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诗意

沁园春-雪诗意,第1张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源义经,源赖朗弟,镰仓时代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平治元年(1159)发生“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翌午1月4日在尾张被谋杀。接着,平清盛大肆搜捕源义朗的子女,妄图斩草除根。

义朝之妾常盘怀中抱着牛若(义经,一岁),手牵今若(七岁)和乙若(五岁),冒着寒风大雪潜逃。大雪落在斗笠上,狂风卷起她的衣袖;怀中的义经呱呱地哭着要吃奶;双手牵着的今若和乙若无力再走了,在号陶大哭。常盘在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保存源氏的一脉血统,踩着积雪踉跄地在田野里拼命逃跑。她好不容易逃脱乎清盛的搜索网,来到大和宇多郡龙门,投靠伯父。但是后来老母被捕,逼她说出常盘的下落,常盘为母免于拷问,毅然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盛早就闻得常盘美貌,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大为中意,便忘记她是敌人之妄,要想纳她为妾并进行劝说。

为了三个孩子的性命,“即使肉体的节操交给仇人,内心的节操还是属于义朝的”,她这样想着便答应了。她向平清盛保证,三个孩子分别养育,长大后做和尚。

义经在母亲身边养到四岁,因其非凡的智慧使平清盛感到害怕。正好此时和常盘养的女儿廊出世,平清盛便说“和敌人的儿子一起抚养总觉不好”,将四岁的牛若(义经)送到山科的乡村。义经在山科养到七岁,常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将义经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常盘养了廊以后,好色的平清盛对他冷淡起来了,不到二年常盘被下赐给大藏卿藤原长成。

在鞍马山寺,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一心想打倒乎氏为父报仇的义经,就这样勤学苦练一天天地度过,至16岁时他已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青年。就在这一年(1174),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3月3日离开鞍马山,在武土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奥州藤原氏拥有陆奥、出羽两国,势力强大,当时是藤原氏第三代秀衡的治下。他为镇守府将军,东日本第一大豪族,奥州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秀衡很赏识义经的才华,对他十分优待,在平泉自己的府第附近给他一所邸宅。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1180)才离开秀衡出征。

源义经的异母兄源赖朗(义朗的第三子),在父亲义朗被杀的时候还只有12岁。当初平清盛要杀他,清盛的继母池掸尼因他很像自己夭折的儿子家盛,请求饶命,总算免于一死,被流放到伊豆的短小岛,受到北条时政的监祝。治承四年(1880)8月17日,源赖朝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得到时政支援,纠合东国(关东诸国)的源氏家人在伊豆起兵。

9月,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藤原秀衡曾加以劝阻,但不能打消火热的复仇决心。秀衡只得派佐藤继信、忠信兄弟随从保护,让他出征。

在奥州两勇士的保护下,义经到达骏河黄濑川的家,10月21日在这里会见兄赖朝。赖朝在富士川打败平维盛率领的乎家军后昨天(20日)刚到这里。兄弟两人一见面,赖朝就援引义家、义光兄弟的故事(“后三年之役”源义家同清原武衡、家衡开战时,义家之弟义光辞退兵卫尉的职务到奥州帮助兄打仗),激动得流泪。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誓为父报仇。乎氏被源义仲赶出京都以后,吸收西国(关西诸国)一带的武士,在摄津的一谷建设根据地,准备夺回京都,开始恢复昔日的势力。

1184年(元历1)1月20日,义经、范赖联军在近江的粟津打死源义仲,进入京都。同月26日又奉赖朝之命进军平氏的根据地——播磨的一谷。范赖的主力军从京都沿海岸进攻一谷,义经的辅佐军从京都绕过丹波,从后面进攻一谷。2月5日义经军发动夜袭,在丹波的三草山打败平资盛。接着2月7日早晨4点钟义经带领70多人翻过鹤岭,从背后袭击。在前后夹攻下,立即攻下一之谷。平氏在一之谷战败后,平宗盛挟持幼小的安德天皇逃往赞歧(香川县)的屋岛。

文治元年(1185)2月17日,义经领兵250人渡摄津的渡部津,次日到达阿波。19日上午8点攻打屋岛,平氏措手不及,放火烧毁屋岛,败走海上。战败的平氏军逃至长门彦岛,在平知盛指挥下继续抵抗。3月2日义经在坛浦(今山口县下关市)发动海战,最后全歼平氏军,八岁的安德天皇带着神望、宝剑投海,活捉平宗盛

父子(平清盛死后由平宗盛继承平氏事业),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史称“坛浦之战”源平两氏长期抗争的局面就此结束。

文治元年(1185)4月11日义经消灭平氏的消息传到镰仓,四天后(15日)源赖朝立即对家臣下达文件,凡不经许可擅自做官(指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的,没收领地并处以斩罪。这是对义经的恐吓,因为义经曾接受朝廷的任命,担任左卫门少尉和检非违使。

赖朝根据福原景时从九州送来的假报告,知道义经以歼灭平氏的功劳自居,士兵都很怕他,而且在他下面的家臣犯一点小错误就要擅自严惩,不经赖朝批准。对赖朝来说,义经不过是自己手下的家臣,您意惩罚部下是侵犯自己的权力。还据说坛浦之战胜利后,义经进驻九州,夺取自己授予范赖的九州军政大权,发布军政命令。这些越权行为严重触犯武家法规,即使是兄弟也不能原谅。

4月29日赖朝给义经部下的田代信纲等下达密令,让他们与义经绝交。还给福原景时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义经知道这个消息十分惊楞,急忙送上誓无异心的效忠书。

5月15日义经带了乎宗盛父子凯旋回镰仓,但是赖朝只接受俘虏,不准义经进镰仓。在这样沉闷的空气下,翌日义经的仆人跟赖朝的妹婿一条能保的仆人发生了一起小冲突,赖朝认为这是义经的傲慢表现,心中更加恼怒。

实际上赖朝对其弟义经早就瞧不起了,轻视义经出身低微。赖朝认为自己的母亲是热田神宫大官司的姑娘,出身官家,又被父亲认作嫡子。而义经则母亲是杂仕(下级宫女),娘家无官位,所以不把义经看作自己的弟弟,而是看作家臣。如春和元年(1181)7月在鹤冈八幅宫的上梁仪式上为表彰木匠授与马的时候,让义经去牵马。在赖朝看来义经应受自己支配,不能超越家臣这一界限。但是由于义经战胜乎氏,名声大振,更加增强了赖朝嫉妒之心。

然而义经没有一点怨言,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藏于神奈川满福寺),将它送给公文所别当大江广元,想以最后的哀诉来表达自己对赖朝的忠心。其中说自己以甲胃为枕、弓箭为业的真正心意只是想平息先父亡灵的愤怒,实现夙,并无他意;担任朝廷所赐的官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专为源氏的繁荣。

不管义经如何掏出心来表白,还是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6月9日义经只好回京都。接着赖朝便收回了过去赐与义经的平家充公领地24处。

10月17日赖朝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但没有成功。10月25日赖朝亲率大军讨伐义经,义经本想抵抗,但因大家害怕赖朝不敢帮助,只好离开京都逃往四国。不幸在大物浦遇大风,船只大部分沉没,义经及其叔父源行家等数人乘小船逃至和泉。此时义经一行只有爱妾静、武藏坊辩庆等五人。他们逃人吉野山中,后因搜捕日益紧急,给静许多金银让她回京都。义经则躲在奈良兴福寺,伺机逃往奥州。

文治三年(1187)2月,义经一路饱尝辛苦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虽然朝廷两次下令责向秀衡,但他毫不介意。然而1187年10月29日秀衡病死,临终时留下遗言——后嗣泰衡和国衡要和睦,以义经为大将,兄弟合力讨伐赖朝。

秀衡的愿望落空,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最后于文治五年(1189)闰4月30日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那天泰衡家的长崎太郎率领500多人杀到,开始了高馆大战。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家臣辩庆身负重伤,到义经的地方作最后告别,然后回到战场壮烈牺牲。此时义经自知非死不可,走进持佛堂,左腋挟住妻子的头说:

“先我一步,让我们一起去冥府吧!”一面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将妻子的头砍掉,然后杀死四岁的女儿,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切腹时用自幼不离身的6寸7分防卫刀“现代剑”,咬紧牙齿从左奶往下深深扎一刀,然后顺着切口往右拉三刀,将肠子抽出,吩咐点火烧高馆,最后断气。时年31岁。

《吾妻镜》文治五年条的记述比较简单:“人豫州持佛堂,先害妻(22岁)子(女,4岁),次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义经的爱妾静出现于《源平盛衰记》是坛浦之战胜利后凯旋回京都的时候(1185年4月24日),此时义经和静正过着甜密幸福的恋爱生活。同年11月3日义经逃出京都时静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风遭难以后,静和义经等一起在天王寺过夜。其后京都发布搜索义经的院宜(院政的命令)他们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后来义经感到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矾禅尼的地方,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去,静只得单身回到北白川的母亲身边。

不久静被当局(六波罗)传呼讯问,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经过多次审问,静仍然说不知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静擅长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舞,由戴着直简形高乌馆子、佩着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样歌”一面跳舞),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

“吉野山岭踩白雪,行踪不明梦断肠……卑贱茎环(麻线团)反复绕,但愿昔日变今日……”静边唱边舞。

“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恋慕谋反人义经的舞来,而且所谓‘但愿昔日变今日’就是希望我没落,义经重新得势。”赖朝大怒说。全靠政于出来劝解,总算免了一场大祸。

此时静已怀孕,赖朝命令若生男则弄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生了一个男孩,按命令弄死。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京都后,静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柱将她葬于高 柳寺。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原词如下:

《沁园春 雪》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舞动,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色的大象在奔驰,雪天云低,山天相接,群山高原等景物好像要与天比一比高低。

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腊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欲与天公试比高,此句表现了“山”“原”与天相连,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的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巧用比喻。“舞”,“驰”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跑。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态移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赏析: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 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雨说》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媒体设计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jìn)锢(gù)

 留滞(zhì)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解说:准确识读生字是朗读乃至吟咏课文的前提,学生之间互相指正比教师单纯灌输效果更好。)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 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解说:此步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解说:此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明确: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解说: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为解读意象做准备。)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解说: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根据学情,适当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解说:诗重在读,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把握诗丰富的内涵。能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重在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苛求结论。)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 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说:选取重点段落回读,强化对文章的感悟欣赏,优化学生的情感和审美素质,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和智能双向发展的绿洲。)

 3欣赏品味。

 (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解说:欣赏品味与具体研习两部分可视课堂实际穿插进行,教师评析要适时而作,适可而止。)

 4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邵燕祥语)

 (解说:鉴赏诗歌重在朗读,贵在诗趣。以《雨说》为契机,启发激励学生阅读大量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才是最终目的。)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比较两首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方案二

 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二、整体感知

 学生边听边读,将自己听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

 三、具体研习、欣赏品味

 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教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提问、点拨,学生作答。

 四、评价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鉴赏有重点地评价,应鼓励不同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

 从学生的研习中总结出鉴赏诗歌的方法:阅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方案三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二、朗读全诗,整体把握

 概括每小节的大意,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全诗。

 三、对比阅读,鉴赏品味

 学生把自己改写的散文与原诗对比阅读,说说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四、概括诗歌特点

 学生再次朗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善于借助意象表达情感,语言精练,语意含蓄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要像诗人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捕捉自然界细腻生动的一刹那,引发自己艺术的感悟。

 

《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 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五、练习:

 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沁园春雪》

 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诗人柳亚子赞毛 泽 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 泽 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 泽 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 泽 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写北方雪景(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 泽 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

 惜(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

 主题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 泽 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听配雪景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

 2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慢,拉长)

 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雪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妖娆分外稍逊________

 数风流人物今朝_______

 二解释词语

 沁园春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弛蜡象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娇折腰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______,旷达豪迈;

 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

 四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五背诵默写

 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角色朗读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慢,拉长)

 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参考阅读资料

 一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

 二诗人柳亚子赞《沁园春•雪》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三柳亚子和“沁园春”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请采纳!

  沁园春·雪

  年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曲牌:沁园春

  题目:雪

  写作时间:1936年 2月

  内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霄,“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术赤是成吉思汗和孛尔帖所有子女当中的老二,除了火真别姬以外,就是他最大。术赤是蒙古语音译过来的,你也可以叫他拙赤、朱赤、约直或者猪痴,随你喜欢。

蒙古史最权威的两本书,一个是蒙古人写的《蒙古秘史》

另一个是伊尔汗国波斯人拉施特写的《史集》,

后世其他版本的关于术赤身世的记录都是参考这两本书,就不用看了。其中《蒙古秘史》的蒙古文原版已经失传了,现在遗留下来的最早版本是明朝时期的中文译本。

当年铁木真的老爸也速改抢走了蔑尔乞人也客赤列都的老婆珂额伦,后来蔑尔乞人又来抢走了铁木真的老婆孛尔帖,孛尔帖被掳走发生在1180年前后。

对于这件事情,《史集》里面说孛尔帖被蔑儿乞部掳走的时候,肚子已经有了术赤,但是因为蔑儿乞部和铁木真的干爹脱里尔汗也就是王汗关系很好,所以他们就直接把孛尔帖送到了脱里尔汗那里,脱里尔汗把他当做儿媳妇看待,把她“保护在贞洁的帷幕之后”,铁木真知道了以后,就立马派人到脱里尔汗那里把孛尔帖接了回去,在回去的路上孛尔帖生下了术赤,因为这个孩子是突然降临的,所以取名叫术赤。所以从《史集》来看,术赤的血统是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蒙古秘史》记载的情节有点不一样,《蒙古秘史》说蔑儿乞人杀来的时候,铁木真一家屁股尿流落荒而逃,铁木真和他的兄弟们都各骑一匹马逃跑。铁木真他老妈珂额伦不但骑了一匹马,还带了一匹备用马,于是铁木真的老婆孛尔帖就没有马骑了,被丢了下来,这个果然是“患难见真情”啊,结果还是家里的老仆人古阿黑臣够意思,他把孛尔帖藏在车里带走,但结果运气不好,还是被蔑儿乞人抓到了。

蔑儿乞人的首领脱赫塔,把孛尔帖给了自己的弟弟赤勒格尔当性奴。

孛尔帖被掳走以后,铁木真缩在布尔罕山上3天才敢下来,接下来铁木真就去找自己的干爹脱里尔汗,还有扎木和借兵,差不多在三个月以内,这支联军就在今天蒙古国北方和俄罗斯交界的地方踢爆了蔑儿乞部,救回了孛尔帖。

《蒙古秘史》里铁木真救下孛尔帖之后,就是一大段铁木真和扎木和搞基的情节,两个人每天策马奔腾,晚上还睡在一个被窝里,根本就没有提及孛尔帖被救回来的时候有怀孕,也没有说她在回来的半路上生下了术赤,更加没有说术赤是蔑儿乞人的小孩,所以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

《蒙古秘史》中,术赤第一次出现就是后来成吉思汗想让脱里尔汗的女儿察兀尔别姬和自己的儿子术赤联姻。

术赤血统谣言的唯一来源是《蒙古秘史》当中记载成吉思汗选接班人的时候,他首先问术赤:你是长子你怎么看?结果术赤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老二察合台就立马来了句:术赤是蔑儿乞野种,不能当可汗。当时成吉思汗非常的不开心,对察合台说:我靠,你这兔崽子疯了?术赤难道不是我的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既然察合台和术赤能够当众撕破脸皮,说明在这之前两个人的矛盾已经很深了,论战功的话,术赤远远高于其他三个人,恰恰是最有资格当接班人的。察合台很聪明,他知道一旦术赤上台自己就危险了,所以他不惜利用自己老妈曾经的遭遇对术赤搞人身攻击,他的这种做法就等于在公开场合侮辱自己的老妈,这是非常掉人气的做法。但就算这样,他也要把术赤给拖下水,可见当时他已经走投无路了,公开自己和术赤的矛盾,这样成吉思汗就不会让术赤来接班,术赤和察合台的矛盾太深,如果他们两个当中任何一个当了可汗,那就意味着大蒙古国内部会立马分裂,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所以成吉思汗之所以没有让术赤来继位,不是因为什么怀疑术赤的血统。

可能有人要说史书故意掩盖真相,那么接下来我再从另外几个方面来告诉你,为什么关于术赤血统的谣言纯粹就是在秀智商下限。

首先,铁木真对蔑儿乞人的仇恨已经深刻到了骨子里,1205年铁木真击杀了脱赫塔,脱赫塔死后,他的儿子们一路狂奔,都已经逃亡到伏尔加河了,但是铁木真依然疯狂地追杀他们,追杀了十几年,一直到1218年铁木真的手下速布台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全歼了蔑儿乞残部,抓住了脱赫塔他的儿子忽勒图罕,这个忽勒图罕是个超级神箭手,于是术赤就问成吉思汗要不要把他收编,结果成吉思汗说:只要是脱赫塔家的男人就必须进坟墓!术赤只好把这个神射手给杀掉了,这就是成吉思汗的态度,他虽然爱才,但只要是脱赫塔家的男人,他就毫不留情地赶尽杀绝。

如果术赤真的是脱赫塔的亲侄子,成吉思汗会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吗?

成吉思汗非常偏爱术赤,在分奴隶的时候长子术赤是9000户,次子察合台8000户,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每人5000户,术赤分到的奴隶是最多的,而游牧人的习俗,长子到了一定年龄就滚到远处自力更生,最小的儿子继承家里的财产。术赤的封地,在今天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成吉思汗给了他最多的奴隶和最大的地盘。成吉思汗歇斯底里地要把脱赫塔家的男人赶尽杀绝,而结果却把脱赫塔的亲侄子当成自己的亲儿子养,还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片江山送到他的手里,为仇敌的后代打江山,这不是在 搞笑 吗?

后来成吉思汗的儿子们死后,术赤系的宗王拔都是所有皇族当中威望最高的,权势滔天,人称老大哥,他讲1句话顶别人1万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术赤的血统是没有一丁点的问题的,如果有谁对这个有疑问,只能说明他根本不懂中世纪蒙古的政治。

黄金家族是唯血统论的,从成吉思汗建国到后面的几百年的时间里,你再牛逼,如果没有黄金家族的血统也是白搭,别人不会鸟你。看一看后来的铁木耳、伊凡四世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只要你不是黄金家族血统,你就不能称汗,伊凡四世也只能把沙皇的位置让给黄金家族成员,用这种形式来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金帐汗的继承者。

唯一打破了这条铁律的是卫拉特蒙古的绰罗斯·也先,就是土木堡捉走明英宗的那个,他凭着绝对的武力几乎杀光了北元的黄金家族,自己称汗,但他也仅仅只玩了一年就被手下给干掉了。

只要是黄金家族血统,就算是个弱智,也能一呼百应,这就是黄金家族血统的恐怖号召力。所以但凡术赤的血统有一点点可以被怀疑的地方,就算他儿子把都的战功再高,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号召力,更不要说让高傲的黄金家族中的宗王们向他低头。

十三世纪黄金家族大乱斗,金帐汗国的别尔哥支持阿里布哥反对忽必烈,在高加索和旭烈兀打得天昏地暗,搞得忽必烈和旭烈兀都快疯掉了,别尔哥死后,金帐汗的忙哥铁木尔扣留了忽必烈的儿子纳木罕好多年,如果但凡术赤系血统有那么一丁点的疑问,老早就被忽必烈和旭烈兀拎出来搞大新闻了。所以说只要对中世纪蒙古 历史 了解稍微全面一点,就知道术赤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说法是多么的弱智。

现在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是说因为术赤是蔑儿乞野种,所以铁木真给他取名叫术赤,意思是客人,不是自己人。能够说出这种话的人啊,我只能说一句I服了U,已经不但没有情商,连最基本的智商都没有了。你们稍微用脚趾头想一下,铁木真的老婆被抢了,生下仇敌的儿子,铁木真还决定留下他,还给他取名叫客人,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老婆被隔壁老王搞大了肚子,生下了一个儿子,被喜当爹,结果他还给这个儿子取名叫王绿帽,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头上有多么的绿,从今往后只要有人叫他儿子是王绿帽,就相当于揭一次伤疤,除非这个人是个严重绿帽奴。

《史集》说,因为孩子是突然降临的,所以取名叫术赤。所谓的不速之客指的是来得很意外,不是说它是别人的种。

术赤在古代蒙古语里还有聪慧的意思,当时蒙古人叫术赤的多了去了,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的本名就叫术赤,后来因为他战斗的时候表现英勇才被人叫哈萨尔,或者哈布图·哈萨尔,或者术赤·哈萨尔。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哈布尔汗,有个儿子叫忽图拉,他也是蒙古部的领袖。胡图兰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也叫术赤,这个术赤按照辈分来算是成吉思汗的叔叔。

另外,《蒙古秘史》里面还记载有很多叫术赤的人,术赤是当时蒙古人当中再普遍不过的一个名字,满大街都是,他就像是欧美国家的约翰、乔治、大卫是一样的,拿术赤这个名字来做文章,也是因为对蒙古史的一无所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5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