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他 我变的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心里是欢喜的 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张爱玲的 是什么意思

“见了他 我变的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心里是欢喜的 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张爱玲的 是什么意思,第1张

在生活里放低自己,不惹尘事,不沾烦恼,静静地做好自己,经常用来比喻不跟风,不谄媚,不浮华,不随波逐流,不与人争执,不汲汲于名利。就像种子一样,把自己种入尘土里,之后开出自在而骄傲的花。

形容在爱情中,自己的谦卑的姿态,喜欢一个人,在他面前,自己就会显得很谦卑。觉得对方一切都是好的,是如此完美,然后心里只是默默的喜欢对方,不说出来。尽管如此,但心里依然还是很高兴,会默默地觉得很喜悦。

这句话是张爱玲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写的一句话,表现的也是张爱玲的爱情观。

扩展资料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张爱玲小说摒弃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对男权社会单一的控诉,而是“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小说叙事的主要聚焦者都是女性,其小说中的女人居住在上海或香港,有知识的女性如白流苏、敦凤等,无知识的如曹七巧、霓喜等。

她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几乎都把婚姻当作了自己的职业和获取金钱、物质的筹码,全然没有女性的自我尊严和独立人格,甚至不自觉地替代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施害于人的角色。张爱玲认为,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性的禁锢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心灵深处的自私、软弱和奴性意识。

人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人的本性中,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这就使张爱玲小说由对女性悲剧命运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对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人生、命运、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题记

深冬,下午四点,我合上书,关了灯,爬上床,一双带有倦意的眼停在了窗边那片光亮的地方,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厚厚的压在了床上,并且感觉在无限的延伸,眼中的那片光亮也在浓缩中变得越加得模糊,最后整个身体像被无边的黑暗所吞噬。

我睁眼,发现自己正悬浮在这漫无边际的黑暗中,瞬时前方出现了一道光亮得大门,门上赫然写着赫德路公寓65室,因好奇心的驱使,我奋力地向前游去并穿过了那扇门。

突然,砰的一声,我被重重砸在地上,当我抬头时,引入眼帘的是客厅的壁炉,落地灯,沙发与地毯,还有一对男女正相侧而坐,女人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嫩黄边框的眼镜,高高瘦瘦的,一副楚楚动人的学生相,男人则背着亮坐在斜面的沙发椅上,瘦削的面颊,英秀的眉眼和弓型的嘴唇。

在他们简单的对话中,我知道了那对男女竟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其间,胡兰成说的居多,而张爱玲更像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倾听他的生活小事和一些高谈阔论。偶尔,张爱玲也会帮其补充一两句。五个小时的谈话没有电光石火,只有娓娓道来,两人的关系,从陌生,到懂得;从疏离到认可。可见,他们是相见恨晚的。

待到晚上,胡兰成要回去了,张爱玲起身准备送他。胡兰成双手按在她的手臂上笑道:“眼镜摘掉它,好不好?”张爱玲会意,笑着摘下眼镜,胡兰成趁机吻了她。在他走后,桌上留下了一烟灰盘的烟蒂。张爱玲转身把烟蒂都收集了起来,装在一个旧信封里。

以后每天,胡兰成都来看望张爱玲,张爱玲便把收藏的烟蒂拿给他看,胡兰成则会心一笑。

直到有一天晚上,胡兰成应付了外面的饭局才来,张爱玲给他端茶时,闻见了他身上的酒气,谈了一会儿,胡兰成坐到了张爱玲的身边,直截了当地问:“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昏黄的灯下,张爱玲靠在沙发背上,转过头微笑得望着他:“你醉了。”

“我醉了也只觉得好的东西更好,憎恶的东西更憎恶。”他拽过张爱玲的手,看了看手掌心的纹路,接着又重复了一遍,“我们永远在一起,好吗?”

张爱玲问:“你太太呢?”

他没有一丝迟疑,马上回答:“我可以离婚”。

张爱玲看着他着急的神情,答道:“我现在还不想结婚,过几年我会去找你”。

不想结婚,也许是身逢乱世,也许是怕得到的东西易失去,谁能预见过几年后又是什么样呢?胡兰成应该是明白的,于是起身,戴上帽子离开了。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人海中相逢,是一种偶然,然而,一旦偶遇的人正是自己期待的那个人,偶然就变成了宿命,聚散两茫茫之后,彼此在生命中留下的印迹是真实而又永久的,这就是爱。

我相信,张爱玲遇见胡兰成是欢喜的,因为她曾说过:“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在胡兰成向张爱玲表白后的半月时间里,原本每天都来此的他却一直没有出现了,伴随着房间内空旷的静谧,张爱玲的内心起了波澜,怎么没有来?懊恼了?有事情耽搁了?明天他会出现吗?时间在无情的流转,内心也盘旋着纠结。

终于,在某一天的清晨,胡兰成来信了,信中胡兰成自述自己在汪精卫和日本主子的手下做事,因日本战势失利而被迫专至南京工作。

在看到信后,这一切并未影响张爱玲对胡兰成的认知,对于不闻窗外事的寂寞女子,敏感而又固执,一经决定,自然匪石匪席,此心不可逆。即使她如何的心性淡漠,满腹才华,她始终像其他女子一样向往纯净美好的爱情,向往忠贞刻骨不可替代的爱情,当那个能够感知她的寂寞与期待的人出现了,就如天边云朵印入波心,如沙砾般坠入湖面,顷刻间,平静不再,千言万语都化作了层层涟漪,因为彼此懂得。

在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离婚后,终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了,那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胡兰成担心日后时局变动,自己的经历和身份会拖累张爱玲,于是没有走法律程序,也没有任何仪式,只有一纸婚书为凭,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原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节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是胡兰成所撰写的。

婚后一段时间,两人相处极其融洽,早上兰成看报了解政治局势,爱玲读书积累日常美句,傍晚共进晚餐后,两人相互依偎在阳台,望远方艳丽的晚霞,谈读书写作,生活琐事。

然而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动荡惶恐的岁月,毕竟是短暂的,没过多久,胡兰成就奉命去了武汉,胡兰成的离开使张爱玲心生寥落,在上海只影孤灯的她低眉在信中写到:“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然而,未曾料想,在武汉也有一个女子为他开出一朵尘埃里的花,那便是17岁的护士小周,在武汉风流倜傥的胡兰成已然忘记了那个身在上海却时时刻刻都牵挂他的爱玲,自己却与小周沉浸在男欢女爱中。

此时张爱玲并非什么事都不知道,她只认为那个女人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新鲜感过去后,还是会回到她的身边。然而,张爱玲果真如胡兰成描述那般:“糊涂得不知道嫉妒。”

不久春节到了,胡兰成并没有回到上海而是呆在武汉和小周一起度过。直到三月份,胡兰成因要去南京办事,顺道回了趟上海,张爱玲明显感觉到了变化,关系大不如从前。此后虽有书信来往,却全然不是从前得那般味道。面对胡兰成的薄情,自己的痴傻,张爱玲叹息道:“一切繁华热闹都已成为过去了,没有我的份了。”曾经结婚时,婚贴上写的现世安稳在哪儿呢?

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兰成的末日也来了,他终于还是走了,去了乡下。张爱玲曾经说过:“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海角有我在牵你招你。”虽没像约定那样叫张牵,张招,但化名为张嘉怡,称自己是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的后人。本以为,他离开小周后会一心一意的待爱玲,却无奈于薄情寡义之人越是得到女人的喜爱,在温州乡下,胡兰成又结识了一位比自己大两岁的范秀美,并且私下成婚。随后张爱玲千里迢迢赶至胡兰成躲避的处所,要他与小周之间做出选择,却无奈得到他与范秀美成婚的事实。我想,此时的张爱玲是恨透了他的。

第二天,在漫天细雨中,张爱玲离开了温州,在她从上海寄给胡兰成的信中写到,“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弦边,对着滔滔黄浪,立涕泣久之。”也许是伤的太深,她终决意要与他相忘于江湖,写下这样的诀别信:

在后来,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信件中提及到:

曾经相知相懂的爱情,奈何刹那芳华,正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自己一寸一寸地死去了,这可爱的世界也一寸一寸地死去了。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此时此刻,我已醒来,眼角处残留着泪痕,这泪也许包含着感动和同情,也许更多的是故事的悲伤。

其实,这梦,我是不愿醒来的。

最近一直在读张爱玲,她的一生波澜曲折,盘旋在腐朽不化的遗少父亲张廷重,新时代的新贵母亲黄逸梵之间,就如同一只小心翼翼的幼兽,在察言观色中形成了她独有的保护色。

她的人生背景仿若成为了她的生命熔炉,那里锻造了她的才情,也毁了她的童真。

父亲抽大烟,赌博,养姨太太,不务正业,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然而在欧洲留过洋的母亲思想独立,人格自由。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注定了这场缘分只能是一场空。

伴随着父母离异,后母冷眼,离家出走,经济拮据,家道中落……小小的张爱玲经历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也饱尝过贫困潦倒的人生境遇。

她本是活泼的,可爱的,天真的,烂漫的,但是童年的冷暖经历却让她变成了人世间最最孤寂的那个精灵。

尤其是对于爱情,亲眼目睹过父母婚姻的不幸之后,她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在那个小天地里能够得到全身心的呵护。

也许是因为过早的成熟,她仿若只能看到比自己年长的男人,比如说胡兰成又或者是赖雅。

两段爱情,两种方式,但是终究都有着令读者难解的心疼和遗憾。

第一段婚姻让她低到尘埃,而第二段婚姻却让她没有留住此生唯一的骨肉,最后导致了她的孤独终老。

张爱玲的一生之中,描写过无数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有的天真,有的烂漫,有的则凄惨至极。

动情的爱情故事让张爱玲声名鹊起,但是她的感情经历却一直处于空白。

天才就是天才,一个没有感情经历的人,却能将感情演绎的那样真挚,这让人由衷喟叹。

直到那个令她迷恋,沉醉,却又痛彻骨髓的人出现,与她在乱世之中演绎了一段传奇之恋,那个人就是胡兰成。

胡兰成比张爱玲大14岁,出生农村,但文采斐然,曾经在汪精卫的麾下做事,与日本人的关系甚为密切。

张和胡的故事,实则是这位风流才子先招惹的张爱玲。

他隔三差五的拜访她,并用滔滔不绝的才情征服了情窦初开的张爱玲,最终收获美人心。

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第一句情话便是: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二句话则是写在她送给胡兰成的照片上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便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情感表白,也是这个世界上女人送给男人的最凄美最热烈的情话。

他陪她聊天,逛街,散步,经常称赞她的美丽和气质。他们畅谈艺术文学,聊人生哲学,看似活脱脱的珠联璧合。

她曾经对他说: “你这个人噶,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个香袋儿,秘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箱里藏藏好。”

足以见得,她对他的爱已经达到了极致,那种全身心的占有欲正从侧面体现出了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早就已经深入骨髓。

男人对待爱情与女人对待爱情的忠诚度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丝差别的,尤其是对于风流成性的胡兰成来说。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情感复杂斑驳,并不纯粹,他早已有妻室,从未想过主动放弃婚姻而与张爱玲在一起,而且他还时长有艳遇,甚至对张爱玲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一个男人有了外遇都要和自己女人说,只能证明两点,要么他傻的可以,要么就是他根本就没有那么爱眼前这个女人,显然,胡兰成是后者。

最终还是胡兰成的妻子忍受不了这段三角恋关系,主动提出的离婚。

被迫离婚的胡兰成这才和痴心等他的才女张爱玲结合,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没有婚礼,只有一纸婚约: “胡兰成、张爱玲签定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段话的前两句出自张爱玲,而后两句则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承诺。

这一年是1944年,张爱玲的第一段爱情和婚姻,那个她心心念念的男人许了她“现世安稳”,然而,他能做到吗?

中日战争到了末端,日本大势已去,胡兰成前途未卜。

他对她说要更名改姓一两年,张爱玲当时并不知道分别意味着什么,还温柔地安慰他说: “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者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胡兰成逃往武汉,竟然勾搭上了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名叫周训德的女护士。

这起风流韵事让张爱玲的内心无比受伤。

后来,全国各地都在抓汉奸,胡兰成只好东躲西藏,张爱玲为丈夫的命运深深忧虑,但是令她想不到的是,那个她担忧到彻夜难眠的丈夫在逃亡途中仍旧不忘结识新欢。

在杭州躲避时,他认识了守寡的范秀美,两个人很快黏在一起,还相伴去了温州。

十分担心胡兰成的张爱玲开始了千里寻夫的旅程,满心喜悦的她甚至觉得胡兰成居住的温州城就像是含有珠宝在放光。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胡兰成见到千里迢迢赶来的张爱玲,不仅没有喜悦,反而大加责备,还语气恶劣的让她回去。

她与胡兰成、范秀美一起居住了一段时日,但已经低落至尘埃的张爱玲终究还是忍受不了胡兰成的三心二意,招蜂引蝶了。

她让他做个决断,可是胡兰成终究没有斩钉截铁的选择她。

她绝望,伤心,甚至是悲怆的对他说: “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即便如此,狠不下心的张爱玲还在胡兰成逃亡期间,将自己的稿费寄给胡兰成,直到他的境遇好转。

时间是蛊毒,就这样这一段滚滚红尘中的传奇爱恋,最终还是画上了一个无比悲惨的句点。

她待他,死心塌地,他待她,如若蚊子血,亦或是饭粘子,总之,绝不是 床前明月光 更不是那颗心口的 朱砂痣。

很多时候我都想不太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爱情可以让一个散发着熠熠光辉的才女卑微如此?

无论如何,这种人世间最微妙的情感所散发出的力量让我震撼。

从心底里,多么希望张爱玲在有生之年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让她成为那个可以不用如此敏感,小心翼翼,放开自我的可人,谱写一曲同为四大才女的林徽因式的爱情佳话。

至此以后,张爱玲仿若失去了灵气的断翼天使,她的作品不再那么受欢迎,她的异国生活也变得异常拮据和孤苦。

她一生没有回大陆,即使是最爱的姑姑病逝,她都没有回去探望。

或许,她的心已经对那个曾经记忆中繁花似锦的上海老家失望至极,又或许是那一段彻骨铭心的蚀骨之恋早就已经成为她心底最难以抹去的痛,让她无法面对吧。

总之,她没有回去,整个后半生,再也没有见过一个叫做胡兰成的男人。

最后,我想送你一句话:若爱,请深爱,若深爱,请选对人!

这本书不好读,如果不是隐藏着张爱玲家世和她的心路历程,我可能不会看,但当把它看作张爱玲的自白书,这本书中还是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内容。

在此谨选几段说说。“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这段话,在《小团圆》的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了一遍。把“大考的早晨”比作“军队作战前的黎明”,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相信每个经历过高考或其它事关前程命运考试的学子都理解这种心情。

“九莉快三十岁的时候在笔记簿上写到: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淡淡的笔调,写尽相思之苦,想起古人那些委婉表达情思的诗句,比如“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最初读到这句话,以为写的是张胡之恋,后来一想年龄不对,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情在张爱玲二十七岁时就结束了,三十岁时,她的恋人是桑弧。这是张爱玲最后一次恋情,她后来与美国作家赖雅结婚,没有多少爱情的成分,更多的是找个丈夫,生活中有伴,以此获得合法居留身份而已。

张爱玲与桑弧的恋情,是她一生最接近幸福的时刻,如果不是胡兰成留给她的身份阴影与身体上的摧残,她很可能结了婚,留在大陆,生儿育女,有个比较和谐美满的家庭。但是很可惜,跟胡兰成在一起时那次不成功的流产造成她子宫颈折断,而给她做检查的医生是桑弧的熟人,桑弧终于越来越少,他又一次出现在张爱玲面前时,已经结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6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5
下一篇2024-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