山水库用于白泉泉域补源,在连续干旱年份可引黄补源。

4225 岩溶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保泉分析

为保持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泉水,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分质供水、充分利用客水资源,实施南部山区回灌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1)合理开采地下水作为生活和高精尖工业用水

济南泉域在枯水期保泉水位不低于275m条件下,南部山区补源量25×104m3/d,济南泉域岩溶水可开采量335×104m3/d,泉水回用5×104m3/d。济南泉域东白泉泉域总资源量39523×104m3/d,除农业开采、煤矿排水外,白泉、武家、黄土崖水源地供水量2829×104m3/d。泉域西长-孝水源地丰水期部分钻孔自流,水位变幅2~4m,当地工农业开采量较小,水源地仍处天然状态,建议增采8×104m3/d。合计6979×104m3/d优质地下水资源可用于生活和高精尖工业用水,若生活用水按120升/(天·人)计算,优质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满足580万人生活用水。

关停市区外围工业自备井以减少外围开采袭夺泉水补给量,农业灌溉在节水的前提下,主要利用地表水,限制利用岩溶地下水。“北跨”规划区是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区,地下热水补给条件差,应该限制开采量,供水水源可利用鹊山水库黄河水。

(2)充分利用客水资源作为工业用水水源

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应以地表水资源为主,玉清湖、鹊山水库供水量80×104m3/d,中水利用23×104m3/d,防空干道水40×104m3/d。地表水、地下水合计可供水量17779×104m3/d,不足水量可由引黄、引长江水补充。南水北调实施后,白泉-武家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可全部用于生活饮用水供水,关停东郊济南钢铁厂、黄台电厂、化肥厂、重型机械厂等用水大户开采地下水,以黄河水、长江水作为供水水源,据规划东湖水库设计库容5700×104m3,日供水40×104m3/d。

(3)南部山区综合治理与回灌

卧虎山、锦绣川、岳庄地表水库作为生态用水,南部山区河流沟谷清淤、修建拦水坝,综合治理后在兴隆-十六里河、玉府河、北沙河放水补源;东郊地区目前缺少补给水源,未来可用于东湖水库水在龙洞以东一带补源,如果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以南范围内补源对于恢复泉水是非常有益的。

5 结语

从济南城市建设有关的地质环境条件出发,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济南城市建设提出参考建议。但是,与城市建设相关的许多问题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望有关部门、行业携手共同为济南市的城市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驾车路线:全程约37792公里

起点:王门村

1潍坊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790米,右转进入S223

2) 沿S223行驶79公里,直行进入冶源路

3) 沿冶源路行驶33公里,直行进入S223

4) 沿S223行驶78公里,直行进入龙泉路

5) 沿龙泉路行驶21公里,过左侧的供水大厦约150米后,右转进入朐山路

6) 沿朐山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骈邑路

7) 沿骈邑路行驶820米,过右侧的临朐应鑫美的旗舰店约120米后,右转进入兴隆路

8) 沿兴隆路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兴隆东路

9) 沿兴隆东路行驶40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3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326公里,朝济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于家庄枢纽

4沿于家庄枢纽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5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1236公里,稍向左转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6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50米,过机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7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22公里,朝北京/石家庄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8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240米,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9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691公里,朝临清/邢台/S14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高邢高速公路

11沿高邢高速公路行驶455公里,过卫运河特大桥约17公里后,直行进入邢临高速公路

12沿邢临高速公路行驶1017公里,朝左权/汾阳/G2516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邢汾高速公路

13沿邢汾高速公路行驶597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东吕高速公路

14沿东吕高速公路行驶622公里,直行进入和汾高速公路

15沿和汾高速公路行驶1655公里,朝吴城/吕梁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汾阳枢纽

16沿汾阳枢纽行驶530米,过汾阳枢纽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17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4334公里,朝中宁/兰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16公里,过东郭庄Y桥,直行进入定武高速公路

19沿定武高速公路行驶1593公里,朝中宁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恩和枢纽

20沿恩和枢纽行驶510米,过恩和枢纽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京藏高速公路

21沿京藏高速公路行驶155公里,过清水河大桥,朝中卫/武威/G2012/沙坡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清水河枢纽

22沿清水河枢纽行驶11公里,过G109跨线桥,直行进入定武高速公路

23沿定武高速公路行驶2822公里,朝新疆/G30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24沿匝道行驶93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5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4460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6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5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7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97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小草湖立交

28沿小草湖立交行驶590米,过小草湖立交约520米后,直行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29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2375公里,过清水河大桥约20公里后,直行进入和硕立交桥

30沿和硕立交桥行驶30米,稍向右转进入吐和高速公路

31沿吐和高速公路行驶3573公里,过喀兰沟大桥,在库车东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库车东立交桥

32沿库车东立交桥行驶14公里,过库车东立交桥,右转进入G314

33阿克苏地区内驾车方案

1) 沿G314行驶34公里,进入Z640

2) 沿Z640行驶61公里,右转进入长春路

3) 沿长春路行驶810米,左转进入文化东路

4) 沿文化东路行驶57公里,直行进入文化中路

5) 沿文化中路行驶9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库车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8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