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或双相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的极端剧烈,涵盖了两种极端情绪状态:躁狂和抑郁。
躁狂状态:躁狂期是双向情感障碍的一种极端状态,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异常兴奋、多动、情绪高涨、思维迅速、自信过度、冲动行为等。他们可能经历睡眠减少、多任务处理、冲动购物、过度社交等行为。
抑郁状态:抑郁期是双向情感障碍的另一种极端状态,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的沮丧、无助、自责、焦虑和绝望。他们可能经历睡眠问题、食欲改变、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我负面评价等。
双向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往往是周期性的,患者会经历躁狂期和抑郁期的交替。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存在过渡期,即情绪状态的切换过程。
双向情感障碍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其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诊断和治疗双向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医生的诊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药物调节情绪稳定剂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患者也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稳定的日常规律和寻求支持网络来管理疾病。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有双向情感障碍,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经常出现忧郁和躁狂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状态,并且这两种状态的转化往往是突然而来,不可预测的。
该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都非常复杂。本文将从定义、症状、原因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病或躁抑症,是一种精神分裂症的亚型。患者经常会在情绪高涨的时候表现出极度兴奋、冲动和易怒,而在情绪低落时则会表现出沮丧、无助和失望等消极情绪。由于这种情感状态的改变非常迅速和突然,治疗上也非常困难。据估计,全球约有1%的人口罹患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方面,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可分为躁狂期和抑郁期两个阶段。在躁狂期,患者常表现出异常行为,包括过度自信、冲动、睡眠减少、多话、过度活跃、认知能力下降等。在抑郁期,患者则表现出消极情绪,如长时间的忧郁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失去兴趣爱好等。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强迫行为等症状。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目前尚无确切答案,但研究表明,遗传、神经化学和心理社会因素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家族史可能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而神经化学方面,一些神经递质失衡和神经元异常活动都可能导致躁狂和抑郁症状的出现。最后,心理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工作和环境等也对该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治疗方面,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长期、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来进行综合治疗。药物方面,常用的包括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和安眠药等,但不同患者药物反应不同,需要根据治疗效果、副作用等情况进行调整。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承受能力培训等,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和情感状态,并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方面,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也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的精神疾病。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反应,需要定制化治疗计划,同时加强心理和社会支持。随着未来医学科技的发展,相信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和治疗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新的突破。
抑郁狂躁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或躁郁症)是一种心境波动剧烈的精神疾病,患者会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情绪状态。以下是抑郁狂躁症的一些主要表现:
1 躁狂期表现:
- 欣快和兴奋:在躁狂期,患者可能感到异常的兴奋、幸福或似乎情绪过度高涨,超出正常范围。
- 夸大自信和自尊: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过度自信,有时会表现出自负和傲慢的行为。
- 多动和冲动行为: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出神经过敏、坐立不安、言语频繁、思维杂乱,行为冲动和冲动购物等。
- 睡眠减少:患者可能经历睡眠不足、无需睡眠或者只需很少的睡眠就能保持精力充沛。
- 注意力不集中:在躁狂期,患者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跳跃,注意力易受分散。
2 抑郁期表现:
- 忧郁和沮丧:在抑郁期,患者可能经历情绪低落、悲伤、无助、绝望以及丧失兴趣和乐趣的感觉。
- 精力下降和疲劳:抑郁期患者感到疲倦、无力,常常感到身体和精神极度疲惫。
- 睡眠问题:抑郁期患者可能经历失眠或过度睡眠,或者睡眠质量下降。
- 食欲改变:抑郁期患者可能食欲减退或增加,导致体重减轻或增加。
- 自杀思维:患者可能出现对死亡和自杀的消极思维,并表现出自杀倾向。
抑郁狂躁症的症状和表现可能因个体而异,且程度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有类似的症状,请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评估和诊断。他们能够提供适当的帮助、治疗和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专家认为,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这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是大脑的化学失衡导致双相情感障碍。负责控制大脑功能的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
例如有证据表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过高时,有可能会发生躁狂发作。当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过低的时候,可能会发生抑郁发作
对于不了解双相障碍的围观群众来说,躁狂发作双十一剁手20万的新闻可能只是茶余饭后抖机灵的一个谈资。
扫一眼大家的反应——“得不起”“我不配”“期待被送心理科的那天”“还有这个病?”“感觉我也有点儿”——调侃的、羡慕的、不明真相的,都有。但双相障碍的躁狂发作只是买买买而已吗?任何一个真正经历过躁郁循环发作的人可能都会告诉你:“20万,不值得”。
这个新闻换个角度来看,即使有20万,你也未必能免于双相障碍的摧折。生活中,跟人谈起躁郁症的时候,对方最常见的反应是“每个人都有情绪化的时候吧,那是不是大家都有一点点躁郁呢?”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双相障碍是没有“一点点”这一说法的。
作为被DSM收录在册的精神障碍,个体只有“不是双相”和“是双相”两种诊断结果,如果是后者,又会被进一步划分为I型、II型,或者是伴随I、II型出现的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等。
在之前的《 双相情感障碍:“凝望生者,爱他们,拥抱他们” 》一文中,我们已经对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作过一次详细的介绍。本期鹿鸣心理将聚焦有关躁郁发作最常见的几个迷思,并通过一位有15年II型双相病史的患者的亲身经历还原真相。
迷思1: 双相障碍就是极端的情绪变化
确实,双相障碍患者会在抑郁和(轻)躁狂之间来回转换,但是这种转换周期一般较长,从数周到数月不等。躁狂或抑郁发作之前没有任何明显的肇因,且患者的精力、体力和睡眠状态会因此大受影响。
然而,对于只是有些情绪化的人来说,心境的变化一般是源于某些特定的事件。正如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费德曼博士所说:“我们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认为自己比较‘情绪化’的人可能只是觉得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总是多过开心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真的患有双相障碍,那么你就不会只是‘不开心’,而是每次发作时会经历至少两周以上的重性抑郁”。
此外,在躁狂发作时,即使只是轻躁狂,你也会经历至少持续4天以上的情绪高涨、精力旺盛。除非你的症状符合前述标准,而且在情绪起伏时表现出了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思维奔逸、语速过快、行为冲动、欣快/易怒,否则你的情绪化就不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而可能是其他比如 边缘型人格障碍 的症状表现。
迷思2: 双相障碍只有躁狂和抑郁两种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确实包括抑郁和躁狂这两种心境,但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比如混合型躁狂(疲惫抑郁但又兴奋急躁)与焦虑常常相伴相生,即使是在抑郁发作期可能出现焦虑症状。此外,大多数双相I型患者还会出现伴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
心境的转变可能会导致注意力涣散、易怒、暴力行为等问题。在躁狂的时候有的患者会表现出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但进入抑郁期就可能出现记忆力大幅下滑甚至迅速衰退的现象。雪上加霜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在躁狂发作后出现“断篇儿”,完全不记得躁狂期间发生的事情。
双相障碍不同于其他精神障碍的一点是: 它总是周期性地发作。当患者没有躁狂或抑郁发作的时候,各方面精神状态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焦虑、思觉失调(psychosis)、易怒等症状消失,进入缓解期或称稳定期(euthymia)。
迷思3: 抑郁发作意味着悲伤绝望、泪流不止
抑郁期的确可能出现悲伤绝望,控制不住哭泣的情况。但是对于很多双相患者来说,抑郁发作是凶猛而激荡的,常见的症状包括焦躁不安、苛求完美、睡不着或醒得早、灰暗绝望、自我孤立、脾气暴烈等。伴随这些症状一起出现的还有弥漫性的自我厌弃和生命无意义感。
双相患者进入郁期时,比起郁郁寡欢、暗自垂泪,更常见的情况是狂怒难当、言辞激越——毫无意外地,即使正常状态下没有愤怒或品性问题,患者的人际关系也往往会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表现并不意味着混合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睡眠需求没有减少、精力水平也没有提升,而是想睡而不能、欲静而不得。
迷思4: 躁狂发作时欣快而喜悦
躁狂发作分为轻躁狂发作和完全躁狂发作(full-blown mania)。处于躁狂期时,患者的精力和行动力都会明显提高,睡眠需求减少,自尊暴涨,还可能出现冒险行为(例如无节制购物、轻率投资等)。轻躁狂发作也会出现类似的表现,但程度较轻。
躁狂发作可以依据程度被分为轻躁狂发作与完整躁狂发作,也可以依据类型被分为欣快型躁狂发作(euphoric mania)与心境恶劣型躁狂发作(dysphoric mania)。虽然欣快型躁狂发作确实会让人感到快乐甚至上头,但现实生活中这种过分夸大的欣快可能演变为自恋与侵略倾向,而且所有的感觉良好完全是因为神经递质失调所致。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矫造的快乐。
与前者相反,心境恶劣型躁狂发作则是一种交织了抑郁、焦虑的兴奋状态,患者会会感到格外悲观、绝望、疲惫、不能全神贯注,但同时也仍感到兴奋、焦急、急躁、有紧迫感、缺乏睡眠,而且思维飞速转动。有的患者视其为最危殆的一种心境状态,因为处于这种状态中,个体更容易发生暴力或自杀行为,意外致伤、致死率也远高于其他情况。
迷思5: 不管怎么样,吃药就行了吧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的唯一出路”似乎已经是教科书一般的共识了。说它是一种迷思并不是说吃药没用,相反,药物的确是治疗双相障碍的基石。但仅仅依靠药物是难以完全平复心境变化的。要真正驯服双相障碍,大多数人还必须规律睡眠、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避免某些触发行为,比如说走就走、毫无计划的旅行,工作三班倒,选修太多的课程等。
如果仅仅是服药而不改变可能加剧病情的生活方式,那么药物的作用也仅仅是扬汤止沸而已。更重要的是,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对病情起到缓冲作用,这样一来患者对药物的需求会相应有所减少,而因此被动承受的药物副作用也便随之减轻了。
总的说来,药物的确很重要,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必不可少的。
补充阅读:
1米克罗兹 (2018)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陈幼堂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Fast, J, M(2019, Jul15)10 Top Myths About Bipolar Disorder HealthCentra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centralcom/slideshow/bipolar-myths-exposedic=obnetwork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