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想表白的动漫角色是谁?

你最想表白的动漫角色是谁?,第1张

我觉得动漫中有很多让我想表白的动漫人物,比如不二周助;流川枫;京极真;坂田银时;夏目贵志等,因为他们真的好帅啊。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他们吧。

不二周助 

网球王子中的不二周助是我最想投入他怀抱的王子之一。不二周助是一个温柔的男孩,有蓝色的瞳孔,每天微笑,对每个人都很温柔,有一颗阳光灿烂的心。此外,周助只在别人伤害他的亲友时才表现出他残忍霸道的一面,因为你伤害了他爱的人,所以他永远不会对你温柔。不二周助是个天才。他没有龙马出名,但是他绝对是个男朋友的好人选。

流川枫

灌篮高手中的高冷王子流川枫,外表非常冷酷,篮球技巧高超。他是我们年轻时最想要的男朋友。冷漠不是很健谈,但是他对他喜欢的人非常温柔。对外小狼狗,对内小奶狗,简直是标配男朋友了啊!尤其是高超的篮球技术!!!粉丝们喜欢到不能停下来!

京极真

除了工藤新一和服部平次,京极真是我最喜欢的啦,京极真是铃木园子的男朋友,也是空手道冠军。诚实坦率的他还有一些大男子主义。这种男孩符合大多数女孩的择偶标准。戴眼镜和摘掉眼睛简直是两个人!但是它真的很帅!

坂田银时

他是动漫《银魂》中的主角坂田银时,平时看起来很调皮,却有着重度糖分的脑袋,一头白色的天然卷,但他一直在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很容易为伙伴把星球毁掉的白夜叉真的很帅!这种小奶狗的性情简直让我们这群大姐姐们无法自拔!如果可以,请让我陪在你身边,银桑!

夏目贵志

夏目简直是一只很温柔的小奶狗!有着一颗温柔,成熟和善良的心,还有很多萌萌的地方!也很容易害羞!他的整个人都很温柔,对整个世界都很友好。猫咪老师经常说夏目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事实上,夏目太善良和温柔了。这种温柔是他骨子里的!和他在一起,世界会变得更温和,我也会更快乐。

以上这些就是我想表白的动漫人物啦,不知道有没有大家喜欢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哦。

“对方会不会跟你产生感情,第一次见面,基本就注定了”!或许你并不相信,但并不影响这件事情的正确性。

唯物主义者说:我从来都不相信一见钟情,我只相信“日久生情”。

唯心主义者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当然它也可能是纯粹的感情。

还有一种人,生怕别人笑话他/她痴情、多情,即使再喜欢也藏着掖着,生生错过最“深爱”的人不说,一生也被回忆折磨,夜里做梦常常还想起那个姑娘/少年。

当然,我们也是说不了什么的,这是个体的选择!

什么是一见钟情?

1、单向一见钟情。

2、双向一见钟情。

两者的区别在于:你在捡起笔盖、在把手伸到书架上拿一本书时,对方会不会也正在弯腰想要帮你捡起笔盖、对方会不会也伸手想要拿同一本书,而你们会不会有不经意的肢体接触,最后是否会四目相对,脸颊泛红,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这在影视剧里是常有的片段,但不可否认,生活中这样的偶然比比皆是。

虽然不一定是捡笔盖、拿书:这样的桥段一般只有在学校、在图书馆时,才会出现,而我们不少人,已经过了那个年纪。

如果双方都会因为对方而变得心跳加快,甚至过后久久忘不掉对方的容颜,这就是“双向一见钟情”!

如果只有一方产生了情绪上的变化,这就是“单向一见钟情”。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

1、走在街上,坐在公交上,或者逛着商场,感觉世界索然无味,甚至陷在自己的思维中,不能自已。

2、你在思考:买点什么呢?穿给谁看呢?没点意思!又到了饭点了,该吃什么呢?什么都感觉不好吃!一天又要过了,有点烦躁,漆黑的夜,那个空荡的屋,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生活还是这个鬼样子!

3、你可能会思考很多,但是每一个片段你都在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是灰色的,你的人生充满了无趣。

4、突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异性,你盯着对方看了好久好久,直到他/她消失在了某个转角、直到对方下了公交,消失在了你的视野之中。

你变得心慌、遗憾,你的心中升起了无数的悔恨!

1、你会在想:我还能不能遇见他/她?如果我刚才鼓起勇气上去要个****,他/她会不会给?我们的结局会不会不同?我真的是懦弱!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2、你想了很多,但每一个片段里都充满了色彩,你的世界不再充满灰色,而是鲜艳的“彩虹色”,这就是“一见钟情”!

男女初次见面,能够盯着对方看10秒以上,直至对方离开还意犹未尽、念念不忘,这并非偶然,而是灵魂的触动,思绪的觉醒!

如果双方都会产生这样的情愫,这更不是偶然,而是两颗心的融合与碰撞,是对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一见钟情”!

人为什么会“一见钟情”?

一、缘分论:转世相遇

许多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

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见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看一幅从来没有见过的画,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我们可能会生出“哇,我好像见过你”的惊叹。这就是“似曾相识”!

关于似曾相识的解释有很多种,不论是玄学还是科学,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每一个领域给出的解释,都不止一个。但我更倾向于“缘分论”!即“冥冥之中,只有定数”:彼此的相遇,就是一场“缘分”。

有权威人士指出:每个人的脑子里有一个“体”,它记录着你每一世的记忆,不论我们“转生”多少次,都会被它完整的记录下来。

在两个条件下这个记录就会被“释出”:1、梦中;2、意识不坚定。例如:忙碌了一天很疲惫,或者在催眠状态下。(该解释有迷信嫌疑,这里就不细说了。)

你有没有想过,你们可能确实认识?或许,再相遇,就是一场“缘分”?

二、科学论:认知偏差

1、记忆碎片重组混乱

人的记忆形成有两个条件:1、物体通过视觉途径进入大脑;2、大脑将零碎的信息整理,并形成“认知”。

没有形成认知的记忆,并不是消失了,它只是藏在了我们的无意识中。

当人的意识在不清醒的状态下时,大脑就会出现“记忆重组混乱”,被调用的信息既有意识里的,也有无意识中的。例如:把多个对象(人或物)的特征整合成一个新的对象,这就可能会导致一张“模糊的、新的面孔”产生。

这张面孔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但如果此时有个人出现在眼前,我们的记忆就会“对号入座”。于是就形成了“我曾经见过你、我喜欢你”的错觉。

2、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孕妇效应、投射效应、晕轮效应等

首因效应:第一次见到的事物会对后来的事物产生影响;近因效应:最近一次见到的事物会对后来的事物产生影响;

投射效应: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投射到别的人、事、物身上;孕妇效应:因为过分关注某些现象,于是觉得周围到处都是这个现象;晕轮效应:因为喜欢一个特征,所以喜欢整体。

这五个效应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当然,不只有这五个效应。

它们的共同点是:我们现在的认知,可能受到之前认知的影响;我们未来的记忆,有可能被当前认知影响,导致“念念不忘”等情况出现。

例如:一直以来你都喜欢一个高鼻梁、桃花眼,现在你又恰好遇见了一个高鼻梁、桃花眼,你就会误以为“哇,这就是我喜欢的人”;或者,现在你遇到了这么一个人你很喜欢,未来你遇到的人里有这样的特征,你就会产生“我好像见过你,我很喜欢你”的错觉。这就是“认知偏差”!

关于“一见钟情”,我们不否认迷信的说法,即“转世相遇”。但就科学而言:这就是一种“认知偏差”!

是我们错误地将之前有过的感觉、记忆、情绪带入到了当下的“遇见”之中。当然,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今天内容的重点是:为什么“渣男”轻易就能追到你的女神,你却不能?

社会学统计得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的配偶,是自己的工作同事或同学。大部分人的配偶,会出现在自己的三个街区以内。

心理学上认为:两个人会不会在一起,能不能产生恋爱关系,在第一次接触时,基本已经确定。

这两个学科理论的逻辑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配偶就是“命中注定”。其实不然!

你只是恰好想要恋爱、恰好想要结婚、恰好对方出现在了你的眼前,也恰好对方想要恋爱、结婚,而你也出现在了对方的眼前,所以你们结婚了。

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涉及一个“人性”理论!这也是“普通人”和“渣男”之间的差距。

面对“一见钟情”,一般有两种选择!

1、转身离去。

2、迎面而上。

伴随着犹豫、怯懦等情绪,大多数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第一种。

渣男抱着一种“得不到也无所谓”的态度,偏偏会选择第二种。也偏偏,他们就成功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大多数人面对社交时都有怯懦的情绪,导致自己的社交圈并不大,可选择的人也不多。即使出现了可选择的对象,也会因为怯懦的情绪:要么放弃、要么观望、要么等对方主动。

2、大多数人都是渴望被认可、被追求、被赋予安全感的。这是由人性决定的!(这个篇幅我每一篇文章都在讲,就不解释这个理论了)。

“渣男”的主动会造成两个结果:

1、女孩有了被认可的感觉,于是心生欢喜。

2、心中欢喜,导致放下了心理防备,偏偏交际圈有限,可选择的人不多,但眼前的人又是那么优秀、主动,不如就“试着”在一起吧。

事实上,她也想恋爱,也想找个肩膀依靠。当这个欲念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是谁其实都无所谓。

1、女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于男人,她们往往会把第一次发生关系的人,或者能给她安全感的人,或者在一起过的人,当成自己的“全部”或者“命中注定”,遇不到极端情况,一般不会轻易离开。

2、也就是说:即使两个人没有“肌肤相亲”,只要男方没有做太过分的事,在一起了基本上也就是永远了。这也是由“人性”决定的!历史因素将女人的“依赖性”刻入了“基因”。

3、除非男方做了很过分的事逼得女方想逃离,或者男方提出了分手。

出于人性的“自卑”,女方一般都会把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觉得自己不够好,在一起会耽误了男方的前程等)。最后,她会同意男方提出的分手,哪怕她会因此痛苦,但她也会尊重对方的决定。

当一个男人交往过的女人多了,分手的次数多了,往往会被人贴上“渣男”的标签。大众也会根据这个标签认为这个男人有钱、有颜值、会疼人等,所以谈过恋爱的次数才会这么多。这其实也是人性中的“自卑”在作祟!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渣男”,跟长相无关、跟年龄无关、跟财富无关,跟会不会心疼、呵护女人也无关。只要你做好两件事就可以!

1、广撒网,多表白。

2、被拒绝也别难过,情绪不要因此受影响。

完成这两个步骤,根据“社交范围、社会影响”,你的失败率会有,但是你的成功率也会有。

你表白成功的、正在交往的女生,就是其他男人的“女神”,心心念念却得不到的“女神”!

为什么“渣男”轻易就能追到你的女神,你却不能?

说白了就是:“渣男”恰好利用了人性中的“自卑”!

不论是真的懂得,还是误打误撞。他们都利用对方因为自卑导致“社交圈太小、可选择的人不多、想恋爱却没有对象”的这种情况,成功达到了追求对方的目的。

而你,却还在观望、犹豫,生怕自己的唐突吓到对方、影响对方的生活。或者你是个极度自卑的人,在等对方主动前来表白。

1、女孩子主动表白是很难的,即使对方再爱你。朋友,你也得先迈出第一步啊!

别暗示,暗示打消不了她的疑虑和恐惧,她比你还害怕表白失败,这会让她很丢脸、更自卑。

2、女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表白感到不爽,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她反而会很开心!

甚至还会到处向闺蜜、好友炫耀:我被表白了耶,我要不要接受他啊?他长得还不错诶、他长得好帅啊,要不我就接受他吧……表白不是骚扰,请不要过分担心。

3、她之所以没有马上接受你,一是因为女孩子要“矜持”,二是因为她的好友也在告诉她“女孩子要矜持”。

《前世今生论》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一) 心识的产生

关于“二、建立自宗”则可分成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心识的产生;(二)身体的形成;(三)身心关系。其中第一个方面又可分成两点进行阐释:1、心识的产生;2、对之生起信解。首先论述心识产生之过程及真相。   在此世界范围内,一切细微众生以上之生命形态都拥有我们通常所谓的“心”。在心的力量未充分发展、强大、增上、圆满之前,它连细微的苦乐感受都一概接纳,此种心我们就称之为渺小之心;当心力日渐强大,已能控制身心内外的一切物质时,此种心就名之为勇武之心;心还经常隐藏在秘密之处,此时它就成为了从暗处操纵言行举止的主犯;另外,从古到今,成千上万的寻伺者相继被迷惑的原因,就在于心成为了狡诈者;如果善加利用,心又会成为一切功德之所依,此时它则如如意宝藏一般可源源不断地生出功德利益。东方世界之中,千百年来,无等大师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色迦仙人、印度瑜伽士、藏地之虹身成就者以及汉地的禅宗祖师等人,诸如此类的圣者各自都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而开启了心识奥秘之门。在他们当中,有些已圆满了自他二利,获得了最究竟的果位;有些则现前了世间的各种功德;还有一些则获得了治病救人的能力……总之,各人的收益都不尽相同。不过,依然有许多人对这种心识到底存在与否满怀疑惑,尽管同处一个蓝天之下,都属于“人类”这个大的物种范畴,但先进思想与落后认识之间却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巨大差异,这真令人倍感遗憾。如果有人要问:这样的心识是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对此,不论智者还是愚者在千年、万年甚至十万年之中都试图予以解答。面对这一共同难题,不同的人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但在这些千姿百态的答案中,能真正站住脚的可靠结论数量却微乎其微。如果在这里以密宗续部的理论分析心的奥秘,这一问题即可被阐述得异常清晰、明了、细致,人们亦容易对之生起信解。但考虑到此时此处宣说甚深密法的机缘尚不成熟,故只能暂时收起这一打算,只以显宗的说法来解释心的本质。 按共同说法而言,所谓的心无有开始、终结之边际,因从无始以来,心识始终处在连续不断的迁流之中,故我们也一直在轮回大海中随着生、老、病、死的汹涌波涛而头出头没。所有众生都逐渐从青春年少一步步走向衰老,最终则通过死亡而再生于来世;新的生命体又开始新的一轮成长、壮大、衰朽、死亡的过程,如此往复,循环不已。一切众生就像是在参加比赛一样,争先恐后地投入到从今生到来世的运转之中,其间,没有一个众生的心识在这一过程中断灭过。正如《百论》所云:“轮回此苦海,恒时无有尽,凡愚陷其中,何不生畏惧?韶华逝去矣,复又现于前,此世已过尽,来生竞相现。”此中所讲的道理,我们理应了知。   下面阐述“2、对之生起信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又可分成五个方面:(1)依靠回忆前世之实例而生信;(2)依靠催眠、梦之要诀回溯前世之试验而生信;(3)依靠一身拥有多心识及一心迁往另一身体之理而生信;(4)依靠心识可脱离肉体进行自主活动之事实而生信;(5)依靠中阴闻解脱法所描述之境界真实现前而生信。先论述第(1)点:依靠回忆前世之实例而生信。   有那么多能回忆前世之人可以作证前后世的存在,这就是应对之生起信解的充分理由。清辨论师在《智燃论释》中说道:“由何知晓有宿世之心识?以回忆前世等理由知。”又云:“世间之人有些可回忆前世,甚至能回忆多生之前之宿世。”与他描述的现象相同,从古到今,都不乏众多能回忆前世之人,这些人可将前世所拥有的财富、亲人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甚或最细微的生活细节都巨细无遗地忆念清楚。至于他们回忆起来的具体内容,经过如今的科学工作者们的认真观察、检验后,基本上都得到了确证。比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史蒂文森,就对此问题作过长时间之研究。他对能忆念前世的两千余人进行了调查,然后从中选择了极富说服力的二十个案例撰著了《二十个暗示转世的个案》一书;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海伦•万巴赫(HWambach)也曾搜集过类似的一千余个事例。 西方科学界人士在对此问题作过再三调查、反复研究以后,纷纷撰著了有关前后世的大量论著,这些著作如今已广泛弘传于全球,很多人的眼界因此而得以大开。现在,能回忆前世之人在东西方均不断涌现,以前从未有过前后世概念的那些身处偏远之地的现代人,也开始熟悉并亲身经历回忆前世的体验。这么多人能回忆起前世的唯一原因,只能归因于他们本人确实从前世流转到了今生,这是对此问题可作的唯一解释,舍此再无其他能站得住脚的理由。因此,在能回忆前世的人越来越多、能证明前后世客观存在的证据越来越充分的当前,关于前后世决定存在的理论自然而然就能成立并深入人心,因我们实在是找不到可以驳斥此种论点的根据,而它却能为自己随手就拉来一大堆无可怀疑、无可辩驳的材料与论据。 若追溯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早在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就出现过许多这种能回忆前世的人与事例。比如有一位名叫格协的长者,他于死后转生在一名为当坚的施主家中,从此成为了这户人家的女儿。而当这个小女孩在见到阿难尊者时,居然毫不费力就认出了他。此中详情《毗奈耶经》中如是描述道:“一时,格协已年长力衰、垂垂老矣、大限将至。当其死时,以昔日承侍僧众之功德善根,而转生于施主当坚之妻子腹中。因其曾发愿来生欲作夏瓦国王之王后,故此次即得以转为女身。当其降生之时,种种吉瑞征兆纷然呈现,父母后便为之取名曰‘华丹姆’(具德姆)。华丹姆开口能言时,一日,适逢阿难前来城中托钵乞食。华丹姆才见阿难,立刻上前顶礼,且向其请问世尊及某长老近来身体安好否。阿难口中答以‘安好’,心下却倍感诧异,当坚及家人亦深觉稀有。阿难后将此事如实向世尊禀告,世尊问曰:‘汝与之相识否?’阿难答言:‘素未谋面。’世尊告之曰:‘此乃格协转世再来。’”后来,华丹姆以前世愿力成熟而如愿成为夏瓦国王之王后。当舍利子其后于晚间为她传法时,华丹姆当下即获得见道果位。佛陀也因此而特殊开许了若有当时成就的必要,比丘晚上可以向女众单独传法。 当前,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众多回忆前世之事例,以下择其典型者概要宣说。 一九二六年十月十二日,一个名为香蒂•黛薇(Shanti Devi)的小女孩降生在印度的德里市。关于这个女孩的名字,不同国家的媒体在报道时都有不同的翻译方法,不过,一般都以此处Shanti Devi的称呼为准。黛薇从小时候起就知道自己的前世,她总说自己前世是姆特拉城——一个离德里一百多公里的城市中的人。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向人们诉说自己的一些前世经历与见闻。她曾经对自己的叔祖父说过,自己前世的丈夫是个卖布的,并且还把此人的详细住处也一一道了出来。叔祖父后把此情况告诉了一位退休在家的校长勒那,勒那听后便亲自前来调查、询问,并从黛薇口中得到了她前世丈夫的住址。他立刻去函打探,在信中他问黛薇自认的前世丈夫:你是否娶有这样的一位妻子?此人不久即回信答复说:黛薇所说的一切全部属实。接下来,前世丈夫让自己的堂兄先行赶赴德里了解情况,请他务必将此事调查清楚。当堂兄一进黛薇家门,她马上就认出了此人,尽管两人在现世从未见过面。堂兄问了黛薇许多前世的事情,她全都准确无误地回答了出来,自此后他即对黛薇的身份深信不疑。随后,黛薇前世之丈夫带着他现在的妻子以及黛薇前世所生的一个十岁的儿子,众人一起赶到德里看望她。当黛薇见到前世丈夫时,一眼就认出了他。丈夫再次以前世的生活细节询问黛薇,她则一一作了完整、准确的回答。在事实面前,前世丈夫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个女子就是自己以前的妻子。印度政府后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机构深入查证此事,他们把小女孩带到姆特拉进行观察,结果在一连串严格的取证、核实之后,所有调查人员都对此生起了信解,这件事也逐渐传遍了全世界。又过了许多年,印度大学教授周祥光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这样记叙了他与香蒂•黛薇会面的经历:“去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当我和梵须那婆大学的创办人伯恩尊者(Swami BHBon Maharaj)一起喝茶时碰到了一位落落大方的印度女人。一打听才知道,她原来就是二十年前轰动德里的‘前世事件’的女主角——香蒂•黛薇。如今的她已经三十五岁了,从印度旁遮普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她即在德里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担任哲学讲师。因她已接受了瑞士轮回转生学会的邀请,将远赴瑞士讲学演讲,故特意赶来访晤伯恩先生并顺道辞行。我于是问她:‘你现在还能回忆前世之事吗?’她则回答道:‘可以倒是可以,但现在已不如儿时那般清晰。再回忆时,整个情境就像是银幕上的影像,一会儿就消失不见。另外,我如今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也不愿过多回忆前尘往事,否则会给自他带来很多麻烦……’”另一位印度女性丝万娜塔也是一个能回忆前生往事之人。她于一九四八年出生在印度的潘拉市,三岁时就经常对哥哥、姐姐讲述自己的前世。据她自己说,她前世是卡特尼人,名叫毕亚,后与一名为司里的男人结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三岁半时,父亲米西拉带她外出旅游,恰好途经卡特尼。当时她突然要求司机说:“我要到我前世的家中去,这里有条道可以直接通过去。”司机当然不会采纳她的建议。当一行人其后停下来喝茶时,丝万娜塔又说:“在我前世的家附近有比这好喝得多的茶。”……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丝万娜塔越来越喜欢唱歌跳舞,她自己向众人解释说这是自己前世学来的。当她长到十岁时,全家迁移到奇哈塔普生活、居住,在那儿,丝万娜塔碰到了一位来自卡特尼的女人丝利麦提。刚一见面,她马上就认出了丝利麦提,并说自己前世就认识她。女人听罢惊奇万分,她后来对米西拉说:“你女儿对我说的有关卡特尼的情况全都准确无误。”父亲以前只是对女儿所说的事情起过怀疑,但却从未重视过。听完丝利麦提的话,他才开始认真对待起女儿的所说所为,并将女儿的话语全都记录了下来。 一九五五年春天,印度拉加斯萨大学专门研究特异现象的著名超心理学家班勒吉(HBannerjee),专程前往丝万娜塔家调查此事。他先向丝万娜塔详细询问了她前生的一些情况,然后又赶往卡特尼小女孩所谓的前世之家——帕萨克家族进行核查。经了解后得知,帕萨克家族以前确实有一个名叫毕亚的女人,此女人后与梅哈地方的司里结婚成家,一九三九年才去世。班勒吉把小女孩所讲的前世情况与帕萨克家的人所说的事实一一核对,结果发现它们竟颇多吻合之处。特别是丝万娜塔讲述的涉及到前生住家特征的九点细节,也被班勒吉验明与事实真相无有二致。班勒吉后又用一些虚假的材料试图混淆丝万娜塔的记忆,使她不能轻松跨越自己设置的前世考验关,但小女孩则把所有谎言全部识破,还把自己前世熟知的二十余人的名字说了出来。班勒吉的一切检验、考察最后都证实:丝万娜塔关于前世的回忆没有一丝一毫不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此事后来就逐渐传扬了开来,帕萨克家族与司里的家人对此也有所耳闻,两家人遂于当年夏天联袂奔赴奇哈塔普看望丝万娜塔。女孩一见他们,没等任何人上前介绍,自己马上就把这些前世的亲人一个不落地全都认了出来。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当毕亚时与这些人之间的亲缘关系全部点出,又把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如数家珍般地和盘托出,甚至以前做毕亚时前牙上镶金牙的经历,现在的她都能叙述得栩栩如生。众亲友异口同声地感叹道:“这个女孩所说的事情,只有过去的毕亚和她亲人才知晓,除此以外,任何外人都无从探知,而她却能说得分毫不差。”于是,众人都对丝万娜塔确属毕亚再生这一点深信不疑。再往后,丝万娜塔又跟随家人前往卡特尼以及梅哈探访自己前世生活过的地方。当她来到梅哈时,一下就认出了很多前世结交过的朋友,并对众多以前玩耍、嬉戏、居住过的地方印象颇深。她注意到了自己死后人、事、物的变迁,从而开始对轮回生起厌离之意。此次前世家乡之行,使丝万娜塔在面对卡特尼以及梅哈的物是人非时,不由自主地就发出了一声长叹。从此以后,她就经常看望以前的毕亚所结识的亲朋好友、兄弟姊妹,每次她都会以诚挚的悲心关怀、爱抚他们。此事后被美国的史蒂文森博士听闻,他随即于一九六一年专门前往印度调查此事,结果最终确证了丝万娜塔所说话语的真实性,此一结论与数年前班勒吉独立调查所得之结果诚可谓不谋而合。 另据可靠资料,一九五六年一月间,在土耳其的亚达那地方,有一个名叫阿比的人在马厩中被几个果园园工残酷地砸碎了脑袋后杀死了。妻子和两个儿子在听到他临死前的惨叫后,急忙赶往马厩打探,结果也被凶手残忍杀害。一星期之后,凶手即被抓获,而阿比的前妻夏蒂丝(因不能生育而与阿比离婚)则与被杀害的妻子和阿比所生的另一个女儿希克玛特•葛露莎琳、儿子撒基从此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 不久,当地一名为梅菲默特的人便拥有了一个儿子,其后为其取名叫伊士迈。伊士迈长到一岁半时,有天和父亲躺在床上,他突然对父亲说:“我不愿呆在这个家中,我要去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们住在一起。”父亲听后极为震惊,他纠正小孩的说法道:“这里才是你的家。”但孩子却坚持说:“我前世的名字叫阿比,我是被别人杀死的。五十岁那年,有人打碎了我的脑袋杀害了我”梅菲默特急忙将儿子的话告诉给妻子乃媲哈,乃媲哈满心疑惑地说:“伊士迈生下来时头上确实有一块黑疤,难道这个就是他所说事情的证据?”不过因夫妻二人原本就不承认信奉前后世的宗教,故暂时来说,他俩既不相信儿子所说的话,也不愿别人知道这件事。但伊士迈却再三请求父母道:“我要到我孩子那里去。”父亲认为儿子的精神可能出了问题,便命令他不得如此胡言乱语。不过当梅菲默特再喊伊士迈时,孩子却不予应答;而当叫他阿比时,他却高兴地马上就回应。有时在伊士迈晚上睡着后,梦中他都在叫女儿的名字:“葛露莎琳,不要哭。”简直就像是一个父亲在安慰自己的女儿。 某次,梅菲默特买了一些西瓜,结果伊士迈发现后就拿走了一个个头最大的。父亲很奇怪地问他何以如此,孩子口气坚定地回答说:“这个西瓜我要送给我的女儿吃,谁也别想碰它。”父亲自然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伊士迈有九个兄弟,谁料他竟为此痛哭了起来。因前世习气所感,小小伊士迈竟也酷爱喝酒,他常常偷出父母的酒悄悄喝下。他的伯父马哈默特有次发现他在偷酒后,非常不满意,但他却振振有词地对伯父说:“不要如此责怪我!当初你在我的果园里干活时,也曾偷喝过我的酒,但我却未曾惩罚过你。难道你现在想恩将仇报吗?太没良心了,你这样做与忘恩负义的畜生又有什么两样?!”伊士迈的父亲是个卖肉的,有天当他切肉时,伊士迈又开腔说道:“等肉烤好后,我要把它拿到我的孩子那儿去。”父亲此回则略带恼怒地教训他说:“别说梦话了!记着,你是卖肉的梅菲默特的儿子,根本不是什么阿比!从今往后,再要这么胡说八道,我绝不会饶恕你!”听了父亲的话,伊士迈竟难过地哭了好几个小时。 有一天,伊士迈碰到了一个卖冰淇淋的,尽管两人从未见过面,但伊士迈却对那人说:“卖冰淇淋的,你还认识我吗?”那人诧异答道:“不认识。”“你忘了,我叫阿比。你以前是卖西瓜蔬菜的,什么时候改卖冰淇淋了?还记得吗,你小时候,还是我替你割礼的。”当伊士迈把这些陈年往事一股脑地都向此人倒出来后,卖冰淇淋的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人所说的一切。从此之后,伊士迈能回忆前生经历的事情就到处传开了,他父母想把此事隐瞒下来的愿望也不得不破产。伊士迈三岁时,父母终于答应带他一起去阿比家看看。阿比家距离此处约一公里以上,但道路却非常难走,都是些小巷弄。伊士迈虽说从未走过这条道,但他对路况却十分熟悉,还给父母带路。父母有时故意绕个弯子,但他却不会上当跟随,一直坚持把他们按正确方向带到自己前世的家中。 刚进家门,迎面就碰到一个中年妇人,结果小伊士迈一边上前拥抱她,一边就呼唤她的名字:“夏蒂丝!”见到前世的孩子后,他更是以无限的爱意安抚、亲近他们。接下来,伊士迈又主动把亲人带到马厩中,并指给他们说:“我就是在这里被凶手拉洛桑杀害的。”然后他又带着众人前往埋葬阿比的地方。阿比的坟地本来并没有什么特殊标志,但这一切对伊士迈来说都构不成任何困难,他很快就把大家带到了自己的坟墓边,并指着墓堆告诉他们说:“这里就是我前世的最后归宿。”当年的阿比曾与一些人有过借贷关系,这些事只有他和当事人才知晓,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之间曾经有过的金钱往来。而今的伊士迈却把这些借贷的账目、数量以及年限记得一清二楚,并不差分毫地将之统统报了上来。不仅如此,他还能说出在自己前世所管辖的果园中工作过的那些人的姓名、原籍,若核诸事实,则每一个都正确无误。这一下,伊士迈当然就获得了人们的信任,众人一致承认他就是阿比转世再生,这个消息从此就传开了。 阿比的儿子撒基以前从未见过伊士迈,这次当两人相见时,伊士迈很伤感地对他说:“撒基,你原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伊士马特,一个叫祖英富,可惜他俩还有前世的我以及你母亲一起都被凶手杀害了。”当此事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传扬开后,一九六二年,也就是在伊士迈刚满六岁时,我们上文曾提到过的印度拉加斯萨大学的超心理学专家班勒吉,专程赶赴亚达那对此事展开调查,并最终确证了此一事件的真实性。当班勒吉见到伊士迈时,他只能以“阿比”的称呼招呼他,因若叫他“伊士迈”,他根本就不会开口应答、讲话。伊士迈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称得上是贫寒,伊士迈因此不可能经常得到好吃的东西。但每当父母把一些平常难得一饱口福的好东西,诸如从未品尝过的糖果等物留给伊士迈时,他却总要把它们珍藏起来,自己舍不得享用,有机会就会跑回前世的家中,并把它们分给自己的妻儿。而当他一见到夏蒂丝时,总忍不住要流出难过、哀伤的眼泪,同时轻声哀叹道:“可怜的女人。”一旦他外出时,众人就会发现,他老爱在脖子上围条围巾,而这并不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很显然,此乃阿比生前的不共爱好,是由他的串习所致的一种特殊行为。 在中国,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同样让人对前后世不得不生起信解。比如在陕西彬县,就流传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关于前世与转生再来的事例。故事的主人公叫张生有,他就能回忆自己的前生,而且他的经历不仅在彬县人人皆知,就连邻近的永寿县百姓对之也耳熟能详。后来,与张生有熟知的永寿县县长韦勉斋(后调任彬县县长)将这件事整理成文字,因此说此事从头到尾都有可靠的目击证人及证明材料。 张生有的前生叫田三牛,家住彬县西南、离县城三十里许的一个小镇子。当地人大多住在窑洞中,而此种以土为居的建筑很难抵挡得了狂风暴雨。有一次,在连续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后,整个地区都开始泛滥成灾,田三牛的窑洞大门下面也堆积起不少的湿土。正当他奋力将湿土刨开时,土石塌方,骤如山崩,以吨计的湿土立刻将他活埋,很快他就窒息而死了。但田三牛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他当时只是感觉整个身体都被埋在土里面,而自己正拼命往外挣扎。还好,最后总算爬了出来,身体也并未遭受重创,他很高兴自己能再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当他高高兴兴地带着捡回来的一条命去见妻子时,刚见面就迫不及待地向她表白说:“今天咱家的窑洞下面塌方,我差点丢了小命,不过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好歹我又挣扎着爬出来了。”但让他大惑不解并生起极大嗔恨心的却是:妻子根本就不搭理他,而且连正眼也不瞧他一眼。他又转向儿子诉说道:“你知道刚刚都发生了什么事吗?咱家的窑洞下方塌了,刚好把我埋在地下,差点就被压死了。不过算我命大,大难不死,这不又回来了嘛!”但儿子的表现却与妻子一模一样,他就像没看见自己父亲似的转身就离开了。田三牛这回真的有些怒火万丈,他气愤地想到:我好不容易才从生死危险中逃脱出来,真可谓九死一生。但妻子、儿子却这样待我,他们根本就不理不睬我,对我就像陌生人一样,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田三牛一边愤懑不平地暗自唠叨,一边就不知不觉地离开家来到了彬县县城。上文所描述的情况,其实与佛教经典中讲到的人死之后的中阴境界无有任何些微差别。当我们接着叙述田三牛与张生有之间的因缘瓜葛时,这一点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言归正传,田三牛不久就来到了彬县东边一个名为鸣玉池的名胜之地,此处景色宜人,田三牛一见就想进去看看。可是眼看将到,偏偏又多出一道小门,使他无法通过。当时他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往门外挤,也不知挤了多久,猛然间就挤身而出,他顿觉头晕目眩,茫然不知所以。但是在这一时刻,真实的境况却是:他刚刚从母胎中呱呱坠地。这里讲述的情形,与《阿难入胎经》中阐明的出生境况的的确确一模一样。 此时,新生命诞生的产床边有几个女人正急急忙忙地翻捡着什么,她们高声叫喊道:“剪刀在哪里?找不到剪刀怎么办?”刚刚落地的田三牛此刻刚好看到剪刀就挂在墙上,于是他便用手一指剪刀并说道:“那边墙上挂着的不就是嘛!”结果他刚伸出手就注意到自己的手不知何时已变得和婴儿的手一般大小,他不禁万分惊奇地说:“咦,我的手怎么变得这么小?”结果,大吃一惊的不仅是田三牛本人,围在他身边的大人们各个都惊恐万分,他们感受到的震惊远远大过田三牛对自己的手忽然变小的感叹。众人一致惊叫道:“见鬼了!这个娃娃一定是妖魔鬼怪转生,得赶紧把他扔在粪坑里。”田三牛听后异常恐惧,但以他现在的婴儿之身,他又实在无能为力。危难之时,躺在床上的母亲听到众人的议论后,根本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说一定要把孩子留下来。众人听后觉得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劝阻,最后也就没把田三牛扔进粪坑。这时,人群中的一个女人才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大叫道:“赶快剪断脐带!”为了驱魔,她顺手就把产妇的污血涂在田三牛的脸上。从此以后,田三牛算是懂道了一点言多必失的道理,他也就不再开口讲话了,因他害怕别人会因此而迫害他,于是他学会了装聋作哑。几个月后的一天,家人有次下地干活时,就把他用一床棉被包着放在床上。此时,家门前的院子里还晾晒着一些粮食,太阳正当头的时候,忽然来了一群鸡竞相啄食。小小三牛见状急忙用手驱赶它们,还照着大人赶鸡的方式吆喝、捣鼓个不停。这一幕恰好又被家人撞见了,他们纷纷说道:“这个娃子肯定会给全家带来厄运,他干的这些事全都是些恶兆。”当众人再次准备将他扔进茅坑时,母亲及时出现,田三牛的这条小命于是又得以保全。打那以后,他便再也不敢跟任何人讲话,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六七岁时,故而人们都把他唤作哑巴。 这一世的田三牛被起名叫张生有,有一天,爷爷带着生有来到一无人之地,然后就详细询问了有关生有前前后后的一切经历、回忆及事实真相,生有流着眼泪把自己记得的事情一五一十全都向爷爷作了倾诉。爷爷听罢就对孙子说:“这样好了,从今儿起,你该怎么的就怎么的,不用害怕,一切有我。”从此,他才能够回复到自己的本来状态。不过他历来不喜欢与同龄孩子一道玩耍,却总爱和大人们搀和在一起聊天、共住。 此事逐渐传遍了整个彬县,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不过张生有的前世一家人却把这件事当成彻头彻尾的谣言、无稽之谈,故一直都未对此事作过任何调查、了解。不久,田三牛家以前的邻居为了田产的事而和田家起了纠纷,两家人遂把官司一路打到了法院。但田家却不知能证明地产所属权的地契过去被田三牛放在什么地方,如果拿不出地契,这场官司必定会以田家的败诉而告终。当田家人围拢在一起就此事商讨时,田三牛的妹夫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如今大家都说田三牛已在鸣玉池地方投胎再来,如果我们找他问问,或许能得到答案。他若真是田三牛,那就应该知道自己过去把地契藏在什么地方。”结果这条建议被家人一致采纳。当他们来到田三牛面前并向他问及此事时,他马上就回忆了起来,“我把地契藏在窑洞某个角落的一道石头缝里。”大家回去一翻看,果然如此!从此,妻子、儿子都相信了这个所谓的张生有就是田三牛的事实,母子俩便专门来到鸣玉池看望三牛。亲人相见之后,妻儿坚持要请田三牛回去住,三牛向今世的父母请求后,他们全都予以了开许。 尽管田三牛终于回到了自己前世的家,但他本人当时也不过才八岁左右。一个这么大的父亲,和一个三十几岁的妻子,再加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这种生活、家庭景况怎么看怎么不相称,他只好又搬回去住。好在两家人对他都非常友善、亲切,他便一会儿在前世家呆上一段时间,一会儿又回张生有家住上一些日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6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