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恒星其实都诞生于一个恒星集群之中,周围簇拥着日后会渐行渐远的、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天文学家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这样的“恒星育婴室”至今仍有一些存在,它们被称为星团。
猎户星云的星团也许是其中最着名的:在哈勃望远镜下,猎户星云星团的恒星在朦胧的尘埃和气体云中闪闪发光。在户外你能看到昴星团:它是金牛座中一片模糊的光斑。星团间差异巨大,有的只是几十个成员的脆弱联盟,而有的则是数百万颗恒星的集合。一些星团非常年轻——年龄只有几百万年,其些则诞生于宇宙创生初期。在它们之中,我们能找到处于恒星生命周期任意阶段的恒星。
依据年龄,以及恒星的数目和密度,星团通常可分为5种类型。最年轻的恒星集群被称为内埋星团(embeddedcluster),位于浓密的星云中,因而在这种星团中,恒星发出的可见光完全被遮挡,我们只能看到被恒星加热的尘埃发出的红外辐射,无法辨别这些原始星团的精细结构——这是一个永恒的谜题。
相比之下,球状星团(globularcluster)则是最古老、成员最多的恒星集群。球状星团的年龄可以追溯到宇宙初期,它们可以将多达100万颗的恒星极为紧密地包裹在一起。这些成熟星团的母星云已经消失,其中的恒星清晰可见。然而,即便是最近的球状星团也与银河系的银盘有着相当远的距离,因此天文学家也难以详尽地研究它们。于是,为了有可操作性,我把研究目标限定在了3类星团上,这3类星团位于银河系银盘的平面上,因此观测。
科学家已经知道,T星协中母星云的质量要远大于其中恒星质量的总和。我想,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些星团为什么寿命较短。质量决定引力的强度: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强。因此,如果一个星团中,母星云的质量远大于其成员恒星的总质量,那么这个母星云的引力——而非恒星施加在彼此身上的引力——必定会把该星团维系在聚集状态。如果这个母星云消散了,恒星就会四散开去。天文学家认为,是恒星风(stellarwind,由恒星表面向外出的有力气流)最终吹散了T星协的母星云,释放出了先前被束缚在一起的这些恒星。
银河系中,另一类容易观测的恒星集群被称为OB星协,这个名字来自其中的两种特别的恒星,即宇宙中最明亮且质量的O型和B型恒星。通常来说,OB星协所含恒星的数目大约是T星协的10倍,其中还有少量O型和B型恒星。猎户星云星团就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例子:它位于约1500光年之外,由4颗大质量恒星和约2000颗低质量恒星组成,也包括了许多金牛T星。在银河系中,猎户星云星团是距离我们较近的区域里恒星密度的(猎户星云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
恒星为什么称为恒星
恒星之所以称为恒星,是因为它在天空的位置以及它的颜色和亮度看上去并不发生变化。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恒星也有自己的诞生、演化和死亡。
想回答恒星是怎么诞生的,就先要解决恒星的能源问题,即恒星能发出这么多的光和热,它到底烧的什么。因为恒星只有启动了这个能源供应的机制并且稳定的持续下去,我们才能说它真正的诞生了。
在人类知道核反应之前,曾经有人猜测,太阳上烧的应该全是煤炭。且不说这些煤炭来自哪里,我们按照太阳的辐射功率计算,大约只要5000年时间,整个太阳就会被烧完。现在想想,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人类的文明也要多于五千年的历史了,没有太阳我们怎么演化至今。
另外,也曾经有人提出过恒星能源的收缩学说,他们认为,恒星会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引力能会释放出来,从而使恒星发出大量的光和热。其实这种学说也是站不住脚的,恒星在稳定的阶段——主序阶段仍辐射出大量的能量,但是并不会发生收缩,所以也不会有引力能释放出来。
而在20世纪20年代,艾丁顿(曾经在日全食的时候检验过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背景恒星的光线经过太阳时会发生弯曲)提出,太阳的能源可能由热核反应供给。但是因为当时人们对核反应知之甚少,他没能给出具体的计算。后来,人们对核反应的了解越来越深刻,才最终解决了太阳的能源问题,原来太阳真的是由其中心的热核反应提供能源的。这个热核反应的原理其实就和氢弹爆炸的原理一样的,都是四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的过程。
其实,星际空间并不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在星际空间中,弥散着很多主要由氢元素组成的星云,恒星就是从这些星云中诞生的。
赫赫有名的马头星云其实是一片恒星形成区
从弥散的原始星云形成恒星,首先要经过一个引力收缩的过程。因为某些原因(金斯不稳定性,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相关知识),星云在自身的引力下开始收缩。原始星云是非常巨大的,在收缩到一定程度后,星云会破碎成很多片,其中的每一片都有可能诞生一颗恒星。
破碎后的星云碎片继续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引力能被释放出来用以加热星云,这样,星云的温度会越来越高,当星云温度变高以后,内部压力就会增加,这个向外的压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引力收缩。
在收缩过程中,由于恒星已经有了相当的密度,恒星内部的热量已经很难到达恒星表面并辐射出去了,这样,其内部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当中心温度达到约800万度以上时,氢的核聚变反应启动了,这可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它意味着恒星诞生了。
星云收缩后形成的原恒星
此后,恒星进入稳定燃烧阶段——主序星阶段。此时,恒星内部核反应释放能量产生向外的辐射压,用以抵抗恒星自身的引力,恒星进入一个稳定阶段,这一阶段是恒星一生中最长的阶段。像我们太阳,已经在这一阶段燃烧了50亿年,它大概还剩50亿年左右的寿命。
太阳是一颗典型的“黄矮星”,大部分黄矮星的寿命在100亿年左右,太阳也不例外,目前太阳的年龄大约是457亿岁,也就是说我们的太阳大约在45亿年前诞生,而宇宙的年龄是1382亿年,太阳并不是宇宙诞生后出现的第一批恒星恒星,而是在宇宙诞生很久之后才出现的,恒星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宇宙会一直有新的恒星出现吗?
恒星,是宇宙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宏观大尺度下的宇宙结构基本都是由恒星组成的。所有的恒星都是由大量的氢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组成,其他的元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宇宙中存在超级多的氢元素,这些氢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恒星。
恒星诞生后,会消耗内核中的氢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恒星可以一直不停地释放热量的原因,整个恒星就是宇宙中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人类想要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在制造“人造太阳”。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所有物质的内部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以质量的形成表现出来,组成恒星的氢原子是宇宙所有物质中最多也是最轻的,其他更重的原子都是氢原子聚变后诞生的,恒星不仅仅在向外辐射能量,还在偷偷创造物质,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会在形成铁原子后停止,这个时候恒星内部的环境已经不足以让铁原子发生聚变了,并且恒星也会开始向下一个阶段演化。
小质量的恒星会演化成白矮星,大质量的恒星会演化为中子星或者是黑洞,不论是白矮星还是中子星,其实都是恒星的内核演化而来,对于整个恒星来说,内核只是很小一部分,在恒星“死亡”后,其实还有大量的氢元素没有被消耗,恒星在自己的最后阶段会开始不断的膨胀, 随着恒星的膨胀,会抛洒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这些气体尘埃主要还是氢元素,这些氢元素会飘散在宇宙中形成“星云”。
当星云的密度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在引力的影响下向内收缩,在星云收缩的过程中,新的恒星就诞生了!如果这个星云中,存在一些比较重的元素,就会形成“行星”,这些重元素往往来自于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碰撞”,地球上的黄金被科学家认为在整个宇宙中都很稀少,这是因为只有两颗中子星碰撞时才能制造出黄金,因此在整个宇宙中黄金的数量都不算多。
恒星可以和星云相互转化,所以宇宙中总是会有新的恒星诞生,除非在未来的某一天,氢元素被消耗太多了,无法形成新的恒星,但是宇宙中氢元素的十分丰富,是其他所有元素加在一起的很多倍,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用担心宇宙中氢元素被消耗一空。
恒星一生消耗的氢元素只是整个恒星中的很小一部分,宇宙中最小的恒星是“红矮星”,并且宇宙中大部分恒星其实都是红矮星,这些红矮星的寿命十分漫长,根据质量不同,红矮星的寿命可以达到上千亿年甚至上万亿年,1000亿年后宇宙是否存在还是一个问题,毕竟现在的宇宙只有1382亿岁,更别说一万亿年后的宇宙了,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宇宙中的氢元素被消耗一空。
没有人知道宇宙到底存在多少恒星,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全宇宙恒星消耗的氢元素也只是宇宙中氢元素的很小一部分,更别提宇宙中还存在不可见物质“暗物质”了,这些暗物质可能会在无形中影响可见物质,甚至有科学家认为,暗物质会直接形成黑洞。
恒星的演化和生命有些类似,更加神奇的是,我们的银河系和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很相似,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再加上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我们的银河系的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个黑洞就像是原子核,无数的恒星就像是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或许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银河系真的只是一个“原子核”,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大宇宙结构足足有100亿光年大,对于这样的宇宙结构来说,银河系确实就像是一个原子,和其他的众多星系一起组成了宇宙的宏观物质结构,最大和最小,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恒星有:太阳,天狼星,北极星,织女星,
银河系中的恒星约有1610xy11(16乘以10的11次方),约两千多亿颗恒星。
属E0型椭圆星系的NGC4552。该星系位于室女座。
NGC4486,同样位于室女座,属E1型椭圆星系。
NGC4479属于E4型椭圆星系,位于室女座。
NGC205椭圆星系,属于E6型,位于仙女座。
位于六分仪座的NGC3115,属E7型椭圆星系,也有把它归为S0型的。
位于狮子座的NGC3623,属Sa型旋涡星系。
属Sb型的NGC3627旋涡星系,位于狮子座。
猎犬座的NGC5194旋涡星系,属Sc型。左侧是一个矮星系。
NGC3351位于狮子座,属SBb型棒旋星系。
SBc型棒旋星系NGC3992,位于狮子座。
银河系的卫星系“大麦哲伦云”,属不规则星系。
NGC3034不规则星系,位于大熊星座。(NAOJ
人类的所知所想,对宇宙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或许我们自诩的智慧和文明,在宇宙看来只是可有可无的一粒尘埃罢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 历史 上,大家都对太阳不吝赞美之词。但宇宙让我们知道了,在它无边的胸怀里,究竟有多少像太阳这么牛的存在。
哈勃望远镜是目前人类观测宇宙的第一窗口,它带来了宇宙恒星的基本情况,人类对此只能默默接受,宇宙中的恒星数量,似乎真的可以用“无穷”来形容。哈勃望远镜1990年发射升空,迅速成为了人类天文学发展的标志性仪器。这个望远镜在地球近地轨道上,没有大气层的干扰,因而会给人带来更清晰和更远的太空观测结果。
大概在1995年,哈勃望远镜拍摄了HDF,也就是“哈勃深空图像”。天文学家估计,整个宇宙中大概有200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恒星系,而银河系当中的恒星就有约2000亿颗,这个结果已经足以震撼世人,但这才是宇宙恒星数量的冰山一角。
进入21世纪之后,哈勃望远镜再次对着宇宙深处拉远了自己的尽头,拍摄出了HUDF,也就是“哈勃超深空”图像,该图像拍摄到了距离地球最远130亿光年的星系,一度把人类的宇宙观再次放大,但这还不算,2012年,哈勃望远镜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并将自己的焦距调到最大,拍摄了在HUDF区域内的一小片区域,得到了XDF,也就是“哈勃极端深场”,为了拍摄这张照片,哈勃望远镜足足曝光了500多个小时。在XDF这片只占人类全天宇宙万分之一的照片里,科学家们发现了大概1万个星系。
天文学家保守估计,宇宙中的星系数量可能会达到1万亿个。至于星系内的恒星数量,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我们假设,每一个星系当中有1000亿颗恒星,那在人类观测到的宇宙里,就有1万亿乘以1千万亿颗恒星,也就是10的23次方。如果我们把宇宙中的恒星比作沙漠里1毫米大小的沙子,那宇宙中的恒星,足以将整个地球的陆地表面,铺上一层1米厚的沙层。
这几乎跟地球沙漠里的所有沙子数量相当。这只是恒星数量,在这么多恒星当中,大家觉得只有地球一颗拥有生命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