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故事

关于“思乡”的故事,第1张

周恩来思乡

周恩来自12岁那年离开江苏淮安去东北求学,然后投身革命,直到78岁在北京去世,整整66个春秋,虽然思乡成病,但一直没有回过故乡。

周恩来思念家乡,多次说过自己要回家看看。

他在西花厅接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说:“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时,有一回梦见自己又在文渠里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这些年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

有时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饭都顾不上吃,觉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爬爬鼓楼,放放风筝……”

为此,淮安县领导曾悄悄修缮了他的故居,并拓宽了南门大街等城区主要几条街道,维修了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攀登过的文峰塔,还疏浚了他划过小船的文渠。然而,这样的准备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没有回来。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淮安人传起了周恩来曾在飞机上看过淮安的故事。

扩展资料:

周恩来社会评价:

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

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参考资料:

-周恩来

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前夕,天津《今晚报》刊登出一篇据说曾是周恩来邻居的王佩华回忆的惊天新闻:1956年周恩来为督促家人平坟还耕,利用到南京办公事时悄然返回淮安以说服婶娘平掉祖坟。后来经过大量查证当事人,完全否定了这一传闻。

周恩来建国后曾回过淮安的说法,今天的淮安仍时有街谈巷议。每当人们归结他自1910年离家后再未回过家时,总会有几许遗憾:他就是一心为公,不会连“家”也不要了吧!

其实,周恩来思乡未回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周恩来1910年春离开淮安后特别怀念故乡,曾多次通过信件与龚志茹表妹等联系问及淮安情况。他身处异乡,心怀故土,尤以寒暑假中这种思乡情绪更盛。直到他到南开读书时,还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年华似水,岁月不居。余负笈津门,亦已三载矣,追忆囊昔离乡别弟之日,于今六阅寒暑。一年铁岭,二载沈阳,随遇而安,因时而学。旅中况味饱尝,固未得一日享家庭之真乐趣也!逮乎既之天津,伯父携眷居焉,始稍稍有家人生趣。然南望乡关归不得,同胞兄弟各西东,又徒伤奈何而已!

二十九日。今日为旧岁除夕,家家爆竹声不绝于耳,沿俗尚也。南俗晚间聚家人父子团聚一案共食,名曰“守岁饭”。北地不知有是习否?余归家食既毕,以人稀故无他务,独据一案,取校中自治励学会新出版之杂志阅之,历三时许全书几尽。夫今日何日耶?非家庭团聚时耶?余也何如父母双亡,温榻之梦未经,北堂久不闻唤子之声。回思依依膝下,此情此景,不必读蓼莪之章,便已悲慨无垠。矧兹今夕,尤令人泪盈枕席,竟夜不能寐矣!

这篇思念家乡、梦牵故土的真情表白,今天读来,仍让人鼻酸。他的作文老师读后在文末写下了“篇中叙及父母双亡,不忍蓼莪卒读,直令人昼夜心伤。古人云:读陈情表而不动情者,必非孝子。吾于此文亦云”的批语。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访巴基斯坦回国途中来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边青年。当他在石河子招待所意外见到来自淮安钦工公社建华大队的女青年李正兰时,立即问长问短,并深情地对李正兰等在场的人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

那么周恩来为啥离家几十年未能回一次故乡呢?

“伯伯太忙,他不能因为回家耽误他的工作。”“再一个就是老家淮安除了我们这一房头外他也没有什么亲人。”这是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生前对笔者讲的。

虽然周恩来一直没能回故乡看看,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直萦绕于怀。1950年1月初,他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及一部分党外著名人士做《干部要过好土地改革关》的动员报告时,深情地说过一番话:“……1946年春天,蒋介石还都南京,我也随之从重庆到了南京。南京离我的老家淮安只有300多华里,当时我很想家,想回去看看。因为我从1910年离开淮安后已经几十年没有回去过了……”说到这里,周恩来声音哽咽,眼眶里已蓄满了泪水。他接着说,“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指周恩来生母万氏和嗣母陈氏)的坟,因此,我很怀念淮安那个地方。”短暂的沉默之后,周恩来双眉紧锁,接着说,“但是,我经过再三考虑,还是没有回老家。为什么?我第一个考虑的是,当时淮安已经是解放区,我们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都设在淮安。我若回去,在安全、接待上必定要增加他们的麻烦,给他们带来许多困难;第二个考虑的是,我们周万(“万”指周恩来外公家)两家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淮阴、淮安有许多亲戚朋友。我回去见了这些亲戚朋友之后,可能会使这些人因为与我这层关系而给地方上的土改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三个考虑的是,淮安当时虽然是解放区,但我通过同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其他要员的多次谈判,从中得出的印象是蒋介石迟早是要打内战的,而淮安就处在南京的北一侧,待国民党反动军队占领两淮后,国民党的反动派是可能要报复我所见过的亲友的。所以,我再三考虑,还是没有回老家,没能去祭扫我母亲的坟。”

“现在,我们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他的讲话最后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淹没。

7年后,他在西花厅接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又说:

“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时,有一回梦见自己又在文渠里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这些年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饭都顾不上吃,觉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爬爬鼓楼(即今镇淮楼),放放风筝……”

王汝祥虽然能体会周恩来的话,但仍不忘临来时县委常委们的嘱托:“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工作再忙,有时间也要回家看看啊!”

周恩来微笑着回答说:“老王,你是‘父母官’,我心里话对你不隐瞒,我讲个故事你听听,你给裁判裁判:有这么一个摆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划到河中心,这时,他感到很疲劳,而对岸是旅客很向往的地方,你说,这个摆渡的该怎么办?”

是的,在周恩来的心目中,他只是个摆渡的艄公,他要拼命“摇橹”,把全国人民载向富裕的“彼岸”,那么,他也就只能舍“小家”而顾“大家”了。

周恩来思念家乡,多次说过自己要回家看看。为此,淮安县领导曾悄悄修缮了他的故居,并拓宽了南门大街等城区主要几条街道,维修了他放过鸽子的镇淮楼、攀登过的文峰塔,还疏浚了他划过小船的文渠。然而,这样的准备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没有回来。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淮安人传起了周恩来曾在飞机上看过淮安的故事。

一说是1956年,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去世时,周恩来为报答老人家当年的抚育与监护之恩,在无法回家奔丧的情况下,曾专门乘坐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淮安师范的那段城墙上扔下一封祭婶母的信。为此,当年的淮师学生还被学校领导组织起来去寻找这封信。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

一说是1958年大跃进时,淮安的林集公社联盟大队获得全国农业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加之那年夏天王汝祥副县长进京当面请他,所以周恩来专门乘飞机飞临淮安上空,在飞机上向家乡人民挥手。

……

这几个传说都十分感人,令淮安的父老乡亲们深信不疑。所以,从那以后的十几年里,每当有飞机从淮安上空经过时,无论城乡,人们常常驻足留连,搭上眼镜观看,直到飞机消失在天际。周恩来到底有没有在飞机上看过淮安?建国初调到周恩来身边当秘书,后又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李琦,跟随周恩来40年、曾任总理办公室主任的童小鹏,总理办公室副主任、转战陕北时期就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原国家安全部部长罗青长,以及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几十人,大多数都不知道此事。直到1994年9月4日,中共淮安市委和市政府为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赴京征求意见,在首都宾馆二楼召开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座谈会时,我遇上了原周恩来经济秘书王伏林,就直率地问他:“王老,您知道不知道或者听没听说过周总理在飞机上看过淮安?”王伏林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九凤呀,你算问对了。我不是听说,那天我就坐在飞机上。等会儿我在会上说吧。”

等到王伏林发言时,他说:“周总理生前虽然没有回过淮安,但他对淮安的感情很深。有一次,他从广州乘专机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了,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驾驶舱,让机长袁桃园把飞机的高度拉下来,速度降下来,让他从飞机上看淮安。回到北京后不久,一次我在总理值班室值夜班。总理工作一段时间累了,走到值班室,还对我说起那天他从飞机上看淮安的事。他说,淮安城还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棋盘式的街道,鼓楼、宝塔(指文通塔)都还在,只是南门大街好像比原来宽多了。”

王伏林说完这一故事时,把目光转向原周恩来卫士长成元功说:“成元功同志,那天你也在飞机上,是哪一年的事?”

成元功听了先伸出5个指头,然后又做了一个“9”的手势。王伏林心领神会,马上说:“对对对,是59年。”

事后,我为此又专门去北京成元功家中。成老又详细告诉我说,周总理他们每次乘飞机前,机长都要把《飞行日志》送呈总理,当面汇报沿途天气、飞行航线、速度、高度,有时还要报告机组成员名单。

那天,驾驶苏联产的伊尔—18专机的机长是袁桃园。他向总理汇报后,总理问他:“小袁,这次又从我老家上空经过吧?如果天气好,能不能降低一下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好让我看看老家淮安?”袁桃园回答说:总理,只要淮安低空云层不浓,是可以让您看的。”周恩来一听,脸上马上露出笑容。

那天快飞临淮安上空时,(据袁桃园回忆,实际上还偏离一点航线。因为他们已根据周恩来要求,事先将“广州—北京”的飞行航线调整为

“广州—上海—北京”的飞行航线,不过他们没敢告诉周恩来。据此,袁桃园还告诉周恩来大概什么时间可飞到淮安上空,以便周恩来自己掌握)不住看手表的周恩来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有点踉跄地(伊尔—18飞机没有现在的专机平稳)走向驾驶舱。成元功一见,马上站起来跟到机舱门口。听周恩来对机长说:小袁,快到淮安上空了吧?能不能降下高度让我看看?”正在专心致志驾驶飞机的袁桃园马上回答说:“可以。总理,我早做好准备了,您坐下看吧。”说着,副驾驶已站起身来,让总理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袁桃园随即将飞机平稳地拉到1000多米的高度,并低速从淮安上空飞过。周恩来神情专注地看着他十分熟悉的桥溪巷陌。飞机速度虽然慢,但还是很快飞过了淮安上空。当袁桃园转头问周恩来:“总理,要不要再盘旋一周,让您再仔细看看?”周恩来马上说:“不用了吧,那又要多费汽油了。我们还是回北京吧。”接着,他站起身,由成元功扶着走回座位。他坐下后,好久也没有说一句话,他一定是沉浸在深情的回忆之中了。至于周恩来到底是哪一天在飞机上看淮安的,成元功特意找到中国民航,查阅了当年的民航日志,是1959年的元月2号或12号,因为这两天周恩来都曾从广州飞北京,具体是这两天中的哪一天,现在已无法查证清楚了。

不知道淮师表白墙是干什么的,需要什么直接在网上寻找就好了呀;

怎知红丝错千重,路同归不同,踏雪寻梅方始休,回首天尽头。

送上我所有的幸福和好心情,朋友,愿幸福一生!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3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