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的生化反应有哪些?

高中生物中的生化反应有哪些?,第1张

高中生物知识列表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 三阶段:

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说》——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 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 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 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 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 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细胞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表现最强的细胞是已启动分裂的干细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细胞癌变 细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

癌细胞由于原癌基因从抑制变成激活状态,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的。 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细胞膜变化。

细胞衰老 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特征:水分减少,新陈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了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呼吸速度减慢,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陈代谢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能表现(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

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矿质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

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

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自养型:光能自养、化能自养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植物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

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

动物——体液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

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

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

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

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单子叶:玉米、小麦、水稻

双子叶:豆类(花生、大豆)、黄瓜、荠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个体发育 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植物个体发育 花芽形成标志生殖生长的开始。 受精卵经过短暂休眠;受精极核不经休眠。

胚柄产生激素类物质,促进胚体发育。

动物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含色素的动物极总是朝上,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短暂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发育早期具有羊膜结构,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遗传和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探索:

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 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生物进化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进化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繁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

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 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 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这里只是一部分 最好去“学林生物网”看看

很不错的 是一位生物老师办的

参考资料:

学林生物网

由于不知道你具体询问那一种逆境(干旱,低温,高温,紫外,病,虫,金属毒害,营养缺乏?),我只能把我知道的说一下。

一般来说,植物遇到逆境胁迫后会有一个抵御机制,往往是体内可溶性的渗透调节物质改变,以控制细胞内水分含量。过氧化物酶等过氧化物清除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以清除胁迫产生的氧化伤害。应对不同的胁迫植物还有一些不同的反应,例如遇到镉毒害、铝毒害时,很多植物会释放有机酸。遇到低温胁迫时,有些植物会产生抗冻蛋白调节冰点。

胁迫对于植物造成的破坏则更加多样化,如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造成植物萎蔫,此外,胁迫还能造成叶片形态改变,生物量下降,根形态变化等等

同时,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在高温胁迫时,很多编码热激蛋白的基因表达会提高。许多转录因子也参与响应植物逆境胁迫的过程。

微生物检验之生化实验大全

 不同的细菌具有各自的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各异,其代谢的产物也不相同。这些代谢产物又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性,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以鉴定细菌。掌握各种生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是细菌鉴定的基础。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主要根据Shirling & Gottlieb《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中鉴定的有关试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鉴定之生化实验大全的知识,欢迎阅读。

 碳水化合物代谢实验

 糖(醇、苷)类发酵实验

 (1)原理:

 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与该菌是否含有分解某种糖的酶密切相关,故分解糖的能力各不相同,细菌分解糖类后的终产物亦不一致,在含糖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若细菌分解糖则产酸或产酸产气,使培养基颜色改变,从而判断细菌是否分解某种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

 (2)基本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05%~1%的糖类(单糖、双糖、或者多糖)、醇类(甘露醇、肌醇)苷类(水杨苷、菊糖等)。培养基可为液体、半固体、固体或微量生化管几种类型。

 (3)实验方法:

 取某一种细菌的24h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培养基内,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记录。

 (4)结果判定:

 如果接种进去的细菌可发酵某种糖或醇,则可产酸,使培养基由紫色变成**,如果不发酵,则仍保持紫色。如,发酵的同时又产生气体,则在微量发酵管顶部积有气泡。

 (5)应用:

 是鉴定细菌最主要最基本的实验,特别是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氧化型与发酵型(O/F)的测定

 (1)原理:

 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需有氧的参加的,称为氧化型,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为发酵型。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者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这在区别微球菌与葡萄球菌、肠杆菌科成员中尤其有意义。

 (2)培养基:

 培养基蛋白胨2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钾03g,葡萄糖10g,琼脂3g,1%溴麝香草酚蓝3mL,蒸馏水1000mL。将蛋白胨、盐、琼脂和水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2,然后加葡萄糖和指示剂,加热溶解;分装试管,3~4mL/管;115℃,高压蒸汽灭菌20min,取出后冷却成琼脂柱。

 (3)实验方法:

 挑取18~24h的幼龄斜面培养物,穿刺接种,每种细菌接种两管,于其中1管覆盖1mL灭菌的液体石蜡,37℃培养24小时或更长时间。

 (4)结果判定。

 Β-半乳糖苷(ONPG)实验

 (1)原理:

 有的细菌可以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而生成**的邻-硝基酚,在很低浓度下也可以检测出。

 (2)培养基:

 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06g,001mol/L pH75磷酸缓冲液1000mL,pH75的灭菌1%蛋白胨水300mL。先将前两种成分混合溶解,过滤除菌,在无菌条件下与1%蛋白胨水混合,分装试管,每管2~3mL,无菌检验后备用。

 (3)实验方法:

 取一环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在ONPG培养基上置37℃培养1~3h或24h,如有β-半乳糖苷酶,会在3h内产生**的邻硝基酚;如无此酶,则在24h内不变色。

 七叶苷水解实验

 (1)原理:

 有的细菌可以将七叶苷分解为七叶素和葡萄糖,七叶素与培养基中的枸橼酸铁的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养基呈黑色。

 (2)应用:

 主要用于肠球菌与其它链球菌的鉴别,前者阳性,后者阴性,也可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鉴别。

 甲基红实验

 (1)原理:

 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产酸,当产酸量大,使培养基的pH降至45以下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而变红,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它物质(如,醇、酮、醛、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pH值仍在pH62以上,故加入甲基红试剂呈**,为阴性。

 (2)实验方法:

 一种细菌的24h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48~72h,取出后加甲基红试剂3~5滴,凡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橙色者为可疑,**者为阴性。

 (3)应用:

 主要用于鉴别大肠埃希菌与产气肠杆菌,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V-P实验

 (1)原理:

 有些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内蛋白胨中精氨酸所含的胍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化合物。若培养基中的胍基含量过少,则可加入少量含胍基的化合物等。

 (2)V-P试剂:

 肌酸03%或原粉,40%的NaOH溶液。

 (3)实验方法:

 接种实验菌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与甲基红实验相同)中,每次两个重复,置适温培养2-6d,取培养液和40%NaOH等量相混,加入少许肌酸,10min如培养液出现红色,即为实验阳性反应,有时需要放置更长时间才出现红色反应。

 (4)应用:

 本实验常与甲基红实验一起用,因为前者阳性的细菌,后者通常为阴性。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实验

 明胶液化实验

 (1)原理:

 某些可以产生一种胞外蛋白水解酶(明胶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氨基酸,使明胶失去凝固能力而液化,因而使半固体的明胶培养基成为流动的液体。

 (2)实验方法:

 取18~24h的斜面培养物穿刺接种,并有两支未接种的空白对照。

 (3)结果观察:

 于30℃培养20天后观察,明胶液化的为阳性。由于室温下明胶培养基呈液状,因此在观察结果时,应将其放置于4℃的冰箱中30分钟后拿出观察。若明胶仍能全部凝固,为阴性,有部分或全部不能凝固为阳性。

 吲哚实验

 (1)原理:

 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当加入吲哚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后则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2)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3)实验方法:

 将待检菌接种于富含色氨酸的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5℃孵育24~48h,沿试管壁慢慢加入吲哚试剂,观察结果。

 (4)结果:

 于两液面接触处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5)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如大肠埃希菌与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等的鉴别。

 硫化氢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遇亚铁离子或铅离子则结合形成黑色沉淀物(硫化铁或硫化铅沉淀)。

 (2)实验方法:

 将待检菌穿刺接种于醋酸铅培养基中,于35℃孵育24h -48h,观察有无黑色沉淀出现。

 (3)结果:

 培养基变黑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4)应用:

 主要用于鉴别肠杆菌科中属及种的鉴别,如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爱德华菌属等为阳性,其它菌属大多为阴性。但沙门菌属中亦有部分硫化氢阴性菌株,如甲型副伤寒、仙台、猪霍乱沙门菌等。

 尿素分解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呈碱性。

 (2)培养基:

 尿素培养基。

 (3)实验方法:

 将待检菌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于35℃孵育18~24h小时观察结果。

 (4)结果:

 培养基呈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变红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5)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中变形杆菌属细菌的鉴定。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脲酶阳性,另外雷氏普罗威登菌和摩根菌为阳性,而斯氏和产碱普罗威登菌阴性。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1)原理:

 测定细菌是否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细菌产生的苯丙氨酸脱氨酶使苯丙氨酸脱氨后生成苯丙酮酸,加入氯化铁试剂后产生绿色反应。

 (2)培养基:

 苯丙氨酸琼脂培养基。

 (3)实验方法:

 将待检菌大量接种入苯丙氨酸琼脂培养基中,35℃孵育18~24h,滴加10% 三氯化铁试剂3~4滴,自斜面上方流下。

 (4)结果:

 有绿色出现为阳性。应立即观察结果,延长反应时间会引起退色。

 (5)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均为阳性,肠杆菌科其它细菌均为阴性。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能分解氨基酸使其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培养基:

 氨基酸脱羧酶培养基和氨基酸对照培养基。

 (3)实验方法:

 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125px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每日观察结果。

 (4)结果:

 对照管应为**,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测定管呈紫色则为阳性,若测定管呈**为阴性。若对照管呈现紫色则试验无意义,不能做出判断。

 (5)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如,沙门菌属中除伤寒和鸡沙门菌外,其余沙门菌的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阳性。志贺菌属除宋内和鲍氏志贺菌外,其他志贺菌均为阴性。

 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实验

 唯一碳源利用实验

 (1)原理:

 在基础培养基只提供一种待检测碳源,若菌株生长则表明菌株能以此种碳源为唯一碳源,否则不能。

 (2)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NH4)2HPO41g;NaCl 1g;MgSO47H2O 02 g;KH2PO405 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0-72。

 各种碳源的终浓度如下:

 糖类及其衍生物(醇类,糖苷类等):1%,w/v;多醇和甘油:1%,w/v;苯甲酸盐,二酸盐,其它单酸盐:01%,w/v。糖类及其衍生物和多醇要求过滤除菌,盐类可加入培养基一起灭菌。

 (3)实验方法:

 将纯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后培养14~28d,观察其生长情况,以不加碳源的培养基作对照。能够生长为阳性。

 唯一氮源利用实验

 (1)原理:

 在基础培养基只提供一种待检测氮源,若菌株生长则表明菌株能以此种氮源为唯一碳源,否则不能

 (2)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D-Glucose1g;MgSO47H2O005 g;NaCl 005 g;FeSO47H2O 0001 g;KH2PO4 001 g。不同氮源按05%的浓度加入。

 (3)实验方法:

 将纯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后培养14~28d,观察其生长情况,以不加氮源的培养基作对照。能够生长为阳性。

 各种酶类实验

 氧化酶试验

 (1)原理:

 氧化酶(即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中的最终呼吸酶。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因此,本试验结果与细胞色素C的存在有关。

 (2)实验方法:

 菌落法:直接滴加试剂于被检菌落上;滤纸法:取洁净滤纸一小块,蘸取菌少许,然后加试剂;试剂纸片法:将滤纸片浸泡于试剂中制成试剂纸片,取菌涂于试剂纸上。

 (3)结果:

 细菌在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4)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属的鉴别,前者阴性,而后者阳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

 (1)原理:

 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2)实验方法:

 取洁净玻片1张,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加3%过氧化氢数滴,立即观察结果。

 (3)结果:

 若立即出现大量气泡为阳性。无气泡为阴性。

 (4)应用:

 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科阴性,故该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硝酸盐还原实验

 (1)原理:

 硝酸盐还原反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在合成代谢过程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和氨,再由氨转化为氨基酸和细胞内其它含氮化合物;二是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代替氧作为呼吸酶系统中的终末受氢体。硝酸盐还原过程可因细菌不同而异。有的细菌仅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如大肠埃希菌等;有的细菌可使其还原为亚硝酸盐和离子态的铵;有的细菌能使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氮,如假单胞菌;有的细菌还可以将其还原产物在合成性代谢中完全利用。

 (2)实验方法:

 将待检菌接种于硝酸盐培养基(内含小倒管)中,35℃孵育1~4d。将甲、乙等量混合液(用时混合)(约01ml)加于试管内,立即观察结果。

 (3)结果:

 出现红色为阳性反应。若加入试剂后无颜色反应,可能是:

 ①硝酸盐没有被还原,试验阴性;

 ②硝酸盐被还原为氨和氮等其他物质而导致假阴性结果,这时应在试管内加入少许锌粉,如出现红色则表明试验确实为阴性。若仍不产生红色,表明试验为假阴性。

 若要观察是否有氮气产生,可于培养基管内加1只小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表示有氮气生成。

 (4)应用:

 本试验广泛用于细菌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均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均可产生氮气;有些厌氧菌如韦荣菌等试验也为阳性。

 淀粉酶实验

 (1)原理:

 有些细菌具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可以分泌胞外淀粉酶,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在变蓝。

 (2)培养基:

 淀粉琼脂培养基。

 (3)实验方法:

 在淀粉培养基上接种实验菌株后,30℃培养1~2周后将平板取出,滴加少量卢戈氏碘液于平板上。观察菌苔周围的培养基有无色透明圈出现。

;

首先可以从形态学上进行观察,符合乳酸菌聚落特点,并根据简单染色观察是否有荚膜、芽孢,是否是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乳酸菌是一类产乳酸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

如符合上述条件,即可作一些生理生化试验进一步验证,如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产酸变红色),、V-P试验(检验阴性阳性菌)现象应该比较明显,其他的实验可以做做,看该菌有没有乳酸菌不具备的特点。设计试验数目的多少,要根据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点,看有什么实验可以验证这些乳酸菌的特性。建议多查查乳酸菌相应的特点。

上述实验时基于生理生化实验的,如果实验室允许可以提取16sRNA进行序列比对,这样快速、准确的验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3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