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baiducom/p/2178391691
1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2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3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4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5 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有时也对对联。一次,佛印做了一盘鱼,正待要吃时,忽听有人进来,便忙把鱼藏在了案头的磐里。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苏轼。落座后,苏轼说:“今天来没别事,只是想跟你对几个对子。”于是苏轼道出了一副常见春联的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其中有圈套,便顺口答出了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说:“既然你磐(庆)中有鱼(余),就拿出来待客吧。”佛印这才知道上当。原来苏轼一进门就闻到了鱼香,室内又没有别的地方可藏,便自然而然地想到那只大口朝天的铜磐。
6 为了一饱眼福而做了和尚
一天,佛印邀东坡上樊楼品茗。谈笑间,东坡悄悄告诉佛印:"最近,皇上因见天时亢旱,要在大相国寺设斋求雨,命愚兄写作《祈雨斋文》,充当主斋行礼官,协助操办一切。"佛印听了很高兴,说:"请兄长设法带小弟进去观礼,一睹御驾龙颜,开开眼界,不知可否"东坡明知此事不好办,一旦泄漏出去,便有欺君之罪。但友情难却,便耳语说:"足下想去,也未尝不可。只消扮成侍者模样,在斋坛上执役,待圣驾临幸时,便可看个够。"佛印为了一饱眼福,满口赞成,东坡回去也作了安排。
这大相国寺,殿宇宏大,气势雄伟。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罗汉殿、藏经楼,一座座庄严壮丽的建筑,依次巍峙。两边还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和16丈高的砖砌楼阁式琉璃塔。当时,定为皇家寺院,共有禅院64座,铜铸罗汉五百尊,还有高二丈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该寺共有僧人逾千,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举行祈雨典礼那天,五鼓鸣钟聚众,各路高僧登坛诵经作法,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其时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忽传御驾已到,慌得佛印面热心跳。过了好一会才心神稍定,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当中,添香剪烛。
再说那神宗皇帝,坐着龙凤轿子,在执宰大臣的簇拥下,出了宣德门,经过御道,来到大相国寺。东坡和众僧列队跪接,迎入大殿。礼毕,驾临藏经楼休憩,佛印献上香茶。 原来佛印因大殿行礼之时,拥拥簇簇,不曾看得真切,特地充当献茶侍者,就近瞻仰,果然与众不同。神宗接过香茶,因见佛印生得身材硕大,方面大耳,眉清目秀,气宇不凡,心中诧异,随口问道:"侍者,什么姓名何方人氏在寺几年了"佛印开始一怔,随后急中生智,叩头奏道:"臣姓林名佛印,字觉老,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镇人,是新来寺中出家的。今日有幸得瞻天容,欣喜无量。"神宗见他聪明伶俐,捋捋长髯说:"卿既名叫佛印,可通晓佛法"佛印奏道:"臣自幼读书,素喜礼佛听禅。佛学经典,略知一二。"神宗道:"既然这样,朕赐卿法名了元,紫袈裟一领,金钵一只,羊皮度牒一道古代僧道出家,向政府缴纳一定的钱,由政府颁发的凭证,就在御前披剃为僧吧"若是个真侍者,今日得了许多赏赐,岂不是千古奇逢,欢喜万分,可那佛印原是赴京应试,他的才华和东坡不相上下,实指望金榜题名,建功立业,怎肯出家做和尚呢但是君命难违,怎么敢说我是假充的侍者,不愿为僧即使心中万分不乐,不过一时之间,出于无奈,也只得假戏真做,叩头谢恩。
当下住持引佛印重来正殿,拜过如来佛祖,再带到御前,给他剃去头发,披上袈裟。顷刻间,佛印便由一名乡贡明清以后称作"举人"成为一个英俊的和尚。
此刻佛印亦颇后悔,不该为一饱眼福而出了家,功名无望。东坡也完全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一句闲话,竟连累佛印做了和尚,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不过事已如此,后悔也没有用了,只好用好言劝慰一番。
从此,佛印先后又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承天寺,庐山的开先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焦山寺出家。经过一番苦心修道,精通佛法,被升为润州金山寺的住持。同时,又不忘刻意做诗,终于成为江南一代著名的诗僧。
7 有一天,苏东坡穿着整齐的官服,过江来拜访佛印禅师。他到归宗寺时,恰巧碰到佛印禅师正要上殿讲经,听众挤满了整个大讲堂;佛印禅师跟苏东坡是开惯玩笑的,这时,他环视讲堂,对苏东坡说:“苏居士!你来得真不巧,这里没有你的坐位了。”苏东坡听了!知道这句话中是含着禅机的,也就笑着幽默地答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暂时借你的四大(指身体)来做坐位呢?”
苏东坡的个性,本来就有点“狂恣”的,其实,他每次的坐监、贬谪,都是因为他的诗而惹祸的;诗,为什么会惹祸呢?就是“狂恣”的性格在作怪。但是他碰到佛印禅师,可就不同了,因为佛印禅师是有涵养的,而且他俩又是常常开玩笑的,佛印禅师毫不介意地对他说:
“也好,但是我有个问题问你,你如果回答得出,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坐位;假如你回答不出,那你身上挂的那条玉带,就要解下留在这里做纪念。”
“这个打赌很有意思,好!你尽管问吧!”苏东坡满怀高兴,他对这场打赌,好像是稳操胜券,蛮有把握似的。
佛印禅师不慌不忙地问道:“刚和居士说要借我四大来做坐位,居士是懂得佛法的,佛经上不是说:‘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请问居士到底要向那儿去坐呢?”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给佛印禅师这么一问,竟然哑口无言,只好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
8 苏东坡除了有个妻子以外,还有几个妾。究竟是几个呢?苏东坡自己只说“有妾数人”,有人说:苏东坡的妾,计有七人,其中一个名叫“朝云”的,是年轻最轻的;既漂亮,又聪明,苏东坡特别疼爱她。朝云,这个名字多好听!
苏东坡离开黄川以后,有一个时期,因为住家离开佛印禅师遥远,来往也就没有在黄州时那么密切了。
有一年寒冬的一天,佛印禅师到苏东坡的家里来,苏东坡欢喜极了,忙叫家里的人,烧了几味好斋来供养佛印禅师。两个人好久没有相见,一谈就谈了好几个钟头,越谈越高兴!那天晚上,苏东坡对佛印禅师说:
“师父今天走了那么多路,一定很累了,还是早点休息好。我想今晚叫朝云去服侍师父,给师父差使,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她做:师父,你说好吗?”
佛印禅师略加考虑一下,就点头回答他道:“也好!”
那天晚上,朝云真的推门进佛印禅师的房里来,她看见佛印禅师在床上打坐(坐禅定),就向他顶礼三拜;佛印禅师吩咐朝云道:
“朝云,你去拿一个茶壶,装满了水;一把葵扇,一篮火炭,七个火炉,一起搬到这里来。”
“好!”朝云答应了一声,就开门出去了。
一会儿,朝云把那些东西都搬来了,她就合掌问佛印禅师道:
“师父!那些东西,通通搬来了。”
“好,现在你把七个火炉都下了炭,烧起火,然后用葵扇,扇着每个火炉,让炉中的火炭燃起来!”佛印禅师低声细语地吩咐她。
“好!”朝云开始工作了。
再过了一会儿,七个火炉的火炭都燃烧得热烘烘了;黄州的冬天是寒冷的,但这时整个房子里的空气,变得温暖起来。
“师父!七个火炉的火炭,都燃烧起来了,要煮什么?”朝云合掌问道。
佛印禅师环视七个火炉,炉中的火,热烘烘地烧着!他又吩咐朝云道:
“朝云!现在你把茶壶放在第一个的火炉上煮,等到茶壶里的水煮开了,滚了一会儿!再放在第二个的火炉上;滚了一会儿,再放在第三个的火炉上;这样,依次一直到第七个的火炉,你懂得这样做吗?”
“好!我会照师父的吩咐去做。”朝云点头答道。
朝云从头至尾,她照佛印禅师的吩咐去做,把这只茶壶轮流在七个火炉上煮,等到通通煮过了,她再问佛印禅师道:
“师父!茶壶已经在七个火炉上,顺着次序都煮过了,现在还要做什么?”
佛印禅师说:“你做得对,朝云!现在还是跟刚才一样,再做第二遍,第二遍完了,再做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一直做到天亮。”
“好,师父!”朝云完全照佛印禅师的话去做,周而复始地把茶壶放在七个火炉上煮。
这时,佛印禅师好像深入禅定了,房子里寂静,只听到火在烧水,在滚的声音。
各位想想看,一个茶壶的水有几多?它在七个火炉上面轮流着煮,水一滚起来,就变成水蒸气冲出去,这样,就越来越少了;还没有煮到天亮,“卜”的一声,茶壶里水干了,壶底被热火烧到爆烈了。
朝云看到这样,手忙脚乱起来!佛印禅师睁开眼睛一看,对朝云说:
“朝云,不必害怕,这是必然的结果,你的工作圆满,现在可以回房睡觉了。”
朝云向佛印禅师合掌行一个礼,回房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佛印禅师一早就向苏东坡告别回去,苏东坡送走了佛印禅师,一回到家里,就问朝云道:“昨天晚上,师父跟你说些什么话?叫你做些什么事?”朝云便把昨晚经过的情形,一五一十说给苏东坡听。
“火炉上的茶壶,水干必爆!师父明显地警戒我:五俗不断,一定堕落!”聪明的苏东坡觉悟了!他领会到一个茶壶在七个火炉上煮,终归爆裂,正是暗示他与七妾缠绵的结果。
文: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元丰二年,一张乌黑的铁幕笼罩在苏东坡的头上,往日谈笑风生的苏东坡此时也慌了神,他知道自己献给皇上的《湖州谢上表》出了问题,自己无心写下的几句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有心人利用了。本想面圣述说清白,奈何受到奸人阻挡,面圣无果,他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小人的折磨,被贬到千里之外的黄州。 被贬黄州,远离朝堂的是非之地,这本来是苏东坡求之不得的,可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容不得他自私地抛下京城的一切独自流落江湖之上,所以即便身在江湖,他还是日夜牵挂朝堂的风吹草动。元祜元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上位,在外被贬多年的苏东坡也结束了流放生涯,回到阔别多年的朝堂。但是,生性孤傲、志向高洁的苏东坡不想与新党一道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政策,与新任宰相司马光产生了政见上的分歧,司马光看着这个自己一手解救的同道中人竟然当面反对自己的政策,勃然大怒,于是,苏东坡再度被贬瓜州。刚回朝堂不久,就再度被贬,就是再阔达的人也会心灰意冷,对人生失去兴趣,不过命运没有放弃他,在被贬瓜州的时光里,他还有小伙伴相陪,不至于让自己孤灯苦吟,独自熬过这被贬的孤独岁月。 苏东坡因两次被贬,心中对儒学的渴望日渐消沉,转头进入佛教的怀抱寻求精神的解脱,被贬瓜州期间,他听说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 ”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就对此人很不服,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想:传闻果然有假,这就是个草包和尚,就会骗骗人们的香油钱。 正当苏东坡要撤的时候,佛印突然问道:「 ”在先生眼里老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 ”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 ”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佛印答道:「 ”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衲自愧不如!”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制和尚的事给自己妹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 ”小妹为何发笑?”,「 ”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东坡听完,恍然大悟,耳根都羞红了。第一次交锋,苏东坡完败,俗话说「 ”不打不相识”,这次的交锋也让苏东坡认识了这位得道高僧,此后两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辩论佛法,一来二去就成了挚友,虽然成了挚友,但是二人互相调侃的毛病还是改不掉。 苏东坡是大才子,佛印是得道高僧,比起苏东坡来,佛印更是稳重、老实。正因如此,苏东坡老是拿佛印开涮,有一次苏东坡登门拜访佛印,想要和他探讨一下佛法,进门就问佛印,「 ”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 ”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 ”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 ”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东坡很得意地回去和妹妹炫耀,自己终于扳回了一局,不料妹妹听完事情缘由,大骂哥哥愚蠢,原来在佛教中,有这诤言: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心中有屎,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所以,这一次又是苏东坡吃亏。 总是在佛印面前出丑的苏东坡开始换其他方面找回面子,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一首小诗送给佛印,其中有句「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颇有气象。所谓八风就是佛家用语,指人的各种情绪,包括苦乐利衰、毁誉称讥八种人的执念。本来想给佛印炫耀一下自己的高超诗才,但是当诗句被仆从送到佛印面前时,佛印拿起毛笔在上面写了「 ”放屁”两字。当苏东坡知道后非常气愤,立刻坐船渡河来到金山寺,对佛印进行责难。佛印大笑,说道「 ”先生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被一屁给打过河了呢?”苏东坡知道自己又被佛印戏弄后,只能尴尬地笑了笑,真诚地佩服佛印高超的才能。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一个阿正不阿、放任不羁、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苏东坡一生屡次遭贬,但是生性阔达,他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只为天下苍生而奋斗,乌台诗案的脏水泼在身上,他坦然自若,不为权贵低头;贬谪黄州遭遇艰难困苦,他谈笑风生,写下《赤壁赋》流传千古;亲人分散、飘落天涯,他镇静自若,让泪水默默留在心底。就是内心受到再大的痛苦,再大的委屈,他也只是留把这份苦楚在心头,为世人留下坚实而又铿锵的臂膀。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讲了什么
苏轼是一代文豪,后来因为“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出狱后被贬到了黄州,这个时候的苏轼喜欢上了佛法。当时的黄州位于湖北省长江的北岸,与长江南岸的江西省庐山隔江相望,佛印那个时候就主持庐山的归宗寺,于是苏轼与佛印经常有来往。佛印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名闻全国,苏轼与佛印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苏轼与佛印的小故事有很多,下面小编就说一下苏轼与佛印参佛的小故事。苏轼非常的有才学,偶尔有一天苏轼诗兴大发于是写了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心境写了进去,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经是“八风吹不动”,写完之后苏轼让侍童拿着自己的诗去送给佛印,苏轼觉得佛印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但是佛印在读了苏轼的诗之后却在诗的下面批上了“放屁”两个字让侍童带给苏轼。
苏轼看到佛印所书的“放屁”两个字勃然大怒,气冲冲的去找佛印,等苏轼到了佛印那里谁知道小和尚却说,师父吩咐下来,今天不见客。苏轼听了火冒三丈,不顾小和尚的拦阻,径直向佛印的住处闯去,到了佛印的住处却看到房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见到这两句话,幡然醒悟,我真的错了,为了区区“放屁”两个字就大动肝火,何来“八风吹不动”呢?于是苏轼自叹自己的修行远远不及佛印。
苏轼与佛印的交往对苏轼在佛法上的修为大有好处,可以说使得苏轼仕途上的不如意造成的郁闷心情得到了平复,对苏轼保持一个豁达的心境是非常有好处的。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哲人,除了政治上不得意,苏轼基本上就是一个完人,所以,喜欢他的人都称他为“千古第一才子”。
苏轼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他总是非常洒脱和具有生活趣味,和他在一起你会如沐春风,难怪时人都以结交苏轼为荣。在宋朝,如果你说没有见过苏东坡,你最好不要说你是文人。
苏轼认识一个和尚,名叫佛印,当才子遇上高僧,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你看完你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苏轼去找佛印切磋禅理,一进门,看见一个小和尚,苏轼口无遮拦,张口就来了一句:秃驴何在?
要是换作其他人,小和尚估计早就抡起笤帚将此人赶出去了,可这人是苏轼,也就见怪不怪了。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平时就是这样“吊儿郎当”的。
面对大文豪的出言不逊,小和尚也不示弱,立马回了一句:东坡吃草。
苏轼一下子愣住了,他骂和尚秃驴,和尚却骂他吃草(东坡是苏轼的字),而且还对仗工整,不带脏字,真是妙极,看来佛印身边的人真是深藏不露啊!苏轼不由得收敛了一下戏谑之心。
苏轼和佛印的正面“交锋”又怎样呢?那真是华山论剑。
1、参禅
苏轼和佛印参禅,苏轼见佛印很肥胖,心生一计,便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说:你像一尊佛。苏轼再问:知道你像什么吗?
苏轼早已想好答案,脱口而出:你像一堆牛粪。佛印笑而不语。
苏轼回家得意地向妹妹苏小妹讲了这个故事,结果被妹妹笑话了。苏轼不解,苏小妹说: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你见到的却是牛粪,你心中都装的些什么啊?苏轼尬了。
2、斗诗
诗是苏轼的强项,佛印就有点儿吃亏了。
苏轼和佛印游瘦西湖(非西湖),佛印将苏轼亲自题诗的扇子扔入湖中,并应景吟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聪明绝顶,立马反应过来,略微一思索,指着岸边一条正在啃骨头的狗回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两人开怀大笑。
3、斗智
佛印偷偷吃鱼(这是什么和尚?),苏轼突然到访,佛印慌忙将鱼藏到罄里。苏轼闻到鱼香,也不明说,假意问佛印:“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一句是什么?
佛印不疑有他,回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既然“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呢?说的佛印羞愧满面。
4、斗字
知道佛印吃鱼,苏轼想“回敬”一下。有一次,苏轼吃鱼,佛印到访,苏轼也将鱼藏起来。
佛印突然问苏轼“蘇”字怎么写?苏轼如实回答。
佛印又问能否将草头下面的鱼移动位置呢?苏轼说当然不能。佛印便说那为什么你要将鱼放到书架上呢?
苏轼发觉上当,只有将鱼拿出和佛印共享。
以上这些故事看起来有些像古代段子手写的段子,但多少能反映出苏轼的才情。人生能活得像苏东坡那样潇洒,还有什么忧愁呢?
最早给苏东坡留下深刻印象的佛教人物,竟然是一位老尼姑。
苏东坡七岁时,在眉山城遇见一位老尼姑。老尼姓朱,九十岁了,仍然头脑明晰,口齿清楚。她给小东坡讲述了一段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与花蕊夫人的香艳故事。
那时老尼还是位花季少女,跟随自己的师傅进入后蜀皇宫。
一个大夏天,孟昶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河上纳凉避暑。色艺双绝的花蕊夫人衣饰清凉可人,显得更加美丽妩媚。孟昶看得春情荡漾,当即口占一首《洞仙歌》。
这首宫廷艳词描绘得如此旖旎动人,以至于老尼姑在七十多年后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并且逐词逐句讲述给小东坡听。《洞仙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打动了苏东坡的幼小心灵,令他心驰神往。
(花蕊夫人)
可惜岁月流逝,四十年过去了,苏东坡只依稀记得老尼姑背诵的开篇两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儿时这段传奇经历令人难忘,苏东坡暇日寻味,感慨万千,挥笔续写这首《洞仙歌令》,了却自己多年的遗憾: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东坡虽号称北宋“豪放词”第一大家,其“婉约词”同样写得缠绵悱恻,香艳迷人。所谓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看来苏东坡能够成为诗词大家,开北宋一代词风,并非毫无来由,凭空而就。
这位老尼姑无意间成了苏东坡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引路人。
宝月大师惟简曾任成都大慈寺中和胜相院住持,俗姓苏,字宗古,眉山人,被苏轼、苏辙兄弟认作宗门兄长。或许是宗亲的缘故,苏东坡与宝月大师惟简的交往最为密切长久。
父亲苏洵去世后,苏轼兄弟将父亲收藏的书画,以及得之于凤翔的四板唐代菩萨画施舍给惟简供养。惟简表示要以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些珍贵的画作。他说:“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惟简乃“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并画苏洵像于阁中。(苏轼《四菩萨阁记》)。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谪黄州后,惟简派徒孙悟清千里迢迢前来探望,并请求苏东坡为胜相院新建成的“大宝藏”作记。
苏东坡为之作《胜相院经藏记》。这篇记中写道:“有一居士,其先蜀人,与是比丘,有大因缘。去国流浪,在江淮间,闻是比丘,作是佛事,即欲随众,舍所爱习。”苏东坡自称“居士”,与惟简“有大因缘”,也表明了两人情同手足的深厚友谊。
悟清返川时,苏东坡修书与惟简,表示自己退休后,要与惟简一起修炼佛道。信中说:“每念乡舍,神爽飞去,然近来颇常斋居养气,日觉神凝身轻。他日天恩放停,幅巾杖屦,尚可放浪于岷峨间也。知吾兄亦清健,发不白,更请自爱,晚岁为道侣也。”直到宝月大师惟简去世,苏东坡对宝月大师都常常“挂念于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