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简介凤凰山怎么走

凤凰山简介凤凰山怎么走,第1张

1凤凰山怎么去

你没有我说不出从哪里开始。建议从市区乘坐362路或301路公交车。其他地方可以在福永汽车站下车,然后步行100米到福永香江家具城站,换乘凤凰山登山点778号。凤凰山大道附近的公共汽车站是凤凰山路口。778号可以开到山脚下。362路和301路车可以在凤凰工业区站,但是你得走完整条凤凰山大道。

2凤凰山怎么去深圳市五洲中医院

凤凰山公墓班车是小金龙班车。

如果是准备选墓地,往返免费,每天出发;如果是扫墓的话,是往返30元,周六周日和法定公休日出发。都是早上八点半出发,需要提前三天预约。出发地点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楼下停车场,亚运村内,五洲宾馆和波导旁边的窝。到亚运村站有386、656、658、660、689、696、740、753、939、944、944、983路公交车,从快113到安慧桥北站有108、124、328、358、379、380路公交车。

3凤凰山怎么去?

没找不到,只找到以下总线频率。

公交路线:84a高枫快47,全程约151km

1从凤凰山森林公园步行约860米至玉东路站。

2坐84a路公交车,过10站,到龙洞牌坊站(或者晚上坐71路)。

3步行约150米至龙洞路站。

4乘坐高枫47路快车,经过6站,到达广州大道中站。

5步行约120米至广州圣亚医院。

4凤凰山怎么去深圳北

正门在深圳宝安区福永镇凤凰村。

凤凰山是珠江口东岸的一座低矮山脉,属于广东东岸的莲花山系,被誉为宝安第一山。山脉从北到南,从东北到西南,从北到南横跨沙井、龚铭、福永、西乡等地。主体位于西乡、福永,脊线呈月牙形。最高峰是福永和西乡的界山茅山,海拔376米。

凤凰山是深圳规划建设的八个重点森林公园之一。目标是建成深圳最具吸引力的郊野森林公园。景区内已建成福永凤凰正门和沙井观音寺(洪田火山郊野公园)、西乡黄麻布、福永湖北山三个出入口。

5丹东到凤凰山怎么去

疫情期间爬凤凰山需要预约,但是你没有我现在不需要预约。节假日人可以多一点,但也不是都满负荷。

6江南百景图长相思凤凰山怎么去

1、宋苏轼《青玉案元夕》东风夜种千树。它刮风了,星星像雨一样。宝马刻满马路的车。箫声玉壶光,龙鱼舞通宵。蛾,雪,柳,金线。笑啊笑啊香啊。人群成千上万次寻找他。我回头一看,那个人就在那里,灯光昏暗。

2关《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山是眉峰。你想去哪?到山川交汇处。带上泉水,送你回去。如果你去南方,你可以赶上春天,你必须保持春天的景色。

3佚名《迢迢牵牛星》汉代,条牛郎星,交河汉族女。一只精致的手,一个狡猾的诡计。一整天,泪如雨下。这条河又清又浅,它太不一样了!当洪水泛滥时,你可以不要说话。

4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候堂梅雨棚,西樵柳溪。草暖风摇招牌。哀愁渐远,无边无际,远方如春水。寸寸柔情,满是粉泪。你可以不要靠在高楼上。春山里到处是平坦的野草,春山外行人。

5宋苏轼,《江城子江景》,陪着在湖上,听见楚清的古筝演奏和凤凰山的雨声,水清,晚霞灿烂。一朵莲花正在盛开。双鹭飞向何方?如果有兴趣,娉婷。忽听得江上一声郑的喊声,又觉苦涩,又觉深情。谁会听呢?这

南山与妖王等级:64

凤凰山妖王等级:66

骷髅魔王等级:68

李婆,妖王等级:70

鬼流妖王等级:72

蓬莱岛,魔王等级:74

百花四,妖王等级:82

百花谷五,妖王等级:84

百花谷六,妖王等级:86

百花七,妖王等级:88

7凤凰山怎么去蓬莱岛

凤凰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景点有长城、万松叠翠、云龙三仙、红叶残霞、古洞、珍宝。

雄伟的凤凰山拱卫山顶,山上有成千上万的松柏,是卷曲和覆盖,看起来像一个绿色的屏幕(见《康熙临朐县志》);遥望南墙,屹立千里,而俯视北墙,宽广开阔。从南麓,爬上一千多条李安运栈道,穿过南天门,到达顶峰。山上柏松成荫,遮天蔽日,古木千株,形态各异。

它it’阳光明媚,宁静祥和。松鼠打架,野鸡唧唧喳喳。松桃慢,香,鲜。

8凤凰山怎么去南天门

行车路线:全程约118公里。起点:丰城东站。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行驶30米,前方左转。2行驶70米,向右转。3行驶250米,向右转。4行驶790米,前方左转,进入漕河街。5沿漕河街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风华街。6左转进入凤山路。7沿凤山路行驶66公里至终点(道路左侧)。终点:凤凰山公交线路:凤城1路,全程约128公里。1从丰城东站步行约13公里到丰城市漕河区政府站。2乘坐凤城1路,经过6站,到达凤城火车站。3步行约40公里到凤凰山。

9凤城东到凤凰山怎么去

关局《诗经》

关鹤鸣的鱼鹰,伴着小河的小洲。窈窕淑女,有位先生迫不及待地想问。

参差不齐的牧羊人的钱包,左右流动;美丽贤惠的女子醒来追求她。

我可以don’不要问了,我深信不疑;龙**哟,叫人翻来覆去睡不着。

参差不齐的牧羊人的钱包,左右;美丽贤惠的女人带着一对夫妇和一对夫妇来到她身边。

参差不齐的牧羊人的钱包,把它从一边到另一边;美丽贤惠的女人敲钟取悦她。

上协(汉族)乐府民歌

邪恶的我想认识你并永远活着。

雾灵河,冬天打雷地震,夏天雨雪,疲惫不堪。

天地同在,却敢与你决裂。

四点钟的歌曲午夜时钟《南朝乐府民歌》

走进秋风窗外,罗章飘动着。

仰望明月,千里寄相思。

华山《南朝乐府民歌》

纪、华山,你们两个都为侬而死,谁是独生子?

你高兴了,棺材就开了!

折柳之歌《北朝乐府民歌》

肚子里不痛快,愿意当鞭子;

进出你的手臂,跪坐。

春思(唐)李白

草绿如贝丝,秦地区桑树叶翠枝绿。

当你想念家乡的日子,很久以前就想念你和悲伤。

春天的微风,因为我不敢认识你,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子夜(唐)李白

在常一城一月光,千家万户都在易道。

秋风吹来易道的声音,家家户户都记得戍边的人。

边境战争何时平定,我丈夫何时结束远征。

玉怨(唐代)李白

露水落在玉石的台阶上,夜是漫长的,露水打湿了石头_。

你不我不想要一个水帘,透过它的水晶玻璃看着秋月的光辉?

怨恨(唐朝)李白

美女一直在等珠帘,一直紧蹙双眉坐着。

只看到她的眼泪打湿了脸颊,不知道她是恨还是恨自己。

桂清(唐)李端

月落,天高云淡,梦难成真,直到孤灯熄灭。

多穿衣服出门,不是吗t朝向喜鹊。

江南(唐)人

磁器叶烂在西湾,莲子还在开。

梦不离江,人言郎在凤凰山。

江南区(唐)

我从河里捡白米,和我的女伴申江比赛。

当着所有人的面,我不敢承认

唐做梦也想不到的感谢,徘徊在小走廊的栏杆下。

唯有天上春月最多情,也为民照庭院花。

姜畴希望派(唐)于。

枫叶满枝,河桥暮帆荫。

回忆你的心就像西河,日夜不停地流淌。

江南(唐)人

磁器叶烂在西湾,莲子还在开。

梦不离江,人言郎在凤凰山。

江南区(唐)

我从河里捡白米,和我的女伴申江比赛。

当着众人的面不敢表白自己的心,偷偷扔钱,问我远方老公的声音。

江南曲(唐)李益

自从我嫁给了曲塘商人,他每天都不遵守诺言。

如果我想到潮汐是如此规律,我可能会选择一个河边男孩。

王夫石(唐)王建

望着老公的地方,河水悠悠,化为石头,头也不回。

山上风雨日复一日,行人归石于颖。

朱子(唐朝)刘禹锡

江水平的绿柳,朗江上的歌声。

东边的雨,东边的日出,说天没有晴,但依然晴朗。

朱子(2)(唐朝)刘禹锡

春天,山上的野桃花鲜红,沭河拍打着悬崖边的山崖。

一个女孩看见了,以为她的丈夫的爱情就像这短暂的桃花,无限的悲伤就像这无尽的水河。

孟江南(唐)文

洗漱完毕,独自登上观河亭,倚栏凝望河水。它它甚至不是千帆。

其余脉长,肠断。

四地香(汤)味庄

春游,杏花吹遍头顶。谁年轻?满满的爱。

我打算嫁给我的身体,休息一辈子。你可以不要以被无情抛弃为耻!

发件人(唐)张弥

唐做梦也想不到的感谢,徘徊在小走廊的栏杆下。

唯有天上春月最多情,也为民照庭院花。

姜畴希望派(唐)于。

枫叶满枝,河桥暮帆荫。

回忆你的心就像西河,日夜不停地流淌。

项建环(五代南唐)李煜

一个人去西楼。像月亮钩一样。

寂寞吴彤深院锁清秋。

继续剪。它很乱。它的悲伤。

唐你心里不是一般的滋味。

鹊桥仙(宋)琴馆

天空中的薄云在变化,天空中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哀愁,无尽的银河今夜我悄悄穿越。

在秋露秋意的第七天,该见面的见面了,多是世间的那些在一起的人,而是容颜夫妻。

共同诉相思,柔情似水,相见恨晚如梦,当不忍睹桥路。

只要两个人爱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觊觎我的赫伦?

金合欢(叶莉)

海水深,抵不上相思的一半。

海依旧无边,相思无边。

把琴拿到高楼上,楼里空无一人,全是月光。

玩相思,弦断一会儿。

布大师的万乐(宋代)

相思深似海,旧事远如天。

千千的眼泪会做任何事,会让人感到悲伤。

它很难不劳而获。

如果上辈子没有缘份,就该重逢,祝福下辈子。

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秋叶玉。轻轻解开罗尚,独自去兰州。

云何人送锦书?大雁归来,西楼月满。

花开花落,流水潺潺。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这种感觉可以t被淘汰,所以我只是皱眉,但这它在我的脑海里。

盛茶子(宋)欧阳修

农历正月十五,花市灯火如昼。

月亮升到柳树上,黄昏时他和我幽会。

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月光和灯光还是和去年一样。

去年,没有人,眼泪满春衬衫袖子。

卜算子(宋)李志毅

我住在长江上游,你住在长江下游。

我每天都想你,但是我不能我看不到你,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的水,

我讨厌你,但这这就像一个建河月。什么时候才能重聚?

大德阁(原)关汉卿

与其啼叫,不如归来。它春天回来了,但它有几天了。刘没有鱼和鹅的消息,但双燕却在争泥。

瑶族民歌(元)王世福

我我害怕黄昏不再像黄昏,所以为什么不呢?我失去理智了吗?新鸦痕压旧鸦痕,断肠人记断肠人。今年春天香肌瘦,裙宽三寸。

湖州支竹词(院)张宇

湖门外是侬家,郎若有空就来喝茶。

盖一座黄土墙的房子,门前种一棵紫荆花。

潇湘曲(清)

枫叶早,洞庭满无限波。

最后只有许多白云。

寄生草(清)失去了它的名字

爱人给奴隶一把扇子,一边是水,一边是山。它山层层叠叠,水弯弯曲曲,真是太好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离开这座山,除非山崩水流断!

清代寄生民歌

如果我想写情书,我不会我不知道如何阅读,我也不会。不要打扰别人。我没办法,只能画几个圈作为信物。封这本书的唯一方法就是知道这一点:单圈是奴隶之家,双圈是你。无尽的苦难,一步一步的循环

圈下来。

两首清代民歌

生活在一个朗梅小镇,山高路长;

总有一天,风景会改变。我希望两个乡镇合二为一。

小鸟不怕高,姐妹恋人不怕刀。

为了一对爱情鸟,同生共死。

10长相思凤凰山怎么去

建议乘坐710路或708路公交车。路线如下:

70路

沿长江步行730米(约10分钟)。

70路

北仑行政服务中心东巴士

前往凤凰山北广场

第一站

在北仑富邦广场下车。

走290米

长江路(地铁站)

78路

沿着长江走184米。

78路

在开发区上车。

到大齐汽车站

3个站

在长江地铁站下车。

步行35米

长江路(地铁站)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场。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5四月八。"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 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6六月六。这是远古遗俗,是苗族人民纪念六个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后代的祭祖活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凤凰县落潮井一带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举行盛大歌会。邻近的花垣、吉首等县和贵州的松桃、铜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来参加。到会人数常常达两三万人之多。

  7七月七。这是苗族的传统鼓会,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带最为流行。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

  8赶秋。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花垣县的麻栗场、凤凰县的勾良山、泸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这一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动,花团锦簇,歌音袅袅,笑语盈盈,十分热闹。

  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只山鹰,同时坠下了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在乡亲的帮助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八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爱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巴贵达惹的愿望实现了。在秋场上,他找到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他俩通过对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从那之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择配佳偶,形成"赶秋"盛会。

  9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和山歌,进行社交活动。此种活动,苗语叫做"柳比娃",用汉语直译的意思是"摘樱桃"。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10跳香会。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 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 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

  苗族经典文化

  苗族文化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由于数千年来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数量浩如烟海。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又有诗歌、故事、寓言、谜语、笑话、顺口溜等形式。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如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用诗歌表达。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创世歌:是一种很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是叙述天地日月的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等。

  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内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变过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较着名的有各地普遍流传的《兄妹结婚》,黔东南的《开亲歌》、《男妇出嫁》、《换嫁歌》(女子换男子出嫁),黔北遵义地区的《接女婿》、《送亲歌》等。

  迁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迁徙歌。其中着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地区的《修相修玛》,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松桃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对研究苗族历史很有价值。

  理歌、议榔词: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组织情况,主要是叙述各种社会伦理、行为规范,规劝人们去恶从善。

  生产劳动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东南的最为完整,如《刺绣歌》、《种棉歌》、《纺纱织布歌》、《蜡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题思想积极,多是鼓励人们努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苦歌:是叙述阶级和民族的诗歌。有控诉土司的,有控诉地主恶霸的,也有许多是怒斥官府的。

  起义斗争歌:又称反歌,多是控诉旧和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如黔东南的,张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这类歌情调激昂,富于战斗精神。

  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所唱的歌。用词含蓄优美,富于抒情。有表白式、问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由于没有文字,苗族的书面文学,在历史上多用汉文来创作,数量微乎其微。在建国前仅湖南、川东一带发现较多。近年来,贵州也陆续发现了一些苗族文人诗文。清康熙年间,今道真县小里梅江贡生张应迁、张应松、张懿德、张满德,一族四人皆有文誉,共着有《荫语山房诗稿》。锦屏县亮江乡也发现了清代苗族文人龙绍讷的诗文,其中1878年刊印的《亮川集》四卷,收集了作者主要诗词和杂文。内容多是描写苗乡侗寨的风土人情,有浓烈的乡土风味。民国年间雷山县着名的苗族学者梁聚五也写了一些诗文。他的政论文充满了被民族的感情,披露了少数民族政治上的无权和经济上的盆困状况。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培养下,苗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苗族作家,他们的着作有许多在国内获奖,有的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受到好评。在民间文学的研究、搜集、整理、翻译、出版方面,也有一批自己的人才,并取得了许多成就。

  音乐

  苗族音乐,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

  史歌:多为中老年人演唱,带有朗诵形式,往往是唱一段,道白一段。歌词也很长,少的有几十行几百行,多的千行万行以上。如《开天辟地歌》、《祖先迁徙歌》、《婚姻根源歌》、《理歌》等等。史歌以黔东南的最完整,也最有代表性,其曲调浑厚,拍节分明,矫健刚劲。

  情歌:是民歌的一种,为青年男女所唱。曲调很多,旋律柔和优美,调意富于抒情,一般是低声对唱。有些地方如六枝、晴隆的苗族情歌,还具有高吭豪放的特点。

  飞歌:以其唱腔高吭、声调宏亮而得名。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对唱。也有的是劳动之余,为表达心情愉快,即兴独唱,也有多人合唱。听者虽相隔数百米,也能把歌词听得分明。这类歌以黔东南地区最为着名。

  丧歌:是对老年人正常死亡的一种悼曲。曲调悲戚,词意凄楚。歌者唱到悲恸时,常常声泪俱下,听者往往泪如泉涌。黔东南、黔中南、黔西北、黔北等地苗族均有。六盘水苗族的悼歌曲调更为着名。

  苗族音乐曲调大多是承袭传统唱法,着名歌手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曲调的更新,而在于歌词的创作修饰与提高,所以曲调的变化很少。各地都有着名的歌师。已故的黔东南雷山县苗族歌手唐德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熟练地掌握了苗族传统的古歌和民歌的唱法,能唱好几种民歌曲调。他创作的歌词有数千首,其中仅苗汉对照新歌就有1300多首。

  乐器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古代在所有苗族中都很盛行。近代以来,除湘鄂川黔四省边区苗族已完全失传外,其余各地苗族仍普遍使用。芦笙曲调也是苗族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且往往因地而异。传统曲调有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等几种,每种又有若干曲牌。舞曲的节奏较轻快,给人以明显的抑扬顿挫之感。代歌曲曲调柔和婉转,带有尾声。问讯曲曲调缓款,节奏明朗。

  除芦笙外,还有唢呐、芒筒、琴、箫、笛、锣、鼓。唢呐各地都普遍使用,并配有大号和皮鼓。在松桃、铜仁、思南地区,唢呐使用较广,是这一带苗族代表性的乐器,节日、喜庆时多喜吹奏,有三十多个曲牌,其它地区主要是办丧事吹奏丧歌时使用。芒筒,流行于雷山、丹寨等县,其构造是用独管安上铜簧,穿入竹筒即成。大的用树干挖空而成,长约六尺,直径约六七寸,小的用二三尺长、直径约三四寸的竹筒做成,吹奏起来起到低沉音响作用。箫、笛、系用单枝小竹做成,一般只有五音。铜鼓,除松桃、铜仁、思南等地已不用外,其它地区仍然使用,以雷山、台江、麻江、平塘等县为多。琴,在苗族中不普遍,只威宁、台江有月琴,丹寨地区有古瓢琴。贵州西部还有竹制的口琴,长约三寸。锣、鼓,各地普遍有,大小不一,多在节日时使用。

  舞蹈

  芦笙舞:是除铜仁地区以外全省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目,历史悠久,北宋时已进入朝廷表演。大的队形主要有两排一字形和圆形两种。由数十名青年男子在前吹笙引导,数十名至百余青年妇女踏着芦笙拍节,跟随于后,进三步退一步,围绕场地循序而进。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如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用诗歌表达。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创世歌:是一种很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是叙述天地日月的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等。

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内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变过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较著名的有各地普遍流传的《兄妹结婚》,黔东南的《开亲歌》、《男妇出嫁》、《换嫁歌》(女子换男子出嫁),黔北遵义地区的《接女婿》、《送亲歌》等。

迁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迁徙歌。其中著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地区的《修相修玛》,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松桃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对研究苗族历史很有价值。

理歌、议榔词: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组织情况,主要是叙述各种社会伦理、行为规范,规劝人们去恶从善。

生产劳动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东南的最为完整,如《刺绣歌》、《种棉歌》、《纺纱织布歌》、《蜡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题思想积极,多是鼓励人们努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苦歌:是叙述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诗歌。有控诉土司压迫的,有控诉地主恶霸的,也有许多是怒斥官府的。

起义斗争歌:又称反歌,多是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和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如黔东南的,张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这类歌情调激昂,富于战斗精神。

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所唱的歌。用词含蓄优美,富于抒情。有表白式、问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由于没有文字,苗族的书面文学,在历史上多用汉文来创作,数量微乎其微。在建国前仅湖南、川东一带发现较多。近年来,贵州也陆续发现了一些苗族文人诗文。清康熙年间,今道真县小里梅江贡生张应迁、张应松、张懿德、张满德,一族四人皆有文誉,共著有《荫语山房诗稿》。锦屏县亮江乡也发现了清代苗族文人龙绍讷的诗文,其中1878年刊印的《亮川集》四卷,收集了作者主要诗词和杂文。内容多是描写苗乡侗寨的风土人情,有浓烈的乡土风味。民国年间雷山县著名的苗族学者梁聚五也写了一些诗文。他的政论文充满了被压迫民族的感情,披露了少数民族政治上的无权和经济上的盆困状况。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培养下,苗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苗族作家,他们的著作有许多在国内获奖,有的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受到好评。在民间文学的研究、搜集、整理、翻译、出版方面,也有一批自己的人才,并取得了许多成就。

音乐

苗族音乐,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

史歌:多为中老年人演唱,带有朗诵形式,往往是唱一段,道白一段。歌词也很长,少的有几十行几百行,多的千行万行以上。如《开天辟地歌》、《祖先迁徙歌》、《婚姻根源歌》、《理歌》等等。史歌以黔东南的最完整,也最有代表性,其曲调浑厚,拍节分明,矫健刚劲。

情歌:是民歌的一种,为青年男女所唱。曲调很多,旋律柔和优美,调意富于抒情,一般是低声对唱。有些地方如六枝、晴隆的苗族情歌,还具有高吭豪放的特点。

飞歌:以其唱腔高吭、声调宏亮而得名。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对唱。也有的是劳动之余,为表达心情愉快,即兴独唱,也有多人合唱。听者虽相隔数百米,也能把歌词听得分明。这类歌以黔东南地区最为著名。

丧歌:是对老年人正常死亡的一种悼曲。曲调悲戚,词意凄楚。歌者唱到悲恸时,常常声泪俱下,听者往往泪如泉涌。黔东南、黔中南、黔西北、黔北等地苗族均有。六盘水苗族的悼歌曲调更为著名。

苗族音乐曲调大多是承袭传统唱法,著名歌手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曲调的更新,而在于歌词的创作修饰与提高,所以曲调的变化很少。各地都有著名的歌师。已故的黔东南雷山县苗族歌手唐德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熟练地掌握了苗族传统的古歌和民歌的唱法,能唱好几种民歌曲调。他创作的歌词有数千首,其中仅苗汉对照新歌就有1300多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9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