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怎么写?笔画是什么?

小篆怎么写?笔画是什么?,第1张

小篆的写法和笔画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小篆的字形特点:

1、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3、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4、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小篆体势修长,讲究对称,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体态端庄而妍美。

1、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2、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扩展资料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1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2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家徐无闻先生认为,在一个极为短促的秦王朝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创造出一种文字来的,一种文字的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过程的,秦始皇只是对战国时期就已形成的小篆进行加工、整理和推广而已。

是“幸”字没有错。

篆书与现代汉字不同,没有绝对标准化。秦统一的文字称为“小篆”,主要用于当时的公文,但民间一直存在“异写”现象。特别是篆刻,追求古风,很多写法来源于小篆以前的古文字。

“幸”在篆刻中有很多写法,例如:

你这个饰品用的是现代电脑字体,各种电脑篆书字体的设计都是来源于古文字的,并非标准统一的小篆。

此为回答比较长,也是我用心的回答,请认真阅读,

且在回答的后面我列举了目前最全的小篆资料,是研究小篆的不可或缺的资料集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此为我以前为了研究小篆时收集的一些小篆的资料

注意图中红色小篆印章,此所有的小篆资料均出自于此

小篆书籍资料目录:

00《繁简字异体字正体字举例对照辨析手册》

01《草书字典》

02《楚汉简帛书字典》

03《古陶文字徵》

04《古玺文编》

05《汉印文字徵》

06《汉印文字徵补遗》

07《甲骨文小字典》

08《金石大字典》

09反字《篆刻字典》

10《金文编》

11《金文编增补》

11《金文续编》



12《清人篆隶字夤》

13《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

14《中国书法大字典》

15《中国暦代书法家草书选》zip

16《篆刻反字字典》

17《实用篆刻大字典》

18《篆隷楷草行五体字典》

19反字《虫鸟篆速查手册》

20反字《汉印分韵》

21反字《金文速查手册》

22反字《缪篆分韵》

23《中国篆刻大辞典-字部》

24《战国古文字典》

25《汉印文字滙编》

26《汉代简牍草字编》

27《齐文字编》

28《古老子文字编》

29《秦印文字夤编》

30《新见战国玺印文编》

3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文字编》

32《郭店楚简文字编》

33《草书大字典》

34《中国砖瓦陶文大字典》

35《汉代铜器铭文文字编》

36《包山楚简文字编》

37《侯马盟书字表》

38《商周古文字类纂》

39《帛书文字》

40《古文字类编》

41《先秦货币文编》

42《篆字印汇》

43《篆字滙》

44《古币文编》

45《东周鸟篆文字编》

46《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

47《吴越文字夤编》

48《中国钢笔书法大字典》

49《图释古汉字》

50《中山王厝器文字编》

51《银雀山汉简文字编》

52《长沙楚帛书文字编》

53《篆刻字形字典》

54《古文字类编》

写好小篆的4个技巧:

1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中心。

补充: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0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