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摩梭族走婚的一些看法

关于摩梭族走婚的一些看法,第1张

  在丽江,有的是隐士和狂人,在和小店老板讨价还价时,你很有可能面对的是一个艺术家或者其他什么家的,而他们则多是在旅行途中选择定居在此,丽江的诱惑可见一斑。这里的青石板斑驳中写着古老的印记,走在上面,城市女孩的高跟鞋绝对需要扔掉,古老的四方街也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每一个游客诉说着这种亦幻亦梦的感觉。

  走在古城的小巷中,时常莫名其妙地想落泪。迷路是常事,发呆也不足为奇,在这里要寻找一个人,不是在晒太阳,就是在酒吧,不是在酒吧就是在去酒吧的路上。丽江是治疗城市病最好的地方,如果在这里拍摄一部东方的“廊桥遗梦”,恐怕所有的故事情节和现代语言都是苍白的。

  同行的年轻人对于艳遇酒吧充满了希冀。一条小河,两侧古老的建筑,大红灯笼、一轮明月、四方的游客和各种情调的酒吧,这就是古城晚上最热闹的地方???酒吧一条街。临河而坐,要一杯大理产的风花雪月啤酒,和传说中的地图王神侃一番,看着河水中不时飘过的莲花灯,许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心愿,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艳遇总是不期而遇,两个滇南的女子丁丁和铛铛在这时出现了,她们也是刚到古城,为了忘却,也为了寻找。没有风花雪月,只有静坐沉默,时间和心情一起流逝,在告别的时候约好了明日一起前往泸沽湖。

  对泸沽湖的向往尤显迫切,美丽的地方更难得有神奇的色彩,除了高原出平湖的女儿国,泸沽湖畔的母系氏族和摩梭人特有的走婚习俗,更让同行的热血男儿们跃跃欲试。

  前一天攀登玉龙雪山寻找雪域之光时,峰顶卖巧克力奶的纳西族小伙子就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地走婚,就得在泸沽湖租一匹马到深山里寻找,如果遇到自己可意的摩梭女子,一定记住要抠对方的手心,如果对方回抠的话,那就表示她对你情投意合,你当晚就可以跟她走了(注:摩梭人是母系氏族,当地成年男子没有居住的地方)。练习了无数遍如何抠手心之后,终于在期待中上路了。

  导游阿国玛是半彝半摩人,父亲是彝族人,而母亲则是地道的摩梭人,她便是父母走婚的结晶(在摩梭风俗中,男子没有社会地位,也对自己孩子不负任何的抚养责任,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完全由舅舅来承担)。阿国玛告诉我们,如果当晚要找到自己心仪的阿肖(“阿肖”是泸沽湖摩梭人中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互称),必须过打跳和对唱这一关。摩梭人以能歌善舞著称,用他们的话来说,刚学会说话就能唱歌,刚学会走路就能跳舞。为了达成我们走婚的愿望,阿国玛在车上带领我们这帮小伙子唱起了“泸沽湖情歌”:“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阿妹、阿妹,玛哒咪(摩梭语我爱你)、玛哒咪……”

  同阿国玛的情歌对唱,再加上有两个滇南美女的相陪,一路的旅程也不显得枯燥了。沿着金沙江蜿蜒而行,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群山环绕之中,满目苍翠之间,一泓碧蓝终于呈现在眼前。

  造物主的神奇和恩赐在这里一览无余,52平方公里的湖面使天地、时光和每个人的心情都在这里凝结了。据说泸沽湖水面在每天不同的时段都呈现不同的颜色,每年四五月的时候,湖面上会聚集成千上万的黄鸯(一种黄颜色的鸳鸯),人间和自然界的恩爱全都集中于此了。

  旅途的劳累顿时被这里的一切洗涤去了,荡舟湖中,将手放入能见度达12米的湖水之中,摩梭女一曲高扬的“泸沽湖情歌”将尘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云霄之外。湖中小岛的名字我始终没有记住,但它的美丽和清纯却彻底融入了这湖光山色之中。岛上的喇嘛庙里有一个摩梭老者,他是村上推选出来看岛的。在攀谈中我们得知他一生走了六七十次婚,有三个固定的伴侣,他会经常到她们那里居住。子女有8个,都是由各自的舅舅抚养。对于都市来的我们而言,自然无法理解这样的生活。

1、摩梭族在他们本民族内(即双方都是摩梭人)还实行走婚制度;但与其他民族的游客通婚的话,就不实行走婚制度了。

2、摩梭族的走婚,是一个自古以来就留下的一个民族习俗,并不是一种婚姻制度。

3、走婚,她也是建立在男女自由恋爱的基础之上,并不意味着作风败俗、乱搞男女关系。

握手挠手心是摩梭族走婚的一个暗示。在云南摩梭族的习俗是男女在各种活动中如果中意后,男孩就在女孩手心抠一下,如果女孩也愿意就会在男孩的手心回抠一下。握手是一种简单的礼仪。民国以后,握手替代了跪拜礼,到如今现代,握手礼是国际交往时最为常用最流行的一种礼节。

握住握手世相中的一点或几点,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可以针对现实发表议论,可以展开联想,表达感悟,可以从虚入手,倾诉感情,表达方式可以根据行文需要而定。

“握手”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握手”的对象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握手”的对象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尊重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

摩梭人的“走婚”属于群婚制向对偶婚的过渡阶段。

走婚表现为男不娶、女不嫁,男访女家,夜合晨分。永宁摩梭人的走婚被学术界称为“阿注婚”(普米语)或“阿夏婚”(摩梭语),摩梭人自己称这种婚姻形式是“走婚”或“走访婚”。而扎坝人称他们的走婚为“爬房子”。

摩梭人的走婚不受门第限制,在类似转山转海这样的节日中物色“阿肖”,一旦寻找到如意的伴侣,就把这样的关系确定下来,形成相对稳定的走婚关系(即长期阿肖)。

历史渊源

走婚习俗是人类历史上少数民族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婚俗。在中原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少数民族中多有保留,尤其是民国时期泸沽湖周边的纳西族社会中依然很流行。

纳西族地区最早记述走婚制的可从《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得知。明、清至民国时期,今天木里、盐源、宁蒗的永宁等区域内的纳西族都有走婚的习俗。

民国时期,永宁吕喜民族为母系传统社会,男大不婚,女大不嫁。他们的家庭组织,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家庭经济权操于妇女手中,只有女子才有遗产继承权。永宁婚姻形式叫做欧休。

在云南四川一带的摩梭族,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非常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摩梭人走婚风俗了。摩梭族走婚一生走几次?具体是个什么走法?我们一起来文章中,揭晓答案吧!

摩梭族走婚一生走几次

摩梭族走婚,其实并没有一生要走几次的说法。所谓的走婚,说的是摩梭族男女在结婚的时候,独具特色夜合晨离的关系。在这种婚俗讲究下,晚上男方会到女方家里居住,但是白天会返回自己家中生活。

所以,走婚其实也是看感情的。如果男女之间感情较好,那么走婚一生也就一次。这和我们生活中的结婚离婚相差并不大,不过是带上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摩梭人走婚风俗

摩梭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别称,叫做“女儿国”,其实指的就是这里非常少见的母系社会制度。从过去到现在,还保留着母系社会制度的民族可十分少见了。在摩梭族,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女性支配。

这个民族没有明确的婚姻关系,甚至在白天的时候,男女之间不会单独相处。而到了网上,聚会上唱歌跳舞都是向心上人表达心意的好时机。如果两人都互相倾心,白天就会约定好,晚上男子再到女子的花楼外,从窗子进去。天未亮,女方长辈都还没起床之前,再从正门离开。

这种夜合晨离的独特婚姻关系,就被称作是走婚。走婚没有法律条例约束,主要依据的还是双方的感情。而在这段感情中,主导的还是女性方面。当女方不再为夜晚到来的男方开门,这段走婚关系就算是结束了。

汉族人可以和摩梭族人走婚。走婚前需要进行协商,关于是否去民政部门注册,走婚结束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达成双方都同意的约定,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摩梭族人的走婚制度,是固有的民俗传统,无论从情理还是从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法律法规上,都是予以尊重的。

如果一个汉族人,在单身且自愿的情况下,与一个自愿的摩梭族人达成了走婚的意向,这样的走婚是完全可行的,既合情理,也合法度。

如果一个已婚的汉族人,想和摩梭族人走婚,无论对方答应与否,都是不行的。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应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如果汉族人已婚,与他人以夫妻名义相处,就是重婚,这是违法也悖伦的,绝不允许!

而如果一个摩梭族人正在和另一人走婚,还要同时与一个汉族人走婚,无论汉族人同意与否,都是不行的。道理同上。

如果一个单身的汉族人,想和摩梭族人走婚,而对方不愿意,这也是不行的。无论在汉族人内部还是摩梭族人内部,男女关系都是需要双方自愿的,不能因为一方是外族就不讲规矩了。强迫他人与自己建立等同于夫妻的关系,无疑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何况牵涉到少数民族,可能会引发民族矛盾的。

同样,如果是一个摩梭族人想和一个汉族人走婚,汉族人不愿意,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强迫。风俗习惯也是要尊重法律的,不是两厢情愿,就不能走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4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