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是否有后人?

杨家将是否有后人?,第1张

杨家将是有后人:在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但都不叫影视剧里的那些名字。且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儿子都战死了,只有大郎延玉战死了。也没有杨宗保(应是照文广原型杜撰),但历史上有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文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将,曾随狄青出征,后镇守广西。文广也有四个儿子。

一、杨家将

杨家将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二、杨业

杨业(?—986年6月18日 [1]  ),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原籍麟州,后徙并州 [2]  。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于北汉灭亡后,遣使召见杨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于陈家谷力战被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三、杨文广

杨文广(999-1074),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正史中杨文广为杨延昭之子,杨宗保为《杨家府演义》虚构人物 ),曾为范仲淹所擢用,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

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熙宁七年(1074),白寿彝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以父因入官,任侍卫亲军龙卫(骑军)、神卫(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宋神宗时因抗击西夏建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辽人争议代州地界,他奉献阵图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

评书中,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共有十九妻子:金平珠,杜月英,窦锦姑,鲍飞云,齐长善,赵百花,苏三娘,慕容英,农艳花,李玉茹,吴金定,柳香春,曾凤英,梅若兰,赵春蓉,薛百花,慕容昭容,范文萦;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儿子怀玉最为出众。

通讯:“杨家将”后人的丹山碧水_新华网

杨姓的历史名人及主要成就

1、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为姓杨的历史名人。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杨万里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杨震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杨震出身弘农杨氏,天下有名的大儒。他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属于大器晚成者,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

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至延光三年(124年),遭弹劾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3、杨业  

杨业,原名重贵,戏剧中常称杨继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为杨家第一代。身为北宋名将的杨业,虽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杨业依旧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4、杨维桢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元末明初著名杨姓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杨维桢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5、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为历史上姓杨的名人之一。据史书记载,杨素虽自幼穷困,但其父祖皆曾历任显宦,其祖父杨暄是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则是北周汾州刺史。

在当时,虽然实力强大的家族很多,但是唯有以经学者,才有资格被称为世族,为世人所重。所以杨素走上了官途,虽然杨素并非一个忠臣,但却无疑是一位能够带领族人熬过乱世的合格领袖。

63岁的大妈因为在相亲时提出要3万彩礼的要求,而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对于大妈的做法有各种评论。个人觉得,部分网友针对大妈已经63岁高龄不应该要彩礼的言论显得有些刻薄了。其实,无论是多大年龄,不管是头婚还是二婚,只要是正经谈的婚事都是平等的,更和年龄无关。所以,我觉得大妈的要求合理,至于相亲的对象答不答应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件中的大妈姓刘,早年丧偶,因为年轻时要拉扯三个孩子,所以就把自己的事给耽误了,眼看到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这才开始考虑自己找个老伴相互照应。而庄稼汉姓杨,杨大叔比刘大妈大两岁,离异后的他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转眼间已经65岁了,也是有心想找个人一起过日子,希望每天干完活回到家有口热饭吃。

当介绍人把刘大妈带到杨大叔家里时,杨大叔一眼便相中了刘大妈,平时不善言语的他竟然在刘大妈面前变得口若悬河起来,也很直接的向刘大妈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希望可以和刘大妈走到一起。

刘大妈对杨大叔的条件也很满意,虽然是乡下农村家庭,但是小日子还是可以得到保证了的,所以,对杨大叔也表示的很是和善。

然而,就在介绍人眼看好事将近时,刘大妈却提出了要3万彩礼的要求,这让毫无心里准备的杨大叔一时不如如何回应。虽然杨大叔对刘大妈很是满意,但是谈到彩礼时还是觉得刘大妈有些现实了,觉得彼此都已经这个年龄了,无非就是搭伙过日子找个能相互照应的人,所以对彩礼问题就显得有些犹豫了。而刘大妈也对杨大叔犹豫的态度显得有些失望,最终两个不欢而散。

对于这件事,不管是从杨大叔的角度,还是从刘大妈的角度,其实都没有对此之分,也谈不上刘大妈的要求不合理之说,毕竟谈婚论嫁,男女双方有各自的打算,只要是在婚前提出的要求,彼此都有这个权利,只能说,这段好事最终没成有些遗憾了。

杨姓的由来是杨伯侨是杨姓的始祖。杨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杨姓是隋朝和南吴的国姓。杨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杨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杨由“木”和“昜”组成。“木”指的是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昜”古同“阳”,指的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所以“杨”是太阳的意思。以太阳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杨。

杨姓的历吏名人。

1、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

2、杨广:隋明帝。

3、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

4、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5、杨国忠:唐天宝年间著名权臣。

6、杨玉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7、杨业: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8、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9、杨文广: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10、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11、杨宪:明初名臣。

杨姓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是中华姓氏之一,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的其它由来说法

出自姞姓杨国说: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载,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姞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出自杨孙子遗说:为秦穆公时大夫杨孙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以祖名姓杨,称为杨氏。

出自汉末时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杨姓简单寓意好的名字:杨云舒、杨婉昕、杨琳达。

1、杨云舒。

“云”,有温柔,梦幻之意;“舒”,指无忧无虑,安然舒适,闲情逸致;“杨云舒”三字搭配,比喻女孩子心胸宽广,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不忙。

2、杨婉昕。

“婉”字女性用字,常形容女孩子巧笑倩兮、高雅大方的气质。也是当下人们常用字,突出洋气性特点;“昕”字本义是指明亮、希望、光明。两字搭配姓氏杨,意指孩子聪明伶俐、有修养。

3、杨琳达。

“琳达”借助英文名“linda”得出,带有美丽的人含义,既引申洋气风味,又延伸了其中的寓意内涵,彰显出女孩子美丽动人的气质特点。与杨姓搭配,在整体上也突出了好听、易读性,适合大家提取起名。

杨姓女孩简单大方洋气名字参考:

1、杨璇岚、杨颖然、杨莉枫、杨彩婕、杨平夏、杨伊龄。

2、杨双馥、杨菲汐、杨冉薇、杨梓睿、杨雅璇、杨咏映。

3、杨晶睿、杨碧汐、杨婕可、杨冉朵、杨滢诗、杨碧虹。

4、杨清娴、杨思夏、杨岚莉、杨霄雅、杨冉碧、杨薇觅。

5、杨思睿、杨然伊、杨琦诗、杨澜欣、杨琼颖、杨萱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04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