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是什么朝代人物

高云是什么朝代人物,第1张

慕容云(?-409年),字子雨,原名高云,是后燕惠慜帝慕容宝的养子[1],十六国时期后燕最后一位皇帝(一说为北燕开国皇帝),407年―409年在位。

后燕永康二年(397年),慕容云因率军击败慕容宝之子慕容会的叛军,被慕容宝收为养子,赐姓慕容氏,封夕阳公。后燕建初元年(407年),冯跋反叛,杀害皇帝慕容熙,在冯跋支持之下,慕容云即天王位,改元正始,国号大燕,恢复原本的高姓。正始三年(409年),被禁卫离班、桃仁所杀,高云死后被谥为惠懿皇帝(慕容超追尊庙号为景宗)。

五胡十六国简介

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350-352)汉冉闅

后赵主石虎有养子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于350年篡夺后赵石氏政权,建立的国家,国号“魏”,建都邺,史称冉魏。 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灭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病卒,前秦逐渐崩溃。

九、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十、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码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十二、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十四、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六、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十七、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十八、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王国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帝国

丘汉帝国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晋帝国

成汉帝国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晋帝国

汉赵帝国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只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符广 符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530108htmlfr=qrl

有,历史上以燕为国号的朝代有5个,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北燕、桀燕。

1、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前燕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北)。

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357年,定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

2、后燕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输给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23年。

3、南燕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

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

4、北燕

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化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 

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436年被北魏所灭。

5、桀燕

桀燕国(911-91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国,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今北京)。属于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割据时间为894—913年,正式称帝时间为911—913年,仅二年。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刘守光称帝,国号“大燕”,定都城为幽州,改元应天。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拔幽州,刘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国灭亡。 由于刘守光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因此燕国又被称为“桀燕”。

——桀燕

——十六国

北燕为汉族政权。公元407年,后燕汉族将领冯跋发动兵变,杀死荒*无道的燕帝慕容熙,推翻后燕政权,立高云为天王,都龙城。史称北燕。公元409年,高云为部属所杀,冯跋平定变乱,即天王位于昌黎(在今辽宁义县)。据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共历高云、冯跋、冯弘三主。其中高云为部属所杀,冯跋病死,冯弘国亡投高丽后被杀。

——北燕皇帝列表——

  第一任皇帝:北燕·惠懿帝 高云

  高云(—409年) 十六国时期北燕惠懿帝。字子雨。慕容宝养子。初封夕阳公。公元407—409年在位,使用年号正始。他是北燕的建立者。

  高云原为高句丽支庶。前燕王慕容皝攻破高句丽后,随父迁居青山。后燕烈宗慕容宝在位期间(公元396—398年),初任侍御郎,后以军功被慕容宝收为养子,从姓慕容氏,封夕阳公。公元407年7月,中卫将军冯跋、左卫将军张兴等诛杀后燕昭文帝慕容熙,于同月拥立他为帝,称天王,改年号为正始,国号燕(史称北燕),恢复本姓高氏。

  高云即位后,冯跋专权,冯氏宗族封公封侯者达50余人,高云形同傀儡。公元409年,使臣离班、桃仁怀剑执纸入东堂,称有所启,乘高云不备,将其刺死。

  高云死后,谥曰惠懿皇帝。由冯跋继位,是为文成帝。

  第一任皇帝:北燕·文成帝 冯跋

  冯跋(—430) 十六国时期北燕文成帝。字文起,小字乞直伐。公元409—430年在位,使用年号太平。之前,封武邑公。他是北燕的实际建立者。

  冯跋祖籍长乐郡信都(今河北省冀县),后避乱迁居上党。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冯跋少时沉毅寡言,有度量。及后燕烈宗慕容宝即位,被拜为中卫将军。后燕昭文帝慕容熙时,以受疑忌遁匿山泽。公元407年7月,乘慕容熙出城送葬皇后苻氏,潜入都城,与左卫将军张兴等聚众起事,擒杀慕容熙。同月,拥立慕容云(高云)称帝。自此执掌朝政。

  公元409年,高云(慕容云称帝后恢复本姓高氏)为佞臣离班、桃仁所杀后,冯跋攻杀离班、桃仁等,被群臣拥戴继位,自称天王,改年号为太平,国号燕(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期间,革除后燕弊政,整饰吏治,劝课农桑,兴立学校,减免徭役,赈济孤寡,使北燕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局势。

  公元430年9月,冯跋病死于和龙(故址在今辽宁朝阳市)宫中,葬于长谷陵。谥曰文成皇帝。

  冯跋死后,其弟冯弘继位,是为昭成帝。

  第一任皇帝:北燕·昭成帝 冯弘

  冯弘(—438) 字文通。冯跋少弟。十六国时北燕国主,即北燕昭成帝。公元430年,冯跋死后继位,年号太兴,公元430—436年在位,共6年。他是北燕最末一个国主。

  冯弘当冯跋在位时,曾任侍中、征东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封汲郡公。复升任骠骑大将军,改封中山公,领中领军。公元430年,冯跋病死,冯弘尽杀冯跋诸子百余人,自立为燕天王。次年,北魏来攻,辽东等四郡投降,北魏迁四郡三万余户而去。冯弘遣使向刘宋称藩。公元436年,因畏北魏进攻,冯弘率众投奔高丽,北燕灭亡,其地尽入于魏。

  公元438年,冯弘在高丽被杀,谥号昭成,史称北燕昭成帝。

高云,渤海渤县人,南北朝时北魏大臣。离石郡公曹,中书大夫,修国史侍郎,因给太子修国史之罪,将被处死,以不救太子。后拜中共书记令,封咸阳。北魏五帝十一年,高云礼去世,享年98岁。死后被追封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等职。高云,渤海辽县人,朝廷大员,高涛之子,宰相参军。高云的年轻人失去了他的父亲,他的伟大的武器是很久以前。他看到他非常惊讶。他叹了口气说,“高姿的**和内在,文明和闪亮,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武器。我只担心自己看不到。”当高云十几岁时,他哀悼了他的祖父高泰,然后回到了他的家乡。他的家产都给了他的两个弟弟,取名法敬。它很快又流行起来。高云喜欢文学,出版书籍,研究千里。拓宽历史,天文,技能,特别喜欢《春秋公羊传》。县里叫他功曹。梁武帝三年,太尉拓跋焘之叔王阳平被任命为征南将军,镇守邺城,任中郎将。那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现在,随着春天的临近,每个州都有太多的囚犯需要判刑。上表允许鲁和中郎将到各州共同审理狱务。鲁、等人被判犯有贪污罪和枉法罪,而因其诚实和公正而受到嘉奖。杜超幕府解散后,高云回国任教,1000多人接受了他的研究。天帝四年,他和宣璐等人一起应征入伍,被尊为中书博士。调任侍郎,张骞、太原均在中郎国为官,兼任大将军魏、拓跋范、快乐王。拓跋_是吴泰的宠臣,高云在长安帮助过他。秦朝的时候,人们非常称赞他。不久,高云被召回朝鲜。高云曾写过《塞上翁士》,其中有复杂的感情。古代有一个将军的头衔,乐平王和拓跋扈求援,高云和他的官员一起参与拓跋扈的军事事务。凉州平定后,因高云爵参与策划,朝廷封他为温阳子、建武将军。

集约农业

后来,武帝下令高云和司徒崔浩编《国书》率领他的官员。当时,崔浩召集了许多魔术师,调查汉代以来的日月薄食和五星行,找出过去历史中的错误,又为高云写了一部《李玮》。高云说,“天文年鉴不能建立在空虚的基础上。任何赞美过去的人都必须在现代世界中接受考验。况且汉朝元年,冬十月,东京五星云集,这是表面经验。如今,我嘲笑汉朝的历史,但我不认为这是错的。我怕后人像今天的古人一样闹笑话。”崔浩说,“你说的谬误是什么意思?”高云说:“当我抬头看《星传》时,金水的星星经常和太阳一起走。十月冬,太阳在筐底,昏厥在深南,东京在阴北之外。为什么这两颗星星在太阳后面?这是史家试图神化汉高祖秩序而不是将其推向理性的结果。”崔浩说,“如果你想改变什么,不要怀疑三星的党,但你要怪这两位明星。是什么原因?”高云说,“如果这个不能是空的,就应该检讨。”当时在场的人都很奇怪。董少府衙游涯曰:“高军善数,此真也。”一年多后,崔浩对高云说:“你刚才说的话不能说服我。当我重新审视它时,正如你所说,五星之前,我是在3月而不是10月聚集在东京的。”他还对幽雅说:“高云的技术和杨远的箭术一样。”他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和钦佩。虽然高云擅长背诵,但他起初把它藏在胸中。不管他说什么,只有尤丫经常向他求教灾难。高云说,“过去人们说很难知道,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害怕泄露,所以知道总比不知道好。”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原因。你为什么问这个?“你丫后来放弃了。不久,高云被任命为秦王拓跋汉的老师。此后又受教于拓跋黄太子的经书,深受好评。汉武帝还下诏,让侍郎龚、龚、胡三人一起商议法律。汉武帝找高云商量刑罚政策,高云的话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司马燕问高云,“世界上有这么多政治事件,什么先发生?“当时北魏封禁良田较多,北京无家可归的人很多。高云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很谦虚。我只知道如何种田。请让我谈谈农业。古人云:方圆一里可分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有三万七千顷。农民努力的话,每亩能加三桶粮。如果他们不努力,他们将失去三个桶。在方圆,百里香的数量有增有减,共有222万种受欢迎的谷物。更重要的是,世界这么广?如果公私双方都有粮食储备,即使发生饥荒,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司马燕赞赏他的声明。于是土地禁令被废除,土地全部交给老百姓。先知先觉之初,河北丁、项、尤、贺等数十人被推荐,各当一方头领。先行者黄说:“先叫的人,也是州县官候选人。他在位已久,在政治上的努力从未得到回报。现在,有可能弥补以前的新兵,以维持国家的秩序,并以新兵取代李朗。另外,提督要派有经验的人来治理人民。“崔浩从不屈服,固执地派遣那些新兵。高云听了,对东宫的管天大夫说:“崔公要遭殃了!坚持自己的错误,和王子较劲,会有什么好结果。“br/黑子,官居辽东,太受汉武帝宠爱了。他去了并州,得到了数千帛的贿赂。很快事情发生了。翟黑子问高云:“主问我,你想说真话还是假话?”高云说,“公众是皇帝最喜爱的大臣。回答的时候可以如实举报。你可以表现出你的忠诚。肯定没什么。

中书侍郎崔兰、龚等人,都说投案自首后,罪行难料,要说假话。翟黑子视崔兰等人为心腹,却对高云大发脾气,说:“你说的是引诱我死。不值得!”所以他断绝了与高云的外交关系。翟黑子在武帝面前撒谎,最终被武帝疏远,最终被定罪处死。他当时的作品,成就了史、奸诈、灵动、可信的气质。见《诗》,《论语》,《尚书》,《易》的注释,比较稀疏。据说虽然马、郑、王、贾等。注释六经,有许多疏漏和错误,不如它们。让武帝把家人的信收集起来藏在秘书室里。一张来自崔豪的便条命令所有学生学习。他还让司马燕给崔浩写了一个《李传》的便条,以便后人能看到这部经典的精华。崔浩还推荐了占敏的写作能力。后来占敏等人建议崔浩把自己的国史印成不朽,并想展示崔浩的写作成就。高云听后,对作者郎宗钦说:“占敏做得太粗心了。我担心以后会成为崔门永远的灾难。这样的话,我们这些卷进来的人将是一场灾难。”很快,灾难降临了。br/十一年,崔浩因写《国史》涉嫌嘲讽皇族,高云在中书省值班。拓跋煌让我的侍郎吴过来,让他住在宫里。第二天,拓跋弘入宫奏太上皇,命其陪侍。拓跋_在宫门前对高云说:“进去见皇上。我和你一起去。如果皇上有话要问你,就照我说的做。”高云说:“这是干什么用的?”拓跋宏道:“你进去就知道了。”进去见武泰皇帝。拓跋弘曰:“中书侍郎高云,在家,在朝。”他的朝臣已经跟随他很多年了。高云很细心,也很了解他。虽然高云和崔浩一起工作,但他的职位很低,只听命于崔浩。我请求宽恕他的生命。武帝召见高云,问他:“国志都是崔豪写的吗?”高云回答说:“毛的故事是元写的。”《第一个皇帝》和《今天的记录》是部长和崔浩写的。然而,崔浩有太多的政治事务,只能由总统来修改。至于解释,我为部长做的比崔豪还多。”司马燕勃然大怒,说道,“这比崔浩的罪行更严重。你怎么能留下来!先锋黄说:“天威是严肃的,而是低级的部长。他在混乱中失去了时间。"大臣以前问过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司马燕问:“真的像东宫太子说的那样吗?”高云说:“当一个牧师太瘦的时候,他写错了字,犯了天诛地灭的罪。今天,你就要死了,你再也不能说谎了。殿下,因为大臣长期为他读书,所以同情大臣,恳求饶命。如果不是皇帝要求朝臣,我也不会有这些话。大臣问后,如实回答,不敢糊涂。”对拓荒者黄说:“正直也是人之常情,你死得更狠!老实说,它是一个忠诚的仆人。就像你刚才说的,我宁愿怀念一个有罪的人,原谅你。”高云被证明是无辜的。于是他把崔浩叫到皇帝面前,请他向他提问。崔浩吓得不敢回答。高云肯定一切,是有组织的。当时汉武帝很生气,下令起草诏书,于是同朝臣上下128人全部死亡,五族被消灭。高云表示怀疑,并不打算写一封信,所以汉武帝经常敦促他。高云再次要求见皇帝,然后起草了圣旨。吴泰召见高云,他说:“崔豪是否有其他罪行,我不知道。如果只是这个罪,就不会被杀了。”武帝非常生气,命令武士把他绑起来。拓跋_再次向黄致敬。司马燕说:“如果这个人不激怒我,成千上万的人会死去。”最后,崔浩被五个家族摧毁,剩下的只有他们自己的死亡。

宗钦被判刑时说:“高云可能是圣人!”br/拓跋弘后来责怪,说“做人要抓住机会,你不知道怎么办。”学习有什么好处?当时我从侧面启发了你。为什么不明白这一点,让皇帝这么生气?现在总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高云说,“丞相是东野的秀才,所以无意当官。朝廷退休期间,朝廷要选秀才,做官,举行闭关,加入我们的亭子,以尸为官职,长久以来阻碍了德行。总的来说,史书是帝王的记录,是未来的宝藏。通过历史书,当代人可以展望未来,后代人可以了解当下。所以,言行都是有准备的,你要小心。然而,崔得到了特殊的恩惠,却辜负了他的恩惠,毁了自己。就崔浩的足迹而言,不时会有争论。崔浩有巴兹尔的才能,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他在法庭上的节操是不值得称赞的,私下里也是不值得称赞的。他的私欲淹没了他的正义和正直,他的爱恨阻碍了他的正义。这是崔浩的错。至于写朝廷日常,说国家有得失,也是史书一般的写法,没什么反对的。然而,陈伟和崔浩实际上是在参加同一个活动,他们愿意照顾自己。今天,是殿下的好意和勉强,而不是大臣的本意。”黄先锋的脸色变了,他哀叹道。高云后来告诉人们,我没有听从王子的安排,因为我担心这会让翟黑子失望。

br/太子病逝于拓跋黄后期。他与周围的朝臣关系密切,为自己谋利而建设家乡。高进谏,但拓跋煌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太平军十二年,拓跋弘病逝,长期未归。后来,武帝召见他,高云被提升为哭泣,他的悲伤无法停止。武帝流下眼泪,命令高云退出。左右官员不知何故,就说:“我看高云无缘无故地哭,请陛下吊唁。是什么原因?”唐太宗听了,就把将军们叫来,说:“你们不知道高云很担心吗?”左右曰:“陛下见高云哭而不言,甚为伤心,遂低声相告。”武帝说:“崔浩死了,高云也该死了。是东宫的苦口婆心的劝告救了他一命。今天没有东方之家,所以高云很抱歉要见我。《高云作文集》共八篇,其中有一篇是太武帝看后所作的评论。文成帝即位后,高云耍了许多花招。司徒李等人受到了皇帝的赏赐。高云既没有受到赞扬,也没有对生活说一句话。他的忠诚,而不是自尊,大致如此。程健说,“我非常聪明。我想展示我的才华,所以我敦促你建造一座宫殿。高建说:“我听说汉武帝已经安定下来,所以我开始建造都城。一旦他建了什么东西,就不是淡季了,他绝对不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很久了,宫殿也建好了。永安的正殿可以用来接待各国的问候,西厅的温室也可以用来休息,紫塔可以用来眺望远方。如果你想建一座更宏伟的宫殿,也要慢慢准备,不要急于求成。据估计,伐木和运土以及各种杂工需要2万多人。成年人工作,为老幼提供食物,相当于半年4万人。古人说:男人不种地,有人会饿死;女人不织,就会有人感冒。况且成千上万的人不能从事农业和纺织生产,要花太多的钱。从古至今,肯定有借鉴意义。希望皇上认真考虑。”文成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高云,因为文成帝继承了太平天国的产业,但风俗不变,婚丧不循古制,所以给了以上忠告,言辞激烈。高云说现在不是时候。文成帝平静地听他说。有时候即使有碰撞,或者皇帝不想听,也会得到双方的帮助。出于不便,高云要求私下会面。知道文成帝高云的意思。他收回左右手,等着他。他非常尊敬他。有时他早上去皇宫,晚上出来。有时候他会在宫里呆上几天。他的朝臣不知道他对皇帝说了什么。当人们称赞时,有人写信表达高云这样做的得失。读完后,文成帝对王子们说,高云没有做错什么。像高云这样的人是忠诚的臣民。因此,他任命高云为秘书处的秘书,而他仍然以兼职学者的身份工作。司徒露莉说:“高云虽然一直受宠,但家里和普通人一样穷,妻儿没有生计。”文成帝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现在你看我利用他,你才说他穷!”这一天,文成帝去了高云的家。厨房里只有几间铺着亚麻长袍的小屋和几个盐盘子。文成帝叹了口气说:“古代的人都这么穷吗?”当即赐棉帛五百匹,迎粮数千,拜高云长子高晨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高云一再拒绝,但文成帝拒绝了。起初,与高云一起招募的尤雅大部分已经到了侯爵手里。高云手下的100多名官员已经到了2000石的秘书处,而高云已经有27年没有晋升为医生了。那时候,官员们没有工资,高云经常让他的儿子们去砍柴和收集水果来养活自己。起初,商斗金被杀,儿子斗尊逃到山谷,母亲石焦被带进县令府。后来因为石角年纪大了,才免于屈辱。窦进的亲戚朋友都不敢支持他。同情焦的晚年,留他在家养老。六年后,窦尊才被赦免。高云的行为基本相同。后来被调到太常清,原来的职位和过去一样。高云去代督府劝皇帝,类似《二京赋》。这时候,博士、侍郎索畅、傅默、梁左等都来了。对姓氏之争有过多次讨论。高云写了《名论》来解释他的困惑,其中有许多考证。后来,他被他的官员们带上了秘书的位置,并被免去了太常清的职务。升梁成侯,加左将军。高云早年与游涯、太原张伟交好。游雅曾写过一篇

高云跪下哭道:“我什么也不敢说,怕皇上听了。”希望陛下能考虑祠堂给予的重视,追究周公辅佐王的往事。”于是,献文帝把皇位传给了孝文帝,并把几千块锦缎送给了高云,以表彰高云的忠诚和才华。后来升任钟书剑加三条旗的时候。然而,尽管高云能掌握许多古代典故和历史事件,他却不能专心写作。当时,他和校长刘墨有一系列的辍学,其中大部分是遵循崔浩的旧作品和模仿春秋时期的学校。当时有些东西需要删除。从文成帝到献文帝,大部分军国主义者的书信和文章都是高云写的。后来推荐高青代替我。因参与大政方针的讨论和决策,被提升为咸阳城主、镇东将军。人们尊敬国王,热爱他。不久,高云被任命为特使、马背上的普通侍者、西部将军和淮州秘书。高云在秋天视察边境,询问人民的疾苦。到了少绍县城后,发现少公庙被毁,没有重建。他说:“少公贤德,现在他的庙毁了,却没有修好,不能祭祀。想变得更好的人就没有希望了吗?“因此,上表要求修复少宫庙。那时候,高云已经快九十岁了,他还在努力说服人们注意他们的学习,这使得风化相当受欢迎。但儒生懦弱,不善于决策。后来,仅仅过了几年,钟三博士和钟先生就时常想起,领着县里老去。在反对派国王的南面,高云为这座神庙建了一座纪念碑。太和二年,高云因年老而恳求回乡。他写了十多封信,皇帝终究不允许,于是因病退位。第二年,皇帝用一辆舒适的汽车召见他,并命令各郡在路上照顾他。到京城后拜为镇军将军,领中国图书管理员。高云坚决拒绝被允许。皇帝请人帮忙举办了内殿的引进,修改了帝国的专利。高云参加了一个葡萄酒培训班,孝文帝看到后非常高兴。他总是把这篇文章放在身边。在文帝颁布法令后,高云被允许进入寺庙并乘车。他没有去教堂。第二年,让高云讨论并制定法规。虽然高云已经将近一百岁了,但他对雄心壮志的了解并没有减少。他仍然专注于他的老工作,阅读历史书。文帝下令:“高云年事已高,已是暮年,但家境贫寒,物资匮乏。“你可以要求音乐部门每隔五天派一支乐队去高云,这样高云会感觉好一些。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得到一头蜀牛、一辆蜀车、几根木棍、一把蜀刀和一些美食。很快,他就命令朝廷中负责饮食的官员,在正月十五送来牛肉和酒、棉绸衣服以及月配。高云把它分发给亲戚朋友。那时候,你们的大臣大多出了家门就成了高官,而高云的子弟没有官衔,所以老实谦和。之后升任历史部长。经常邀请他进宫,准备几个幕僚,向他请教国事。太和十年,高云被封为光禄大夫,金质为紫但缓。他们热烈讨论的时候,都过来拜访,互相打招呼。高云长晚年对人说:“我在中学的时候,就有德行,救了很多人的命。如果正面报道还不错,我的寿命就超过100岁了。“太和十一年正月,高云去世,享年98岁。高云在去世前10天感到身体不适,但他仍然拒绝卧床休息。他让医生喝了汤,进进出出,还说话。汉文帝和冯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就派医生李边去看他,给他把脉。高云仍然说没有严重的疾病。入宫后,李扁悄悄告诉孝文帝和冯太后,高云的脉象不正常,我很担心

食物有100多种,从酒、米到调味品,在当时都是新鲜事物。帐篷、衣服、被子和棍子都列在法庭上。来自朝鲜和中国的官员表达了他们的哀悼。高云高兴地对大家说:“因为我年纪大了,天恩送了这么多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的礼物。”感谢上表。没有其他的担心。过了这么多天,晚上死了,家里人都没发现。他死后,孝文帝诏赐帛一千匹,布二千匹,帛五百斤,锦五十匹,杂彩一百种。顾千虎被用作丧葬费。自北魏建立以来,还没有人获得过如此多的生存奖励。满族人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即将下葬时,追授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爵位、谥号语言相同,并授予终身服务。

入秋后,从恒仁到长白天池的游览,到处都是美景,天高云淡,枫叶飘红,山色缤纷。推荐你去风景优美的辽宁恒仁看看。

桓仁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古称“环都”。这里是高句丽早期的王城,也是唐代渤海的“周桓”。它是汉族、满族、朝鲜族和回族的家园。桓仁的旅游景点主要有五女山、环龙湖、万乐岛、望天洞、大鸭河漂流、苍龙山原始森林公园、虎谷峡等。

我推荐你先去爬五女山。五女山,衡仁重要的地理标志,是桓仁美景之冠。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以北约8公里处,是高句丽的开国都城,山上至今仍可见建筑遗址。相传原五女兵与上述相同,故名。还有一个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建了五座女庙作为纪念。五女山历代被称为高升古城、河洛市、五龙山风景名胜区、五老山、玉灵山、玉郎山、吴渔山。五女山雄伟壮观,巍峨壮观,四周悬崖峭壁,极其险峻美丽。五女山主峰海拔80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高200多米。五女山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天然石头城。被誉为塞北名山。秋天的五女山上,白色的芦苇摇曳,枫树茂密,风景如画。尤其是当你爬山远眺,太极河穿山绕城,恒隆湖碧水满溢,让你倍感豪迈。

另一个推荐给大家的重要旅游景点是五女山脚下的恒龙湖。恒龙湖的湖水天然呈龙形,故名恒龙湖。恒龙湖是辽宁省最大的人工湖,总库容346亿立方米,水域面积98平方公里。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基地。恒龙湖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主要景点有任伟峰、马面石、长岗子、三重峰等。湖中最大的岛屿是万乐岛,距县城22公里,面积225亩,海岸线长2600米。该岛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周围烟波浩渺,山峦葱郁,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万乐岛犹如镶嵌在环龙湖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水上仙境”。万乐岛上有许多寺庙,香火正盛。它被称为“南普陀山,北万乐岛”。该寺是由青铜和刘阳观音,这是309米高铸造。它和普陀山南海的观音一样大。有观音殿和观音广场,26尊佛像组成的石窟为东北之最。山中有龙华寺、文昌阁、五方五地财寺等建筑,可拜观音、拜圣地、祈荣禄、祈福平安。

在距恒仁县城10公里的万川村,有一个典型的溶洞,有——个王天洞。已挖掘5000多米,洞内景观迷人,有石林、城墙、雪莲、冰川、喷泉、瀑布、地下河等。所有这些都是奇怪的,特殊的,危险的。洞内6000平米的大厅,上中下三层的万米迷宫,世界一流。洞内钟乳石丛生,晶莹剔透,不禁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在灯光的照射下,整个洞穴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是一种难得的美丽奇观。

此外,我们还推荐你去享有“东北第一漂”美誉的恒仁大鸭河。落差大,水流急,曲折起伏,沿岸风景优美。你会在惊心动魄的刺激中欣赏到独特的风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93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5
下一篇2024-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