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立志故事 有关贝多芬的故事

名人立志故事 有关贝多芬的故事,第1张

1、贝多芬维也纳居住时,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妇多方照顾,贝多芬从内心十分感谢。可是过了不多久,贝多芬发现他并不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为一件家宝看待,觉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2、一次,公爵庄园里来了客人,客人是当时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宝,便叫人去请贝多芬来为他们演奏,被贝多芬拒绝了。公爵觉得下不了台,便亲自来请,并说了很多话,表白自己往日对贝多芬的恩典。

3、贝多芬听了,一句话也不说,就冒着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得稀烂,并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自己。公爵现在有,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贝多芬是著名的钢琴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贝多芬被赋予了多重含义。那么,说贝多芬是女人是什么意思呢?你说贝多芬是个女人是什么意思?

b站贝多芬是什么梗

贝多芬的交易梗流行于Bilibili吧。用来吐槽吧务删水帖和广告帖,后来只要有帖就可以用,不管是不是水帖。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以贝多芬为背景的,加上神奇的文字,让每一张都很搞笑。

然而,由于太多人使用这种梗,哔哩哔哩酒吧和雄桂酒吧已经禁止使用这种梗。毕丽酒吧禁止说话一天,兄弟和贵族酒吧禁止说话十天。这个梗也成为了史上最快的禁梗。我们这么快就做吧。恐怕交易已经达成了。

说女人贝多芬什么意思

是指有的人从背影看,身材出众,气质脱俗,背影很怀旧,能引起人们对其外貌的遐想;但是从正面看,它的外观很普通或者外观和背面反差很大,令人遗憾或者惊讶。

说女人贝多芬段子

昨天,我帮表哥搬家。半夜搬家后,出去吃宵夜。回来的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一个美女。我一直看着她。见此情景,表哥在我耳边小声说了句,有什么好看的?贝多芬是唯一的一个,我看起来很害怕。兄弟们,贝多芬是什么意思?

贝多芬怎么练

1坐在转椅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自然着地,双手叉腰,背部微微弓起,收腹,低头,看肚脐位置,坚持15秒,重复5次。可以缓解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的紧张性胸闷。

2双手抱胸坐在椅子上,双脚略宽于肩膀,膝盖弯曲90,慢慢深呼吸。呼气时,上身前倾,不低头。保持5秒,然后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坐课的人拉伸背部肌肉的好方法。

3双手持哑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向前弯曲,使躯干基本与地面平行,双臂自然下垂,掌心相对,然后将哑铃微抬,水平举起。不要以为侧身平举就是单纯的肩部训练。其实三角肌后束的大部分肌肉都在背部。强化后束肌,可以彻底摆脱肩窄的噩梦。

4俯卧蛙泳是徒手训练,跪在床上就可以做,但是可以充分锻炼整个背部。趴在垫子上,微微抬起上半身,屈肘悬空,小臂与身体保持平行,大臂紧贴身体。呼气时,手臂向前伸直,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5双手握持距离略宽于肩宽。做引体向上主要是锻炼背部肌肉外侧两侧的肌肉。这部分的肌肉是展现男性伟岸魁梧的重要道具。

有几层意思。

身材好,脸蛋丑的,贝多芬=背多分 就是看背后得分,看前面不得分的意思。

学习中,特别是文科生,会听到有人说贝多芬,背了就会得分,意思是要多背书。

扩展资料: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参考资料:

贝多芬-

1、英国化学家戴bai维,是一位木du器雕刻匠的儿子。虽然他zhi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dao贫穷不改凌云志,坚持刻苦学习,二十岁时就发现了一种能使人发笑不已的气体--笑广七(一氧化二氮),从此闻名于世。在进行这次实验时,他差点因吸进过多的笑气而丧命。二十九岁时,他又用电解法制得了金属仰和钠,翌年制得金属镁、钙、锶、钡,于是声名显赫。

当戴维发表演讲时,由于他口若悬河,广征博引,许多文学家、科学家、时髦女士、达官阔佬都恭维他,有的送他礼物,有的以认识他为荣幸。然而,戴维却依旧埋头于科学实验,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剧毒和爆炸性实验。有人劝他道,如今功业成就,该安富尊荣,坐享清福了。戴维却说: "我以科学为职业,以造福人类为本分。

一息尚存,就兢兢业业去做。人当有荣耀之实,不当有荣耀之名。有贡献而没有荣誉,比有荣誉而没有贡献好些!" 

2、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时,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妇多方照顾,贝多芬从内心十分感谢。可是过了不多久,贝多芬发现他并不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为一件家宝看待,觉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庄园里来了客人,客人是当时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宝",便叫人去请贝多芬来为他们演奏,被贝多芬拒绝了。公爵觉得下不了台,便亲自来请,并说了很多话,表白自己往日对贝多芬的恩典。贝多芬听了,一句话也不说,就冒着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得稀烂,并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自己。公爵现在有,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 个。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说过: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的确,爱迪生的一生就是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并为之奋斗的一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三十岁时,发明了留声机,三十二岁时,发明了"世界之光"--电灯。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要经过艰苦奋斗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说吧,他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二十六小时地工作,累了便在实验室里略躺一会儿。制造电灯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材料,爱迪生先后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用竹子烧成的炭丝作灯丝。

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他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的义务是为人类造福,可谓真正履行到家了。

3、英国人辛柏孙(1811-1870)为了找到最好的医用麻醉剂,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药剂都亲自试用过,但一直没有找到他认为满意的。一天,他发现"迷蒙精"可能是一种好麻醉剂,便大量吸入鼻孔,顿时失去了知觉,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4、诺贝尔,一次正潜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药,突然"轰"的一声,碎瓦如雨,烟尘腾空,他的新建实验室飞上了天。烟尘过后,家人跑出来一看,诺贝尔不见了,纷纷泪落如雨,个个顿足捶胸。忽然从瓦砾里钻出一个人,满身灰尘,血迹斑斑,他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揉揉眼睛,环顾四周,然后蹦着跳着欢呼起来: "成功了!成功了!"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

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

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

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

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总的说来,他拒绝为维也纳每年写一部歌剧的邀请,是明智的),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大杰作之一《菲岱里奥》提出了贝多芬最珍视的种种信念一位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处死;这一题材由于在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家喻户晓的作品有:

(1) 管弦乐曲:交响曲九部(最后一部有合唱);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序曲---《科里奥兰》、《莱奥诺拉》第一、二、三,《命名日》、《献给剧院》以及第(3)项中各舞台作品的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两首

(2) 合唱曲:弥撒曲两部(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

(3) 舞台作品: 歌剧《菲岱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4) 室内乐:七重奏;钢琴和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小夜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圆号奏鸣曲

(5) 钢琴曲:奏鸣曲三十二首;变奏曲二十一套;《小品曲》

(6) 歌曲: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音和乐队场景《阿!不忠a的人》;其它声乐与钢琴曲

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如果只选一首知名度最高为代表,应该非《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Op27-2 莫属。这首属于贝多芬中期时期的杰作,不仅浪漫动听而且还有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月光”。对喜欢过中秋节的爱月民族来说,聆赏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时更增添几分亲切感。但是,您知道吗?贝多芬当年写这首作品时,乐念竟然与月光毫无关系。

1800年,在布伦斯维克家贝多芬认识了一位十五岁的少女茱丽叶塔(Giulietta guicciardi),她起初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之后贝多芬完全被少女的气质所吸引,当时已经三十岁的他甚至兴起与茱丽叶塔结婚的念头。但是,终究因两人身份不同而没有结果。这首知名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便是提献给她的诉情之作!

哇!这是多么浪漫的「师生恋」啊!可是,历史的真相却煞风景地戳破人们 所「想象」的浪漫情节。虽然十四号钢琴奏鸣曲的确是献给茱丽叶塔,而她的特质也的确深深地吸引了贝多芬,两人有段若有似无的恋情,但这之间依然有段 「迫于现实」的小插曲。

原本,贝多芬写了一首充满爱意的曲子作品51-2的轮旋曲,准备送给心上人茱丽叶塔。但是,因为贵客到访而在政治因素与现实的考量下,将这首轮旋曲转送给了李希诺夫斯基(Lichnowsky)伯爵的女儿。事后才将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敷衍凑数地送给了茱丽叶塔。

此曲于1801创作完成、1802年出版,当初只是一首在形式上略有突破的奏鸣曲,而且没有「月光」的称谓,因为作曲者并非对月亮心生所感而写。但此曲却因音乐极为动听而大受欢迎,贝多芬还因此向弟子彻尔尼抱怨过心插柳的无奈。直到三十年之后,一位音乐评论家HFL Rellstab听过此曲第一乐章后表示:「犹如置身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湖面的摇荡小船上一般。」从此,此曲的「月光」的别称不胫而走,大家都认为此名极为贴切,更拉近了音乐与听众的距离。其实,这首作品音乐本身就已经具备超越局部揣测的特质,也就是说不需要穿凿附会地说「月光」的故事,只要听者用心欣赏就可以体会乐曲的独特性与不凡。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Piano Sonata in cis-moll "Mondschein" Op27-2 ,与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1一同创作出版,这两首作品与传统的奏鸣曲在乐章的安排上略有不同,为了避免好事者的批评,贝多芬巧妙地加上「充满幻想风的」的字眼于这两首作品乐谱上,为自己没有在第一乐章摆上奏鸣曲式寻求解套。

第一乐章为持续的慢板,二二拍,三段体。一般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会以奏鸣曲式写成,但「月光」却违反这个不成文的惯例,将第一乐章以三段式写成。 虽然是二二拍子,但是左手均匀的三连音却让音乐听来像三拍子,而且营造出迷人的幻想性。如此充满浪漫气氛的第一乐章,对舒伯特、萧邦、舒曼、孟德尔颂等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启发。第一乐章整体的表达属于一种朦胧、低迷的调子,性格隐讳且不好处理。

第二乐章行板,三四拍子,三段体。与第一乐章同为三段体,而非奏鸣曲中常备的小步舞曲、或是诙谐曲。李斯特曾经形容这个乐章是「两个深渊里的一朵花」,这段话不禁令人想到贝多芬的第四号交响曲,舒曼也称许它为「两位北欧巨人间(第三、五号)的娇柔美女」。第二乐章虽是三拍子,但贝多芬巧妙地运用音符强弱与长度的对比,让旋律听来具有行进的味道切合行板的表情速度。第二乐章最难以诠释之处在,它必须承接第一乐章的隐讳与第三乐章的激进,因此其中间色调的拿捏相当重要,过于接近第一乐章的情绪不仅全曲显得沉重,而且失去作品形式的平衡感。过于接近第三乐章的情绪,则让音乐显得轻佻而且冲淡了第三乐章的爆发力。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四四拍,奏鸣曲式。激进如贝多芬者大概也不敢不在这个乐章放奏鸣曲式吧!有人说此乐章为贝多芬钢琴音乐中,表现张力最高的一段。的确,快速音阶的弹奏考验着每位钢琴家的胆识与基本功夫,短促而快速的强音则考验钢琴家的触键能量,以及对和声饱满与平衡的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1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