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庚的诗句

关于庚的诗句,第1张

1 求带“庚”字的诗句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遐迩咏由[庚]台色齐辉,一点长[庚],夜来更明 至节先[庚]欲雪天。定宗庙,保河山,乾坤整顿[庚][庚]。

正当月应上弦时,长[庚]梦与良辰合。又重逢、揆余初度,梦[庚]华旦 恰记[庚]寅度望长江[庚]鲸过,江横素练,回仙鹤度,月在青霄。

听都人共语,又还是、岁逢[庚]。梦到天宫里。

见长[庚]星颗,忽自月边飞至。 细把所闻详所梦,想天文、实应人间事。

况真是,长[庚]李 容若的: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庚公楼外峰千朵。共守庚申夜。

七守庚申七尺灭。有如长庚月。

长庚到晓空陪月。长庚与残月。

鵩鸟飞来庚子直。元和庚寅斗插子。

察庚纯贾充之事。不守庚申亦不疑。

俎豆庚桑真过矣。武庚禄父不诛矣。

到庚辰三月乃归。歌佩玉而呼庚癸。

庚桑逢处跪。题诗庚子岁。

庚日鸟为灾。庚桑托鸡鹄。

三庚到秋伏。三守庚申三尸伏。

目明长庚臆双凫。盘庚迁美土。

日值曰庚午。岁月甲庚午。

乡老盘庚犯五瓯。更有长庚瞰曙流。

长庚与北斗。常听仓庚思旧友。

白向庚辛受。仓庚昨归候。

岂意日斜庚子后。长庚烈烈独遥天。

盖盘庚之迁。恐为庚辰官。

良夜庚申夏足眠。盘庚渡河南。

暂别庚申年。始忆庚寅降屈原。

武庚禄父叛。宴残红烛长庚烂。

故夫庚子之小变。披风常记是庚申。

十一月庚申。谁同雨夜守庚申。

月移松影守庚申。不信守庚申。

夜寒初共守庚申。披风常记是庚申。

不眠非是守庚申。己卯至庚辰。

独与长庚晨。未肯化庚桑。

只疑田叟是庚桑。长庚对月独凄凉。

长庚冷有芒。当兹申配庚。

蹙踏鲍谢跨徐庚。安有大横庚。

望采纳!故知前辈宗徐庚。须得真铅炼甲庚。

兹辰日在庚。下令必先庚。

贤明戒先庚。遐迩咏由庚。

天教明月伴长庚。金伏过三庚。

东方芒角升长庚。庚寅我入祊。

生甲生庚道始萌。北斗错落长庚明。

谓盘庚为宗。盘庚迁于殷。

喈喈仓庚吟。非是仓庚邻。

2 求带“庚”字的诗句

庚公楼外峰千朵。

共守庚申夜。

七守庚申七尺灭。

有如长庚月。

长庚到晓空陪月。

长庚与残月。

鵩鸟飞来庚子直。

元和庚寅斗插子。

察庚纯贾充之事。

不守庚申亦不疑。

俎豆庚桑真过矣。

武庚禄父不诛矣。

到庚辰三月乃归。

歌佩玉而呼庚癸。

庚桑逢处跪。

题诗庚子岁。

庚日鸟为灾。

庚桑托鸡鹄。

三庚到秋伏。

三守庚申三尸伏。

目明长庚臆双凫。

盘庚迁美土。

日值曰庚午。

岁月甲庚午。

乡老盘庚犯五瓯。

更有长庚瞰曙流。

长庚与北斗。

常听仓庚思旧友。

白向庚辛受。

仓庚昨归候。

岂意日斜庚子后。

长庚烈烈独遥天。

盖盘庚之迁。

恐为庚辰官。

良夜庚申夏足眠。

盘庚渡河南。

暂别庚申年。

始忆庚寅降屈原。

武庚禄父叛。

宴残红烛长庚烂。

故夫庚子之小变。

披风常记是庚申。

十一月庚申。

谁同雨夜守庚申。

月移松影守庚申。

不信守庚申。

夜寒初共守庚申。

披风常记是庚申。

不眠非是守庚申。

己卯至庚辰。

独与长庚晨。

未肯化庚桑。

只疑田叟是庚桑。

长庚对月独凄凉。

长庚冷有芒。

当兹申配庚。

蹙踏鲍谢跨徐庚。

安有大横庚。

故知前辈宗徐庚。

须得真铅炼甲庚。

兹辰日在庚。

下令必先庚。

贤明戒先庚。

遐迩咏由庚。

天教明月伴长庚。

金伏过三庚。

东方芒角升长庚。

庚寅我入祊。

生甲生庚道始萌。

北斗错落长庚明。

谓盘庚为宗。

盘庚迁于殷。

喈喈仓庚吟。

非是仓庚邻。

3 关于小草的诗句有哪些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4 关于春花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1 写前生今世的诗

此石当襟尚可扪,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风不改疑圆泽,素质难雕信李源。 驱入烟中身是幻,歌从川上语无痕。

两言入妙勤修道,竹院云深性自存。 上面这首《三生石》诗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写,写的是杭州灵隐与下天竺法镜寺之间那块“三生石”的故事。

这则故事古老而伤感: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其父名李橙。

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

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

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

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

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

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

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

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

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

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

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

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

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

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余音缭绕,悲凄哽咽。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

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块。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与伤感。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这个故事,会问:明明是两生,如何说成三生?有两种见解或者说法:其一是,所谓的“三生”,即指李源见的第一次是圆泽的本身,第二次见的是圆泽的后身,第三次见的则是圆泽化入烟霞而去的化身;其二是,李源与圆泽相见不过两生,就是前身与后身。

根据宋赞宁禅师的解释,圆泽后来又为比丘,故称三生。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可列为一说。

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来看,好象“三生石”这个名称是从唐朝开始叫起来的。

而其实,远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南朝诗谢灵运曾写过一首《三生石》诗,诗存于《灵隐寺志》,诗曰: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沉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 良缘殆未谢,时逝不可俟。

惊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这说明三生石在谢灵运时早就存在了,并非从唐朝开始。

李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太平广记》载有他的事迹。这则故事可。

2 寻找有关前世今生的古诗词

一《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

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七,《雁邱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3 有关“前世今生”的古诗词有哪些

1《再和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2《九章之七 惜往日》 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6337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3《摸鱼儿·叹骷髅》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叹骷髅、卧斯荒野。

伶仃白骨潇洒。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

抛弃也。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

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日,更遭无绪牧童打。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

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长晓夜。

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四时取寡。

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4《南歌子·霭霭凝春态》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5《水龙吟·邦人前世条缘》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邦人前世条缘,福星遇得长庚李。

光芒初照,一声霹雳,重开天地。试问年来,民间安枕,伊谁之赐。

有青天白日,和风甘雨,公如父、氏如子。今度虎牌重到,感皇恩、欢声千里。

衮归未晚,纱笼人物,御屏名字。碧嶂长春,清江不尽,棠阴堪憩。

愿年年把酒,庆公初度,祝公千岁。

4 前世今生的诗词

《摸鱼儿·叹骷髅》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叹骷髅、卧斯荒野。伶仃白骨潇洒。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抛弃也。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日,更遭无绪牧童打。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长晓夜。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四时取寡。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南歌子·霭霭凝春态》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何期容易下巫阳。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归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水龙吟·邦人前世条缘》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邦人前世条缘,福星遇得长庚李。光芒初照,一声霹雳,重开天地。试问年来,民间安枕,伊谁之赐。有青天白日,和风甘雨,公如父、氏如子。今度虎牌重到,感皇恩、欢声千里。衮归未晚,纱笼人物,御屏名字。碧嶂长春,清江不尽,棠阴堪憩。愿年年把酒,庆公初度,祝公千岁。

5 寻原创前世今生诗词 急

前世

你素手弹琴,悠然淡雅,宛然若仙

我立侍吹箫,狂傲不羁,霸气无绝

风,随着乐曲悠扬

水,映着笑靥如花

你轻轻呢喃:

奈何桥上等三年

骤时,风云凛冽,咆哮奔腾

仍是那笑靥如花,可伊却为他人而嫁

箫折琴弦乱,苦颜着泪痕

长剑入心,你我鲜血迸溅

此生长恨,此生了。

今生

浅蓝的天

仍挂着一抹无邪的云

我携着前生怨恨所化的彼岸

寻找那令我心痛三生的身影

天不怜之

伊早已在他人怀中,欢喜。

徒留我,在三生石前,寂静,垂泪

弃了杀伐,舍了霸气。

从此

青山云脚,空蒙山色

东篱阁中,侍菊饮酒

6 求一些关于“前世今生来世”爱情的句子

一个人躲在寂静的夜里数落着时光的流逝, 一个人在无聊的夜风中感叹, 感叹爱情的脆弱与缘分的浅薄, 是习惯,是遗憾,还是一种生活的必然。

也许命运早已注定, 我会在某一个地方去追寻些什么, 也许只是一种感受,一种眷恋,一种期待, 然后是,依然的迷惘并在迷惘中继续游走。 前世,有你我难以割舍的思念。

今生,有你我不能放弃的责任。 来世,有你我无法抗拒的约定。

于是,今生,你我只能擦肩而过。 生命是一个圆圈,我躲开了你 却躲不开命运轮回的注定。

所谓永远,或许只是属于某个人, 还有那些追寻的心和美好回忆。 再美的日子如果没有牵挂也是种遗憾, 也许脚步会有短暂停顿, 也许目光会有片刻对视, 也许会带给彼此温暖,也许曾有太多的欢喜。

所有的故事都已结束, 所有的梦想都已沉寂, 每天就在这样的时间里, 有人离去,有人归来,有人继续等待。

7 带有今生的诗句

我醉欲眠拈一瓣,今生弭忘不教枯。——唐寅《无题》

今生知否能重见,一抚遗尘一惘然。——梁启超《纪事二十四首》

莫恨今生去日多,不论盐铁不筹河。——宁调元《感旧,集定庵句》

既悟今生与后生,何须苦苦强谈禅。——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开元宫人《袍中诗》

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王建《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韩愈《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有名传后世,无子过今生。——姚合《哭贾岛二首》

证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司空图《偶书五首》

未论此际通三际,直向今生度此生。——曹勋《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

夕颜 秋恋 蝉羽 浴兰 沉鱼 落雁 闭月 羞花

幽然 静微 艺雅 卉馨 轩然 子茹 萦绕 流萤

静谧 流凨 羽翼 蔓延 浅唱 轻盈 清芳 黯淡

纯洁 涤荡 皓月 思琪 绚烂 郁葱 寂寞 尘世

词语 疼痛 猜测 奔腾 丑陋 长久 模仿 固定 寒冷 恐惧 奇怪 整齐 漂浮 特殊 虚假 遥望 微弱 消灭 珍贵 祝愿 缠绕 颤抖 抚摩 拉扯 柔软 明亮 宽敞 黑暗 破旧 美好 飞翔 挖掘 搜索 期待 盼望 祈祷 微小 捕捉 思忖 思量 思想 思念 思绪 思索 思维 思考 思辨 思路 思慕 思逸 思齐 思远 思春 思韵 思虑 思辩 思玄 思恋 思凡 思致 思惟 思潮 思忆 思元 思绎 思域 思永 思怀 思越 思纬 思理 思莼 思服 思咏 思愆 思议 思秋 思言 馨香 飘散 舒展 娇美 神韵 恬静 醉人 素雅 娇嫩 幽香 淡雅 朴素 花瓣 花蕊 花粉 鲜花 怒放 含苞 孤单 孤寂寂寞 寥寂 寂寥 落寞 孤独 寂静 僻静 宁静 寂然 清静 沉寂 沉静 安静 孤立 伶仃 孤单 零落 落莫 动静 呼吸 朝夕 取舍 善恶 兴衰 祸福 甘苦 彼此 首尾 褒贬 吞吐 黑白 是非 多少 真假 虚实 反正 生死 悲欢 前后 始末 早晚 昼夜 曲直 东西 善恶 南北 开关 左右 眷恋 留恋 依恋 迷恋 自恋 爱恋 失恋 贪恋 思恋 热恋 怀恋 初恋 顾恋 流恋 恋恋 悲恋 相恋 婉恋 忆恋 积恋 恳恋 情恋 凝恋 耽恋 欣恋 绻恋 感恋 单恋 遐恋 嫪恋 安恋 慕恋

兴奋 快乐 喜悦 愉快 畅快 欢畅 欢喜 欢腾 欢快 欣喜

激奋 激昂 激情 敬佩 佩服 崇拜 钦仰 惊恐 惊慌 惊吓

惧怕 恐惧 胆怯 畏缩 发慌 心慌 恐慌 激怒 恼火 怒斥

怒吼 震怒 气愤 担忧 发愁 犯愁 忧伤 忧愁 忧心 愁闷

悲伤 悲痛 悲惨 悲凉 哀伤 哀怨 忧伤 伤感 瘦削 憔悴

俊美 恬静 慈祥 苍白 白皙 清秀 光滑 英俊 红润 挺直

扁平 小巧 笔直 端庄 秀气 秀美 巧嘴 朱唇 苍白 红润

干裂 娇嫩 整齐 整洁 雪白 焦黄 洁净 蓬松 鲜嫩 粉红

通红 红嫩 滑润 滋润 干巴 干裂 干燥 蜡黄 洁白 炭黑

瘦弱 矮小 苗条 丰满 强壮 清秀 单薄 文弱 干瘦 轩昂

解释 文辞 短语 单词 词组 词汇 字眼 范例 语素 丰富

信息 组成 最小 最大 造句 单位 构成 方式 可以 神奇

单纯 自由 单音 双音 多音 可以 山高 水深 天高 地厚

拥有 凑整 仿佛 苍茫 参差 上面 前方 内部 中间 方位

名词:学生 老师 群众 老头 妇女 同志 叔叔 婶婶 爸爸 妈妈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事物 蜗牛 猎豹 棒球 足球 蓝求

战机 飞机 地球 思想 中学 物理 科穴 碗盘 竹筷 上午

下午 过去 将来 早晨 午夜 三更 甲戊 世纪 今天 昨天

动词:行为 跑步 唱歌 喝水 敲门 吆喝 踢求 生长 枯萎 发芽

结果 产卵 喜欢 气愤 觉得 思考 厌恶 存现 消失 显现

丢失 幻灭 使令 使人 让座 命令 禁止 勒令 能愿 如会

愿意 能够 宁可 表示 状貌 特征 状态 气急 怒火 高兴

形容:高大 高瘦 矮胖 粗细 强壮 性质 香甜 漂亮 圆滑 机智

单调 快速 浓厚 肥满 许多 迅速 悄悄 量词 单位 公尺

分寸 公里 公斤 一两 一辆 一角 一元 一次 一趟 一下

回声 一幢 一座 代词 代替 我们 你们 它们 她们 大家

咱们 疑问 谁的 什么 怎么 哪里 何以 这里 那里 那边

拟声 模拟 声音 轰隆 淅沥 噼里 啪啦 哗啦 叽喳 啪拉

哄堂 开怀 笑颜 笑容 喜笑 欢声 笑语 眉开 生气 火冒

雷霆 欣喜 心情 词汇 忧愁 丧气 雾气 满腹 满腔 愁肠

百结 欲断 寸断 九转 百愁 心事 阴郁 忧心 如焚 愁绪

爱称 爱戴 爱得 爱抚 爱国 爱好 爱河 爱护 爱怜 爱恋芭蕉 芭蕾 吧女 吧台 吧辞 卑劣 卑怯 卑微 卑下 卑职 北边 北部 北朝 北大 北斗 北方 北非

北风 北瓜 北国 北海 北货 北极 北疆 北京 北美 北面 北欧 北平 北齐 北曲 北上 北宋

北纬 北魏 北线 北洋 北约 北周 辈出 辈分 背包 背部 背带 背负 背光 背过 背后 背脊

背角 背景 背筐 背离 背理 背篓 背面 背叛 背起 背弃 背人 背上 背书 背诵 背下 背心

背阴 背影 背债 背着 背篼 背鳍 贝雕 贝壳 贝宁 钡餐 钡盐 被逼 被捕 被查 被盗 被动

被俘 被服 被告 被害 被劫 被控 被扣 被里 被面 被难 被你 被判 被迫 被人 被褥 被杀

被他 被她 被套 被头 被窝 被我 被卧 被疑 被炸 被罩 被这 被子 本案 本把 本版 本报

本本 本埠 本部 本厂 本次 本村 本党 本岛 本地 本队 本非 本分 本该 本官 本国 本画

本纪 本街 本届 本金 本就 本刊 本科 本来 本垒 本利 本领 本民 本名 本末 本能 本钱

本人 本色 本身 本事 本是 本市 本书 本帅 本台 本题 本体 本田 本土 本位 本文 本息

本县 本相 本想 本校 本行 本性 本页 本已 本意 本义 本原 本源 本愿 本院 本镇 本职

本质 本种 本周 本着 本子 本字 本族 本组 笨蛋 笨活 笨人 笨重 笨猪 笨拙 崩掉 崩溃

崩了 崩裂 崩塌 崩坍 甭管 甭说 甭想 泵入 泵油 蹦出 蹦床 蹦跳 迸出 迸发 迸溅 迸裂

逼出 逼得 逼供 逼婚 逼进 逼近 逼命 逼迫 逼人 逼视 逼他 逼她 逼为 逼问 逼真 鼻孔

鼻梁 鼻毛 鼻腔 鼻塞 鼻饲 鼻酸 鼻涕 鼻头 鼻息 鼻炎 鼻音 鼻子 鼻祖 鼻窦 比比 比方

比分 比划 比及 比价 比肩 比较 比例 比量 比邻 比率 比美 比拟 比你 比配 比起 比热

比如 比赛 比绍 比试 比索 比他 比她 比我 比武 比翼 比喻 比照 比值 比重 比诸 比着

比作 鄙薄 鄙称 鄙见 鄙陋 鄙弃 鄙人 鄙视 鄙俗 鄙意 笔触 笔答 笔调 笔端 笔法 笔锋

笔杆 笔耕 笔供 笔画 笔划 笔会 笔迹 笔记 笔架 笔立 笔力 笔录 笔名 笔墨 笔势 笔试

笔受 笔顺 笔算 笔谈 笔套 笔体 笔挺 笔筒 笔头 笔误 笔下 笔心 笔形 笔译 笔者 笔直

笔致 彼岸 彼此 碧波 碧空 碧蓝 碧绿 碧玉 蓖麻 蔽障 毕竟 毕露 毕生 毕业 毙命 币值

币制 庇护 庇佑 痹症 闭合 闭会 闭口 闭路 闭门 闭幕 闭气 闭塞 闭上 闭眼 闭嘴 辟谣

壁橱 壁灯 壁虎 壁画 壁垒 壁立 壁炉 壁上 壁纸 壁钟 臂膀 臂部 臂力 臂上 臂章 避风

避光 避讳 避忌 避开 避免 避难 避让 避暑 避嫌 避邪 避雨 避孕 陛下 鞭策 鞭打 鞭毛

鞭炮 鞭挞 鞭子 鞭笸 边岸 边城 边防 边锋 边幅 边关 边际 边疆 边角 边界 边境 边卡

边款 边框 边路 边贸 边门 边民 边区 边塞 边围 边线 边沿 边缘 边远 边寨 边陲 贬斥

贬词 贬低 贬官 贬损 贬义 贬责 贬值 扁柏 扁担 扁豆 扁桃 扁铁 扁形 扁圆 扁字 遍布

遍地 遍及 遍野 标榜 标本 标兵 标尺 标出 标的 标底 标点 标定 标段 标杆 标高 标号

标记 标价 标量 标明 标牌 标签 标枪 标识 标示 标书 标题 标图 标下 标有 标语 标志

标准 表白 表册 表层 表尺 表达 表带 表弟 表盖 表哥 表格 表功 表姑 表记 表姐 表决

表壳 表链 表露 表率 表妹 表面 表明 表盘 表皮 表亲 表情 表嫂 表示 表态 表土 表现

表项 表象 表形 表兄 表演 表扬 表彰 表针 表侄 别被 别称 别处 别的 别动 别给 别管

别国 别号 别急 别家 别具 别看 别克 别哭 别来 别离 别论 别名 别念 别扭 别去 别人

别是 别墅 别提 别样 别有 别针 别致 别字 别走 别嘴 瘪谷 瘪三 瘪屑 濒临 濒危 濒于

滨海 滨江 宾馆 宾客 宾朋 宾语 宾主 摈斥 摈除 摈弃 兵变 兵丁 兵法 兵分 兵家 兵舰

兵将 兵力 兵马 兵痞 兵器 兵士 兵书 兵团 兵役 兵营 兵员 兵源 兵站 兵种 兵谏 冰雹

冰川 冰床 冰袋 冰刀 冰岛 冰灯 冰点 冰雕 冰冻 冰峰 冰镐 冰柜 冰棍 冰河 冰窖 冰晶

冰孔 冰库 冰块 冰冷 冰凉 冰轮 冰瓶 冰期 冰球 冰山 冰上 冰释 冰霜 冰水 冰糖 冰箱

冰鞋 冰雪 冰镇 冰砖 冰锥 冰坨 冰镩 柄竹 丙纶 秉承 秉性 秉正 秉直 瞭望 病案 病变

病残 病床 病倒 病毒 病房 病根 病故 病害 病号 病家 病假 病句 病菌 病况 病理 病历

病例 病了 病魔 病情 病区 病人 病容 病史 病逝 病势 病室 病态 病体 病痛 病退 病危

病因 病愈 病员 病源 病院 病灶 病征 病症 病枝 病猪 病状 病榻 并按 并把 并报 并不

并称 并处 并从 并存 并发 并非 并和 并合 并肩 并将 并进 并经 并举 并立 并联 并列

并拢 并茂 并能 并排 并且 并请 并入 并是 并说 并提 并吞 并网 并未 并无 并向 并行

并需 并须 并要 并已 并以 并用 并由 并有 并于 并在 并重 并转 玻璃 菠菜 菠萝 播报

播出 播发 播放 播讲 播撒 播送 播下 播音 播映 播种 波长 波荡 波动 波段 波恩 波峰

波幅 波谷 波黑 波及 波兰 波澜 波浪 波谱 波束 波涛 波纹 波音 波源 波折 波磔 博爱

博大 博得 博古 博览 博取 博识 博士 博学 勃勃 勃发 勃起 勃然 勃兴 搏动 搏斗 搏击

搏杀 帛画 帛书 脖子 渤海 泊地 泊位 捕得 捕获 捕快 捕捞 捕猎 捕杀 捕食 捕鱼 捕捉

哺乳 哺养 哺育 补办 补报 补笔 补偿 补充 补丁 补发 补膏 补给 补过 补假 补交 补救

补考 补课 补了 补漏 补纳 补票 补品 补气 补缺 补入 补上 补肾 补税 补胎 补贴 补习

补写 补选 补血 补养 补药 补衣 补遗 补益 补语 补正 补助 补足 不爱 不安 不把 不败

不比 不必 不便 不变 不才 不测 不差 不常 不长 不畅 不成 不齿 不出 不揣 不辞 不从

不错 不大 不丹 不单 不但 不当 不到 不得 不等 不低 不敌 不迭 不定 不懂 不动 不独

不端 不断 不对 不多 不乏 不法 不凡 不犯 不妨 不菲 不分 不忿 不符 不服 不复 不该

不干 不甘 不敢 不高 不给 不公 不苟 不够 不顾 不关 不管 不光 不轨 不过 不含 不好

不和 不合 不很 不恨 不还 不回 不会 不讳 不惑 不及 不急 不计 不佳 不假 不见 不讲

不洁 不解 不仅 不进 不禁 不尽 不经 不敬 不久 不拘 不具 不倦 不觉 不绝 不堪 不看

不靠 不可 不克 不肯 不快 不愧 不赖 不利 不力 不良 不了 不料 不吝 不留 不露 不论

不满 不忙 不免 不妙 不明 不谋 不难 不能 不怕 不配 不平 不齐 不巧 不清 不求 不屈

不去 不缺 不然 不让 不仁 不忍 不认 不日 不容 不如 不擅 不善 不上 不少 不舍 不深

不慎 不胜 不失 不时 不识 不使 不是 不适 不受 不熟 不衰 不爽 不说 不算 不遂 不太

不谈 不提 不听 不停 不通 不同 不图 不妥 不外 不忘 不惟 不为 不畏 不谓 不稳 不问

不无 不息 不惜 不暇 不下 不限 不相 不详 不想 不像 不消 不小 不孝 不肖 不懈 不屑

不信 不兴 不行 不幸 不休 不朽 不需 不许 不恤 不逊 不严 不厌 不扬 不要 不一 不依

不宜 不已 不易 不意 不义 不应 不用 不由 不虞 不予 不与 不远 不愿 不悦 不允 不再

不在 不曾 不振 不正 不支 不知 不值 不止 不只 不致 不置 不中 不周 不准 不足 不佞

不谙 不啻 不赀 不羁 簿子 擦背 擦除 擦得 擦掉 擦干 擦过 擦亮 擦了 擦皮 擦去 擦身

擦拭 擦洗 裁并 裁定 裁夺 裁缝 裁剪 裁减 裁决 裁军 裁判 裁切 裁衣 裁员 材料 材质

才被 才从 才到 才对 才干 才刚 才好 才华 才会 才将 才可 才肯 才略 才能 才气 才识

才使 才是 才向 才学 才艺 才有 才智 财宝 财产 财富 财会 财经 财力 财贸 财气 财权

财神 财势 财税 财团 财物 财务 财源 财运 财政 财主 踩到 踩上 踩水 踩在 采办 采编

采得 采伐 采访 采风 采购 采光 采获 采集 采掘 采矿 采了 采煤 采蜜 采纳 采暖 采取

采收 采写 采血 采样 采用 采油 采摘 采撷 彩绸 彩带 彩灯 彩电 彩号 彩虹 彩绘 彩扩

彩排 ** 彩旗 彩色 彩陶 彩头 彩霞 彩显 彩印 彩云 彩照 菜场 菜单 菜刀 菜地 菜梗

菜花 菜价 菜金 菜农 菜谱 菜市 菜心 菜叶 菜油 菜园 菜子 菜肴 餐馆 餐巾 餐具 餐厅

餐桌 参拜 参半 参差 参观 参加 参见 参军 参考 参量 参谋 参茸 参赛 参数 参天 参议

参与 参预 参阅 参赞 参展 参战 参照 参政 蚕豆 蚕茧 蚕农 蚕桑 蚕食 蚕丝 蚕蔟 残败

残暴 残本 残部 残喘 残次 残存 残毒 残匪 残废 残骸 残害 残疾 残局 残酷 残联 残留

残年 残虐 残破 残缺 残忍 残杀 残损 残雪 残阳 残余 残月 残肢 苍白 苍苍 苍翠 苍劲

苍老 苍凉 苍龙 苍茫 苍莽 苍山 苍生 苍天 苍蝇 苍穹 舱口 舱内 舱位 沧海 沧桑 沧州

藏胞 藏富 藏蓝 藏历 藏民 藏匿 藏品 藏青 藏身 藏书 藏文 藏戏 藏医 藏语 藏在

藏族 操办 操场 操持 操刀 操劳 操练 操起 操心 操行 操演 操纵 操作 槽坊 槽钢 槽内

草案 草包 草本 草编 草草 草场 草成 草丛 草地 草堆 草稿 草芥 草寇 草料 草率 草绿

草莽 草帽 草木 草拟 草皮 草坪 草签 草人 草绳 草滩 草体 草图 草屋 草鞋 草药 草鱼

草原 草约 草纸 草莓 策动 策反 策划 策略 策应 册封 册子 测出 测到 测得 测定 测绘

测距 测控 测量 测评 测试 测算 测探 测验 层次 层叠 层级 层面 层数 插播 插床 插花

插画 插话 插紧 插进 插口 插录 插曲 插入 插上 插手 插头 插图 插销 插秧 插页 插足

插嘴 插座 茬口 茶杯 茶道 茶点 茶馆 茶壶 茶花 茶几 茶晶 茶具 茶楼 茶炉 茶农 茶盘

茶青 茶色 茶室 茶树 茶水 茶叶 茶园 查办 查抄 查出 查处 查点 查对 查访 查封 查岗

查过 查核 查获 查缉 查检 查禁 查究 查勘 查看 查考 查库 查明 查铺 查清 查哨 查实

查收 查问 查无 查询 查寻 查验 查夜 查阅 查帐 查找 查照 查证 查字 察访 察觉 察看

察验 诧然 诧异 诧愕 拆成 拆除 拆穿 拆房 拆分 拆过 拆毁 拆伙 拆借 拆开 拆零 拆卖

拆迁 拆去 拆散 拆台 拆洗 拆下 拆卸 拆帐 拆字 豺狗 豺狼 搀扶 搀和 搀假 搀杂 掺假

掺杂 蝉联 蝉衣 谗害 谗言 谗佞 铲除 铲刀 铲下 铲子 阐明 阐述 昌吉 昌隆 昌明 昌盛

场长 场次 场地 场馆 场合 场记 场景 场面 场内 场所 场头 场外 场站 场子 长安 长辈

长别 长波 长长 长城 长成 长虫 长出 长处 长川 长春 长辞 长达 长大 长得 长堤 长笛

长度 长短 长队 长杆 长高 长庚 长工 长鼓 长官 长号 长河 长机 长畸 长江 长街 长进

长久 长卷 长空 长廊 长老 长了 长龙 长满 长矛 长眠 长年 长女 长袍 长跑 长篇 长期

长枪 长沙 长衫 长绳 长逝 长势 长寿 长孙 长谈 长叹 长天 长亭 长途 长物 长线 长相

长夜 长远 长者 长征 长着 长子 长足 肠道 肠胃 肠炎 肠衣 肠子 厂部 厂长 厂方 厂房

厂家 厂矿 厂里 厂内 厂区 厂商 厂外 厂医 厂址 厂子 畅快 畅谈 畅通 畅想 畅销 畅叙

畅饮 畅游 唱出 唱得 唱歌 唱机 唱盘 唱片 唱票 唱起 唱腔 唱声 唱戏 唱针 超薄 超产

超常 超长 超车 超出 超等 超额

望采纳

李长庚,字超人,号西岩福建省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人生于1751年,(乾隆十五年)逝世于1808年(嘉庆十二年)1771年考取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历任浙江衢州都司,累升提标游击,太平参将,乐清副将;澎湖协副将,福建海坛镇总兵;浙江定海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浙江提督;总统闽浙水师

1808年,在追捕海盗蔡牵时,身先士卒,不幸中炮身亡嘉庆帝加恩追封三等壮烈伯着子孙后代世袭伯爵十六次,完后给予恩骑尉罔替钦赐祭葬,赐溢忠毅

乾隆六十年,安南海盗屡侵扰我沿海地带李长庚以小船出击,沉着指挥,海盗船大,长庚把八所小船连在一起,大大提高战斗力,终把安南盗赶走嘉庆三年,凤尾帮引安南海盗进入浙江,共百余船长更率领水师追击至温州沉其一船守备许松年等三船被困,成长庚返回救援,一举追击到广东甲子洋遇蔡牵,再击之总督玉德,巡抚阮元奏给朝廷朝廷下旨赏戴花翎嘉庆五年六月,安南海盗七十多船入侵浙江,巡抚阮元奏请朝廷,由长庚总统闽浙水师出击长庚指挥若定,经激战数日,缴安南四总兵印,抓伪侯爵伦贵利,即处桀刑,又抓获安南王,告诫后掷还从此安南海盗不敢再入侵我领海

其子,李廷钰,袭伯爵,继承父志跟随湖广总督林则徐禁烟,1841年率潮州镇亲兵(时任潮州镇总兵)418人,驻守虎门威远炮台与英国侵略军浴血奋战被誉为鸦片战争名将

李长庚生于康乾盛世,成长于乾隆末年到了嘉庆年间,清政府慢慢出现海盗和内乱当时,东南沿海地带,以海盗蔡牵为首的,还有凤尾帮,水澳帮大小海盗百来号特别是他们勾结安南海盗,抢我商船,扰乱沿海居民更甚者是蔡牵自称海大王枉想占据台湾,分裂祖国都被李长庚粉碎了安南再也不敢入侵蔡牵的海皇帝梦也破碎了李长庚功不可没!

李长庚是个不可多得的将领,在保卫我国东南海疆,让千家万户不受海盗侵扰,身家性命安全是有很大贡献的然而,他必竟是汉族人一直受到阿林保和玉德的嫉妒几次上折诬陷诽谤他,也想借海盗之手,杀害他蔡牵被长庚打得走投无路时,诈降或者明是诈降,实是阿林保和玉德受贿,放走大盗清庭满族官员的腐败可见一斑难怪忠毅公最后临出征前把落齿和家书一起寄给夫人,表白了战死疆场的决心和后来的林则徐一样,好人反遭迫害!但是,这就是历史!

大概是69 70左右。《杀破狼》是晋江文学城作者priest所著的古风小说 。2015年01月23日连载于晋江文学城。 讲述了大梁安定侯顾昀与他从边陲小城带回的皇子长庚的故事。长庚是晋江文学城耽美作者priest的耽美作品《杀破狼》中的男主角之一,大名李旻,小名长庚。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战双帕弥什游戏中长庚行路新版轨道的路线选择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详细的攻略内容,大家很快就明白如何选择路线了。

先讲一下上一次的阿普斯轨道要点

1,选择战斗少的路线,避免浪费次数。上次可以通过休息点可以恢复次数。这次不行。

2,三个支援角色可以当做一次战斗次数进行战斗。而且有就要用,避免浪费。

3,其他商品不重要,只需要无脑买角色就行。

4,随机事件要选可以获得角色的。

再讲讲本次轨道长庚行路玩法与上一次的区别

1,休息点无法再回复次数,但是每日上限变为8次,总体来说不算是差别太大。

2,支援角色上限变为8个,每次使用前3个角色作战,这使得何时使用支援变得更有选择性,不是以前一样有就用。

3,关卡存在四套地图,其中一套就是上一次一模一样的轨道路线,可以参考上一次的路线。另几套是新做的路线图。第五关只有一种地图APZ,不存在随机。

4,普通章节(非剧情章节)拥有难度选择,高难度下,获得的点数更多。如果打的过一定要选难的。可以获取更多的配额。

5,随机事件现在不是纯增益效果了,会有惩罚机制。而且随机事件也会随机触发不是固定事件。但选择结果是固定的。

6,支援终端的商品更加有价值了,而且可以无限购买支援角色。

7,关卡中可以复活。低战力也可以玩了。

根据以上变化,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由于支援终端可以无限买角色,所以我们要尽量获得支援配额,这样就可以靠无限买角色,来获得相当于行动次数(3角色=一次战斗)来进行战斗。所以要多选择高难度增加点数。每日主题BUFF也尽量要填满。

2,随机事件部分选择无论好坏都会扣除次数,所以在前期有次数的情况下路线要尽量避免随机。不过在次数为0的情况下,要多选择随机,因为0不会扣为负数,所以开局要尽早用光次数。

3,支援终端的东西很有用,开局要买光,很划算。

4,由于每个人的地图不一样,且随机事件不一样。使得每个人的通关速度也有区别,有人可以一天通关。有人却需要3天,但总体来说活动维持一星期,只要每天把次数打完,一定能完成的。

5,本次轨道只有2轮,而地图却有4份,可见制作组是希望你们能体验这一玩法,而不是当做一个刷资源的副本。所以,如果不是需要快速完成,推荐不看攻略自己体验,避免被剧透失去乐趣。反正最终肯定能完成。

基本流程

必做

1每天开局把支援终端的支援小队买2次(上限2次)可以获得8个角色=27次行动点数,等于用2次换27次

2然后把配额空投舱买了,约等于13次,这样开局就等于拥有9次行动点数。快人一步。

选择角色时尽量要满足每日主题,这样可以获得更多配额与折扣。

正式进入战斗我们要选择困难的,可以获得更多资源

普通一关在加成下是25资源配额,困难是50配额,正好可以买一个资源角色,也就是说3关等于一次点数。

都算的很明白了,那么我们路线图就可以出来了,举个例子↓↓↓↓

思路1

由于现在随机事件随机触发,且结果不明很多效果未知,最大的惩罚是失去一次次数,血亏,所以现在我们尽量不要选择随机点。得不偿失。在后面0点的时候可以选择随机点。不过随着后期随机事件补充完成。那么路线可以只选最短路径。

思路2

由于我们每天开局使用了3次购买物品,现在还用有五次,为避免随机浪费。我可以走下面绿色这条路线。

开局尽量把次数用光,避免碰到随机,绿色这条开局5次战斗,可以正好把次数用光。然后后面要选择,避免战斗的路线。这样可以把利益最大化。后面有5次避免战斗的节点,前期也拿了大量配额买角色。

后面次数用完后的行为就简单了,用光支援角色,买支援角色,用光支援角色,买支援角色。走到没有

蓝色这条,也是推荐走的一条,他比绿色路线开局多了一次随机,在开荒的现在有可能浪费次数。,但整体不战斗较多,比绿色使用次数少一次。但没有开局绿色路线前期多获得的配额。整体来说是绿色稍微强一点。

红色是最快路径:在后期知道到所有随机结果的时候,可以走这条路线。速通流选择。

路径推荐

1本次长庚行路一共有4套地图APSAPTAPFAPZ

2第5图比较特殊,目前没发现有其他地图,是固定地图。跟上次阿普斯轨道一样只有一个APZ类型。

红色是战斗次数最少路线,也就是最快路线,这是考虑到随机选择把把选对的情况下,所走的路线。

如果不能保证随机全对,建议走前期耗次数较快的绿色路线。(部分图已标出)因为随机内容正在补充,所以绿色路线不是本文重点。

考虑到有复活与精英有更多的配额,在相同步数下,我以精英路线优先。可能与其他攻略有区别,不过步数都是最优路线一样快的。

鲁迅佛教

http://wwwjiaodongnet 2007-10-17 14:33:0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东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碰撞、融合时期。保持着文化开放心态的鲁迅此时也走近了佛教,他以“拿来主义”以我为主的精神和勇气研读佛经,这对他的诸多人生观念乃至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人说他“在通往地狱的通路上……成为佛教的圣者”,是“深山苦行的一位佛神”。

(一)

佛教自东渐以来,不断与东方固有文化相冲突融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世俗化宗教。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衰亡与危机大乘佛教以能促进民众道德,为“普渡众生”而不惜牺牲、勇于抗争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正在苦苦思索中国社会出路的一代民主志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无不受到大乘教义的启发与影响,各自建立起了相对进步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

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鲁迅也走近了佛教。在其幼年,他就被家人送入长庆寺龙祖和尚处做徒弟法号“长庚”,在这里,鲁迅初步接触了完全世俗化的佛教。东渡日本之后,鲁迅又受到章太炎的影响进一步理性地认识了佛教。1907年前后,章太炎曾在《民报》上长篇连牍地发表了论佛教的文章,从革命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大乘教义做了合乎逻辑的生发他宣称:“华严宗所说,要在普渡众生,头目脑髓,都可施舍于人,在道德上最为有益。这法相宗所说,就是万法唯心,一切有形的色相,无形的法尘,总是幻见幻想,并非实在真有……要有这种信仰,才得勇猛无畏,众志成城,方可干得事来”。他还认为:“佛教最恨君权,大乘戒律,都说,‘国王暴虐,菩萨有权,应该废黜’”,“佛教最重平等,所以妨碍平等的东西,必要除去”,因此,他坚持提倡佛教,“为社会道德上起见固是重要;为我们革命军的道德上起见,亦是重要。”这些闪烁着革命光彩的思想深深打动了鲁迅影响着他对佛教的认识。他曾说:“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何怨于震旦,而汲汲灭其法。若谓无功于民,则当称自省民德之堕落;欲与挽救,方昌大之不暇,胡毁裂也”。鲁迅也正是立足于佛教能影响国民的精神素质,能提高民众道德去高度评价佛教的,这种认识几乎和章太炎如出一辙。然而,鲁迅对佛教的这种认识并不完全同于章太炎。在鲁迅早期思想中,“立人”是其基本目标,他认为“生存两者,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求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由这种“立人”的目标出发,鲁迅此时思想的兴奋点始终集中在那些能满足人们所必有的“形上之需求”,且能够担负起启蒙民众任务的文艺和宗教上。他认为“宗教由来,本向上之民所自建,纵对象有多一虚实之别,而充足人心向上之需要则同然”。因此,他十分看重佛教,就更是必然的了。

辛亥革命之后,整个社会形势并未取得实质性变化,“内骨子是依旧的”,而且,“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即渐渐坏下去,坏而又坏”。鲁迅日益陷入了悲观和凄苦的煎熬。这种悲观和凄苦不仅源于社会形势的恶化,痛苦的人生境遇,无望的婚姻和多病的身体都深深地加深了他的失望。“鲁迅那时自号俟堂,本来也就是古人的侍死堂的意思,或者要引经传,说出了‘君了居易以俟命’亦无不可,实在却没有那样曲折,只是说‘我等着,任凭什么都请来吧’”。他的这种悲观心态恰好和主张解脱人生痛苦的佛教又一次获得了契合,由这种深刻的情感动力驱使,鲁迅在“民三以后,开始看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考其日记,1914年他即购得佛经八十余种,数量相当惊人,1917年9月22日,其日记还有“往图书分馆借《涅般木经》”的记录,此次读经对鲁迅影响极为巨大,它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因素深深地积淀在他的思想深处,持续地发挥着影响。这在鲁迅的前期思想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

鲁迅曾对许寿裳说:“释伽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这正是鲁迅研读佛经的彻悟与心得,也是我们理解鲁迅与佛教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深刻理解佛教思想在鲁迅思想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更充分发掘一代“文化巨人”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的生存与死亡,这既是人类永恒的母题,也是佛教产生的动因之一。在佛教看来,生存即是“苦”,这是佛法的根本出发点,是其“首谛”。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真是“苦海无边”,这种生即“苦”的观念对鲁迅的思想是有影响的,他曾说:“我想,苦痛是总与人生联带的”。如果说,佛教的生即“苦”是引导人们出世的理由,那么在鲁迅这里则直接引发了他对人间苦的“诅咒”。考察鲁迅一生的斗争历程,可以说痛苦一直伴随他,然而生存的痛苦并没有使其长期消沉。幼年家道的中落,使其更清醒地认识了世态炎凉,积累了他对旧社会的否定性情绪。正是首先深刻经验和品味了人生的诸种痛苦,鲁迅才以一种异常冷峻的心态去观察世道人心,才激发出抗争的力量和生命的战斗光芒开始了他与现实抗争的“圣者”之路。

佛教不仅认为“一切皆苦”,而且认为“我法”也“两空”,即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自己的生命皆不是实有,只是’空”而矣。这种生命即是“空”,即是“无的观念也曾一度占据了鲁迅的心灵,常常感到惟“虚无”才是实有。他曾这样表白自己的心态:“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种在痛苦中深深体验生命的至“空”与至“无”,在至“空”与至“无”之境中痛苦而无奈地咀嚼自己的灵魂所达到的哲学境界,就非佛教莫属。可以说,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真正通过体验这种生存的虚无而去反思个体生命的真正意义,并不断作出很难的选择,以摆脱这种生命的生存处境鲁迅还是第一人,这不能不说他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尽管鲁迅常常感到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去肉博黑暗“执着现世,而求精进”,是他评价别人的话,也是其一生的生动写照。“精进”思想是佛教“道谛”的核心是通向涅般木的正道:“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界故,而行精进……”。熊十力先生在总结佛教的“精进”思想时说:“经说精进,略有五种。一被甲精进,如着甲入阵,即无所畏,有大威势次加行精进,坚固其心,长自策励。三无吓精进,谓不自轻蔑,亦无怯惧。四无退精进。谓遭苦不屈,坚猛其志。五无足精进,虽功已成,更祈胜进,无有止境容肩故”。这种“精进”思想在中国近代影响巨大,它深深地塑造了一代革命志士勇于牺牲的品德和敢于抗争的意志,如谭嗣同杀身取法,章太炎数次被捕而斗志昂扬。同样,这种“精进”思想也毫不例外地影响了鲁迅,成为其终生抗争、奋斗的一个思想支点。他在《这样的战士》中所塑造的在无物之阵中大踏步走,高举投枪的勇士,尽管老衰,寿终却“加行精进”,“无有止境”,高举着他的投枪;《过客》中匆匆前行“遭苦不屈”的苦行者形象,无不带着作者的影子,体现了这种“精进”的精神。

在死亡的问题上,佛教认为普通生命的死亡之路仅是一种“六道轮回”,就是生命的天堂、地狱等六道中不停流转、循环,而难脱诸种劫难。鲁迅曾说;“大家所相信的死后状态,更助成了死的随便。穷人们是大抵认为死后就去轮回的,根源出于佛教。佛教所说的轮回当然手续繁重,并不这么简单,但穷人往往无学,所以不明白,这就是使死罪犯人绑赴法场时大叫‘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而无惧然的原因”。“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正是阿Q临死之前的喊叫,然而阿Q却不可能升入天堂的,他的死仅仅是生命的消失。“轮回”观念在《阿Q正传》中却具有更多的历史内容和悲剧内涵,暗示出生存于近代社会中的生命个体无路可走的悲剧。于是,死亡便变成一种不可回避的选择。当鲁迅理性地审视中国历史的时候,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所谓的历史只是一种循环,一种“轮回”,难有进步可言,“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驶,独与我们中国无关。”因此,他深为生存于此种历史“轮回”中个体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感到焦虑,《故乡》中水生和宏儿就难免会重复闰土和“我”的悲剧命运,《孤独者》中魏连殳的死,并不代表着进步或抗争,仅仅是其祖母“死”的重复,是悲惨命运的又一次“轮回”罢了。所以,尽管鲁迅小说刻画的仅是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但作品的深层所指却超越了特定的时空局限,完成了对向来如此的历史与文化的整体反思,具有深邃的文化内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也因为此,鲁迅小说对个体悲剧命运的思考达到了一种本体性的哲学高度。

“六道轮回”是不能真正摆脱人世的诸种劫难的。那么,真正的超脱之路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是“涅般木”,即此岸现实生命与意识的寂灭,是自我的终解,也是一种永恒境界的开始。鲁迅曾在《野草》中不止一次地提过“大欢喜”,这种“大欢喜”就是对现实生命的否定,对死亡的向往,是他对“涅般木”的渴望。在佛教那里,“涅般木”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而鲁迅则通过领悟“涅”思想透悟了生命的本质与“死亡”的意义,使其不惮于前驱,能够不断地否定旧有的自我,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可以这样认为,在鲁迅这里,“涅般木”即是一种“更生”。也由于这种独特的“涅般木”观念的存在,便塑造了鲁迅思想中深刻的自虐意识,而一个未曾真正品味旧有生命“死亡”之独特意义的人,是绝难产生这种自虐情绪的。

鲁迅自己曾说:“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也“因为希望生命从速消磨,所以故意拼命的做”。不难看出,这些自虐意识正是鲁迅深刻体验生命“涅般木”之后的产物,是他通向“涅般木”的心灵之路,因而这些自虐意识同时也就具有了“精进”的含义。鲁迅的自虐意识并不仅是表面上的“生命从速消磨”,而是深刻体现了他的自我反醒,不断反抗,乃至勇于复仇的精神,《死火》中以“死”相抗争,《墓碣文》中“择心自食,欲知本味”的创痛酷烈无不体现了“死亡”即抗争,即复仇、即更生的特点。正是这种独特的自虐意识使鲁迅成为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复杂的存在,它不断迫使鲁迅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对旧有的价值观念进行近乎残烈地反思、否定、更新,使他的每一步前进都充满了生命的严酷与悲壮。

(三)

马克思曾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但他同时又说:“宗教是人们的鸦片”。宗教的这种两重性就决定了对其进行价值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者自身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因此,随着鲁迅思想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化,他对佛教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年代中期以后,鲁迅基本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于这种思想认识的变化,鲁迅更加全面辩证地认清了佛教的价值与历史作用,他一方面充分肯定和吸取了佛教思想中诸多的积极性因素,另一方面则自觉地对佛教思想中消极乃至倒退的因素加以否定和排斥。

首先,鲁迅否定了佛教的出世思想。作为一种宗教,佛教在本质上则是出世的,它所追求的亦是远离现世的理想彼岸,而这恰好和鲁迅所一贯坚持的积极入世抗争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左的。因此,在鲁迅看来,佛教的出世思想是虚幻的,缥缈的,不足取的,是不能适应现实的斗争的。他曾对别人说:“其实,偌大的中国,即使一月出几本关于宗教学的书,那里算多呢。但这些理论,此刻不适用。所以我认为,先生所研究的宗教学,恐怕暂时要变成聊以自娱的东西。无论‘打倒宗教’或‘扶起宗教’时,都没有别人会研究”,就深刻反映了上述思想。也因为此,鲁迅对反动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出世思想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对他们一味求神拜佛而借以自欺欺人来逃避责任,回避现实斗争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批判,这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等文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他认为:“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极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自己”,在这里,鲁迅已清醒地看到,佛教的出世思想正是引导人们逃避斗争的根源。因此,批判佛教的出世思想已经势在必行。这也正是鲁迅为什么反对章太炎晚年所倡导“佛法救国”的根本原因。

其次,鲁迅还以深刻的见地批判了“三教同源”。和其他宗教一样,最初的佛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下层民众对“现实的苦难的抗议”,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不断受到统治势力的干涉,佛教自身也不断改变以适应政治权力的要求。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情况更是如此,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地灭佛事件就是对它进行强制改造,而儒、释、道“三教”的合流则是对佛教进行的最深刻改造,合流的结果使佛教和儒、道一样,更易于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控制人民的思想工具。鲁迅正是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才特别指出:“佛教初来时便大被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作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听说现在悟善社里的神主已经有了五块: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基督,漠哈默德”。鲁迅对佛教认识的深化还进一步表现在他对主张通过自我的严格的道德自律、苦修苦行以获得个体解脱的小乘佛教作了更充分地肯定。他说:“我对于佛教先有一种偏见,以为坚苦的小乘倒是佛教,待到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为信徒。虽然美其名曰大乘,流播广远,然而这教却因为容易信奉,因而变为浮滑,或者竟等于零了”。他又说:“释迦牟尼出世以后,割肉喂鹰,投身饲虎的是小乘,渺渺茫茫地说教的倒是大乘……”这当然不能断定是鲁迅对“大乘”的否定,他主要是对那些假“大乘”之名的投机者、无特操者进行辛辣的抨击和否定。然而在“大乘”与“小乘”之间,鲁迅越来越推崇“小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有深刻的根源的。首先,鲁迅对小乘佛教的这种高度评价是和他一贯注重严格的道德自律相联系的。小乘佛教是以严格的道德自律而著称的,它认为只有通过个体的苦修苦行才能脱离苦海,因此,它要求信徒们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反醒,并严格律己,以期达到“净心”。而中国文化传统中恰恰缺少这种严格的自律精神,所具有的仅是一种“他律”。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靠得不是自我道德反醒,而是外在伦理的强制, 这就造成中国国民道德观念以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此一时彼一时”,阿Q、高老夫子,莫不如此——缺少诚实,在鲁迅看来,这正是国民性最大的病症之一。不仅如此,也因为缺乏这种道德自律精神,中国国民便难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从而也难以形成独立的道德品格,最易产生一种从众心理,鲁迅曾经感慨地说:“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便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正是深感这种道德自律的重要性,鲁迅才十分推崇小乘佛教。其次,鲁迅对小乘佛教的推崇和其自我牺牲精神是相一致的。小乘佛教非常注重自我牺牲精神,其最著名的自我牺牲的故事即鲁迅所提的释迦牟尼“割肉喂鹰”和摩诃国王子“舍身饲虎”。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就曾说:“几位读者怕要生气,说,‘中国时常有将性命去殉他主义的人,中华民国以来,也因为主义上死了多少烈士,你何以一笔抹杀吓!’这话是真的。我们从旧的外来思想说罢,六朝的确有许多焚身的和尚,唐朝也有过砍过臂膊布施无赖的和尚”。在这里,与其说是鲁迅对自我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到不如说是他对自我牺牲精神的积极认同,这是鲁迅伟大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其一生不渝的道德信念,也是他和小乘佛教发生共鸣的一个思想基础。

在谈到自己的思想时,鲁迅曾说:“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如果说,大乘佛教“普渡众生”的精神接近于鲁迅思想的“人道主义”,那么,小乘佛教的苦修苦行则更倾向于鲁迅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可以说,鲁迅对小乘佛教的高度评价,是和他思想深处的“个人主义”相沟通,相契合的。这是他肯定小乘佛教的另一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鲁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点的许多方面和小乘佛教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也是内山完造称鲁迅为“苦行的佛神”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说鲁迅与小乘佛教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不是指鲁迅是完合接受小乘佛教的,是无条件的。实际上,鲁迅对小乘佛教的接受是有所选择,有所批判的,极为明显的是他批判了小乘佛教的“地狱说”和“因果报应说”,他说:“我常常感叹,印度小乘教的方法何等厉害:它立了地狱之说,借着和尚,尼姑,念佛老妪的嘴来宣扬,恐吓异端,使心意不坚定者害怕。那诀窍是在说报应并非眼前,却在将来百年之后,至少也须到锐气脱尽之时。这时候你已经不能动弹了,只好听别人摆布,流下鬼泪,深悔生前之妄出锋头;而且这时候,这才认识阎罗大王的尊严和伟大”。鲁迅认为:“这些信仰,也许是迷信罢”。他又指出:“这些老玩意,也只好骗骗极端老实人”。这就表明,鲁迅对佛教的态度是辩证的,以“我”为主的,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应作如是观。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李长庚(1751—1807)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邻海有盗,误指所辖界,坐褫职。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起用,补海坛游击,迁铜山参将。自乾隆季年,安南内乱,招濒海亡命劫内洋,以济饷为患,粤东土盗凤尾、水澳两帮附之,遂益肆扰。五十九年,夷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

嘉庆二年,迁澎湖协副将,擢浙江定海镇总兵。三年,迭击洋匪於衢港及普陀。四年,凤尾帮引夷艇入温州洋,败之,赐花翎。五年夏,夷艇合水澳、凤尾百馀艘萃於浙洋,逼台州。巡抚阮元奏以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击之,会师海门。贼泊松门山下相持,飓风大作,覆溺几尽,其泊岸及附败舟者皆就俘,获安南伪侯伦贵利等四总兵,磔之,以敕印掷还其国。是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安南乌艚船百馀号,总兵十二人,分前中后三队,所获四总兵,其后队也。未几,安南新阮内附,受封守约束,艇匪无所巢穴。其在闽者,皆为漳盗蔡牵所并,有艇百馀,粤盗朱濆亦得数十艘。牵,同安人,奸猾善用众,既得夷艇,凡水澳、凤尾诸党悉归之,遂猖獗。阮元与长庚议夷艇高大,水师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馀万金付长庚,赴闽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铸大炮四百馀配之。连败牵等於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进香普陀山,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於总督玉德,遣兴泉永道庆徕赴三沙招抚,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於三沙及温州,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高於霆船,出洋以被劫报,牵得之,渡横洋,劫台湾米以饷朱濆,遂与之合。九年夏,连舟八十馀入闽,戕总兵胡振声,诏治闽将不援罪,长庚总统两省水师。秋,牵、濆共犯浙,长庚合诸镇兵击之於定海北洋,冲贼为二,自当牵,急击,逐至尽山。牵以大艇得遁,委败朱濆,濆怒,於是复分。十年夏,调福建提督。牵闻长庚至,遂窜浙,追败之青龙港,又败之於台州斗米洋。复调浙江提督。

十一年正月,牵合百馀艘犯台湾,结土匪万馀攻府城,自号镇海王,沉舟鹿耳门阻援兵。长庚至,不得入,谍知南汕、北汕、大港门可通小舟,遣总兵许松年、副将王得禄绕道入,攻洲仔尾,连败之。二月,松年登洲仔尾,焚其藔,牵反救,长庚遣兵出南汕,与松年夹击,大败之。牵无去路,困守北汕。会风潮骤涨,沉舟漂起,乃夺鹿耳门逸去,诏夺花翎、顶戴。四月,蔡牵、朱濆同犯福宁外洋,击败之,追至台州斗米洋,擒其党李按等。长庚疏言:“蔡逆未能歼擒者,实由兵船不得力,接济未断绝所致。臣所乘之船,较各镇为最大,及逼近牵船,尚低五六尺。曾与三镇总兵原预支养廉,捐造大船十五号,而督臣以造船需数月之久,借帑四五万之多,不肯具奏。且海贼无两年不修之船,亦无一年不坏之槓料。桅柁折则船为虚器,风篷烂则寸步难行。乃逆贼在鹿耳门窜出,仅馀船三十,篷朽硝缺;一回闽地,装篷燂洗,焕然一新,粮药充足,贼何日可灭?”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交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浙江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柁,老於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赀。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八月中战渔山,围攻蔡逆,火器瓦石雨下,身受多创,将士伤百四十人,鏖战不退。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实水师诸将之冠。”且备陈海战之难,非两省合力不能成功状。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谓:“朕若轻信其言,岂不自失良将?嗣后剿贼专倚长庚,傥阿林保从中掣肘,玉德即前车之鉴!”并饬造大同安梭船三十,未成以前,先雇商船备剿。长庚闻之,益感奋。是年秋,击贼於渔山,受伤,事闻,复还翎顶。

十二年春,击败牵於粤洋大星屿。十一月,又击败於闽洋浮鹰山。十二月,遂偕福建提督张见升追牵入澳,穷其所向,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时战舰数十倍於贼,见升庸懦,遥见总统船乱,遽退,牵乃遁入安南外洋。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锡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於原籍建专祠。

长庚治军严,信赏必罚,自偏裨下至队长水手,耳目心志如一,人人皆可用。与阮元同心整厉水师,数建功,为玉德所忌。及阿林保之至闽也,置酒款长庚,谓曰:“大海捕鱼,何时入网?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馀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阿林保不怿。既屡劾不得逞,则飞檄趣战。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既殁,诏部将王得禄、邱良功嗣任,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仇。二人遵其部勒,卒灭蔡牵,竟全功焉。

长庚无子,养同姓子李廷钰为嗣,袭伯爵,授二等侍卫,文武双全,善画兰花,多有著书。道光中,出为南昌副将,累擢浙江提督。因病不能巡洋,夺职家居。咸丰初,治本籍团练,迭克厦门、金岛、仙游,授福建提督。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和关天培通力合作,痛击英军,系民族英雄。寻以误报军情解任,仍会办团练。十一年,卒,孙经宝袭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2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