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为何将遗产赠予美国,背后原因令人哗然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为何将遗产赠予美国,背后原因令人哗然,第1张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去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因 西安事变 ,被囚禁长达半世纪,恢复自由身时已是鲐背之年。

他在后续采访中曾坦言:“怎么也想不到我还能活到90岁。”

张学良以为自己会在囚禁中死去,未曾想还能有重见天日的那天。

张学良晚年的剩余时光,都在美国夏威夷度过。

等到其去世后,竟将全部身家都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引起外界哗然。

为何不将家产留给子女,或是捐赠给生养他的祖国呢?

张学良出生于上世纪初1901年,其父是威名赫赫的张作霖。

但在张作霖未发家之前,张学良一直跟随母亲在家乡,童年生活也是在贫苦中度过。

等到1912年,其父张作霖逐渐闯出了名堂,张学良的生活才慢慢好了起来。

他也从家乡的小县城,走到了省城奉天,过上了和从前截然不同的富裕生活。

来到省城后,张学良在父亲的安排下,接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眼看着儿子日渐长大,张作霖还安排其在自己军中服役。

张作霖想要好好锻炼下儿子,不能让他一味沉浸在富家子弟的生活中。

在军队服役两年,张学良表现得十分良好,一点没有富家子弟的骄纵。

两年后,张学良考上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在军校期间表现优异,最终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

毕业后张学良开始带兵打仗,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是一路升为 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其父张作霖此时已是“东北王”,日本人早已对东北三省虎视眈眈,提出了要和张作霖合作。

张作霖岂能做此卖国行径,毅然拒绝了日本人,怀恨在心的日本人便想刺杀张作霖。

最终,日本人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

张学良得知父亲为日本人所害,悲痛不已。

但此时他必须振作起来,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成为了东北省保安总司令。

彼时张学良才28岁,被外界称呼为少帅,这也是对他军事能力的一种认可,子承父业的张学良没有辜负各方的期望。

张学良在父亲去世后,在国家大义面前不含糊的他,选择向蒋介石发去电报,他选择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这一决策,也使中国走向了形式上的统一。

归顺南京政府后,张学良被任命为 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随后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各方军阀都想要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

在这次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中,张学良的态度尤为重要。

各方军阀都想要拉拢张学良,为己所用,张学良思虑再三,选择了对外称病暂避葫芦岛。

等到中原大战进行到差不多的时候,张学良选择加入战局,支援国民政府。

此时,战局胜败已定,张学良也成了此次战役中最大赢家。

在帮助蒋介石赢得此次战役后,张学良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一时之间两人的关系亲如兄弟。

等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军故意炸毁铁路,栽赃嫁祸给中方。

并借此向沈阳发动了袭击,还逐渐侵占了东北三省等地。

此时的张学良因为不作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骂名。

张学良也由从前风光无限的少帅,被民众称为“不抵抗将军”。

对此,张学良是心里有苦说不出,他早已多次请示蒋介石,商量应对政策。

然而,那时的蒋介石满心满眼,都是抵御我党的军队,心思根本没放在抵御外敌上。

每次张学良请示的结果,蒋介石回复的都是: 切勿抵抗日军。

张学良没有接受到命令,只好按兵不动,也因此错失了抵御日军的最佳时机。

正是蒋介石的鼠目寸光,大事面前分不清孰轻孰重,才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的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随着日军不断侵袭我国土地,多方都开始倡议,先停止内战。

然而,蒋介石冥顽不灵,始终坚持 “襄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眼看着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张学良多次进谏,停止内战,共同抵御日军,然而都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

面对蒋介石下达的剿灭红军的命令,张学良愈发抵触,他实在无法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己人打自己人。

张学良开始和我党联系,在得知我党愿意暂停斗争后,他决定和我党开展合作。

张学良与周总理在延安会面,经过和谐的洽谈后,达成共同抗敌等协议。

但当前最棘手的,就是蒋介石不配合的问题,张学良思前想后联系了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一样,也一直在主张积极抗日的问题,最终两人达成一致,做下了一个重要决定。

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两人的一生,一个被囚禁多年,一个被残忍杀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手杨虎城,策划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在12月11日,蒋介石抵达西安,他早已看出张学良等人,消极应对剿灭红军的事。

蒋介石当众宣布由中央军接替东北军,继续朝红军发动进攻。

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刻联系部下高级将领,将于第二天进行兵谏。

等到第二天清晨五点,蒋介石还在熟睡之时,东北军便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之中,想要捉拿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早已提前收到通知,赶紧跳窗逃跑。

蒋介石在跳窗时还摔伤了后背,但此时已顾不得只得拼命狂奔,最终还是被东北军捉拿。

等到蒋介石看到张学良和杨虎城,大骂两人狼子野心,意图谋反。

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表示,只是希望蒋介石大敌当前,能放下“襄外必先安内”的决策,联合我党一起抵抗日军。

此时的蒋介石,纵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为了保住性命,只得答应了这一要求。

被挟持的蒋介石,只得签署了多项协议,对外宣称:“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宋美龄在南京得知了此事,立刻联系多方势力致电张学良,要求张学良尽快将蒋介石送回南京。

在进行了长达十几日的交涉下,张学良迫于各方压力,只得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张学良带着蒋介石上了回南京的飞机。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去,就失去了半辈子的自由,从风华正茂被囚禁至风烛残年。

12月26日蒋介石刚到达南京,立即命人将张学良扣押,并开始了软禁。

眼看着抗日战争打响,张学良却被囚禁起来,根本无法上阵杀敌,内心十分愁苦。

张学良的原配于凤至得知丈夫被囚禁,多次请求释放张学良,始终没有成功。

在宋美龄的帮助下,于凤至陪在了丈夫身边,但最终因为患病不得不赴美看病。

而此时,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四**来到了他身边,一陪就是几十年。

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日军全面投降,外敌已除,蒋介石又开始与我党开始了斗争。

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逐渐走向式微,眼看新中国成立在即,蒋介石败退台湾。

本以为蒋介石去了台湾,张学良就能重见天日。

可蒋介石却下令把张学良一起带走,继续囚禁,可见是恨毒了张学良当年的所作所为。

张学良随着国民党去往台湾,远离了大陆,并且此生未再踏足大陆。

在台湾张学良继续过着囚禁的日子,还好身边有赵四**的陪伴照料他的起居。

等到1975年4月,蒋介石因为心脏出现问题,已进入弥留之际,他喊来了儿子蒋经国交代后事。

在说到张学良的时候,交代了一句: “切记不可放虎归山。”

蒋介石死后,其子蒋经国接任父亲职位,并遵循了父亲的临终遗言,继续囚禁张学良。

此时,张学良已经被囚禁将近三十年。

他知道恐怕有生之年,都无法重获自由身,余生都是一只笼中鸟。

然而,让张学良没想到的是,蒋经国居然走在了他前头,蒋经国于1988年病逝。

随后上任的并不是蒋家人,而是李登辉。

1990年,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身,此时的他已达90岁高龄,他从没想到自己还能活到这一天。

在张学良被囚禁的这些年,他为了于凤至着想,已和于凤至离婚,与赵四**结为夫妻。

然而,于凤至却始终没有放弃张学良,她在美国治好了病后,便开始经商打拼。

于凤至经商积累了千万身家,这一切都是为张学良做准备,多年来她从没放弃解救张学良。

等得知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后,病重的于凤至迫切地想要见他一面。

但最终,于凤至还是没有等到这个思念了几十年的男子,在美国遗憾死去。

于凤至死前,将千万美元的遗产都留给了张学良,遗愿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张学良合葬。

张学良站在于凤至的坟前,于凤至的墓碑上还是刻着 “张于凤至”。

于凤至始终认为自己是张学良的妻子, 纵使两人已经离婚多年。

张学良面对这个被自己辜负的前妻,内心充满了愧疚,在墓前忍不住垂泪。

张学良重获自由后,不愿再生活在困住了他几十年的台湾,也无法回到家乡东北。

他的子孙后代都在美国长大生活,张学良也前往美国度过余生。

因为于凤至给他留下的千万美元遗产,加上张作霖留下来的家产,张学良在美国生活得很好。

然后,张学良生前的最后一个决定震惊了国内外。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选择捐赠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当时外界得知此消息无不哗然,张学良为何不将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据说,是因为张学良的子孙后代,从小都在外国长大,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

张学良的遗产大多是有 历史 价值的藏品,子孙后代并不懂得东方文化,恐怕不会珍惜。

张学良这一生跌宕起伏,被囚禁半世纪之久,他深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他不希望子孙步自己后尘,只希望他们过平淡安定的生活。

对此,外界还有看法,既然不留给子女,为何不选择捐赠给国家呢。

其实在美国的那些年,张学良不是没有想过回国,再回到东北老家。

但因他当年的“不抵抗”导致东北丢失,他一直心怀愧疚,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种煎熬当中。

重获自由的生日会上,面对外界采访,张学良曾当着众多媒体的面说:“ 自己是罪人 ”。

张学良还曾说出当年东北沦陷后,日军曾将他的家产还给张学良。

张学良则当众拒绝:“要还就还我们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比你们日本三岛还大。”

他表示这是日军在羞辱自己,回忆起来,只有无尽的痛恨。

张学良深知有罪,自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他的心中一直放不下东北,但却再也不能回到东北了。

之所以选择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可能还有一方面原因。

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们曾对中国近代史很感兴趣,多次采访过张学良。

张学良在采访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诚意,等到后期,哥伦比亚大学还提出要为张学良设立展馆。

张学良一直对手中藏品安置所操心,得知哥伦比亚能够妥善安排这些藏品,便选择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

等到了2001年,这时的张学良已经是百岁老人,身体越来越虚弱。

在一次卧病治疗后,张学良自感大限将至,便喊来家人立下遗嘱,将名下所有遗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

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子孙后代,也没有反对,安然接受。

在2001年10月14日,101岁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少帅,为了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毅然选择兵谏。

从而导致被囚禁54年,最辉煌的时候,都囿于一方天地中度过,再见天日也是行将就木。

张学良为国家所作出的奉献,值得我们铭记。

无论何时,都应该牢记: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

如果美国单身老人留下巨额遗产但无人领,这些遗产通常会根据当地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这些遗产可能会捐给慈善机构、宗教组织或其他非营利组织,或者分配给遗嘱中指定的人。

如果这位单身老人没有留下遗嘱,那么他的财产可能会归为公有,也就是归为国家所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根据法律程序将这笔遗产分配给他的亲戚或家人。

如果这位单身老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在生前将自己的财产分配给指定的人,那么这些财产可能会由法院指定的遗产管理人进行处理。根据当地法律,遗产管理人可能会负责寻找继承人、处理财产、支付债务和税款,并将剩余的财产按照遗嘱中的指示进行分配。

总之,无人继承的遗产的处理方式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但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

中国慈善第一人,自1991年回国后,他几乎每天都捐款7万人民币做慈善,如此善良的他,有着很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他曾在美国与一67岁富婆老太太相恋13年,老太太去世后,他承袭了大部分财产之后回国。回国后他的,没有拿着这265亿给挥霍,而是把善意都给了需要的人。我们来看看他的一生。李春平,山西人,1949年出生。他从小跟着父亲到处漂泊,最后在1965年的时候,在北京定居。

他在文艺上面很有天赋,入伍两年后他转为文艺兵,他的特长是手风琴。如果不是因为他生病,他的文艺兵生涯可能更长,可是他生病了,他只能退伍,然后在北京**制片厂任职。

有着出色的外貌,而且文艺,而且曾经是兵,这样的李春平来到**厂后,受到了很多女孩的追捧,他曾经和一位女孩有着很深的感情,甚至不惜为他和别人争吵,最后演变成打架。

他这一打,把自己都打进了大牢。

这样一来,他的女友也就离开他,他的党籍也随之没了,更可惜的是,他的家人也因为他的这个做法不跟他联系了。

而李春平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他反思到自身的错误,并决定余生好好做人,好好生活。

三年后,李春平出来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同样地积极面对生活,他还是会精心打扮自己,会去

一些社交场合。

30岁的他,有着成熟男人的魅力,加上他独特的气质,他很快让一位67岁的好莱坞明星注意到了。

这位很是富有的明星像李春平表白了,可是因为年龄的问题,李春平压根就没有考虑这段感情。

这段感情也就不了了之了,知道李春平去英国又遭遇了一场车祸,他无奈又回来了北京,此时的他举目无亲还没有工作,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积蓄。

而他此时也看到了那位老明星仍然等着他的归来,他感动了,于是顺势一起去了美国生活。

在美国的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对外宣称他们的恋人关系,别人还以为这是一对母子。李春平只需要照顾老太太的起居,就能有很体面的生活。

直到1989年,他们才正式领证,第二年老太太就与世长辞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春平以配偶的身份得到了老太太的遗产,他没有选择继续待在美国,而是回到祖国。回国后没有自己挥霍这些财产,而是捐给了需要的人。

在张学良的人生后期,不劳动,也不掌权。被囚禁的他生活依旧十分富足。其父张作霖留下了许多金银财宝。他自己也收集了不少字画。前妻离世后,她的遗嘱里明确要求将自己的财产留给张学良。

在张学良九十多岁侨居美国之后,生活不仅安逸,并且花销不菲。 张学良和第二任妻子赵四**一起在希尔顿饭店享受着海景生活。 美国的很多大学非常喜欢张学良,邀请他成为座上客。其中哥伦比亚大学想为张学良和赵四**开设一个专门的展览馆。

而张学良最后的时光,多亏前妻资助、每日高消费,巨额遗产捐美国。

张学良在 西安事变 之后被蒋介石囚禁起来。从1938年11月开始,张学良先囚于贵州,后被转移到 重庆歌乐山白公馆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送去台湾。1947年张学良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

1961年,年逾六十的张学良,迎来自由的第一步。张学良的“严加管束”被解除,他的内心很释然。这是软禁以来第一次,张学良可以自己选择居所。他选择较为偏远的地区居住,在台北市北投建了自己的房子。

不仅如此,张学良还在在别墅之外,专门建立一个网球场,和一个花园。 1964年张学良“受洗”,归入基督。

张学良的原配夫人 于凤至 ,生于商贾之家。于凤至从小衣食无忧,五岁便进入私塾读书。少女时期的于凤至出落的亭亭玉立,知书达理,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于凤至的父亲对 张作霖 有救命之恩。张学良也是翩翩少年,一表人才。两方家长便想联姻,促成两个年轻人的好事。

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并没有相中于凤至,迫于父亲的压力才娶了于凤至。而于凤至第一次见到张学良就目成心许,深深地爱上这位美男子。 张学良15岁,于凤至18岁两人喜结连理。

好景不长,婚后的张学良依旧我行我素,风流成性。在一次交谊舞会上,张学良喜欢上了赵四**。几经周折于凤至选择了原谅与包容。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禁。得知消息的于凤至寝食难安。于凤至多次奔波后才能去看望张学良。 她在张学良的身边照顾了两年多,自己却被确诊为乳腺癌。于凤至没有放弃希望,决定远去美国求医。

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后,于凤至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现状。于凤至开始认真学习英语和金融。于凤至女儿在身边,可是也不能事事都依赖女儿。

经商世家出身的她,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美国股市。没想到天资聪颖的她竟在华尔街赚到了不菲的收益。后来她又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在这里她的经商头脑又大放异彩,赚取了丰厚的收益。

于凤至在美国的十几年中,她还期盼张学良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身边。她希望自己努力经商赚到的钱,可以为自己和张学良以及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赵四**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可是她却只等来了一纸休书。

张学良为遵循一夫一妻制度,提出与于凤至离婚。于凤至迫于压力也同意了。虽然离婚协议签署了,但是于凤至心底对张学良的情意是无法抹去的。

在美国生活日渐优渥的于凤至依旧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张学良。可惜的是至死,于凤至都没有再见到张学良一面。九十多岁高龄的于凤至,来到了人生的终点。 她将自己赚来的财产,都赠予了张学良,只希望死后与他同葬。她的墓碑上刻着“张于凤至”。

1990年时张学良的软禁生活彻底结束。1995年张学良离开台湾,侨居美国。到达美国之后张学良去凤至的墓前祭拜。 当他看到墓碑上的“张于凤至”长跪不起,老泪纵横。几十年的人生起起伏伏,于凤至心底里那个张学良从未改变。

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执政后。 1990年,年近九十的张学良,终于等来了他的自由。在长达五十多年后的软禁之后,张学良的生活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1991年,张学良想去美国看自己的儿孙们,便带着夫人赵一荻飞往美国。抵达旧金山后,张学良夫妇先是住到了女儿家、随后到达洛杉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久别重逢的亲人和老友,让张学良感觉异常良好。

张学良的儿子在洛杉矶,但张学良并没有选择洛杉矶。

一方面是因为张学良的女友蒋士云也在纽约,赵四**不想去。另一方面是张学良和赵四**也想休闲度假,体验一下悠哉悠哉的日子。再者夏威夷气候宜人,热带岛屿风情,也有许多华人在此。所以二人便欣然前往夏威夷。

张学良在台湾时变卖了一些财产,为侨居夏威夷做好了物质准备。

张学良的生活十分奢侈。食材是空运的,名贵珍品应有尽有,仅仅在吃的这一项一个月就要花费上万元。赵四**吸的烟都是世界顶级香烟。一盒烟的价格足够当时的普通人家生活一个月。张学良还拥有自己的后花园,可以骑马。日常起居又有大量佣人服侍。

夏威夷果然是个让人心情放松愉悦的地方。五十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彻底自由的张学良,便开始在夏威夷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初来的张学良便住进了五星级的希尔顿酒店。不仅如此,他们还选择了位于15层最贵的总统套房。

他们也并不满足于酒店中的高级美式餐饮,经常出门去昂贵的中餐厅吃饭,也很少看价格点餐。五星级酒店每天的开销就高得惊人。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到处 旅游 ,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而他们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一两周就结束的,张学良就这样住了四年。每天随心所欲挥金如土。

四、迟暮之年,遗赠他国

2001年10月14日101岁的张学良走到了他的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弥留之际时,张学良将遗产主要捐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张学良接受了于凤至留给他的所有遗产,却没有完成于凤至的心愿与其同葬。张学良还是与赵一荻同葬。

张学良的遗产,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于凤至赠予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将自己的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遗产其中不仅包含钱财房产,还有名人字画、古董文物和艺术收藏品,有张学良本人的日记、照片、书信等。

张学良作为诸多重要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的这些遗产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巨大的 历史 价值。这些遗产中,有很多都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 历史 韵味和人文气息,价值无法衡量。

张学良的做法,在多数人看来并不能理解,因为他既没有留给子女,也没有留给大陆和台湾。张学良还在台湾时,遇到生活艰难时,也在全力保护手里的收藏品。准备移居美国的时候,张学良对他收藏的文物字画进行过集中拍卖。

一方面张学良想筹措去美国生活的资金,一方面也是想将部分藏品留给中国人。之后他带着剩余的藏品去了美国。在美国的张学良对剩余的收藏品如何处理一直都在思考。

张学良回忆过去,在台湾囚禁了很多年。辗转于台湾三地,他都过着软禁生活。只要蒋介石活一天,他便无法获得自由。对他来说台湾有很多不自由的生活和回忆。

张学良也很不喜欢台湾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对台湾也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情。当台湾出售他的住所时,张学良对台湾最后一丝情义被打碎了,所以他也不会将自己的遗产留给台湾。

张学良曾经想过把遗物捐赠给东北博物馆。 东北是张学良的出生地,很多年过去了,张学良离开故土太久了,也不清楚东三省目前的状况。张学良对故土饱含内疚。

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 中的不抵抗政策,将东三省让于日本人。这一举动让东三省的人民处于压迫中长达14年之久。这是他无法释怀的伤痛。在其晚年之时,曾经多次表明自己愧于祖国,愧于东北人民。岁月变迁,物是人非。张学良内心害怕了,不敢面对未知的前方。

大陆也是张学良的故乡。只是当时中国台湾政局不稳定。李登辉在释放张学良时,要求张学良不再涉足中国大陆。正因如此,张学良便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

如果张学良将遗产捐献给大陆,则可能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也会给已经安顿好的家人带来麻烦。所以张学良经过考虑后也放弃了给大陆留下自己的遗产。

张学良对于子女,也不想让他们承担这份沉甸甸的遗产。这份财富从东北到贵州再到台湾,里面包含的 历史 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子女无法承受的。子女还没有能力保护这份遗产。这份遗产背后涉及多方势力,一不小心就遭受牵连,平静的生活又被打破。

现在的他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平安过度日,所以也没有将这些遗物留给他们。

能够接住这份遗产并且妥善保管的,对于张学良来说选择并不多。在调查了很多之后,张学良和赵四**发现美国对文物的保护做很合他们的心意。文物的保管非常妥善,并且不会出售。

诸如美国对 胡适 等人的文物进行妥善保管,并没有出现丢失和贩卖等状况,这样的先例让张学良感觉非常好。张学良出于对遗产的保护所以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因为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有专门的 历史 资料档案馆。遗产交给这所学校,可以更好地保存,更好地发挥 历史 价值。

1996年10月21日,哥伦比亚大学开辟先例,为外国人士(张学良)设立了专属档案文物陈列室“毅荻书斋”,里面陈列着张学良人生各个时期的手稿、笔记、文件、艺术品、剪报等资料。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幸运。

张学良将遗产捐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这对于中国来说,不免有遗憾。很多人在张学良过世之后,才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的做法饱含争议,令人不解。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爱国之心不够,才会将遗产赠予他国。

可晚年的张学良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任何行为都有当时特定的 历史 背景。切合实际而言,对于当时的从张学良而言,并没有更好的选择。他对故乡是热爱的,可是他却有自己的顾虑和思量。思忖良久之后,他才明确了自己的心意。

后世的人尊重他的选择。但我们又充满遗憾,因为在美国哥伦比亚博物馆里的藏品,都是我们国家 历史 的瑰宝。

张学良与结发妻子离婚,前妻至死不渝对其情谊有加。她在晚年时赠予张学良大量遗产,只希望与其“虽不同生,死要同穴”。但张学良最终仍与赵一荻合葬。张学良软禁时自由受限,囚于一隅。 长达五十年的软禁生活也没有打垮张学良的意志。

晚年张学良生活依旧奢靡。晚年他移居美国,悠闲度日,生活消费高。张学良身后将遗产捐赠美国。他的诸多思虑和考量,促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去世。6月29日,赵一荻的葬礼在夏威夷第一中华基督教会举行。与张学良相伴一生的爱人永远地走了。张学良在此之后又生活了一年多,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去世,享年101岁。

一代风云人物就这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长辞于世。他捐赠的遗产也永远地留在了美国。

[1]张侃侃于凤至苦等张学良50年[J]恋爱婚姻家庭(月末),2018(09):58-59

[2]刘肃勇张学良赴美前拍卖藏品[J]侨园,2019(Z1):58

[3]欢颜西安事变82年后,追忆101岁高寿的张学良和88岁高寿的赵一荻的生活 美食 [J]餐饮世界,2018(12):42-45

[4]郭院林,焦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藏张学良有关西安事变档案选编[J]民国档案,2018(02):3-9

美国** 超级礼物

杰森以为他的遗产会是一大笔钱,但是他想错了,作为继承人想要得到基金,他必须回答出一个问题--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了寻求答案,他踏上了一段难忘的发现之旅。

  杰森与有钱的爷爷霍华德·史蒂文斯之间的关系十分简单--憎恨。祖孙俩从未有过知心的对话,更没有一丝温情,横亘在两人中的只是冷冰冰硬梆梆的金钱。所以杰森理所当然地认为,雷德去世后,遗嘱上所有的内容只会关于另一次简单的金钱转移。他指望爷爷留下的钱能让他继续以习以为常的方式生活下去,但是出人意料,想履行雷德的遗嘱十分复杂。雷德提出了一项计划,要杰森好好体验一下生活破产的滋味。雷德把12项的任务作为“礼物”留给了杰森,每一个任务对他来说似乎都是一个难以完成的艰巨挑战,而整个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将永远改变他的人生态度……

因为s外婆看不上莉莉。s外婆觉得假表妹更适合这笔财产。绯闻女孩是根据CecilyvonZiegesar所写的系列小说所改编,该剧是由罗杰·昆执导,乔什·施瓦兹、丝黛芬妮·萨维奇、布蕾克·莱弗利、莉顿·梅斯特等主演的一部美国青春偶像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5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