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录取

西华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录取,第1张

西华师范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师范类大学,每年都面向全国招收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向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教育培训,培养他们成为具备优秀教育思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西华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录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高考录取和政审录取。高考录取是基础,政审录取则是保障,只有同时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考生才能成为西华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

高考录取是西华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录取的第一关。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公费师范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为全省本科普通批次本科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一本线,也就是说,考生需要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有机会成为公费师范生。在考试分数相同的情况下,西华师范大学会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高且综合素质好的考生。

政审录取是指对考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个人品行进行审查。在政审中,西华师范大学将重点考察考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质。同时,考生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表现、综合素质评价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等也会被纳入考虑。

总之,西华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录取旨在选拔有理想、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激情、有实践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并通过教师专业的教育培训,培养其成为优秀的教师人才。希望广大考生在备战高考时,不仅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还要注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成为西华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院校专业:

西华师范大学 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 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东北大学。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在川北有识之士倡议及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支持下,依托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共同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64年历史系又从成都整体迁回南充,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教报国、育才造士,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和地方建设服务;始终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为基层教育和基础教育服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学校的办学精神;始终坚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矢志不渝擘画和推进学校的强校事业,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办学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四川省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四川省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是全省首个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省属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学校学科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现有 82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生态学、天文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史、数学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四川省属高校中唯一入选的全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学校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共建单位,2项科研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太空探索10项重大进展”。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建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3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落下闳研究中心等其它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及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和朱德研究中心、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等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学校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史学专家吴景贤、赵吕甫、龙显昭,哲学专家李耀仙,遗传学专家汤泽生,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胡锦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26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00余人。获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荣誉称号的有120人次;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口碑好。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 30000余人。学校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400余项、省级850余项: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8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70余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40余万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0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180项,省部级项目311项;承接了包括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成兰铁路、兰渝铁路等生态环境评估项目在内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相关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191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88篇,SSCI收录论文24篇,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714篇;出版学术专著266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8项;国家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37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等地方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日本千叶大学( Chiba University)、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land)、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台湾师范大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学术科研交流、教师互派访学、学生交流等项目;在巴中、德阳、营山、南充等地组建附属中学,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与成都市实验小学等14所四川省名优小学共建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建有行署、华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4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5个,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阅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治蜀兴川生动实践,大力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 “1359”战略,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四川教育“鼎兴之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其他信息:

西华大学在四川是第二批次招生属于二本院校。学校属性:小211工程,省属重点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试点高校之一,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办学条件:学校有23个学院,以工为主,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西华大学体育馆

国家级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车辆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省部级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工程管理、生物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具有11个领域),另有5个独立的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水利工程、电气工程、车辆工程、食品工程,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5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共8个,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企业管理、食品工程)

西华师范大学简称“西华师大”,是一所由四川省政府主管的公立师范类院校,也是四川的省属重点大学。那么,西华师大在四川出名吗?西华师大哪些属于师范专业?本期,我就将为大家解答这两个问题。

一、西华师大在四川出名吗?

答:当然出名,毕竟是四川首所师范类高校。

1、前身源于东北大学,四川首所师范院校

西华师范大学创办于1946年,其前身川北农工学院,是由部分原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建立,而 追溯起源可以认为是 四川的首所师范类高等院校。

不仅如此,学校也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科时的授权单位,入选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

2、排名位于全国前300名,与西华大学相当

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西华师范大学位于全国第247名,全省第10名,位于青海大学之上,集美大学之下;

在校友会2020四川省大学排名中,西华师范大学位于全国第299名,全省第13名,紧随西华大学,位于成都大学之下。

3、学科整体实力不弱,拥有较多的特色专业

西华师范大学目前拥有10个学科门类,下设有71个本科专业,并且拥有17个一级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而主要的学科建设成果为:

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政治学B-,生态学C+,马克思主义理论C,中国语言文学C,数学C-;

2)四川省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有机化学、历史文献学、高等教育学、理论物理、动物学、中国古代文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体育教育、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

4、虽然平均薪资不高,但胜在就业率可观

根据西华师范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9届毕业生共有10436人,总体就业率为93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40%,而硕士生则为967%。

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生的平均薪酬为4653元,硕士生的平均薪酬为5366元,而专业与工作的对口率分别为78%、87%,总体满意度则为81%。

总结: 从西华师大的就业前景、学科水平、排名情况来看,虽然学校的实力不够强劲,但四川省内仍然小有名气,加上川内首所师范高校的头衔,自然算得上是出名了。

二、西华师大哪些属于师范专业

根据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在四川的招生计划可知,学校属于师范的专业分别为:

英文名: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缩写CWNU)

  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嘉陵江中游的丝绸之城、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四川省南充市。建校60余年来,学校植根三国文化之沃土,汲取嘉陵江水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学校分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部省共建基础实验室4个,部省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习实训基地近300个。图书馆藏书325万册,建有电子教育科研网、文献检索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6748万元。学校建有建有大型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校医院、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现代化教育服务设施。学校现有20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运动训练为教育部批准的单招专业;学校自1979年即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文革”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有4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在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20911人、研究生1529人、留学生51人。学校有四川省重点学科9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部省共建基础实验室4个,部省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习实训基地近300个。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学校林学排名全国第5位,环境科学与工程排名第30位,生物科学排名第31位,均居参评硕士单位第一。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56人,专任教师1511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34人,博士156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19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2人,教育部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留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1人,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1,人全国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专家2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著名教授  伍非百 著名墨学家 (川北大学时期)

  汤炳正 著名楚辞学家(西山书院,川北大学和前四川师范学院时期)

  李炳英 研究孟学的著名学者

  周虚白 古代文学著名学者(南充师范学院时期)

  蒙文通 著名的史学家,上古史专家(西山书院时期)

  丰子恺 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西山书院时期)

  屈守元 著名中国古代文学学者(川北大学前四川师范学院时期)

  傅平骧 著名中国古代文学学者(前四川师范学院和南充师范学院时期)

  郑临川 古代诗词学专家(前四川师范学院和南充师范学院时期)

  李耀仙 我国知名学者,中国哲学史专家(南充师范学院时期,后四川师范学院时期,今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牟家宽 对中国古代文学颇多建树(前四川师范学院和南充师范学院时期)

  胡锦矗 世界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中国大熊猫研究研第一人、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南充师范学院,后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郑发科 生物学著名专家,领先开创并一直从事中国隐翅虫科的分类研究,取得了领先的、国际性的系列学术成果。(南充师范学院,后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龙显昭 知名的秦汉史、宗教史、巴蜀史研究专家(后四川师范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佘正松 边塞诗研究专家 (南充师范学院,后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赵义山 著名明清散曲学专家(南充师范学院,后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冯文全 教育学专家 (后四川师院 今西华师大时期)

  汤泽生 生物学著名专家(南充师范学院,后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时期)

  苏智先 生物学著名专家,博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书记兼院长,我国植物生殖生态学和克隆植物能量生态学的奠基人。主编全国统编教材《生态学概论》。(今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重点实验室,“西南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杰出校友代表   党政领导:

  栗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

  侯雄飞 政治教育 78级 四川省委宣传部 常务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王平 四川省林业厅 厅长

  西华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 8000校友齐到贺

2006年05月03日 08:49 来源:四川在线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讯 (记者牛绍强实习生蒋砚青)昨(2)日上午10时,西华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在该校新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省有关领导出席庆典。近8000名西华师大校友从全国各地赶来为母校贺寿。 该校党委书记、校长佘正松介绍,西华师大六十年沧桑砥砺,从1946年创业至今,两次分合,七易校名:历经了川北农工学院、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以至今天的西华师范大学。“60年来,西华师范大学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教育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川省(不包括省外和国外)的中学骨干教师、校长、特级教师中,西华师大的毕业生均占三分之一!如在四川大学、四川农大、川师大等高校的校级领导班子中,都有西华师大毕业生;省内部分高校如成都理工大学]绵阳师院、乐山师院、内江师院、西昌学院的主要领导都是西华师大校友;西华师大校友中,有9位担任省内地市级教育局长,578人担任中学正副校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7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