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教机构小考

宋代道教机构小考,第1张

     唐宋时期,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它们本身的教义和管理制度机构都得到了极大确立和完善,对它们以后在历史中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对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做出如下考述,以探当时道教机构制度之一二。

一、政府道教管理部门

宋继唐和后周之制,初以开封府尹兼功德使掌道官选授以尚书省礼部的属司之一祠部管道冠、童行籍帐和披戴文牒(1)。神宗元丰改制,取消功德使,祠部“实行本司事”,置祠部郎中、祠部员外郎各一人,吏二十一人,分案四(2):道释案:功德寺观 颁赐、更换紫衣、师号 ; 试经拨放度牒 ; 回收、补发亡遗度牒 ; 给降、书填、翻改空名度牒 ; 补迁僧道正 ;

整会甲乙、十方住持教门事务。详定祭祠太医帐案 : 掌道释神祀加封赐额 ;

拘催僧道籍帐。制造巢:掌制造、书写、勘合度牒、师号及审批度牒库送来的僧道度牒、紫衣、师号申请。知杂开拆司 :

接受各州县经都进奏院送来的僧道申请、文书③。别有度牒库保管度牒,南宋亦“掌僧道二流承恩度牒”(4)祠部之外有鸿胪寺,“道释二教兼所辖者”(5)。职掌之一为“中都道释祠庙及籍帐除付之禁令”。属部十三,包括宫观提点所及左右街道录院(6)。宫观提点所,全称“某某御前宫

( 观 )提点所”。宋自建国,改后周开封太清观为建隆观作御前宫观,神宗时设提点所。元丰改制时,有建隆、礼泉、奉慈、中太一、万寿、集禧、崇真、资圣八个提点所(7)。南宋定都杭州,有东太一、西太一、万圣、佑圣、显应、四圣延祥、三茅宁寿、开龙、龙翔、景录、德寿等十一个提点所(8)。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9)。“并是内侍官( 即宦官 ) 兼提点、提举等职”(10),配有管勾、监当、干办事务、文字等佐官及兵士(11)。提点或提举掌该宫之印,轮宿宫观主持事务,帝、后斋醮道场要亲自组织。“每遇本宫观开启、罢散、酌献之类,听免赴朝会”(12)。御前宫观的道教事务,除行法念经外,基本上掌握在提点所的官员手中。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废鸿胪寺,原所管道教事全部并入祠部(13)。

另有三司、户部管官观田赋、衣钵钱、河渡房舍钱收取(14);工部文思院负责紫衣、师号、度牒制作; 将作监修内司承担御前宫观建修 ;礼部礼仪院或详定礼文所确定宫观仪制、神像服饰等(15)。

 各部门主管的道教事务,按程序报经尚书省或皇帝批准,以政令或诏令的形式通过转运司下达州县,由州县长官监督宫观或地方执行。因此,宋代政府道教管理机构具有多头性和集权性的特点。

二、中央道录院

    道录院起源于隋朝的崇玄署。隋初置,设令、丞,管释道二教。炀帝时罢署,在郡县宫观直接设玄坛监。唐复置署,初隶鸿胪寺,开元二十四年改隶宗正寺,专掌宫观及道冠簿籍、斋醮之事。贞元四年,崇玄署罢大学士,设左右街功德使,释道二教并管(16)。时,长安寺观以皇城为中心分左、右,故宋代道录院有左右街之分。不同的是,隋、唐的崇玄署是一个集政府管理职能和道教事务为一体的机构,而在宋代管理职能已被尚书祠部和鸿胪寺完全取代了。道录院何时所置,宋初隶属何部门,文献记载不明。从建隆元年

(960) 十二月,太祖“还自扬州,左右街僧道出迎”(17)的情况和鸿胪寺辖“左右街僧录司”(18)的记载分析,可能宋初已设置了道录院 ( 或司 )

,应隶鸿胪寺。然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979) 五月,北汉平,却又“尽括僧道隶西京寺观”(19)。《文献通考》的按者推断 : “崇玄署

宋虽无其官,然亦尚兴崇道教,为之置立官司,张皇而推奖之矣”(20)。宋人文献中最早出现“道录院”一名,是在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十月真宗“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号”的诏书中(21)。次年三月二十六日诏 :

“会真宫尊像、兖州诸观庙伏羲、文宪王祠宇像衣冠制度,宜令太常、礼院、道录院检详典故科仪,颁下”(22)。真宗时的道录院,分左右街设道录、副道录、都监、首座、鉴义十员(23)。掌宫观、神像科仪制度、道门威仪及州郡天庆观住持人选(24)。神宗改院为司,职掌不变,仍隶鸿胪寺(25)。熙宁年间为左街都监的道士陈景元说,此时“在京道官十二员,祖宗朝以京城内外宫观主焚修勤绩者充”(26)。从政和间道录院旧官名目中看,大致英宗时,又在左街道录之上,增设有左右街道录、左右街副道录,以后改为都道录、副都道录。宋徽宗崇尚神霄教,自任“教主”,撤司复院以重其事。政和六年 (1116) 二月,将道录院改隶秘书省,以知、同左右街道录院事取代都道录、副都道录,下仍分左右设知、同、鉴书、同鉴书左、右街道录院院事,共十员,为“职事之官”,由枢密直学士蔡攸提举(27),并设有俗人充当的属官(28)。这时的道录院,除掌道门科仪制度、《道史》编修、斋醮祈祷、教派及道冠服饰更改外,还兼有培训道士、任命、磨勘道官的职责(29)。宣和元年 (1119) 抑佛扬道,改道录院为“道德院”,僧录司隶其下。知、同、鉴书仍分左右,主官八员,承旨押印发帖,向僧道颁度牒、紫衣、师号(30)。因僧尼竭力反对,未几,释道又分司。宣和七年

(1125) 十二月,徽宗退位前御笔手诏 :

“道录院道官品等一切指挥并依元丰法”(31)。南宋建立,建炎三年废鸿胪寺,道录院归隶尚书祠部,官位、职掌与神宗熙宁、元丰间无异。直到元代,方略有所革。

三、州、府道正司

道正司,前代文献不载。宋分管内道正司和山门道正司两类。管内道正司设于州、府、军、监,司随其人,附于宫观。如太宗淳化五年(994) 张守真任凤翔府管内道正,道正司便设于他任宫主的上清太平宫中(32)。至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十一月,诏天下建天庆观以奉圣祖(33),道正司一般都设于州府军的天庆观中。平江府天庆观“自祥符年恭奉,真宗皇帝赐额立观,兼管道正司,专一崇奉圣祖神御”,到端平元年 (1234) 道正司仍未更立(34)。不过,设司的时间要据当地宫观发展而定,并非有天庆观必置司。庐陵天庆观真宗时建,而南宋理宗时一个姓韩的道录来,方才“异时置司”(35)。山门道正司置于洞天名山的神御观中。如茅山“宫观十二,崇禧总之”,司即在崇禧观(36)。天台山则在桐柏观(37);

金华赤松山,宁宗时因道士周大川之请,才获得“立山门道正司”之权(38)。管内道正司设有道正、副道正 ;

山门道正司则另有都监一职,衔前各带“管内”、“山门”或州、山名称以示别。道正司的员额,宣和三年 (1121) 七月宋徽宗规定 :

“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节镇置道正、副各一员,余州置道正一员”(39)。北宋大致如此。到南宋绍兴以后,两类道正司均于道正之上设有都道正(40)。有的还于都道正下设有副都道正、道判、道监(41)。道正司管辖所属宫、观、院、庵,事无巨细,职掌繁杂,大致可分为四类 :

一,落实政府宗教指令。传达政府颁发的宗教仪范、规定(42); 布告宫观赐额、神祀封号(43) ; 组织新建或维修宫观(44) ;

检查神像仪制。二,推荐道士。如集宫观主首推选十方住持 ; 了解甲乙住持宫观的主首变化情况,并报告州府”(45);

选拔去道录院培训的道士。三、勘验牒帐。检查宫观刺帐 ; 圣节前四十天,审查试经道童、长发及应赐紫衣、赐师号道士的奏帖,并充当保人,上报名册 ; 验明受戒道士的度牒 ; 出具道冠出游“公凭”(46),回收并上交亡殁道冠的度牒 ; 开具度牒遗失证明(47)。四,主持本州府教事。祈雨祷晴 ; “应办十节朝拜,启建圣节道场,迎接到任官员”及组织非时斋醮等(48)。若辖区内道士违令,道正司的官员要负连带责任。据《庆元条法事类》规定:道童、长发“令人代试经”,保人“徒二年” 宫观擅改十方为甲乙住持,杖一百,“道正司知而不举与同罪”。由此可见,道正司是一个融执行、监督、勾通职能为一体的重要道教事务机关。

四、基层宫观管理

宋代宫观有“天子之祠”与普通宫观之分。“天子之祠”一般都设有已逝皇帝、皇太后的神御殿或御书阁,宋政府以其名立祠禄官,分“九等宫观之格”。其中的御前宫观,如开元、太一等,不隶道正司,由本宫观提点所管辖,自成一体(49)。重和元年 (1118)

六月,宋徽宗诏“天下神霄万寿宫并不隶道正司,令逐路提举管勾”(50),便是仿此。普通宫观集中在川峡地区和南方各州县,占宫观总数的绝大部分。宋代有“宫中道士五百辈”(51)的大宫,也有“断墙残垣,道经一卷孤灯伴”的小观。大宫观有殿、院、庵三个层次,其院的规模有的相当大,如景灵宫的崇 馆道院,有内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52)。庵一般是本宫道士的居所。小观有的有院,有的只有殿。由于道教的普及和人们祈祷心态的需要。宋代在仁宗时便出现了不隶宫观的独立道院。如天圣中建立的西京永安县金星道院,院内有大小殿,有自己的田地(53)。到南宋,几乎各州县都有自成体系的道院、道庵,在宋人的方志中记载颇多。像凝神庵、通神庵等还是皇帝亲赐庵额,名声几与天子之祠等同(54)。孝宗以后,原隶于宫观的庵也纷纷独立。嘉泰三年(1203) 十二月十五日建立的玉液庵,就是从茅山华阳观中分裂出来的(55)。宫观主首的称谓在北宋徽宗前较为混乱 ;

观有称“观主”(56)“知观”(57),宫有称“知宫”、“宫主”(58)等。政和三年(1113) 六月,徽宗下诏 :

“天下道士,不得称宫主、观主,并改作知宫观事,女冠准此。”(59)自此稍有统一。综合各种文献,宫观的道官依次是 :住持、知宫 ( 观 ) 事、同知宫 ( 观 )事、监宫 ( 观 ) 、尚( 上 ) 座、知库或库主、典客、掌籍、监斋、书记、直岁、化主、表白、殿主、院主、庵主”(60)。职掌 : “所谓住持者,何谓也 住持也者,谓籍人持其法,使永住而不泯也”(61),是两宋宫观的实权者。知宫( 观 )事,简称“知事”,北宋多一人兼知事、住持二职,有实权。南宋“论知事则米盐任责,较法师则符水通灵”(62),形同虚设。住持、知事、监宫( 观 )三者,在宋代官方文书中称“宫观主首”与“寺院三纲”相对应(63)。主首之下,尚座讲经论道,典客迎送宾客,掌籍修造刺帐,知库掌管钱物,书记书写酒榜,化主安排化缘,其余职掌与今日宫观相差无几。

    综上考述,可知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层次清楚,职掌分明,已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注 :

(1)《宋会要辑稿》( 以简称“宋会要” ) 道释一之十一 ; 职官十三之十六。

(2)《宋史》卷一六三《职官》三 :

“分案三……元佑初,省祠部郎官员。“三”为“四”之误。

(3)《宋会要》职官十三之十六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二《职官》三。

(4)吴自牧《梦粱录》卷九《监当诸局》。

(5)邓肃《 榈集》卷十七《新建三清殿记》。

(6)《宋会要》职官二五之二; 《宋史》卷一一八《职官》五将属部误为“十二”。

(7)《宋会要》职官二五之二。

(8)《梦粱录》卷

八《御前宫观》。

(9)《文献通考》卷一五六《职宫》十。

(10)《梦粱录》卷九《内诸司》。

(11)《宋会要》职官五四之十八——二十一。

(1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 )

卷四五八,元佑六年五月庚申。

(13)《宋史》卷一一八《职官》五。

(14)《宋会要》职官二五之九。

(15)《宋会要》礼五之十八。

(16)(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五《职官》九。

(17)《长编》卷二,建隆二年三月庚午。

(18)《宋史》卷一六五《职官》五。

(19)《宋史》卷四《太宗纪》一。

(21)《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三《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号诏》(22)《宋会要》礼二十之二。

(23)高承《事物纪原》卷七《道释科教部》

(24)《宋会要》礼五之一九。

(25)《长编》卷二四五,熙宁六年六月甲午。

(26)薛致玄《道德真经藏室攥微开题科文疏》卷一疏引。

(27)《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四《改定道阶等御笔手诏》。

(2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建炎元年九月甲辰。

(29)(31)(39)(42)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未》

( 简称“长编纪事本未” )

卷一二七《道学》。

(30)民国《费县志》卷十四《金石·宣和帖石刻》。

(32)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四《傅应大师行状》。

(33)《太平宝训政事纪年》卷一《真宗皇帝》。

(34)(41)(48)《江苏金石志》卷一六《天庆观尚书省札》。

(35)刘辰翁《须溪集》卷六《赠韩道录序》。

(36)清,杨世源《句容金石记》卷五《崇禧观碑》。

(37)曹勋《松隐集》卷三一《重修桐柏观记》。

(38)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冲和先生周君》。

(40)元,刘大彬《茅山志》卷二五《武仙童书碑》。

(43)张大淳《三茅真君加封事典》卷上。

(44)《成都文类》卷三七《天庆观五岳真君殿记》。

(45)《庆元条法事类》卷五十《住持》。

(46)(63)《庆元条法事类》卷五十;

卷五十一。

(47)《宋会要》职官一三之三九。

(49)《宋会要》礼五之八。

(50)《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神霄宫》。

(51)《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三《神仙部·黄知微》。

(52)王应麟《玉海》卷一百《绍兴景灵宫》注。

(53)民国,张仲文《巩县金石志》卷二《西京永安金星道院记》。

(54)《茅山志》卷二六《凝神庵记》

;《江苏金石志》卷一二《通神先生蓑衣何真人事实》。

(55)刘宰《漫塘集》卷二十《玉液庵记》。

(56)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二《费尊师》。

(57)徐铉《骑省集》卷二七《洪州道正倪君碣》

(58)《长编纪事木末》卷八二《修太一宫》。

(59)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三

《御笔宫观寺院不得称主》。

(60)清,李遇孙《括苍金石志》卷五《天庆观钟铭》 ; 《金石萃编》卷一二三《太一宫记》 ;

孙应时《琴川志》卷十三《乾元宫兴造记》 ;

杨至质《勿斋集》卷下《回赤城观熊书记》。

(61)契嵩《镡津集》卷二《广原教》。

(62)《勿斋集》卷上《右街鉴义谢提举》。

  是西牛贺洲。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过的一个国家。

  虎力、鹿力、羊力来到车迟国后被国王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做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死。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鬼哭狼嚎。悟空化为道徒,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圣僧唐僧将取经路过,唐僧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

  唐僧师徒到来,众僧跪拜,把四人拥入智渊寺。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悟空夜中饥饿,于是约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贡品。一小道报知国师,国师引众进殿,向三清拜求仙丹。悟空偷撒尿于瓶中交国师,国师发现受骗,怒打三人,三人驾云而回。

  第二天,唐僧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要追究夜晚之事。悟空正和国师争执间,忽众百姓来求国师祈雨,国王就命唐僧和国师赌祈雨。在悟空的扶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而虎力不能亦不服。悟空又以使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愿送师徒西行。羊力又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败。国师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悟空化彩云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羊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化一条蜈蚣,使鹿力从高台摔下来。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悟空赌利刀砍头,鹿力大仙愿赌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但一一被悟空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西行登程。唐僧又请国王重尊佛教、国王允准。师徒出城之日,已看到城门上贴有招僧榜文,众僧也群集道边为唐僧师徒送行。

道教传说故事--------崔伟的仙缘

唐玄宗时有位进士崔伟,曾游览青城山。下驴休息时,驴子逃走了。崔在后边追了二十多里,来到一个洞口,天已黑下来,可驴子一头钻了进去。崔伟不敢进洞,身子又疲乏不堪,只得在洞外睡了一夜。天亮时,觉得洞中乎有一丝光明,便进去寻驴。在洞中走了十来里路,才出了洞门,望见花草树木,山岩云壑,似乎都是人间见不到的,看来是到了仙境。面前是一座金色的城墙,围着朱绛色的宫殿,披着铠甲的卫士有几百人,见崔伟闯入,喝问他的来历。崔伟答道:“我只是尘俗中下贱之人,到这儿来,愿拜见神仙。”守吏马上禀报。过了好一阵子,里边传话召见。进入一看,有一仙翁坐在玉做的宫殿里,披着羽毛做的道服,身长丈余,须发雪白,旁边有许多侍女围绕。崔伟上殿和他对答,仙翁十分高兴,便留他住下来。第二天,仙翁对崔伟说:“这里不是人间,而是仙府。你驴子越逃越远, 那是我想邀你来此。我只有一个女儿,愿将她嫁给你。这是冥冥中的定数,不可避免的。”崔伟拜谢。仙翁令手下取来个青盒,取出两丸药,让崔伟服下,崔伟顿时觉得五脏六腑都清彻晶莹,身上旧皮都蜕尽,拿镜子一照,竟面如婴儿。当晚,崔伟便与仙女成亲。 崔伟和仙女结婚后,欢乐自不必说,只是没能向自己亲属辞别,终有点遗憾。于是向仙翁请求暂回尘世,和亲属诀别。仙翁说:“去是可以的,但不可留恋迟疑不回。如果那样,违犯仙律,罪过不小。”并给了崔生一道符,说:“恐怕会遭灾祸,这符可以隐形。但是切记不可进入皇帝禁宫游逛。”临别时,又给他一救命之符,说:“事急时立即将符打开。”然后令人将崔伟驴子牵来。崔伟于是重回尘世。 崔伟来到京师,试着进入人群,别人都瞧不见他。一时忘记仙.翁嘱咐,进入皇宫内院。正好剑南节度使进贡来一批给杨贵妃祝贺生日的锦绣,崔伟便偷走其中最漂亮的几幅。发生贡品被偷,玄字皇帝大怒,寻思:“白天贼人是进不来的,恐怕有妖人作怪,不如召罗公远来作法捉拿。”罗公远于是用朱符照看寝殿内外,崔伟再不能隐形.终被抓住。崔伟向皇帝招供实情,皇帝当然不信他的,便下令将他乱棒打死。情急之中,崔伟突然想起身上还有一张救命符,急忙将符打开,那些捉拿他的人一时都僵仆在地,好一会儿才能爬起动弹,罗公远于是启奏说:“这人已经名登仙界,必定杀不了他,假使能杀了他,我们也会招来灾祸,对国家也没有好处。,’玄宗皇帝只好下令将他放了,但告诫说:“你不要妄想留在这儿。”派了百名武士,押解他前往青城山,顺便也想探个究竟。 到了山洞口,果然又见到金色的城墙、朱红的宫殿。仙翁带着一批侍卫走出门来,呼叫崔伟:“你不听我的话,几乎招来灭顶之灾。”崔生连忙上前跪拜谢过,押解的武士也想跟…上去。仙翁用杖在地上一划,立即出现一条涧,深阔都有几丈,随即召唤崔伟的妻子出来,将一条领巾掷过来,化为五色的彩桥,让崔伟登上桥,刚度过涧,桥却没了踪影。到对岸,崔伟回头对武士们说:“现在你们可以回去了。”顷刻之间,云雾从四面升起,咫尺之间分辨不清,只听到青鸾白鹤的呜叫和一片欢快音乐,半日之后,才渐渐散去。遥望前方,只有空荡荡的山峰,其他的一概都不见了。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增一阿含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关于道教它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紧密相关。道教与世界宗教也具有共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哲学、历史、文学、神学。如果从哲学方面追寻,道教的指导思想可以追寻到先秦老子时期,从文学、神学角度去发现,那么远古、创始之初的皇帝、广成子都是道教人物。但是这不是事实,想要了解真实的都要从历史角度,各方面文献出发,去寻找社会中道教产生之路没,才有可知道这些。

道教是什么

道教又称黄老道或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是中华国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学什么

四大基本经典:《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道教四子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

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上清大洞真经》、《正一经》、《灵宝经》

修炼经典:《黄庭经》、《心印经》、《坐忘论》、《悟真篇》、《化书》

度人经典:《度人经》、《玉皇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北斗经》、《玉枢经》

宗师著作:《虚靖语录》、《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雷说》、《文始真经》、《抱朴子》、《重阳立教十五论》《邱祖全书》、《龙门心法》

劝善经书:《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

相关经典:《黄帝四经》、《六韬》、《鬼谷子》、《墨子》、《河图洛书》、《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

早晚功课:《清静经》、《护命妙经》、《度厄真经》、《心印经》、《八大神咒》、《诸真宝诰》、《灵官咒》、《邱祖忏文》、《土地咒》、《祝寿文》、《三皈依》

晚坛功课:《救苦妙经》、《得道真经》、《拔罪妙经》、《诸真宝诰》、《报恩宝诰》、《十二愿》、《结经偈》

不可以。

因为表白的话,还是要选个喜庆吉祥的日子,比如情人节,520,七夕的节日,这样的节日自带浪漫的氛围,表白成功的几率大很多。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七月半、七月十四、吉祥月、施孤、斋孤,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3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