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最让人意难平的角色:家国英雄,却是这样的结局……

金庸笔下最让人意难平的角色:家国英雄,却是这样的结局……,第1张

小时候看《天龙八部》只是觉得萧峰是一代大侠,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

长大了再去看,开始惋惜一代英雄人物,俨然成为悲剧人物的缩影。

金庸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江湖,金庸笔下的大侠们大都快意人生,知音漫客,红颜相伴,唯独他让人意难平,心难安——萧峰。

萧峰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也是金庸笔下至情至性、至善至勇、至忠至仁的最接近于完美的人物。

但他为人公正不阿,侠义心肠,是现代钢铁直男的代表,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在面对康敏的示好时,坚决抗拒的态度,让康敏心生怨恨,而招来杀身之祸,最后身败名裂,连汉人都做不成,别说永远受天下英雄敬仰了。最后还成为众矢之的,被驱逐出中原武林。

有句话说得好:

英雄好汉难以抵御娇媚女子的诱惑,萧峰钢铁般的性格虽抵御住了,但背不住这女子的媚眼魅惑各路英雄,群起来谋算于他。

从所有人敬仰的大英雄,到万人唾弃,人人都想杀得契丹狗,就在一念之间。可以说就是一觉醒来,人生的际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乔峰悲剧的开始。

2、恩怨情仇,蒙蔽双眼,失去挚爱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在金庸笔下,萧峰亲手杀死了挚爱,每每看到这里,都让人泪眼朦胧,也许这也是妙笔生花之处,但总是让人意难平,心难安。

众多版本的《天龙八部》中,黄日华版是我心目中的经典。

萧峰徒手葬阿朱的片段,每看一次,心就会被揪一次。

他在明白自己误信他人,害阿朱枉死后,要不是段正淳出手阻止,乔峰几欲自杀!心如死水的乔峰抱起阿朱的尸体到户外去安葬。

    乔峰伤心欲绝地用双手刨坑,刨得鲜血淋漓。肝肠寸断的他轻轻地把阿朱抱进坑里。却迟迟舍不得掩上土,甚至阿紫不小心把土踩了一点到阿朱的脸上,都会被他大声呵斥,他怕再也看不到阿朱了。

他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阿朱早已没有温度的脸,对着再也无法回应他的阿朱倾诉。

回忆过往他和阿朱的对话,回忆他们曾经一起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在这一切都毁了!

乔峰缓缓地站起身,闭上双眼,大喝一声,双手把土推到阿朱身上,盖住了曾给他无数温暖,让他无比眷恋的那张脸。他用满是鲜血的手指在木牌上有力地写道“爱妻阿朱之墓”,满脸的英雄泪!

金庸笔下这些细节的刻画,心里活动的外在表现,氛围拿捏得恰到好处。

萧峰对阿朱情真意切,撕心裂肺,把他的悲剧人生推向高潮。

他在书中这样写到:

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万分小心,也不免为其所伤。

金庸写到:

而这个江湖却给予萧峰太多的无奈,自己从小生长在宋国,从小的教育是对契丹人的敌意,后来却发现自己就是契丹人,戏剧性的身世让他在面对选择时左右为难。

在辽宋交战时,身份的尴尬位置,让他摇摆不定,最后为了两个国家的安危,他请命领兵攻打大宋。

对于萧峰来说,这是生父与养父之间的战斗。他想要止住干戈,只有自己身死,才能让自己从两难的困境之中解脱出来。

而他的侠义心肠,至善至勇的性格,让他不得不做这样的抉择。

乔峰之死单于折箭雁门关,城下三军勒马还。

辽国是给他生命,给他声望的地方;

宋朝是给养育他,给他温暖的地方。

雁门关的一箭,让他无愧于宋朝的养育,对得起辽国的知遇之恩。

最后大辽皇帝的那句:

这让至忠至仁的萧峰如鲠在喉,原著里这样写到:

一代枭雄就此灭于雁门关处。

其实萧峰已经是大辽的南院大王,已经是高官厚禄在身,如果萧峰追求高官厚禄,何必非要到宋国?

只是这句话彻底的让萧峰再无活下去的欲望。他这一生将义气看的比生命重要,最后却连这一点都无法求得。

《荀子·荣辱》上写到:

萧峰的“义”,被辽国皇帝看作为“利”使然,这种侮辱无疑是致命的。

金庸对萧峰的残忍之处,就是明明是一个大好人,却求忠不得,求孝不得,求仁不得,求义不得,求爱不得,天大地大,加上一身绝世武功,却落得里外不是人,生不由身,唯有一死可自得

萧峰的悲剧人生不禁让人为之感叹:

金庸说:

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家国,大义而赴死的。

凡人有生必有死,

生固欣然,死亦天命。

为家国而牺牲,足矣。

文/萧家侠女

感恩每一个耐心阅读的你们!

有幸遇见你,点个赞在离开呗!

阿朱 乔峰和阿朱。 乔峰-- 一个金庸小说里刻画的非汉族主人公 一个金庸小说里无以可比的顶天立地的主人公 一个在金庸小说里一个壮烈牺牲的主人公 一个对感情专一无怨无悔的痴情种子 一个生逢其时被命运捉弄又于心不甘的契丹人 乔峰就是这样一个人乔峰的前半生还算是幸运的,有人故意栽培,有北乔峰的威名,但乔峰更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由他自己亲手演绎的悲剧 乔峰的悲剧原因之(一)---宋辽金三国 乔峰出生的时代是宋辽对抗的时代,在宋辽对抗中辽国占据着优势地位,而金国也已经开始兴旺,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宋辽金之间不段发生军事冲突,而契丹人也能征善战,烧杀抢猎为汉人深恶痛绝,而金国已经在悄悄崛起,正形成一个辽国和宋朝的威胁。乔峰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时代的悲剧在乔峰身上上演的淋漓尽致!是因为宋辽的军事政治对抗,所以有了没落家族慕容博小人奸计的得逞,30年前可以用计害死乔峰父母!也是因为宋辽之间连年征战,而辽国又处于战略优势地位,所以中原武林才如此嫉恨契丹狗,于是乎就有了“带头大哥”非但不三思而后行甚至出手卑鄙“连妇孺都不放过,还好后来自感罪孽深重将乔峰抚养长大并还让乔峰做了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宝座!也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关系,中原武林再知道乔峰的真实身份后一直把曾经风光一时令多少人汗颜色变的乔峰变成了一只被人唾骂的“契丹狗”,乔峰正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突然事件的打击也变得无所适从以至于唯一充盈他头脑的就是杀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非报不可!以至于再后来的求证自己身份的道路上丧失理智!民族的对抗,乔峰最后还是要回到了他的民族,救了辽帝,结拜兄弟,帮辽帝平定了叛乱,做了南院大王,日理万机治理属于他的国家。这个时候辽在再叛乱后还不足以发兵攻打宋国,但早在乔峰认识辽帝后不久辽帝得野心久已经在乔峰面前完全暴露过。乔峰得政治敏锐感觉察到了可是并没有防微杜渐很好得制止辽帝的这一行为以至于后来辽帝“生米煮成熟饭”定要攻宋乔峰苦鉴不成还有了牢狱之灾!后来辽帝带兵攻宋,中原武林救了乔峰在雁门关,两军对垒。乔峰等人挟持了辽帝对于辽帝来讲这是欺君大罪,乔峰自感对不起辽帝(辽帝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乔峰的兄弟了但他对得起他的辽国的臣民),只好一死以谢罪其实乔峰还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不久,辽国没落后,他的另外一个兄弟,完颜又带兵灭了他的祖国!乔峰一生重情重义,是一个少见的英雄,可他绝对不是政治家阴谋家的对手所以他的英雄之气见于天地之间却自己也成了阴谋家政治家的牺牲品,说道底,被人利用 完弄而已!悲!乔峰的悲剧原因之(二)---来自他自己外因仅仅是乔峰悲剧的条件而已,他真正的悲剧却是来自他自己,内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杏子林的时候,乔峰稳定丐帮的叛乱是多么的足智多谋,而且不怕自己吃苦,以情动人赢得了帮众的爱戴,可是当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出生的时候,乔峰就变了,变成另一个乔峰了,也正是这一种改变,加速了他悲剧的开始和演进。试想想,如果乔峰暂时不辞掉他的帮主之职,这样有利于稳定丐帮也有利于进一步为自己“昭雪”呀?相反的是,乔峰没有这样做,而开始了他的求证之路。是他自己心虚了吗?是呀,有天坛山大和尚,自己的恩师等人的证据,可是这就够了吗?所谓江湖上人最讲信用于义气,乔峰是太高估他们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萧远山始终不出来于乔峰见面认亲,是怕暴露他自己吗?而他又去杀了几乎一切可以给乔峰真实身份带来答案的当事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后又害苦了他的孩子--乔峰呀中原武林又不问清红皂白把这一切罪过又让乔承担,乔峰又恰好是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呀,谁叫他老是晚一步而又恰好出现在事发现场呢?乔峰真是百口难辩呀以至于他无所适从最后几乎逆来顺受。(“唉,乔某遭此不白奇冤,又何必费神去求洗刷?从此隐姓埋名,十余年后,叫江湖上的朋友都忘了有我这样一号人物,也就是了。”霎时之间,不由得万念俱灰。)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乔峰也实在是仁尽义至了,为了医救跟他素无瓜葛的阿珠,乔峰去了聚闲庄,给阿珠救病,这是多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呀?其实乔峰这个时候对于阿珠根本救没有什么特别在意(“以有用之身,为此无益之事”)!笔者认为乔峰感觉自己为中原武林所不容,心中气苦,开始自暴自弃,已萌求死之意。直接诱因则是,他受不了别人的“轻贱卑视”,急于要证明些什么,多日来内心郁结的东东也需要发泄一下。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一时气愤难当,蛮劲发作”的结果,乔峰最后只是用“一定要救阿朱”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服了自己前去寻死。这个时候乔峰感性完全占据了理性,而聚闲庄一战,场面惨不忍睹,那个时候的乔峰已经不在是曾经的乔峰,而只是一个兽性打发的雄狮而已!本来救已经被冤枉种下种种祸根,再加上聚闲庄那么多人命,乔峰呀,乔峰,你的结局已经是很幸运了!乔峰自从雁门关回来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杀父杀母之仇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我想那个时候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就是亲自己杀了自己的仇人,甚至要杀仇人的全家!这个时候乔峰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他所拥有的是本我的需求,那就是报仇报仇报仇报仇!智光和尚临死前说了一句话“万物一般,终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尘灰”其实这是乔峰改变自己悲剧命运的一个机会,一个很好的机会。而感性完全战胜了理性的乔峰已经不在是有勇有谋的乔峰了,他根本救没有在意这几句话的真正含义。他想着的只是报仇报仇!而他连他的仇人又不知道(甚至以为他来的父亲就是“大恶人”) 乔峰在他最需要关怀的时候,阿珠出现了,阿珠本是慕容家的一个丫鬟,竟然能够得到乔峰的真爱。也可以看出乔峰当时的心情,或许不是阿珠,换作另外一个女孩,哪怕是康敏,乔峰也会爱上她的,这个时候的乔峰,沧桑呀,愁苦呀,郁闷呀!当乔峰仅仅凭段正淳一句含糊不清的话就断定了段正淳是当年带头大哥的时候,乔峰的 智商已经趋进于零了,完全弱智了,他的脑袋已经没有运转了!他也不想象段正淳当年才多大呀?那个时候段正淳可能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小子吧?说不定还没有行走江湖呀!凭他的武功和在江湖上的地位他能够成为当年的带头大哥吗?乔峰呀乔峰,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也正是这样阿珠才自作聪明,最后惨死在乔大哥掌下,而乔峰那一掌呀,是他多日来情绪的大发泄,也正是这一掌把乔峰带进了悲剧的顶点,也正是这样,让所有的观众都喜欢阿珠多一点哀怜阿珠多一点,而每多一点,乔峰就悲一点,喜欢她作为女人的善良,哀怜她在心爱的人面前的无奈为什么要让乔峰承受他自己亲手劈死自己心爱的人的痛苦乔峰的悲剧原因之(三)---来自女人 天龙八部里在乔峰命运影响最大的有三个女人--康敏,阿珠,阿紫,一个是虚荣的女人,一个是他心爱的女人,一个是他答应照顾的女人。乔峰的活着和死去,与这三个女人 有很大的瓜葛! 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康敏在潜意识里心理矛盾与冲突直接影响到了她后来的行为,她的本我要求就是满足她的个人欲望以及虚荣,或许她当初作了段正淳的一夜情人多多少少都有权利的欲望,可惜段正淳情种广播也有时顾忌无暇,或许是看着没有盼头嫁给了丐帮一个糟老头,本来抱有天下第一帮的帮主夫人的美梦,可惜一夜之间就破灭了,而后主动勾引乔峰,乔峰的行动又简直酷逼了(朋友妻不可欺,仅仅做人的原则而已)而康敏这个浪荡的女人竟然为此争风,由此看来康敏的心理有问题,这样的变态心理就导致了乔峰 和阿珠的悲剧,她骗了天下英雄,骗了阿珠,更骗了乔峰! 阿珠,是一个善解人意也比较聪明的传统的女人。丫鬟出生,少了一些贵族女人的气息 而多了几分同情心,有英雄偶像情结。从阿珠的出场只是让人觉得她是一个调皮的女孩子 而已。而真正让人开始对阿珠另眼相看的是在杏子林,当天下那些所谓的英雄的思维都局限在康敏等人布置的陷阱里外,阿珠仍然能够帮助乔峰分析其中的破绽漏洞。为什么?或许就是那种丫鬟出生后形成的同情弱者的感情和崇拜乔峰侠义行为的心理吧。 后来阿珠去少林偷东西给打伤后被乔峰救了,后来乔峰到聚闲庄撒野。阿珠是幸运的遇见了乔峰并顺便救了她,或许是心存感激,阿珠开始爱上了乔峰,阿珠曾经对乔峰报有 幻想那就是去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幸福生活,而乔峰却自己用父母深仇血痕来压迫自 己,其实在这个时候阿珠可以作的就只有帮助乔峰而已。而阿珠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自作聪明得去见了康敏,当阿珠得知她自己身世的时候又自作聪明的代她父亲受了乔峰一掌,可怜呀,阿珠,乔峰当时被仇恨充盈得失去了理智难道你也因为陷入爱情的漩涡而变得愚钝了吗?你为什么就不能够用理智得眼光帮乔峰分析分析呢?你的老爹30年前就能够做带头大哥吗?亏你聪明呀?而你自己代父亲去死,一了白了,你有没有想过呀,这个时候你是什么身份呀?你是乔峰最爱的人呀,你是乔峰活 着的精神支柱呀?你就这么死了,留下乔峰一个人伤心欲绝,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乔大哥 他能够接受他自己一掌打死他自己心爱的女人后的痛苦吗? 阿珠,你简直太傻了!乔峰后生得悲苦你是不会明白的了!阿紫,是阿珠临死前给乔峰的托付,可是看得出来,在开始的时候,乔峰心理并不是很喜欢阿紫这个阿珠的妹妹,甚至是厌恶!他当时答应阿珠其实只是让阿珠能够稍微安然的离开,少点牵挂的离开,而阿紫后来渐渐也爱上了她的英雄姐夫,而乔峰呢?或许是觉得自己对不起阿珠,所以没有接受阿紫的感情,而阿紫对此痴情不绝。后来辽帝攻宋在雁门关,乔峰自刎那一瞬间,阿紫痛苦死了,乔峰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离开,因为那个时候你为 宋国所做的一切你只有选择自刎才能够你谢罪于你的结拜的辽帝。可是你一个人已经不幸 , 你又还要让一个在你的背后默默爱你的女人不幸,你说这不是你乔峰的更不幸吗? 乔峰的悲剧原因之(四)---走自己的路 乔峰前半生都还是幸运的,有人故意栽培,有北乔峰的威名,有他自己辛苦赢得了事业,但当开始怀疑他的身世后,他开始为自己身世之谜东奔西走后,在他知道自己的杀父母之仇后,乔峰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悲惨结局的不归路。而在这条不归路上,也仍然有很多很多的路口,有很多的路口乔峰都可以选择--- (1)乔峰可以选择跟阿珠直接去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逍遥快活。可是他没有-----“我若不将他砍成肉酱,又怎能定得下心来,一辈子和你在塞上骑马打猎 、牧牛放羊?”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高亢。近日来他神态虽已不如往时之,但对这大恶人的仇恨之心,决不因此而减了半分。”---仇恨总是比恩情更令人难以忘却而他的选择却是去找段正淳,自己打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2)乔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帮助辽帝平定了叛乱,帮助辽帝治理国家,繁荣国家,其实乔峰的努力在客观上起了强盛辽国的作用,而辽国的强盛必将改变宋辽对局的格局使辽国有了攻打宋国的物质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辽帝的野心就会用他的行动和铁骑来证明,这个时候作为南院大王的乔峰,本来可以为了他的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协助辽帝扩张自己的版图,因为在那个年代,弱肉强食是不变的定律,打击别人其实就是最好地保护自己!可是乔峰没有这样作,他选择的是苦鉴辽帝,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有了牢狱之灾,甚至难免不一死,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3)在宋辽两军对阵的雁门关,乔峰胁迫辽帝立誓,乔峰自己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的辽帝结拜兄弟,在这个时候他还是可以活着,可以到中原,那里有爱戴他的江湖朋友,有他的结拜兄弟,有他的事业,甚或他也可以隐居,过着自己自己的生活。但是乔峰他也没有,他选择了一死,在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提醒辽帝要信守诺言,这就是 他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用他自己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如果乔峰跟阿珠去牧羊,过起来田园生活;如果乔峰帮助辽帝攻打宋国,建功立业;如果最后乔峰没有选择死亡,那么乔峰就不会成为定天立地的豪杰英雄了,报仇是人的血性 ;苦鉴辽帝不要攻打宋国一方面是乔峰不愿见到两国生灵涂炭,更重要的是他不忘本,因为他是在中原长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最后的自尽则是成全了他自己,他已经不能够再 继续苟且活下去了,死亡已经不再恐惧,他已经困了,被悲苦的命运捉弄的身心疲惫了! 乔峰需要的是解脱自己。

  杏子林中的那一段绝对是个经典。乔峰为丐帮四长老插刀受刑,不但令四长老信服,观众们也无不被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天龙八部乔峰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阿紫问姐夫“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 姐夫平静的答“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金庸 《天龙八部》

 2、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金庸 《天龙八部》

 3、 阿朱就是阿朱。 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金庸 《天龙八部》

 4、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 ——金庸 《天龙八部》

 5、 天山鸟飞绝,故人两相忘。 ——金庸 《天龙八部》

 6、 沐春风,惹一身红尘;望秋月,化半缕轻烟。顾盼间乾坤倒转,一霎时沧海桑田。方晓,弹指红颜老,刹那芳华逝。 ——金庸 《天龙八部》

 7、 一梦如是。 ——金庸 《天龙八部》

 8、 苏幕遮 本意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金庸 《天龙八部》

 9、 少年游 本意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毂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 ——金庸 《天龙八部》

 10、 鸠摩智微微笑道:“世外闲人,岂再为这等俗事萦怀?老衲今后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金庸 《天龙八部》

 11、 洞仙歌 本意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谁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糊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金庸 《天龙八部》

 12、 破阵子 本意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金庸 《天龙八部》

 13、 水龙吟 本意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金庸 《天龙八部》

 14、 霸主大业,如烟如雾。血海深仇,都归尘土。 《天龙八部》

 15、 @马伯庸:金庸里大情大悲的桥段很多,若论最微妙、最隐晦同时也最让人感叹的,莫过于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七章。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郭祖师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 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细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杨过与郭襄初次相逢的地点就是风陵渡口) ——郭襄 《天龙八部》

 16、 我不怕等你,只怕你忘记我在等你~ 《天龙八部》

 17、 “我的病不是吃一百个熊胆就能治得好的!” “那咱就吃它101个!” 《天龙八部》

 18、 我以有用之身,做无用之事。确实不对。只是当时气愤难平,蛮劲发作,未顾及后果。 ——乔峰 《天龙八部》

 19、 愿与君共泛太湖,此生此世,永不到岸。 ——段誉 《天龙八部》

 20、 1亢龙有悔 2飞龙在天 3见龙在田 4神龙摆尾 5龙战于野 6双龙出海 7潜龙勿用 8突如其来 9鱼跃于渊 10或跃在渊 11鸿渐于陆 12利涉大川 13震惊百里 14时乘六龙 15密云不雨 16损则有孚 17履霜冰至 18羝羊触藩 ——金庸 《天龙八部》

 21、 “你再吹下去,这附近就没活人了 “看,把狼召来了不是” 《天龙八部》

 22、 先去你的'塞外,再回我的江南。 ——金庸 《天龙八部》

 23、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头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是为了什么?”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传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 ——金庸 《天龙八部》

 24、 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金庸 《天龙八部》

 25、 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金庸 《天龙八部》

 26、 “妹子的脚,尖又小,上面绣着个白玉鸟!” 《天龙八部》

 27、 “不是分开一会儿,我觉得会是很久很久。大哥,我离开了你,你会孤零零的,我也是孤零零的。” 《天龙八部》

 28、 慕容博微微一笑,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 ——金庸 《天龙八部》

 29、 “你骑马打猎,我给你牧牛放羊。” 《天龙八部》

 30、 “四海列国就只有一个阿朱。” 《天龙八部》

 31、 有常无常,双树荣枯,东西南北,非假非空。 《天龙八部》

 32、 “阿朱,我去了塞外,你会来看我吗?” 《天龙八部》

 33、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天龙八部》

 34、 萧峰道:“封不封公主,小阿紫还是小阿紫。” ——金庸 《天龙八部》

 35、 “这才是逍遥派的风格。” 《天龙八部》

 36、 “姥姥,能不能给我点豆腐吃。” 《天龙八部》

 37、 “姐夫,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瞎了,我也会把自己的眼睛给你的。” 《天龙八部》

 38、 “你不用可怜我,你现在就可以走了,是绝对不可以的 ” 《天龙八部》

 39、 “大哥,答应我,永远不要伤害自己。” 《天龙八部》

 40、 “你完全是为了我,阿朱,是不是?” 《天龙八部》

 41、 “我乔峰也不能等着别人来杀我!” 《天龙八部》

 42、 康敏其实并没有告诉我谁是带头大哥,我又怕你赶我走,所以向你放毒针。我想把你打伤,然后就可以在你身边照顾你一辈子。 ——阿紫 《天龙八部》

 43、 我葬了阿朱,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 ——乔峰 《天龙八部》

 44、 无计悔多情 ——金庸 《天龙八部》

 45、 “谁说降龙十八掌不如星宿邪功!” 《天龙八部》

 46、 “三十年前,是我爹把我从这里抛上来的,现在我该回去了。” 《天龙八部》

 47、 “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 《天龙八部》

 48、 萧峰心中一动:“瞧这些毒蛇的阵势,倒似是我丐帮兄弟亲在指挥一般。” ——金庸 《天龙八部》

 49、 “世界上怎么能有比我岳老二大三辈的人呢?” 《天龙八部》

 50、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文/谢文娟

-1-

青石桥上雷雨交加的那个夜晚,断送了阿朱的性命,崩塌了乔峰的世界。

可却悄然在另一个女子心中敲开了一扇通往感情道路的大门。

关于她的出场,金庸这么写道:

这个娇小玲珑的女子,就是阿紫。

她跟姐姐阿朱都是段正淳与阮星竹的私生女,生下来不久便送给旁人抚养。她的肩头同样刺着一个殷红的“段”字,脖子上的那个金锁上铸着:“ 湖 边竹,盈盈绿,报平安,多喜乐” 。

寥寥十二个字,寄托着父母的无奈与期望,也是关于她身世的全部。

她出现在小镜湖畔,肤色雪白,灵动如星,看似活泼可爱,实则残忍毒辣。一上来就扰乱褚万里垂钓,三下两下刺死几条鱼,却又胡乱扔回湖里。

乔峰斥责她狠毒,她更是恶作剧似的胡搅蛮缠,诡计百出。

当褚万里为保护她爹而战死,非但没有一丝悲伤,反而嘲讽道:

当段正淳跟段延庆一番恶斗快支撑不住,在场的人都想出手相助,她却格格笑道:

凉薄,冷血。狡诈,刁钻。这就是她的本性,不管是忠义之士,还是亲生父亲,在她眼里什么都不是。

唯一让她放下敌意的,只有姐姐阿朱。

阿紫第一眼见到阿朱,便蹦蹦跳跳地奔到她身旁,拉着她的手,笑意盈盈地说:

对于一个见惯了尔虞我诈,也懂得阴谋诡计的小妖女来说,这或许是生平第一次对人透露好感。

所以,当她鬼鬼祟祟地躲在青石桥下,看着姐姐假扮成父亲,最后死在乔峰手里,内心除了一丝难过,恐怕更多的是震惊。

她原本是想来看好戏的,没想到却见证了乔峰对姐姐那番后悔莫及的愧疚不已,以及刻骨铭心的眷恋不舍。

她从小在星宿派长大,生存艰难,极度自我,未曾感受过人世间的各种温情,更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感天动地的爱情。

尤其是,当她看到乔峰抱着阿朱的尸体久久不愿放手,当她看到乔峰挖了两个坑,想要跟阿朱一起同死合葬,心中甚是感慨:“ 当真多情得很哪! ”

或许,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心中悄悄地爱上了乔峰这个深情男子。

直到很多年以后,她终于袒露心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只不过,爱上不该爱的人,阿紫注定会走得艰难。

-2-

阿朱临终前的托付,对于阿紫来说,就像是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她从此就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留在乔峰身边。

她跟着乔峰去找马夫人,却毁了她的容貌,挑断她的筋脉,让她在惊吓中惨死,最终坏了乔峰的好事,问不到仇人。

乔峰发怒想打她,一句“ 我姐姐已给你打死了,再打死我又有什么打紧? ”气得他无言可答,大步而去。

乔峰要去雁门关,她说要去晋阳,正好同路。他刚开始不愿带着她,她便想尽千方百计引起他的注意。不惜在雪地里装死,嘴里却藏着毒针,想把乔峰弄残了,好一辈子厮守在一起。

当乔峰识破她的诡计,误打误撞地挥掌误伤了她。没想到这正中下怀,给了她一个留在身边的机会。

那段养伤的日子,或许是阿紫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

金庸在原著里写道,阿紫受伤后的第二年秋天,乔峰经常带阿紫骑马散心,整日悉心照料。而且是:“ 阿紫倚在乔峰胸前,不花半点力气 ”。

这对于乔峰这个粗犷汉子来说,或许并没有什么在意。可对于情窦初开的阿紫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那个胸膛的温暖,足以燃烧她的一生韶华。

所以她会有一种求仁得仁的满足,会将爱意直接表达:“ 我宁可永远动弹不得,你便天天这般陪着我 ”。

一见钟情固然浪漫,可日久生情也痴缠。

如果说,一开始阿紫爱上的是乔峰对阿朱的那份深情,她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那样一份生死不渝的爱情。那么,到后来,她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其实也有柔情的一面,所以这份爱又更加深了几分。

就像她自己说的,“ 姐夫,我本来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这么喜欢你,后来我才懂了 ”。

因为羡慕,所以眷恋。因为懂得,所以深爱。

阿紫对于乔峰的一腔痴情,并不是一上来就那么天崩地裂,而是在一点一滴中难以自拔。

到最后,爱而不得,已经成了一种执念。

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她贪恋它的美,但越是抓得紧,就会被扎得越深,刺得越痛。直至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3-

阿紫跟着乔峰辗转女真、辽国,陪着他出生入死,享受他的英雄光环。

对她来说,乔峰义薄云天,铁骨铮铮,是天下第一流的武林高手,亦是世间难得的痴情种。

她跟随在他身边那么多年,几次被他救于危难之中,也曾被他悉心关怀,可唯一得不到的就是他的爱。

为此,她苦恼,纠结,惆怅。她像个任性的小孩,做了许多胡闹的事,不过就是为了引起他的重视。

甚至,她利用游坦之的一片痴情,不惜将他当作发泄的玩物。先是把他当纸鸢尽情戏弄,后又将其变成铁头人,用狮子来逗弄。最后为了练邪门武功,又不惜让他以身试毒。

她厌恶游坦之对自己的深情,却也明白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当乔峰让她接受游坦之,让她领这份情,她既崩溃,又愤恨。

原著里曾有这么一段对话:

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就像阿朱之于乔峰,她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他心里。也像乔峰之于阿紫,他虽然不曾爱过,却永远寄托着她的执念。

只是人有时候往往如此,越是轻易得到的,越不会在乎;而越是得不到的,越是费劲千方百计也要得到。

于是,在辽国王府,阿紫为了永远留住乔峰的心,竟然听信穆贵妃的谗言,骗他喝下所谓的“圣水”,差点害死了他。

等到明白过来之后,才悔恨自己的愚蠢无知,更痛恨自己的执迷不悟。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单恋这条路,她已经无可退路。

在她失明的那些黑暗日子里,无时不刻地盼望着能够重回乔峰身边。纵使他不爱她,可她也愿意陪伴在身边,哪怕她已经看不见,也想听他说说话,感受到他的气息。

那一天,终于来临。在少林寺,乔峰从丁春秋手里救出了阿紫,她光听声音就知道是他,迫不及待地摸索着冲上去搂住他。

不管时光流转,不管伤痛悲苦,她只想要这样一个温暖的胸膛,治愈她一生的伤痕。

后来乔峰身临险境,被众人从铁牢里救出,无意中说了一句:“ 阿紫他们脱险了没有? ”

只这么浅浅淡淡的一句,却足以让阿紫充满喜悦之情,“ 姐夫,你居然还惦记着我。 ”

最后的最后,在雁门关外,当乔峰以两截断箭决然一死,阿紫没有犹豫片刻,便冲上去死死地抱着他。一如当年,乔峰在青石桥上抱着阿朱的情形。

乔峰倒下的那一刻,她也心如死灰。

她伸出右手,猛然地将两颗眼珠子挖了出来,她不愿欠游坦之的恩情,只想轻松地带着姐夫走上黄泉之路。

她抱着乔峰跳下来万丈深渊,她终于可以跟心爱的人一起长厢厮守了。

恨不同君生,但愿同君死。

生不能相爱,死却求同穴。

每当看到这一幕,都是一声叹息。

阿朱的爱,是至真至诚,是无私奉献的。而阿紫的爱,是热烈如火,是至死方休的。

她们两姐妹,爱上同一个男人,到头来的下场,都是死于非命。

只不过,阿朱跟乔峰是两情相悦,阿紫跟乔峰是一厢情愿。

这其中,到底是幸与不幸,真的难以言说。

-4-

人世间有许多苦楚,“求不得”便是其中一种。阿紫的劫难,就在于此。

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温柔善良的女子,相反她从小被抛弃,成长环境里充满了血雨腥风,也学会了阴狠毒辣。她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也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

她饱受世情冷暖,从未尝过人间温情。是乔峰对阿朱的深情不渝,敲开了她内心世界的一道大门,让她知道原来世间竟还有如此纯粹的真情。

她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尤其是,乔峰还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武功盖世,侠义正直,简直是满足了她对所有美好的期待。

在遇见乔峰之前,她的世界只有弱肉强食,只有你死我活。可是她从乔峰身上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从此,她便把它当成漫漫长夜里的一束光。

她一路追赶,从不停留。

也在这个追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偏执和怪异暴露的一览无遗。她残害他人,任性妄为,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引起乔峰的关注,也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可她不知道,乔峰爱的是善良温婉的阿朱,根本不是暴戾乖张的她。

她以为只要自己拼尽全力去爱,就能得到。可却不曾反思过,自己是否真正懂得如何去爱?

一念成执,一念成痴。

爱而不得,必受其苦。

歧路艰难,何处是归途?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1

 从没去过塞北。但是,对塞北好象并不陌生。这当然不是因为那首家喻户晓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尽管它留给我的印象不能不说深。

 对塞北的熟知,主要还是因为那些要早得多的、从小就开始习读的关于塞北的诗。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高适的《燕歌行》:……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塞北,留给我的,是遥远,广袤,苍凉,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是沙场点兵、杀声四起、鼓角连营。

 这次有了个机会。

 乘车从太原往呼和浩特去,经过了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恒山山脉的勾注山,以春天南雁口衔芦叶北飞、至此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而得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其所在的恒山山脉抵幽燕,接太行,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一起,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古时的中原大地。

 出雁门关,便是塞北。

 塞北,也称塞外,雁门关外的塞北,又称雁北。这些都由雁门关而来。塞北,雁门关要塞之北;塞外,雁门关要塞之外;雁北,雁门关之北。

 天地一下开阔起来。一马平川、一览无余、宽旷无垠的高原,澄澈明净、朵朵白云如轻絮般随风飘浮的蓝天,看上去似乎就在眼前,一伸手好像就能触摸到,其实是总也走不近的遥远的天际线……带着潜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份记挂,熟悉而又陌生的塞北,就这样如海潮奔腾般涌入了我的眼帘。

 从战国直至元明,2000多年间,塞北既是走马驱羊的游牧之地,也是烽火连天的血腥战场。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在此与匈奴10万精骑激战。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三十万大军被冒顿围困于此。东汉末年,乌恒鲜卑乘乱西进关下致边民流徙失散。隋末唐初,李世民以疑兵之计在这里解突厥大军之围。五代十国,契丹在这里与后晋各据一方久久对峙。北宋初年,杨家将驻守关下与辽军你来我往多番厮杀鏖战……

 如今,昔日寒衰苍凉的游牧地和黑云压城的古战场已经看不到任何痕迹。时间改变了一切,历史超越了一切。

 游牧文化被农耕文化取代。

 从雁门关经大同直到阴山脚下的呼和浩特,也就是说,从山西北部到内蒙南部,这么一大片广阔的疆域都已经成为优质高产的现代农耕地。时值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除了少量等待收割的晚熟作物,大片大片收割尽了的玉米地、谷子地、莜麦地、高粱地、甜叶菊地、向日葵地,都悄没声地酣睡在秋日的阳光里,甜蜜、安详,通体透露着它们享受阳光享受太平为塞北为中华民族倾力奉献后的满足与骄傲。是的,不要说山西,就说内蒙:它不仅是大草原,同时也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中玉米、大豆、向日葵产量分别在全国排第5位、第5位和第1位;“塞北处处似江南”早已不再只是诗人心中的梦想。

 兵戎相见以民族大融合落幕。

 2000多年间,伴随着一次次你攻我防、你退我进的,是一次次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自秦以来,历史上大的民族融合有三次。秦汉时期,从中原北移的汉民族与战败了的匈奴部落在塞北一带互相交流文化,互相学习生产技术,和平共处,共同生活。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至今她还长眠于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畔。魏晋时期,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鲜卑族、氐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又与汉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桑干河两岸出现了一个个城邑。唐宋元明清时期,雁北的居民几度大规模迁徙、交流,促进了汉民族与沙陀、契丹、女真、鞑靼、火筛、满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感情,达成了共识,习俗也逐步在接近。

 落后走向先进,纷争走向融合,在中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更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和未来趋势,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和内在的规律;任何试图否认和改变这一事实、趋势和规律的想法及行为,不仅是徒劳的,也是可笑的、愚蠢的。

 尊重历史,顺应趋势,服从规律,相向为之而不逆向动之。

 这是人类最高、最大的智慧;是历经沧桑、饱经风霜如今欣欣向荣的塞北大地告诉我们的最简单、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深刻、最精妙的道理。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2

 雁门关乃是战略要地,又称玉门关,曾有一句赞美雁门关的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下面请和我参观这古老的雁门关。

 进入关内竟没有一声鸟叫虫鸣,,也不是你想象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而是只能隐隐约约地听到人们的脚步声和风的呼啸声。风吹在身上,使人感觉非常凉爽。

 约莫过了十五分钟,我们来到了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苍龙蜿蜒曲折地卧在那些高低不平、长满青草的山岭上。我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人,由于远看,那些人小得像蚂蚁。

 爬过了这段长城,眼前便是一座屯兵守将台,上下共两层楼。登上第二层屯兵房可以居高临下观看风景,可观看呈苍老形无边无际的长城;可仰望那碧蓝的天空和变化多端的白云,使人心旷神怡;也可以看看那一片片绿草,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据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大败匈奴,追至雁门关。谋士劝他别再追了,刘邦不听,继续追赶,却中了埋伏,大败,这足以说明雁门关地势险要。

 我又来到炮台。那里有四门大炮探着脑袋,望着城墙下面,就像四名壮士朝敌人投去愤怒的目光,如果你把它惹火了,那么它会朝你发射炮弹。有的大炮锈迹斑斑,显得威严而又沧桑。

 雁门关,你见证了华夏的千年历史,你是我们祖国的一大骄傲!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3

 假期,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我们一家子开启了愉快的雁门关之旅。

 雁门关长城谱写了不朽的历史诗篇,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称。妈妈说带我来这儿还有个秘密。“秘密”?我特别期待。

 一路上秋色迷人,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来到景区,哇,只见这儿山峦起伏,古道曲折蜿蜒,好美!我们谈笑风生向着长城奔去。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古建筑,爸爸说:“它们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爬长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沿着古道登关,烈日炎炎下,我总是跑在最前面,因为我知道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妈妈说:“宝贝,你们学过《长城》这一课,一会你就会领略到长城的雄姿了。”我更有信心了,迫不及待地向顶峰奔去。

 路上途经观音庙、雁池、云际泉、壮士亭来到了关城城楼。这儿门洞用砖石叠砌,整个城楼高耸,依山傍险,好不雄伟。在镇边祠里,爸爸给我讲了忠勇善战、流传千古的“杨家将”的故事。忽然我被“李牧碑”吸引了,因为上面有我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李广射虎》中的飞将军——李广。我兴奋极了,给爸爸妈妈讲起了这个故事。妈妈说:“这就是那个秘密,妈妈想带你到李广将军镇守的边关来看看,你会深有体会的。”我点点头。在祠堂里我看到了李广将军的雕像,只见他虎背熊腰,神勇无比,我终于见到课本中的飞将军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接着我们来到城楼门,这儿有点将台,有兵器,有烽火台,我和它们一一合影留念。

 终于登上了长城,俯看,只见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这儿的长城有一种边塞的雄浑气势,我高举战旗不禁高呼:“长城,我来了!”妈妈赶紧按下快门拍下这精彩的瞬间。

 国庆雁门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更感受到了历代名将的英雄事迹,我学到了好多。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4

 “哦!耶……”你知道我们在干什么?那我来告诉你吧,我们要去雁门关了,接下来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五月二十日一大早,我们金笔全部师生激动地坐着大巴车向雁门关进发了。汽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窗外群山连绵,雄伟的长城就像一条正欲腾飞的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旌旗展,似乎战鼓擂,号角响……好一派磅礴的景象。

 大家迫不及待地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杨家将的群雕,它们身披战甲,手持兵戎,威风凛凛,似乎驰骋沙场上。

 穿过明月楼,来到远近闻名的边贸街,这里建筑精湛,民风纯朴,两旁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曾是关内和关外贸易的重要场所。

 踏着斑驳的青石板路,经过地利门,来到了瓮城,这里便是有名的点将台,正中央悬挂着三个青面獠牙的盾牌,两旁还摆放饱经风霜的古战车,台下陈设着立下汗马功劳的十八般武器……此时我不由地想起李广,杨家将,霍去病……叱咤风云杀敌场面。

 此时我不由地抬头望去,气势宏伟的长城现在眼前,大家早已按捺不住爬长城的欲望,这时郭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同学们箭一般地向上冲,我也不甘示弱参与其中,爬到半中央,几个同学同学气喘吁吁地坐在石阶上,抱怨道:“早知道这么累,我就不爬了!”这时小刘跟郭老师哀求道:“我想下去。”郭老师笑着说:“那——你先下去吧。”我低头向下望去,又高又陡,这时我才明白了上山容易,下山难。教官走过来鼓励道:“不要放弃,不上长城非好汉。”于是我鼓起勇气,继续往上爬,爬不动了像老虎一样手脚并用,大家都争分夺秒,很快我们便来到了长城顶上。放眼望去,雁门关依山傍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城脚下,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我轻抚着古老的城砖,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情景,又仿佛看到中华健儿抵御外敌,奋勇杀敌的英姿,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该返程了,回望雁门关,我不由赞叹:“啊,不朽的长城,中国巨龙,我为你起舞,为你歌唱,为你呐喊!”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5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人回到家乡,一起游览了雄伟壮观的雁门关。

 首先,我们走进雁门关风景区的大门,眼前是一条蜿蜒向上的石板路,路的两旁是风格各异的小作坊,房子后面有一排高大耸立的松树。我慢下脚步,边走边看,忽然,一只小松鼠叼着一个松果窜过来,仿佛在和前来游览的人们打招呼呢!

 踏着斑驳的石板路,经过地利门,便来到了瓮城。这里是有名的点将台,正中央挂着三个盾牌,两旁放着饱经风霜的古战车。我不由地想到了爱国将领杨业及杨家将士们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告别了点将台,我们便向雁门关城楼进发。当到达了城楼脚下,我抬头仰望着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城楼,它是用砖石砌筑成的,只见雕梁颜色脱落,飞檐上长满了杂草,在阳光的照耀下略显古旧。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城楼上,妈妈告诉我,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我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山峰,左右两边的城墙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山头。真不愧是“中华第一关”。

 看到雁门关气势恢弘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这样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愿雁门精神源远流长。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6

 雁门关,蜿蜒巍峨,气势恢宏,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我不曾触及它如刀锋般的肌肤和鬼斧神工的纹理,却总有一种膜拜的虔诚和敬畏。我无数次在梦里清晰地踏上雁门关的城墙,抚摸它的沧桑历历和冷峻险要,也感受着它与众不同的悲情和凄凉。直到从梦里醒来,雁门关如同思念成疾的恋人,久久难以忘怀,她的一颦一笑,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内心。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且看文人墨客笔下对雁门关的宠爱。古语云:“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道出了雁门关俯瞰天下的伟岸雄姿。“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再次赋予雁门关作为第一古关隘的天堑尊崇地位

 甚至现代的著名诗人汪国真,也曾不吝赞美雁门关雄奇与险要。

 雁门关险气势雄大雁难越鬼神惊

 得失安危系国脉风中犹听兵声起

 一座历史的城墙,一道抵御外敌的古关隘,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更是嵌入人的内心和灵魂。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怎样的累世力量,可以让雁门关如此荣光?而我对雁门关独赏的,无疑是它最为特别的忧郁与悲情。而这悲情的印象,来自于武侠大师金庸大师的妙笔生花。

 金庸,无疑是赋予雁门关悲情冷峻的始作俑者。从小便是金庸武侠迷的我不经意间也中毒颇深,喜欢他虚构的励志江湖传奇,欣然于快意江湖的爱恨情仇,沉醉于纯洁情深的儿女多情,更唏嘘喟叹一生钟爱一人的崇高爱情。仿佛世间辗转,一世红尘,只要心存狭义和正气,行走江湖,必会绝技上身,武德随行,终会披荆斩棘、苦尽甘来,成为侠之大者,武之至尊,更是赢得红颜无数,美人抱归。

 这是金庸武侠系列小说的主旋律,也是伴随和激励无数武侠迷青春的杰作。但唯有与雁门关有关的天龙八部,却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从开始至结尾都弥漫着压抑和神秘,凄凉和悲情。得意与得志,不再是那样酣畅淋漓,而是纠结至极,郁郁寡欢。乔峰的命运,缘起雁门关,缘灭雁门关,英雄陌路,侠义正气,都变得充满哀伤和绝望。不再是那样义无反顾,不再是那样慷慨激昂。徒留唏嘘,令无数读者泪湿衣襟,热泪盈眶,而又纠结郁闷,掩卷沉思,甚至黯然抹泪。

 慕容博以“带头大哥”之名纠集丐帮帮主汪剑通等天下群豪,以契丹高手入侵少林抢夺武学秘籍为借口,在雁门关伏击萧远山(乔峰生父)夫妇。一场血战雁门关的血雨腥风在雁门关呈现。萧远山见爱妻惨死,于是携幼子跳下雁门关悬崖,在坠落的过程中将襁褓中的婴儿抛了上来,那个幸存的婴儿被汪剑通所救后来练成了降龙十八掌便是大名鼎鼎的乔峰

 这便是天龙八部三大主角之一的最大主角乔峰的悲凉出世。在充满鲜血与杀戮的雁门关,呱呱坠地的乔峰活了下来,也注定着他从此与雁门关纠缠不断的一生。

 纵横江湖的一代丐帮帮主乔峰威名远播,却在突然间被揭穿原来是契丹异族。一时间,英雄陌路,险象环生,晴天霹雳之下的乔峰再次失去最心爱的女人-阿朱。一生只爱一人,一世只忠一君,这是专一至死的乔峰永恒不变的信条。和耶律结拜,回归着契丹人的一诺千金,乔峰却在攻打宋国的两难中陷入绝境。

 于是,再一次选择在雁门关这个熟悉地方。乔峰决意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契丹和宋国的和好,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一场生灵涂炭的杀戮。是阿朱的离去让乔峰心灰意冷,还是悲天悯人的他本就是如此豪气干云,豪气的可以赌上自己的生命年华?抑或他宁愿做西楚霸王项羽般的英雄绝路,也不忍兄弟反目成仇下的苟且偷生?生命和尊严,在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刻,究竟什么更为重要?

 寒风戚戚,冷雨凄凄,一世英名的乔峰站在雁门关的悬崖之上,悲愤交加,欲哭无泪。英雄,注定要匡扶民族大义;红颜,注定已是香消玉殒。已然没有了留念的期盼,徒增决裂的烦忧,倒不如湮灭于这熟谙的雁门关。从这里而生,到这里而死,乔峰的人生兜兜转转三十多年,宿命般地在雁门关无情地皈依寂寥。

 以为已经仗剑大千世界,结局却不曾离开雁门关。乔峰,在这里降世,却也在这里离世;在这里重生,也在这里湮没。人生像无常的陀螺,旋转的何其猛烈,终究疲惫地停息在原地,不曾走远,不曾离开。曾经的行侠仗义和爱恨情仇,在乔峰的脑海中一一浮现,唯有阿朱那美丽清秀的脸庞和多情的微笑,带给他此生无憾的释然和快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难忘。叹红尘,义为谁了,解不开一世纠缠。

 忠骨何须埋他乡,英魂难洒江湖泪。雁门关在金庸虚化的武侠世界里,平添了令人动容的凄凉和悲情,也赋予了雁门关的侠义和英气。它是一道古关隘,又不仅仅是古关隘,关乎着民族的命运,守护着国家的疆土。

 李贺曾经在《雁门太守行》里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纵观历史上,雁门关上演绎着无数的传奇,英雄辈出,威名尽显。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慎重防守,击败匈奴十万人马;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经率兵和匈奴在此鏖战,大获全胜,威震塞外;隋炀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雁门关,关外南飞雁,关内已枉然。关隘天险,人间风光无限;悲情与侠义,任世人垂怜千年,一生情,一世义,与你梦萦魂牵。此去经年,花开灿烂,终归人心田。

 兜兜转转地回到原地,这是芸芸众生中我们很多时候无奈的现实。我们离开出生的地方,向往外面的世界,一路杀出重围,不去想为何要出发,却在不经意间梦幻般地回到了原地,或许是身体,或许是灵魂,都回归到曾经的雁门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雁门关。

车过雁门关散文随笔 篇7

 雁门关屹立在代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住山顶。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悠久、经历战事频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关隘。被尊为“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的晨雾似乳白色的薄雾。如幻如梦。如诗如画。挥不走、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飘飘然腾云驾雾的感觉,雾渐渐的散了,太阳笑盈盈地出现在蔚蓝的天空中。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又像很精致的蓝缎子。此时,我们仿佛置身于天地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蓝色的的天空衬托着变化多端的白云,别有一番情趣。

 雁门关口矗立着杨家将石雕。分两排。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不由得令人想起烽烟滚滚的岁月!遥想当年,宋代名将,在这里镇守。抗战时期,多少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雁门关挺拔迷人,雁门精神源远流长。我为雄关而骄傲,我为雄关精神而自豪!

 如“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在我的心中,雁门关有着和别人不同的色彩和韵味。

 最早认识的雁门关出现在连环画《杨门将》中。每每读到镇守雁门关的杨业带领七狼八虎把一腔热血撒在疆场的时候,少年的我就会把自己想像成雁门关上的一名戍卒,任边关的冷风凄雨打来,也打不动我精忠报国的理想和愿景。到后来,随着年龄徒长,又迷上了金庸《天龙八部》中的大侠萧峰,真的想做一名游侠穿梭于雁门关,为了人间的正义奔走于江湖。那个时候,雁门关在我的心中就是一座传奇之城,无论是贩夫之卒,还是王侯贵族,都可以在雁门关善舞长袖,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就这样,怀抱着对雁门关的尊崇和向往,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我随着回归西伯利亚的雁阵,飞过长江黄河,飞过平原沃野,来到了雁门关上,倾听历史的回声,赏悦幽燕风情。

 陪同我飞到雁门关的还有一位姓杨的导游。杨家将的后人扎根雁门关繁衍生息,一是为了躲避仇人陷害,二是守候先人的灵魂。据杨导游介绍,他是正宗的所家将后人,就居住在雁门关下的试刀石村,一条名叫关沟的河把雁门关和试刀石村紧密相连。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年代还是桃花杏雨的太平盛世,两个地方的命运都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北飞的大雁落在了试刀石村前的柳树上。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当你走近试刀石村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外的一个六柱六角的凉亭。里面有一块硕大的顽石,石上赫然留有一巨大的刀痕。民间传说李自成攻破雁门关直扑北京,在此试刀卜问苍天:“若大业可成,刀落石裂;若功亏一篑,则刀折两截!”苍天不负李自成,此石头应刀落裂为两瓣,这才有了李自成进兵北京,成就了大顺天下。对这个传说,杨导游并不认可。他说,这块石头是他们杨家的先祖杨六郎刀劈所致。杨六郎听到潘仁美陷害杨家将的消息,却因为镇守边关不能手刃奸贼,愤恨所致,举刀劈石,才有了试刀石的故事发生。

 无论是李自成或是杨六郎,这块试刀石都寄托了英雄创造太平盛世的希望。李自成举旗造反,不过是为了让灾难中的老百姓能吃饱肚子,享受太平的生活;杨六郎镇守边关,不同样是为了天下黎民苍生吗?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忠君爱国,一个是恤民造反而已。再看如今的试刀石已经没有了往日腥风血雨,成为了一道印证历史传说的风景,让每一个走近她的游客赏玩。

 北飞的大雁一排排,雁声阵阵,唤醒了雁门关下春光明媚,一座座孤傲烽火台被漫山遍野的春草洇染,销褪了千年的寂寞;雁门关驿站一孔孔的窑洞前,春风吹翻了一道道彩旗,哗哗作响,喧闹了孤寂的边关,印证了盛世天下的繁华。

 雁门关是中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更是连接中原和草原的天堑。在遥远的历史的时空里,时刻维系着天下的安危,黎民百姓的生计。同时,雁门关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昔日的繁华,南来北往的客人如大雁一样飞越雁门关,促进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的融合。当时的商人们为了在春天的时候到达漠北,往往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通过雁门关向关外进发。有志书记载说,当时,雁门关镇边寺的和尚在关口放置了盛放粮食的斗和黑豆,让每一个过雁门关的客人放进斗内一颗黑豆,一天下来,就收了三斗半的黑豆。可见当时通关者众多,更可以感受到当时雁门关的繁华。可以想象,是雁门关的灯火温暖了游子,为他们照亮了前方。

 如今,天堑变通途。长达5公里的雁门关隧道几乎穿过了恒山山脉,连接了二连浩特到广州的二广高速。当年白骨累累的险道已经不见,给旅人带来噩梦的皑皑的白雪也变成了美丽的风景,行走在二广高速,两千多年的风霜血泪变幻成了欢歌笑语。有心人统计,如今通过雁门关进入关外大漠的,除了游客之外屈指可数,一天不足百人。可见在新时代的今天,雁门关已经彻底地转换了功能,天堑不再,不过是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罢了。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枣梨树,三春那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杨导游向我念了这样一首诗。由于雁门关战事连绵,更有王朝的兴替,雁门关唯有疆场的厮杀,弥漫的硝烟。老百姓流离失所,哪里还会有杏梨桃枣?更勿说桑麻遍野。如今,躬逢太平盛世,这一切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特别是雁门关所在的代县雁门关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的制种玉米、优良谷子、特色红芸豆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杨导游越说越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你看,春天的雁门关,早已经是桃红柳绿,杏梨如雪,传说中的李自成、杨六郎等英雄们在太平盛世里成了传说和故事,新时代的英雄儿女们正在创造社会主义特色的幸福生活,乡村振兴的战鼓敲得越来越响!”

 沧海桑田,往事不再。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飞过雁门关的大雁们,不再是疲劳之旅,而是赏心悦目之旅,欢乐幸福之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99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