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古代七夕节男女双方会送什么

2022古代七夕节男女双方会送什么,第1张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那么你知道古代七夕节男女双方会送什么吗?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古代七夕节男女双方会送什么

1、梳子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家中老人会帮其梳头,一边梳,一边念“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包含了家人对出嫁女儿的祝福。梳子多有定情之意,梳子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信物。送梳子意味着想要和所赠女子在一起一辈子,白头偕老。

2、罗帕(手绢)

在古代,罗帕是女子的贴身之物,是一定要好好保管的物品,千万不能丢了。如果不小心被哪个男子捡走了,闺誉会受很大的影响。由于古人比较委婉,不会把喜欢宣之于口。因此,古人经常通过送罗帕的方式表达爱意。又因罗帕本身多由丝线横纵相交,又有思念之意,作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解。例如在红楼梦中宝玉送黛玉旧手帕,以表达对黛玉的爱意。

3、香囊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在古代,富家子弟身上都会配一个香囊,闺阁**也不例外。香囊是他们随身携带之物。送香囊和送罗帕是一样的,都是表达对所赠之人的倾慕之情。香囊上寄托的是赠送人的真心。红楼梦中黛玉就为贾宝玉做过香囊,后来黛玉误会宝玉把香囊送给了别人,生气地把正在做的一个香囊给剪了。

最后,古人最喜欢送的一个礼品是头发。头发可以说是最便宜的礼物了,但是也是这里面最贵重的礼物了。送头发代表赠送者是真心要和被赠者在一起的。古人的头发不是随便剪得。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见头发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如果一个人真的把头发送给了你,意味着他把自己交给了你。在古代嫁娶习俗中,有一项习俗是在把夫妻双方的头发绑在一起。因此,多称原配妻子(明媒正娶)为发妻。送头发寓意想与此人结发同心,相伴到老。

古代七夕节怎么过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这一天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

《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七夕夜,陈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七夕中午,投针于水,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影,则乞得巧。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4、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将五彩线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 雕刻 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5、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借以求子。

种生求子是实际上也是古代生育信仰的一种。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为牛庆生

儿童 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为了祭奠老牛让牛郎刨皮,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的牺牲精神。

传说 中,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生前躬耕、死后奉献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7、晒书晒衣

古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据载,司马懿为避祸晒书装疯。而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古代七夕晒衣之俗,《杨园苑疏》记载,汉建章宫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之晒衣阁,每到七月初七,宫女必登楼晒衣。此当为七夕晒衣之缘起。到了魏晋,七夕晒衣的习俗已相沿成风,并相当程度地演变为官宦人家夸富斗富的一种表演。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晋书·阮咸传》载,阮咸性情乖张,每有骇俗之举。七月七日,道北富户皆曝晒衣物,满目珍奇,美不胜收。阮咸于道南自家庭院中,执长竿吊一破布片迎风招摇,颇为滑稽,路人见之不解,阮咸对曰:未可免俗,聊复尔耳。大意说的是七月七日这天,当阮咸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8、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流行于清代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官运亨通。

清郑大枢《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钱琦《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当地人称织女为“七娘”;文昌又称文曲星,掌管文运之神。

9、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们的事。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于案前焚香礼拜后,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据史料记载,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10、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例如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其实,这一天用花草染指甲大多数都是女子与儿童们节日娱乐中的一种 爱好 ,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内涵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女子们的专属节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所以七夕是纪念牛郎织女爱情的节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古代文史记载,七夕主要是乞巧、许愿的节日,相当于一个大型女子祈福的节日。

因为织作是古代女子的常备技能之一,所以古代女子这天都会: 向心灵手巧的女子乞求智慧和巧艺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 编织 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牛郎和织女的 爱情 故事 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守令人感动,所以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得到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此外还祈求赐给自己美满的姻缘。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借以求子。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储七夕水

“七夕水”亦称“七月七水”,据说“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广东、广西一带都有储存“七夕水”的风俗,就是在初七早晨头遍鸡鸣之后,各家到井边或者河边汲水储藏。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所以,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据说在七夕夜,用米兰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种鲜花泡的七色花水来洗脸,能让女人更美。

总之这一天,姑娘们穿针斗巧、拜织女、吃巧果,顶多会向织女诉说心愿,是对爱情的愿望,但并不会像牛郎织女一样实际相会情人。

古代七夕节的主题是“乞巧”和“祈福”,这源于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的需要,乞巧也是女子乞求妇德要求的高分。

七夕节是情人节吗

七夕不是情人节,七月初七也不是中国正统的情人节,只是随着流行,逐渐成了人们口中的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的真正含义是情人节和少女节,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七姐(织女星)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其诞辰。

2022古代七夕节男女双方会送什么相关 文章 :

★ 2022七夕节日代表什么意义

★ 2022七夕节表白需要准备什么

★ 2022关于七夕最浪漫的6大礼物排行榜

★ 2022七夕送男朋友什么礼物好

★ 2022适合七夕情人节送的礼物

★ 2022七夕中国情人节活动方案

★ 2021古代七夕节男女双方会送什么

★ 欢庆七夕活动方案2022

★ 2022年七夕情人节送什么给女生最好

★ 2022情浓七夕活动方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情投意合的地方。如果说古人是靠着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古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古人在表达感情方面有哪些特别之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

一、含情脉脉

情爱诗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含情脉脉,这是情诗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情意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内心里面的情感全部表达出来。在古诗词中,“含情脉脉”是对情侣关系所表达出的一种感情寄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描写了女子对丈夫无怨无悔地为他奉献一切的爱与热情;“心上人在天涯住”则是借相思之情表达对恋人之情。以“心”为媒,将一份真挚的感情倾注于另一个人身上。这种含情脉脉表现出来的爱情是最打动人心的。

二、一针见血

李白有一首《赠刘长卿》,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白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但他仍不忘对好友刘长卿说:“汝为一日官时,何能见我一日之忧!”刘长卿听了这话,不由得叹道:“你是一针见血啊!你为我这个宰相大人写诗时难道不担心我看不见吗?”李白一针见血直抒胸臆是什么意思?

三、以情动人

情为心声,这句话可以说是传诵千年的经典语句了,有多少人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最深的情感呢?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感情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古人会以不同于我们现代人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所以我们可以用诗歌作为载体。而诗里的情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一首诗中你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对方对你的爱和不舍。下面来看看那些表达感情时用错了地方吧。

四、真情流露

爱情是最纯真的,感情是最真诚的,也是最真挚的,而情感的表达就是真情流露。古人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很少直接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描写自己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李商隐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五、借景抒情

李白《将进酒》:“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萧瑟秋风急,一夜东风又一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门为秋风所破歌。”这些诗句借景抒情,通过对白帝之景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情思的表达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

古代浪漫的表白方式分别是送香囊、弹曲子、作诗词,其中最浪漫的是作诗词,都说古人含蓄,在表白方面可不见得,有很多浪漫而唯美的诗词流传至今。

唐太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为了向杨贵妃花式表白,发动李白作了组诗共三首,其中《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把杨贵妃说成天仙下凡,逗得她喜笑开颜。

连感情内敛的唐代宰相张九龄都为妻子写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还有以下诗句:

《诗经》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车遥遥篇》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用诗句来表白既不会显得轻狂,又能表现出自己的才华,还显得对心上人的极为重视。这是何等的深情而又浪漫,比起现代直接的真情告白,还是更喜欢这种以诗传情,以词达意的独特方式,论浪漫程度古人的表白一点也不输给现代。

这些诗句所蕴含的感情真挚而浓烈,谈恋爱的过程中时不时来几句诗词以表心意,保证大小姑娘面上含羞带涩,心中喜不胜收,没有哪位女子能抵挡的住诗词的魅力。

古人对女人的称谓----古代人文知识系列之一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尤物:奇异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发妻: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

天使:原为犹太教、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安琪儿:英文angel的音译。意为天使。

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碧玉:旧时指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指妇女中杰出的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13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