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女兵给王近山敬礼,王近山为什么说她们是敌人的特务

两女兵给王近山敬礼,王近山为什么说她们是敌人的特务,第1张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在纪律严明的铁血兵团中,军衔和职务都有高低之分,普通士兵见到上级领导时,都会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即使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也不例外。

抗战时期,时任八路军副团长的王近山将军在视察兵营时,遇到了两个上前敬礼的女兵。谁知,王近山在得知她们二人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之后,居然直接下令将这两名女兵击毙!众人一片哗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近山

将军"王疯子"

这一切还要从王近山其人说起。提起《亮剑》这部经久不衰的电视剧,无人不知剧中骁勇善战、铁血丹心的李云龙。其实,家喻户晓的李云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原型之一,正是开国将领王近山中将。

1915年,王近山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清苦家庭。

自幼丧母、家境贫寒的他,尚不满十五岁时,便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红军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由于为人勇莽,枪法彪悍,打起仗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王近山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外号——"王疯子"。

抗战爆发后,王近山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先后参与多起战斗,歼灭敌军千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及装备,给敌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建国后,王近山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及多枚荣誉勋章。这样一位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战将,当年究竟是因何原因,下令枪杀了两名向他敬礼的八路军女兵?

陌生的女兵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一天,时任八路军副团长的王近山来到兵营,日常视察士兵们的日操练。听闻练兵场上口号响亮,眼见八路军战士们英姿挺拔,王近山面上保持严峻之色,心里其实不住点头。这时,两名女同志迎面走来,王近山顿觉十分眼生,便不由自主地多打量了几眼。

这一细看,王近山心中倏地泛起波澜,但他不动声色,没有声张。正在此时,两名女兵走向王近山,主动敬了军礼,并问候道:"近山副团长好!"王近山对她们二人点头微笑。

等到女兵们走远之后,他询问身旁的警卫员:"那两位女同志你认识吗?"警卫员怔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之后,说道:"没见过,不过听说是才进来的,来了没两天。"

王近山听到这句话,当即下令,让警卫员把她们二人带回。两名女兵来到王近山面前,努力掩饰着慌张神色,但这又怎能逃得过将军的鹰目。他命令八路军战士们停止操练,到此处集合。士兵们围在他们三个人身边,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王近山从怀里掏出手枪,说道:"这二人是日本人派来的特务,今日就在此将二人枪毙,以示威仪!"

日军阴谋浮出水面

身份暴露的两名女间谍,仍想负隅顽抗,她们装作楚楚可怜的样子,诉说自己本是寻常百姓,为了保家卫国才进入部队,哪里会是日本特务。

王近山对她们的哭闹狡辩不予理睬,直截了当的告诉身边的战士们,他是如何察觉这二人身份有异的。

原来,王近山将军之所以能一眼看出这两名女兵的猫腻,首先就是她们走路的姿态有很大问题。

日本女性喜欢低头走路,姿态唯唯诺诺,步伐间距较小。

而我们的解放军女战士,即使刚刚入伍,还未经过系统训练,走起路来也会是英姿飒爽,步伐矫健。

更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八路军内部的军衔职务,从服装上是无法体现的。

当天王近山的穿着和他人无异,两名刚刚入伍的新兵,怎么会第一次碰面,就能认出王近山副团长的身份?这下她们二人哑口无言,众人皆恍然大悟。

这两名日本女间谍眼看计划败露,竟然妄想持枪逃跑,还击伤了几名我方士兵。

关键时刻,王近山将军拔枪将二人击毙,保卫了革命组织的安全。

实际上,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考虑到完全诉诸武力来吞并中国的难度太大,便派遣了大量间谍在重庆等地暗中进行特务活动。

这些间谍们成为了敌军侵犯进程的催化剂,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就以其敏锐的头脑策划了多起震惊中外的行动;"卖国贼"汪精卫策反投日一事,也是在日方间谍的斡旋下实现的。

揭开间谍的神秘面纱

在成为战争间谍一事上,日本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为黄种人,肤色相近,发色相似,想在一群国人中指认哪一个来自日本,可谓是大海捞针。其次,许多日本特务早年间便来到中国,并在伪满生活了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令人难以分辨。

然而,兵来将敌,水来土掩,我们火眼金睛的革命将士们在与日本女间谍的斡旋中,也总结出了一套制胜法则,这才使得王近山将军可以鉴别出两名混在我军中的日本女特务,并一举击毙,阻遏了日本军方的间谍行动。

一是看脚长,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才被强力禁止,而日本女子自古以来便没有缠小脚的习惯,她们的脚是正常大小的,这是判断一个女人是否为日本间谍的依据之一。

二是看脚拇指的缝隙,大和民族常年穿木屐,这就导致了她们大拇指和旁边脚趾之间的缝隙宽于常人。

三是看虎口,日本军方培养特务时,需要她们执行暗杀活动,长年累月的射击训练使她们虎口生茧,不似寻常女子的手般温润如玉。

抗战时期,敌军为了窃取我军军事机密而不择手段,派出间谍秘密活动,对地下党成严加拷打,无数英烈逝于魔鬼爪牙之下。

但是面对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革命先辈们无一人屈服,这份烈火拷打铸就的铮铮傲骨,值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世人们铭记。

1907年,周秀莲出生在新卯村的一个大户人家里。当时正值晚清,政府衰败,周秀莲的父亲受过新式教育,极为痛恨世间流传的封建糟粕思想。

因此周父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一到记事的年纪,周秀莲便被送去学校上学。

在学校里,周秀莲上午学习缝纫、做衣服,下午便是读书识字时间,一想起自己的读书时光,周秀莲便滔滔不绝地回忆起来:

一说到爬树, 周秀莲 老人瞬间来了精神,面对前来慰问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这位百岁老人说道:“那时候能爬特别高的树,学校里几乎没人能比得过我。”

周秀莲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洒脱,和其他旧时候的女性完全不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周秀莲又受到了三民主义的洗礼。

1925年,年仅十八岁的周秀莲为了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妇女联合会,投身革命事业,为妇女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奋斗。

在妇联工作中,她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旧 社会 的顽根劣疾。 不破不立,只有革命才能打破旧 社会 ,带来一个民主共和、人人平等的崭新时代。

从那时起,周秀莲就成为了一个思想独立自由的新时代女性。

1931年,周秀莲结识了同村人杨平,周秀莲被这同为优秀革命青年的张平深深地吸引,两人坠入爱河,步入婚姻。

当时杨平刚刚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随后便担任了关连中将军麾下第25师部第75旅第150团二营第5连连长的职位,成了部队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新婚后的二人并没有时间过宁静的生活,便双双投入到繁忙的革命事业中去。

1932年周秀莲随夫出征,跟随杨平的部队从长沙出发,经过江苏徐州九里山,并从这儿向河北抗日前线开进,在谜云、抗庄府和长城一带抗击日寇。

1933年, 杨平率领麾下参与了古北口战役和争夺居庸关的战役,由于其出色的表现,晋升为中校。

而周秀莲的记忆里,随夫行军的日子是格外的艰苦,她骑着马或者骡子翻山越岭,每天小腿肚子都疼痛难忍。

行军道路崎岖难走,时不时还会有一些膝盖那么深的坑洼,一不留神便会栽个大跟头。

那时候的部队中,为了不让日军认出女人,行军途中女眷都要把帽子沿压得低低的,遮住额头和脸。头顶的日军飞机轰隆隆的盘旋,周秀莲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1938年12月,杜聿明的第200师扩编成第十一军,后改番号为第五军,驻地也从湖南湘潭迁军到了广西全州,成为了抗战初一只机械化新军,由杜聿明担任军长。

杨平不久后调入第五军第22师第66团担任二营中校营长,成为了杜聿明的属下。

而周秀莲也加入了杜聿明夫人曹秀清担任厂长的被服厂,为前线生产战略物资。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为抗战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被服厂的工作十分艰辛,以至于后来112岁高龄的周秀莲仍然备着膏药,经常擦拭疼痛的手臂,这就是当年高强度工作留下的后遗症。

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生产部门,那时候前方战士到哪里,她们就需要跟在其后方几十里,转移生产物资,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

周秀莲还因为腰痛住过两次院,也是当时搬挪重物造成的。

不久后杨平因为带兵出色,被杜聿明升任为66团上校副团长。而周秀莲也迎来了升职。

当时军队中由眷属组成的后勤工厂逐渐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周秀莲一开始做着简单的粗活累活

后来曹秀清发现她读过书,就让其担任中尉收发员,之后因为其工作出色,又升为了上尉收发管理员。

关于被服厂的工作,即使过去了几十年,周秀莲仍记得每一个细节,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她绘声绘色地向志愿者们回忆到:

“当时军长杜聿明看我小孩子多,就优待我,把我从中尉升到了上尉,还下了令,有张委任的纸。”

那时候整个被服厂有500多人,周秀莲管的是收线发线。她说

而且被服厂的工作也和部队一样严谨,容不得马虎。

每逢战时吃紧的时刻,周秀莲她们也会忙得不可开交,为前方部队提供军备补给,所有需要的军服、军被、军帐都需要她们来赶工。所以赶工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周秀莲在被服厂练就的女工手艺一直都在发挥着功效。

直到后来返乡, 周秀莲也经常自己动手织手套、毛衣、帽子送给邻里,而年过百岁的她仍然坚持自己缝补衣物,袜子破了老人还会用针线在破洞处缝上别致的图案。

战争岁月是艰苦的,但是人们总会苦中作乐,部队也不会每天打仗,每逢修整的时候,大家便会想尽各种办法调整自己,释放压力和苦闷。

而周秀莲也在这部队修整的空隙之中学会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爱好 “骨牌博戏”。

周秀莲的骨牌博戏是在部队在北京北苑以及南京修整的时候学会的。一开始,这个来自小地方的人对骨牌博戏一窍不通,每每碰上牌局,她便只能在一旁“观战”。

丈夫作为部队将领,在部队修整中经常会参加军长杜聿明组织的聚会,而聚会上的军官之间难免会坐下来对弈一番,这也是周秀莲的学习时间。

丈夫杨平在和杜聿明以及其他军官的时候,她便端坐一旁,看得聚精会神。

甚至就算是官太太们之间的聚会,她也毫不拘谨,常常在大家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提出一些很基础的问题,比如这牌为啥这么打之类的话题,引得大家爆笑连连。

说道自己见过的人,这位112岁高龄的老人瞬间年轻了100岁似的,语气欢快了起来,她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军队里的“大人物”,只见她又着竖起了大拇指,一会又伸出了小指头。

大拇指代表着跟她见过的大角色,小指头代表着她自谦的小角色。 “杜聿明、邱清泉他们都是大角色,我们都是小角色,经常能看到,但是能有交集的时候不多。”

经常露面的周秀莲便在官太太圈子里活跃了起来。那时候杜聿明的妻子即被服厂厂长曹秀清便在空闲时候经常约周秀莲来家里参加聚会。

周秀莲除了参加杜聿明夫人、邱清泉夫人等官太太圈子组织的聚会之外,偶尔还会去杨平的同学家走动走动。

其中有一位团长田萼云,是杨平十分要好的同学,他们在空余时间经常聚会碰面。周秀莲对这个丈夫的老同学印象十分深刻:

“我跟他去田萼云团长家吃过饭,田团长是益阳人,后来在昆明牺牲了。他们两口子在家里做饭招待我们,饭菜做得特别好吃,我记得他夫人长得可漂亮了。”

显然,这段往事里周秀莲十分的幸福快乐,而这也是那段硝烟密布的年代了,最宝贵的片段。

周秀莲随着丈夫杨平奔赴前线、南征北战的岁月,虽然是最艰难的岁月,却也是最精彩幸福的岁月。

在途中杨平为了保护妻子周秀莲的安全,曾多次提议她向后方撤退,周秀莲每每听到杨平这样的建议都会十分激动,她说 :“ 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离别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永恒的主题,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对爱人分隔两地,甚至阴阳两隔。

深爱着彼此的周秀莲杨平夫妇,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初,日军进犯缅甸区域,并火速占领了缅甸首领仰光,战火直逼中缅边境。

而当时缅甸是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同时和中国的西南部接壤,是国外援助进入我国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所以在英国的求助下,由杜聿明出任代理司令官,以第五军为首,成立了集结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杨平升任第五军军官干部技术训练大队上校大队长,并跟随远征军出征,在云南密云、腾冲一带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43年6月20日下午,第五军在中缅边境丛林的一次对日作战中,杨平身负重伤,最后没能挺过来,壮烈牺牲。

得知噩耗的周秀莲,和几个孩子相拥在一起,哭成了一个泪人。 面对离去的丈夫,她只能一边感叹着命运的艰辛,一边抚养着前途未卜的子女。

部队给杨平烈士举办了追悼会,将其职位晋升为少将,并派人护送着棺柩返回杨平的家乡。

周秀莲带上孩子,将丈夫送回了新卯村安葬,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随军生活,在新卯村的杨家老宅住了下来。

命运却没有停止对周秀莲的折磨。1944年9月17日,周秀莲正带着孩子在田里劳作,远处一位邻居飞速地奔了过来,向正埋头苦作的周秀莲喊道:

“秀莲啊,你家着火了,快,快回去看看!”

周秀莲听后傻眼了,直到孩子领着她回家,然而火势早已势不可挡。望着熊熊燃烧的房子,周秀莲瘫坐地上,她明白,除了她身上带的东西,这几乎是一无所有了。

这把大火烧光了周秀莲为数不多的财物,也烧光了一切杨平留在世间的痕迹,他的所有照片、同学录、军官证、抗日纪念章、远征军证件等都被烧成灰烬。

从此,丈夫杨平的容貌也只能停留在周秀莲的脑海之中。

然而并未等周秀莲调整,抗日战争第四次长沙会战打响了,周秀莲的故乡瞬间被战火笼罩。周秀莲只好带着一个箱子,拖家带口的领着孩子们四处逃难。

这段漂泊不定的回忆中最让周秀莲难以忘怀,至今回忆起那段时光,都让周秀莲心惊不已,反复地强调着:“吓得要死嘞。”

带着孩子逃难,让本就没什么财物的周秀莲更是心力交瘁,生活过得穷困潦倒。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在长沙市抚恤金联络处遇到了故人——邱清泉。

碰见故人,让周秀莲唏嘘不已,一边感叹着物是人非、一边哭诉着自己目前艰难的境遇。

见周秀莲如今的境遇如此之惨,邱清泉自掏腰包拿出100块给她救急,还一个电话打到了周秀莲原来工作的被服厂,让其召回周秀莲继续工作。

就这样,周秀莲在邱清泉的帮助下,得以度过最艰难的战争岁月。

一直到解放前夕,周秀莲才回到了家乡,隐姓埋名的生活了起来。回乡生活的她却一直改不掉军队作风,内务整理得非常整齐,衣物洗过后也都叠放得没有一丝褶子。

在周秀莲的小儿子杨兰桂的记忆里,母亲就一直是个和周围格格不入的女性:

“她现在还能把被子叠成五种花样,起床后所有的整理就只要五分钟。她还总是能机智地处理一些事情,前不久家里来了陌生人,她一个人在家,感觉那个人有些问题,她就假装大声朝着楼上喊,来客人了,你们怎么还不下来,那人一听便赶紧离开了。”

周秀莲有四个孩子,对于母亲,家里的子女们在志愿者面前都有说不完的话。大儿子说:

在他们的口中,志愿者们得知,眼前这位百岁老人每天都有三大爱好: 织毛衣、栽花和玩骨牌博戏。

老人的床是红棕色的,虽然已经非常老旧了,但床头却挂着几个格格不入的粉色毛线球,那就是老人闲来无事的手工作品。

“母亲特别会织毛衣,一说织毛衣都能算得上天下第一。她生活也特别将就,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都是她种的,每天都会自己亲自打理。”

回乡生活的周秀莲依然是个骨牌博戏爱好者,以至于村子里男女老少很多人都跟着她学会了玩骨牌博戏。她还总是嫌弃村子里的老人打牌墨迹、出牌慢。

随着身边老人们的相继离世,如今周秀莲也不外出打骨牌博戏了,只有子孙回家的时候,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她才会偶尔摸摸牌动动身子骨。

回乡生活的周秀莲,对于自己安定幸福的生活感到满足。虽然记忆里那些峥嵘岁月、那些难忘的故人总是让她神往许久,但是和平、安稳幸福总该是每个人的归属。

听完周秀莲的传奇一生,让在场所有听众都久久不能平静,在感受到老人现如今平稳幸福的生活之后,志愿者们便无意继续打扰,起身告辞。

周秀莲见到想要离去的大家,犹豫了许久,终于说出了一直压在自己心头的一桩心事,这个愿望一藏就是73年。

“能不能请大家帮我一个忙,帮我找到杨平的照片,我想留个念想,也给我家的子孙后代,留作永久的纪念。” 周秀莲缓缓地开口说道。

志愿者队伍中的贺佳,听到老人的愿望,动容不已。戎马一生的丈夫牺牲在异国,留下的印记却被一场大火烧得一干二净。

对于这个老人,每分每秒都十分珍贵,贺佳突然充满了使命感,他决定帮老人完成这个愿望。

贺佳平时的工作是网络编辑,所以对于资料检索他也十分在行。

但是所有的线索都在当年的那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他所知道的只有周秀莲老人给出的三个关键信息: 姓名杨平、长沙新卯村人、黄埔六期军官。

所以他开始了第一步,网络检索。通过输入3个关键词,他在各大网站中搜寻信息,但是由于资料少之又少,能搜寻到一些于杨平有关事迹、战争的文字信息,却没有一张照片。

在那个年代,照片极其珍贵,能有的地方应该都在那些被大火烧尽的证件上。所以贺佳明白,光靠那些信息要想在信息海洋找到照片,几乎不可能。

放弃网络检索之后,他决定召集更多的人来帮忙,于是他通过各大渠道发布信息,召集全国抗战研究者以及志愿者帮助寻找。

而这一次好消息来得特别快,两三天后,贺佳便在这片大海中收到了回音。

浙江的一名志愿者回复贺佳说道: “浙江博物馆里,馆藏着黄埔军校当时的资料库。”

贺佳连忙从网络登录到了浙江博物馆的数据库中,果然在其中找到了一张疑似杨平的照片,照片上附着信息 :杨平、长沙、步兵第三大队、步兵第九中队。

但是本就十分模糊的照片,通过多次扫描、转载以及网络的压缩,照片像素很低,很难辨认这到底是不是杨平。

但是比起最开始的大海捞针,显然他们已经离成功进了一步,贺佳和志愿者们都十分兴奋,他们计划着把照片送去给周秀莲老人辨认。

但还没等他们动身,远在对岸的中国台湾传来了更大的好消息。

一名专门研究抗战 历史 的台湾志愿者,主动联系上贺佳,他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一张杨平的个人照。

这名志愿者传来了照片的电子扫描版,和之前在浙江博物馆找到的十分相像,但是要清晰不少。贺佳暗自里更加确定了就是这张照片。

他们将这张台湾传来的照片打印出来后,第一时间赶往了新卯村周秀莲老人的家里,把照片送到了老人的手里。

老人只是看了一眼,泪水便夺眶而出。这就是脑海深处那戎马少年的模样,他身披着军装,眉宇之间定格着那段峥嵘岁月。

看着照片,周秀莲老人久久不能平息,这个舍不得骂她的人、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人已不再自己身边,但是随他南征北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周秀莲杨平夫妇这样的人,在敌寇欺凌之时勇敢地挺身而出,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才为我们营造了如今这样安定繁荣的环境。

人们终究会在岁月面前消逝,但是怀抱着同样的信念,便会不断地有新人站起来。

-完-

核心提示:谢楠:“怕地雷,非常怕地雷。那个时候女兵非常少,而且我们当时去,基本上没有女兵去之前,(越南)抓女兵俘虏,我们的价格好像跟团长一样……我想了,如果被抓到俘虏了,我就先自杀。” 解说:十八岁她和战友奔赴前线,在战火和硝烟中燃放青春。 谢楠:他把我推开,大声呵斥,不要哭,你是我女儿,你就笑着给我上战场。 解说:二十年后,人过中年,她一次次重返昔日战场,一切再次改变。 谢楠:957朵玫瑰,一个给他们插了一朵。 陈晓楠:就觉得他们还有生命。 谢楠:而且且那种记忆永远是那种青春年少,永远是那么帅,那么小,十七八岁。 解说:一个“老山女兵”不死的生命记忆,高山下的花环。 2004年的一天,谢楠再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她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了。这一次,谢楠为战友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谢楠:买了957朵玫瑰,一个给他们插了一朵。 陈晓楠:真的啊。 谢楠:那是我的稿费,那几年的稿费,我就用一个牛皮袋,一首诗20块我就装进去,一篇文章30我也装进去,就这样攒了几千块钱。这个钱它不是工资,它也不是生意的利润什么的,我是写一首诗也是怀念我战友的诗,所以这个钱真的非常纯净。他们有的说应该买菊花,我说不,我要献给他们一种美,红玫瑰那种美。 陈晓楠:他们好多人都是死在青春的时刻。 谢楠:对。 陈晓楠:他们是在最需要浪漫的时刻。 谢楠:对,在插这个花的时候,我就找一个地方轻轻地插在上面,轻轻地插,一个一个的,当时就想一个也不能漏掉。 陈晓楠:就觉得他们还有生命。 谢楠:而且那种记忆永远是那种青春年少,永远是那么帅,那么小,十七八岁。 解说:几个小时后,九百五十七朵玫瑰插满了九百五十七座烈士的墓碑。 谢楠:一看957朵玫瑰那么插着,然后我们从下往上那么一看,在那个雨里面,957朵玫瑰真的很美,在他们墓碑所有人都是在左手这边,我能感觉他们都在给我这样敬礼。 陈晓楠:2004年清明节的时候,有几位老兵和烈士亲属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去祭奠。而当他们冒雨走进陵园的时候,出现在眼前的一幅景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陵园山坡上有九百五十七座墓碑,此时,每一座墓碑上,都插着一朵鲜红的玫瑰。 相关阅读 用乳汁喂伤员 对越反击战中的女兵私秘照(图) 对越反击战场上的女兵:真正的铿锵玫瑰(组图) 越战亲历:我们为在露天洗澡的女兵们放哨(图)

女兵的审核更为严格,为何还有人说当女兵值得?

女兵的审核更为严格,为何还有人说当女兵值得,因为女孩去入伍,本身也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个较好的锻炼,对于你未来人生的方向,你会更加明确,经历其他女孩一辈子可能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对于你的一生来说,将会充满意义,人生不正是经历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嘛。

曾经有不少当兵的人说过,新兵连三个月的生活,是由民到兵的转变。在这三个月,申请退兵很容易,不会有什么代价。但是开始了就没有退路了,远方的家,在你穿迷彩未满两年的时候是不敢回去的,没几个人有机会摸枪,但是当兵一定能,你一定要来一遭,看看这里的日子,每天都有人给你安排的满满当当,也许大半夜也会有一声哨让你穿衣服集合,也是非常有趣了。

目前来说,女孩入伍的话,审核会更加严格,名额也很少,整体上来说女兵的征集较以前更加地正规了喝多,这里面要进行初审、初检,然后还要审核学历情况、高考相对成绩,进行政审、体检等等。一般情况下,如果高考成绩不太高,学历相对较低的,入伍的概率是比较小的。

女兵是军营中是特殊群体,有着别样的风采,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年代的演习等大项活动中,其出色的表现和飒爽英姿的身影给无数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女青年渴望能够到军营成长,在实现价值、成就梦想的同时,也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别人一辈子也没有经历过的一段记忆。

总结:女兵的审核更为严格,为何还有人说当女兵值得,因为女孩去入伍,本身也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个较好的锻炼,对于你未来人生的方向,你会更加明确,经历其他女孩一辈子可能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对于你的一生来说,将会充满意义,人生不正是经历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嘛,加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4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