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时空中共几部?人物?八叶的结局?古今和歌集?紫阳花物语相关?雅克拉姆的结局?最后他跟谁了?

遥远时空中共几部?人物?八叶的结局?古今和歌集?紫阳花物语相关?雅克拉姆的结局?最后他跟谁了?,第1张

看的顺序是:遥远时空中1 ;

遥远时空中 八叶抄 TV动画 26话

遥远时空中 紫阳花物语 OVA 2话

遥远时空中 天/地卷 番外篇 2话

遥远时空中 舞一夜 剧场版

遥远时空中2 ;

遥远时空中 白龙之神子 OVA 3话

遥远时空中3 ;

遥远时空中 红之月 1话sp特别篇 1话

永无止尽的命运 2话

三部是独立的,人物都不一样,1,2,3部的划分是按照游戏背景来的

wwwtudoucom都有看!动画衍生: 1代背景:TV版「八叶抄」(20041005,テレビ东京系,全26话)及衍生作OVA天地八叶篇(天、地) OVA「紫阳花梦物语」(200203,上下卷) 剧场版「舞一夜」(200608)。 2代背景:OVA「白龙的神子」(上中下) 3代背景:TV SP「红之月」(08年12月28日在收费电台播出) 1代游戏内容由担任角色设定的水野十子老师改编成漫画,现仍于白泉社少女漫画杂志「月刊LALA」连载中(前不久转至「LALA DX」连载)。 另外水野老师也画过两个3代的短篇。 在2005年3月、2006年8月、2008年3月举办了声优见面会「遥か祭」(遥久祭) 2008年1月起,舞一夜的真人舞台剧将开始巡回公演。 番外两篇:遥远时空中~天篇,遥远时空中~地篇

3永无止尽的命运 宣传的时候的确是一月新番,TV版可惜是伪TV啊,就这一集了,最后还有30分钟的大决战,将收录在3月份出的DVD中。

哎,我也很失望,本来满心欢喜的以为可以看到遥3TV话呢,结果还是这种类似剧场版的形式…… 好像是TV版,一周一话的

可是到现在出了两话后已贴上了完结的标志

有可能他这个算是开个头,类似OVA之类吧,

整个故事或者后续发展会是另外一部吧

后面有是有啦,他不是有预告吗,就是不知是算什么

到底TV还是OVA就要看了(估计会是TV吧,这次的是做个引吧) 我是<遥>的忠实粉丝!

给你一份很全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36htm这部动画是以游戏为前提制作出来的,主要表现的还是解救人类(甚至是包括鬼),从头到尾感情方面所描述的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友好的爱,但不是爱情。一开始女主是喜欢鬼王的,包括后来,女主一直喜欢的人都是鬼王。在最后要呼唤出龙神时,龙神问她的愿望,因为她知道呼唤出龙神的她就意味着要消失在所有人面前,所以她的愿望是:回到珍视的人的世界。当她拥抱鬼王时,她有问他,你的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感觉?鬼王说:感觉无聊。其实从头到尾,女主都只是单相思罢了,也就是说,鬼王从一开始只是想利用她,直到最后,鬼王要消失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对女主的感情,这一点相信女主也明白了,所以她才会成全了席琳,把鬼王推向她。而且,我们在片尾有看到,当女主和鬼王抱在一起时,八叶都暗暗有一些表白,其实那些表白都不算是爱情的表白,而是对女主的一种不舍,因为她是他们所珍视的人,请注意,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作为神子的女主,被珍视并非是因为爱情,也就是说,八叶里并非象大家所说的,都像恋人一样喜欢着神子,而是另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这时请再注意下,最后表白的是谁??是天真,那个与她身在同一时代的天真,他说的话要注意一下:茜,无论什么世界,只要有你就好,就按你所盼望的那样,我们一起前进。然后然后!!!!天真伸出了右手!!!

这时镜头切到了拥抱着鬼王的茜,在听到一声:“茜”的呼唤时,她突然一惊,然后抬起了头。这声“茜”的声音和天真的声音一模一样,而且也只有天真才一直这么叫她。换言之,那时她听到的呼唤,是天真的心声。

而很凑巧的是,这时席琳突然出现,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茜突然抬头是因为席琳的出现,但是,我们再仔细看那个片断,就发现真的是情节故意这样安排的,是想搅乱我们的视线,从而忽略掉,天真才是最后呼唤到她的人。

(大家再仔细想想,整篇故事下来,只有天真的感情线最明显,也最让人觉得他才是真正把茜当恋人一样看待的人,其它人都未能给我这种感觉。)

再接着往下,茜推开鬼王把他交给了席琳,也代表她那时真正觉悟了,他和鬼王是不可能的,而最后呼唤她的人是别人。所以推开他后,她在心里说了句,我想回去,回到我所珍视之人的世界,并且永远在一起(注意世界哦,说明不同的世界)。然后龙神说,我满足你的愿望。所以,再后来当茜从天下慢慢掉下来,这时,有一个白影伸出手,她像那个白影走去,并且说——那时,呼唤我的是……

这下明白了吧,前面我说了,只有天真伸出了右手,而且看那个白色的影子——穿的是裤子哦。

最后的结局更是告诉我们,茜回到了现代,因为她穿的是和天真一样的校服,并坐在樱花树下,而这时,又出现了天真的MM也是穿着校服走在樱花路上,然后是天真骑着摩托车在路上行驶,而镜头特意切到车子的座后上有一个安全帽,明显这是去接人,为那个人准备的安全帽。最后。。。樱花树下,茜听见脚步声,然后抬头微笑 <古今歌集>遥久动画TV版中各话结尾的和歌

  第一话 汝乃龙神之神子

  「古今和歌集�6�1卷二�6�1春歌下�6�1纪贯之�6�1宽平帝时后宫歌会时作」

  春の野に若菜つまむと こしものを 散りかふ花に道は惑ひぬ

  春野之中,采颉若叶而来,散花遍地,不识归路。

  春日郊野,来摘嫩草之人,落樱缤纷,不知前路。

  仕女来春野,采芹有所思,落花飞满地,道路已迷离。

  初春的原野 萃集花草而来之 归途落英满布 不识路

  第二话 为鬼所迷惑之人

  「古今和歌集�6�1卷十四�6�1恋歌四�6�1佚名�6�1无题」

  天の原ふみとどろかし なる神も 思ふなかをばさくるものかは

  接天之原,纵有雷神驰骋,难断相思。

  望寥廓,听惊雷,天音贯耳,纵天雷难阻断,念彼此,厚谊永存。

  雷神天上怒,踏破是穹苍,思恋精诚固,神无劈裂方。

  第三话 阴阳师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一�6�1恋歌一�6�1佚名�6�1无题」

  人を思ふ心は我に あらねばや 身の惑ふだに知られざるらむ

  思君切切,我心往与,徒留此身,狂而无觉。

  思念注伊人,心已离我身,痴狂迷惑相,竟自不知津。

  吾心非汝心 所感两相异 日暮归途穷 欲告亦无力

  第四话 花镇

  「古今和歌集�6�1卷八�6�1离别歌�6�1佚名�6�1无题」

  しひて行く 人をとどめむ 桜花 いづれを道と惑ふまで散れ

  纵将人长留,无奈成空,常叹心似落樱飞,纵使不知归尽处,甘付东风。

  樱花徒散尽,不见君归路,君离意已决,相送空折柳。

  君是强行人,樱花留得住,落花速速飞,处处迷归路。

  第五话 露水的居所

  「古今和歌集�6�1卷一�6�1春歌上�6�1纪有友�6�1无题」

  桜色に 衣は深く 染めて着む 花の散りなむのちの形见に

  罗衣新成春已暮,一裙花繁,独对空枝树,抚衣遥忆盛时景,奈何春归无觅处。

  樱花雅色,着我青衣,落花飘零,永留后世。

  深染樱花色,花衣引旧思,虽然花落后,犹似盛开时。

  独似盛开时 虽然花落后 花衣引旧思 深染樱花色

  第六话 治部少丞与内里之鬼

  「古今和歌集�6�1卷三�6�1夏歌�6�1僧正遍昭�6�1见莲叶露珠」

  はちす叶のにごりにしまぬ 心もて 何かは露を珠とあざむく

  莲叶破淤,不染污泥立,原何冰肌带露,欺人满挂珠玉。

  叹莲叶,出淤泥而不染,心澄似水,叶露如玉。

  莲叶素心真,污泥不染尘,露珠作白玉,何故也欺人。

  第七话 鵼哭泣之夜

  「古今和歌集�6�1卷二�6�1春歌下�6�1纪贯之�6�1亭子院歌会时作」

  桜花散りぬる风の なごりには 水なき空に浪ぞたちける

  憔悴芳菲,零落随风觅归土,东风不尽,又扬花浪舞。

  樱之花瓣,随风飘散,空卷碎浪,永驻我心。

  风起樱花散,余风尚逞威,空中无水住,偏有浪花飞。

  第八话 憎恨鬼的火焰

  「古今和歌集�6�1卷十�6�1物名�6�1纪友则�6�1龙胆花」

  我が宿の花ふみしだく とりうたむ 野はなければやここにしもくる

  庭院依旧好春光,驱雀护群芳,疑是墙外原野,已绿盛红伤。

  怒叱赶雀鸟,庭花皆踏散,野外无芳踪,方至我家来。

  有鸟来投宿,踏伤龙胆花,弹之何太酷,来此缘无家。

  (这是一首物名歌,咏“龙胆”这一物名)

  第九话 魅惑之音 八弦琴 前篇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二�6�1恋歌二�6�1纪友则�6�1无题」

  命やはなにぞは露の あだものを あふにしかへば惜しからなくに

  问生命何物,一朝摇曳露珠,若可换取君相识,不惜抛。

  天命如露滴,如幻更似虚,相逢若相知,逝亦不足惜。

  生命空朝露,何如恋爱奇,相逢如可换,一死又何辞。

  第十话 水之波纹 八弦琴 后篇

  「古今和歌集�6�1卷二�6�1春歌下�6�1佚名�6�1无题」

  春ごとに花のさかりは ありなめど あひ见むことは命なりけり

  年复岁,百花争艳春光媚,明年何春往否,惟有天能道。

  春至花开日,花开盛极时,明年能见否,天命有谁知。

  第十一话 被诅咒的神子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三�6�1恋歌三�6�1在原业平�6�1答诗」

  かきくらす心の暗に 惑ひにき 梦うつつとは世人さだめよ

  长年心犹悴,岂能辨,梦同真,不如莫强分,且待世人评。

  花期萧萧,心愁暗郁,谓幻实尔,人之命尔。

  此心终夜暗,迷惑不知情,是梦还非梦,人间有定评。

  第十二话 潜伏鬼的黑夜

  「古今和歌集�6�1卷十八�6�1杂歌下�6�1佚名�6�1无题」

  风の上にありかさだめぬ 尘の身は ゆくへも知らずなりぬべらなり

  风起了 身似浮尘人渺渺 人渺渺 休问归处 有谁知晓

  此身漂泊处,渺若风吹尘,前路知何去,茫然不可循。

  风吹居无所 吾身如尘土 前途两茫茫 不知何处去

  第十三话 解开心结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七�6�1杂歌上�6�1佚名�6�1无题」

  かぎりなき君がためにと 折る花は 时しもわかぬものにぞありける

  幸逢贵人,折花献君将心载,时节纵改,花颜永不败。

  花开繁似海,为君一一采,盛放无绝期,春去复秋来。

  祝君无量寿,因此折奇花,开出花无量,一年四季夸。

  庭院点点红 无尽为君折 谁道次花儿 春绽冬不凋

  绵绵无止境 甘为汝摘花 时变亦无关 任时花怒放

  第十四话 彩虹告知的未来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三�6�1恋歌三�6�1佚名�6�1无题」

  よるべなみ身をこそ远く へだてつれ 心は君が影となりにき

  浓浓相思意,便纵是,相隔千里,情难禁,心中满君影。

  风雨飘零无所依,倚栏细把前尘忆,此身纵有千山隔,心总与君形影系。

  欲寄无从寄,只身隔远方,此心飞作影,日日在君旁。

  第十五话 超越憎恨的心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七�6�1杂歌上�6�1佚名�6�1无题」

  うれしきを何につつまむ 唐衣 袂ゆたかにたてと言はましを

  羞垂螓首 欣悦满怀不自胜 暗怨当初 不裁宽袖喜难盛

  如斯之悦,何物以覆之,锦匿甚多琪,不羁言泛泛。

  包藏欢乐意,袖狭不能开,但愿裁衣者,从宽为剪裁。

  朗朗赋笑颜 何将欣说函 如应裁云袖 携来嘉日远

  第十六话 赎罪之日

  「古今和歌集�6�1卷十六�6�1哀伤歌�6�1上野岑雄�6�1崛河太政大臣去世于深草山葬后作」

  深草の野辺の桜し 心あらば 今年ばかりは墨染めに咲け

  遥想深草原上樱 倘素花有心 今年颜色应改 满树累瓣偿情

  深草山含樱,可否恤吾伤,但求汝今年,能以墨黛放。

  深草野边樱,今年应有情,花开都黑色,丧服墨磨成。

  第十七话 夹竹桃之女

  「古今和歌集�6�1卷三�6�1夏歌�6�1清原深养父�6�1月明之夜拂晓时作」

  夏の夜はまだ宵ながら 明けぬるを 云のいづこに月宿るらむ

  短夏夜,未抵西山尽已至,许是月将云借,梦酣意正惬。

  夏宵意正浓,不觉曦已至,纵遁云深处,月欲何处宿。

  夏夜尚深夜,天明早已经,云间何处隐,晓月已无形。

  第十八话 四位侍从与茜姬

  「古今和歌集�6�1卷十四�6�1恋歌四�6�1纪友则�6�1无题」

  春霞たなびく山の 桜花 见れどもあかぬ君にもあるかな

  春霞染天,还道是,漫山绯樱晨颜,观君如景,不忍移眸。

  春霞,氤氲山樱盛,相看两不厌,汝亦娉婷烂漫中。

  闲适若春霞,山樱开似玉,见花如见君,虽久不知足。

  第十九话 无法停止的思念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一�6�1恋歌一�6�1佚名�6�1无题」

  山高み下ゆく水の 下にのみ 流れて恋ひむ恋は死ぬとも

  高山长在水长东,此心犹初衷,纵是爱伤情幻,思念意也万重。

  山高水流长,绵绵如斯夫,但能如是,纵情深彻骨暗藏。

  流水高山出,一心往下流,寸衷存恋意,也自永悠悠。

  第二十话 她给予的光芒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七�6�1杂歌上�6�1尼敬信�6�1田村帝时慧子公主所主持之斋院因母有过失而见废旋蒙赦中止乃感而咏此」

  大空を照りゆく月し 清ければ 云隠せども光けなくに

  玉盆遥挂九重霄,皎皎清辉辽,偶遇浮云揽月,遮不住月华俏。

  冷月苍穹照,泠冽似水柔,浮云层叠亦,难隐清辉旧。

  天上悬明月,清辉照万方,浮云虽暂蔽,终不灭清光。

  明月当空照 清河(清润)似白玉 云深难遮掩 尤可见银光

  第二十一话 鬼与人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二�6�1恋歌二�6�1纪友则�6�1宽平帝时后宫歌会时作」

  宵の间もはかなく见ゆる夏虫に 惑ひまされる恋もするかな

  暮色初降,虫迷灯火前路乱,叹这虫儿,哪及我心惘。

  寂寥夏夜长长,媚惑萤火点点,渺渺茫茫莫非,夏虫纷飞乱爱。

  不见飞蛾事,徒然夜扑灯,此身迷惑甚,恋意枉加增。

  第二十二话 想起鬼的时候

  「古今和歌集�6�1卷十八�6�1杂歌下�6�1凡河内躬恒�6�1久不闻人消息见面时咏此示怨」

  身を舍ててゆきやしにけむ思ふより 外なるものは心なりけり

  我意昏昏离去,我身惯惯前往,恨尽也,不知心何物,此身他纵。

  身欲孤行,所念甚是,不由己不由己,只是当时惘然矣。

  舍我远行去,不知何处寻,不堪思议者,难得是真心。

  魂似已离体 远去莫能助 所言非所思 言也离远意

  第二十三话 晨曦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一�6�1恋歌一�6�1佚名�6�1无题」

  恋せじとみたらし川にせしみそぎ 神はうけずぞなりにけらしも

  清清明溪,上祈濯去心中恋,此身已陷,天亦不遂愿。

  情愫千千应已了,道是祓禊川上,难断还乱,纵神不欲我遂。

  从今无所恋,御手洗川来,川水将身涤,神灵允诺哉。

  第二十四话 被放出的四神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一�6�1恋歌一�6�1佚名�6�1无题」

  恋しきに命をかふるものならば 死にはやすくぞあるべかりける

  思慕甚,心难之,盼楷伊人共天涯,倘抛此身可换与,我赴黄泉若还家。

  梦萦此情魂牵,难忘不思量,倘若一殆以易,天上人间。

  莫道恋情苦,须知生命欢,百年诚可贵,一死有何难。

  哀肠系思念 何畏难波前 若使情相易 生死族笑开

  第二十五话 拨云见日

  「古今和歌集�6�1卷八�6�1离别歌�6�1白女�6�1源实赴筑紫行汤浴时于山崎惜别」

  命だに心にかなふものならば なにか别れのかなしからまし

  离期近,心莫悴,愿今生长久月长圆,便是身别两地,抬首也共婵娟。

  烂漫四时中,人去无不空留,一个别字了得时,凄凄惨惨戚戚否。

  万事皆由命,此心总听天,今朝离别后,慎莫动哀弦。

  迷生如得放 随心任消长 纵使话离别 幸自免神伤

  第二十六话 遥远时空来到你的身边

  「古今和歌集�6�1卷十二�6�1恋歌二�6�1凡河内躬恒�6�1无题」

  我が恋はゆくへも知らずはてもなし あふをかぎりと思ふばかりぞ

  送君去 情思莫问情归去 情归去 相逢足慰 不求朝暮

  我心之所恋,未知往何方,此途无穷尽,惟知逢时终。

  我恋将何往,前途不可知,思君终不已,定有相逢时。

  各和歌的翻译有所区别,只要明白意思就好。

源氏物语里面应该是日本的传统服饰

日本平安时代宫廷服装十二单衣(じゅうにひとえ)

十二单衣是日本平安时代命妇以上的高位女官穿着的朝服。不过由于平安时代的女性少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所以后宫的女性们平日里便穿着袿或小袿,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则披上裳和唐衣。 

   十二单衣是由唐衣、裳、上衣、打衣、袿(五衣)和单衣组成的(当然,在单衣里面还要穿着小袖)。平安末期则再加上比礼、裙带、结发、宝冠等,算是保留奈良时代的遗俗。  

       唐衣是披在最外面的短褂,自皇后开始,至三位以上的典侍皆可穿用。在颜色方面,赤、紫、青是禁色,只有三位以上、得到敕许的人才能穿着。此外,唐衣的色目繁多,有红梅、樱、柳、林道、麦尘等等。这些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与刺绣于其上的龟甲、凤凰、团菊、牡丹等纹样一起构成华丽的视觉效果。 

裳是平安朝时期CR女性正装时围在后腰的长裙(类似男性的裾),考其源起,当是日本于奈良时代学习中国文化的结果。裳以鲜艳的布料制成,可分为大腰、小腰和延腰三个部分。后背自腰间向下皆为「大腰」,以八幅长布制成褶裙延展到身后、拖曳在地板之上的部分称为「延腰」,以布带系于腰间的部分叫做「小腰」。裳的质地多为绫或纱,颜色有紫緂、白、秋青等,纹样则为州滨、波浪、花鸟、小松原等等。  

上衣的日文写作「表衣(うえのきぬ)」,采垂领广袖的设计,是唐衣之下的第一层袿服,也是袿姿的外袍,因此式样是非常华丽的。刺绣方面,使用浮纹覆盖地纹的二重织法,颜色多为赤红或萌黄,图案则有立涌、蔓草等等。此外,后裾也以绵为衬里,是一种非常富丽的服装。 

穿着于上衣里面的打衣最早的作用是御寒,原先的名称是「板衣」(这是因为衣上的光泽是以木砧捶打而显出的缘故)。由于打衣的颜色多为赤红,故又有「红衣」之称。它的纹样多为菱或瓜形,上面还饰有家纹。 

在打衣和单衣之间,还要穿着一层五衣。这是一种以五层不同颜色的薄衫层迭组成的衣物。其名称便是由“五种不同的色彩”这一含义引申而来的(不过,五衣最早也曾为同色五衫)。到了平安时代中、后期,为了方便起见,将五衣做了简化,取消了五衫的定制;改为于同一件衣衫的领口和后裾处迭缝五层布料,以起到原先的层色效果。

    单衣是十二单上装中的内衣。其形制虽与五衣及上衣相同,但衣袖和长度却略有增加。质地多为绫、绢,颜色为红或青,纹样有花菱等等。 

    与上装搭配穿用的裤裙为袴,又称表袴或长袴。袴色多为赤红,未婚少女选用浓色,已婚妇女则用薄红。质地最早为平绢,后来便渐渐改为丝绸。到了近世,袴又分成带有褶皱的长袴和无褶的表袴。 

    最后,还要介绍一下女房装束的饰物:衵扇。它由杉木或桧木制成,其上覆有薄纸,施以彩绘,又用金银为箔,是一种非常华美的扇子。 

但是,“十二”不是指有十二层,而是说很多层,非常豪华,豪华到极点的意思。“十二单衣”首先是由唐服演变而成,将前后裾的长度进行调整后,便有了浓浓的和风。所谓”十二单”的”单”,就是贴身衬衣的意思。重叠八张“褂”的话就是”八ツ单”,要是十张就是”十单”,十二张就是”十二单”。实际在单上面”五衣”、”打衣”、”表着”、”唐衣”一件一件地穿上,到最后也仅仅是八层,把裳(类似裙裤、裙子)算入数之内也只是九层,不是十二层。 

另外十二单是俗名,正式名称为五衣唐衣裳装束或女房装束,这个名称首见于《源平盛衰记》中描述建礼门院着十二单衣投海一段,而后才有十二单衣之称呼。现在的日本,除了旅游景点或戏剧的表演外,基本上十二单衣已很少出现了。日本皇室与贵族也只有在重要仪式时才会穿戴十二单衣。十二单衣虽然有部分受到中国唐代服饰的延伸影响,但不管怎样,它其实具备自己的系统。是平安时代日本和风的表现。  

与所有礼仪性的服饰一样,十二单衣具有的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于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时代始于公元770年光仁天皇即位,终于公元1071年后三条天皇三年。这是一个没有太大战乱,百姓生活安定的时代。而遣唐使的派出,模仿长安建造平安京,《源氏物语》及《古今和歌集》的完成也预示着这个在镰仓,室町,战国及江户时期之前的时代有着自己的不同之处。

平安时代的女性服饰,基本上有三种:礼装、正式服装、亵服。顾名思义,礼装当然是公式仪式时所穿的盛装,正式服装则为后宫女官平素穿的服装,亵服是家居服。 

正式服装俗称十二单衣,在宫廷或贵族宅子服侍的女官、女侍,因必须接待来客,平日都穿十二单衣。十二单衣上加裙带、领巾,头上再戴宝冠、发钗,便是礼装。亵服是家居服的一种,后宫众后妃及皇女,平素只穿亵服,而女官只在夜晚回自己厢房睡觉,或生病请假回娘家时,才有机会换穿亵服。无论十二单衣或亵服,下半身最里层均是裤裙,而非长裙。

颜色有红、青、苏方、葱绿、樱、紫、蓝、葡萄染、白等等。其中,红、青、黄、深紫等七色是“禁色”,除非皇上允许,女官不能穿“禁色”服。但若逢皇子诞生或皇上行幸时,女官可以破例。

旅游时,穿的是“壶装束”,腰上系带子,以免下摆拖地;袖子卷起来,头上戴“市女笠”。“市女笠”是馒头形笠子,本为市场叫卖女人所戴的草笠,不知何时开始,竟在贵族间流行起来。另有一种山野用笠子,四周围上透明纱。

当时的服装既宽松又重重迭迭,女性无法显现身材线条,只得尽力在袖口、下摆、颜色下功夫。另外以刺绣、螺钿等装饰,呈现自己的风格及才气。女性美集中在牛车垂帘外或寝殿垂帘外的袖口、下摆重迭颜色。另一种是“袭色”,大概因养蚕及纺织技术问题,古代丝绸比现代丝绸薄,透明度约百分之十,外层配内层的颜色,正是“袭色”。种类二百多,名称均取自四季花草,例如“踯躅”是表红梅、里青,“女郎花”是表黄、里青,“柳”是表白、里青。还有一种是上浓下淡的颜色,上面染成浓色,往下逐渐染成淡色,最后成为白色。

除了服装可以呈现女性美,家具及日用器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寝殿出入口最外面一层是竹制垂帘,丝绸镶边。紧贴垂帘的是丝绸布帘,外侧通常有花鸟图样,里侧白色。幔帐及屏风可移动,用来隔厢房。而对女性来说,扇子最重要,不仅可避免直接露出五官,躲躲藏藏也可增加女性魅力。

主要照明是灯台、灯笼、脂蠋、篝火。灯台是竹竿顶有个小盘子,盘子上有三脚铁环,铁环上搁油器,倒油,置灯芯,点燃。灯笼有四角、六角、八角形三种,材料是石、竹、木、铁等等,四周用纱布或纸围住,吊在半空。脂蠋是圆形松木,长一尺五寸,直径三分,尖端用炭火熏黑,再涂上菜油,烘干,手持部分卷纸,室内专用。室外则用火把。篝火是铁笼内放松木,点燃,庭院专用。

交通工具是牛车。种类很多,但各种牛车均有贵贱之别,无法随意挑选。乘坐牛车时,后方上车,前方下车。单独一人乘坐时,靠左侧、面向右侧;两人以上乘坐时,前方右侧及后方左侧是上座。因背对左右两侧相对而坐,若男女同乘一辆牛车,男子应坐右侧,女子则坐左侧。

此外,平安时代与现代一样,无论朝廷或民间,都有固定“更衣日”,朝廷是四月一日及十月一日。这天,不仅装束,所有家具与室内装饰都要更换。

 

平安女官装束 - 细长 在源氏物语中,明石之君就曾着此类服装

     在平安时代的律令里,不只服色有加以规范,甚至连鞋履也因官阶而分制,此图最上面的靴便为五位以上的殿上人才得以着用,而五位以下的小官则只能穿着较次等的丝鞋。而与现在相同的,平安时代的装束里面也有袜子,不过在参内时不得穿着,除非因为年老等理由,这种情形称作袜御免,此外乐舞时也会使用。

    自从团扇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就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到了平安时代更发展成了桧扇,蝙蝠等,大约产生于十世纪半前后。

而大奥中女子身着的服饰属于和服的一种,名为“十二单”,是平安时代就延续下来的盛装礼服,是由唐衣、裳、上衣、打衣、五衣和单衣组成的。

 

唐衣是披在最外面的华丽的锦缎衣物,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唐衣的色目繁多,有红梅、樱、柳、林道、麦尘等等。这些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与刺绣于其上的龟甲、凤凰、团菊、牡丹等纹样一起构成华丽的视觉效果。

 

裳是成人女性正装时围在后腰的长裙,从平安时期开始逐渐演变。裳的质地多为绫或纱,颜色有紫緂、白、秋青等,纹样则为州滨、波浪、花鸟、小松原等等。

上衣是唐衣之下的第一层袿服,也是袿姿的外袍,因此式样是非常华丽的。

 

打衣最早的作用是御寒,由于打衣的颜色多为赤红,故又有“红衣”之称。它的纹样多为菱或瓜形,上面还饰有家纹。

五衣是一种以五层不同颜色的薄衫层叠组成的衣物,后来为了方便起见,将五衣做了简化,取消了五衫的定制;改为于同一件衣衫的领口和后裾处叠缝五层布料,以起到原先的层色效果。

单衣是十二单上装中的内衣,其形制虽与五衣及上衣相同,但衣袖和长度却略有增加。

末摘花在《源氏物语》中是个奇特的存在,整本《物语》翻篇都是些世间难得的美人儿,就连身边随便一个侍侯的女房都可以是美貌俏佳人,这些衣鬓飘香的丽人中,末摘花容貌不仅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比一般人还不堪,看完整部书,大部分读者却是对末摘花印象相当深刻。

明明是个小丑似的人物,就算在现实中,末摘花这样的人也是不合时宜的,被大多数的人所不喜,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容貌没有情趣性格又倔强不可爱的落魄姬君,却能被源氏给予夫人名分供养,虽然不受宠也算是有个归宿。

这样不般配的恋人,真是让人不禁再一次感叹,月老是不是偶尔会打瞌睡随便乱牵红线,经常看到世间诸多奇怪的配偶, “巧妇常伴拙夫眠”

但是感情的事如鱼饮水,外人看着替俊秀者难受,那是不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和彼此的感受,很多时候婚姻如鞋,只有试穿者才知道好与不好。

末摘花没有一样是拿得出手的,就算在普通男子多看一眼也觉得浪费时间,但是对于源氏来说,她有一项最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 忠诚

在源氏被排挤流放未来凶险不可测时,连他以前的家臣比如空蝉的继子纪伊守都舍弃源氏而去,以为源氏很难再有起复的机会而去另攀其他权贵的高枝,末摘花在贫困潦倒只剩自己一个人都还要在那个古宅中等待源氏归来,这不就是世间最难得的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 的高贵品质吗。

末摘花不美, “更要命的是,她的鼻子极为不美,让人看了不由想到普贤菩萨所乘的白象。这鼻子高且长,鼻头略微下垂,而且还泛着红光,实在很倒人胃口。她脸色如雪一样白,底色还泛青。”

这副尊容,可以说有些丑陋得吓人了,源氏在第一次昏暗处隐隐约约见,困惑于其独特之处, “不免有些怅然若失,思之再三,便转身出去了。”

身材也不好, “坐着时,身材就已很高,足见其上身过长”,“身形单薄,筋骨依稀可见。肩膀的骨更显突兀,竟然能顶起衣服,叫人看了都于心不忍了。”

也不会穿衣搭配,源氏最初与她会见时,穷酸又执拗,连女房的衣着发型都依从古风,十分滑稽突兀, “姬君身上披着一件古本小说里描述的桃红色的皮衣,颜色也已褪了一大半”,“这种服装若在古风中尚属上品,当今的一个妙龄女子就不匹配了,实在不够入时,给人不伦不类之感。”

即使后来跟随源氏享受荣华富贵,还是无法改变其奇特的穿衣品位, “这样的衣服,里头却衬着一件阴气十足的红黑色内衣,不添光彩就罢了,还让人觉得寒酸得很,如此内饰与源氏赠送的柳色外衣十分不匹配。”

就连才华,常陆亲王因循守旧,教导女儿也是食古不化,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做的答诗不是“唐衣”就是“濡袖”,实在不是很让人欣赏欢喜的陈腔旧调。

源氏一直就是玩心很重不太厚道,经常拿自己这位上不得场面的夫人来取笑,就连“末摘花”也是源氏嘲笑她的鼻子就像用来做染料生在茎的末端的红花, “颜色总比红梅强,爱穿红衣还是紫衣裳?”

幸好末摘花天性迟钝,不懂人情世故,参不透源氏诗歌讽刺自己的玄机,也从来不以自己丑陋的红鼻子为耻,也不在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只是一心一意地依赖源氏。

正是她的这份顽固倔强,让源氏头疼不喜,却也在那些被源氏遗忘的岁月里,守着破败孤寂的古宅,坚信着源氏给过自己情比金坚的盟誓,必定不会改变心意,总会有机会让源氏知道自己的状况,一定会来搭救自己。

这份坚守,实在让人动容,每次看到这里,会让人暂时地忘记她那不讨喜的容貌和性格,深深敬佩此女始终如一的坚持。

让人不禁想到中国民间传说中的 “尾生报柱守信” ,宁愿自己被涨起来的洪水淹死,也要等候一个不确定的约定。

有人会说尾生迂腐,为了别人的错误而搭上自己的性命,想来,末摘花也是如此,如果等不到自己的爱人,一辈子就孤寂心碎至死吗,被动到这样的地步,也是世所罕见。

如果不是源氏去探望自己别的情人,偶然兴之所至,看到末摘花没落的府邸外面崩塌的院墙,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长长下垂的柳枝,实际上是因为没人打理也成了荒废之地,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源氏发现被自己遗忘的末摘花。

要是源氏没有无意中发现末摘花,以她清高孤傲的性格,宁愿自己默默一个人守节抱贞期待着源氏,也不会主动去投奔源氏吧。

这种执着和顽强,让人心生动容,也让人感叹其不知变通,所以源氏敬佩她,给予她夫人名分和丰厚的物质供养,心里不再有一点情爱的涟漪,甚至不愿意将末摘花接到后来为众夫人所兴建的六条院,任她在二条院眼不见心不烦,膏脂绸缎养护,难得见上一面。

末摘花的一生,散发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余味,不知道她是幸运的还是失败的,很多人评价觉得末摘花很值,想来那姿容出众才华惊人的六条妃子,胧月夜,五节舞姬,轩端荻,谁不是对源氏一往情深,但都是猜得到那缠绵悱恻的开端,却没想到最终还是独坐泪沾衣色未衰爱已驰的结局。

所以,这样看来,末摘花在她那个时代,也算是命好吧,至少遇见的源氏对自己有过关系的女子,都还是能照料到一二。

不然以末摘花的人物品性,实在没能让异性感兴趣的魅力,加之父亲的古板教诲,让一个好端端的姑娘家,变得别扭做作,不合适宜。

末摘花故事的开端,是两个无聊的贵族少年受人蛊惑,以为没落的贵族**在深宅中独存,想象中是个孤寂的美人儿如同“深谷的幽兰,花落无人知”,实在是惹人怜惜,不甘示弱打赌看谁能获芳心。

对于男子来说,这实在是个致命的弱点,经常在别人的起哄下头脑发昏去追求自己原本不中意的女子,“有人抢的女子,母猪也变嫦娥”。

这句话绝不是对女子不敬,而是想警醒那些懵懂不知深浅的男子,随意地追求女子,都不仔细斟酌自己是否真心喜欢这女子,到手了又觉得别人没自己想象中那般美好,始乱终弃,害人不浅。

所以世间的女子,总为别人狂热的追求、动人的情话,就将自己随意交付出去,没有认真地审视自己和他人。

何况很多人不过比末摘花略强的品貌,却没有末摘花坚强执着的性格,更没有无论什么境遇都能坚持到底的意志力,怎么能期待着幸福从天降临呢?

末摘花命运的侥幸性太大,其他人不见得有这样的好运,能够遇见源氏这样能念旧情的爱人。

所以,找爱人啊,人品是最重要的,源氏诸多不好,也滥情好色非良配,终归他是个善良的男子,也能体会人间疾苦同情底层人民,比起书中平安时代那些视女人为玩物践踏平民的贵族男人,简直好太多。

而源氏经过了一番磨难,也从以往的轻浮狂妄,懂得韬光养晦为人沉实了很多,对末摘花的扶持何尝不是给那些跟随他的人们一个警告,源氏毕竟也是掌握权势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有着深意的。

男子容易由怜生爱,但那始终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情,终是掺有杂质的不纯净的,可惜末摘花想要的还是源氏真情实意的疼爱,这就意难平了,也是人之常情,谁不愿意被自己的爱人呵护爱怜呢。

有过来人以经验之谈的口吻告诫大家,找丈夫,既想要“物质”又想要“感情”,这是人心不足。

可是,没有物质“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感情”,如同张爱玲所说那样,这样的“婚姻不过是种变相长期的卖*”。

说这种话的人,还是长久以来的老观念,将女人视为没有独立能力和思想的附着物,需要男人来恩赐金钱和陪伴。

末摘花的时代,女性没有地位,就连写《源氏物语》的紫式部本人都是一夫多妻制的伤心人,那个时候女性是没有办法能够独立的,可是就算这样,末摘花也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自己的幸福,保持着个性和自由,执着送唐衣给自己的情人表白心意。

时到如今,女人还自视为“第二性”,真的是连无才无貌的末摘花都不如,实际上,这样的末摘花才是真正活出自我的人。

樋口一叶 著 林文月 译

这两家之间,只隔着竹篱笆。共用的井水,既深且清。开在屋檐下的梅花,一树两家春,连香气都分享着。这两家是中村家和园田家。

园田家的主人前年去世,由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良之助继承,据说是某学校的通学生。中村这一家,只有一个女儿。原来也是有儿子的,但早夭折,就剩下这么个宝贝,如同掌中之珠一般宠爱着,唯恐风吹拂发簪上的饰花,但愿她能享鹤寿千岁,遂以“千代”命名。可真是天下父母心啊。人说:“白檀双叶已闻芳香”(一),当她三叶、四叶地逐渐成长时,世人纷纷都已经期待日后的姿色了。春山微雨花稍绽,更添增览眺的景色,那教人惊艳时节究竟在何时?犹如月影穿松叶,绰绰约约十六岁,梳起了成人高高的发髻(二),髻上系着一只扎染的蝴蝶结,真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哪儿都醒目。“中村家的**”,人人争相谈论她。生为美人也是够麻烦的。

习惯真是有趣。当年,北风中放风筝时,电线杆老嫌它们碍事儿。那是过去从前的事情了;可良之助、千代这两个人相见时,总改不了往日玩儿布偶的心。虽然发型姿态都改变了,却仿佛也没怎么注意到,依旧是“阿良”、“阿千”地亲热叫唤着。谈谈笑笑,有时甚至还吵起架来。“你甭再来了!”“来干吗?不来就不来!”说着说着,互相赌气,却两天不见面又来道歉:“昨天,是我不好。以后不会再跟你那么使性子了。原谅我罢。”给她这样子一说,自是如春冰之化解,“不,是我不对。”结果不外乎如此。

虽然,自己没有妹妹,若有之,大概也就是这般可爱的罢。她笑容可掬地拉着他的袖子说:“阿良,昨天做了个好梦。梦见你学校毕业,不知道就的是什么职,戴了一顶高帽子,坐在一辆黑色马车上,要进洋房子哩(三)。”“人家说,梦是相反的。可别被马车撞倒才好!”说着大笑起来。这边则是颦眉道:“说什么话呀!今儿礼拜天,你可是哪儿都别去。”这话,与受过当今现代化教育的身分很不相称,盖因为真情关怀之故。

这厢既然没有隔阂,那厢自亦不客套。所谓浮世忧虑,这两个年轻人晓都不晓得,尽是欢笑过日子。这一天是春日二月中,倒是尚有些料峭春寒,约好去赏梅,又值德大寺(四)的祭日。两人手挽着手,倒是挺暖和的。

“阿良,别忘了跟你约的事儿哟。”

“嗯,没问题。不会忘记的。只是,……约的是什么呀?”

“瞧你。临出门还那样子拜托你的呢……”

“哦,对啦。想起来了。你想看卖菜阿七故事的西洋镜(五),是不是?”

“咦,胡扯!”

“不然,是那个乞丐扮野熊的把戏?”

“算啦,算啦。我回家了。”

“道歉,道歉。方才都是胡扯。中村家千代**交代的,怎么可能是这些。我,良之助所奉命的是……”

“好,啥也不要了。”

“别生气。边走边吵,路人会笑的呀。”

“都是你,讲那种话!”

“所以不是跟你道歉过了吗?瞧,尽顾斗嘴,杂货摊儿都走过了。”

“哎呀,那怎么办。不知前面还有没有?”

“谁知道。刚刚说啥也不要的人,在哪儿呀?”

“不要再讲那些了。”

争来争去,终究还是和乐一条路。路旁有许多树。“来这儿。”一个招手,另一个就跑过去。木屐踩在地上,发出卡郎克隆的声音。那弹琴的盲女,可是今世的“朝颜”吗?“露未晞兮光照花,可怜微雨稍稍落。(六)”“吃点儿甜品好吗?”那招徕顾客的声音倒也甜甜的。另一旁卖的是咸烧饼。隔邻互竞,相安无事,可真有趣。

“阿千,你看看,那右边第二棵。”

“哦,那红梅真好看!”

两人正看得入神。

“中村。”

有人忽在背上敲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梳着流行学生发型(七)的一群。

“哟,挺亲热的嘛!”

不知谁的朱唇溜出的一句毫不客气的话。接着,匆匆跑开,只留下笑声在夜空中。

“阿千,那是谁?学校的同学吗?真够粗鲁的!”

良之助茫然望着,低首的千代则不觉得赧然。

这爱恋之心,究竟始于何时?昨日她尚没有察觉,可如今情窦既开,真还不容易克止。迷迷惘惘似在暗中,音声本是无色,却何以浸染于身?思思念念就此一人,真教她不由得颤抖起来。爱上了这个人,又同时这么的羞涩、内敛、惊慌。

“这样说,会不会教他笑,那样子做,会不会惹他嫌?”连个简单的答问都不知道如何说出口来,只一个劲儿拧着榻榻米上的灰尘,诚如俗语说的“积尘成山”,这一刻,她的心思正如山一般。“好想你,好想见你。”昨日之前,曾经如此赤裸裸表白心思的自己,可真是肤浅啊。她自责自谴,既不敢说“隔壁的”,也不敢叫“阿良”。而不说不叫,心里真是苦。古人说:倘非泪水浇胸前,唐衣都要燃烧起来(八)。

她夜夜难眠,即使相思疲惫而稍稍假寐,梦里也是那人的影像,温柔地望入,用手抚摩着她的背,问:“你在想什么?”“都是因为你。”就像过去那样,却又欲言无语低首。“别瞒住我,太见外了罢。猜你大概爱上了我不认识的谁罢?真教人艳羡。”还这般装傻挖苦人哩。“如果是爱上别的谁,我身子会瘦成这样子吗?你瞧。”他接了她伸出的手,笑问:“那么,是谁呀!”正要回答之际,晓钟传来枕边,只得醒觉。原来是日有所思夜乃梦见。想到古诗歌所谓“恨鸡鸣(九)”,岂只限于幽会的男女而已,即使像这样子好梦乍醒的心境,也不无遗憾的。

“今天早上是怎么回事儿?你气色不大好呢。”母亲当然不会知道女儿的心事,给这么一问,又不由得脸红起来,内心实苦。

日里聊藉缝纫排遣纷乱的心思,将心乱一针一黹缝钉住。“现在什么都别想。想了也没用。说出来,万一惹人嫌厌,那可真羞死人咧,那才真的没脸再见到他。人家是把自己当妹妹,才会那样子毫无芥蒂地疼爱。如果他要选终身的伴侣,不知道会是怎么样儿一个人?当然啦,做他那样的人的妻子,一定是貌倾天下,而且兼备丝竹文艺之才。连我这旁观的都会这么想,更何况他自己呢!可别不识相提出高不可攀的事儿,弄到连这多年来的交情都砸了,才可悲。不要想了,不要想了。别对他怀什么私心,只要继续当他是个哥哥,人家也不嫌弃,至少还可以听到他讲些温柔的话罢。”遂下定决心断此念头。然而,不听话的泪水竟沿着双颊流下来。咳,就像是捻好的丝线,一松手,又转弹回来似的。

“如今反倒是怨他对自己太温柔了。假如他一向对我冷漠无情,倒也不致害人到这个地步。不能忘怀,是我自己的罪呢?还是人家之过?想起来,真恨他。不想听到他声音,也不想看见他的人。听他见他难免想念他,心里也更焦虑。虽然不舍得,不管怎样,如果他真生气了,不再踏进我们家来,我也不要再去他们家了。想起来教人心疼,但若是一旦两个人变成水火不容的情况,那倒也就罢了。

好,从今天起,不要再和他见面,也不要再同他讲话,他如果不高兴,那更好。”可是,先一刻才这样下决心,这一刻听到隔壁传来那人讲话的声音,决心马上就动摇。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呀?一心只想见到他。我心除我心而外别无友人可以告白,而眼里除良之助的影像也看不见任何东西。我所爱的人压根儿不知道世上还有个人恋着他,既然不知,也无从分担此忧。对着如此凡事漠不经心的男人之心,又能说什么呢?日后之事不可恃,自己的身子也堪忧。啊,春天在哪儿?别说是花儿,连墙边的芳草也都青青欲燃哩(十)。

“阿千,今天好些了吗?”

说着,良之助径自推开双折的屏风坐到枕边来。这狼狈的模样儿真不好意思教人见到。想撑起身子来,那双胳膊真消瘦得可以。

“躺着,别起身,病中哪还讲究什么客套呀。如果你想稍稍坐起来,那就靠着我罢。”

遂一把将她抱起。没想,她却正襟坐好。

“阿良,学校不是正考试中的吗?”

“哦,对了。”

“那么,你常来我这儿,这样子行吗?”

“你不必替我想那么多。这样操心,对你的病不好。”

“可是,这样子,我觉得不好意思。”

“什么好意思不好意思的。快点儿好起来最要紧。”

“谢谢你关心。但是,这次恐怕是好不起来了。”

“胡说!垂头丧气没信心,病怎么会好呢?你说这种话,不知你父亲和母亲会多么担心哩。这真不像是平常孝顺的你。”

“可是,怎么会好起来……”

有气没力地说着,望着他的眼睛便泪汪汪。“别说傻话了。”嘴上虽然这样讲,可心底大抵也明白。

可怜她一日瘦似一日。一边有酒窝的面颊也削陷了下去。原本白皙的脸庞更变得透明起来,几绺发丝散落其上,依旧乌黑,却没有了往日光泽。看着教人心疼。

即使是别人见了这情景,谁又能不断肠呢。忍草花纹的睡衣因久卧而萎软,浅红的腰带在身前随便打个结。这模样儿还能见到几多日呢?往时,几乎天天片刻不离的亲密关系,怎么竟不明白她的心事啊。

她那小小的心中到底从什么时候藏着这想法的?昨日黄昏时分,听她家女佣阿福流着眼泪说,发高烧的时候,频频呼唤着我的名字。难怪阿福要咎责:“病都是因你而起。”恨我自己不知道,也恨她丝毫不肯透露。今天早上去探病时,她从瘦了一圈的手指上褪下了一枚戒指,说道:“这个,留给你做纪念。”凄然微笑。

唉,早些知道就不至于让她衰弱成这样子。都是我的罪过啊!

“阿良,早晨给你的戒指,戴着吗?”

声音微弱。想回答,但是胸口一紧,话也说不上来,只能无言出示左手。她拉过那手,静静凝视道:

“把这当做是我罢。”

话未说完泪先落,就这么俯伏在枕上。

“阿千,你是不是很不舒服?阿福呀,快拿药来给她喝。怎么啦,脸色变得很不好!伯母,请您过来一下。”给良之助大声喊叫的声音惊吓着,在隔壁房间求神祈祷的母亲,和方在厨房净水的阿福,都狼狈地赶到枕边来。千代睁开眼睛问:

“阿良呢?”

“阿良在你的枕边。呶,就在右边呢。”

“阿母,请阿良回去罢。”

“为什么?我在,不方便吗?嗄,在这儿也不碍事的嘛。”

“阿福,你跟阿良讲,请他回去。”

“**,您说什么?您不是等了他许久的吗,怎么这会儿又……嗄,若是不舒服,喝点儿药罢。阿母吗,你阿母在后头呢。”

“在这儿呀。阿千,阿母在这儿。好啦,知道了吗?阿爹也差人去叫了。你可要振作点儿。来,喝口药。啊?胸口不舒服?哦,是啦,是啦。哎呀,冒这么多汗。阿福呀,赶紧去请大夫来。

“爹爹,别老站在那儿,看看,帮点儿什么忙罢。

“阿良,请递块手巾过来。嗄,什么?不好意思?还是要请阿良回去?好啦,好啦。我会跟他讲。阿良,你听见了罢。”

可怜,那为母的几乎要发狂了。

女儿一语一喘气,眼看着面色渐转青,生命无常似宵露。良之助很不愿意离去,可又不忍心让临终的人儿多所担忧,只得退出到屏风后两三步处。“阿良。”声音细于丝。闻声回首:“什么?”

“明天,跟你道歉。”

也无风,檐上却见樱花纷纷飘落,满天夕照,晚钟幽幽催人伤悲(十一)。

注释

(一)日本古谚云:“旃檀双叶已闻香,梅花含苞便传芳。”与我国俗谚“三岁知老”类近。此谓千代幼时已显现日后美丽之质素。

(二)古代日本妇女十六岁成人,改发型梳髻,称“高岛田”。“月影”指十六夜之满月,与十六岁成熟之美少女相应。

(三)日本明治时代政治与文化习俗变革,开始积极现代化,民间亦多崇洋,故西装、革履、乘马车、住洋房,成为一个男人成功之象征。

(四)原文作“摩利支天”。为东京上野区德大寺之俗称。

(五)天和二年(一六八二)卖菜家女儿阿七,因大火避居檀那寺,与寺小僧吉三相爱,祈愿再会而纵火,被处火刑。此事为井原西鹤写入《好色五人女》。其后,璃(日本传统布偶戏)、歌舞伎(传统古剧)亦多取材于此。西洋镜,为**发明以前,供儿童、成人观赏之小型幻灯影片机。

(六)寺庙节祭之日,多配合庶民市集。此盲女弹琴,与上文杂货摊,及下文栗糖、甜品、咸烧饼等,皆是市集诸类。琉璃有《朝颜日记》,此其中一节词。“朝颜”即俗称牵牛花,朝绽夕谢。

(七)明治时代,年轻女性西洋风之发型。

(八)《古今和歌集•恋二•纪贯之》:“思恋君兮遂多泪。倘非泪多浇胸前。唐衣为燃兮色转异。”古代日人崇唐风盛,衣饰器物名称每冠以“唐”字,以示良质。

(九)《古今六帖•第五•藤原冬嗣》:“恋兮恋兮难相会。夜何其短恨鸡鸣。催人别离兮总无奈。”

(十)《古今和歌六帖•第五》:“春何处兮自东路。芳草青青为传言。彼武藏野兮饶情趣”,此千代借古歌“青青”欲燃,以喻己慕恋良之助之情亦欲燃。

(十一)《新古今集和歌• 春下• 能因法师》:“山里春兮独来访。晚钟幽幽响音声。落英纷纷兮飘其上。”又鷇口一叶自作“空巷寂兮也无风。樱花纷纷落檐上。抬眼忽见兮夕照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78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5
下一篇2024-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